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法》新增之“消费者后悔权”的性质及适用

时间:2019-05-14 18:4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消法》新增之“消费者后悔权”的性质及适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消法》新增之“消费者后悔权”的性质及适用》。

第一篇:《消法》新增之“消费者后悔权”的性质及适用

《消法》新增之“消费者后悔权”的性质及适用

摘 要:最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增加的“消费者后悔权”制度,其法律性质宜界定为形成权中的一种具有无因性的特定解除权,可称“特定无因解除权”。消费者后悔权行使有严格的货物或服务范围及时间期限,且消费金额以不低于100~200元为宜。消费者后悔权的实际运行还依赖于强大的行业保障、协会保障、行政保障及有效的司法机制。

关键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消费者后悔权;无因解除权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4)03-0044-06

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已于2013年10月25日通过。作为《消法》实施后20年来的首次修改,第二十五条引入了“消费者后悔权”制度。这一平衡消费者与经营者切身利益的制度,成为新修《消法》的一大亮点,但在“后悔权”制度的法律性质和具体适用上仍存在争议。本文结合境外立法及我国国情,对“后悔权”制度适用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一、境外“后悔权”有关立法及司法实践

“消费者后悔权”制度由西方引入我国,到目前并无明确称谓。各国法律对其概念表述也各有不同,英美法系国家称为“消费者冷静期(cooling-off period)”,德国法称为“消费者撤回权”,法国法将其叫作“特别撤销权”或“反悔权”。后悔权最初是为了规范挨家挨户的直销营销手段而制定的,立法者基于消费者极易受直销员面对面销售方式的影响而冲动消费的考虑,以法律明文规定的形式对直销企业诱导消费者签订合同的行为进行约束。

(一)英美法系之规定

后悔权制度最早见于英国1964年《租赁买卖法》中的冷静期条款。该法规定: 若买方是在“适当交易所在地”(通常为经营者的经营所在地)之外的任何地方签订了租赁买卖合同或分期付款合同,都有权自收到正式合同的副本之日起 4 天内解除该合同。[1]解除合同后,商品的运输由销售者负责,此外,销售者还应退还任何与消费者因商品交易而产生的费用。英国还在2000年颁布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远距离销售》的规章中继续规定,供货商应当为消费者提供为期7个工作日的冷静期,并对供货商提供的货物或服务的细节、送货安排、付款方式、供应商的一般信息等方面也作出了规定。

为了规制上门推销行为,美国也较早地制定了冷静期制度。1972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发生在消费者家里的交易行为可撤销加以肯定。《联邦贸易委员会贸易调控规则》将上门推销又不给消费者3天撤销权的,视为欺骗性商业活动。[2]定在固定商店地点之外,对发生在任何地方的25美元以上的消费,消费者有权退货并收取全额退款。消费者退货时间限定在3天之内,并不受补偿性的罚款。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调控规则对美国各州关于冷静期立法中相关问题的处理制定了统一标准。因此美国大多数的州在冷静期规则的制定上与联邦贸易委员会调控规则有相近之处,且如果各州的法规不足以处理冷静期相关问题,则可以适用联邦贸易委员会调控规则。

(二)大陆法系之规定

20世纪60年代,德国首先在投资领域赋予买方撤回权,使得买方拥有在非营业场所被诱使作出承诺可以撤回的权利,但实施中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此后,《德国民法典》第119条和第123条分别规定了买方享有撤销权,在特殊销售方式中对上门交易、远程交易等特殊交易形态进行规制。另外1974年修订的《分期付款买卖法》增加了分期付款买受人的撤回权。[3]规定买受人7天之内享有以书面形式撤回其订立合同时的意思表示之权利。

在法国,法律规定可以依消费者单方意思表示解除合同,而赋予消费者对已经订立合同的反悔权。如1972年1月3日“上门储蓄”的法律第21条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当事人有权在签署一项储蓄计划后15日之内,作出撤销的决定;另外,根据1988年7月6日法律第1条规定,“远程买受人”(即从外地以订货或邮购的方式购买商品的人)有权在收到其订货后7天之内,将其购买的商品退给出卖人并要求其退还货款。[4]

此外,像英国、奥地利、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士等地都是7天冷静期,只有个别国家如匈牙利,规定8天退货冷静期。欧洲各国在冷静期时间上是基本一致的,但欧洲各国在冷静法具体内容上有所差异。[5]

(三)境外“后悔权”立法评议

无论英美法系或大陆法系,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几乎都有明确的“后悔权”的立法,这些规定无疑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概括这些国家或地区立法规定及司法实践中的特点,大体上于保护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立法层次较高,大多设置全国范围内通行的法律。德国法以法典化的形式将后悔权明确入法,美国也规定了适用于各州的规范,从法律效力上确认消费者的突出地位,对经营者高压销售行为予以警示。

2.后悔权源于直销,但适用范围上不局限于直销。立法者在适用范围上多表述为离开固定场所的行为,突出强调了时间、场所等极易误导消费者的细节。如随着经济发展,德国立法完善后悔权的适用对象,在电子商务领域,或在娱乐时间、娱乐场所及公共交通过程签订的合同,消费者同样享有交易撤销权。使得后悔权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3.在程序上对消费者的保护更加具体,对后悔权行使的方式、行使后悔权后双方的权利义务、消费者滥用权利的限制等都作出详尽的规定。同时对经营者提前向消费者告知其经营商品的一般信息、消费者是否享有后悔权、合理期限内退款等均提出要求。

4.规定了行使最低保护时限,通常为7天左右,使消费者在冲动消费后有充足的冷静时间,又不至于损害经营者利益及交易秩序。同时各国冷静期制度在具体行使中不仅包括无因退货的形式,还包括撤销合同的行为,如德国法上规定消费者对已签订合同的交易撤销权。这些规定使消费者在交易中获得多重保护。

境外后悔权制度建立较早,也较为成熟,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以完善《消法》中“消费者后悔权”的具体适用,提升其在实践中的操作性。

二、“消费者后悔权”法律性质探讨

各国对后悔权制度的规定在内容上虽各有不同,但在称呼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学者在使用时也无明确的规范语言,仅以“消费者后悔权”这一通俗的说法代之,这反映的是“后悔权”的法律性质的争议。国内学者对“后悔权”的法律性质的争论主要分两派:许多民法学者认为后悔权是形成权,经济法学者则把后悔权归结为经济法上的新兴权利,其实质是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延伸。

笔者认为,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是在国家依法干预时,消费合同签订之前消费者应有之基本权利,而从各国立法及实践来看,后悔权仅在少数领域适用,并非消费者的基本权利,从新修《消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来看,后悔权也仅适用于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并且,后悔权是直接针对消费合同签订后造成的对消费者的不利后果进行救济的权利,因此,其主要性质应当认定为一种特殊的合同解除权,其主要是属于民法上形成权的一种法定权利。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以自己的意思表示,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权利。[6]但形成权是一个概括性的概念,还包括解除权、撤销权等具体类型,在此应当探讨消费者后悔权与其他权利之关系,对其性质做以具体界定。

(一)后悔权与合同撤销权

我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了合同的撤销权,但是仅限于: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当事人请求法院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从法条中可以看出,合同撤销权行使的要件是:存在法定的前提即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以及当事人必须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而消费者后悔权与其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消费者行使后悔权是“无因”的,消费者没有义务说明撤销合同的原因,也不需要依靠法院或仲裁机构去撤销,而是仅凭消费者的单方意思即可行使。

(二)后悔权与合同解除权

合同的解除包括约定的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自由约定合同的解除条件;同时,我国《合同法》规定了法定的解除权,《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此外《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六十八条、第四百一十条等还规定了特殊种类合同的法定解除权。

国内一些学者把消费者后悔权归入到特殊法定解除权,系由于消费者后悔权与其有相似性,但笔者以为此观点有待完善。首先消费者后悔权与合同解除权依然存在区别,主要体现在:消费者行使后悔权是无因行为,即消费者无需行使的条件,而合同解除权,不论是法定还是约定解除权的行使,都是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消费者后悔权不属于合同解除权的类型,但是相较于“后悔权”、“反悔权”等称谓,“解除权”一词在中国的法律语境下是规范语句,且在合同成立后行使。解除权行使的后果包括“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客观上包含了消费者行使后悔权后退货退款的要求。因此,“解除权”一词可以作为规范语句被后悔权制度采用。

另外,我国新增的消费者后悔权之规定还明显地具有无因性,即行为与原因是可以分离的,原因不影响行为的效力,因此,可以考虑采用“无因解除权”一词来反映“消费者后悔权”的本质特征。无因性概念,最早发源于德国法学家萨维尼,在德国法律的理论与实践中,准物权行为如债权让与、债务免除以及代理权之授予等,还有债务承认与债务约束等方面,无因性概念都有适用的余地。在我国,涉及票据行为、物权行为和部分债权行为时,无因性概念的适用也得到比较普遍地认可。从我国消费者法的经济法总体属性的角度,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等权利,可以延伸和衍生出特定领域和情况下的“无因解除权”,这与我国当前保护弱势群体、更侧重于保护消费者的立法宗旨是相契合的。

综上,本文将“消费者后悔权”界定为形成权中一种具有无因性的特定解除权,简称“特定无因解除权”。其中,“特定”表示此权利是法律特别保护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和知情权而设立的,仅仅适用于某些特殊的消费者合同之中。“无因”表示只要符合新修《消法》之规定,消费者无需说明解除合同的理由。而“解除权”则表明从民法基本理论看,“消费者后悔权”应归属于形成权中的解除权。“特定无因解除权”的性质界定,能够比较好地符合我国民法基本理论的实际,又反映出新修《消法》的经济法属性特点。

三、“消费者后悔权”制度的适用

(一)明确“消费者后悔权”的适用范围

新修《消法》中第二十五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1.消费者定作的;2.鲜活易腐的;3.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4.交付的报纸、期刊。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条文用概括加列举的方式明确了后悔权制度的适用范围,并根据商品性质排除了消费者订制及不便保存的商品等范围,使经营者与消费者在交易中能明确后悔权适用的范围。

但新修《消法》中规定的适用范围仍存在争议。在刘俊海教授看来,消费者的后悔权制度应严格限制使用范围。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购买标的金额巨大的,比如商品房、汽车; 二是网上购物、电视购物; 三是现实当中存在的先交钱后看合同或者先交钱后签合同的买卖行为; 四是上门推销。[7]

笔者认为,俊海教授的观点确有相当的道理,值得重视。从历史的角度看,后悔权的起源是规制直销商的高压销售行为,且我国市场经济中不乏直销的经营模式,因此对于直销的交易方式并无太大争议。但新消法中规定了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并未在条文中明确列举直销,笔者建议应出台司法解释,将直销明确为我国消法后悔权制度中的适用范围。对于将“大额消费行为”的商品房、汽车等列入后悔权制度的适用范围,笔者倒认为值得探讨。大额消费的消费者往往在购物前货比三家,能够做到理性消费,且在期房条件下,开发商取得预售许可之后便立刻预售房屋,而房屋真正能够交付也要等到一年左右盖好之后,7天的后悔权在商品房买卖中作用有限。而在汽车的交易中,汽车一旦交付给消费者就开始贬值,消费者行使后悔权后,汽车将不能再次作为新车销售,对汽车因贬值损失带来的分配难题将成为新问题。所以,能否对大额商品适用后悔权,应当考虑当前社会经济特点审慎思考。

在对消费者进行倾斜保护的同时,立法者也应当考虑到维护经营秩序和经营者的利益平衡,应当考虑规定消费者后悔权行使中的最低消费金额标准的认定。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制定了全国性的冷静法规,规定除了固定商店地点之外,发生在任何地方的25美元以上的交易中,消费者有权退货并收取全额退款;退货时间限定是消费者必须在购货之日起3日之内通知销售者。考虑我国经济水平及具体国情,消费金额最低的标准应当定在100~200元为宜,这样既能保证交易效率,又能平衡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实现法律追求实质正义的目标。

(二)“消费者后悔权”的行使期限

考察境外后悔权行使期限大多是7天左右,我国新修《消法》此次修订也明确规定“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可以说,7天的期限保障了消费者了解产品和服务的信息的时间,同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经营者的利益。因在实践中各类型交易的性质不同,也可出台司法解释单独规定各类型交易更为适合的后悔权期限,以细化不同的期限,使后悔权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明确行使期限同时还存在着期间起算的问题。从境外立法实践看来,后悔权的期限起算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自合同签订之日起算,如马来西亚冷静法规定它的起算点是:自签订直销合同第二天开始。[8]第二,自消费者收到货物之日起算,如我国台湾地区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9条中规定“消费者得于收受商品后7日内,退换商品或以书面通知企业经营者解除买卖契约”。第三,以合同签订之日加送货之日为计算标准,如韩国分为两个层次规定起算点,在单层次直销模式下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计算,如果送货日期晚于合同签订日期的话,自送货日期之日起10天之内。在多层次传销模式下自合同签订之日起20天内起算,如果送货日期晚于合同签订日期的话,自送货日期之日起20天之内起算。[9]

笔者认为,因后悔权的适用范围具有多样性,所以起算期限应当灵活规定。对比较大额的交易可以从签订合同之日的次日起算,对于网络、电视、电话等远程交易下消费者收货日期晚于合同签订日期时,期限起算可以参考韩国立法中“订约之日辅以送货之日”的立法例较为妥当。

(三)“消费者后悔权”的行使限制

后悔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消费者的倾斜保护,但为防止消费者滥用后悔权获取不正当利益,避免经营者承担过重的责任,应当对消费者行使后悔权进行必要的限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安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许多消费者就利用安利公司承诺的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反悔并能获得全额退款的条款,出现了许多恶意将产品用光要求退货的情况,甚至广州等地有人挨户收购消费者手中的安利空瓶子,要求安利经销处予以退货退款。在中国法治环境下针对此权利被滥用的情况,首先,可以适用具有“帝王条款”地位的诚实信用原则以及是否存在“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加以指导;其次,可以在司法解释或指导性案例中确定消费者在行使期间有对商品进行合理保管与照顾的义务,自行使后悔权之日开始至退回货物之日终止。消费者因履行合理照管义务的,产生费用由经营者承担;未尽合理照管义务的,造成商品损失由消费者承担。

新修《消法》中对消费者的义务概括规定为,“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但实际上,由于不同商品的属性不同,对于“商品应当完好”这一概念很难界定,再次销售的评定规则也很难达成统一。实践中以不应当影响商品再次销售与使用为通行规则。但应当予以肯定的是,消费者对收到的商品行使合理检验的权利下造成的商品外包装的破坏、因经营者同意条件下的试用产品而导致轻微价值损失的情形,仍可行使退货权。

(四)“消费者后悔权”的保障机制

如果仅有新修《消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而没有相应保障机制加以辅助,“消费者后悔权”的法律条文可能会成为空中楼阁。我们应从后悔权制度自身的完善出发,再辅以其他制度或机制的保障,使后悔权能够真正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1.后悔权需要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配合。首先,消费者作为权利主体,应当主动培养自身的维权意识,当行使后悔权遭到拒绝时,能够积极地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将所受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消费者也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适用范围和期限等规定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利。作为义务主体的经营者应加强自律,在与消费者达成消费合同时应当履行告知消费者享有后悔权的义务;在消费者行使权利时,也应当积极配合,主动承担责任解决纠纷,不仅可以提高经营者自身的信誉,也能保障市场的交易秩序。

2.第三方组织为保障后悔权的实施也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其一,行业协会在维护本行业信誉及合法权益的同时,应注意对该行业企业交易行为的监督,定期向消费者公布经营者信息,披露在交易中不守诚信的经营者,鼓励公平竞争,提高经营者自身竞争意识整体实力。对出现的抵抗后悔权制度的企业,还应正确引导其适用该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调控作用。其二,消费者协会是连接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桥梁,为保障后悔权有效发挥作用,要优化消费者协会的职能,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消费、增强维权意识,另一方面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利用媒体等舆论工具对侵害消费者后悔权的交易行为予以披露。此外,必要时应赋予消费者协会对小额后悔权争议的案件的处理权利,让消费者协会在实践中真正担起必要的责任,为消费者群体说话。其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行政机关为保证后悔权制度落到实处,应建立配套制度,定期对经营者的交易行为进行抽查,对不能保证消费者行使后悔权的经营者可在其职权范围内予以行政处罚,对性质严重的犯罪行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3.司法部门应完善小额诉讼机制。当后悔权的争议进入诉讼阶段,消费者大多因高昂的诉讼成本和举证困难等原因放弃维权。基于此,笔者建议在实践中可建立专门的消费者小额诉讼机制,针对消费诉讼的标的额较低、法律关系相对简单的特点,简化司法程序,提高诉讼效率,降低消费者维权难度。同时,新修《消法》在二十三条第三项规定:诉讼中由经营者承担举证责任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同样应当适用于后悔权争议的案件,以减轻消费者因举证难带来的压力。境外对消费者小额诉讼的制度建立较早,对此我国立法者可以在结合我国法制环境的基础上借鉴境外成熟的理念与实践经验,建立适合我国“消费者后悔权”的司法诉讼制度。

结 语

消费者后悔权作为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制度已经出台。当前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应当更多地注重完善后悔权相关执行及配套制度,以避免实践中可能出现的纰漏。本文对消费者后悔权的性质及适用当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对后悔权的制度建设提出一点建议,同时期待更多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立法和司法进步。

参考文献:

[1] 钟金.试述我国消费者后悔权的构建[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50.[2] 侯先锋.后悔权制度的法学思考[J].财经政法资讯,2010,(2):23.[3] 迟颖.论德国法上以保护消费者为目的之撤回权[J].政治与法律,2008,(6):80.[4] 尹田.法国合同法对消费者权益的特殊保护[J].外国法议评,1994,(3):40.[5] 李蓓.中外冷静期法规比较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4):50.[6] 魏振瀛.民法(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7.[7] 刘俊海.后悔权适用范围严格消费者不能无限制滥用[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6/15/content_11544093.htm,2013-11-01.[8] 孙燕玲,刘斌.构建直销冷静期制度的法学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6.[9] 徐玮??.消费者撤回权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29.

第二篇:新《消法》修订:支持消费者反悔权

新《消法》修订:支持消费者反悔权

今天是一篇知识普及贴,主要是给大家再次普及下新《消法》修订中对于“7日内无理由退货”法规的最新解读。

不知道大家对“七天无理由退货”是怎么理解的,小编的理解是收到货物7天之内,在货物无损坏的情况下都能自由退货。可到商家那里,解读出来的意思却不一样了。“包装被拆封,影响二次销售、不能退,只支持换货”等各种理由把消费者挡在了退货的门外。

你说各商家要是都像天购一样,支持免费购物,还提供包邮,那这事儿就算了。可咱网购的东西都是花真金白银买回来的,不满意还不能退,这搁谁都不能接受啊。不过,现在大家都不用担心了。近日,国家工商总局、中消协针对新《消法》中“7日内无理由退货”的实施情况约谈阿里、京东等10家电商大头,进一步明确了“7日内无理由退货”的定义,也对新《消法》修订意见的落实约法三章。

在约谈会上,国家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杨红灿明确阐述了“7日内无理由退货”的概念,表示该法规保护的是消费者的“反悔权”,消费者在规定的7天内无理由退货指消费者不满意就可以退货,不等于有质量问题商品退货。这意味着以往商家“包装被拆封,影响二次销售”等拒绝退货的理由将不成立。

当然,我们也不能高兴的太早,在新《消法》修订中有些地方还是必须注意的,具体小编整理如下:

一、新规修订中强调,除法定排除情形外,对于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的商品 商家要说明理由,明确标注,并与消费者“一对一”确认。(大家购物时一定要仔细看商家的产品说明,避免因自己的失误买到不支持退货商品。)

二、新修订法规中明确“商品完好”指商品本身完好,为查验商品而拆开外包装的情况不能作为拒绝退货理由。(以后商家以包装被拆封为由拒绝退货的,就不用和他啰嗦,直接让他先学学新《消法》就行了。)

新《消法》规定中,以下商品种类不适用“7日内无理由退货”规定:

1、鲜活易腐的;

2、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

3、交付的报纸、期刊;

4、其他根据商品性质不宜退货的。

各购物网站基本不提供“7日内无理由退货”的品种

美容护理、食品饮料、珠宝首饰、保健用品、母婴类用品(具体产品根据各平台的规定而不同)

第三篇:2014新消法后悔权执行现状

新消法后悔权:商家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各电商平台执行的力度有着明显的差别,仍存在众多不能7天无理由退货的商品种类。

南都制图:宋小伟

3月15日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开始实施。“新消法”最抢眼的规定是赋予消费者“后悔权”: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的商品,自收到货品七天内,都可以无理由退货。

“新消法”出台此一规定,源自去年消费者对网购的大量投诉。但消费者的“后悔权”并非真的就可以有保证。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首日,记者发现美容护理、食品饮料、珠宝首饰、保健用品等普遍不适用于7天无理由退换货。

据新消法,“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尽管如此,四类商品获得了“豁免权”,包括定做的、鲜活易腐的、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以及交付的报纸、期刊四类。

不过新消法公布次日,记者发现各电商平台执行的力度有着明显的差别。

在一号店的退货政策中,仍存在众多不能7天无理由退货的商品种类,包括美容护理、进口食品、食品、饮料、母婴、珠宝饰品和营养保健品等。母婴类中母婴食品、婴儿用品、贴身衣物等,都不适用于7天无理由退换货。

亚马逊商城同样存在这一状况,除去新消法明确规定的4类商品外,食品类、酒类、美容化妆类等另外6大商品,均无法享受7天无理由退货服务。

京东商城和苏宁易购也是如此,个人美容化妆品、食品饮料、保健用品等大类,都不同程度地划定在7天无理由退货服务之外。个人化妆品的退货服务方面,只有垂直化妆品网站聚美优品提供30天拆封无条件退货,同时承担退货运费。

酒类电商

无理由退货很尴尬

相对于鞋服等进军电商比较成熟的产业,酒水行业这个电商的“新丁”7日内无理由退款这项新规的实施地位就显得比较尴尬。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目前已经含有7天内无条件退款的酒水电商只有酒仙网、也买酒等寥寥无几的企业。也买酒则将无条件退货期间延长到30日内:只要商品包装完整、酒瓶未开启、无污损,并保留原始也买物流外包装箱即可。

而只能有条件地退货的酒类电商占了大部分,比如中酒网、1919、购酒网、一九在线等均在此列。记者在一九在线的官网看到,其明确标明:“消费者签收时应当场开箱验货、核对酒名、数量、规格、金额是否一致,确认无误且签收后,如果不是因为产品质量提出的退货申请,不予办理退货业务。”而购酒网更明确:因酒水类商品属特殊商品,如客户签收了货物之后,要求退换货,购酒网暂不支持此项服务。

这意味着如果新消法一旦实施,大部分酒类电商的“有条件”退货服务会受到一定的冲击。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其实早在去年北京的一次电商大会上,几大酒水电商品牌都提出过这个问题。对此一九在线董事长黄文雄就坦承:食品类产品如非因质量问题退货,最大的风险在于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如何保障。“食品有时效性,而且部分产品的保存条件对产品质量也会有影响,如果退货势必影响二次销售。”黄文雄指出,对于酒水而言,其难以保证退货回来的酒水是否会有质量安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

据黄文雄透露,过往一九在线的退货率不足1%,虽然退货率并不高,但是对酒水电商会有所影响。

食品饮料

二次销售或受影响

在新《消法》落地之前,在电商平台其实食品饮料类的产品一直鲜少执行无理由退货。“虽然现在电商销售仅占我们总体销售的1%,但是新消法的实施应该对我们有影响。”一知名饼干品牌的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以往公司的网上销售,非质量问题是不执行退货的。

该人士表示,饼干是一个易碎的品类,难以保证在退货寄回过程中是否会碎了影响二次销售。

对如何应对新消法,该人士表示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方案,要咨询消委会等部门。还有一点该人士比较担忧。“7天无理由退款是保护消费者权益之举,但如果有消费者运用这个权力进行不明智的销售和购买行为,商家又该如何应对呢?”

事实上,此次新消法也为电商企业留下了一道活口。其同时规定:依据新消法规定,部分商品不享受7天无条件退货,这些商品包括消费者定制商品、鲜活易腐商品、在线下载或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等等。另外,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合无理由退货。

那么究竟酒水、食品饮料等是否能归类于鲜活易腐商品当中呢?目前尚未有清晰的界定。

母婴用品

“门槛”高低不同

包括奶粉、婴儿食品、婴儿用品在内的母婴用品,一直是网购的主力军,新规影响几何?记者登录京东、当当、天猫等电子商务平台发现,各个网站都分别列出是否适用无理由退换货的“其他商品”,很多同一类别的商品,在不同的购物网站,退货的“门槛”却不尽相同。

在京东商城方面,称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上述母婴用品属于“特殊商品”,一经售出非质量问题概不退换,即不能无理由退货。

亚马逊、当当网则把母婴商品再划分了类别:非食品类母婴商品,如保持出售时原状且配件齐全,可无理由办理退货;母婴食品属于“特殊商品”无质量问题不退换。当当网还把婴儿用品和贴身衣物也列入了不能退货的“特殊商品”中。

在1号店的自营商品中,母婴食品、婴儿用品、贴身衣物也规定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但在该电商的进驻商家处,除食品外的母婴商品又可以适用无理由退货了。天猫的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商品类目中,母婴用品、奶粉、孕妇装等却均适用。

对于消费者关注的奶粉产品,品牌商似乎比较淡定。美赞臣方面向南都记者称,网店这一块是由专门的经销商在做,我们针对经销商有相关的退货政策,基本上京东如果那边退货的相关事宜会先和经销商处理,然后经销商再根据相关的政策跟我们这边对接。

而自营网店的德国喜宝则表示,其实在消法新规实施之前,包括他们在内很多品牌都已经实施类似的政策:“只要你没打开,不影响二次销售,就能退换,如果打开之后小孩吃了有问题,那就不是属于退换货的范畴,那得交由客服去处理”。

合生元方面则告诉记者,“我们的所谓„网店‟其实只是一个信息入口,不进行具体的售卖,实际收单的是门店,销售进行送货收款的也是门店,所以不存在什么„七天无条件退换货‟问题。”该人士称,对于京东等网店渠道,公司有专门的经销商负责,由他们根据公司的政策去和电商沟通,最终退换回来的货品,由经销商和我们根据相关的政策进行处理。

美妆电商

新政或促优胜劣汰

众所周知,化妆品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在电商经济刚兴起时,该品类曾一度在电商经济中被排除在退货大门之外。此番新消法的7天无理由退货政策正式将网购化妆品纳入适用范围,在业界看来,或将促使美妆电商加速优胜劣汰。

“7天无理由退换货”是淘宝于2008年就对外宣传的口号。然而,其当时推出的第一期适用范围,却未包含化妆品。但就在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的前一个月,淘宝已高调宣布强制全面推行商品的“七天退货”服务。

依照淘宝新的政策,除特定15类商品外,化妆品与服装服饰、鞋类、3C数码一样,其消费者可在收到商品七天内提出退货申请,在商品不影响二次销售的情况下卖家必须支持退货。若淘宝判定卖家责任,来回运费都由卖家承担;买家责任(不喜欢/不合适等),买家承担来回运费。

而据聚美优品方面透露,其实早在2011年,聚美优品就已经推出了30天拆封无条件退货政策。另外,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聚美对于已经拆封的退货商品均做集中环保化处理,杜绝二次销售。

不过,也有从事化妆品垂直电商研究的一位专家认为,7天后悔权或者说“冷静期”的出现,将令化妆品电商业加速优胜劣汰。

在其看来,2014年是垂直电商的生死之年,美妆也不例外,而7天无理由退货政策的出现,或将加剧行业的优胜劣汰。短期而言,美妆电商的经营难度和成本或将有一定的提高,这将令一些在产品质量方面做得不够好的化妆品企业和电商平台被洗出市场,但长期而言,行业环境的改善和消费者信任度的提高,将令互联网化妆品市场面临新的机遇。

据悉,目前国内的化妆品市场中,线下的销售依旧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线上销售部分目前总的市场约为600亿元,这其中淘宝和阿里加起来又占了一半,国内最大的化妆品垂直电商聚美优品截至2013年的规模也就68亿元。由此可见,伴随着产品可信度的提升和市场环境的改善,线上销售化妆品的市场依旧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供了一个最低的底线,我们则会鼓励企业在法律的基础上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中国消费者协会商品和服务评价委员会吕金波如是对南都记者说。

据吕金波透露,2013年消协层面,全国共计收到化妆品投诉6698件,其中因质量问题的投诉达到4085件。“数据表明,消费者在化妆品网络购物中的第一问题就是„是真是假‟的问题。”吕金波进一步指出。

链接

新法几大重点:

A

增设了“网购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定。但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并应承担退回商品的运费。并且,消费者定做的商品、鲜活易腐商品、在线下载或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及报纸和期刊等除外。

根据新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在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时,“知假买假”将同样能获得惩罚性赔偿;消费者在主张食品价款的10倍赔偿时,不以人身权益遭受损害为前提;食品或药品的赠品发生质量问题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也应承担责任;司法解释还规定了网购平台、食品认证机构和广告者的连带赔偿责任。

C

办法规定,网络商品经营者、有关服务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收集、使用消费者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并应采取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相关报道

记者抽样调查:不合理的“不退不换”仍大量存在

记者搜索淘宝发现,仍有5.7万余件标明不退不换的商品,刨除注明“定制”的有600多件,余下的大多贴着“清仓”、“特价”等标签,这些商品中有些明确表示“任何理由不退不换”。记者进入到一家服装店,店家在页面顶端用大红字明确声明店内所有商品不退不换。对于新消法七天无理由退换的规定,该店ID“孙春红0202”的客服客服表示“我们咨询了,只要提前声明(就)可以(不退不换)。”追问是否淘宝方默许,客服说:“你别管淘宝怎么说的亲,我们声明了不退不换,你想好了能够接受再买。”

记者随后咨询淘宝官网客服,客服表示服装类商品必须提供7天无理由退换服务。针对该商家擅自的不退不换要求,如果消费者买到不如意的产品,照样可以申请退货服务,如果商家不予同意,可以点击退款详情页“申请淘宝客服介入”发起投诉,淘宝客服随后会介入处理。

第四篇: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适用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适用 姚国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 李光曼 南昌大学法律系 , 陶群 南昌市政工程开发总公司

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巨大进步和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直接地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但是,在房地产市场繁荣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即开发商在商品房开发、建设和销售过程中大量存在违约、欺诈的现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屡屡发生。因此,在购买房屋时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成为消费者决策时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在我国目前有关房地产管理尚不规范、对购房者的保护力度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有关法律的适用效果,就特别的令人关注。尤其是有关消费者保护的法律能否适用于商品房买卖合同,更是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对于该项法律能否适用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判决双倍赔偿,赞同说与反对说各执一词。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笔者认为,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适用《消法》是将我国商品房消费者的利益由一般民法保护上升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高度即予以特别保护,它既是消费者保护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1、房地产消费者权益是我国消费者权益的新热点,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应当将其纳入消费者保护法的范畴。历史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治发达程度,决定了其消费者保护的主要目标和热点。我国目前正处于开始进入住房消费高速发展的时期,房地产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现代民法理论中,当不动产的生存利益与财产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房地产消费者享有的不动产生存利益应当首先受到法律的保护。这种优先保护原则与消费者保护法的保护原则是完全一致的,无论从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经济规律和法律保护公司根本利益的要求出发,还是从消费者保护运动目标本身所具有的发展性规律出发,都有必要将房地产消费者权益纳入消费者保护法的保护范畴。

2、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后,房地产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房地产消费关系的市场属性明朗化,以往政府通过公房管理对居民房地产利益的行政保护趋于衰减,取而代之的是房地产经营者昂首阔步进入房地产市场。在现有社会条件下,普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通居民作为房地产消费者难与这些强有力的经营者相抗衡,这种力量对比对消费者显然不利。对公民个人消费权益的优先保护体现了现代民法社会本位的发展趋势,是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引发对公民基本生存权利予以特殊保护的客观要求,法律维护公平的宗旨要求在保护的取向上应对消费者有所倾斜。

3、将《消法》适用于房地产消费,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我国房地产业目前的困境是一级市场与二、三级市场脱节,即生产领域与消费流通领域脱节,表现在一方面是商品房大量建造,另一方面是商品房销售不畅大量积压。这种形势使房地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难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努力受阻,造成整个房地产业和消费市场疲软。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症结,除了国家对住宅建设的优惠被房地产投机利益抵消外,另一个原因是部分商品房质量低劣、售后服务差、物业管理水平低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突出,打击了消费者对房地产消费的信心。因此,房地产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力的问题不解决,房地产市场就难以摆脱卖楼难的困境,房地产业也就不能健康发展。

《消法》适用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既是大势所趋势、人心所向,也是完善我国法制建设,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此,应是没有疑义的。但目前在审判实践中尚无一例依照《消法》第四十九条的终审判决出现,其主要原因有二个方面: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1、认为《消法》第四十九条的适用范围不包括商品房买卖。如前所述,理论界对此问题的争论目前尚无定论,最高法院也未作出相应的司法解释,使法院的审判工作缺乏相应的根据。

2、审判实践中,对售房者的欺诈行为与违约行为难以界定。由于商品房购房合同中,对房屋面积、质量甚至办证手续等方面均有约定,但售房者在所售房屋中违反了其中的一部份或全部约定,法院是按照欺诈还是按照违约处理较难界定,这样势必造成法院采取一种较方便的方式——合同违约方式处理。

基于上述原因,绝大部分法院在处理商品房买卖纠纷中,对售房者的行为均以违约行为看待,在适用法律时均适用《房地产管理法》和《合同法》。笔者认为,商品房买卖是一种合同关系,但消费者所诉请的是另一种法律关系即依据购房合同,因售房者的侵权给消费者造成的侵权损害赔偿关系。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关系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据此,笔者认为,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适用《消法》是毋庸置疑的。目前要重点研究的是在立法和司法二方面如何规范《消法》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的适用,换言之,是如何认定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存在欺诈,以及在构成对消费者欺诈的情况下如何赔偿。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一)商品房买卖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

“欺诈行为”是《消法》第四十九条的关键概念,关系到消法能否适用的问题。消法使用了“欺诈行为”的概念,但没有给“欺诈行为”下定义。由于我国民法反欺诈制度存在着多层次的结构,有消费者合同、一般合同、合同外的民事行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按照民法解释学,同一法律或者不同的法律使用同一概念时,原则上应作同一解释。据此原则,在消法对“欺诈行为”没有定义的情况下,我们应当按照民法通则五十八条规定的“欺诈行为”进行解释。该条也只规定了“欺诈”的法律效果,没有给“欺诈”下定义。按照民法解释学,法律上有定义的,应当严格按照该定义解释,如果没有定义,则应当参考学说解释或者由最高法院作出司法解释。

按照学说解释,“欺诈行为”是指当事人一方故意制造虚假或歪曲的事实,或者故意隐匿事实真相,使表意人陷入错误而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

1、有欺诈的故意。所谓故意,按照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因此,按照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欺诈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包括“重大过失”均不构成“欺诈行为”。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2、要有欺诈的事实。当事人除了有欺诈的故意,还必须有欺诈的事实存在。欺诈的事实通常有三种情形:一是捏造虚假事实;二是隐匿真实事实;三是歪曲真实事实。如果按照法律或者合同行为人有告知的义务,行为人没有告知(即沉默)也构成欺诈。

3、须表意人因相对人的欺诈而陷于错误。所谓表意人陷于错误,不仅指表意人原本没有错误,因受欺诈人的欺诈而陷于错误,也包括表意人已有错误,受欺诈人的欺诈而陷于更深的错误。如果相对人未受欺诈的情况下陷于错误,则不构成欺诈。

4、须对方因陷于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错误与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错误与意思表示之间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二种情况,一是无此错误,而根本不为意思表示;二是无此错误,则不以此条件为意思表示。

(二)《消法》第四十九条的双倍赔偿制度是一种惩罚性赔偿制度,其目的与一般民事赔偿制度的目的不同。

一般民事赔偿制度的目的在于填平受损害的利益,使受害人受到侵害的利益回复到受到损害以前的状态,法律要求的是当事人的受损害的利益得到恢复或补偿,并不以制裁加害人为法律目的,实行的是损一赔一的原则。而在消费者保护领域,实行的是惩罚性的赔偿原则,按照《消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是实行惩罚性的双倍赔偿原则。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双倍赔偿不仅在于弥补受害人所受到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对不法行为予以惩处和制裁,防止其再度发生。传统民法的损一赔一的制度,仅可以填补受害人受到的损失,没有加重加害人的负担,不足以遏制侵权行为的再度发生,对危害社会公平交易市场秩序的少数人起不到警戒作用,其最终的后果是动摇社会公众对市场安全的信心。因此,那种认为商品房买卖合同金额巨大,判决双倍赔偿将导致双方利害关系的显失平衡的观点,不仅与法律的规定相悖,也与立法者追求的着重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重经营者守法经营的义务,从而规范市场交易秩序,使市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体现法律的正义与公平原则的目的不符,客观上也是对不法商家欺诈行为的纵容。作为严重破坏社会交易秩序和交易信用、损害消费者合法权利益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的欺诈行为,应当实行双倍赔偿制度。

(三)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构成欺诈的主要情形。

1、虚假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

商品房特别是期房销售过程中,广告往往是引起消费者购买欲并作出购房决定的促成因素。《广告法》规定广告内容必须真实,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开发商发布虚假的广告信息,无疑是以虚假信息诱使对方作出意思表示的欺诈行为。开发商交付的房屋达不到合同或者广告中承诺的事项的,应当认定为欺诈。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2、商品房开发证照不全且没有告知消费者的。

商品房开发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理各种审批手续,依法取得各项批准证书后才能开工建设销售,证照不全的建设项目因其不合法,通常不能为购房者办理权属证书,不仅直接导致购房者的购房目的不能实现(无法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和所有权),而且对社会稳定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危害甚大。依法开发、照章开发,是法律赋予开发商的义务。开发商没有依法取得开发工程所需的各种证照且没有如实告知消费者,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又不能补办相关手续的,不仅违反了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的有关行政法规,同时因没有履行自己的告知义务,也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

3、房屋面积缩水,短斤少两。

房屋面积减少,开发商将可能直接侵占消费者的财产(短少部份的资金)。由于房屋建筑强调严格按图施工,因此,面积短少,只能是开发商故意所为(因政府规划改变除外)。考虑到建设工程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已经设定的3%的误差允许值,对于短少面积超过允许值范围的,应当认定为构成欺诈。

4、商品房因施工或装饰材料等引起的质量纠纷。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房屋建设和装修涉及的用材种类繁多,各种材料优劣及价格相差悬殊,工程施工中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的情形屡见不鲜。这种行为不仅造成房屋及装修质量低劣,使买卖双方的利益明显不对称,消费者受到巨大的利益损失,严重的还可能影响到住房的安全。这种情形可以分别处理:如果材料低劣但不影响房屋的整体安全和使用的,对于不符合合同要求的部份(如使用劣质地板),可以判决双倍赔偿;如果使用的基本建材存在质量缺陷,导致房屋存在安全问题并难以修复的,应当判决按整套房屋的价格双倍赔偿。

下载《消法》新增之“消费者后悔权”的性质及适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消法》新增之“消费者后悔权”的性质及适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