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理之光引领复兴征程+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下)

时间:2019-05-14 18:1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真理之光引领复兴征程+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真理之光引领复兴征程+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下)》。

第一篇:以真理之光引领复兴征程+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下)

以真理之光引领复兴征程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下)

任仲平

《 人民日报 》(2016年06月30日

01 版)

(一)1922年春节,嘉兴南湖上,中共一大红船荡起的涟漪还未散去。一位刚从法国勤工俭学回来的年轻人告诉父亲:“我要干共产!”父亲暴跳如雷:“你们几个小娃娃,一千年也搞不成!”年轻人回答:“军阀有枪,我们有真理,有人民。”

2016年春天,一首《马克思是个90后》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作者在歌曲中描绘的“像叶孤舟行在山丘,那样的为真理争斗”的情怀,点亮许多人“为了信仰我们一往无前”的激情。

一个是共产党人李立三,一个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90后女孩。曾经的“1890后”、今天的“1990后”,时隔近一个世纪,为什么都将马克思主义视为客观的真理、都把马克思作为时代的偶像?

95年,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政党,为什么能在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矢志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不仅将中国送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95年,一个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政党,曾经历革命失败的惨痛,曾面对一穷二白的困局,也曾走过十年内乱的弯路,又是什么力量,使得它总能从危难中奋起、于困顿中重生,最终带领一个5000年古国重回世界舞台中央?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当西方在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中,惊呼必须“重新发现马克思”;当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逆势上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这两大“世界历史性事件”,西方和东方都在思考:该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第一大党95年的非凡征程,该如何重新认识那些执着的共产党人,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者的理想和力量?

(二)一个半多世纪前,摩泽尔河畔年轻的马克思不会想到,他所献身的那些“批判性思想”,会给世界带来真理的光芒,形成改变人类命运的伟大力量。

对于人类自身来说,最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对于现代人类来说,最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

马克思的贡献正在于此。1883年3月,在马克思的葬礼上,挚友恩格斯这样评价:“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新大陆的发现、运河的开拓、奔驰的火车与轮船,以及欧洲大工业时代的工厂:通红的炉火、轰鸣的机器、挥汗如雨的工人、剥削与压迫,以及“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那些伴随着电光石火的文字,让一代代读者目睹了“世界制度”的形成与动摇,更唤起从西方到东方整个世界“为真理而斗争”的革命激情。在古老的中国,信奉“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的李大钊,从十月革命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在生命最后一刻都坚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如今,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已被一个半多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所证明。“两大发现”不仅使人类自觉到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使人类自觉到“现实的历史”即 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而为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伟大的社会理想,揭示了现实的发展道路。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之所在。

列宁曾说,“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地“改变世界”。

即使在马克思主义并未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也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慨叹,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每当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危机或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马克思就会“出场”。这也是为什么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因此也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

作为一种“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洞察世界、打开未来的一把钥匙,也提供了理解中国共产党、理解其道路追求的一把钥匙。因为“在亚历山大胜利的根源里,人们总能找到亚里士多德”,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伟力,深刻体现在这个东方古国波澜壮阔的百年命运中。

(三)许多年来,一个问题让很多人疑惑:二十世纪的中国,所有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都被拿来试验过,几乎没有一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为什么唯有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成功?

95年前,诞生伊始的中国共产党,不过是当时中国300多个政党中的一个,今天却已成为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无数人把探寻的目光投向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共学”成了海外中国研究中的“显学”,每个月都有大量论文和著作面世,试图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这些回答中,最为贴近的答案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

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共产党的意义,近一个世纪以来已经有无数人概括和论述。“只有这个行动指南,只有这个立场与方法,才是革命的科学,才是引导我们认识革命对象与指导革命成功的唯一正确的方针”,这是78年前毛泽东同志总结革命得失做出的深刻判断。“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这是习近平同志立足中国共产党95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依靠科学理论的力量,95年来,共产党人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开创了独一无二的“中国道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共产党人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依靠科学理论的力量,95年来,共产党人奋斗在真理的道路上,完善了人类制度文明的新形态。一个“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国家,走上强盛的道路;一个“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的民族,迎来复兴的曙光;亿万“为奴隶,为牛马,为羊犬”的人民,实现小康的梦想。社会主义中国,这个曾遭遏制、封锁、包围、孤立的崭新国度,以其势不可挡的崛起创造出一种举世瞩目的制度模式,被马克思眼中那些与无产阶级“势不两立”的人,不无敬意地称为“一个崭新时代的黎明”,让中国共产党不仅成为“改写中国命运的政党”,更推动“人类发展的重心开始东移”。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曾说,“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强,无不富强之王道”。何谓王道?就是人间正道。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个人间正道就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真理。

(四)马克思为人类社会开辟了通往真理的道路,但并未终结真理本身。

1991年,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0多年,印有镰刀、锤子和金边红星图案的苏联国旗缓缓降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土崩瓦解。而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东欧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改旗易帜。

关于共产主义,马克思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画像。他甚至认为,自己不适合制定“小餐馆的未来食谱”,正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言:对我们来说,共产主义不是一种明确无误的状况。或者说,不是一个削足适履的理想。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95年历史上,所遭受的挫折与所赢得的光荣一样多。但即便是最严苛的指责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共有超凡的自我纠错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不会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机械的教条,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他们眼里,多元矛盾 并存而又互相转化的复杂世界,不能用一种教条式理论来把握;高速变化的发展和建设进程,不能用一种静态的思路来指导;十几亿人参与其中的创造活动,不能用一种不变的模式来裁决。再好的理论,也需要根据现实不断创新。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国共产党认定,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95年艰辛奋斗,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题,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主线,我们党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提出党应该“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到写入“毛泽东思想”这一指导思想;从清除“左”的错误走向改革开放,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根本大法”党章,曾16次修订。95年历经风雨,我们党始终敢于面对挫折、直面错误、总结教训,也从不畏惧自我否定、自我更新、自我超越。

有人说,“姓马”容易,“信马”不易,就是因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从这个角度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教条主义和僵化体制的失败;反过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就在于让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中国大地生根,成为生机蓬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曾幽默地说,“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程表明,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

(五)时间是真理的忠实听众,一切嘈杂喧嚣都会湮没在时光的尘埃里,一切真知灼见都将沉淀在历史的河床上。

如果说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走出了百年屈辱的命运,显示了真理的伟大力量;那么世界“重新发现马克思”,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所追寻的主义,“依然是当今世界的真理”。

上世纪末,因解构主义而享有盛名的法国哲学家德里达,郑重推出了《马克思的幽灵》一书。在这部轰动西方世界的著作中,德里达疾呼:“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人们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遗产”。

今天,当便捷的交通、发达的贸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让人类社会的每一秒,都像是马克思所说“世界历史”中的全球性时刻,人们忽然发现,这个时代竟与《共产党宣言》中的预见如此相似。2008年,金融危机如海啸般从华尔街向全世界蔓延,纽约百老汇大街的书店前人们排队购买《资本论》,海报上写着:“马克思所说的都应验了。”

事实是,对金融危机林林总总的解释,都没有超出《资本论》所阐发的基本原理。无论资本主义学者祭起多少“全球化”“信息化”或者“后工业社会”“后现代”之类的新鲜词汇,《资本论》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演化和冲突的必然结果都不会消失。《外交政策》杂志一篇带有马克思画像的封面文章写道:“他在一百多年前准确预言了当今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出现及其后果——这次金融海啸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他还为此预留了解救的„药方‟。”这篇文章,标题就是《完全摩登的马克思》。

被西方“重新发现”的马克思,为资本主义世界提供了走出困境的“良药”。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强化对经济的调控,以政府和市场的“双轮发展”取代 7 纯粹的自由竞争;另一方面,更多国家完善社会保障立法,对最低工资、劳动时间、福利津贴等作出具体规定,无不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和印证。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会对自己所怀抱的真理如此自信。无论是“走近马克思”,还是“回到马克思”,今天的人们正可以从资本主义借重的“马克思的头脑”,从中国共产党践行的“马克思的脚步”,来判断为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来思考为什么“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

(六)在美国学者库恩看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如同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今天的我们,该如何续写这个“伟大的故事”?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提供有关当代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即便预示了全球化图景,马克思也不会想到,一架飞机的生产可以由几十个国家协作完成;即便揭示了社会运动规律,他也不会想到,如此多的人会被虚拟的网络连在一起;即便关注着现代科技进展,他也不会想到,人类的征程已经迈出了太阳系。

95年,中国共产党这个“行动的马克思主义者”,创造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版本”,让这一理论始终充满活力。当代共产党人需要以更大的理论勇气,去思考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时代提出的课题。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永远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的活力与魅力来自实践基础上的创造性发展。

2012年11月17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都成为集体学习的内容。

这是当代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运用”。如果不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不掌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不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掌握辩证唯物论的根本方法,就不会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不会懂得“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就无法化解前进中遇到的挑战、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就无法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的宏大棋局中,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以“五位一体”为总体布局、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为科学引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是在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实现国富民强,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传奇性贡献”,外国观察家曾如此评价。反过来说,把一个人口比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数还多的国家带入现代化,又是多大的挑战?在革命年代,我们相信,依靠真理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依然相信,依靠真理的力量,可以“创造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文明衰落后再度复兴的奇迹”。

(七)1852年,潜心写作《资本论》的马克思,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开设专栏,其中十几篇文章论及中国。他借助黑格尔“两极相连”规律预言:如果世界历史的一极是西方,那么另一极便是中国,西方世界乃至人类世界未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命运。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应具有胸怀世界的眼界和抱负。已经走到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有责任以独特的政党理念、治理模式和世界意识,丰富人类文明的思想库。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打破了政党活动的历史局限,让世界看到一种与时俱进的政党品格。有外国学者曾经感叹: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国家 9 治理得如此成功,而其精英却在不停反思。只有真正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才能理解这种“反思”。67年执政兴国,为改革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的政策调整幅度超过近代任何国家。中国共产党崇尚“自信、自觉、自省”的政治品质,以对自己的“不满”,不断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相对于西方民主的异化和弊端,提供了一种兼具公平与效率的治理模式。这个6月,全世界都在关注英国公投“脱欧”。然而“脱欧派”胜出之后,剧情却出现反转,超过300万英国人表示“后悔”。这就是西方民主的尴尬。2014年,英国《经济学人》一篇文章,追问“西方民主出了什么问题”,分析“伴随着民主制度也常常出现政府负债严重、内政处理效率低下、过度干涉他国内政等问题。”中国以马克思主义原理构架的政治制度,以其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担当,以其强大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让世界感受“中国温度”、产生“中国震撼”。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顺应了当今世界的趋势,在新型义利观下,推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提出,要构建作为人的道德、人的活动、人的享受和人的本质的“真正的共同体”,它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归宿。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反对一切以邻为壑、零和博弈的僵化思维,反对一切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强权逻辑,站在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推动马克思这一宏大构想,打开了对于未来的想象空间。

当中国大幅增进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福祉,被国际社会誉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当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30%,“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当提出“历史终结论”的福山感慨,“中国政治体制优点明显”“人类思想宝库需为中国留下一席之地”,我们想起了邓小平的论断——

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

(八)英国伦敦北部的海格特墓地,埋葬着马克思、斯宾塞、法拉第、艾略特等近百位声名显赫的人物,但最引人注目的,是访客常年络绎不绝的马克思墓地。因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95年前,在旧时代余晖中,中国共产党先驱李大钊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今天,在复兴的征程上,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理论与伟大的政党,在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奋斗中,必将写下新的伟大篇章。

第二篇:梦想 道路 旗手——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

梦想 道路 旗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

孙业礼

《 人民日报 》(2016年06月29日

07 版)

“述往事,思来者”。每到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人们总要回顾过往,以更好走向未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我们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冲刺的关键节点上,回顾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一幅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幅画卷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为实现这一梦想不断寻找和开辟道路,画卷的主角是作为旗手的中国共产党和在她的旗帜引领下的中国人民。读懂了梦想、道路、旗手的关系,就找到了读懂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密钥。

梦想是前进的动力和风帆。怀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主题,是当今时代全体中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我们必须牢记这一主题,不能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 1 前景。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看待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提供了科学的视角。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历史上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中华民族,鸦片战争以后却一步步跌入苦难的深渊。就像一位作家所写的:“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见得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予取予求。中华民族沦为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劣等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的文明,把自强不息的基因注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在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民族复兴的梦想成为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1894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兴中会”成立,明确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在此前后,中国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政治派别不谋而合地提出了与此大致相同的口号。振兴中华,成为全民族的共识,成为一个共同的梦想。为了寻找民族复兴的道路,中国人民开始了各种尝试。但各种努力都没能为民族复兴带来希望,各种尝试很快就失败了,各种学说和主张也渐渐被人们遗忘。

就在中国人民于黑暗中苦苦求索之时,1917年,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它像一缕曙光,照亮了暗夜中国的前程。但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走到一起,仍然需要历史的机遇,因为此时很多人对资本主义还抱有幻想。1919年,中国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反而受到了比战败国更大的羞辱。这一强烈刺激使中国人民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渴望演化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四爱国运动。在五四爱国运动的推动下,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由爱国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转变。毛 2 泽东同志用一句话说明了这一转变的原因:“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

这就是历史的逻辑。实现民族复兴,我们别无他途。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近代中国的历史性课题就是实现民族复兴。正是这一课题使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来到中国,正是这一课题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大都是为民族复兴寻找道路的爱国主义者,有些就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同盟会会员。中国共产党从此接过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

历史的演进清楚地表明,正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把中国共产党推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党不懈的追求。邓小平同志直到晚年仍谆谆告诫我们:“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举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大家有一种共同的认识:我们党对中华民族的命运担负着崇高的历史责任。”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溯本求源,鲜明提出中国梦,并强调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就是实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我们党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95年的奋斗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正是以自己为民族复兴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赢得了人民的拥护。着眼现实,面向未来,我们仍然必须紧紧抓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

道路正确是成功的关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载体。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融合、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正确道路,同时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展现出光明前景。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中国的历史文化、历史命运、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些重要论述,把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整体紧紧联系在一起。

社会主义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梦想,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对未来的美好梦想。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的彻底解放指明了道路,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人民当家作主,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社会和谐与共同富裕等,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美好憧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重要的内容。这些恰恰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实现这些美好愿望。舍此,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一粒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关键要看有没有合适的土地。社会主义的追求不仅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追求相契合,而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 天然的联系。社会主义在中国拥有丰厚的土壤。我国典籍《礼记·礼运》就详细地构想了未来大同社会的图景,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美好而公正社会的强烈向往。大同的梦想在中国从未中断。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此更是情有独钟。南京中山陵“天下为公”四个字,浓缩了他人生理想、奋斗目标、思想观念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也折射出他对社会主义的浓厚兴趣。在那个年代,社会主义不只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选择,也是许多进步中国人的朴素向往。1933年,《东方杂志》组织了“梦想的中国”主题征文。在当时白色恐怖的环境下,依然有许多人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憧憬。曾是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的柳亚子说:“我梦想中的未来世界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同世界”;作家谢冰莹说:“我梦见一个没有国界、没有民族、没有阶级区别的大同世界”;文学家郁达夫的梦想是“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的压迫。”从这些对梦想的表达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在中国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基础,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相通的。

理论逻辑和价值认同不能代替实践。95年的实践更是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统一有着光明的前景。95年来,在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指引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的实践,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同时也使得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处于低潮时,在中国依然展现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和光明前景。

95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 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旗手引领前进的方向。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一直高举旗帜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前列,以自己的奋斗牺牲感动鼓舞着中国人民,以自己的创新理论成果和真理的力量吸引着中国人民,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梦想、道路和旗手的关系。

伟大的进军需要伟大的旗手。旗手的第一职责就是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列。95年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个历史时期,面对各种困难和危险,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冲锋陷阵的排头兵和生力军。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28年的浴血奋战中,几百万名中共党员英勇牺牲。纵观世界历史,没有其他哪个国家的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他们当中,有为了信仰坦然面对死亡的李大钊,有留下《清贫》《可爱的中国》等动人篇章的方志敏,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等。新中国成立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人 民的好公仆”焦裕禄、“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响应党的号召,带领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新时期铁人”王启明、“知识工人”邓建军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带动群众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95年来,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民族复兴的重任扛在肩上,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感动和鼓舞着中国人民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旗手的旗帜是否鲜明,是否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至关重要。95年来,中国共产党总是能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民族复兴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向着共同的伟大目标前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梦想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引领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推进民族复兴,形成和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推动我国快速发展,推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进步的潮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基本遵循。

在95年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找到并掌握了把社会主义与民族复兴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途径。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 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使我们的旗帜更加鲜亮,更加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从而把全体中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95年的实践成就了社会主义与民族复兴梦想结合的伟大事业,也成就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党本质。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工人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而奋斗的远大抱负,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和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严密的组织纪律和强烈的爱国情怀,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雄健的精神、不屈的意志、广阔的胸襟和无限的创造活力。中国共产党当之无愧地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领导力量。

现在,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作为伟大进军旗手的中国共产党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担当,也更加充满自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在引领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的画卷上续写新的传奇。

(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第三篇:法治之光,照亮浙江新征程——写在法治浙江建设十周年之际 浙江日报

法治之光,照亮浙江新征程——写在法治浙江建设十周年之际       浙江日报

法治之光,照亮浙江新征程 ——写在法治浙江建设十周年之际

之江平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

如一粒种子拥抱沃土,一座灯塔照亮征程。一个深邃思想落地生根,一段十年践行矢志不渝,一条进阶路径分外清晰——

十年前,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主持下,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镌刻进历史的重要抉择,率先开始了法治中国在省域层面的实践探索,也开启了浙江波澜壮阔的法治十年。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要实现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都离不开法治。

十年树木,泽被深远。2006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为法治浙江起笔擘画。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始终强调服务大局是法治浙江建设的重要使命,必须紧紧围绕省委工作大局开展立法、执法、司法工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从那时起,建设法治浙江就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使命和责任担当,浙江省法治建设掀开新篇章。

十年砥砺,初心未易。十年来,几届省委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不懈推进法治浙江建设,走出一条经济发达地区先行先试的新路子,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鲜活样本。从顶层设计到末端治理,法治浙江建设不断拓展内涵与外延,改革发展各个领域无不以法治为框架、用法治作支撑、由法治来贯穿,助推浙江迈向新境界、打开新格局。

十年耕耘,春华秋实。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法治精神已融入浙江的血脉与基因,法治信仰深入人心,法治社会图景日渐充盈;一种动力强劲迸发,一系列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全国第一”,为改革发展激活一池春水,护航浙江长风万里,破浪前行。

如今,法治浙江建设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社会发展迈开新步,经济转型闯关夺隘,改革鼙鼓振奋人心,法治浙江建设必须从十年探索中汲取智慧结晶与实践财富,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遵循与保障。这是时代所指、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亦是浙江应有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这十年,法治浙江建设硕果累累,依法执政水平明显提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取得显著成效。

十年来,浙江瞄准焦点、回应难点、跟踪热点,践行科学立法,“改革发展到哪里,地方立法就服务规范到哪里”,基本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从全国第一部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到全国第一个全面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出台,再到全国第一部规范民间融资的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浙江共制定先行性立法100余件,建立立法工作制度30多项,为地方立法实践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立法引领和推动改革发展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创新社会治理的法治之路越走越宽广,以人为本、有民生温度的善政良治步履越来越坚定。

十年来,浙江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提升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天下之事,难于法之必行。我省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出台33项防止冤假错案制度,建立健全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司法公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逐渐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深化司法公开,在全国率先实行“每案必提”,从开通网上立案到开展网络庭审直播,从推出国内首个“阳光司法指数”评估体系到构建司法领域大数据服务、建设“智慧法院”……以扎实举措、锐意创新保障“守法持正,嶷如秋山”的公平正义司法格局。

十年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法治浙江在基层根系愈加扎实。从温岭基层民主恳谈到全省27个立法基层联系点直接收集群众立法期待;从全省11个设区市均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到今年7月1日新修订的《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筑牢人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法治防线,确保人人都成为法治的切实受益者、重视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十年来,浙江秉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厘清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从“四张清单一张网”发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从富阳晒出全国第一份县域行政权力清单开始,我省晒出首份省级权力清单,又率先编制责任清单,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权力减法换市场乘法,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省份。同时推进政府自身改革,率先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标准和评价指标,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在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审计监督,生动诠释着现代治理的题中之义。

十年改革发展风起潮涌,十年奉法大道铿锵前行。

知往鉴今,以启未来。今天,我们纪念法治浙江建设十周年,不是为了历数成就、洋洋自满,更不意味着可以从此一劳永逸、大功告成,而是为了从十年探索中总结经验、寻求启示,推动法治浙江建设臻于新境。(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法治浙江建设的重要启示之一,是将法治作为改革的基本遵循。越是重大改革、越要法治先行,越是科学发展、越要法治引领,确保各项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开放38年来,浙江人民勇于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前列,也率先遇到了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尤其是法治浙江建设十年来,我省一直在法治轨道推进改革,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风险,“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确保改革行稳致远。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地位更加突出、意义更加重大,必须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到哪里,法治建设就跟进到哪里。

始终围绕中心工作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拓展法治实践平台,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作为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大平台、试验田、试金石和活教材,是法治浙江建设的重要经验成果。“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转型升级组合拳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行动伊始便纳入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总体框架谋划布局,先后出台《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浙江省“三改一拆”行动违法建筑处理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并始终以法治方式加以推进。“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地区发展亦然。未来,我们要搭建起更牢固的法治框架、更规范的法治轨道,让各个领域的工作都有法可依,以良法善治激活发展新动力、再创发展新优势。

法律的权威源自于人民群众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法治信仰在全社会深入人心,是法治浙江建设积淀的宝贵财富,并仍是未来工作的重要指引。“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是不可动摇的拱心石。”唯有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熔铸淬炼为社会风尚,一个安定有序而又生机勃勃的发展环境才真正形成。

新起点指示新征程,新目标呼唤新使命。顺应改革发展所需、民心所向,需要我们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法治浙江建设十周年是一座里程碑,以此为标注,法治浙江建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我们纪念法治浙江建设十周年,就要继续弘扬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高举法治旗帜,以具有浙江特色的法治文明,为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就要立足当下,查不足、补短板,面向未来,以更饱满的热忱和更踏实的举措,推动法治进步,努力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贡献浙江力量、继续走在前列。评分12345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

第四篇:“以榜样之光照亮复兴征程”为主题的支部大会简报

“以榜样之光照亮复兴征程”为主题的支部大会简报

7月6日下午,马铺中心小学党支部召开了以“以榜样之光照亮复兴征程”为主题的支部大会。“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精神需要榜样的引领。”支部书记何国金用这样两句铿锵有力的话拉开了此次会议的序幕。

正值党的97岁华诞,何书记向我们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文件精神,组织学习了7名同志的先进事迹:“红色理论家”郑德荣、播“种”未来的钟扬、纪检战线“侦察兵”李泉新、“永远的救助站站长”许帅、“农民书记”姜仕坤、“军工带头人”张进,“强军先锋”张超。这七位同志用他们的人生向我们诠释了“国之所需就是我们的心之所向”这一句话的真正内涵,将他们有限的生命投进无限的为人民、为国家服务的事业中去,他们以纯洁的党性、赤子的热忱、实干的风格、卓越的功绩向我们展示了新时期党员的风采,为我们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其后,一些党员代表结合近期正在热播的《榜样的力量》,不禁由衷发出:“榜样是一面旗帜,能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同时榜样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与他们的差距和不足。”“我们要保持一颗戒骄戒躁、奋勇向上之心,把榜样的力量转化成为服务群众、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做一位优秀的乡村教师……”这一句句坚定的话语令人感动,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些先进典型给予我们的力量。

为了铭记他们的贡献,弘扬他们的精神,党员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撰写此次活动学习心得。

让我们汲取榜样的力量,以不凡的行动在我们教师岗位上做出应有贡献,成为彼此的“榜样”,让我们互勉共进,以坚定的脚步昂首前行,做一名“仰不愧党,俯不愧民,内不愧心”的共产党员!

第五篇:2007年08月07日.民族区域自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写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之际

民族区域自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写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之际

任仲平

2007年08月07日 来源:《人民日报》

(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人们把关切的目光,投向祖国北疆的广袤原野。

1947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人民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我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诞生,不仅开启了内蒙古发展的新纪元,而且开辟了中国特色民族发展的新道路。

60年来,内蒙古大草原用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诠释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百元增加到城镇居民10358元、农牧民3342元;曾经封闭落后的贫困之地,变成人均GDP列于全国前10名、经济增长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富裕文明之乡。

紧跟内蒙古区域自治的脚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相继成立。今天,各级民族自治地方已有155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起,构成我国三大政治制度。

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占中国总面积64%多的民族自治地方的沧桑巨变,勾画出这样的历史轨迹——

历史场景的背后,是历经百年离散的中华民族苍凉悲壮的奋斗,是备受欺凌的少数民族不平等的过去。而这一页,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被彻底翻了过去。作为保证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建国方略。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造,揭开了我们多民族国家团结奋进的崭新一页,谱写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乐章。

(三)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存在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放在历史的大坐标上看,新中国开启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正确选择。

从历史传统看:“大一统”始终是中华各民族的价值追求和最高目标。入主中原的各族政权,都以统一中国为荣,以统一中国为己任。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分裂从来不得人心。“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始终是历代王朝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方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不同于内地的特殊政策进行治理。这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渊源。

从民族关系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民族之间始终存在着密切而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凝聚成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中华文明史既是一部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多民族相互交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历史。

从文化渊源看: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文化基础。在共同创造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进程中,各民族对祖国山川土地、传统文化高度依恋,对国家荣辱

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一定的聚居区域是基础。一个民族自治地方,可以是以一个或者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一个民族,也可以在不同的聚居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在一个民族自治地方内,其他有一定聚居区域的少数民族也可以建立行政地位较低的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核心。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除享有一般地方国家机关所享有的职权外,还享有若干自治权。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最重要的特征、最显著的标志。

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关键。行使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首先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没有本民族的干部,民族区域自治就无从体现。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实质。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实质就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使之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真正实现当家作主。

60年丰富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中国特色”日益鲜明——

它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既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也不是单纯的地方自治,而是两者的有机统一。

它是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既充分考虑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又考虑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等政治因素。

它是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结合。既充分尊重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传统,又正确反映了我国现实国情的客观要求。

从茫茫草原到边关南陲,60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少数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赢得了少数民族同胞的衷心拥护。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它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是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把党和国家总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是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重要形式;有利于把上级国家机关的领导、帮助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合起来,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把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民族的繁荣、发展、进步、和睦结合起来,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前提;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是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重要途径。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使得各民族在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里,既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又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展所长。

(六)几十年来,无论我们在前进过程中遇到多少困难和风险,都始终保持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都始终保持了发展稳定的大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和谐,促进了56个民族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同心同德。

针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情况,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实行一系列优惠政

(七)一个人要进步,必须善于总结;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也必须善于总结。

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可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这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民族工作实践得出的经验,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分布广泛的国情,决定了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决定了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从确立民族区域自治为重要的建国方略,到把民族区域自治写进党的基本纲领,并以基本法的形式加以规范,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充分保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60年风雨考验,60年探索实践。今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民族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因为这个制度,我们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保证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

(八)“中国的人口占到全世界的1/4,中国所发生的一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探索、与时俱进的过程。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也只有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格局中,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才能坚持得下去、完善得起来。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地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来解决”,强调“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并提出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

这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提出了新目标。大力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又好又快发展,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证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法制建设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为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保障。

(十)60年甲子轮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经历了制度与体制的创新,承载着团结与发展的成就,正在1

下载以真理之光引领复兴征程+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真理之光引领复兴征程+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