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讲 十八大报告学习解读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第一讲 十八大报告学习解读
【教学目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十八大的鲜明主题,深刻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工作部署。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教学重点】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深刻领会“八个坚持”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坚定共同理想信念。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手段。【教学时数】5学时(含实践教学的课堂布置占用的时间)
【实践教学】调查报告:数字看变化——以家庭为例,调查分析十八大以来家庭的发展变化。
分组进行,写出调查报告。
十八大报告题目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报告共十二个大问题 2万9千字(29,149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2012年11月8日)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一、深刻认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文件的重大意义
十八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纲领性文献。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个主题一共只有82个字,鲜明的回答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关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的问题。这个就是大会的主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主题。
党中央要求,学习贯彻十八大文件,首先要深刻认识学习贯彻这些文件的重大意义。只有意义认识明确了,才能自觉行动,认真落实。所谓深刻认识,就是要从政治的高度,理论的深度,以及工作的需要等方面来认识和理解。
(一)从政治高度讲,十八大文件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纲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中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然而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和我国在前进中出现一些问题,一些人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生动摇,他们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过分夸大,主张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去,实际是要走僵化封闭的老路。另外有一些人,要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向,企图把中国引向错误道路。面对这种情况,十八大从政治高度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我们既不走封闭缰化的老路,更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种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不仅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排除错误思潮干扰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党领导全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有深远的意义。
(二)从理论深度讲,十八大文件把科学发展观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有长远指导意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结合时代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在改革开放时期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十八大报告不仅把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列作为党的指导思路,而且一并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十八大党章。这是我们党在重大理论创新认识上的深化,也是十八 2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大代表在重大理论创新认识上的统一。这不仅对今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对加强党的建设和高举伟大旗帜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从现实需要讲,十八大文件是指导全党开展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十八大文件特别是胡锦涛同志的报告,认真总结了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的工作成就和实践经验,科学制定了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作出了战略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文件,对于鼓舞和激励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夺以新的胜利,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总起来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十八大做出的重要结论。十八大报告高展远瞩,对国内外形势做出了正确判断,提出了全面的应对措施。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十八大文件,深刻领会其基本精神,就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创各行各业工作的新局面。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十年的实践历程和历史性成就
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时期。报告的第一部分在讲这十年的时候,讲了两段话,一段话讲历程,一段话讲评价。
1、讲历程的这一段,大体上按照时间顺序讲了四个节点:
一是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进一步开创了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二是提出并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的启稳回升; 四是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
2、据此,报告中的另外一段话对过去十年的成绩进行了高度评价,用“三个大台阶”、“两个时期”对这十年我国新的历史性变化作了概括。“三个大台阶”——
1、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2、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
3、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两个时期”——
1、是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
2、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这两个判断是根据这十年大量事实和数据得出的。
以内蒙古为例:这十年的发展变化惊人。2001—2011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5%,其中2002—2009年连续8年经济增速居全国第一,年均增长率高达17.7%。与蒙古国对比,更可看出内蒙古发展之快、变化之大:1985年蒙古国人均总产值2040美元,内蒙古是327美元,仅为蒙古的16%,到2011年,内蒙古人均GDP是8905美元,蒙古2781美元,内蒙古是蒙古3.2倍。短短二十几年间,从只占16%发展到3.2倍,变化剧大!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实践要求。
1、历史地位。
十八大报告立足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郑重地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八大报告一共讲了六个是:强调科学发展观
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这六个方面就明确的规定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
2、实践要求。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个更加自觉”: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这“四个更加自觉”,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
(一)丰富内涵
十八大报告第二部分集中论述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几个重大问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等四个重点。
1、十八大报告系统回顾了90多年来我们党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历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永远铭记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仅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风云变幻中,在国际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国内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彰显了巨大优越性、生命力和影响力。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十八大报告的又一个创新亮点是第一次在全国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所构成,并且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这个概括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
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作过详细阐述,这次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了明确概括,指出它包括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方面具体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
同时也应看到,它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 6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第一,强调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为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带根本性质的论断,它是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性质、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重大问题的根本立足点。
我们讲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没有变
十八大报告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决不能由于30多年我国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就成而动摇对这三个没有变的认识。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
第二,提出总布局是五位一体,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为五位一体。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
随着3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在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约束加剧;环境污染突出;生态系统退化。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之我国发展速度快,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进程中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理念没有牢固树立、不讲生态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在这种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地位 7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和作用日益凸显。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我们要深刻理解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大意义,在实践中全面落实这个总布局。
第三,强调总任务,是因为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按照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紧紧扭住这个总任务,就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八条基本要求。
1、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2、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6、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7、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8、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这八条基本要求的价值:
第一,这八条基本要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
例如,十八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基本要求第一条提出来有很深刻的含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 8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基本观点。国际国内经验反复表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我们党成立之初只有几十名党员,为什么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紧紧依靠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而作为执政党,最大的危险也在于脱离人民群众。
第二,这八条体现了现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正确指引和总的政策导向。
牢牢把握和全面贯彻这些要求,才能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四、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十八大讲了两个方面的目标要求,这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在一定意义上说,后面的这个目标是为前面的那个目标的实现服务的,它是提供根本保障、根本动力。
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一)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建设到建成,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结果。一字之变,体现出了我国发展的重大变化,预示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确已经进入到了决定性阶段。
1、十八大指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个方面的目标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普遍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们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五个目标正好是对应这五个建设。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十八大报告在第一项目标中提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个新提法,实际上是对今后经济工作的总要求。这一条目标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翻一番”的新目标。
所以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的新目标,从2012年至2020年年均增长7%左右就可以实现,增速与“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五年年均增长7%的目标一致。
2、十八大报告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上提出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
十八大报告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年翻一番的目标是一个新的亮点,体现了民生优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能够激发人民前进的动力,这个指标实现起来不太容易,但经过努力也能达到。
经过今后九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纯收入实际增长6.8%,就可以实现十年后人均收入翻一番,而无论是过去三十年,还是过去十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年均增长率都高于6.8%,加上前面说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通过努力能够实现,它就为这个提供了前提。因此,这也是一个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二)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十八大报告用“五个加快”,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生态文明制度五个方面,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主要是: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我们一定要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 10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
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十八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对五大建设作了全面部署。这五个部分的每个部分都有不少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需要我们仔细读、认真领会。
(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十八大报告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当着重把握三点:
1、必须实现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是招商引资、扩大投资、增加产能、促进出口,等等。在当时条件下,这么做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这些工作将来还要在更高水平上继续做。同时,必须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和必将带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大调整大变革,再靠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支撑经济增长是难以为继、不可持续的,是走不了太远的。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现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四个着力”就是,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五个更多”就是,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四新、五更多的每一条,在实践中都是一篇亟待我们去破题去实施的大课题。
2、必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中,“四化”之间进展程度不齐、互动不够、带动不足。我国工业化进展很快,但数量扩张特征明显、产能过剩,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及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融合放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但城镇化质量不高,2011年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是51.3%,11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而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仅为35%左右,两者相差16个百分点。两亿多农民工没有真正融入城镇生活;城镇化为工业化创造需求、工业化为城镇化增加供给的互动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长足进展,但仍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因此,今后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3、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强调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最后一句是画龙点晴的话,是今后经济发展要努力达到的目标。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十八大报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经验基础上,从七个方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作出部署。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当着重把握三点:
1、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模式,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和国情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且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2、必须准确把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着力点。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我们党 12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的态度是鲜明的,决心是坚定的,推进是有力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还有一些需要完善和发展的环节,在扩大人民民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十八大报告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总体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着力点是三个:一是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二是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是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需要强调的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绝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3、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两种重要形式:一是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二是在重大决策之前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建立健全选举民主制度的同时,大力发展协商民主,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求,对于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当着重把握三点:
1、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 13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当前,我国社会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社会秩序,必须切实加以解决。为此,十八大报告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两个方面作出了部署。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3、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大力推动文化观念、内容、表现形式、传播手段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坚持观念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促进、典型引路与面上推开相衔接、重点突破与全面深化相结合,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今后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十八大议题意见过程中,许多地方和部门建议总结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反复研究,报告提出了“三个倡导”,这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考虑是,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多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这次又集中进行了专题研究。目前,各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各有不同,提出了很多方案。十八大报告作出的表述,符合党和国家一贯倡导的思想、理念、精神,也最大限度覆盖了各方面意见,各方面接受程 14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度更高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在实践中培育,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践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四)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十八大报告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基础上提出了新要求,并从六个方面作出了新部署。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当着重把握三点:
1、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全局。只有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民群众才能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赞成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支持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在,我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多。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2、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动,社会管理领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问题突出,刑事犯罪率居高不下,公共安全事故频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相对滞后,信息网络建设管理呈现新特点,外部势力千方百计插手,对我国社会管理提出严峻挑战。这些都表明,我国社会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难以完全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3、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积极稳妥地解决好社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
(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深化对自然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实践,全社会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就是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十八大报告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针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第一次单列一个部分加以论述,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当着重把握三点:
1、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2、必须全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3、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体现生态价 16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十八大报告还对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等方面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十八大报告对党的自身建设高度重视,所列任务是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最多的,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
新形势下,党面临:
“四个考验”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五个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全面理解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
这个总体要求概括起来是:
“一条主线”,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是党的根本建设。
“两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针。
“五个建设”,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17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制度建设,这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
“四自能力”,即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根本途径。
“一个目标”,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任务。
这个总体要求,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关键和根本。
(三)十八大报告按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部署了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落实好这些部署,应当着重把握四点。
第一,必须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第二,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制度层面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动力和保证。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第三,必须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十八大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18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第四,必须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单独列条进行部署。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程。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报告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号召,这就是必须增强“四个意识”:
一是增强忧患意识。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二是增强创新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三是增强宗旨意识。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四是增强使命意识。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结语: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解读十八大报告
解读十八大报告的一些新提法、新名词、新变化
“美丽中国”首入报告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引发了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
十八大报告新名词之
“美丽中国”
【原音重现】“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代表观点
十八大代表、山西省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
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
十八大代表、广东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
要赢得真正的富裕文明,必须守住“绿水青山”。报告坚定了我们走绿水青山、民富市强道路的决心,我们要争取早日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市,努力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绿色发展范式。
背景解读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十八大报告新提法之
“生态产品”
【原音重现】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代表观点
十八大代表、招商银行青岛分行营业部储蓄主管刘娟:
以前没有看到过“生态产品”这种表述,这一新提法反映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绿色食品,越来越多的城市人会在周末赶到郊区农村呼吸清新的空气。
十八大代表、广西贺州市委书记彭晓春:
生态文明是一种更高形式的文明,要想为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就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破解地方发展难题的出路所在。
十八大代表、长影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丽娟:
一些重点水域出现水污染,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敲响了保护自然的警钟,需要我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背景解读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历经30多年快速发展,我们国家提供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提高,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实际上在减弱。
过去我们定义产品,都是从生产角度定义。把树砍了,是一种劳动,树变成了产品。但把树砍了以后,它提供清新空气的重要功能损失了,清新空气这种生态产品就没有了。
说到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
十八大报告新要求之
两个“翻一番”
【原音重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代表观点
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指标设定以2010年为基础,这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更重,彰显出今后我们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这两个目标的时间段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后10年,目前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这无疑更具现实意义和操作性,必将激发起我们奋进的力量。
十八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
双指标说明我们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这也意味着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挂钩,广大百姓可以充分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收益。
十八大代表、山东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
这两个翻一番指标和其他指标,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一个有机整体,总体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勾勒出一个幸福中国的美好图景。
背景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
从这两个翻一番的指标看,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也充分考虑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新格局,目标设定合理“仅从速度上看,其实并不需要太快的年均增速。
要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只要经济年均增速达到6.9%左右就可实现GDP翻一番目标,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要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对经济发展要求会更高一些,粗略测算GDP年均增速达到7.1%左右就可保障,而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即可。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十六大以来,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这向外界传递出未来中国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的重要信号。
值得指出的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的背景下,放在全球来看,中国未来如能保持7%左右的增速其实并不低,甚至在主要经济体中仍会保持“一枝独秀”的态势。而7%左右的居民收入增速,速度虽不高,但其着力点在于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十八大报告在提出两个指标的同时,也将更多笔墨放在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尤其是提出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这向外界传递出中国未来发展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大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
十八大报告新变化之
总体布局
由“四位一体”
到“五位一体”
报告解读: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十八大报告新变化之
全面小康社会:
从“建设”到“建成”
报告解读: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第三篇:十八大报告解读
十八大报告解读
两个翻番
【报告原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两个加快
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个自信
【报告原文】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四化同步
【报告原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个监督
【报告原文】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个意识 【报告原文】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五位一体
【报告原文】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八个坚持
【报告原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清正清廉清明
【报告原文】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建成小康 【报告原文】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学习服务创新
【报告原文】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美丽中国
【报告原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文化活力
【报告原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第四篇:解读十八大报告
学十八大精神、创本岗位佳绩
第三幼儿园 张红
十八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只有深入学习并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才能在幼教岗位上争创佳绩。下面我从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以及六个关键词几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和分享:
一、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关键词“两个目标”是夺取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三、关键词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四、关键词“五个方面”充实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五、关键词“修改党章”
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
二是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
三是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
四是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
五是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
六是对部分条文作了适当修改。
总结吸收近年来党的建设成功经验,并与总纲部分的修改相衔接,党章修正案对条文部分关于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这三条作了一些修改。
六、关键词“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看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决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脉相承的,其内涵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党员干部肩负着领导国家经济建设的重任,就必须认真转变文风和作风,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不图虚名,努力学习,深入实际,勤思考,多研究,实实在在地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意义:提倡实干兴邦,有两层基本含义:第一,有方向,不争论,埋头干,想明白的事情,就要认真去做。无谓的争论毫无意义。第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政治文化的角度,一定要反对政府官员陷入到清谈文化之中,防止政府官员只会“空谈大义”,而不愿意解决任何具体问题。我们坚信,全国人民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定能早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提出,对当今中国确有重大的时代警示意义。
七、关键词开会“不念稿”
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京主持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座谈会;1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都要求“不念稿”。在既有的政治生态中,改进会风,削减文山会海,不知喊了多少年,可是会议不减反增,会议越开越长,文件资料越发越多。当然,开会也是工作,必要的会议该开还得开。问题是,会议开得太多太长,往往是“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台下听得昏昏欲睡”,难以取得开会的实际效果。而会风,连着文风,体现作风。讲话如同写文章,折射出文风,官员在会上怎样讲话,又彰显出会风。简洁、务实的会风、文风又是清正、廉明作风的重要体现,良好的会风、文风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执行力和带动力。如果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那样,从自身做起,“不准念稿子”开会,提倡开短会、讲短话,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形式主义、官倒主义的东西就会少一些,领导干部就能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执政为民,取得老百姓的依赖。
第五篇:十八大报告解读
更加自信地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十八大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固安党校 张国权
提纲:
1、我国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
2、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机成熟。
3、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同志们好,今天能够和大家共同来学习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上的重要讲话感到非常荣幸,十八大报告内容博大精深,意义深远。我们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彻底理解,需要慢慢研读,认真体会。今天我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做简要分析,由于我的能力有限,分析的未必透彻,希望大家多多指点,会后共同探讨交流。下面我分三个方面对这一目标进行分析。
一、我国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小康”最早出自《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意思是人民(因赋税徭役)已经很劳累了,差不多可以让他们休息一下了,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可见,“小康”的“康”,是指安乐、休息、安宁的意思。
我国提出建设小康社会是在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的。他曾经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他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更重要的是,那时我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的行列,这样的国家不多。”
这是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小康社会.在这之后,他又多次提出了这一构想。党的十二大正式引用了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二十世纪末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到2000年实现了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事。但是,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为我们全面辩证地理解我国达到的小康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导。报告阐述了巩固和提高小康水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进而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提出的更高目标。
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说,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在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基础上,十八大在报告主题中鲜明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
从经济发展指标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从民主法治指标看: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从文化建设指标看: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从人民生活指标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和谐稳定……
从资源环境指标看: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机成熟。
十八大代表、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建设”到“建成”虽一字之改,但内涵极为丰富、深刻,意味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充足。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朝着党确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多美元增加到5000多美元,货物进出口总额从世界第六位跃居第二位,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粮食连续9年增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不断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很大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实现重大突破,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文化产业比重快速提高,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成效显著,农业税全面取消,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703元增加到2181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从2476元增加到6977元,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城乡就业持续扩大。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建立,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吃穿住行条件显著改善,城乡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总的看,这10年,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十八大代表、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认为,“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对世界的明确昭告。
“新目标步步登高,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王军代表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深化,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的历史必然性。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过去十年,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要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前路绝非坦途。
十八大报告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的国情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性。报告中着重强调“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令人清醒。纵向看,我们的成绩喜人;但从全局看,我们发展还很不平衡。要实现新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我们需要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从各地代表带来的信息看,沿海东部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面临的任务明显不同--作为一个县级市的江苏昆山,去年GDP(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达到2530亿元。这个昔日的全国小康样本,如今已站在了领跑“现代化”的轨道上。
作为一个地级市的陕西商洛,去年GDP不到400亿元,未来目标将全力确保和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昆山和商洛的对比,是区域差距一个真实写照。就全局而言,缩小城乡、区域、收入差距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十八大报告实事求是指出了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代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与会代表在围绕报告的讨论中形成共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
十八大报告已给出清晰的行动指南--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报告指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新要求。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我们要抓住时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结构调整,激发市场活力,全方位进行动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十八大代表、温州市龙湾区委书记陈玲玲说。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报告指出,以人为本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些充满温度的语言,凸显出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必须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面向未来,报告中列出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格外令人瞩目: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
历史正在见证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丽一幕!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7年,形势逼人,任务紧迫。让我们凝聚起奋进的力量,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更加自信地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