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禁毒3
禁 毒 教 育 资 料 永昌镇武装部长——张天栋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讲座的是有关禁毒方面的知识。毒品是全球性的灾难,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目前,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毒品潮,不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败坏社会风气,而且.直接导致和诱发各种犯罪,威胁着全球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遏制、减少直至最终消除毒品犯罪,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打击毒品犯罪成为各国司法机关所共同面临的一项严峻任务。很多吸毒者都是因为对毒品缺乏了解而被诱骗吸毒,有的为了“治病”而滥用毒品,结果成瘾而不能自拔!。关于禁毒演讲稿——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在人的一生当中,我们会被各种各样的善与恶包围着,我们必须分清楚哪些是善,哪些是恶,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当坏人千方百计的诱惑你时,而你不要被一时的假象给蒙蔽了心智。环视当今地球,几无净土,茫茫人海,毒患无穷。毒品,犹如一股浊流,悄然地侵蚀着每个角落,而我们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所以我们必须经得起诱惑,保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净土,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对每一个人而言,这决对不是一句简简单単的口号,更像是一口警钟,时时刻刻在你的耳边响起。无论是出于主观还是客观,有些路,永远不能走;有的错,永远都不能犯!毒品带给人类的将只会是毁灭。在旧中国,我们曾受鸦片的泛滥,使民穷财尽、国势险危。吸毒于国、于民、于己将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毒品摧毁的不只是人的肉体,也是人的意志。正是这一株株美丽的罪恶之花——罂粟,一百五十多年前,曾使一个伟大的民族连同它创造的灿烂文化和雄伟的长城一起坍塌在一片蒙蒙的毒雾之中……一个古老的中华历史留给世人最后一个残影,那就是一个个面色蜡黄、枯瘦如柴、蓄着长辫的男人躺在床上吸大烟。泱泱大国,为一杆烟枪折腰;七尺男儿,为一丝青烟屈膝,中国男子汉的威严早已随着白雾而灰飞烟灭了,成就的是“东亚病夫”的景象。
毒品,万恶之首的源头,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其沉重的灾难,使中国人民蒙受了近百年“东亚病夫”的耻辱。毒品之毒猛于毒蛇恶虎,仍时时刻刻危害着我们全民族的身心。然而,还是有很多人抱着“好玩”的心态去“试一试”,可是就因为这一句“试一试”,毁了多少个家庭。灵魂在呐喊,耳边却只剩下魔鬼的声音在回响;意志在挣扎,身心却早就被恶灵所摧残,多么可悲的现实!一旦被魔鬼所缠上,将灵魂交给了魔鬼,便几乎是永无翻身之日;活生生的一个人,竟然成了行尸走肉般的傀儡,身不由己,为了满足到自己一旦发作的欲望可以做到抛妻弃子,六亲不认,为了筹集昂贵的毒资,可以打家劫舍,偷摸拐骗,无恶不作。多少鲜活的生命,被它妖艳的外表所迷惑,不小心落入它的魔掌,为了毒品不惜一切代价,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对生活充满激情和憧憬,渴望拥有五彩斑斓的生活和刺激精彩的人生。毒品的危害人人自明,但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则更加严重,一旦在青少年中泛滥起来,则必将对整个青少年群体产生极大的危害作用和冲击作用,进而对社会、法律、道德及整个民族产生深远的影响。青少年是父母的希望,他们的意识、思想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够丰富,自身免疫力较差,缺乏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当听说吸毒后“其乐无穷”时便想试一试,从而一发不可收拾,被毒魔死死缠住不可自拔,再加上影视剧的渲染和社会不良分子的拉拢引诱,尝试吸毒最后成瘾难以自拔的事例屡见不鲜,一些青少年因青春期特有的叛逆心理或受家庭和学校压力太大,主动寻求刺激,缓解压力导致铸成大错的事例也大量存在。从网络信息看来,青少年吸毒一般出现在富二代身上,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使孩子有充分的物质条件去寻求毒品的刺激。他们有钱,有闲,有时间,但唯一没有的是灵魂。一个人一旦吸毒,其灵魂就不得不被毒品所俘虏,成为毒品的奴隶,因此说吸毒者没有灵魂并不为过。当然,吸毒青少年并不仅仅限于富二代,也被相对家教“宽松”而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孩子所涉足,其表现仍然是有钱,有闲,灵魂缺失。河北某少年因好奇染上了毒瘾,从此偷同学的钱,偷家里的钱,到大街上去抢钱,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天津某青年很自信自己有很强的自制力,从偶尔尝到了一口到静脉注射,却再也没有控制住自己,一步一步走向了深渊。一桩桩,一件件沾满了血和泪的事件,都是因为这些毒品而起。毒品,它如一条粗劣的麻绳,紧紧地扼住你的喉咙;毒品,它似一把锋利的屠刀,无情地割残你的身躯;毒品,它像一场肆虐的龙卷风,疯狂呑噬你的生命。人生都像一支燃烧的蜡烛,而毒品就像一碗水,毒品随时可以断掉生命,水也能随时灭掉蜡烛,一生当中,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一旦染上了毒瘾,就算有再多时间也没有了,再多的机会也从身边悄悄溜走了。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唱响“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主旋律。让每个人都在阳光明媚的光芒下健康成长,让青春之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大放异彩
毒品让人丧失理智,毒品让人们的家庭破裂。毒品也有许多,比如说冰毒、大麻、海洛因……毒品大多数的样子是扁扁的、圆圆的、上面有图案。海洛因使用初有欣快感,无法集中精神,会产生梦幻现象。过量使用造成急性中毒,症状包括昏睡、呼吸抑制、低血压、瞳孔变小。具高度心理及生理依赖性,长期使用后停药会发生渴求。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小女孩。她的爸爸在戒毒所里,妈妈在吸毒,没有办法抚养她。所以她的父母亲把她交给他人抚养。这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原来,小女孩的爸爸是在黄河路开饭店的。可是,小女孩的爸爸因为好奇心染上了毒瘾。小女孩的妈妈趁她的爸爸不在家的时候也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吸了一下,就改不过来了。因为,毒品一支就要两、三百块。所以,他们不仅把饭店卖了,而且还把房子给卖了。因为她的父母亲没有办法抚养她,所以,把她交给他人抚养。后来,她的爸爸进了禁毒所,她的妈妈独自一人过着艰难的生活,而小女孩缺少了父爱和母爱,从一个活泼、好动变成了一个很内向的人。教案一: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6月26日)2、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毒品吗?毒品都有哪些呢?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2)毒品的品种很多,一般我们知道的有吗啡、杜冷丁、海洛因、大麻、可因、冰毒、摇头丸;它的来源也很广,既有天然生长的植物,又有从天然植物中加工提炼的化学药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可能有的同学已经了解了毒品的危害了,那么毒品有那些危害呢?(①毒品会摧毁健康,它能摧毁人的消化功能、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还会患上传染性病及“爱滋病”。②毒品令吸毒者丧失工作能力,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③吸毒导致堕落、犯罪,进而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吸毒是一种可耻的违法行为,也是一种自杀行为。吸毒者大多是面色蜡黄,身体消瘦,嘴唇焦黑,神色漠然。而当毒瘾发作时的狼狈相,更让人目不忍睹。吸毒者的堕落和自毁是说不尽的,它不仅害己,而且害自己的家庭,害自己的国家。)4、分析材料。材料1 张某,19岁,身高1.80 m,初中毕业后在家乡从事农业劳动。吸毒前,他体健如牛,100 kg的粮食扛起来就走,乡亲们都叫他“铁牛”。“铁牛”不仅自家的农田收拾得好,而且经常帮助孤寡老人干活,深受村民的喜爱。一天,一位多年不见的同学来找他。久别相逢,“铁牛”高兴地吸了同学的3支“进口香烟”。此后他日夜思念这“进口香烟”,这同学也一次次地把香烟送来。后来同学告诉他:“你吸的是海洛因。”此时的“铁牛”已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开始购买和吸食毒品。两年后,“铁牛”终因吸毒而被捕。当公安人员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卷曲着骨瘦如柴的身体,感慨道:“毒这东西,谁沾上谁就脱不了身。” ——摘自《唐山劳动日报》 分析讨论:
①张某是怎样染上毒瘾的呢?
②后来,他明知吸的是毒品,为什么还“不顾一切”地购买和吸食?
③在短短的两年中,他的身体为什么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
④“只吸烟不吸毒,不会有什么危害。”这句话对吗?
材料2 有一名年轻的医生,接触了很多吸毒者,对他们既憎恨又不解,他认为:凡事都能戒断,戒不成是因为没有毅力。他要以身试毒,为他人作出“榜样”。没想到,他吸食毒品后,同样戒断不了,成了海洛因的俘虏。最后,他自杀了,留下一句话:“别学我!”
——摘自“新华网” 分析讨论:
①“别学我!”,我们从着这句话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②试着说一说,为什么吸毒成瘾后很难戒断?会有哪些戒断反应?
③你认为只吸食毒品一二次会成瘾吗?
④这位年轻的医生为什么要自杀呢?(提示:从社会舆论、他的心理和生理、吸毒的后果等角度去分析。)材料3 某社区的吴某,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他说:“我开始以为这不关我的事,我管它干嘛!”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的上中学的儿子已成了毒品的俘虏。——摘自“新华网” 分析讨论:
①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 ②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
③我们在交友、选择活动场所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
5、当有人向你提供毒品的时候,你该怎么做?(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2)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
(4)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师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6、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所以,我们要拒绝毒品,保护自己远离毒品,如果你遇到了有不法的毒品交易,一定要向告诉大人或报警,不能臵之不理,因为禁毒、防毒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教案二: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它有什么危害,教育他们怎样自觉防范,远离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二、教学过程:
1.什么是毒品?常见的和最主要的毒品有哪些?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鸦片、吗啡、海洛因、摇头丸、可卡因、大麻。
2.毒品的危害是什么?(1)毒品毁人毁健康。
(2)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3.介绍案例“吸毒者的自述”。4.防毒的五种措施。
(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2)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
(3)主动出击法——立刻转移话题。(4)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师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5.介绍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6.为什么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7.总结。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安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我们从小要有防范毒品的意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教案三:远离毒品 关爱生命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二、教学过程:
1、出示题目。(远离毒品 关爱生命)2、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3、介绍毒品的危害。(1)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①.毒品毁人毁健康。A、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B、摧毁人的神经系统。C、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D、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②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A、丧失工作能力。B、倾家荡产。
C、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③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④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4、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一些吸毒者的故事。
5、我们已经知道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吧!6、了解防毒的方法。
(1)当有人向你提供毒品时,你会怎样做?(2)防毒有五种措施:
一是直接拒绝;二是找借口溜走;三是转移话题;四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110);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7、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一发现有人吸毒,应该立即举报;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请你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教案四:远离毒品 珍惜生命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毒品有哪些危害,提高拒毒防毒的意识,从而自觉防范,远离毒品。培养学生扫除毒品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班会课的主题是:远离毒品,珍惜生命。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些同学可能不以为然,认为与我无关。然而,近几年来,毒品已经进入我们小学生中间,并且趁上升趋势。为了更好增强防御能力,我们就要了解毒品以及毒品的危害。2、你们知道什么是毒品吗? 3、你们知道毒品都有哪些危害吗?(1)毒品毁人毁健康。①毒品能摧毁人的消化功能。②毒品能摧毁人的神经系统。③毒品能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④毒品能传染性病和爱滋病。(2)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①毒品能令人丧失工作能力。②毒品能给家庭带来无尽的折磨。(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4、总结。
了解毒品,认识毒品对人的危害是我们远离毒品迈出的第一步,同学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生命,像爱护生命一样捍卫祖国的未来。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这是一个真实而又令人悲伤的故事,它一再地让我泪流满面…… 我有一个表哥,他的学习曾经是那么的好;在家里是那么的乖;在学校是一个勤奋好学的高中生。但这一切都只是曾经,现在的他却在戒毒所里。事情还得从去年说起,有一次,我表哥在放学回家的途中经过一条小巷时,看见他以前的两个伙伴在鬼鬼祟祟地,他一看,心里便明白了什么。可惜,此时他不但没有远离他们,反而向他们问起了海洛因怎么个好法,在这两个伙伴的怂恿下,好奇心驱使着他接过了海洛因…… 就这样毒品泯灭了他的人性,就这样毒品毁灭了他的人生。为了换回一点毒品,他不惜用尽最卑鄙的手段。老师的开导,父亲的苦口婆心,母亲那含泪的眼睛都无法将他唤醒。他成了人们眼中的“垃圾”;他让他的父母为他伤透了心;他让他的亲朋好友流泪叹息。最后,他的父母带着仅存的一丝希望将他送进了戒毒所。这多么令人心痛和惋惜啊!可这样类似的事情却仍在继续的发生着。毒品对我们的健康,对我们的社会,其危害程度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每年,吸毒至少造成十万本文章由<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收集, 网址:www.xiexiebang.com
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showtopic.aspx?topicid=30593人丧失生命;吸毒让无数花样年华的孩子走向犯罪;吸毒让多少美满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毒品,它真是一个可怕的恶魔啊!我不知道那些吸毒者们,你们在走向堕落的深渊时,是否想到过辛勤培育自己的老师?是否想到过那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是否想到过所有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亲人呢? 同学们,青春年少的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未来就像一只风筝把握在自己手中。紧握住它,你就把握住了你人生的航向;一旦放手,这未来则就像流星一样陨落。同学们,树砍断了还能再生,草全烧了还能再长,可生命却只有一次,我们千万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呀!我们千万不要让毒品这黑色的大网网住我们的手脚,束缚我们的心灵;我们千万不要让毒品这可怕的陷阱埋葬了我们花样的年华呀!“有毒必肃,贩毒必惩。种毒必究,吸毒必戒。”这是警察叔叔给吸毒者们所盖的心章。今天,我要把“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这一心章送给大家。为了不让疼爱我们的父母伤心欲绝;为了不让我们年轻的生命从此枯萎,我们一定要坚决地对毒品说声“不”;我们一定要用我们自己的实际行动还自己一片蔚蓝的天空,还社会一个永久的和谐!
第二篇:禁毒学
毒品——万恶之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毒品日益泛滥,对无数人,无数个家庭都造成了不可抗力的危害,那么问题来了,想要减少甚至杜绝毒品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就需要我们先去了解毒品是什么。
那么毒品是什么呢?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大致可根据毒品的来源,对人中枢神经的作用,自然属性和流行的时间顺序来分类:
(1)从毒品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天然鸦片,半合成毒品,合成毒品。天然毒品是指直接从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如鸦片。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与化学物质合成,如海洛因。合成毒品是指完全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造,如冰毒。
(2)从毒品对人中枢神经的作用分类,可分为抑制剂,兴奋剂和致幻剂等。抑制剂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和放松的作用,比如鸦片类。兴奋剂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比如苯丙胺类。致幻剂能使人产生幻觉,比如麦司卡林。
(3)从毒品的自然属性分类,可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对人的中枢神经具有麻醉作用,使人产生依赖。精神药品使人兴奋,也能够使人产生幻觉。
(4)从毒品流行的时间顺序分类,可分为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传统毒品一般指鸦片,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新型毒品主要指冰毒,摇头丸等人工化学合成的。
在我们了解了毒品是什么,毒品怎么分类之后,我们还应该了解毒品的吸食方式和传播地点。在我们从课本上以及各大网站上了解到吸食毒品的主要方式有:烟吸,鼻吸,烫吸,口服以及注射等5种常见的方式,毒品的传播地点则主要是在人群密集,鱼龙混杂的地方,比如各大娱乐场所,赌场等地方,毒品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毒品的危害不仅是对吸食者的,对整个社会以及每个吸毒者的家庭都会有十分严重的危害。对于吸食者而言,吸食毒品会让他们产生生理上和精神上的依赖,一旦染上毒品就很难戒除,严重影响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对于他们的家庭则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给一个家庭带来灭顶之灾都是有可能的。对于社会来说,吸食毒品者越多,对于社会生产力的破坏也是巨大的,毒品活动也会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在了解了毒品有这么大的危害之后,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更是一名预备警察,我们更应该做到自觉的拒绝毒品,尽可能的做到不让毒品对我们的社会,家庭,个人造成不可抗力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些人觉得毒品离我们很远,也总有人跳出来反驳说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没有发现过吸毒者,往往事情不是发生在自己的周围,就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厉害性,如果你不是这个圈子中人,即使别人在你隔壁吸毒也不见得你会知道,也许就是一辈子接触不到毒品,一旦有了联系,一只脚踏入了毒圈,那可能一辈子就得活在毒品的阴影下。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我们应该如何拒绝毒品的诱惑以及毒品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呢?
(1)当我们去到了一些毒品流通较多的娱乐场所,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在自己离开座位后,再次回到自己的座位时记得把自己杯子里的饮料,酒倒掉或者换一个新杯子最好,防止别人在杯中下毒。
(2)在外出会友时,朋友带来的朋友也需要警惕,他们递过来的烟,尽量不接,哪怕是接过来后也尽量不抽,以防万一。
(3)在杜绝了所有的客观环境后,就要从自己主观层面去拒绝毒品了,首先我们要洁身自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健康的生活,识破毒品的诱惑,坚决抵制毒品的侵害。
(4)交友要谨慎,不可意气用事,当发现朋友吸毒时要及时劝阻他,在劝阻无果后就要试着去远离他,多多参加学校,社会上组织的禁毒活动,让自己更加清楚彻底的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增强自己的拒毒意识和信心。
(5)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多多加强学习,让知识来充实自己,不被其他的邪恶思想所困扰。
在有了拒绝毒品的信心和经验之后,我们就要学会怎样去预防毒品并且远离毒品了,让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不被毒品所困扰,同时不给社会添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1)我们要知法守法,做到自觉学法,时刻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合法与非法性,同时增强自己的自制能力,自觉的将毒品拒之门外。
(2)千万别尝第一口,毒品的特性决定了一旦沾染,就会让人无法自拔。“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已经被无数的吸毒者证明过了,所以我们要做到坚决不沾不染,不侥幸,不好奇。
(3)平时积极参加有益健康的文体活动,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避免孤僻的生活方式。提高对毒品的防御能力,不要去结交有吸毒恶习的朋友或听信他们的谗言。
(4)我们要牢记什么是毒品,牢记吸毒容易成瘾,并且很难戒掉,牢记毒品害人害己,害国害家,时刻牢记吸毒违法,贩毒犯罪。
综上所述,沾染毒品的诱因很多,预防毒品的措施也很多,但是归根到底,在预防毒品的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只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律自爱,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才能够切实保护自己,不被毒品所害。
第三篇:禁毒
禁毒
1、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2、莫沾毒品,莫交毒友。
3、防毒反毒,人人有责。
4、扫除毒害,利国利民。
5、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
6、吸毒是犯罪的祸根。
7、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
8、有毒必肃,贩毒必惩,种毒必究,吸毒必戒。
9、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简答题:
1.什么是合成毒品? 答案:所谓“合成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这一类传统麻醉毒品而言的。
判断题:
1、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2、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3、国家鼓励志愿人员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工作。(√)
4、复吸的一律强制隔离戒毒。(×)
5、种植毒品原植物,属于制造毒品的行为。(×)
6、经强制隔离戒毒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构成吸食毒品罪。(×)
7、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置、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可由各地政府视财政情况自行规定。(×)
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于(B)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A.2006年12月29日 B.2007年12月29日
C.2008年1月29日 D.2008年2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自(C)起施行。
A.2007年12月29日 B.2008年1月1日
C.2008年6月1日 D.2008年6月26日
3、禁毒工作由(A)负责。
A.各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公安机关
C.司法行政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禁毒是(D)的共同责任。
A.各级人民政府
B.公安机关
C.司法行政部门
D.全社会
5、禁毒经费主要来源于(B)。
A.戒毒所收入
B.政府财政预算
C.查禁毒资返还
D.行政罚款
6、“金三角”是指位于东南亚的(D)边境地区的三角地带。
A.泰国、老挝、柬埔寨
B.越南、老挝、柬埔寨
C.泰国、越南、缅甸
D.泰国、老挝、缅甸
第四篇:禁毒
防范新型毒品宣传教育资料
一、新型毒品的概念
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
神药品(毒品)。
二、新型毒品的种类
由于科学技术和制药工业的进步和发展,精神药物的范围和种类不是固定不变的,新型毒品滥用的品种也将不断增多。
根据新型毒品的毒理学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四类:
第一类以中枢兴奋作用为主,代表物质是包括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在内的苯丙胺类兴奋剂;
第二类是致幻剂,代表物质有麦角乙二胺(LSD)、麦司卡林和分离性麻醉剂
(苯环利定和氯胺酮,氯胺酮俗称K粉);
第三类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代表物质是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MDMA,俗称摇头丸);
第四类是一些以中枢抑制作用为主的物质,包括三唑仑、氟硝安定和r-羟丁酸
等。
三、常见新型毒品介绍
1、冰毒:又名甲基苯丙胺,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剧烈。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能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和降低免疫功能,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吸食成瘾者通常会有精神障碍,表现出妄想、好斗等。冰毒的精神依赖性极强,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危害最大的毒品之一。
2、摇头丸:以MDMA、MDA为代表的具有兴奋和致幻作用的一类滥用药物。外观多呈片剂,形状多样,五颜六色。会使吸毒者的时间概念和认知出现混乱,表现出超乎寻常地活跃,整夜狂舞,不知疲劳。同时在幻觉作用下使人行为失控,常常引发集体淫乱、自残与攻击性行为,并可诱发精神分裂症及急性心脑疾病。
3、K粉:又名氯胺酮,是静脉全麻药,一般人只要足量接触二、三次即可上瘾,是一种很危险的精神药品。K粉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服用后会产生意识与感觉的分离状态,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幻觉和精神分裂症状,同时对记忆和思维能
— PAGE 1 —
力都造成严重的损害。
4、r-羟丁酸:又称“液体迷魂药”、“fing”霸、“迷奸水”。使用后可导致意识丧失、呼吸抑制识丧失、呼吸抑制或其他疾病发作。吸食者服用后可出现性欲增强的特点并产生快速睡意,苏醒后会出生快速睡意,苏醒后会出现短暂性记忆缺失,即对昏迷期间发生的任何事件无记忆。
5、麦角乙二胺(LSD):目前最为常见的是以吸水纸的形式出现,是已知药力最强的致幻剂,服用后会产生幻觉,出现惊惶失措、疑神疑鬼、行为失控等精神错乱的症状;同时会导致失去方向感、辨别距离
和时间的能力,因而导致身体严重受伤和死亡。
6、其他常见的新型毒品还包括很多,如:咖啡因和安纳咖、氟硝安定、安眠酮和“忽悠悠”、三唑仑、丁丙诺啡、苯环利定、止咳水、迷幻蘑菇、地西泮、有机溶剂和鼻吸剂等。由于科学技术和制药工业的进步和发展,精神药物的范围和种类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新型毒品滥用的品种也将不断增多。
四、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区别
新型毒品大部分是通过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而鸦片、海洛因等麻醉药品主要是罂粟等毒品原植物再加工的半合成类毒品。所以新型毒品又叫“实验室毒品”、“化学合成毒品”。
新型毒品对人体主要有兴奋、抑制或致幻的作用,而鸦片、海洛因等传统的麻醉药品对人体主要以“镇痛”、“镇静”为主。
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多采用吸烟式或注射等方法吸食滥用;新型毒品大多为片剂或粉末,吸食者多采用口
服或鼻吸式,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吸食者一般是在吸食前犯罪,由于对毒品的强烈渴求,为了获取毒资而去杀人、抢劫、盗窃;而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吸食者一般由于在吸食后会出现幻觉、极度的兴奋、抑郁等精神病症
状,从而导致行为失控造成暴力犯罪。
五、新型毒品的致病机理
人体正常细胞兴奋活动是通过一种特殊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实现的。苯丙胺类兴奋剂等新型毒品的摄取能促使神经递质耗竭性的过量释放,由此产生持续的、高度的、病理性的兴奋状态,可导致神经细胞大量被破坏,引起神经功能系统的紊乱;长时间高度的兴奋可以出现大量出汗、虚脱、肌肉震颤、急剧高温、肌肉溶解、急性精神障碍、幻觉、幻想以及急死,同时也遗留产生慢性精神疾病的病理基础。经过数次毒品的作用后,神经细胞释放的快乐型神经递质不断减少,吸食者虽然理智上知道不该吸食这类毒品,但需要毒品的异常强刺激来维持正常或异常的欣快感。因此,毒品成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疾
病。
六、新型毒品的危害
一是吸毒损害人体健康。新型毒品的身体依赖性虽然不如海洛因等传统毒品明显,但会表现出很强的精神依赖性,极易上瘾。吸食新型毒品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损害作用,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现急慢性精神障碍。常导致吸毒者全身骨骼肌痉挛、恶性高热、脑血管损害、肾功能严重损伤、急性心肌缺血、心肌病和心律失常,有的会因高度兴奋而痉挛性收缩造成心肌断裂。
二是吸毒祸害家庭。吸毒的高额支出,会使吸毒者债台高筑、倾家荡产。吸毒成瘾后,吸毒者会变得烦躁易怒,厌世,对配偶、子女及家庭情感淡漠,容易导致幸福美满家庭的破裂。生活在吸毒家庭中,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行为具有攻击性和反抗性,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是吸毒危害社会。吸毒不仅对吸毒者本人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还会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诱发多种犯罪,破坏社会的安定;败坏社会风气,危害年轻一代;破坏生态环境,并对整个
社会的文明进程构成威胁。
七、新型毒品易成瘾
— PAGE 2 — 吸食苯丙胺类兴奋剂等新型毒品数小时后,毒品带来的愉悦感、欣快感和迷幻感等逐渐消失,吸毒出现全身疲乏、精神压抑和嗜睡等症状,这些效果使得吸毒者渴望再次得到精神刺激而再次吸食毒品。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相比,苯丙胺类兴奋剂等新型毒品停止吸食后不会产生明显的戒断症状,身体依赖性不特别明显。但表现出很强的精神依赖性,即吸食者为追求产生一种特殊的欣快感和欢愉舒适的内心体验,在精神上产生定期连续吸食毒品的渴求和强迫吸食行为,以获取心理上的满足,消除精神上的不
适,因此这类毒品很容易成瘾。
八、个人如何防范新型毒品
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要设法寻找正确的途径去解决,绝不能借毒解愁。要有警觉戒备意识,对诱惑采取坚决拒绝的态度,如不轻易和陌生人搭讪,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香烟和饮料;在公共场所不随便离开座位,离开座位时最好有人看守饮料、食物等。不要盲目追求刺激、与他人攀比;不要认为“吸毒是有钱人的标志”;不要把吸毒与享受划等号。不能贪图眼前的小恩小惠,谨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千万莫尝第一口。吸毒不是减肥,而是减命,千万不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减肥。尽量少进入KTV、酒吧、迪厅等治安复杂的场所。
九、如何配合公安机关打击新型毒品犯罪
在娱乐场所看到吸食、贩卖新型毒品现象时一定要向公安机关及时举报;发现制造新型毒品的窝点一定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可以拨打110或直接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禁毒法》规定,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十、如何识别吸食新型毒品人员
无故旷课、旷工,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突然变差;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物,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亲友借钱;突然出现幻听、幻觉、妄想症状(特别是从娱乐场所出来后);近段时间出现雷同行为现象,即经常机械地反复相似的动作;性格、情绪出现明显变化,如多疑、猜疑、暴躁等;消瘦明显,老化明显;出现牙磨损、坏牙、瞳孔放大、腹泻、呕吐、恶心等症状;老产生皮肤上有小虫爬的假象而搔、抓导致皮
肤溃烂。
十一、您的孩子染上了毒瘾怎么办
尽快送孩子去医院或公安机关进行尿液检验,以便最后确证;冷静对待,千万不要简单粗暴,要使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生活的美好;同吸毒者经常进行交流,告诉他家人的感受,帮助孩子树立信心,鼓励尽快戒除毒瘾;及时向公安机关、街道等有关机构汇报,以争取社会上的支持;要到正规的戒毒机
构接受治疗;要做好长期戒毒治疗的思想准备。
十二、戒毒治疗应注意的问题
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坚强的意志;要到正规戒毒机构戒毒,不要擅自自行戒毒;要服从戒毒机构的管理,配合戒毒工作者治疗;要加强辅助治疗,缓解症状;要注意合理进食,加强营养。
十三、正确对待吸毒人员
吸毒者是社会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从医学的角度看,吸毒者也是病人。要正确地对待吸毒者,既不要把吸毒者看作是犯罪分子,不要歧视他们,又要区别于一般的病人,要严格管理,依法科学戒毒。全社会都有责任、有义务对他们实施帮教,使之尽快戒毒,回归社会。
十四、我国对新型毒品的法律规定
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符合《禁毒法》和《刑法》中规定的“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属于毒品的范畴。
根据《刑法》有关规定,我国的新型毒品犯罪包括: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347条),非法持有毒品罪(348条),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349条),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第349条),走私制毒物品罪(第350条),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第350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第353
— PAGE 3 — 条),强迫他人吸毒罪(第353条),容留他人吸毒罪(第354条),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第355条)。
根据《禁毒法》第六十二条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处十日以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轻微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
处罚。
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
下罚款。
根据《禁毒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介绍买卖毒品,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
元以下罚款。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吸毒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十五、吸食新型毒品典型案例
(一)吸食新型毒品出现幻听、幻觉、妄想症状引发自残甚至死亡 1、2007年1月,入住苏州索菲特大酒店的连云港灌南县人窦某因吸食冰毒过量在房间内死亡。2、2007年8月,入住苏州茉莉花大酒店的无锡人苏某吸食冰毒后,当听见有警察敲门查房时情绪失控,强行推开房间窗户,从位于27楼的房间外坠楼,当场死亡。3、2007年9月,入住常熟市中展新开元宾馆的吉林省临江市人浦某,因连续3天吸食冰毒后产生幻觉,从
4楼跳下导致死亡。4、2007年11月,滨海人周某与无锡人张某在无锡广瑞路爱家旅店共同吸食冰毒,后两人产生幻觉,认为有人敲门并假想为公安机关的抓捕行动,周某爬上窗台后从5楼坠下死亡。5、2008年2月,暂住在靖江市的四川人罗丽芳(女,20岁)因吸食冰毒产生幻觉,后放火焚烧其承租房。
在审查过程中,该罗一度呈意识模糊状态。6、2008年2月,苏州籍吸食人员丁某,长期吸食冰毒,在戒毒所脱瘾治疗期间,多次用头撞墙,而脱瘾
后对自残行为却几乎没有印象。7、2008年,湖北荆州警方抓获一名自己也吸食新型毒品的毒贩,该男子总是怀疑妻子对自己不忠,遂在家里、车里安装了10多个摄像头。8、1997年7月,四川一名21岁女子在深圳一家夜总会跳迪士高,吸食了摇头丸,回到家药性没有消失,继续跳,并且又服了一粒摇头丸,跳疯了。三四个人想让她停下来都控制不住,一直跳到全身衰竭而死。9、2009年4月27日凌晨,江阴籍吸毒人员庞某(女,18岁)在江阴周庄海豹宾馆房间内吸食冰毒后,产生强烈幻觉,感觉有人要害她,就打开窗户从4楼跳下,致使腰椎压缩性骨折。10、2009年4月13日凌晨,入住江阴新桥阳光大酒店的河南省虞城县人孔娜(女,21岁)因吸食冰毒过量
在房间内死亡。
(二)吸食新型毒品引发神经系统疾病 1、2008年3月,四川籍吸毒人员李某,因吸食“K”粉被苏州吴中分局甪直派出所查处后,言行举止表现出精神亢奋、行为异常,经苏州市广济医院鉴定为因长期吸食新型毒品引发精神分裂症。
(三)吸食新型毒品引发暴力犯罪 1、2000年2月,福建厦门某一居室内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枪战。警方调查发现,开枪者是两名台湾人,他
— PAGE 4 — 们不仅合伙秘密加工制造冰毒,而且本身就是冰毒吸食者。两人吸食冰毒后产生了强烈幻觉,神志不清,怀疑被人监视,两人竟互相开枪对射了40余发子弹。2、2006年5月,福建福州市一居民小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经查,古田县人彭某因服食了摇头丸,生被人追杀的幻觉,怀疑与其同住的阮某要杀他,遂持刀将阮某杀死。3、2007年10月,苏州人芮某吸食冰毒后产生幻觉,在苏州美罗商城西侧,手持剪刀、威胁过往群众,并以自杀要挟警方、提出无理要求,造成周边地区人员聚集、交通堵塞,影响十分恶劣。4、2008年10月,无锡人卢某吸食冰毒后产生幻觉,认为公安机关发现其违法行为,为逃避打击处理,遂在一超市门口持刀劫持一名中年妇女,并扬言要杀死这名妇女。后卢某被警方制服。5、2008年,湖北荆州市发生一起枪击案,一名男子在宾馆将一名素不相识的人开枪打伤。事发后查明,嫌疑人正是一名新型毒品吸食者。当天,该男子老是怀疑别人要害他,因此开枪伤人。
(四)吸食新型毒品后遭抢劫、强奸 1、2008年12月底,南京女子小美(化名)应朋友邀请到江宁区一家迪厅娱乐,期间和陌生男子于某玩骰子喝酒,后被哄骗喝下加了K粉的“饮料”很廫出现幛觉,最终被于某骗至车内强奸。
2、无业人偘张某筁7人,对岑女小青(化名缉酒肉招待。小青喝七“可乐ℝ立即昏迷。原查l可乐㓶被张
等人放入三崑仕。小青被麻翻后,张某孉人将小青轮奸,并暢走手机等。
1、香港乀22岁奻叐在参加狂野派对时服下一种名为“FING霸”的药吊,脑内䘀片空癭,并有强烈的性兵奉,在卫生间昏迷过去。庋后朋友仼将她送进医院,医生为其检查身体时才吃惊地发现:她已遭多吭男
子轮奸而在整个被侵害过程中,她竟浑熶亍知。
十六、羗庚胺被国宲列为一类易制毖化学品
为加强篹羟亚胺的篡理,防楢其流入韞法渠道造毒哉氯胺酮(俗称“K”粉),IJ008年4月23日,国务院批䇆将羟亚胺列入第偻易制毒化学品进襌管制;同年7月0日,ᅬ安部、加部、卫攟部、海即总署㠁安全监管局和食僁药品监管岀六部门联合下发ㄊ公告》,明确了羟亚胺生价、经营,购买、运输和跛口、出
暄各项规定,并帾调羟亚胺嬅括羟互胺及其盐类(如盐釱羟亚胺)等。
耍
长茅岭中学 20 9年4枈26日
— PAGE 5 —
第五篇:禁毒材料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教案 班级:九(1)主讲人:吴正权 课时:1课时
时间:2016年5月31日 内容:
毒品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大中城市中的贩毒分子和吸毒分子往往会由于城市管制与缉毒运动力度的加大四处逃窜,转移到一些小城市,甚至是 农村。国庆期间,我回了一趟老家(农村)得知,村里已经有五个人吸毒,两个人因为吸毒入室偷物、偷牛等被送进监狱了,其他三个也被家人强行送进戒毒所。在 农村的路边,都可以常常见到注射毒品后丢弃的针筒。毒品问题已经侵入到河源,我们的周围(城区中心)貌似风平浪静,其实,毒品时刻在威胁着大家。不少青少 年都没有逃出毒品的魔爪。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
一、毒品的危害
(一)观看视频短片《毒品的危害》
(二)分组讨论:毒品的危害体现在哪些方面?各组派代表归纳陈述该组的讨论结果。
(三)教师总结并补充讲解:吸毒的危害——“毁灭自己 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1、毁灭自己:(材料:瘦弱不堪、大脑病变、心脏病变、化脓性感染、传播艾滋病、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
(1)扭曲人格,自毁前程
(2)自残、自杀:(材料:吸毒者自杀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10~15倍。图片:福州某男自伤左臂;郑州陈某毒瘾发作难忍,用牙刷插入鼻孔自杀;杨某28岁,因毒瘾发作疼痛难忍砍断自己手指自残)
(3)加速死亡:(材料、图片:电影演员朱洁吸毒过量死亡。2009年5月,其档案资料揭秘,吸毒致死警示世人)
2、祸及家庭
吸毒耗费大量钱财,到了一定程度必然要靠变卖家中财产换取毒品,致使家徒四壁。一些丧尽天良者甚至卖儿卖女,逼妻卖淫;其次,吸毒会导致婚姻死亡,家庭破裂。再次,吸毒危及下一代。怀孕妇女吸毒将严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有的致使新生儿先天畸形或染上毒瘾。
(1)倾家荡产:(图片:张某因吸毒倾家荡产)
(2)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材料、视频短片:孩子来戒毒所求父母供他读书)
(3)贻害后代:(材料、图片:广东某吸毒女产下“海洛因婴儿”;毒娃)
3、危害社会
(1)诱发刑事犯罪:(影碟片段:某医生以身试毒走上犯罪,美国政府调查表明吸毒者用于购买海洛因的钱款中20%是抢劫获得的,45%来源于贩 毒,17%来自卖淫,12%来自盗窃,即总计约94%的毒资来自刑事犯罪活动。材料:云南吸毒人员刘湳斌,原是某银行系统工作人员,因染上毒瘾,利用职务 之便,贪污公款达74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2009年6月13日吸毒女邹某为获取毒资,窜至源城区人民路“羊城饼家”门口,抢劫蔡某助力车,被巡逻民警 人赃并获被判有期徒刑3年)
(2)败坏社会风气:(材料、图片:被抓获的卖淫女)
(3)幻觉冲动,害人害己(材料、图片:行为失控,伤害亲人,开枪射人)
(4)传染多种疾病(材料、图片)
二、毒品的基本知识
(一)课件呈现毒品类型的照片,教师介绍几种毒品的形态与载体。
毒品是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
目前最常见、最主要的毒品有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杜冷丁、甲基苯丙胺(冰毒)、可卡因、摇头丸、K粉等。
(二)漫画展示:常见的吸毒行为。(主要包括烟吸、烫吸、鼻嗅、口服、注射五种)
(三)提问:吸毒为什么会成瘾?
简单介绍毒品如何改变人体生理机能与心理状态,进一步使学生对毒品的知识和危害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某瘾君子的苦痛诉说”
播放视频:某瘾君子在戒毒所的状态,以及诉说其吸毒的血泪史(最好遮挡某人的脸,以免对他造成心灵伤害)目的在透视吸毒者走上吸毒道路的心理变化。(材料:河源一个吸毒者的心声:“我要戒毒,请大家监督”,河源一位青年讲述与毒品纠缠的青春岁月)
(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与分析
一般来说,吸毒者的心理状态是怎么样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好奇”、“从众”等心理的正确认识,识别一些毒犯诱惑学生吸毒的常见手法,学会拒绝毒品的基本技巧。)
内容可以如下:
吸毒者最初吸食第一口毒品时,或多或少是受到一种不健康心理的驱动。那么,吸毒者都有什么样的不健康的心理呢?①盲目好奇。在吸毒者中,特别是在青少 年吸毒者中,许多人最初只是为了盲目满足对毒品的好奇心而“偷尝禁果”。②慕虚荣、赶时髦。现实生活中,以为“吸毒最时髦”而去赶时髦,从而染上毒品的人 为数不少。③追求刺激和享乐。一部分吸毒者因腐朽意识作祟,精神空虚,理想观念淡薄,受极端享乐主义的驱使,将吸毒当作“追求刺激”和“高级享受”。如某 些暴发户为炫耀自己的富有而吸毒。④无知和轻信。在农村,误以为吸毒能治病,而将毒品当作药品使用;在城市,误以为吸毒能使人轻松或促进睡眠而沾染毒品。⑤赌气或逆反心理。因赌气或逆反心理导致吸毒者,往往以女性和青少年居多。
⑥诱骗胁迫。有不少人因为交友不慎,轻信他人的谎言,被所谓的“朋友”、“哥儿们”恶意引诱,或是由于贩毒分子的蓄意教唆而上当受骗、步入毒途的。⑦自暴自弃。在吸毒人群中,因受到挫折而自暴自弃吸毒成瘾的也为数不少。
(六)毒品的传播——利欲熏心的贩毒集团和贩毒分子
1、图片展示:交易场所、人群以及吸毒场景,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对毒品以及参与毒品贩卖分子的仇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课件展示:全国人关于禁毒的决定以及《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刑事责任的规定等内容。
(1)全国人关于禁毒的决定
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
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除依照规定处罚外,予以强制戒除,进行治疗、教育。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实行劳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除。
(2)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主要有12条,我们简单了解一下。
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347条);(重点强调: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的不论数量,一律给予刑事处罚。)
②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48条);
③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349条);
④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第349条);
⑤走私制毒物品罪(第350条);
⑥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第351条);
⑦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第350条);
⑧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第352条);
⑨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第353条);
⑩强迫他人吸毒罪(第353条);
⑾容留他人吸毒罪(第354条);
⑿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第355条)
三、中学生如何进行预防,抵制毒品诱惑
(一)学生活动:角色扮演,表演小品(课余时间排练好)
学生根据所给情景(图片),表演如何拒绝毒品,演示拒绝的方法,体验角色转换。
(二)师生一起出谋献策,以抵挡毒品的渗透与引诱。
同学们,毒品有时会裹着糖衣,有些居心叵测的人会说这不是毒品,是一种另外什么东西,诸如兴奋剂、兴奋药之类的,是不会使你上瘾的。甚至还会有这样一 些花言巧语: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等,其实啊,是毒品都会上瘾,都必然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否则国家也不会通过法律来强 制管理。同学们,有些毒贩为了利益的需要,有时候会给点甜头给你尝尝,诸如前几次免费试用之类的,让你染上毒瘾后,他就可以源源不断的销售毒品,吸干你的 血汗钱,把你逼上绝路。那么,如何来抵挡毒品的渗透与引诱呢?归纳起来,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实现。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遇挫折不气馁,遇成功不骄傲;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抵抗不良诱惑。大家也常在报纸电视上看到过某种特 殊身份的人,如警察、医生、记者不相信毒品的成瘾如此巨大而尝试,但结果都是毁灭了自己。电影《门徒》中女主角为了证实给她吸毒的丈夫看,以身试毒,最后 也是戒不掉死亡了。所以,同学们,在抵制毒品的问题上,一定要时刻告诫自己,一日吸毒,终身戒毒。
(2)慎重交友,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戚朋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慎重交友对青少年防毒颇具普遍意义。那么,人海茫茫,怎样去识别吸毒者呢?(畅所欲言,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经验告诉我们,根据外在形象及内在的心理,去注意识别吸毒者。[①](简单介绍一下,请学生在课后去了解)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摒弃吸烟、酗酒等恶习,远离不健康的娱乐场所,自身构筑起抵御毒品侵袭的铜墙铁壁。
(4)机智地与毒品违法犯罪做斗争。
毒品问题已经侵入到河源,而且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会直接发现并面对毒品,那时该怎么办?应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警觉起 来,尽量不与违法犯罪分子发生正面冲突。你们可以装出没看见或根本不懂的样子,设法脱身,然后报警。当然,在报警前,要注意观察嫌疑人的特征,比如衣着,车辆号牌,联系方式等等。报警后尽力协助警方抓拿涉毒犯罪分子。硬碰硬,恐怕要两败俱伤(罪犯没捉到,自己反而遭到挟持),因此智取才是最恰当的斗争方 式。
小结——告诫:在对待毒品问题上,一定要警示自己,坚决拒绝毒品,千千万万不要尝试第一口。
四、教师总结
“海洛因,白骨精。毁人类,耗经济。”朗朗上口的“戒毒三字经”诉说着仅属于吸毒人员的血泪史。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 品,健康抉择,远离毒品。从今天开始,从自己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摒弃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孩子们,拒绝毒品,预防第一。“毒品危害心中记,极易成瘾难断弃,诱发犯罪是常事,法律制裁恨终起。”,珍爱你的生命,请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谢谢大家!
“反对邪教、崇尚科学”主题班会教案 班级:九(1)主讲人:吴正权 课时:1课时
时间:2016年5月24日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反邪教警示教育课程,达到让师生们认清邪教本质、自觉抵制邪教的目的。
2、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明确邪教与宗教、气功、迷信等有什么区别。
2、认识邪教的本质、特征,学会识别邪教。
3、深刻认识邪教组织的危害性和违法性。
4、正确掌握防范和抵制邪教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前言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广大青年学生应当提高警惕,自觉抵制邪教侵蚀。党中央的这一重要决策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受鼓舞,对崇尚科学、学习科学文化知 识、创造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一种阴暗的东西,企图腐蚀人们的思想,这就是邪教。它们企图用歪理邪说蛊惑蒙骗学生,从事各种违法犯罪 活动,扰乱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这就需要广大学生高度警觉,自学地抵制邪教的侵蚀。
(一)、为什么要警惕邪教? 第一、邪教使人贫穷
它们用各种名义欺骗农民群众捐出钱财,让群众不事生产。第二、邪教破坏家庭。
它们诱使群众离家不归去“传教”,许多家庭因此妻离子散。第三、邪教残害生命。它们欺骗群众只要信“教”就可以有病不医,有药不吃,上当的人小病被耽误成大病,甚至被搞得家破人亡。第四、邪教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多数邪教组织都有绑架、勒索甚至杀人的行为。
(二)、怎么样认清邪教? 第一、什么是邪教
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第二、邪教的一般特点
邪教有很多都是谎称自己是宗教,打着宗教的旗号搞活动。这些邪教一般都有下面这些特点:
1、邪教自称是“信神”、“信教”、“信耶酥”、“传福音”,实际上是让人信它们自己立的邪教头目,比如什么“女耶 稣”、“三赎”等,其政治纲领十分反动,政治企图十分明显。
2、邪教偷偷摸摸到人家家里“传教”,偷偷摸摸搞聚会,行为古怪,甚至不敢说真名,用什么“灵名”或化名。
3、邪教用小恩小惠拉拢人,让人荒了田、抛了家、弃了学去相信“神”。
4、邪教宣扬地球就要爆炸,“世界末日”就要到了,人类就要灭亡,只有加入它们的组织才能得救。
5、邪教鼓吹入了“教”能包治百病,消灾避难。当人们遇到难处时,它就会趁机而入,假装关心你、亲近你,想方设法拉你入教。
6、邪教常采用“天国来信”、“鸡生字蛋”、“石头显字”、“海螺显字”、“蚂蚁写字”等欺诈办法,玩弄花招,蒙人骗人,使人上当受骗。当诱骗不成,还会暴力威逼。
7、邪教让人把政府、社会、老百姓当成“魔”,以“神”的名义煽动群众和政府对着干,等等。
第三、邪教是怎么骗人的?
1、打着宗教或气功的幌子蒙骗人
2、用治病免灾诱惑
3、用各种把戏吓唬人
(三)、如何远离邪教?
第一,相信科学,遇到疾病找医生,遇到困难找政府,亲友邻里要积极鼓励,相互帮助,宽容体谅,共克难关,决不相信迷信和依靠邪教。
第二,预防疾病,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劳逸结合,注意张弛有度,保持良好心态。
第三,科学健身,积极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选择符合自己年龄特点、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气功来健身。第四,精神充实,靠科学致富,物质生活富足了,精神生活也要丰富,以文化知识充实头脑,以科技信息发财致富,以多彩生活享受人生。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的课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听了这节课,能够真正认识邪教,从我做起,自觉抵制邪教,同时带动家人和朋友,远离邪教。今天大家的 学习积极性很高,而老师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给大家讲的知识是有限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网上浏览关于反对邪教的网站,你们会学到更多的有关“反对邪教、崇尚科 学”的知识。今天的课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