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时代的大国逆袭(五):中外发展大对比

时间:2019-05-14 17:4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后工业时代的大国逆袭(五):中外发展大对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后工业时代的大国逆袭(五):中外发展大对比》。

第一篇:后工业时代的大国逆袭(五):中外发展大对比

后工业时代的大国逆袭

(五):中外发展大对比

第五篇:中外发展大对比 中国有超过四十个城市,正在修建地铁,这个世界一半以上的大型建设机械正在中国的工地上忙碌。最近几年的网络上,有一种论调一度很有市场:中国的一切都是问题多多的;国外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甚至有动机不明的人,编写了一系列中国和非洲、印度比较的文章,在他们的描述中,中国的医疗保障和收入水平,连印度和非洲也比不上。前一阵,有调查显示,截止2014年,中国对外移民总数是930万人。立刻有一群公知兴奋起来,他们掐头去尾的转发,在他们的描述中,中国变成了一个普通人再也待不下去,每年有900多万人移民的国家。总结一下,他们的言论大致是说:现阶段的中国,是普通人买不起房、上不起学、生不起病的黑暗社会。现实真的是这样吗?转发印度全民享受免费医疗类“新闻”的朋友,如果你们在转发前,先浏览一下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就会发现:中国公共医疗支出占GDP的比重是印度的4倍(中国为5.2%,印度为1.3%)。所谓印度免费医疗的真相是:印度医疗费用中个人承担的比例远高于中国,中国政府为每位国人投入的医疗经费是印度的15倍。同时,在医疗服务质量上,也天差地别----印度人的平均寿命只有65岁,比中国足足少了11年。转发中国每年有900万人向海外移民“新闻”的朋友,在你们转发之前,有没有考虑过,中国每年的新生儿才1500万左右,每年还有近千万老人往生,如果同时还有900万人移民,中国人口早就应该负增长了。先不说中国是不是已经富裕到每年有900万人有条件移民。我只想问:美国、加拿大和澳洲敢不敢接收这么多的中国人?要知道,当今美国的华裔总共才几百万人。我和朋友们开玩笑时曾提到,现阶段,持续观察一个人微薄、微信上的发言和转发,是很容易诊断出账号主人的智商和学识水平的。某位大师曾说过,中国人现在的问题是:知道的太少,而考虑得太多。而笔者想改一改,中国人现在的问题是:社会上真假信息太多,能独立思考的人太少。在一些人的描述里,中国人的生活环境极度恶劣,表现在: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多,医疗保障水平差。结果真相是:根据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整整十年,甚至高过不少高收入国家,美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也才79岁。在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很多城市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80岁以上,甚至比香港和台湾的水平还要高。在一些人的描述里,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人的收入依然很低,相反物价变得很高,房价也涨起来。总之,这些年的发展成果几乎等于零。但是事实上的真相如何?所谓低收入的中国人,占了全球总人口19%,却买下了全球30%的家电、26%的汽车。面对高房价,90%的中国人拥有了自有住房,且人均居住面积在东北亚国家地区中独占鳌头。根据笔者的观察:如果生活水平可以排名的话,那中国在这方面的排名,会远高于人均GDP在世界上的位次。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普通市民的生活质量相当于欧洲中等发达国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普通的中西部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也完全不亚于其它人均GDP一万美元左右的中高收入国家。中国不仅在物质生活的丰富性上,不亚于国外,而且在社会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和效率上,更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笔者曾在网上发表文章,提及中国人均汽车销量增长比较快,有网友反驳,说中国人买车更多的是家庭行为,中国人喜欢老少数代一起存钱买车,而国外,更多的是单枪匹马贷款买车。我不太认同中国人喜欢集几代之力买车的说法,这个现象有,但绝不是主流。相反,网友的话里,透出了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中国人能存得起钱来,而外国人存不起钱。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居民,像中国人这样的,喜欢全款买新车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在最近20年,保持了20%左右的储蓄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居民储蓄率往往只有几个点,且有相当比例的国家,居民储蓄率接近为0。大多数老外,往往银行里只有极少的存款,外面欠着的消费贷款倒是一大堆。我们来看看欧洲的情况。笔者去过意大利两次,生活了约3个月。相对来讲,意大利的收入水平在欧洲发达国家中,算是中等(刚好在欧盟的平均水平线左右),税率也是中等,物价中等,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分析对象。笔者很喜爱这个国家,这是一个有文化,有足球,有历史,有风景,又有时尚的国家。这个国家拥有世界上40%的历史文化遗产,拥有威尼斯,比萨,佛罗伦萨等历史名城。虽然意大利人不像英国和北欧人那样绅士,不像顶尖发达国家的国民那样富有,但是意大利人很骄傲,很摩登。世界知名的奢侈品品牌里,很大比例是来自意大利的。这无疑显示着这个国家国民的品位。在罗马和米兰的街头,你能见到无数大大小小的名品店。但是,你进去转转,就会惊奇的发现,意大利本国人没有几个,在里边购物的顾客,大都是外国人,尤其是东亚人。我曾经和当地人聊过这个话题,他双手一摊,说:对于本地人来讲,太贵了。2014年,根据欧盟27国的调查数据显示,意大利人平均税前工资是23299欧元每年,雇主另外为他缴纳的福利是6957欧元,自己缴纳的个税和保险金是3777欧元和2036欧元,一个意大利人,真正的税后平均净收入是17486欧元。按2014年6月的汇率,约合146880元人民币,合12240元人民币每月。我个人了解到的数字,和官方统计结果也相当一致。笔者在罗马,了解到当地警察的平均税后收入是1400欧每月。我认识的一位担任客户经理的意大利人,拿1500欧元每个月。我们当时雇佣的司机,他太太是公务员,据他说,她的月税后收入是1000多欧元。而他本人受雇于一家汽车租赁公司,租赁公司给他的工资是5-7欧元每小时,按每天8小时,每个月干足22天来计算,他的税前月收入在880欧元-1232欧元之间。事实上,在罗马,很多年轻人的工资是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虽然有极少数金融专家或是技术精英可以拿到4000欧元以上的收入,但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多数税后收入是落在1000-1500欧元的区间的。同时,更有30%以上的年轻人,处在失业或是半失业状态。大家不要以为这是意大利一个国家的情况,事实上,这是很多欧洲国家的普遍现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到网络上搜索一下“1000欧元世代”这个名词,能找到很多相关的报道。但是,总体来讲,欧洲当前的收入水平,换算成人民币,远远高于中国,这是现实。按说这个收入,对付一些普通奢侈品应该是绰绰有余的。尤其是这些名牌在意大利的价格,往往只有国内的6成左右。中国人都可以大买特买,意大利人应该更容易才对。但现实情况是,意大利本国人买得并不多。其实,大家不要只盯着商场里的化妆品和名牌包的价格看。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衣食住行,才是生活的最大宗开支。我们再来看看罗马的开支水平,还用刚才那位司机为例:他和太太结婚后,租住在离罗马市区一个小时车程的郊外。在2007年,罗马比较一般地段的公寓,价格是1万欧元每个平方米。为了住的便宜一点,他和太太选择住到远郊,不过依然需要每个月数百欧元的租金。买房子这回事,当地人在40岁之前,一般是不会考虑的。想想也是:月收入1000多欧,面对1万多欧的房价,还是不去想这个问题,会比较快乐一点。笔者当时住的酒店,每天的费用是110欧元左右,条件和国内无星的酒店差不多。在街道边上的普通小餐厅,一个意大利式的简餐,算上小费,约为20多欧元。一个麦当劳的套餐,也大约需要10个欧元(番茄酱需要另外收费)。意大利的公交系统,是笔者去过的欧洲发达国家里最便宜的。2010年时,罗马的地铁和公交车,都是1欧元每次(在法国等国,坐一次地铁或公交,几块欧元是很正常的价格)。打车的话,我们国内20元人民币的距离,在当地收费20欧元是正常的。大家看到这里,一定已经发现了,在基本的生活开支方面,1欧元的购买力,和我们内地中小城市1人民币的购买力基本相当。我们找个内地城市来看一下,吃一个简餐也是10-20元,我们的公交也是1元,我们租个房子也是几百块甚至更便宜,买房的话,内地城市,几千人民币每平方米就够了。对于中小城市居民来讲,人民币的购买力很强。在前面的章节里,笔者也提及到:国外居民收入中,可自由支配部分的比例偏低。他们的开支中,有一些大额的刚性的开支,如保险,房产税等,是逃不掉的,再把高昂的水电费交一下,口袋里就没有多少了。在欧洲市场上,iphone及其它高端手机卖得并不好。原因在于,对于热衷于使用新款手机的年轻人来讲,买一个价值几百欧元的高端手机是需要慢慢存钱的。尤其是高失业率和不景气下,欧洲人花钱更谨慎了。最近这几年,欧洲的汽车销量持续下滑,高端手机销量也打不开市场,就是这种谨慎心理的客观体现。现阶段的欧洲,最值得称道的是他们的高福利体系,但是随着这些年,欧洲经济的下滑,很多国家,也在调整他们的社会福利政策。例如多个国家正在上调退休的年龄,或是压缩退休金及医疗服务在公共支出中的比例。执政者和欧洲的普通居民之间也在激烈博弈,这些年,为了福利问题,欧洲市民上街抗议的频率越来越高。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欧洲的现状是病马拉大车,企业已经在沉重的人力成本和社会负担下,无力应对美国和东亚国家企业的竞争了,但是国民还不愿意为企业和政府松绑。大船明明无力承担这么多货物了,船员们却在极力阻止船长抛弃一部分财物的命令,眼看着整条船慢慢下沉。如笔者前文所述,一个地区每年有多少人在买车,很能说明这个地区的经济活力。2013年,意大利销售汽车1,303,534辆,每万人销售了217辆,这个数字高于中国的每万人162辆,但是远远低于中国江浙发达地区平均300辆左右的水平。老牌的工业国们,再也没有像样的工业品输出了,仅依靠发展第三产业,是极难长期支撑现有的生活质量的。聊完了发达国家,我们再讲讲同为金砖国家的巴西。巴西世界杯,是2014年的大事件。五星战队在中国拥有无数的球迷。巴西是上帝钟爱的土地,巴西的铁矿,石油,木材等天然资源,让全世界羡慕。在最近10年,同为金砖国家的巴西,经济快速起飞,成为举世注目的焦点之一。尤其在最近几年,巴西的人均GDP已经突破一万美元,进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是巴西人过得如何?我们用数据来说话。在1990年时,巴西的平均预期寿命是66岁,而在2014年,则为74岁。中国的情况是,1990年时,为69岁,而在2014年,为76岁。我们引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其它的数据。2014年,新生儿死亡率方面,巴西是1.3%。中国1.2%。死于5-60岁之间的人口比率,巴西为10.7%,而中国为7.9%。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健康水平上,明显优于巴西这个高收入国家。在教育水平上,中国的成人识字率为95%,而巴西为90%。2010年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平均受教育年限是7.5年,而巴西是7.2年。目前中国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11.7年(2015年,国家的目标是达到13.3年)。事实上,中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主要吃亏在老年人群体。在年轻人的教育程度上,中国领先了巴西不少。在受教育年限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那就是教育质量。事实上,在巴西,学生在学校待着,不等于他们都掌握了应有的学习进度。巴西教育部自己的调查。巴西超过一半的15岁学生是半文盲,将近80%的学生没有理解基础水准的数学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仅用教育年限来对比,是不全面的。巴西的工资水平倒是不低,换算成人民币,基本达到国内一线城市的水平。但是由于巴西本土缺少和民生相关的工业,商品大多需要进口,所以物价也是远高于中国的。笔者看过一些国人写的巴西游记,对巴西的高物价,高消费吐槽不少,总结一下,基本是这样的情况:看价格表,和在中国差不多,中国20元一份麦当劳套餐,他们也是20元,可乐2元一听,他们也是2元。打车20元,他们也是20元。但是巴西亚雷尔和人民币在2014年6月的汇率是1:2.78左右。也就是说,他们日常开支的价格,往往要达到国内三倍的水平。巴西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也很大。财富的基尼系数远高于中国。数据如下:中国:人均GDP为6166美元(2012年数据),总财富22.2万亿美元,人均财富16358美元。成人人均财富22230美元,其中人均金融资产10752美元,人均非金融资产12881美元,人均债务1403美元。成人人均财富中位数8029美元。巴西:人均GDP为12596美元(2012年数据),总财富3.2万亿美元,人均财富15752美元。成人人均财富23278美元,其中人均金融资产12251美元,人均非金融资产17114美元,人均债务6088美元。成人人均财富中位数5117美元。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巴西的人均GDP约为中国的两倍,但是在较高的生活成本下,巴西人积累的财富仅和中国基本相当。人均债务远高于中国,且分配的均衡性较差。笔者曾经见过一组数据,大致是说,中国出口到巴西的商品中,90%以上是工业制成品,而从巴西进口的商品中,90%是原材料。20年前,我们的课本教育我们:发达国家压低原材料价格,并向发展中国家销售工业产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剥削发展中国家。今天再想想,金砖国家中,中国是典型的工业出口国,其它几个国家在和中国的经贸关系中,基本都是原材料出口国和工业品市场的角色。笔者心中一直有一个强烈的观点,一个国家能不能发展出自己的工业体系,能不能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是否丰富关系并不大(例如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都不是自然资源丰富的经济体),但是绝对和这个国家(地区)的居民是否具有良好的教育水平、是否擅长理工学科息息相关。二战以后,全球新崛起的发达经济体和工业国(地区),只有亚洲四小龙和以色列这几个。这几个经济体,无一例外,都是重视教育,重视工业发展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巴西的人均GDP数字,并不能代表这个国家的真实的发展水平和未来潜力。巴西利用了自己丰富的资源,使人均GDP变得比较好看。但是实质上,整体的社会发展水平并没有同步跟上。根据笔者的分析和预测。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很可能在五年里追上并超过巴西。讲完了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发达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笔者还想谈谈东南亚和南亚。东南亚地区,在97年金融海啸前,大多数国家的发展水平远高于当时的中国,例如泰国在96年时,人均GDP和收入数倍于当时的中国,连印尼和菲律宾,也比当时的中国起点要高得多。而如今,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泰国,泰国也对中国开放了落地签,俨然成了中国居民的度假休闲胜地。南亚的老大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同样是金砖国家成员,在国际媒体上,印度是中国天然的比较对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印度的经济总量和中国相差不大,两国人均GDP也基本相当。而今天,印度的人均GDP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左右。在网上,有一个让中国网友捧腹的段子:印度某位前总理曾经放言,如果我们孟买再不努力,就要被上海追上了。印度的民调显示,8成以上的印度人认为,印度比中国要领先10年以上。虽然印度少数精英层对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差距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是上面的观点,在很多普遍印度人中,是有市场的。笔者的同事就曾遇过这样的故事,他去印度时,曾有印度人问他,在中国,有超过20层的高楼吗?在一些印度的论坛上,印度的软件业是他们的骄傲,很多印度网友经常提及,印度的软件业要多去中国投资。却不知,2013年,中国的软件业销售规模,已经是印度的4倍以上了。在印度的软件依然大多以外包为主的时候,中国已经出现了大量互联网巨头,很多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软件品牌王国了。上面的例子,虽然笔者是当成笑话拿出来讲的,但是背后反应的现实是,这个国家的很多国民,缺少基本的常识,他们获取的信息的渠道太闭塞。这绝对是和国民的受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关联的。印度人最常放在嘴上的话是: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仿佛一提民主,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但这个国家的现状如何呢?印度到今天为止,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仅几百公里;印度没有高速铁路,他们所谓的特快列车,行驶速度大约是60公里每小时。印度最大的城市孟买,刚刚开通了印度史上第一条轨道交通。这段十多公里长的地铁,是由“中国南车集团”建设并提供车辆的。在主要经济指标、社会发展指标、民生指标上,印度可以用惨不忍睹形容。谈一些具体的数据是多余的。因为,目前的印度,还有很多地区,缺少水电的稳定供应。表面上看,有没有走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和东南亚及南亚地区国家经济表现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但其实,这些国家也一直在做工业化的努力。一些客观因素,决定了他们的工业化之路,并不顺利。根本的问题,还在教育上,在人口素质上。以印度为例,印度不仅在文盲率、各层次学校的入学率等指标表现上远逊于中国,同时,基础教育的质量也有短板。大多数高中生毕业生、大学生的理论积累和科学素养,远远达不到中国同年级学生的水准。在近30年,经济起点比中国高、外部环境比中国好、自然资源比中国丰富的国家有不少,但是从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的国家屈指可数。印度在1947年建国后,在美苏之间,左右逢源。冷战结束后美国和俄国都把他们最好的武器卖给印度。但让人吃惊的是,印度居然完全没有拷贝出一两款出来。俄罗斯和美国敢把最先进的苏35和F15卖给印度。估计也是因为确信印度不具备相应的工业能力来抄袭吧。印度的人力成本只有中国的几分之一,印度有12亿的充沛人口,印度年轻人的比例,也高于中国,印度离原材市场和石油供应地更近,印度有大量的沿海地区和港口。为什么印度没有成为世界工厂?资本家都是逐利的。他们没有把工厂搬过去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条件不成熟。核心的阻力,还在于人。人才和劳动力素质,是一个国家能否工业化的核心要素。在笔者眼里,这也是当前印度和中国的最大差距。在后工业时代,一个大型的高科技企业,例如手机工厂、笔记本代工厂或硬盘工厂等,往往需要上万的工程师和同样数量的熟练工人,深圳的富士康甚至达到几十万人的规模。如果想找一万个学习能力强,懂英语,理工底子好的工程师,在中国任何一个大中城市,都不是问题。但是在其它国家,可能就是大问题。在东南亚国家,或是印度,倾举国之力,未必能找到这么多优质的理工人才。有扎实理工底子的工程师,在中国比比皆是。换成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基本需要留学回国人员才能达到要求。这些年,韩国或是台湾企业,把少部分高科技企业搬到了越南,但是这种搬迁背后的故事是:这些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大多还是中国大陆派出过去的。他们利用的,只是越南当地的便宜土地和低人力成本。笔者听说过一个段子,供读者参考:据说,印度在英国殖民时期,殖民当局只在印度建立了少数几所理工类大学,而大多数大学,教授的都是文科内容,同时,由于基础教育水准一般,导致印度缺少足够的理工人才,少数优秀理工大学的尖子生,例如印度理工等学校的毕业生,大多也跑去美国了。这直接导致印度本国,无力发展工业。我们再看看菲律宾,这个国家已经独立了上百年,通用英语,加上地理地位优越,自然资源也算丰富。菲国由于教育主要侧重于文科,若大的国家,连一条铁路都维护不好,更不要提自己搞工业了,这个97年前人均GDP远高于中国的国家,如今最大的出口“产品”就是“菲佣”了。讲完人才,也要说说普通劳动力。中国的产业工人也是中国的宝贵财富。在中国,有经验,有纪律,有一定科学素养的工人有很多。这几条放在东南亚或是南亚国家,也是大问题。基础教育阶段质量的低下,导致当地的中学毕业生,大多没有基础的数学和物理底子。中国的高中生或是中专、技校生,略加培训,就能操作一些简单的数控机床。而这些国家的高中生,经过长时间培训,也极难掌握。出于对产品质量和成本的最优性价比选择,苹果手机的代工,只能在中国。大量要求比较高的高科技产业,也只能放在中国。服装,鞋子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印度和东南亚可以承接一些。但需要大量人才的产业,完全转不走。更要提及的是,高科技企业往往是产业链关联度非常高的。一个手机企业,有数百家上游供应商。在深圳,你半小时车程里,就能找齐全部供应商。你在东南亚投资,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如果你想在当地建起完整的产业链,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条完整的产业链,是要考验这个国家的整体人才储备的数量和质量的。二战后,只有韩国,台湾,以色列等少数国家和地区完成了工业化,这绝不是偶然的。工程师和劳动力的素质,绝对是决定一个国家(地区)能否冲破中等收入陷阱晋升为发达国家(地区)的关键。不要小看企业员工能力上的差距,工程师能力上的差距,劳动力能力上的差距,经过乘积效应再放大,就决定了这个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决定了企业能不能在全球化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如果企业都活不下来,那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就无从谈起。美国在精英人才方面上,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中基层的工程人才方面,中国有数量和质量的优势。在这个意义上讲,奥巴马的制造业重回美国的计划,困难很大。中国很幸运,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工业如同一粒种子找到了水和土壤一般,短短十多年时间,奇迹般的完成了多数国家梦寐以求的工业化。在中国的人才和劳动力的沃土上,中国成长出了自己的参天大树。同时要提及的是,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在中国完成工业化后,其它发展中国家发展自己工业体系的难度也倍增了。那些星星点点新生的工业企业,往往是无力和规模庞大、且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中国企业竞争的。中国惊人的工业实力,也改变着国家的面貌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经常去国外的朋友,一定清楚。相比国外,中国基础设施更新的速度是惊人的。笔者2007年去意大利时,机场到罗马市区的公路在修,笔者2010年再去,这条路还没有修完。在国外,一个大型工程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完工是正常的。台湾十多年前,开始规划从桃园机场到台北的地铁,06年正式动工,到2014年还没有开通。中国的高铁规划的时间要晚得多,如今已经建成通车一万多公里了。中国目前有40多个城市在建设轨道交通,已经有20个以上的城市开始运营。而在十年前,这些城市往往连规划图纸还没有呢。这种对比背后,是有很大的学问的。因为有强大的工业底子,所以中国在引入一个新技术或是新项目的同时,往往能够迅速吸收,并形成自己的产业链。修完几条高铁后,中国自己的高铁技术也成熟了,开始批量生产,并迅速降低成本,同时,具备了出口的能力。地铁的情况也类似,几十个城市同时建设地铁的同时,中国在地铁建设,车辆制造,运营控制,综合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也成熟起来了。不光自己的工程建设队伍成长起来了,甚至连建设地铁所需要的大型机械,如盾构机之类,也能自行生产了。中国拥有了自己的通讯设备供应商和手机公司,所以国人可以在很快的时间里,享受到3G和4G的网络覆盖,国人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价格,挑选海量型号的智能手机。中国对新生事物的引入速度,远远快于其它人均GDP在5000-10000美元之间的国家。数据也证实,中国家庭拥有手机和宽带网络的比例,要远高于其它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中国的工业能力,让国人提前享受到了高收入国家国民的生活质量。地铁通常是世界知名大城市才有的基础设施。而在中国,有40多个城市正在修建或是扩建自己的地铁。中国普通城市的公交车的密度频次和覆盖范围,往往让外国友人感觉到不可思议。中国的高铁列车站台上,经常能见到外国友人频频拍照留念。这些中国人感觉很平常的公共基础设施,却已经是大多数外国友人眼中羡慕的对象了。请看第六篇:中国实力大展示

第二篇:毕业五到十年后,为什么有人一无所成,而有人逆袭成功?

毕业五到十年后,为什么有人一无所成,而有人逆袭成功?

2015-11-13 格上理财

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明明很多人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毕了业后却觉得所受教育与社会越来越脱节。

在毕业五到十年后再观望,我们会发现那些原本在学校很“屌丝”的人开始逆袭,开始了让人难以理解的指数型成长,差距越拉越大。而那些在学校时成绩很好的人,却一事无成。

电影《虎妈猫爸》里有一个著名的《必胜决》,讲的是家长如何教育小孩考高分:“名人名言多摘抄,作文分数低不了。交卷之前查三遍„„全力以赴考第一。”

学生时代,考试决定了你的人生:只要考试的分数高就会一帆风顺:老师喜爱,同学羡慕,家长赞扬,上好大学„„“别人家的孩子”。

在22岁以前,成绩好的人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但22岁进入社会以后,他们会发现,优秀的成绩并不能让自己胜任工作,他们成了职场上的“学渣”。

十几、二十几岁的时光决定了你的事业、爱情、幸福甚至整个世界。从最年轻的时候,该如何开始积累自己的“身份资本”,让后续的人生实现「指数型成长」呢?

临床心理学家Meg Jay在Ted上超过700万次点击量的演讲《Why 30 is not the new 20》,告诉你该从最年轻的时候,开始积累你的“身份资本”。这样才能让你后续的人生实现「指数型成长」。

视频时长14分,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下面是我的故事。

在我十几二十岁的时候,我花时间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玩,和我女友谈情说爱,抽烟,大致算是个混混青年。

十年后,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有了它,我一年里学到和得到的东西,比在之前十年里更多。

它就是形成好习惯的力量。

习惯的力量有多大?下面这张图呈现得最为淋漓尽致:1967年,瑞典将靠左行改成靠右行时,第二天街上的情景是这样的:

对习惯的培养,初期会很艰难,但是当你掌握了它并使它真正成为习惯,那么它会很容易做到,即使你没有意识到。

想要养成一个习惯,每个人至少要以同样的方式重复同一件事21天。有些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有些会短些。平均而言,每个习惯的养成,需要大概三十天时间。

这里是适合所有年轻人的5个最佳习惯,以及如何做到他们。保持头脑健康

Take Care of Your Mind

我们生活在脑力劳动的时代,坐在办公桌前,面对电脑,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服务大众。每天,你的大脑控制着你的想法,而你的想法影响着身边的一切。

如何让头脑保持清醒和健康呢?

大脑也像人体的肌肉一样,你用得越多,它就越是健康。当你不用脑思考了,它会退化的。

每天读点书

不读书的人和不识字的人其实没什么分别。每天早晚花三十分钟读书吧。

读那些能使人进步的书。记住:是去读书,而不是去看博客。

真正的书籍都有一种固定的特质:它们包含了大量的思想和研究,是作者生活阅历的精华。所以,每天都应当读书。

每天写点东西

写作是记录思想的唯一方式。如果你不把它们写下来,它们就会从你的脑海里溜走。

每天记录,还会帮你整理纷乱的思绪,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想法。

如果你喜欢谁,也可以把这些心情记录下来。写一写你为什么喜欢那个人,这种情感给你怎样的感觉,还有,你会为了追求他去做些什么。

将所有的事情都写在纸上会帮助你弄明白自己对于爱情和生活,对与错抱有怎样的想法。

写作水平越高,就能越善于思考。

其他一些提升大脑的方法

我们的大脑都是越用越活的,大脑越活跃,做事的速度也就越快。你可以通过学习新东西来活动大脑。越频繁地尝试新事物,大脑就越能得到锻炼。

沉迷一些东西也没什么不好——做事的经历,学习到的规则,实践他们有助于开发你的大脑。

可以看一些听一些有帮助的视频和音乐。别整天看电视了,看看公开课去。

也别去听些让人情绪太过高亢或低沉的音乐。多听听甜美温柔的乐曲,比如莫扎特,贝多芬,巴赫。

Brandenburg Concerto No.3 in G MajorClassical Music for Figure Skating

远离思想垃圾

就像你的身体需要好的食物,你的大脑也需要好的养料。

如果你在脑子里堆满了脑残的电视剧,没完没了的报纸和电视新闻,你会变得悲观和消沉。你会失去干正事的欲望,因为你的脑子里塞了太多消极的东西。

你会生活,而不是从沙发上看生活。

所以别太理会那些没完没了的花边新闻,不管是报纸上的还是电视上的。少看脑残剧和言情剧。这样你的脑子就有地方去想想其他的事了,这会帮助你更好地用脑。照顾好你的身体

Take Care Of Your Body

不论你做什么,都离不开好身体。它独一无二,无可替换。

你的身体可能不够完美,但它是你所唯一拥有的。如果你悉心呵护,那么当你60、70、甚至80岁的时候,你依然会受它眷顾。

照顾身体的方法很简单:健康饮食和运动。

每天花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锻炼身体

这可不是要你去玩体操或者抽脂。活动活动身体上的每一块肌肉就够了。

有意识地花时间动动胳膊、后背和腿。做做健身操,活动你的肌肉。这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坐在椅子上,很少来回走动。

生命在于运动。对提升身体素质而言,这是最重要的。

吃新鲜且健康的食物

吃好一点。想象一下,你的身体是一栋房子。

每天把好东西带回房子中,这房子就会变得漂亮,你会很乐意住在里面。可要是每天把破烂的东西带进来,房子就会变得脏乱差,你也就不乐意住在里面了。

所以要多吃营养的东西。尽可能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把它们加入到你的食谱中,这会为你提供每天必需的能量。

远离垃圾食品

就像它的名字那样,垃圾食品就只是垃圾而已。它无法提供你身体所需的营养。

常吃垃圾食品会让你精力不济,一段时间后,你的体重增加了,健康却会受到损害。选择那些不含防腐剂,过量的糖、盐及碳酸的食物。关注你的人际关系 Your Relationships

在生活中,你与极少数人一直在一起。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姐妹。你的祖父母,如果他们还活着。你的表兄弟,如果你同他们很亲近。

除了这些,你生活中的其他人际关系,都需要你走出去,自己创造。你一路上结交朋友。

这些人生旅途中结识的朋友,会成为坚强的后盾。那些你们天天见到的人,从蔬果店老板,到公司上司。

加强你的人际关系,方法如下:

记住别人的生日和纪念日

即使你的朋友告诉你,他们不庆祝生日。即使人们说,他们并不在乎这些,但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特殊日子。如果你还记得他们的生日和纪念日,他们会记住你的好意。

但仅仅这样还远远不够。记住那些特殊的时刻。如果他们有一个孩子,记住孩子的生日,打电话给他们,或者写一张祝福的卡片。

得知有人关心你是件开心的事。不论对他人来说,还是对你来说。

当你需要他们的时候,当你爱的人离开你,你的朋友将成为支撑你的力量。

在他们请求原谅前原谅他们

在漫长的人生计划中,小事并不重要。比如你的朋友忘了第一时间告诉你他们换了新工作„

做个绅士,在他们请求原谅前宽恕他们。然后让事情随风而去。他们会意识到你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并且也会这样对待你。

原谅,会让你轻松起来。无忧无虑会让你光彩照人,每个人都会希望和你在一起。

开始打造你的社交人脉

改变自己的最快方式就是与你想成为的人为伍,也就是说你和什么样的人相处,就将决定你是否会成功。

你身边的五个人决定了你。你要打造机会、寻找机会、抓住机会,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要抓住人。

开始在LinkedIn领英这样的网站上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吧,认识一个值得交流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躲开传递负面情绪的“吸血鬼”

不管你待人多好,总会遇到些吸血鬼般的人。他们耗费掉了你所有的精力和时间。

有时候你会在工作场所遇见他们。他们或许是你的发小,甚至可能是你的某个亲戚。

不管你怎么做,都无法改变他们,你不能提升他们,你也无法引导他们。因此,最好的的办法就是远离他们。关注你的财务状况

Take Care of Your Finances

不管你是怎么长大的,富裕或者贫困,理财都是你的责任。

如果你从今天开始好好理财,它会在你需要时有所回报。当你老了,病了,送孩子去上学,或者帮助生病的父母。你的财务状况会给你提供帮助。

但是,我们如何理财呢?

赚钱

在开始理财时,首先要确定:你的收入高于支出。

有一份收入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很容易,只要善加管理,它会帮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如果你现在支出大于收入,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到两年里,你得努力让收入超过支出。

花一刻钟想想自己每个月把钱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包括房租(或者你跟父母住一起的支出),水电费,杂费,汽车,上网,保险,购物和娱乐的花费,以及其他支出。

有了正现金流之后,你该做什么呢?

自己投资

你赚得每一分钱,都会被别人又赚走。

政府要你交税,银行要你按揭付款,保险,汽车贷款......等等。直到你的账户里什么也剩不下。

在这种情况发生前,先投资你自己。

加入退休金计划,他们会每月从你的工资中扣取5%-10%,并把它变成一个信托公积金。这是一笔为赚钱而累积的资产。就像把房子拿去出租一样,可以用来买国债,买分红基金,或者投资一个有利可图的项目。

在理财时要警惕的事:

股票

很多人会劝你投资股票。但是我劝你别抱幻想。如果你真的很想在这方面进行投资,最好仅投资于标普指数基金。即使有些人告诉你,他们有一个特大的内部消息,能让你成为百万富翁什么的„„别相信他们。

投资股市的回报率其实不高。有时候你能赚很多,也有的时候,你会一直赔钱。如果你每年都能赚50%,你就是巴菲特了。

股票是那些在华尔街工作的人的赚钱工具。但他们有时也会失败。在华尔街,你总是在和专业人士竞争。在运动中,你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比赛,所以才能有赢有输。而在华尔街,你会连内裤都输掉的。

商机

如果有人告诉你,只用很少的钱,就可以让你在一个月里赚到一百万,或者类似听上去就不靠谱的计划。千万别听他们胡说。关门,关机,把他们踢出去。如果是你的朋友这样说,那就以后离他远点儿。

这并不意味着拒绝商机。如果你认为一个企业有前途,那就去投资。只要别掉进劣质商业计划的陷阱里。

买彩票

如果你听说你刚刚中了一艘游艇,或者正想买彩票碰运气,或者成了X号幸运者。别信这些,能跑多快跑多快。

更好的选择是为那些你想买的东西攒钱。等你有了足够的钱,再去买你想要买的东西。

别把1美元不当回事

这些陷阱或许只是想从你身上多赚一美元。那也别轻易给它们。即使只有一美元,它也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可能会认为一美元不是什么大问题,但通过适当的投资,即使只有一美元,它也可能会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

读读印第安人为一美元出售曼哈顿的故事吧,通过恰当的投资,那一美元变得多么的值钱。提示:它的价值超过了曼哈顿所有的建筑物,土地,和公司的总和。

为什么说即使是1美元也很重要,以下是当年印第安人出售的曼哈顿(想象图)与今日曼哈顿对比:

学会多多沟通 Communication

误会会产生很多问题,而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误会。

夫妻打架,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对方为什么这样说;

交流障碍导致员工被解雇;

朋友因为彼此误解而分手;

交流中的误解会引起朋友,员工,董事会成员,甚至国家之间关系的重大问题。

如何提高沟通技巧?

学会和小学生沟通 是的,只要能和小学六年级的人沟通就够了。如果你能跟一个十岁的孩子把事情解释清楚,你和其他任何人的沟通也就没有问题了。

你可能会认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吃这一套。但事实是,即使是最有教养的人,沟通能力也就在这个水平。

这个层面沟通,你会得到更好的理解。你的孩子会理解你,你的父母会听你的话,你的雇主会了解你的想法。

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会认为你是聪明人——因为你能把复杂的东西用简单的方式解释清楚。

不论做什么职业,学学行话

学习行话,你会更快地融入一个行业,因为它能帮你理解别人都在说什么,从而给出准确的反馈。

每一个行业,体育,网上论坛,集团,都有不同的词汇。学得越快,提升得也就越快。

如果你打网球,学学专业词汇的说法。了解它们的含义,然后当你跟你的朋友聊起网球时,运用这些词汇会帮你提升竞技水平。

这同样适用于你的专业领域。越早了解行话,进步得越快。这不是一种技术,你要用它来提高你的整体的词汇水平。实现你的指数型成长 Exponential growth

运用这些习惯会深刻地提升你的生活。在你十几二十岁时,你可能感受不到它们。但当你花费更多时间在这里时,你的点滴进步会彼此融合,最后呈几何爆炸式增长。

我知道,即使在27岁时才开始把这些秘密应用于我的生活,到了33岁时,我的成就依然超乎想象。你可以先学着如何做,然后花一个月学习如何把它做得更好,花一个月的时间,每天练习。

记得自己永远握有选择权。永远记得,你是自由的。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实现你的指数型成长。

下载后工业时代的大国逆袭(五):中外发展大对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后工业时代的大国逆袭(五):中外发展大对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