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千年文学与文化运动总纲领(湖南大学演讲稿)
新千年文学与文化运动总纲领(湖南大学演讲稿)
新千年文学与文化运动总纲领
廿一行
大家,可能很想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搞一场新千年文学与文化运动。我可以开门见山地,给大家解答这个疑问,我们是为了:介入这个世界,这个时代,为一切在精神上,和现实中,迷惘痛苦的人们,写作。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首先好好研究眼前的这个世界和时代。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世界黑夜贫困时代。这个世界黑夜贫困时代,就是新千年文学,与文化运动要介入,和改造的现实环境。
什么叫,世界黑夜贫困时代?我们可以把它,一分为二地加以理解。世界黑夜就是,虚无主义泛滥,没有信仰之光的精神黑夜;贫困时代呢,是指人被社会观念异化,而遗忘了生命存在的精神贫困。
有一位朋友,他说:“一切都是扯鸡8蛋!”这就叫虚无主义。还有一位朋友,他说:“我从来不曾为自己而活!”这就叫生存异化。大家睁开双眼看一看,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是不是生活在一个虚无主义和生存异化的世界黑夜贫困时代。
那么,这种世界性的黑夜和贫困,是如何造成的呢?我们说,这是现代文明泛滥的后果。现代文明出了什么毛病?一个是抛弃神圣,另一个是工具理性。有人说:“孔子难道一定存在吗?可不可能孔子就是个傻瓜,后人把他神圣了呢?”这就叫,抛弃神圣。又有人说:“一切都是利益,世界上根本没有感情!”这就叫工具理性。
为什么现代人要抛弃神圣?为什么会发展出工具理性?这是西方文明开启的“杀死上帝”与“人类中心主义”进程的必然结果。“杀死上帝”之后,人们就可以说:“什么伟大的信仰,崇高的责任,理想的追求,一切的一切,全都是假的!只有把钱装到口袋里才是真的!”
而“人类中心主义”,促使人把大自然当成开采征伐的对象,于是造成地球生态的失衡。“人类中心主义”,又进一步导致个人中心主义。于是,就有人教导我说:“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只有三种人:第一种人是能够帮助你的人;第二种人是有利用价值的人;第三种人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垃圾。”
“杀死上帝”必然导致人类中心主义。但西方人为什么要杀死基督教的上帝?正如中国人为什么要推翻封建礼教呢?因为当时它们早已经僵化为压抑人性的教条和统治者控制人民的工具。并非基督教和儒家礼教,一无是处,而是它们,不幸沦为了权力话语的工具。
权力者为什么能够有机可乘?伟大的思想为什么会沦为权力话语的工具?这是由于,人对形而上学的迷信决定的。什么叫形而上学?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象化思维;二,是偶像崇拜。对象化思维就是把一切都当成对象加以观察、研究和利用。偶像崇拜呢,就是期待一个最高神圣者,或者最高律法。
举例来说,同学甲宣称:“爱一个人就要占有她的全部!”这就是一种对象化思维。同学乙在墙上贴一条标语:“资本万岁!资本就是一切!”这就是一种现代的偶像崇拜。
对外物的追逐和对偶像的迷信,使人们生存异化;反过来,对追逐的失望和偶像的破灭呢,又引发了虚无主义。我们看到,生存异化和虚无主义都是形而上学思维的结果。同时呢,形而上学和虚无主义又是一对相对性的概念。我们可以把世界黑夜贫困时代,理解为宗教的、道德的、哲学的形而上学,被边缘化、虚无化;科技的、拜金的、功利的形而上学,反被中心化、神圣化的畸形时代。
所以,一个人,他可能既被形而上学话语欺骗,又是个虚无主义者。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见过W君:W君他非常务实,坚信自己能发大财,崇拜:“人都是理性的,寻求最大的利益”这条经济学假说。这说明他是一个形而上学者;但他不相信任何高尚的事物,不相信道德,认为艺术是毫不重要,可有可无的扯淡。这又说明他是个虚无主义者。这个人虽然目标非常务实,但是手段却很有点儿不切实际,结果自以为是地折腾了好些年,仍然一事无成。最后自暴自弃,成为一个颓废的人,一个自甘堕落的人,一个被生活击垮的人。
形而上学和虚无主义,使现代人不是被话语观念所奴役,就是精神无家可归。现代人的生活,被各种话语观念和社会机制所扭曲异化;同时,又无法在内心中找到精神的归宿。随着西方文明的世界化,虚无主义和生存异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
今天,我们有些同学刚刚大学毕业,胸中是热血沸腾,时刻准备干一番震惊全人类的大业。他们说:“这个时代满地都是钱等着你赚!谁要是赚不着钱只能怪自己傻B!没本事!”他们说:“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弱肉强食,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甚至说:“为什么要惩罚贪官呢?世界上怎能没有贪官呢?贪官促进了社会消费和再生产,贪官是这个社会的功臣哪!”
我们总能见到那些无比认同时代价值观,自觉跟着社会风潮而动的人。我到国家图书馆看书的时候,就发现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特别地好学。偌大的图书馆,经常人满为患。大家最喜欢看什么书呢?《怎样做一个好员工》、《我不是教你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做人靠手段,做事靠手腕》、《女人赚钱靠什么》、《女人变坏就成功》、《花季少女登上成功快车》、《杜拉拉升职记》。
这些人相信:只要努力工作,学会做人,迎合社会,就可以按部就搬地走向成功;成为有房、有车、有配偶、有孩子的中产阶级;从此扬眉吐气,立于不败之地。多么美好的中国梦啊!但它已不幸,如美国梦一般破灭,成为梦幻空花。然而商业社会,仍然在为年青人编织美妙前程,幸福生活的神话。但事实却是:大多数人都将沦为,商业道德的牺牲品。
我在2008年宣扬新千年文学的时候,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表示极力的反对。他说:“大家都有钱赚,有饭吃就挺好,闲扯什么逼淡!什么拯救,什么崇高,什么神圣,简直是空虚无聊!”后来他不再这么说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存钱的速度,远没有房价上涨的速度快。去年手里的存款还有希望买上2平米呢,今年呢,就只够买1平了。而且女朋友跟他分手,嫁给了大龄男人。
大家看一看,2008年以后,我们周围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别的都不说,一个房价飞涨,就断送了无数青年的好梦。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生存问题;面临着工作一辈子,也未必买得起房子的问题;面临着买不起房子,就结不了婚的问题;面临着结了婚,也养不起孩子的问题。没有房子,女孩儿不肯嫁给你,宁可变成剩女。如果你不是城里的房二代,又不甘心回农村生活,那你就只能在城市里飘泊流浪。(流浪啊,流浪,别忘了亡家灭种的危险!)
残酷的现实,粉碎了年青人的好梦,梦醒了应该思索一番世界、历史与人生。想一想是谁,引诱我们做这样千篇一律的梦呢?难道上学、工作、赚钱、买房、结婚、抚养下一代,就是实现了美满的人生吗?是什么力量,迫使成千上万人走上同样的生活轨道?是我们的生命,真的需要那些商品,还是商业广告,为我们制造了无穷无尽的需求?是什么力量阻止我们付出和得到真情,而必须对他人伪装,竞争和攀比?是什么让我们,陷入痛苦和迷惘,在人生的道路上,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金钱、房子、汽车、婚姻、子女,难道我们得到了这一切,就是实现了人生的全部幸福吗?我们在追逐所谓的幸福成功时,是否遗忘了逝去,就不再回来的生命存在?我们毕生追求的一切,是否只是商业逻辑制造的梦幻泡影?当然,我不是让大家不要求生存,不要求配偶;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地只为生存,盲目地只求配偶。如果我们一味地认同,沉溺于商业道德的逻辑,就只会让我们自己,和未来的孩子,被扭曲的价值观伤害和吞没。
为一切,在精神上,和现实中迷惘痛苦的人们写作,这就是,新千年文学与文化的现实关怀。而探索这种迷惘痛苦的原因,寻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这就是新千年文学与文化的终极关怀。
从现实的社会来看,迷惘痛苦是由道德堕落、人性丑恶、金钱万能、享乐至上、利己主义、自我中心等等因素造成的。但是从精神的缘起来说,这一切却是对象化思维、偶像崇拜、杀死上帝、人类中心主义、抛弃神圣、工具理性的后果。倘若进一步推究到根源呢?这种种精神和现实的迷误,却都是形而上学思维,导致的生存异化与虚无主义的产物。
那么,我们就得解除形而上学,对人心的遮蔽,揭示生命存在的本来意义。但是,所谓生命存在的本来意义,我们现在却不能领悟了;因为太多的形而上学观念,遮住了我们心灵的眼睛。心灵的眼睛被遮蔽了怎么办?我们就需要一种生命的沉思,去扫除那些遮蔽。解除遮蔽之后才会显现出,本真、和谐的存在之美。然后,我们还需要一种诗性的艺术,把这种无蔽的美妙境界,描绘和吟唱出来。
生命的沉思和诗性的艺术,简单地归结,不外乎三个字,就是什么?就是思与诗。思与诗能够把人们,从生存异化和虚无主义的迷梦中唤醒,引领我们去发现生命的秘密,和在世的责任。正因为如此,思与诗的言说是一种,照亮世界黑夜贫困时代,启迪人类心灵的,精神启蒙。
精神启蒙需要多方面、多领域的共同努力。而文学能够最真切、最人性化、最诗意地关注世界、历史与人生;并且鉴于历次思想启蒙运动中,文学所发挥的巨大宣传作用;所以,文学应该,也可以成为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锋和重心。于是,就首先需要一场深刻的文学革新运动,抵制那些趣味低下、庸俗消遣、败坏人性的伪文学。把思与诗的精神,把对存在意义的揭示,把介入世界黑夜贫困时代的启蒙精神,引入到当下的文学创作中来。
独木不成林啊。以文学革新,乃至文学启蒙为先锋和重心,是为了进一步带动哲学、音乐、绘画、电影等各个领域的,全方位的文化复兴。这种文化复兴首先是一种,伟大严肃的文化精神的复兴;是在介入新时代、新情况的前提下,在融合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的一种振兴与腾飞;而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对过去事物的简单恢复。
文学革新、思想启蒙、文化复兴成为一场解救世界黑夜贫困时代的,新文学文化运动的,三大方向。它们的三位一体,是为了促成,新轴心时代文明的共同目标。什么是新轴心时代?它是和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老子、佛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犹太教先知们为代表的,第一轴心时代人类文明相对应的。
第一轴心时代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几大范式。即践行天命的、出世逍遥的、理性中心的、天堂信仰的。这些文明范式,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走向僵化和瓦解;以至于今天,全人类共同进入一个价值混乱的,世界黑夜贫困时代。这个世界黑夜贫困时代,正是新旧轴心时代更替的,过渡时期。如今,单靠哪一种文明范式都不可能,全面解决世界黑夜贫困时代的问题。只有在东西方文明广泛融合与新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解除时代的精神病痛,开启一个,人与世界、超验、他者、自身,和谐一体的,新轴心时代文明。
过去两千年来的,是旧千年轴心时代文明;即将开启的,不妨叫它新轴心时代文明。为了实现新轴心时代文明的目标,就需要新千年文学革新、新千年思想启蒙、新千年文化复兴的手段。新千年志士同仁们,一起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样就形成了新千年文学文化运动的大潮。
好了,请问:如何能够实现新千年的文学革新、思想启蒙和文化复兴?这个问题问的好!我们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要将思与诗的精神,贯穿于这场文学文化运动的始终。而思与诗的精神主要包括,如下四个原则:深度解蔽、精神游牧、重塑价值、诗意栖居。
因为世界黑夜贫困时代人类的心灵被遮蔽太深,所以首先需要一种洞察本质的深度解蔽,以使人们变得清醒;因为我们的世界、历史与人生中存在太多形而上学教条的异化和束缚,所以需要一种勇于反抗的精神游牧,以使人们获得自由;因为打破旧信念之后容易陷入虚无颓废和堕落绝望,所以必须重塑新的理想价值。为了避免新价值再次成为一种偏至和教条,就要求一种筑造本真和谐的诗意栖居。
作为一种人文理想,新千年文学与文化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但它却有责任立足当下,承担时代的使命,用思考和行动解决当下世界的难题,并为后世提供借鉴的榜样。它有这样一条总体的思路,即:要想冲破现实给人类身心造就的,有形和无形的牢网,先要改造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取向。全部的新千年文学文化运动便都是致力于此。
综合上面之所述,我们便能得出一个清晰的,新千年文学与文化运动的总纲领。这个总纲领由一个轴心、两种精神、三大方向、四项原则所组成。一个轴心即新千年轴心时代;两种精神是指思与诗;三大方向分别是新千年文学革新、新千年思想启蒙、新千年文化复兴;四项原则呢,就是深度解蔽、精神游牧、重塑价值,和诗意栖居。
今天呢,很高兴来湖南长沙,参加这次意义特殊的、别开生面的、永生难忘的,南北文化交流盛会。感谢大家这么长时间听我的演讲!谢谢你们!
报告厅
年10月17日于湖南大学前进楼
2010
第二篇:程才新--试论延安文艺运动与十七年文学
试论延安文艺运动与十七年文学
2800
摘要:正在本世纪文学的发展中,延安文艺是极为特殊的文艺运动。本文拟通过分析来说明,延安文艺与十七年文学非但不是两类独立的性质完全不同的文学,而恰恰相反,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同一性,是紧密联系的有机的统一体。关键词:延安文艺;十七年文学;文艺运动;工农兵群众;毛泽东文艺思想
一、延安文艺运动
1942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此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遵照这次座谈会制定的文艺方针,全面展开了文艺整风运动。这次座谈会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1、延安文艺运动历史背景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战争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各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海内外许多知识分子和作家来到延安和各根据地。这些地区陆续成立了各类文艺团体,出版多种文艺刊物。在根据地的民主气氛之下,文艺运动呈现出活跃的景象。先后来到根据地的作家创作了一批新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有新的发展。群众文艺活动也开始蓬勃发展,各地组织了许多农村剧团,编演反映根据地军民生活和斗争的戏剧。群众性写作活动,也得到热烈的响应但当时取得的这些成就,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从城市来到根据地的作家,一般存在不熟悉工农兵生活,不懂他们的语言,以及作家所运用的文学形式与工农兵群众在艺术趣味和欣赏习惯上有隔阂等问题。对于如何克服这些弱点,当时延安文艺界还存在一些思想分歧,诸如应该首先努力表现根据地的新生活还是为“大后方”服务,怎样处理歌颂根据地的光明面和批评其阴暗面的关系,怎样对待文艺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学习政治理论是否妨碍创作情绪等问题。
2、延安文艺运动的发展
1942年5月毛泽东与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代表合影延安秧歌运动的场面。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同时也发动了文艺整风运动。1942年春,毛泽东亲自找延安部分作家谈话,了解情况,听取意见。5月,毛泽东和凯丰联名邀请在延安的作家、艺术家举行座谈会。应邀出席者约百人。在5月2日的第一次大会上,毛泽东发表《引言》,说明开会的目的在于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他提出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学习问题,是当时关系革命文艺发展因而应该解决的问题。随后一些作家、艺术家在座谈会上围绕这些问题,相继发表意见。
二、十七年文学
1、十七年文学概念
时间概念: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年)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十七年”,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只能算是极短的一瞬间;当它被赋予特指的含义、承担了特殊的历史内容的时候,却再也无法忽略它在文学史上的漫长——即使已经沉淀了半个多世纪,但依然是"活化石。
三、延安文艺对17年文学影响
1、政治制度的延续——革命思想的延伸
那时的文学史上最浓重的一笔就是政治性凌驾在文学性之上,政治运动造成了文学的盲从特征。面对那时的作品,我们几乎能真切的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政治气息和那个时代人们的某些精神特征,作品被强行要求放进一个形势认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倾向。当高昂的革命热情替代了文学的现实创造和诗意境界,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与这些要求相适应的文学规范。
在延安文艺运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又向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师生发表讲话,号召大家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指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各根据地中央局和各级党委,相继传达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部署文艺整风工作。各文艺团体和有关单位组织作家、艺术家认真学习文件,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一些作家还发表这方面的心得和体会,如立波的《后悔与前瞻》、舒群的《必须改造自己》、何其芳的《改造自己,改造艺术》等。鲁迅艺术文学院还检查了文艺教育中的问题。周扬发表《艺术教育的改造》,张庚、何其芳也发表《论边区剧运和戏剧的技术教育》、《论文学教育》,检查了前一时期文艺教育中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偏向。政治意向明显。
十七年文学继承延安文艺革命思潮了呈现的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因为是建国之初,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袖是非常崇拜,国人都非常积极向上,思想非常单纯,这也不同程度的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了,所以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忆、斗争。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义、人民;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回忆过去生活;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作斗争。所以这个时候的少数作品艺术性是不高的,作品也主要体现文以载道的思想,作品的风格往往失之于简单,人物也呈现一些程式化的倾向。
2、革命文学的主导地位导致城市文学的稀缺。
延安文艺运动中城市的隐匿更表现为城市文学的稀缺。延安文艺运动中的中国文坛,原“解放区”作家占有着主导地位,他们这些人熟悉的是农村生活,在他们思想深处文艺为人民服务被理解成为农民服务,他们多年来追求的文艺大众化,更确切地说是文艺的农民化。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笔往往滞留在农村生活这一素材域中,而对他们身处的城市缺少必要的反映。这对和“十七年文学”影响明显,十七年文学中城市生活的隐匿,除了众多作家本身就是乡土作家以外还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原因近代城市被认为是“罪恶的渊土”,及资产阶级道德和社会腐败产生的场所,再者都市文学本身就具有消费、娱乐的腐蚀性特征在那个年代被认为是必须予以批判和清除的。即使是一些反映城市生活的作品,“城市空间”也被简约为“工厂”这一斗争资本家的场所,且这些作品中的情感抒发方式、道德体系、价值取向、文学想象方式等完全束缚在乡村文化范畴,反映的是作家们的乡村情结。城市的隐匿,使得“十七年文学”文本中所表达的现代化诉求缺少精神、物质基础的构建,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片面性。“十七年文学”
似乎成了红色中国、乡土中国的书写,是延安革命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城市的隐匿,对“十七年”城市题材文学作品艺术内容的改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表现在“十七年文学”日渐取消了城市生活中礼俗的审美意义,而礼俗作为一种文化复合体,正体现出城乡生活的差异性。这是延安文学在主题思想对十年文学起到导向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平;马克思人生本体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9.[2] 胡尚元;建国后十七年史学领域的大批判[D];中共中央党校;2008.[3] 陈亚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D];中共中央党校;2007.[4] 杨火林;1949-1954年的中国政治体制[D];中共中央党校;2008.[5] 郭圣莉;城市社会重构与新生国家政权建设[D];复旦大学;2010.[6] 罗兴佐;治水: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8.
第三篇:中考语文总复习:文化与文学常识(含答案,8页) (5000字)
中考语文总复习6:文化文学常识
要点梳理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学生文学素养的考查还将继续,为此我们复习时要加以梳理识记,并适当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要求: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明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当然离不开对文学作品特别是名著的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名著的文化文学常识,是必不可少的考查亮点。关于新课标推荐的中学生必读的名著作品,将在下一专题分述。
文化文学常识是中考积累与运用的常考内容,从内容上看包括四个方面:
1.作家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
2.重要作家的作品与出处;
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
4.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包括诗文内容与写作目的。
近年来文学文体常识题的命题有以下特点:①试题涵盖量逐年增加,难度增大。②命题的范围由教材课文中出现的作家作品扩展到课外推荐的名篇名著。③考点由常规的作家作品名称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④体裁常识题以小说、散文、诗词为主。
从题型看,主要是客观选择题,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主观题,以及开放题,还会超出课本,拓展到新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中去,为此要注意平时的阅读积累。
考点解析
近年文化文学常识的考查的试题,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外国作家的国别及作品;
2.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的出处及主要人物;
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及文化常识;
4.了解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性格。
题型示例一
下列作家、作品、体裁或国别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老舍——《骆驼祥子》——小说
b.冰心——《繁星》——诗歌
c.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法国
d.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
答案:c
解析:该题是文化文学常识一种基础的考查题型。就是将作家、作品、国籍(或朝代)、体裁等一一对应,选出搭配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要求是考生平时注重识记与考前注重归类整理。该题c项莎士比亚是英国人,搭配有误。
题型示例二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和冰心的散文《谈生命》,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
体验。
b.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的《醉翁亭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c.从表达方式角度,诗歌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北朝民歌《木兰诗》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都是叙事诗。
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契诃夫的《变色龙》均使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文学常识的判断。从国别上说,既有中国,也有外国的;从时间上,既有古代文学组品,又有现当代文学作品;从内容上看,既有作家及生平介绍,又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考查。总之,表述性的选择题要求是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识记过关。范仲淹的作品《岳阳楼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作品。b项表述错误。
题型示例三
下面诗句直接或间接地写到了我国的四个传统节日,按节日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a.②③①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诗句背后的节日时间的排列顺序,首先要明确诗句背后的文化内涵,属于文化常识的考查。做此类题,首先要明确每个诗句写的什么节日,其次对节日时令要清楚,最后排序判断。①句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②句出自杜牧的《清明》,显而易见是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的清明节;③句出自苏轼的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其中“婵娟”代指月亮,写的是农历八月的中秋节;④句王安石的《元日》,写的是中国传统的春节。以节日时间的先后排序排列应为④②③①,选择c项。
题型示例四
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________》
《次北固山下》?王 湾
《春望》杜 甫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示例:《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
解析:该题是一个文学常识的综合性题。不仅要求能够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还要比较这几首诗歌,找出它们抒发情感的相近点。有一定难度。
能力自测
1.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c.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
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跟现代杂文相似。
2.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背影虽已远去,却永远地定格在了作者的泪光中。
b.在德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书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之歌。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国难当头、山河沦陷的年代,诗人艾青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d.小说《孔乙己》中,鲁迅把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集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街边的柜台旁,把炎凉的世态投影到孔乙己身上。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的作者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
b.鲁迅的《孔乙己》和《故乡》都是短篇小说。
c.《关雎》和《蒹葭》是《诗经》中歌咏纯真的爱情的名篇。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崔颢《黄鹤楼》中的名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说》一文的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他是我国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b.《杨修之死》选自清代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c.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傅雷家书》中苦心孤诣地教导儿子,他希望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d.《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背影》、《济南的冬天》、《白杨礼赞》都是散文,他们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茅盾。
b.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家家自给自足、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c.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都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
d.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人物形象。
6.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是指包括韩愈、苏轼、欧阳修、曾巩在内的八位著名文学家。
b.我国古典名著中很多文学形象除名字外还有别称,如:贾宝玉——怡红公子;宋江——及时雨;诸葛亮——卧龙;孙悟空——弼马温。
c.“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而唐代颜真卿的书法对后世影响也很深远,有“学书当学颜”之说。
d.春节、雨水、惊蛰、清明、冬至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7.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代表作有《春》、《背影》、《囚绿记》等。
c.《马说》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
d.《春望》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痛苦和感伤。
8.下列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中作者从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等方面对儿子进行引导,字里行间凝聚着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英雄形象。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保尔巨大的人格魅力,而且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养料。
c.《伊索寓言》叙事简洁客观,很多故事是在结尾处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它所蕴含的道理。《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d.《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盛,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9.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蒲柳人家>·节选》所描写的景物和风情中,我们闻到了浓浓的乡土气息,感受到了中国农民质朴的人情美。
b.《我的叔叔于勒》叙述了“我”的一家人对于于勒的态度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c.《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秀丽的风光和宴饮的场面,表现了作者纵情于山水,醉心于游乐的情怀。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开头就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论点,继而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a.《陋室铭》的“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奏乐的声音。
b.高尔基的《海燕》和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这两首散文诗都运用了象征手法。
c.《名人传》和《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分别是英国的罗曼·罗兰和莎士比亚。
d.著名女作家茹志鹃写的短篇小说《百合花》成功地塑造了通讯员的形象。著名作家茅盾曾给予高度的评价,说其风格是:清新、俊逸。
11.下列几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简称《国策》,为国别体史书,由汉代刘向整理改编而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记事详备、文辞优美,《曹刿论战》就是其中的名篇。
c.《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间共305首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蒹葭》一诗出自“小雅”,表现了少女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d.《论语》、《孟子》均为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辑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语录,而《孟子》则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论。
12.对下面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漫卷诗书喜欲狂”,表现出诗人听到收复失地后的喜态;“喜”“狂”两字形象地写出了喜悦情感的强烈。
b.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c.《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了艰辛的军旅生活。“传”“照”两字描绘出战地的严冷苦寒,渲染了战斗的悲壮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坚毅顽强的性格。
d.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勾画了卖炭老人悲苦的外貌和艰辛的烧炭生涯。
13.下列人物形象、作品、作者(编者)、时代(国别)对应不正确的是()
a.邹忌——《战国策》——刘向——西汉
b.格列佛——《格列佛游记》——英国——笛福
c.韩麦尔——《最后一课》——法国——都德
d.奥楚蔑洛夫——《变色龙》——俄国——契诃夫
14.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 ⑤直挂云帆济沧海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的作者都是陶渊明。
b.《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国别史,历史散文集,作者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其中的《齐策》。
c.《藤野先生》、《孔乙己》和《一面》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鲁迅自传》是鲁迅先生记自己生平经历的一篇文章。
d.《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古代英雄的石像》、《丑小鸭》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脍炙人口的童话作品。
16.选出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
a.《史记》的作者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
b.《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奏乐的声音。
c.《故乡》、《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茅盾的《白杨礼赞》和高尔基的《海燕》都运用了象征手法。
17.某班图书角藏有:①《朝花夕拾》②《子夜》③《白毛女》④《包法利夫人》⑤《羊脂球》⑥《昌黎先生集》⑦《范文正公集》⑧《女神》等文学作品。“拓展式”研究性学习小组想研究鲁迅、郭沫若、韩愈、莫泊桑四位作家的作品,借书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⑧⑥④ b.①⑧⑥⑤ c.①②⑥④ d.②③⑦⑤
18.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a.《关雎》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朝马致远所作的散曲。
b.《枣核》和《背影》是叙事散文,《白杨礼赞》和《春》是抒情散文。
c.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
d.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19.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在人间》、《我的大学》和《母亲》。
b.《西游记》是我国长篇神魔小说。《美猴王》抓住石猴特点,将“猴”“神”“人”三者的特点糅合在一起,刻画了美猴王的形象。
c.《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由老实、健壮、坚韧变得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经历,折射出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现实。
d
20()
a
b
c
d
.《聊斋志异》、《饮冰室合集》等作品的名称是以作者书室名命名的。.下列句子和句子的出处、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朝代对应有错误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刘禹锡——唐朝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醉翁亭记》——欧阳修——宋朝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蒲松龄——清朝 .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魏学洢——明朝 2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b.《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又富有哲理的散文,题目中“瀑布”一词,用比喻手法既状写出紫藤萝盛开的壮观,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
c.奥楚蔑洛夫是苏联作家契诃夫所著《变色龙》中的主人公。这篇小说紧扣“变”字刻画了沙皇忠实走狗的丑恶嘴脸,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朽。
d.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22.《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①________所作。《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②________发生的一次战争。《左传》还善于记录人物语言。这一点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为对③________过程的描写。
参考答案
1.b 解析:“沉郁顿挫”不是李白诗的风格,而是杜甫诗的风格。李白诗的风格是雄奇飘逸、真率自然。
2.b 解析:都德是法国作家。
3.d 解析:d项诗句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4.b 解析: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
5.d 解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6.d 解析:春节是一个节日,不是节气。
7.b 解析:《囚绿记》是陆蠡的作品,不是朱自清的作品。
8.d 解析: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9.c 解析:《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秀丽的风光和宴饮的场面,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10.c 解析: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
11.c 解析:《蒹葭》出自“秦风”,表达的是对故人的思念。
12.d 解析:勾画了卖炭老人矛盾的心态。
13.b 解析:《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斯威夫特。
14.b 解析:①《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宋 ②《登飞来峰》 王安石 宋 ③《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 ⑤《行路难》 李白
15.a 解析: b项中《战国策》的作者已无从查考,刘向是整理者;c项中《一面》是阿累回忆鲁迅的作品;d项中《古代英雄的石像》是叶圣陶的作品。
16.c 解析:《故乡》出自小说集《呐喊》。
17.b 解析:弄清楚作家作品的一一对应关系即可。
18.c 解析:《陋室铭》是唐人作品,《醉翁亭记》是宋人作品。
19.a 解析:应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0.b 解析:该项应为《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朝。
21.c 解析:因为c中有两处错误:①“苏联”应为“俄国”;②“资本主义社会”应为“沙皇专制统治”。
22.答案:①左丘明 ②长勺 ③曹刿与鲁庄公对话
解析:关于《左传》的文学常识,在初中阶段主要出现在《曹刿论战》一文中。结合自己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记诵积累,以及对《曹刿论战》一文的理解,这道题应当是不难的。
第四篇:2018届高中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与生活 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①文化是由人类所创造、为人类所特有的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原本是大龄单身青年自嘲的“光棍节”,自2009年被电商成功运作成了网络购物狂欢节。2016年“双十一”的全球疯狂购物狂欢创下了1207亿元的成交新纪录。这表明()A.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电商能充分利用人们的消费心理,激发人的非理性购物
C.“互联网+”时代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 D.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起来,文化与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文化的力量也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社会之中,孕育出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民族精神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先进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5.哈佛大学济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徳曼在《经济增长道德的意义》一书中指出,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由此可见()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B.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C.文化的包容性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D.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
6.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自然资源禀赋和国家的资本投入而言,浙江省并不优越甚至还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浙商凭借“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创业创新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发展速度远高于其他省份。这体现了文化()①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力量 ②源于实践,又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为铭记历史,警示后人,近年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多次展览。展览遴选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相应图片、文物和档案,力求准确客观全面地展现历史原貌,使参观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表明()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②文化与经济之间相互交融 ③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影响人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我国很多居民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参观自然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进行红色旅游,参加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共建活动,旁听“水电调价听证会”,这些活动难以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这是因为()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 C.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
9.美国的一位专家评论说:“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因为()①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是我国的根本任务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的程度不断加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我们曾穿着牛仔裤和耐克鞋招摇过市,曾省吃俭用买进口化妆品,曾崇尚日本的包包、欧美的鞋。而这些从世界各国涌入中国的商品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耐克鞋,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①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不断加深
③政治是文化的反映,政治决定文化
④商业贸易必然会导致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略和吞并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1.《变形金刚4》是全球首部采用4K IMAX 3D高清摄影机拍摄的电影,其高清摄影占全片60%的画面。好莱坞非常重视全球第二大票仓的中国,融入了中国元素,取景地点包括重庆武隆、香港,李冰冰等中国演员也参与演出。这说明()①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②文化对经济有重大促进作用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材料表明()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C.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D.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13.厦门园博会的吉祥物是以“小水滴”作为卡通形象的吉祥物“晶晶”。“晶晶”采用“小水滴”的拟人表现手法,生动鲜明地映射出园博会的特色与魅力。设计上运用写意的中国人物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取意于滨海城市厦门与水的特有情结。小水滴“晶晶”的设计表明()①灵感是文学、艺术创造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4.创意产业是文化与经济全面融合的产物,知识经济出现以后,文化和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文化的力量总是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孕育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无法区分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5.庄子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道理是()A.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C.落后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16.《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见贤则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随着《爸爸去哪儿》的热播,门头沟斋堂镇灵水村成为市民周末游的新去处。蜘蛛房、村长房„„不仅5位明星爸爸和孩子们住过的小屋被人们追着参观,连孩子们喂过的小山羊也成了明星宠物。据村长介绍,来小山村的游客比平时多了5倍。这表明文化()①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③对经济有决定作用 ④影响人的价值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16年10月30日晚,“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的豪迈歌声唱响了成都市升庵故里某国家级重点中学举行的“青春正能量·共筑中国梦”艺术节文艺晚会。开展此活动是基于()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素养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发展,直接推动社会进步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礼仪是交往的产物。“客随主便”是我们中国人待人接物时有礼貌、有涵养的表现,可在欧洲人看来,“客随主便”却是令人十分困惑的思维方式,他们最怕听中国人对他说“Up to you(随您的便吧)”。这主要说明了()A.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B.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C.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0.2017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H市认为文化强市应从阅读开始,在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 ②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1.倘若今天还没有定为文物的名人旧居、祠堂庙宇就可以消失在铲车之下,将来人们就不知应到何处去寻找儿时的记忆、寄托浓厚的乡愁了。这是因为()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遗产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美国电视剧有75%的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是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在保障观众持续观看相关文艺作品的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①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有时是强制的、有形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3.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建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加强。这表明()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4.2017年2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当主持人敬一丹深情宣读对救火英雄王锋的颁奖辞时,台下无数观众用掌声与泪水向这位平民英雄致敬。多年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总能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净化。这说明()A.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中国人历来重视阅读,书籍对于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都是进步的阶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要从读书开始。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尊崇书香门第。譬如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更有孙康映雪、车胤囊萤、李密挂角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而当今社会,读书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日渐成为一种奢望。远离了阅读,就远离了与思想的对话。很多好的思想和观念就无法入心、入脑,内化为能量。可以说,一个缺乏阅读精神和书香气息的社会,是功利、浮躁的社会,也是缺乏创新和活力的社会。“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继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书香社会”。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用好氛围为书香社会添活力,让书香为社会存正气,为发展增底蕴,为时代聚精神。
(1)从“文化影响”的角度谈谈我国政府倡导“建设书香社会”的理由。(5分)
(2)请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写两条宣传语,要求每条宣传语不得超过20字,言简意赅、主题鲜明、朗朗上口。(6分)
26.(14分)某市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提出了“四室一场一园”(教育培训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和村落小公园)为内容的“村落文化宫”建设目标和标准,并且每年从市财政中拨出专项基金加以扶持。经过多年的努力,“村落文化宫”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带来了农村文化的繁荣,改变了农民的落后观念,而且大大改善了村里的社会风气、公共卫生和人际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建立“村落文化宫”对于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27.(12分)A县素有中国竹子第一乡之称,竹加工由来已久,竹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该县竹业企业和农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的要求,努力将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等竹文化精神融入竹产业。该县政府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品研发和销售平台,倡导竹文化精神,大力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把竹产业做成了特色文化产业。目前,A县占全国1%的立竹量产出了全国20%的竹产值。竹服饰、竹饮食、竹建筑、竹交通工具、竹娱乐品等在中国竹制品博览会、竹文化产品博览会中频频亮相。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A县特色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理由。
2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6年9月15日中秋佳节之际,中国的“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再次引起国民对中国航天的关注与热情。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凝聚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材料二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长征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设立“中国航天日”的积极意义。(10分)
(2)请就如何发挥长征精神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功能提两条合理化建议。(5分)文化与生活单元质量检测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解析:汉字来源的两个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由人类所创造、为人类所特有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①④说法正确。②③本身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D。答案:D
2、解析:“双十一”的全球疯狂购物说明了科技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A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双十一”疯狂购物未必都是非理性购物;C、D观点片面。答案:A
3、解析:“互联网+”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无声地融入”说明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①③符合题意;②没有区分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不选;④观点错误,文化与经济、政治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答案:B
4、解析: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先进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C正确;A与材料无关;B中的“决定”说法错误;D应该是优秀文化,而且是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答案:C
5、解析: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这表明社会的经济状况决定文化,一定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D正确且符合题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A说法错误;B、C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答案:D
6、解析:浙江省的资源并不优越甚至还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浙商凭借“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创业创新精神,使浙江经济发展速度远高于其他省份,说明文化源于实践,又引导实践的发展,文化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④中深远持久的特点,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C。答案:C
7、解析:①说法错误,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是基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是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并没有提到文化与经济的交融,所以排除②。展览使参观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了③④。故选D。答案:D
8、解析:题干中的这些活动难以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这是因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A项观点符合题意。B项观点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C、D两项观点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答案:A
9、解析:①观点错误,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④表述错误;题干提示我们应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答案:C
10、解析:从世界各国涌入中国的商品都带有自身的文化属性,体现了①②。③④说法错误。答案:B
11、解析:好莱坞非常重视全球第二大票仓的中国,取景地点融入了中国元素,包括重庆武隆、香港,李冰冰等中国演员也参与演出。这说明由于经济利益所以融入中国元素,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故选A。答案:A
12、解析:B不符合题意;C与题意无关;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
13、解析:材料说明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②符合题意;厦门园博会以“小水滴”作为卡通形象的吉祥物“晶晶”说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学、艺术创造的源泉和动力,①是错误的;④材料没有体现。故选D。答案:D
14、解析:①应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是融为一体、无法区分。故①错误。④应是先进文化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故④错误。排除①④,故选B。答案:B
15、解析:材料体现了君子与小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故选D项,排除B项;A、C两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
16、解析:墨子这句话的本意是说,人性如素丝,被青色沾染就变成青色,被黄色沾染就变成黄色,沾染的色彩变了,它的颜色也随着变化,被五色所沾染,它也就变成了五色,所以说沾染不可以不谨慎。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引文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D项强调要以人为镜,见人长者取之,见人短者反思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符合题意要求。A、B、C均不符合题意。答案:D
17、解析:因为《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热播,来旅游的游客比平时多了5倍,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①正确;亲子文化的宣传和弘扬增加了参观游览的人次,②正确;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③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答案:A
18、解析:文艺晚会的举办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优秀文化对人的积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③观点错误,不能是“直接推动”。答案:C
19、解析:中外对“客随主便”的理解、做法不同体现出不同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的影响不同。A、B、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 20、解析: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①表述不准确;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表述错误;②是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④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
21、解析:③表述错误,优秀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所有的文化,而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④表述错误,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故排除。答案:A
22、解析:③④观点本身错误。材料中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体现了文化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植入广告要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故①②正确。答案:A
23、解析:创建基地,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加强,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题肢①④正确。题肢②③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选A。答案:A
24、解析: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题中“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总能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净化”,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答案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B不符合题意;A、C表述错误,应是优秀文化。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解析:第(1)问要求从文化影响的角度谈谈我国政府倡导“建设书香社会”的理由,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从文化影响的角度;可以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分析。第(2)问为开放性试题,要求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写两条宣传语,可从强调阅读着手。
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建设书香社会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健全人格、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④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凝聚精神力量。(5分)(2)如:①阅读与人生相伴,文明与城市同行。②书声刺激听觉神经,文字带来视觉盛宴。③文字,是我的生命;书籍,是我的灵魂。④人类因读书而高尚,生活因有书而精彩。(6分)
26、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要结合材料,分析建立“村落文化宫”对于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应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文化塑造人生、文化与综合国力角度作答。
答案:(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建立“村落文化宫”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3分)(2)文化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村落文化宫建设,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3分)(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宫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4分)(4)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村落文化宫”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4分)
27、解析:回答本题时首先明确本题的答题范围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落脚点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理由,因此围绕答题范围,主要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以及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的角度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A县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入了竹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助推下,使竹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4分)(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县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竹文化产品越来越丰富,经济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竹文化与竹产业日益交融。(4分)(3)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A县将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等竹文化精神融入竹产业,进一步激发民族文化的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4分)
28、解析:第(1)问应将“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与题干中的“弘扬科学精神”结合到一块回答,具体阐释相关意义。第(2)问为开放式试题,要注意围绕“长征精神”和“教育”这一主题作答。
答案:(1)①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爱国敬业的良好氛围,使人们自觉树立科学意识,弘扬科学精神。(3分)②有利于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其健康成长。(3分)③有利于拓宽人们的视野,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有利于普及航天知识,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2)策划一批适合青年学生的主题突出、鲜明的文物展览,有效挖掘长征精神蕴含的历史、文化等价值;建立博物馆、纪念馆与学校的共建共享机制,扩大长征资源向青年学生开放的力度;培育以长征革命文物为支撑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长征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每点2.5分,任意两点即可。只要符合主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第五篇:【步步高】2014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2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新人教版
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选择题
1.“学有所教”的政策指的是让每一个适学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提法,与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这说明()。①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③文化复古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要继承这一传统文化,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人们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①批判地继承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时下有些地方,有些领域很流行向老祖宗讨饭吃。影视清一色的古代格格、皇帝、皇太子秘史等;书法清一色颜体、柳体等;教育思想清一色孔孟之道。很多有识之士担忧:中国文化,特别是文艺将何去何从?下列对传统文艺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
B.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传统文艺的造诣,现代人是很难突破的 D.对传统文艺要坚决抛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A、C、D三项表述错误。【答案】B 4.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歌、散文、楹联、书法以及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形式,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这表明()。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中国的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形式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故选D。【答案】D 5.“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身着古色古香服装的中小学生,用明快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吟唱着一首首古诗词。这样做()。A.有利于全面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B.有利于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有利于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D.有利于抵制流行文化
【解析】全面继承和抵制都表述错误,A、D两项不选;古诗词不能与先进文化等同,B项不选,因此选C项。【答案】C 6.“学有所教”的政策指向是让每一个适学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提法,与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这说明()。①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③文化复古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影响、特点及继承等知识点。③中的复古主义是我们应极力反对的,它对我们今天毫无意义,因此排除含③的A、B、D三项,①②④均符合题意。【答案】C 7.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解析】 “古城复兴”属于文化继承,扬州通过古城复兴,“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体现出文化继承是推进城市发展的前提,因此选A。B、C、D与题干联系不够紧密,应排除。【答案】A 中华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和谐、和睦、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基本特征,在今天追求和平发展的世界体系中,仍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回答8、9题。
8.“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当前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与中国古代的“和谐”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对我国古代________的继承。()。A.传统建筑
B.传统文艺 C.传统习俗
D.传统思想 【解析】传统思想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而“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是意识形态的范畴,也是我国传统思想的一部分。故选D。【答案】D 9.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和谐、和睦、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基本特征。这启示我们()。A.传统文化是优秀文化,应全部继承和发扬
B.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 C.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应继承和发扬 D.对于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取缔
【解析】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A错误;传统文化中糟粕的内容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作用,故C错误;题目中涉及传统文化的精华,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B 1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华民族的孝道也得以以新的形式发扬。许多子女、媳婿会为其父母过生日时在电视台点歌。但不管形式怎样变化,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健康长寿”这样的美好祝福始终是不变的。这说明()。A.必须对传统思想进行改造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要反对文化多样性
D.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认同特征
11.“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 ④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19世纪照相技术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电影这种崭新艺术形式的出现;20世纪中叶电视机的发明,使得电视连续剧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艺术品种;电脑的出现,使网络语言兴盛一时;手机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主要说明()。A.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相互促进 B.科技进步决定了文化的发展
C.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文化发展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
13.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来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团圆;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幼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价值判断正确的是()。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保持不变
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彻底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解析】在社会发展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故选C。
【答案】C 3
出版《丧家狗:我读〈论语〉》的学者李零重走孔子周游列国路,并以纪录片的形式再现这一过程,是“试图从空间上最大可能接近孔子这一段人生经历,从新的角度解读孔子的学说思想”,“推进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据此回答14、15题。14.“从新的角度解读孔子的学说思想”,“推进新时期的文化建设”说明孔子的学说思想()。
①具有继承性 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③是变化发展的,不可捉摸 ④需要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从新的角度解读孔子的学说思想”表明传统文化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以从新的角度解读来推进文化建设,说明文化的发展需要传承孔子思想。③明显错误。解答引文式的题目,需要在还原意思的基础上联系相关理论。本题作出正确选择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中心内容的仔细揣摩。【答案】C 15.在我国,儒家思想流传几千年,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密切相关,这是因为()。①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儒家思想是重要的教育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分析设私学、收门徒影响儒家思想传播的原因。①表述错 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6.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17.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近年来,除了商业味越来越浓厚之外,“年味”也越来越淡了。特别是随着洋节的兴起和影响,在许多青少年中春节的概念越来越淡漠,他们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
请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拯救传统的春节?
【解析】本题以传统节日春节为例,考查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注意既要有理论阐述,也要结合实际谈措施。
【答案】(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要想拯救春节,离不开对传统春节文化的继承。(2)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正是传统春节的一些东西不适应青少年的要求,所以他们热衷于过洋节。我们要拯救春节,就必须进行大胆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赋予春节新的时代内涵。
(3)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最终实现对传统春节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