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眠红土地的战友啊--南疆烈士永垂不朽[全文5篇]

时间:2019-05-14 18:1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眠红土地的战友啊--南疆烈士永垂不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眠红土地的战友啊--南疆烈士永垂不朽》。

第一篇:长眠红土地的战友啊--南疆烈士永垂不朽

《解放军报》整版篇幅报道对越作战烈士陵园现状

2009年04月16日 08:32解放军报【大 中 小】 【打印】 已有评论396

相关标签: [对越自卫反击战]

2009年4月15日《解放军报》第8版以整版篇幅报道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烈士陵园现状。

相关专题:血染的风采——纪念对越自卫反击战30周年

今日梦里又相见 30年长眠红土地的战友

我的梦,从来没有这么湿漉漉的。梦里,我见到了30年前一起当兵的战友张开敏。

梦是那么清晰。„„我和他一起穿插行军,他瘦弱的身体突然就落在了后面,我赶忙上去扶住他。他捂着肚子,脸色苍白:“我好像是病了,感觉好饿,肚子像被掏空了一样。”我注意看了一下他的腹部,那里出了很多的血,我焦急地一把将他抱住,他好像虚弱得已经没有气息„„

我醒来时,泪水止不住地流淌,枕头早已湿了一片。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梦到战友了。坐在床上,我感到心里空空的,脑海里冒出一个无法阻挡的念头:去云南。是的,我要回去看看长眠在红土地已经二三十年的战友们。

我的脚步行走在2009年的4月。虽不是云南的雨季,但这几天麻栗坡的雨水却分外密集。青翠的群山在低低的云朵下显得格外潮湿,格外凝重。我轻轻地踏上烈士陵园的台阶,望着那高耸的英雄纪念碑和一排排坟茔,心中百感交集:“战友们,我来看你们了!”

对于这个地方,我的确是太熟悉了。这熟悉不仅仅是对地形地貌的了解,也不仅仅是对人情物感的亲切,而是对一段历史刻骨镂心的记忆和关于军人关于战争的种种感悟。

25年前,我曾经和他们同在这里为祖国的和平并肩作战;而今,我们却是生死两隔。清明之际,再次“相聚”,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25年前的4月28日,一个个年轻的战友在一瞬间告别了这个美好的世界。他们让我一次次感受到了生死离别的剜心之痛。战事第二天,我就和云南省军区新闻干事保明忠赶到了烈士陵园。就在我们到达的时刻,陵园里抬来了牺牲战友的遗体。

管理烈士陵园的战友在认真地为他们净身之后,又为他们换上新的军装,轻轻地把他们埋进潮湿的坟茔中。一堆红土,一个用红漆写着烈士名字的木牌,安葬了一个为国捐躯的灵魂。

在陵园,许多故事至今难忘。有位烈士的眼睛一直不肯闭上。无论战友怎么用手抹他的眼睛,他总是不肯瞑目。战友们急得都哭了。

翠柏映衬的麻栗坡烈士陵园

后来,烈士的一位老乡来了,他对着烈士遗体动情地说:“兄弟,你放心地去吧,你的老娘就是我的亲娘,我会伺候她一辈子的„„”战友再去抹他的眼睛,烈士就闭上了双眼。

5天之后,在前线的一个无名高地上,我还听到一位指导员的故事。可惜,我当时无法知道他的名字,权且称呼他的职务吧。指导员原是副教导员,本来家属已经可以随军,但由于妻子受家乡封建习俗的影响,在生了一个女儿之后,总感到没生个儿子是家族的遗憾,于是在副教导员探家时又悄悄怀了孕。谁知,孩子生出来又是女儿,而且还是双胞胎。为此,副教导员受了处分,被降职成了指导员,家属本可以随军的资格也被取消了。

这位指导员在战斗中为掩护战友牺牲了,他的遗体被送到烈士陵园。他的妻子、女儿都被部队接来。看到指导员的坟头,他的妻子扑上去哭得死去活来。指导员的大女儿不过4岁,非常懂事,她拉着妈妈的衣角站在旁边,襁褓中两个幼小的女儿也哭得声音嘶哑。在场的人无不落泪。此种情状,让每个人都很容易联想到战争中自己生命的种种可能,甚至联想到自己“光荣”之后亲人们悲伤的容颜。

一位平时爱发牢骚的战友说,想想指导员,什么职务低啊,吃亏啊,我们都不想了,只要活着,就得好好工作„„

1984年铭刻在我脑海中的故事太多,太多。岁月划过,那些感人的场景并没有淡化,而是更深刻地融入我的生命之中。有人说,现在的人情淡漠了。然而,当你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看着烈士坟头的那一束束鲜花,那一支支点燃的香烟,那一杯杯飘香的祭酒,就知道这个世界的感情有多重!真情有多深!怀念战友,怀念逝者,它让我们的心永远无法平静而又格外的宁静。这种宁静,便是有时间有心情有氛围让我们细数过往。

1978年,一趟喷着热气的列车从冰天雪地的北方开往云南。在一节闷罐车厢中,我和我的同学张开敏同睡一个通铺。火车快一阵慢一阵地前行,张开敏站在闷罐车的小窗口前,望着一闪而过的田野说,这是他第一次坐火车。

张开敏很兴奋,他知道这列火车要经过武汉,就回头对我说,如果你们过武汉长江大桥的时候能够醒来,一定要叫醒我,我想看看那壮观的大桥。我说,火车过桥时发出的隆隆声音和平时铁轨上发出的声音不太一样,到时候我肯定能醒,我叫你。

果然,火车在武汉长江大桥上轰轰隆隆奔驰的声音将我震醒了,我急忙喊张开敏。几个年轻的战友望着一个个一闪而过的桥栏和奔涌的长江之水,激动不已。

张开敏说,当兵真好,还能坐火车,看大桥,以后退伍回来时,我们约着坐飞机吧。

孩子们从碑文中感悟英雄

这是一个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青年,然而,他的这个梦想并没能实现,他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在一座烈士陵园中,他沉沉睡去,一晃就是30年。我知道,开敏兄弟也许在这里躺寂寞了,才会“托梦”给我。

虽然我1984年来看过他,但毕竟又是25年过去。当年,我站在他的坟头前,遗憾连个相机都没有。我知道,他的家人还从没有来过,当时我特别想把这里的情景拍成照片送给他的家人。然而,却没有如愿。

开敏,我的好兄弟,此时面对着你的坟茔,我依然感慨万千。我知道,以你的机敏好学,你肯定很想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但我却无法带你去领略30年来我们国家走过的历程和家乡的巨大变化。

我惟一能够做到的,就是拍摄下你坟头的一草一木,让这张照片坐坐飞机,让你家中的亲人看看你永久的宿营地,让那些还没能来过且时时惦念着你的人们看看你墓碑前的鲜花、香烟和美酒„„

烈士——开敏,我们一起从家乡出发的时候,我从没想到你竟然和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然而,作为为国捐躯的烈士,你并没有被人忘记,这是死者的哀荣,也是生者的慰藉。

基于一种共同的情结,这次云南之行,我遇到了一位特别令人敬重的当年的女兵。

她叫谢楠,是从贵州入伍的战士。她的从军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她对烈士的那份情感更是深深地震撼着我,感动着我。

1984年,谢楠作为一个战地医院卫生员,随部队开往前线。当时,她穿梭在炮火硝烟的战场抢救伤员,由于表现出色,上级在准备为她立功的同时,还决定发展她火线入党。

然而,战友赵勇的牺牲,改变了谢楠的命运。

赵勇比谢楠小两岁,是谢楠的同乡。在艰苦的阵地上,赵勇从不失对生活的热爱。当时,赵勇很想买一个收音机,但却差15元钱,他想到向谢楠借。谢楠身上刚好有15元钱,却只借给了赵勇10元钱,自己留下了5元。女孩子嘛,说不准就有点事儿需要钱。

赵勇因缺少5元钱,最终也没有买成收音机。不久,在一次战斗中,赵勇不幸牺牲了。

这是一张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照片:20多年后,烈士赵占英的老母亲第一次来看儿子,欲哭无泪。

噩耗传来,谢楠几乎快要崩溃了。在纪念阵亡战友的会上,自责和痛苦搅拌在一起,她抑制不住自己的悲痛,举起手中的冲锋枪,向空中发射出一梭子子弹,这是为战友送行的最好的方式。然而,她却不知这一行为违反了战场纪律。本来上级要处分谢楠,但考虑到谢楠的立功命令还未宣布,因此就功过相抵。当年,谢楠退伍了。

离开部队的谢楠后来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北京工作。由于她的聪明勤奋,工作十分出色。后来,她在北京结婚生子,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

然而,18年后,因为偶然的一个梦境,再一次改变了谢楠的生活。那一天,她突然梦到了赵勇。满脸是血的赵勇用祈求的眼神看着她说:“姐姐,我冷„„”这个梦后来又反复出现,谢楠无法平静了。

她觉得留下她青春故事、埋葬着她战友的云南那片红土是那么让她魂牵梦绕,她决定回去看看。

那年,她从北京出发了。之后,她辗转来到麻栗坡,记下了这样的日记: 我第一次到烈士墓地的时间是25日晚上6点43分,天已经麻黑,我送了3个花圈,第一个很大的花圈,是送给麻栗坡墓地全体烈士的,挽联上写着:南疆英烈永垂不朽!

另外两个是小花圈,一个是送给我的手足战友赵勇的,挽联上写着:弟弟,你在天堂还好吗?

第三个是送给一个叫吉兴林的副连长的。他是为掩护战友牺牲的,10天后,他女儿吉云云出世,更不幸的是他女儿16年后,发现得了脑瘤。在孩子生命垂危之际,一直未改嫁的嫂子带她第一次来到她父亲的墓地前。面对副连长贫寒的家境和困境,几天的时间,战友们和社会各界自发捐款13万多元,挽救这位烈士遗孤(因为吉云云的病情十分严重,一直没有得到真正控制,到现在谢楠不知道她是死是活)。挽联上写着:你女儿吉云云是我们的孩子,上帝会保佑她,战友们会爱戴她,你安息吧!

在谢楠等热心人和互联网上众多网友的捐助下,烈士赵占英的母亲收到了数万元的捐款,生活已有所改善。

那次从云南回来之后,谢楠突然发现,让她最感到亲切的地方竟然不是自己的出生地贵州,也不是工作最顺畅的北京,而是云南这块土地。在云南,她有一种找到根的感觉。她给丈夫讲了自己的想法。丈夫是个宽厚豁达的人,两个人感情很好,为了让真挚的妻子找到心灵的宁静,他们举家迁到了昆明。

住在昆明,离麻栗坡近了,也离战友近了。谢楠想念烈士的时候,就可以开车去陵园看看他们。

又一个清明节到来的时候,谢楠决定再次去看望战友。她一直在想着给烈士们带些什么?最后她决定送红玫瑰。谢楠知道,玫瑰是代表爱情的,但它更代表真情。

那些牺牲的战友在倒下的时候是那么年轻,很多人甚至没有品尝到爱情的滋味,谢楠相信天底下有许许多多的姑娘热爱他们,她一定要把人间最美好的爱献给烈士,以告慰英灵。

谢楠把这件事看得非常神圣。她决定用这些年发表的诗歌、散文的稿费来定购红玫瑰。她发表的那些文学作品几乎都是回忆战友和军旅生活的,她觉得这些钱不同于生意场的利润,只有这样的钱才能表达一个女兵对烈士的深深敬意。

在谢楠去买红玫瑰的时候,有人知道她是为了献给烈士,就真诚地劝她买白菊花。只有谢楠清楚自己内心的感受,她坚持买了红玫瑰。

那一天,谢楠约了几个好朋友,和她们一起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将鲜艳的红玫瑰小心翼翼地插在了每一个烈士的坟头,那片肃穆庄严的烈士陵园瞬间充满生机,显得异常的美丽。谢楠感到,这惊心动魄的美丽,独属于烈士的生命,独属于这方血染的红土。

那次,谢楠还来到了当年战地救护经历过的一个地方,在一个小土包前,她也恭恭敬敬地插上了一枝红玫瑰。只有谢楠清楚,那里埋着一位曾经的对方女兵。

我想,谢楠的举动不仅是出于一位女性的善良,更是基于一位老兵的情怀。我们似乎应当明白,有时战争自有战争的道理。无论是昔日的硝烟还是今天的和平,也许我们不必要发出更多的感叹。作为军人,只要能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惜献出热血和生命,都值得我们敬重。

赵妈妈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存款。

凡是到麻栗坡祭奠烈士的人,大多都会去寻找一位叫朱效悯的人。我来到边防团后,也在打听朱效悯。刘建宝团长、朱海林政委和文山军分区的李建国科长对朱效悯都很熟悉。其

实朱效悯从来没有当过一天兵,但所有来这里的军人都称他为战友。这其中的缘由与朱效悯这么多年尽心尽责做的一件事儿有着密切关系。

朱效悯是麻栗坡县城一家照相馆的老板。驻地某部的许多官兵因来他的照相馆照过相,都和他比较熟悉。一次,团里政治处干事边富斌来找他,说老兵们临近退伍,很多老兵希望能在烈士陵园留影,希望他能带上照相机到烈士陵园为战士们拍照。退伍老兵们在烈士陵园留影时的那份真情,还有在陵园中看到的烈士战友或亲属扫墓的感人情景,深深地打动了朱效悯。从此以后,朱效悯只要有机会,就到烈士陵园拍照。茫茫青山之中,他拍照时一个个动作,都成了对烈士的祭奠。

2004年清明节,在陵园拍照的朱效悯突然看到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她手扶烈士赵占英的墓冢悲伤地哭泣,老人家整整哭了两个多小时,朱效悯也动情地用DV和照相机记录了这感人的情景。

当天晚上,朱效悯就将这张照片贴到了自己的博客中,这张照片震撼了许许多多的网友,后来,有一位叫做“云淡水暖”的网友给这张照片配了一首诗,题目叫做《妈妈,我等了您20年》,更是催人泪下: 妈妈 那一定是你 我听到了 那手工的绣花布鞋 踏在地上的声音 从襁褓时开始就听着 一直听到穿上了绿色的军装 当我在军营的梦乡中醒来 仿佛有你轻轻的脚步来到我床前 准备给我盖上裸露的手臂

当我在猫耳洞里感到饥渴我就闭上眼睛 仿佛又听到你你轻轻的脚步来到我跟前 准备端给我一碗甜甜的汤圆

妈妈

20年前当我被敌人罪恶的子弹击倒在前沿 我多么想你亲手为我合上双眼 用你温柔的手再摸我的脸颊一遍

让我在冥冥中再次接触你手上粗硬的老茧 妈妈

我多想对你说 我倒下的时候

我的枪刺指向敌人阵地的那边 妈妈

我多想向你证明 我,作为一个军人 没有给你丢脸 妈妈

20年来,我和我忠实的弟兄们默默地站在这昔日的前线 我昔日的兄弟姐妹们来过 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欢笑 他们给我们倾诉衷肠 他们把泪水洒在这墓前

鲜花 美酒 醇烟 还有他们的后代那红红的嫩脸 可是没有妈妈那替代不了的抚摸 我心中的寂寞永远无法排遣 妈妈

20年,你走了好远好远

妈妈

20年,我知道你好难 好难 我不怪你

因为你没有足够的钱 妈妈你空手来的 没有任何祭品 我不怪你

因为你没有足够的钱。妈妈我明白 你还没有吃饭 可惜我不能为你尽孝 只能望着你无言 妈妈

你的哭声是那样辛酸 我明白你嫌自己来得太晚 妈妈

你在我头上的拍打是那样的无奈 我明白你在追问为什么要20年 妈妈

为了千万个另外的妈妈 我和你都作出了无悔的奉献 妈妈 在你的身后 是飞速发展的喧闹

是灯红酒绿的金宵 是耸入云端的豪华 但是

你感受到了什么妈妈 我不求再有什么额外的照料 一声“烈士”已经足够 我只求下个清明 我的妈妈

能够再来抚摸我的墓碑 因为我的妈妈

没有剩下多少20年......我的妈妈

没有剩下多少20年......多少断肠故事,多少人间真情

朱效悯拍的这张照片和这首深情的诗歌感动着许多人。谢楠也看到了,她难受得不能自已,眼泪无法止住。谢楠从烈士的墓碑上找到了赵占英烈士简介,并通过云南省嵩明县民政局找到了赵占英烈士的家。那一天,谢楠终于见到了赵妈妈。简陋的烈士之家让谢楠的心头充满了酸楚。

谢楠知道,尽管国家对烈士家属发有抚恤金,但是,烈士的家人更需要的是社会共同的关注和温暖。回昆明后,谢楠就将赵妈妈的故事和图片还有家庭住址贴在了网上。

很快,好心的人们为老人寄来汇款,汇款单上的很多人并没有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而多是“妈妈,我们爱你”„„又一个清明节到来的时候,赵占英烈士终于又“见”到了自己的母亲,老人家是由嵩明县民政局的同志陪着赶来的„„

赵占英烈士母亲得到了社会和政府多方面的照顾,这让谢楠很欣慰。真挚、善良的谢楠对我说,人间的爱有时候很需要我们用心灵的温暖去连接。

就在今年的3月16日,谢楠又去了一次麻栗坡,她是陪同上海籍的刘贵彦烈士的母亲来扫墓的。20多年来,亲人们一直无法知道刘贵彦的下落。然而,亲情有缘,是上海市一位来麻栗坡定点支教的老师发现了他。老师叫龚奇。敬慕英烈的龚老师一有空儿总是来陵园寻看碑文,当他在陵园中看到刘贵彦是自己的同乡,又从陵园工作人员那儿得知刘贵彦的家人还没有来扫过墓时,就迅即与上海市民政局联系,寻找烈士的父母。

烈士的父母是抗美援朝时的老军人。是龚奇、谢楠他们的善举,终于圆了母子“相逢”的梦。

其实,像谢楠、龚奇这样的充满大爱之心的人何止千千万万。老山之行,让我结识了不少这样的热心人。其中朱效悯介绍认识的一位叫兰刚的朋友,这些年来也一直在做着抚慰烈士英灵的工作。

兰刚是广西人,多年前,他就在网上发现有不少寻找战友的帖子。从帖子所讲的故事中,知道他们不少人参加过边境作战,他们的战友已永远地留在了烈士陵园。看到网上那浓浓的情感,兰刚被深深地感动了,从此他为自己制订了一个计划,一定到每一个烈士陵园去看看,一是为了祭奠他们,二是拍摄这些烈士的墓碑。

由于兰刚没有多少钱,他就选择了最简单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沿着边境一个县一个县地寻找。山路太难行了,人们不能想象他一路遇到的艰难,但是,为了烈士和他们的亲人,兰刚还是完整地拍下南部边境线上烈士陵园中所有烈士的墓碑,并且做了方便检索的技术处理。

兰刚在拍摄的过程中,还了解到不少烈士家属的情况。兰刚告诉我说,之所以现在还有很多烈士的家属没能够来到烈士的坟前祭奠,除了经济困难等原因,很多烈士的家人并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埋在什么地方。为此,兰刚才用心地将烈士的资料整理出来,将其贴在自己的博客中,以方便烈士的亲人或战友查找。

兰刚和朱效悯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将烈士的情况了解得更详细一些,比如,烈士的家境如何?父母是否健在?现在有谁来赡养?目前还有什么困难?这样,就能让社会上的热心人更多地来关心他们。

兰刚对烈士的那份真挚情感让我感动,他的工作精细程度更让我敬佩。我的家乡淮阳县有9位牺牲的烈士,我除了知道张开敏安葬的地点外,其他的都不知安身何处。我曾向家乡人武部齐修众干事询问,他说,9位烈士的家属除一家烈士的弟弟去扫过墓,其他全都没有去过。因为他们只知道自己的亲人牺牲在云南,具体在什么位置都不知道。还是兰刚帮我找到了他们,告诉我了准确的位置。此次云南之行,因为时间太紧,我只有托付我的战友、蒙自军分区徐延东副政委来代替我„„

就像烈士们再不能回家,活着的人也有很多困难使他们不能到这里来。毕竟从内地到边疆的路太远了,烈士的父母有的年事已高,有的重病缠身。

讲解员杨丹告诉我,现在麻栗坡烈士陵园中大概还有100多个烈士家属从没有来扫过墓。她曾经接待过烈士丛明的妈妈,这位妈妈家住在昆明,按说来这里并不十分困难,但是,她却是第一次来。个中原因是她不愿相信自己的儿子真的已经牺牲。

老人家心里存有一个幻想:说不定哪一天儿子就会回来的。无论平时还是梦中,她总是常常听到门口有人喊“妈妈”,老人家就忙着去开门,然而门口却从来是空空如也。

多少年后的清明节,母亲见再也等不到儿子,终于赶到麻栗坡烈士陵园。她本想着儿子在这里一定很孤独,没想到,儿子的墓碑前竟然放着一个花篮,那鲜艳的花篮映衬着丛明烈士的英名,感动的热泪一下子涌出了丛妈妈的眼眶。

丛明烈士坟头上的花篮是朱效悯代表丛明的亲人献上的。每到清明节,朱效悯除了忙着迎接远方扫墓的亲人和战友,还会收到很多远方的拜托,这些远方的朋友不能走到这里,但

他们很希望通过朱效悯代表他们为烈士献上花圈和祭品,这些人大多并不是烈士的家属,也不是烈士生前的战友,但他们会给朱效悯寄上钱来,将一份真情托付给朱效悯。

我看了朱效悯记事的小本子,仅3月底这几天,就有湖南省桃源县中学的师生、深圳的李瑞驰、福建的郑向东等给他汇来了钱,让他代表他们给烈士墓前献上花圈,为那些亲人还没有来到过的烈士扫扫墓。若是钱有剩余,就让朱效悯转给那些来到这里却没有回家路费的烈士家属。朱效悯将这些嘱托做得十分认真,每次他都会将祭奠的过程拍成照片或DV,留给那些拜托他的人。

除了朱效悯,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接受这些事情就更多一些。杨丹还告诉我,韩跃奎烈士的母亲每次来祭奠儿子,都会给烈士炒上一份猪肝,因为他的儿子生前最喜爱吃猪肝。然而,今年老母亲因身体不太好,不能来儿子坟前了。前不久,老人家从贵州打电话给陵园的管理人员,拜托他们清明节这天,到街上炒一份猪肝送给她的儿子„„

目前,赵妈妈一家生活得不错。继2004年后,2006、2008年当地民政局也都组织了烈士遗属来麻栗坡扫墓。

多少断肠故事,多少人间真情。

烈士如若在天有灵,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感受到那么多真诚的思念。那些不远千里而来的真诚的祭奠,那些来来往往的不再年轻的身影,那些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真实的怀想,甚至,还有那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发的梦的脚步。

是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不惜赴汤蹈火献出生命的英烈。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为祖国和人民种植了和平幸福之花。

逝者长已矣!在他们身后,鲜花开放,大道康庄,阳光温暖,生活和谐。古老而年轻的共和国,即将迎来60华诞。

掬一捧清明的春雨,我与烈士告别:亲爱的战友们,你们安息吧!你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也会更加努力地活在你们的光荣中„„(文中照片:朱效悯摄)

第二篇: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读《少年方志敏》后有感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他曾说过。

他,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也是一名杰出的农民领袖。这位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这个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这副为世人景仰的铁骨忠魂,日益深入民心。他——就是家喻户晓的英勇人物——方志敏。

古语云:水滴穿石,非一日之功。方志敏的高尚情操也并非一朝一夕可培养出来。《少年方志敏》追溯英雄生命的起点,为大家展现了一幅幅扣人心弦的情景画。

在这本以主人公的少年经历为基本素材,描述了方志敏童年在家乡村中读私塾,参加农事劳动、离家去烈桥求学以及进城上高小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变化。主要写了方志敏偷父亲的铜板上学,认张念诚做义父、认识顾先生、坟地过夜、抓“鬼”、成立青年社、管理帐目、抵制日货、救黄镇中和揭穿阴谋十件事,他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从容淡定和视死如归与这些少年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微风悄无声息地溜了进来,把书本盖上了。此时此刻,我的心正汹涌澎湃,为方志敏的高风亮节所震撼。尽管只是一位少年,但他的遇事冷静、有勇有谋、浩然正气令我敬佩不已。在中国的十三亿人口之中,还有多少个能与方志敏相提并论的人?恐怕已

不多了。在数码化的时代,有的人或许只懂得等价交换,也或许已被贪婪与自私所腐蚀。

此外,我从民国的腐败中深切领悟到改革开放的无比优越性。现在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小康,这一切一切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迄今为止的四代领导核心都是时代的精英人物,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带领中国走向和平、安定、繁荣、富强!

在战火纷乱的年代,方志敏就是一位乱世英雄!少年时期的他,身上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烈士精神也同样影响着我们表少年。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方志敏同志为了建设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献身,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窗外的太阳公公正看着我,仿佛是让我把《少年方志敏》作为自己的成长参照,牢记他的“爱国、创造、清贫、奉献”,启迪人生。

我相信,方志敏的精神将会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永垂不朽!

第三篇:烈士精神 永垂不朽.doc 讲话稿

烈士精神 永垂不朽

————在清明节祭扫邱少云烈士墓的教师代表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

在邱少云牺牲六十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邱少云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邱少云烈士的丰功伟绩,祭奠烈士英灵。烈士虽已长眠地下,但他们的精神将与青山共存,与日月争辉。

1951年3月,邱少云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他来到朝鲜,看到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匪帮对朝鲜人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目睹朝鲜儿童遭受苦难,倍加激起邱少云对帝国主义反动派的仇恨。在攻打391高地的战斗中,他和战士们秘密地摸到了潜伏地。敌人盲目发射的一颗燃烧弹,突然落在邱少云身边,并且烧着了他身上的野草。这时,他要站起来是完全可以扑灭身上的火苗的。烈火烧了他的衣服,他没有叫唤一声,烈火烧烂了他的皮肤,他没有移动一下。一直烧了半个小时,烈火才熄灭了,少云牺牲了。我们的英雄--邱少云就是这样地以超人的意志力,为祖国、为部队、为胜利而忍受了肉体的苦痛,以至到最后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同学们,在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多少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解放事业,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前赴后继,赢得了人民的世代敬仰。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战斗到最后一刻,最后,毅然跳下悬崖。壮烈牺牲。令敌人胆颤心惊;夏明翰烈士英勇就义前,面对敌人的嚣张气焰,大义凛然地写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壮丽诗篇;年仅15 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面不改色心不跳,从容就义。瞿秋白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一路高唱国际歌,在这绿树葱茏的罗汉岭下从容就义。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他人的平安。还有黄继光、董存瑞、方志敏等等,正是这无数先烈对共产主义的执著追求、英勇牺牲。才换来了我们幸福美好的今天。他的精神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新中国的创立前赴后继,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和平快乐的年代里但是,居安思危,我们的国家还没统一,日本帝国主义还侵占着我们的钓鱼岛,╮美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着包围。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无数先烈用生命给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牢记烈士的遗愿,踏着烈士的足迹,用自己的才智,去实现先烈们未竟的事业,去创造祖国无限美好的明天!

邱少云烈士,安息吧!您的精神将永垂不朽,您的英名将万古长青!

第四篇:长眠沈阳的最高级别志愿军烈士

长眠沈阳的最高级别志愿军烈士

今年是蔡正国烈士诞辰100周年。他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五十军第一副军长,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我军职务最高的指挥员之一,也是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级别最高的一位军人。当年,闻听他殉国消息后,毛泽东悲痛地说:“蔡正国,蔡正国,不幸殉国,又折我一员骁将!”在他身后,有着一段隐秘家事。

1952年,蔡正国和妻儿合影。

蔡正国烈士简历

蔡正国(1909~1953),江西永新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副军长,革命烈士,1953年在朝鲜战场牺牲,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指挥员之一。

1929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一一五师补充团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7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第十一师师长。其间,组织指挥部队参加了营口、海城、桓仁、新开岭、南山城子、梅河口、鞍山及平绥线上的康安、怀来等战斗。1948年10月,在塔山阻击战中,率部坚守阵地,保障了我军全歼锦州之敌的重大胜利。后任东北野战军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一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副军长。参加平津战役后,随军打过长江。指挥全军取得衡宝战役和广西横县以东战斗的胜利,旋追歼残敌,强渡琼州海峡,于1950年4月,解放海南岛。

朝鲜战争爆发后率部入朝,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十军副军长、五十军副军长,1953年4月12日在朝鲜战场牺牲。

摘自 百度百科蔡小东在鸭绿江断桥边“为了和平”志愿军大型雕塑前凭吊。本报记者(右)和马晓丽在大连相聚。

沈阳的北郊。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苍松翠柏交错掩映之间,时间留下的往事,凛冽的、感动的、惊天动地的,都在这里沉淀出一份久违的萧瑟。

蔡正国的墓碑,立在抗美援朝纪念碑的右后方,墓碑上镌刻着“烈士蔡正国同志之墓”,再往后,又是一大片没有墓碑的墓穴,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那是些不知名的烈士,“陵园中共有324个墓穴,身份清楚的只有123位烈士。201个是空墓!”

蔡正国墓碑的后面刻着碑文:“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副军长蔡正国同志江西永新县车田村人……”总计358个字。

1953年4月,蔡正国正战斗在朝鲜战场时,妻子张博正在办手续,准备带两个儿子去朝鲜与蔡正国团聚。偏偏在这个时候,传来了蔡正国牺牲的消息……

三个孩子两个罹难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刘科长对蔡正国有许多了解。他回忆说,蔡正国去世一年后,他刚年满六岁的大儿子蔡四东也在一次事故中意外丧生。后来蔡正国安葬时,由于小儿子蔡小东还小,妻子没带上他,她一个人来送别丈夫。此前,他还曾经有过一个女儿,不过由于出生在战时,后来因为妻子的营养不良进而没有奶水哺育,而被活活饿死了。

刘科长说,每逢清明、“七一”这样的日子,烈士陵园都会迎来一个短暂的高峰期,而在平日里,这里是很少有人来观瞻的。“记得有个叫黄江(音)的老人,每年清明都会来祭拜,并且会对着蔡正国烈士的墓穴倾诉许久,那些老旧的往事,引出了不少的眼泪。据说,他是当年五十军警卫连的一个连职干部,最近几年,没再见过他。”

刘科长回忆说,前些年,看到过蔡正国的妻子来过几次,这些年少了,估计也是年岁大了,来来往往的不方便,倒是他的儿子——蔡小东每年清明都会来祭拜。今年,他又去给父亲蔡正国献了花,说本来全家人都打算过来,不过有点事情耽误了,因为今年是蔡正国烈士诞辰一百周年。

儿媳马晓丽成为作家

为了解蔡正国更多的家事,记者赶往大连寻找蔡小东的妻子、沈阳军区作家马晓丽。她是一位出色的军旅作家,曾出版过军事题材长篇小说《楚河汉界》等作品。

马晓丽也是出生在军人家庭。她回忆说,“因为出生在军人家庭,我从小就知道蔡正国的故事,小时候很多军人的小孩子一起去烈士陵园扫墓,孩子们没有那样深刻的认识,没有悲伤,都纷纷去烈士墓穴那里找爸爸,正是那个时候,我开始得知蔡正国烈士的事迹。”

关于蔡正国,给马晓丽最深的印象是他留下的遗物,一个上锁的铁皮箱。里面有蔡正国使用过的几个公文包、各种纪念章、手书家信、历史照片、手戳、纪念册、手绢……还有一件血迹斑斑的毛背心,这正是蔡正国牺牲时穿着的背心。

马晓丽说:“或许人真的那么早早地就走了,才会有这么多宝贵的东西留下来,我们通过这些遗物去解读我们的父亲,他的日记,他给母亲留下的那些信。”

她开始习惯用文字寄托情感、寻找父亲。马晓丽与蔡小东合著的《阅读父亲》一书,承载着自己和蔡小东对父亲的全部认知和理解,密密匝匝的文字,也寄托着对亡父的思念……

妻子在组织劝说下再嫁

蔡正国妻子张博年事已高,马晓丽说,家里人通常都不会对她提起往事,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一提她还是泪流满面。他们的大儿子蔡四东因一次意外事故去世,张博愧疚了一辈子,“她总说是自己的错,说自己对不起孩子,更对不起牺牲的丈夫。”

从那以后,张博几度临近崩溃边缘,相继的丧夫丧子让她悲痛欲绝,“四东出事后我整天哭,精神有点失常,脑子一会儿清楚一会儿糊涂的,身体虚弱得走不了路,只好一天到晚躺在床上。”

熬了六年,张博终于在组织的劝说下改嫁,新婚丈夫叫董凤奎,是某驻军医院的政委。

张博再婚的时候,她与丈夫董凤奎来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奠蔡正国。董凤奎在蔡正国的墓前宣誓:“蔡副军长,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照顾好张博同志,照顾好您的儿子小东!”此刻,一旁的张博泪如泉涌。

此后,也正如董凤奎的誓言那样,数十年来,他对张博母子尽心尽力,为了照顾他们,甚至30年未曾回过山东老家。晚年的董凤奎患了骨癌。如今已告别人世。

儿子18岁才知自己身世

蔡正国的儿子蔡小东从部队转业后,分配到大连市旅游部门,目前已退休。

蔡小东18岁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姓董,他的亲生父亲是董凤奎。他爱军事,喜欢与军事有关的一切事物。

直到蔡小东18岁的某一天,一位蔡正国生前的战友做主,将蔡小东的真正身份告知于他。

在八七疗养院,蔡小东清晰地记得,那一天,沙发上坐满了首长,旅大警备区第一副司令赵国泰首先领大家读了一段毛主席语录后,对蔡小东说:“今天我们把你找来开这个会,要郑重地向你说明你的身世。”“你不姓董,你姓蔡。你父亲的名字叫蔡正国。”“你的父亲蔡正国同志是革命烈士,他是五十军第一副军长,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我军职务最高的指挥员之一。”

蔡小东只记得,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他十分震惊,首长们让他发言时,他慷慨激昂、滔滔不绝,语言流畅、条理清晰,但究竟讲了什么自己并不清楚……他终于因过度刺激昏倒在地。

得知自己的身世后,蔡小东来到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奠生父蔡正国烈士。

他写下了这样的挽联:“三鞠父陵泣挽,碑文字字扣我心弦。风吹红旗艳,烈士血染。革命遗志,后人承担。子承父志,任重路远。前赴后继儿接班。征途上,擎先烈精神,勇往直前!” 本报记者 顾珍妮

图片据《阅读父亲》

蔡正国与塔山阻击战

1948年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考虑到四纵第十二师自塔山阻击战开始以来一直担任正面阻击任务,战斗伤亡减员很大,决定调蔡正国的第十师二十八团接替十二师负责防守塔山以东阵地。

10月13日,刚从华北海运到葫芦岛的国民党精锐部队——九十五师投入战斗,该师号称“赵子龙师”,扬言:“没有赵子龙拿不下的阵地。”

蔡正国师长打电话向第四纵队指挥所报告前沿战斗情况时说:“二十八团打得非常英勇,情况是很严重的,我们……”说到这里,电话里传出了连续不断的轰响,敌人的炮弹就在师指挥部附近爆炸了,纵队司令员吴克华立即指示:“要告诉同志们,一定要死守阵地……”没等话说完,电话就不通了。等到过一会儿电话再次接通时,蔡正国已经到了前沿阵地指挥作战。

10月14日,接替二十八团的十师三十团面对着敌人更加强大的攻势,以坚强的意志死守塔山。

战斗结束后,蔡正国麾下的十师二十八团荣获“塔山守备英雄团”荣誉称号。

第五篇:抗美援朝的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抗美援朝的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建立伊始,在各方面存在严重困难情况下,国际反华势力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当时美国军队公然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和封锁台湾海峡,特别是美军在仁川登陆后,越过三八线大举向中朝边境进犯,朝鲜处境危在旦夕,中国主权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直接出兵援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被迫推迟解放台湾,调整国民经济恢复计划,决心不惜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进行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场反侵略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现代化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不畏强暴、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主义精神,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形成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官兵视死如归,不怕牺牲。无数志愿军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证实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杨根思坚守阵地,最后抱着炸药包冲入敌群;黄继光舍身堵枪眼,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孙占元双腿被打断,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滚向敌群;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严守潜伏纪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黄家富单身完成15次连续爆破,歼敌200余人,打退敌人7次反扑;胡修道孤胆奋战,击溃敌人41次冲击,一人歼敌280余。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确立大国地位和中华民族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战,是中华民族重新掘起走向繁荣富强的里程碑,它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和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史册。

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卓越地完成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光荣和骄傲,抗美援朝精神永远是我们国家、我国军队、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志愿军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洗去的是百年来蒙在整个中华民族身上的耻辱,捍卫的是整个民族的尊严,他们是民族的英雄,应得到全民族最崇高的敬意,理应得到永远的纪念。通过学校这次组织的扫墓活动,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为我国赢得的荣誉和地位的这场战争,更多地了解参加这场战争的“最可爱的人”,激发我们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忱。帮助我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远大理想,增强我们的忧患意识,引导我们全身心投入,学好理论知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培养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切实提高了我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实践能力,报效祖国,争做“四有”新人上来。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载长眠红土地的战友啊--南疆烈士永垂不朽[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眠红土地的战友啊--南疆烈士永垂不朽[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