观英国电影《朗读者》所感——阅读与救赎的征程

时间:2019-05-14 17:0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英国电影《朗读者》所感——阅读与救赎的征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英国电影《朗读者》所感——阅读与救赎的征程》。

第一篇:观英国电影《朗读者》所感——阅读与救赎的征程

观英国电影《朗读者》所感

——阅读与救赎的征程

秋缨

昨天夜里,看了英国电影The Reader《朗读者》,亦被译为《生死朗读》。刚开始看这部影片,是因为它跟董卿的节目同名,并且因为这部电影的女主角是自己最喜欢的女演员凯特·温斯莱特,便把它下载了下来。

看这部电影,看了两次才看懂,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和同学一起看的,可能当时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看完之后还是不太明白,便看了第二遍。看完第二遍之后,有了一些感想,便想说给各位读者听。

在那之前,还是想先给各位读者简单的介绍一下这部电影!最先被这部电影所吸引,确实是因为它的名字和演员不错,可是渐渐地,才发现自己是被它的内容所吸引了。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15岁德国男孩麦克,因为在公交车上突然生病,后来所幸被一个36岁的中年妇女汉娜所救。从此他便心生感激,在三个月后,他去找她,想要感谢她,不想他自己却为她而着迷,他们便开始了一个夏天的情人关系。和别的情人不一样,汉娜每次都会让麦克给她朗读,大部分都是一些名著《罗马史诗》、《战争与和平》、《带着小狗的女人》等。多年后,麦克在法庭上遇见汉娜(纳粹战犯),她因活活烧死了300个无辜的犹太妇女和儿童而被审判,也因为心中的羞愧和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文盲而选择了认罪,被判处终身监禁。最后,当麦克已经步入中年,他再次回到德国,给在狱中的汉娜送去录音带,帮她学会读书写字,却不愿和她再正面交流。最后,汉娜在狱中自杀,麦克悔恨不已,默默地为她完成遗愿,并开始把自己和她的过去说给后人听……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是一个人的自负,是一个人的虚荣,或是一个人的无知与愚昧。或许,我们当时并不能知道答案,但时间总会给你一一给你揭晓。

阅读不是最好的方法,但肯定是你远离犯罪的良药

对于汉娜,我们都会觉得惋惜。这一昔日纳粹集中营的看守,因为盲目遵守上级的命令,令300个无辜的犹太妇女儿童被大火活活烧死。

为什么会觉得惋惜?因为她确实跟其他有罪的纳粹战犯不一样。她有着自己的善良,有着自己的坦诚,有着自己的担当。她不会编织谎言蒙骗他人,在法官面前回答的句句都是真话。但这些真话,也确实显露了她的愚昧,以及她被德国纳粹党的规则与思想束缚之深……

她本身并不无情,却因为只是想要为新来的人腾出地方,她每个月都会挑选几个人,把她们送往死亡之道;她本身并不冷血,却因为要维持一地的秩序,不让300个妇女儿童逃跑,而害得她们被活活烧死。

她是当时罪恶的纳粹分子的代表,也是那一个悲剧时代的代表…… 关于那一个时代,关于那一段历史,我们已经不好再去评价什么。一个时代铸就了一些英雄,不得不提的是,一个时代也肯定锻就着一些恶魔。

为什么汉娜会成为一个有着坦诚之心的恶魔?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是个文盲。她不识字,没有自己的阅读,没有自己的积累,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她只能盲目地听别人说,因为别人说这里有工作,她就去了,不管是不是正义的,也不管是不是合法的;因为别人说要挑选一些人去杀掉,她就选了,不管是不是罪恶的,也不管是不是正确的;因为上级说要把这些犹太妇女杀掉,维持秩序,不让她们跑出来,她就让她们被这样活活地烧死了,也不管这是不是人道的……

有时候,最可悲的,不是一颗罪恶之心,而是一颗无知之心,一颗被罪恶之心利用的无知之心。

我们怎样才能不犯罪,怎样才能让良知在心中永恒,怎样才能不被罪恶之心所利用?方法很简单,去学习,去认知,去领悟!像最后的汉娜一样,去挣脱自己的最后一些自负,去摆脱自己的最后一丝自卑,去承认、去学习、去行动、去获取,然后去实现自己灵魂真正的救赎。

永远都不会忘记教授对麦克说的那一句话,“最重要的永远都不是你想到了什么,而是你真正做了什么。”如果是文盲、是无知、是愚昧,那便去学习、去读书、去认字、去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力。

阅读不是最好的途径,却是你摆脱阴霾的最佳通道

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生活在一个密闭的小空间里,不去阅读、不去体验、不去学习、不去行动,你永远走不出这个小空间。

汉娜就是这样,她是文盲,却不愿意承认。即使她可以做更好的工作,即使她能受到更轻的审判,却都因自己的这一些自负心理伤害了她自己,乃至其他爱她的人。她的昔日情人麦克是善良的,他爱她、他理解她、他帮她一步步地摆脱文盲状态、帮她一步步地走向自我救赎。

可以说,汉娜是幸运的,她比那些满口谎言的纳粹罪犯要幸运得多;她比那些像她一样是文盲,却一辈子都没有摆脱文盲状态的人要幸运得多。

在中国光大的农村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很多贫困地区,都存在着这样一些文盲。他们一生都没有读过书,一生都不识字,羡慕着能去上学的别人,盲目地听从着那些所谓读过书的知识分子的命令,他们的命运是可悲可叹的,却又是不得不反思的。

就拿中国来说,世界上十分之一的文盲都是中国人,并且这些人90%以上都生活在农村地区。在农村,这些文盲可能是老人,他们从小就没读过书,成人后又没有人帮助他们重新获取知识,他们不愿意再学,便当了一辈子的文盲;有一些可能是青壮年,这些人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家里太穷,付不起学费,也同样错过了最好的学习时期,最后成为文盲;有一些可能是儿童,他们享受着国家的政策,却因为自己不愿意学或者父母不重视,而慢慢变成文盲……

且再看中国的犯罪人口,大部分是因为学历低、认识不够,而渐渐走向了犯罪道路。试问,假如一个人有着良知,有着一肚子的知识,而又身心都正常的话,他又如何去坑蒙拐骗、杀人放火……他的良心难道不会不安吗?他与文字交流过的心得难道都忘记了吗?

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有很多青壮年,尤其是文盲,因为没有读过书,没办法找到一份工作,而不得不走上偷盗、诈骗、抢劫、赌博、嫖娼、吸毒的道路。一代又一代人,渴望着摆脱这种阴霾,却又无形中相继走向这种阴霾。

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有很多的妇女,尤其是文盲,她们或许根本没有读过书,只能一天天地守着厨房、菜园、猪圈,没有活干的时候便到处串门,说着各家的是非,传着各自的流言,待整个村子都是乌烟瘴气,她们方能停下那“三寸不烂之毒舌”,仰天大笑于自己的“丰功伟绩”。

很可笑,确实可笑,因为愚昧可笑、无知可笑,但不行动、不学习、不改变,更是可笑。

现在的我们,都说要帮农村脱贫,但可知道,脱贫的第一步就是帮农村脱盲。九年义务教育一直都在进行,中专大专教育也在进行,成人教育更是不绝于耳,可是,脱盲真正的成效又是如何?

在农村这个大集体里,这些政策是否真的在起作用了呢?且去农村一看,那些中老年,还是只会在门前喋喋不休;那些青年,还是不愿意重返校园;那些少年,还是不愿意拿起自己尘封已久的书本;那些孩子,还是不愿意养成自己对于学习的热爱和热忱……

结语

此刻的我们,除了感叹、除了感伤,又能够真正做些什么?

外国人都说中国人的文化素质低,我们当然不同意。所以,我们近几年来不断重视教育,终于有了一些成效。但是,真正的素质是几本九年义务教科书就能培养起来的吗?真正的提高是那一张薄薄的文凭就能证明得来的吗?

我们还是要不断学习、不断阅读、不断进步、不断地去充实自己、改进自己。希望未来在农村我们可以有多一些好的图书资源,无论是纸质的或是电子的,而不是漫天的无脑言情小说充斥在各大书店和各大网站;希望未来在农村我们也能有公共图书馆和阅览室,妇女和儿童们不再只能在家门前闲聊嬉戏;希望在未来我们也有更多重视教育、知识、和阅读的政策,让更多的人除了对娱乐、对金钱的追逐外,对读书、对知识也有更多的向往。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网络的世界,但未来的世界,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行动的世界。在麦克最后一次见到汉娜的时候,汉娜的一句:“我学会了阅读”令我震撼许久。可能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语,但是对于汉娜来说,对于一个当了大半生文盲的人来说,对于一个曾经沾满鲜血的纳粹罪犯来说,这是她最大的改变,这是她最伟大的壮举。

当你走出了自己从来都不敢踏足的那一步,你便已经赢了!当你真正学会用心地去阅读、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去行动,那时的你,也早已经赢了!

写于二零一七年五月三十一日

傍晚

第二篇:观电影《十月围城》所感

观《十月围城》有感

作为新年档的首推影片,《十月围城》确实是票房火爆。随着人潮,我也走进了电影院,欣赏这一部号称香港动作片首次思想转型的影片。说是转型,其实是在以往纯打斗的港片中首次加入了爱国主义的元素,以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的国民革命为大的历史背景,影片讲述1905年10月15日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粉碎了一场暗杀行动,保护孙中山,最后顺利将孙中山安全送回日本的故事。

影片中众多精彩的打斗场面确实让人赞不绝口,但是,看完这部影片后,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一个个扣人心弦的厮杀场面,反而是片中最平静的那一段:海边,不识字的车夫阿四拿着少爷送他的革命书刊给他的爱人阿纯,希望阿纯能告诉他书里说些什么,而阿纯先问道:“阿四,你知道你们明天舍命要保护的人(指孙中山)是谁吗?”阿四愣了一下,答道:“我不知道。但是那样做能让老爷他们开心,拼了命我也会去做。”平平常常的一句话,但是于我内心却是强烈的一怔。

影片开头,被清廷刺杀的杨衢云教授在生命最后说到:国民革命的目的,即是“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为民而有,为民而治,为民而享”。而这场为中华苍生求生存的资产阶级革命,自始至终,却是少数商人、学者、学生等社会精英阶层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于中国的劳苦大众而言,多的只是冷眼旁观。记得鲁迅先生的名篇《药》,所谓的“药”,是一颗沾满了革命烈士鲜血的人血馒头,华老栓不惜重金为得了痨病的儿子买,因为人们传言它可以医治痨病。华老栓对革命党人夏瑜没有任何同情,有的,只是希望他的血能治好自己儿子的病。通过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看到的是清朝末年一群愚昧无知的小人物 , 他们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底层,他们是一群可悲的人,他们的无知使他们无法对革命主张产生认同,不但平白牺牲了许多像夏瑜那样有抱负的青年,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其结果也使自己不断挣扎在困顿的生活中,既可悲又可怜。

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仿效西方革命经验,从最初就先天不足,对于中国的土壤是完全水土不服。国民党以在中国规模小的可怜的资产阶级为基础,没有看清楚中国封建半封建的底子,没有认识到发动下层民众的重要性。在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列强、大资本家、大地主压得普通百姓喘不过气来。特别是集中了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土地基本都集中在地主手中,而最广大的农民,却“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两个阶级的矛盾十分突出。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斗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无法辨识孰敌孰友。辛亥革命主要是依靠新军和党团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劳动人民,当然也就没有在实际革命斗争中去广泛发动和组织下层工农群众参加革命,甚至还压制和打击下层群众自发的反封建斗争,使本来就单薄的革命力量更加势单力孤。孙中山虽然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但却反对农民自己起来“夺富人之田为己有”,因此,辛亥革命后,广大的农村依然如故。

在中国,要完成“让四万万同胞人人有恒业,不啼饥,不号寒”的革命任务,需要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需要广大民众积极参与,而中国最广大的民众是分布在广大农村的农民,要争取民众就必须争取农民。要争取农民就必须让农民感觉到革命与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在旧中国(即使是辛亥革命后),广大农民深受以地主阶级、富农阶级为代表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压迫,只有引导和带领农民推翻封建阶级的统治,剥夺他们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让农民真正成为耕者有其田,广大农民才会相信革命就是他们的追求和希望,才会踊跃参加革命斗争,革命才争取到最广泛的力量,最终完成革命任务。人民群众很实在,只要安定、富足的生活,大道理、光说不练对老百姓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招致反感。而国民党就是犯了这个忌,革命前许下的诺言,无一实现,国家仍然积贫积弱,饱受欺凌,人民群众仍然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苦苦挣扎。相比而言,中国共产党人却独具慧眼。充分意识到,如何引导农民起来革命不但是中国农民的唯一出路,也是中国革命的唯一出路。毛泽东是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共产党人,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他强调说:“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而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他实际上提出了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他认为农民革命左右着革命的全局,农民革命的胜利是城市革命胜利的基础和前提,也就是完成民主革命的前提,“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中国共产党此后便以土地改革为切入点,让千百万农民世世代代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的梦想变为了现实,让每一个贫苦的中国农民,都能够从革命中获益。也正因为如此,在历朝历代都需要抓“壮丁”来补充军队人员的现象,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里消失了,劳苦大众为了保护自己既得的利益,母亲送儿子参军,妻子送丈夫从戎;而广大的中国农民,也第一次为了自己,来参加军队、投入军事斗争。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根本原因。人民需要什么,中国共产党就为人民争取什么。无论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如今的经济建设时期,只有符合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才能够获得人民群众最衷心的拥护与支持。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我们的党是一个重视理论武装、善于理论武装,与时俱进的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告别光辉灿烂的2009年,进入新的一年之际,我坚信,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项事业定会蓬勃发展,祖国会更加强大,社会将更加和谐,广大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

下载观英国电影《朗读者》所感——阅读与救赎的征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英国电影《朗读者》所感——阅读与救赎的征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