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铁安高品质课堂PPT讲稿(考试专用)
李铁安高品质课堂讲座PPT讲稿(考试)
★ 培训课程设计说明 1.逻辑起点:立足问题解决—关照政策理论—指向具体实践 2.宗旨追求:让接受培训者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 3.内容主题:
① 教育改革发与展新理念;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
② 教师专业化发展;德育工作创新;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科研
4.培训方式
高位理念引领--生动案例展示--互动式实践学习--讲授研讨相结合
★ 培训效果期许—— 打开一扇窗? 指出一条路?
传递一种高新理念? 呈现一个鲜活案例? 提供一个操作工具? ★ 三个案例选择的目标取向
1.为认识理解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与主题提供实践参照
2.尽可能考虑各个学段并指向关键问题的突破与创新
三个案例聚焦的关键问题——
汪校长: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究竟如何谋求
内涵发展?
于校长:普通高中究竟如何激发学生生命内能?
孙校长:重点高中究竟如何在高考中赢得高质量?
三个案例设计的内容主题——
学校特色文化的整体建构
学校特色课程的系统开发
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 课堂教学“道”与树“术”
★
历史反思: 新课程
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现状 ★
教学之道: 高品质
课堂概念的意蕴与内涵 ★
教学之术: 高品质
课堂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历史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现状
★ 课程改革:忽如一夜
春风来
核心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内容:加强生活和科技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
教学方式: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1999)
★ 教学改革:一石激起
千层浪
学生角色:课堂“主人”——“要走上课堂的前台”
教师角色:“场外指导”——“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习方式:自主性、研究性、合作式、交流式
教学原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课堂文化:“让学生
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教学模式:乱花渐欲迷人眼
高效课堂
数字命名:分割时间;划定类型
手段命名:划定环
节;固化流程
导学案:强化预习,汇报预习代讲授
分小组:强调交流,倡导合作式教学
教学流程:年年岁岁花相似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汇报展示,总结点评
巩固强化,应用拓展 反思追问——
传统的凯洛夫教学理论一无是处吗?
“先学后教”符合教学与学习的基本原理吗?
每一节课一定需要小组合作吗?
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了吗?学习过程确是完满的吗?
教师为学生学习究
竟起到了怎样作用?
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体现的?
课堂教学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课堂教学还缺少些什么?
突出问题—
过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内涵窄化和教师主导作用弱化。
过分强调小组合作式学习:学生学习活动固化和学生思维能力钝化。
过分追求创设生活化情境:课程内容本质淡化和课程育人价值蜕化。
过分追求教学的模式流程:学生学习过程伪化和教师教学智慧僵化。
学生独立思考的空场;课程育人价值的空场;教师教学智慧的空场。
追问:我们的课堂教学还缺少些什么?
教育立意与育人境界——不是那么高尚!
教学内涵与教学机制——不是那么本真!
课程目标与学习过程——不是那么丰厚!
教学结构与学习活动——不是那么灵动!
教学之道——
高品质课堂概念的意蕴与内涵
课堂教学究竟是什么? 课堂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的师生教与学有机统一的教育实践活动。
① 课程文化价值对学生生命的激活与浸润;
② 教师高尚道德对学生的示范与浸润;
③ 师生之间智慧的碰撞与情感的交融互动;
④ 学生思维、情感与个性的塑造与成长。
高品质课堂的意蕴
理论立足点:彰显教育功能,遵循教学规律,体现学习本质。
实践出发点:彰显育人价值,深掘课程内涵,强化教师主导,活化学习方式,淡化模式流程。
实践落脚点: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榜样、启迪和主导作用;深入挖掘课程文化价值,让学生享受优质的文化资源,经历完满的学习过程,焕发积极的学习情感,展开深刻的思维活动。 彰显教育功能
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构建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活动。
教育是教育者以受教育者为对象,让其唤醒超越意识、提升超越能力、振拔超越
精神的过程。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
教育是让一个个单调、稚嫩、柔弱的天真心灵成长为一个个充实、挺拔、灵动的更天真的心灵。
遵循教学规律——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 课程与教学不是独立分离的,而是融为一体的。
★ 课程始终引导教学过程又产生于教学过程,教学是课程产生的情境又孕育课程生长。
★ 总而言之,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依托和关照课程。如果教学过程搁置了课程,仅仅成为师生的自由活动,这不仅导致课程文化价值的空场,也将导致学生精神成长的虚空。
遵循教学规律——“教”与“学”的关系
“以学定教”与“以教导学”的动态统一
教师要把促进学生的“学”作为“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生的“学”是在教师适当和适切的“导”的前提下进
*遵循教学规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 在存在的意义上教师与学生是相依关系
★ 在发展的意
★ 塑造“高尚
义上教师与学生是相长关系
★ 在人格的意义上教师与学生是相等关系
★ 在情感的意义上教师与学生是相融关系
★ 这就决定了教学过程应是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过程。因此,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双主体”关系。*循学习规遵律——库伯的学习模型
学习模型:从具体经验,通过观察反思和抽象概念化,到主动实验,然后再回到一种新的具体经验。
遵循学习规律——“学而时习之”的意蕴
塑造“高尚--本真--丰厚—本真—丰厚—灵--灵动”的高品质课堂
动”的高品质课堂
你的精神脉★ 高尚的课堂搏是否与学生的精神脉搏一起欢跳?你的——教育立意与育人心中是否装着学生的境界的高尚
喜怨哀愁?你的眼里★ « 本真的课是否常含一份真挚的亲善?你的脸上是否堂——教学内涵与教长挂一泓温馨的笑学机制的本真
颜?你的语言是否流★ « 丰厚的课淌一股温暖的清泉?
你是否流堂——课程目标与学露了对所教学科的如习过程的丰厚
醉如痴,以此“点燃起★ « 灵动的课学生对自己的学科的热爱火花”?你是否堂——教学结构与学能够“努力唤醒那些习活动的灵动
无动于衷的、态度冷淡的学生们的意识,把他从智力和情感的惰性状态中拯救出来”,让他鼓舞起自己的人格与精神,并最终能够真正体验到一种驾驭真理和规律
的敞亮心情?
塑造“高尚
--本真--丰厚--灵动”塑造“高尚--本真--丰厚的高品质课堂
--灵动”的高品质课堂
高品质课堂的实践框架——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品质课堂理念的科学性在哪里?
高品质课堂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吗?
高品质课堂有没有一个具体的评价标准?
高品质课堂意蕴的内在逻辑
核价值取向:切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念: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学理支撑:彰显育人功能;遵循教学规律;遵循学习规律
基本要素:高
尚;本真;丰厚;灵动
实践主张:深化
课程内涵;强化教师主导;活化教学方式;淡化模式流程
操作主线:以问
题解决为导向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品质课堂旨在让课堂教学回归本真状态——从 而走向科学化的境界
高品质课堂导引
教师抬抬头回回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误入歧途
高品质课堂的实践品格
追求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能够直击课程内容的本质
追求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能够经历完满的学习过程
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良好品质,积极情感、思维能力)
高品质课堂的评价标准
看教学结构:课程内容的本质体现与问题展开的合理性
看学习过程: 学生学习的主体体现与认知过程的科学性
看教师行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舒服而动人)
看学生表现:精神状态(愉悦而自信)思维状态(积极而饱满)
问整体效果:师生共同经历的这一段生命历程的质量究竟怎么样?
高品质课堂的评价 标准就是看四个基本要素的内涵能否在课堂上充分体现
高品质课堂的评价范式是一种定性的价值评价与审美评价
关于核心问题的内涵与提炼
从内容属性看:就是反映一节课课程内容中最为本质的问题
从教学目标看:就是实现一节课教学目标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从学生学习看: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建构的核心知识体系
通透内容——反复追问——由表及里
提炼核心问题是一个痛并快乐着难而美妙着的过程
风雨彩虹——大彻大悟——顺风顺水
教学之术——
高品质课堂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 当下教师备课状况:虚化了的教师主导 ★ ① 通常按照固定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流程;
★ ② 通常以学生的学习
过程与策略作为教学环节;
★ ③ 特别注重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力图创设生活化情境;
★ ④ 往往不对课程内容*当下校本研修状况:流做更深入的挖于形式,缺乏深刻
掘;
★ ① 研修主题往★ ⑤ 撰写教学方往是自上而下从案往往按照固定新课程理念中选的教学环节和流取的“预设性”程做简单的“填内容,而不是聚空题”,而无需对焦和解决教学实每一个教学环节践中发生和发现的教学内容做创的具体问题; 造性地展开。
*高品质课堂理念下的★ ② 研修过程往教学设计
往是教师对预设性的内容主题展开“演绎式”的阐述,而不是基于教学实践具体问题进行深度的研讨与反思; ★ ③ 研修方式往
往是教师个体的★ 高品质“独唱”或者偶有教师群体之间课堂理念下的教“寒暄性”的一学设计
应一答。
*当下校本研修所暴露的问题
这样的研修模式,或许可以增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了解和理解,但实际上却难以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教师群体合作力,难以培育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情怀、教育思想、教学智慧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终不能真正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高品质课堂理念下的校本研修: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某一节课的教学为研究对象,以研究解决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为研究的出发点,以塑造高品质课堂为目标追求,以全程化、跟进式的同伴互助、专家诊断和集体研讨为活动机制,对一节课进行课前、课上和课后“解剖麻雀式”系统研究的一个完整过程。
第二篇:安规考试专用
第3条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各单位必须坚持开展有效的反违章活动和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各级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要发挥安全监督机构和群众性的安全组织的作用,严格监督本规程的贯彻执行。
第4条 各级人员应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全面树立“任何风险都可以控制,任何违章都可以预防,任何事故都可以避免”的集团公司安全理念,认真开展危险源辨识、分析和控制,加强事故应急管理,培养自觉遵守本规程的良好职业习惯。
第55条 工作期间,工作负责人若因故须短时离开工作现场时,应由工作票签发人指定临时工作负责人,临时工作负责人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如没有指定临时负责人,则工作组停止作业。工作负责人离开前应与临时负责人交接一下内容,并告知工作班成员(原工作负责人返回工作现场时,也应履行同样的交接手续):现场安全措施;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工作地点周围和附近运行设备状况 4 工作进展情况;与其他人员有关安全方面的联系; 6 人员精神状态和健康情况; 7 移交工作票;其他与安全有关的注意事项。
若工作负责人必须长时间离开工作现场,应由原工作票签发人变更工作负责人,铝箱变更手续,并告知全体工作人员及工作许可人。原、现工作负责人应按上述要求做好必要的交接。
第4条 各级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以及从事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各类作业人员(含外包人员),必须接受本规程和安全生产相关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并应每年考试一次。
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含实习人员)或调动到新工作岗位的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必须学习本规程的有关部分,并经过考试合格。离岗达三个月的人员,必须重新经过安规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事临时性工作的外来人员(含临时用工、实习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参加生产现场工作,在开始工作前必须向其介绍现场的危险点、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第9条 生产厂房内外必须保持清洁完整,厂房作业环境应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
第11条 禁止利用任何管道悬吊重物和安装起重装置。
第13条 所有升降口、大小孔洞、楼梯和平台,必须装设不低于1.05m高的栏杆和不低于100mm高的护板。如在检修期间需将栏杆拆除,必须装设安全牢固的临时遮拦,并在检修结束时将栏杆立即恢复原状。原有高度1m的栏杆可不作改动。
第102条 在生产现场进行检修,试验或安装工作,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填用热力机械工作票(以下简称工作票): 1需要将生产设备,系统停止运行或退出备用,由运行值班人员采取断开电源,隔断与运行设备的热力系统,对检修设备进行泄压,吹扫,加锁,悬挂标识牌等任何一项安全措施的检修工作。本规定所称热力系统包括汽,水,氢,油,煤粉,燃气,可燃气体,烟,风,压缩空气以及输煤,脱硫,脱硝,除尘,冲灰,输灰,输渣系统等发电生产设备系统。需要运行值班人员在运行方式、操作调整上采取保障人身、设备运行安全措施的工作。
第111条 工作票签发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熟悉设备系统及设备性能;
2熟悉安全工作规程,检修制度及运行规程的有关部分;
3掌握人员安全技术条件;
4了解检修工艺。第112条 工作票签发人应该对下列事项负责: 1工作是否必要和可能; 2工作票上所填写的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和完善; 第140条 检修设备试运 1.对需要经过试运检验施工质量后方能交工的工作,或工作中间需要启动检修设备时,如不影响其他工作班组安全措施范围的变动,工作负责人在试运前应将全体工作人员撤至安全地点,然后将所持工作票交工作许可人。2.工作许可人认为可以进行试运时,应将试运设备检修工作票有关安全措施拆除,检查工作人员确已撤出检修现场后,联系恢复送电,在确认不影响其他作业班组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试运。3.试运后尚需工作时,工作许可人按工作票要求重新布置安全措施,并会同工作负责人重新履行工作许可手续后,工作负责人方可通知工作人员继续工作。4.如果试运后工作需要改变原工作票安全措施范围,应重新签发新工作票。第484条 不准在有压力的管道上进行任何检修工作。对于运行中的管道,可允许带压力紧阀门盘根和在管道上打卡子一消除轻微的泄漏,但必须经相关负责人批准并取得值长同意,并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定熟练的人员,在工作负责人的指导和监护下进行。在工作中还要特别注意操作方案的正确性(如螺栓不要紧的过度,紧度要均要,注意操作位置,防止汽、水烫伤等)。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在有压力的管道上进行检修工作时,应按照第282条的规定执行。第487条 在可能有可燃气体的地方进行检修工作时,应遵守下列各项: 1必须戴防毒面具,并尽可能在上风位置上工作。2工作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其中一人担任监护工作。3在管道内部或不易救护的地方工作,应使用安全带,安全带绳子的一端紧握在监护人的手中,监护人随时与管道内部工作人员保持联系。4应使用铜制的工具以避免引起火花(必须使用钢制的工具时,应涂上黄油)。禁止穿有铁钉的鞋。5工作人员感到不适时,应即离开工作地点,到空气流通的地方休息。6应准备氧气、氨水、脱脂棉等急求药品。第542条 搬运和使用浓酸或浓苛性碱溶液的坛子时,应将坛子放在牢固的木箱或框篮内(口朝上),并用软物塞紧。木箱或框篮上应有牢固的把手,由两人搬一个坛子,不准由一人单独搬运。用车子或抬箱搬运时,必须将木箱或框篮稳固地放在车上或抬箱中,或加以捆绑。禁止用肩扛、背驼或抱住的方法搬运坛子。第591条 从事水银仪表工作人员,应遵守下列规定:1饭前和工作后应仔细洗手和洗脸;2工作结束后换下工作服;3每天工作结束后洗澡;4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发现有中毒情况及时治疗。第621条 在密闭容器内,不准同时进行电焊及气焊工作。第714条凡在离地面2m及以上的地点进行的工作,都应视作高处作业,应按照本规程的规定执行,凡能在地面上预先做好的工作,都必须在地面上做,尽量减少高处作业,在架空线路杆塔上工作时,除应遵守本章的有关规定外,还应遵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DL409—1991的有关规定。第737条 搭设脚手架的工作负责人应对所搭的脚手架进行检验,合格并出具书面证明后方准使用。检修工作负责人每日应检查所使用的脚手架和脚手板的状况,如有缺陷,须立即整修。
第三篇:一级建筑师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讲稿(考试专用图片版)
外
国
建
筑
史
第十节
资产阶级革命至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缺乏创造新文化的自觉性,把法国宫廷倡导的古典主义文化当作榜样。
(一)古典主义代表——王室建筑师克里斯道弗·仑
1、伦敦的重建。
2、设计修建了一批伦敦的教区小教堂,其钟塔构图很成功。
3、圣保罗大教堂,体现唯理主义理论原则,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纪念碑。
(二)帕拉第奥主义
18世纪中后期,在英国的庄园府邸中流行的建筑风格,追求豪华、雄伟、盛气凌人风格与追随意大利文艺复兴柱式规范和构图原则的大型公建,忽视使用功能,缺乏创造性和现实感。因为其是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师帕拉第奥的影响,所以称做“帕拉第奥主义”。
代表建筑有:坎德莱斯顿府邸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一)启蒙主义的“理性”与唯理主义的“理性”不同
启蒙主义建筑理论的核心——批判的理论,认为合乎理性的社会是“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的社会,宣传唯物主义和科学。
(二)代表作品
1.波尔多剧院,标志着马蹄形多层包厢式观众厅的成熟。
2.巴黎万神庙,又叫圣什内维埃夫教堂,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大的建筑物,启蒙主义的重要体现者。
(三)以列度、部雷为代表的激进建筑师,力求标新立异,表现了昂奋、狂热的激情和昂扬的英雄主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体现资产阶级高亢激昂的斗争热情和英雄主义的建筑风格。
代表作品:部雷和他设计的牛顿纪念堂、伟人像陈列馆;列杜的农村公安村宿舍、盐城规划。
(四)帝国风格——拿破仑帝国的纪念性建筑物上形成的风格,如马德兰教堂(军功庙)、雄师凯旋门。
帝国风格是指法国拿破仑帝国的代表建筑风格。它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或洛可可的装饰手法;建筑大多是罗马帝国建筑样式的翻版;它的作用是颂扬对外战争的胜利。
代表作品:军功庙和雄师凯旋门、演兵场凯旋门等。
三、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
(一)欧洲各主要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建筑创作中复古思潮流行的社会背景主要是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上的需要。
1.古典复兴:
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建筑形式。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既有政治原因也受到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巴黎的万神庙,雄师凯旋门。
英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不列颠馆、爱丁堡中学。
德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
美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美国国会大厦、弗吉尼亚洲议会大厦。
2.浪漫主义:
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文学领域的一种主要思潮。体现在建筑上,主要是在英国,它要求发扬个性、提倡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艺术的自然形式来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用机器制造的工艺品,以及用它来和古典主义抗衡。最早出现在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因,其表现分为两个阶段: 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追求异国情调,如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来顿的皇家别墅。
后浪漫主义,常以哥特风格出现,又叫哥特复兴,如英国国会大厦。
3.折衷主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欧美流行的一种创作思潮。为了弥补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局限性,主张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自由组合各种样式。并没有固定的风格,讲究权衡的推敲,沉醉于“纯形式”的美。也称为集仿主义。
代表作品:巴黎歌剧院,它的立面是晚期巴洛克风格,并加上了洛可可的装饰。巴黎圣心教堂,拜占廷和罗马风混合。
美国1893年芝加哥的哥伦比亚博览会,是折衷主义的一次大检阅,芝加哥博览会建筑物都采用了欧洲折衷主义的形式,并特别热衷于古典柱式的表现。
(二)工业大生产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工程师成为新建筑思潮的促进者。
1.1851年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新纪元。设计人为帕克斯顿。八个月完成7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展览建筑。
水晶宫 1851年,由建筑师帕克斯顿设计在伦敦建造。它使用了新材料组合:铁、玻璃和木材;新的建造方式:模数制与整体装配;它的缺点是将铁作成拱,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它的意义是低成本,高效率,开创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2.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爱菲尔铁塔、机械馆,创造了当时世界最高(328m)和最大跨度(115m)的新纪录。
埃菲尔铁塔 1889年世界博览会,由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建造,高328m,采用高架铁结构,突破了古代建筑高度;使用了新的设备水力升降机。新结构和新设
备体现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
机械馆 1889年世界博览会建筑之一,由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建造,四壁为大片玻璃,结构上首次使用了三铰拱的原理。
(三)工业革命后的人口剧增,城市环境和面貌遭到了破坏,为了解决城市矛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
巴黎改建(欧斯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嘎涅),带形城市(马泰)。
第十一节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西方建筑
这个时期是对新建筑的探索时期,也是向现代建筑过渡的时期。
一、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的反映,以拉丝金和莫里斯为首的一些社会活动家的哲学观点在艺术上的表现。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
代表作品:魏布(Webb)设计的莫里斯的住宅“红屋”,根据使用要求布置,用红砖建造,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
二、新艺术运动
19世纪80年代,新艺术运动最初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展开,随后向法国、奥地利、德国、荷兰以及意大利等地区扩展。主张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反对历史式样,目的是想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其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简洁。
“新艺术运动”的设计思想主要表现:在用新的装饰纹样取代旧的程式化的图案,主要从植物形象中提取造型素材。在家具、灯具、广告画、壁纸和室内装饰中,大量采用自由连续弯绕的曲线和曲面。形成自己特有的富于动感的造型风格。这种改革没能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
新艺术运动在德国称为德国青年风格派。
代表作品:比利时凡·德·费尔德设计的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内部。
西班牙高迪设计的巴塞罗那米拉公寓
三、维也纳学派
以奥地利建筑学院教授瓦格纳为首,认为新结构新材料必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反对使用历史式样。在其专著《现代建筑》中提出:新建筑要来自生活,表现当代生活。他认为没有用的东西不可能美,主张运用工业提供的建筑材料,推崇整洁的墙面、水平线条和平屋顶,认为从时代的功能与结构形象中产生的净化风格具有强大的表现力。
其代表作品:维也纳的地下铁道车站和邮政储蓄银行。
维也纳建筑师路斯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式自身之美为美”,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范畴,主张建筑以适用为主,甚至认为“装饰是罪恶”,强调建筑物的比例。
其代表作品:建在维也纳的斯坦纳住宅。
维也纳分离派是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的产物。由奥地利建筑师奥别列去等一批艺术家组成名为“分离派”的团体,意思是要与传统的和正统的艺术分手。
代表作品: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
四、北欧对新建筑的探索
反对折衷主义,提倡“净化”建筑,主张表现建筑造型的简洁明快及材料质感。荷兰的贝尔拉格代表作品为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芬兰的沙贝宁代表作品为赫尔辛基的火车站。
五、美国芝加哥学派
19世纪后期,美国芝加哥急速发展起来。经济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而1871年10月8日发生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场毁掉全市1/3建筑的大火灾,更加剧了以新建房屋的需求。在当时的这种形势下,芝加哥出现了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的群体,后来被称作“芝加哥学派”。是美国现代建筑的奠基者。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并创造独特风格。创始人是工程师詹尼。
代表人物:路易•沙利文 “芝加哥学派”中最著名的建筑师。他提出了“形式随从功能”的设计思想;高层办公建筑的五个原则,作品有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其立面采用了“芝加哥窗“形式的网格式处理。
六、德意志制造联盟
为了使德国人赶超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与法国,德国人对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1907年,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了全国性的成立了“德国制造联盟”。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品的质量,达到国际水平能够竞争。是19世纪末20年代初德国建筑领域里创新活动的重要力量。
“德国制造联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活动在欧洲产生了广泛影响,拥有贝伦斯等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师,同时培养和影响了一批年轻的建筑师和设计家,其中有后来“现代建筑”的旗手大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德国制造联盟”及有关的一些建筑师的活动为20年代的建筑设计改革奠定了基础。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德国的建筑创新活动引起了更加广泛的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反响。至今“德国制造联盟”的宗旨仍在影响着德国人的设计工作。
代表人物:彼得·贝伦斯以工业建筑为基地发挥符合功能与结构特征的建筑。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埃都先后在贝伦斯事物所工作过。
代表作品: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柏林),成为现代建筑的雏形,里程碑式的建筑,——由贝伦斯设计。
法古斯工厂由格罗皮乌斯和迈尔设计。
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科隆)由格罗皮乌斯设计。
七、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1850年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在巴黎圣日内维埃夫图书馆拱顶用交错的钢筋和混凝土的成功,为近代钢筋混凝土奠定了基础。
1890年以后,钢筋混凝土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法国建筑师包杜建的巴黎蒙玛尔特教堂是第一个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的教堂。
法国工程师马亚在苏黎世建造了第一座无梁楼盖仓库(1910年)。
第十二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现代主义建筑形成与发
展时期
一、革新派建筑师在战后初期对新建筑形式的探索
(一)表现派
二十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先出现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人物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这一派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德国建筑师门德尔松设计的爱因斯坦天文台是最重要的建筑。孟德尔松在爱因斯坦天文台的设计中抓住相对论是一次科学上的伟大突破,它的理论很深奥,对于一般人来说,它既新奇又神秘这一印象,把它作为建筑表现的主题。他用混凝土和砖塑造了一座混混沌沌的多少有些线型的体形,上面开出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窗洞,墙面上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突起。整个建筑造型奇特,难以言状,表现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气氛。
代表实例: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孟德尔松设计。
(二)未来派
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意大利出现,创始人为作家马里内蒂,宣扬各种机器的威力,主张创造全新的未来艺术。歌颂工厂、机器火车、战争、工业、速度。
代表人物:意大利的桑·伊利亚,追求一切都要动、要变。他的未来城市与未来建筑的构想草图和《未来主义建筑宣言》——表明了彻底批判过去传统。
(三)风格派
第一次大战前后,由荷兰的青年艺术家组成,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又被称为是“新造型派”或“要素派”。
代表人物:蒙特里安——用点线面,垂直水平线条及红黄蓝色块组成绘画
里特维德——荷兰乌德勒支住宅,由简单的立方体,光光的板片,横竖线条和大片玻璃错落穿插成的建筑。
(四)构成派
第一次大战前后,俄国有些青年艺术家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刻,很象是工程结构物,因此称为“构成派”。代表人物有马来维奇、塔特林、加博等。
代表作品: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维斯宁兄弟的列宁格勒真理报馆方案。
二、20年代欧洲现代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发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
(一)设计思想的共同点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二)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理论观点 1.格罗皮乌斯(1887~1969)
格罗皮乌斯很早就提出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反对复古主义。
代表作品如阿尔费尔德的法古斯工厂,科隆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包豪斯校舍。
法古斯工厂
包豪斯校舍
包豪斯校舍
2.勒·柯布西耶(1889~1965)
在《走向新建筑》中提出要创造新时代的新建筑,激烈否定因循守旧的建筑观,主张建筑工业化,“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并要求建筑师向工程师的理论学习,在设计方法上提出“平面是由内到外开始的,外部是内部的结果”。在住宅设计中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
代表作品:如巴黎的萨沃依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
萨沃依别墅黎瑞士学生宿舍 著作:《走向新建筑》。
建筑哲学思想是:理想主义+浪漫主义。
3.密斯·凡·德·罗
巴
强调建筑要符合时代特点,不要模仿过去。重视建筑结构与建造方法德革新,认为“建造方法必须工业化”,他以“少就是多”为建筑处理原则。
“密斯风格”主要表现为“运用钢和玻璃为专一手段”。
代表作品:如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伊利诺伊工学院宿舍,范斯沃斯住宅。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范斯沃斯住宅
4.赖特
赖特对建筑德看法与现代建筑中的其他人有所不同,他在美国西部建筑基础上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而创造了富有田园情趣的“草原式住宅”,在后来发展为“有机建筑论”。
代表作品:如草原式住宅(1902威利茨住宅、1907罗伯茨住宅、1908罗比住宅),拉金办公楼,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西塔里埃森、古根海姆博物馆。
罗比住宅
流水别墅别墅
流水
西塔里埃森
(三)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1928年在瑞士成立,1959年停止活动)1933年的雅典会议专门研究现代城市建设问题,提出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雅典宪章”。指出城市要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息、交通四大功能,应科学地制定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三节
二次大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60年代以后,生产的急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标榜个人与个性的社会思潮兴起,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及几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去世,各种建筑思潮应运而生。出现建筑思潮多元化的局面,促使建筑向讲求形式,标新立异的方向发展。
一、“理性主义”充实与提高
代表作品:协和建筑师事务所(TAC),设计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按功能结合地形布置,空间参差,尺度得当。
二、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特点:在设计方法上属于“重理”的一种思潮。以密斯·凡·德·罗为代表强调结构逻辑性与自由分割空间在建筑造型中的体现,其特点是用玻璃和钢为主要材料,构造与施工精确,外形纯净透明,反映着建筑的材料,结构和它的内部空间。
代表作品: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芝加哥湖滨大厦,西格拉姆大厦,西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在“少就是多”的理论依据下,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和“模数构图”为设计手法的实例,并形成了“密斯风格”。
范斯沃斯住宅
西格拉姆大厦
西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
三、粗野主义倾向
特点: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他们的粗鲁结合。与讲求技术精美倾向不同点是要经济地,从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的毛糙、沉重与粗野感中寻求形式上的出路。
代表作品: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史密森夫妇的亨斯特顿学校;鲁道夫的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斯特林的莱斯特大学工程馆等。
马赛公寓
昌迪加尔行政中心
四、典雅主义倾向
特点: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主要在美国。
如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等。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五、高度工业技术倾向
特点:指不仅坚持在建筑上采用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极力表现新技术的倾向。主张采用最新的材料制造体量轻、用料省、能快速灵活地装配改造地结构与房屋,并加以表现。为解决城市问题,出现用预制标准化构件装配成大型的、多层和高层的“巨型结构”。
代表作品:黑川纪章和丹下健三的新陈代谢派设计的山梨文化会馆,皮阿诺和罗杰斯的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
山梨文化会馆
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
化中心
六、人情化与地方性倾向
特点是在建筑中偏“情”的方面,它是将“理性主义”设计原则结合当地的地方特点和民族习惯的发展,即讲技术又讲形式,而在形式上又强调自己的特点。
代表作品:芬兰的阿尔托是北欧“人情化”与地方性的代表,其代表作珊纳特赛罗镇的中心主楼,沃尔夫斯贝格文化中心。日本丹下健三的香川县厅舍、仓敷县厅舍是战后日本追求地方性的代表。
贝格文化中心
七、追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是对现代建筑风格“共性”的反抗。反对集体创作,认为“建筑是不能共同设计的”。其手法有以下三种:
1.运用几何形构图。如赖特设计的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贝聿铭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2.运用抽象的象征。如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夏隆的柏林爱乐音乐厅;路易斯····康的理查医学研究楼。
3.运用具体的象征。如小沙贝宁的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伍重的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
八、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20世纪60~70年代以后出现的对现代主义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进而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他们包括很多派别,探求设计方法和建筑形式、风格的改革。但没有统一的理论和组织。
(一)代表性理论著作:
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詹克斯——《后现代建筑的语言》
布莱克——《形式跟随惨败——现代建筑何以行不通》 文丘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二)主要特征:
美国建筑师R·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三个特征:a.采用装饰,b.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c.与现有环境融合(文脉主义)。英国建筑评论家C····詹克斯认为“后现代主义建筑就是至少在两个层次上说话:一方面他面对其他建筑师和留心特定建筑含义的少数人士;另一方面他又面对广大公众和当地居民”。
美国建筑师R·文丘里提出:“容许违反前提的推理”,“赞成二元论”。“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东西中挑挑拣拣”。
(三)代表实例:
文丘里(1963年)——母亲住宅;
文丘里(1976年)——美国奥柏林学院艾伦美术馆扩建部分; M·格雷夫斯(1982年)——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 C·穆尔(1982年)——美国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 P·约翰逊(1984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
九、解构主义建筑
1966年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解构主义理论,宣称结构主义哲学已经过时。1988年3月,伦敦泰特美术馆举办解构主义学术研讨会。6月纽约大都会举办解构建筑展。盖里、库哈斯、哈迪德、里伯斯金、蓝天组、屈米、埃森曼七名建筑师展出了自己的作品。
埃森曼提出的解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取消体系、反体系、不相信先驱价值、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等等。他在建筑中表现“无”、“不在”、“不在的在”等等。在建筑创作中采用“编造”、“解图”、“虚构基地”、“对地的解剖”等。
代表作品:
埃森曼——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屈米——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盖里——加州圣莫尼卡住宅、瑞士巴塞尔维特拉家具公司总部、西班牙比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