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岩松:接受平淡才辉煌
白岩松:接受平淡才辉煌
离开大学校园,我们要带着什么走向社会呢?上大学的时候,我与你们一样,都浪漫地憧憬着大学生活,大学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梦想。但是,当你真正走进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幸福的事是百分之之五,痛苦的是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平淡的,日复一日。而聪明人会善于把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转换为幸福,不聪明的人会把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往痛苦那儿靠。
我给你描述一个婚后的状态:老公在那儿看电视,拿着遥控器在那儿看报纸;夫人在那儿织毛衣,偶尔看下电视;孩子在那儿写作业,老公泡完脚说,睡吧。我问这种情况怎么样?很多大学生说,快离了吧。我想告诉你的是,对于相当于四五十岁的人来说,这是想象的一种最幸福的生活。生活不会是天天放礼花的,礼花之所以好看是偶尔放一下,天天放的话,受不了。
前两天,公布了一个中国人的婚恋情况报告,说百分之七十的女性要求对方必须有房,希望有房才能结婚。我觉得,百分之百的女性都希望有房,而现实生活中,不会百分之百的男人都有房。现实不会如此,中国的女性都单身了吗?
人们总会因为一些其他的因素而结合,就像我跟我的妻子也是在居无定所、前景不明朗的时候结合的,那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光。简单去想,就能够把平淡过成不平淡的滋味。其实,我绝大多数的时间极其平淡,报题、想选题、看报纸、做直播,然后回家,大致如此。
生活就是这样,只有做好了迎接平淡的准备,才有可能创造属于你自己的辉煌;如果认为生活都是辉煌的,那就注定平凡。有很多人问过我,白岩松,你是不是现在成功了呢?我一直都喜欢调高,这并不是因为我擅长跳高。跳高很像人身的一种比喻,你有没有发现跳高的一个特点:越过了一个高度,就一定要摆上新的高度横杆。即使当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没了,他已经是冠军了,他一定要再升一厘米,越过了,他就会还要再升,也就是说,他一定要以最后一跳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我觉得这太想人生了,人最理想的一辈子,就是以最后一跳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
很多人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容易,我非常理解。我拥有自己第一套房子的时候,都32岁了,是在租了八年的房子之后,连我们的孩子都是在流浪的路途中生的。你说,哪一代人的青春容易?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流行的一首诗的第一句就是“21岁我们走出青春的沼泽地”。可见,大家也征兆沼泽地里。所以,去放大青春中最美好的东西,去享受这个日子,把平淡的日子往幸福那靠,并期待你们的将来。
第二篇:白岩松最新演讲 有底线才会有未来
白岩松最新演讲
有底线才会有未来
(2015-05-11 07:42:03)
很多人都问我,你为什么总替医生说话?我说,说明我不傻。别人不解,“你这个话怎么说,不傻就替医生说话?”我说,伤了医生得罪了医生,倒霉的是医生吗?倒霉的是每一个人!
我首先谢谢于丹,她不仅自己来,还通知我必须来,而且是在半年之前就通知我了,所以显然她不是因为脚受伤需要找医生(笑)。我觉得这里头有一种情感更有一种责任,我想我们是共通的,今天我跟于丹出现在这里,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司法工作者,带着两个角色,一是作为患者代表,二是作为媒体人,去关注整个社会的医患关系和法律之间的关系。现实中有很多乱象,过去的有些故事很可能是未来的预言。
梁启超的故事
1926年,梁启超先生尿血,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刘博士给他做的手术。割下来右肾之后,发现只有黑点,没有肿瘤,显然出了问题,这或许是受制于当时的诊断条件。但后来经历史学教授考证,这件事发生在1928年,说是护士标注把左肾错标成了右肾,我去收集了很多很多的版本,前一种表述更准确一些。
这件事发生之后,当然引起轩然大波,北京大学一位教授马上发表文章说《宁信医不如无医》。看看这个标题,那时候的评论比现在猛。接着徐志摩教授也出了一篇非常强烈的抨击文章《如果我们得病怎么办?》一时间社会上出现大量谴责的声音,大家纷纷主张梁启超到法院起诉大夫,弄的底儿掉。
那时候的协和不像现在的协和,西医在中国刚刚起步,依然处于风雨飘摇和众多怀疑之中。最先跳出来反击的是鲁迅,他比我们于丹有条件多了,人家是学医的,用辛辣的文字表示,“那些不懂腰子的人已经开始抨击了”。文章里用反讽的语调说,我告诉医院的朋友,从来都是这样的,不要去招那些没希望不太好救的病人,因为治好了出去没人关心,但是如果死了抬出去的话,就是轩然大波,医院可能就要倒闭。我觉得鲁迅先生说出了医院的巨大风险。
回到这一起应该说是带有明显错误的手术结果,梁启超先生该怎么办?动用法律的武器?没有。梁启超先生在**之中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先写英文后来
/ 7
翻译成中文,题目叫《我和医院之间的事情》。他认为一切都是正常的,而且态度治疗都很好等等,最后他希望大家支持协和医院。
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发生两年后,1928年到1929年间梁启超又得了病,他依然选择在协和医院去求治,最后在那里病逝。讲这件事情的意思是什么?梁启超先生当时充分认识到,西医刚刚进入到中国,这是一个科学,如果因为自己的案例而倒掉西医,可能更多的患者将来是直接受害者。因此,法律是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武器?这是一个过去的故事留给我们一个巨大的疑问。
回头一想,梁启超先生为什么放弃法律的手段为自己维权?他没为自己维权,是不是维护了我们所有人的权益?我们几代人是不是受到了后来西医快速发展的恩泽?请注意我这里加一个口号,那时候西医面临的处境可能跟今天中医面临的处境相似,曾经也被妖魔化。今天恐怕也存在大量的妖魔化中医的问题,其实中医有大量优秀的理念,在此不表,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误解我这段话,认为这个有抨击中医的地方,其实没有。
医生、律师与上帝的故事
再讲一个未来的预言。如今医生也好,媒体人也罢,大家都认为医患关系最糟糕的就是中国。去年我去台湾的花莲,参加台湾慈济中秋节的一个活动,他们把全球的志愿者医生请过来感谢。他们也知道我现在在大陆主职做医生有关的工作,兼职做新闻主持(笑),所以让我跟他们聊个天。
我做了演讲,也跟很多来自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的志愿者聊天,听他们讲各自的医患关系故事,简直触目惊心,因为哪儿都一样。后来我专门就这个事问了慈济的一位负责人,我说为什么做好事的人反而遭磨难?结果他回答了一句话,平平淡淡,他说“被磨的石头才亮”。
有一个来自美国的大夫讲了一个美国最流行的段子,他说你要知道现在美国医患关系也很糟糕,律师大量存在,他们跟在患者的后面,等在医院的门口,只要有人治病就给患者类似小广告的东西,告诉那些患者“出了问题找我”。也就是说,律师在怂恿患者跟医院打官司。因此美国的医生几乎可以说是在律师的监督下生存,监督本身没什么不好,但是当它到了这样一种乱象,医生当然有怨言。段子是这样的,都说医生是神圣的,死后都可以上天堂,有一天一个非常棒的医生死了上了天堂,他以为上了天堂一定是好招待,结果没想到上下铺,一屋几个
/ 7
人,大学的时候都不是这么惨,然后就去找上帝,“哪有这样的,我们救死扶伤,我们是白衣天使,我们……怎么到天堂之后住宿条件这么惨?”
结果上帝说,“对不起,我这儿正忙着没工夫搭理你。”医生问上帝忙什么,上帝说,“我在准备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要铺红地毯,我还要亲自去致欢迎词,因为马上有人要上天堂了。”医生连忙问:“什么人?至于您这样?”上帝答道:“律师。”
医生一听更生气了,“我一辈子跟他们打交道,总是他们折磨我,为什么律师上来的时候,你还要如此欢迎?”上帝说,“每天上天堂来的医生有很多,律师这却是头一个。”
美国的医生用这样一个段子挤兑律师,我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未来的故事?因为我觉得,中国的医生恐怕也要准备好,在未来的某一天,患者的后面不再是职业医闹,而是有律师跟着。我不认为这是一种退步,也许还是一种进步。因为当一切进入正常的程序之内,患者的后面有法律进行保护的时候,恐怕是进步。因此当我们在感叹眼前的这种医患关系时,恐怕你可以看到未来,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先守住底线,然后仰望星空
讲完这两个故事,回到今天的主题。医疗和法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会不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只要法治发展成一种信仰,所有问题都解决掉?我觉得不。
法律的定义是一个社会最低的道德底线,不是上限,即便再过很多年,当我们拥有了真正健全的法治体系之后,法治的确替社会垒起了一条最低的底线,法律从来不承担过高的道德追求或者更完美的境界。但是法律的重要职责也恰恰在于此,一个乱的社会,如果底线不被守住,后果是什么?因此谈到医学的发展,我觉得应该分为三个境界:守住底线靠什么?靠法律!提高底线靠什么?靠自律!但是追求上限靠什么?靠全社会更和谐的旋律!
守住底线靠法律
因此我们回过头来,首先要谈的是守住底线。
前几年我可能是最早在做的,只要有伤医事件就会做节目。我记得哈尔滨杀医案发生后,我当晚做了一期节目,题目叫《我们其实都是凶手》,因为网上超
/ 7
过80%的人在点赞,在对凶手点赞!点赞的背后,反映出我们相当多的人法律和公民意识的薄弱,简直达到了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已经不认为犯罪是犯罪了!伤医杀医首先是犯罪,而不是什么医疗纠纷。在全社会点赞的情绪中,你看到整个社会的底线是完全没有的。
很多年前,易中天先生问我一个问题,“咱们现在很矛盾,又要守住底线又要仰望星空,你怎么看?”我说:“还是先守住底线吧,先夯实底线然后逐渐提高底线,有一天突然一抬头发现离天很近了。理想是这么实现的,不能在没有底线的情景下前进。”
但是守住底线的时候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医学是科学,不是神学。到现在医学遇到的挑战仍是巨大的,我想医学界人士很清楚,此时此刻全世界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抗生素正在失效。50年代左右到60年代,抗生素达到了一个黄金时代,几乎是药到病除,但是现在,已经在研究超级抗生素了,病菌快速地学习去打败你。
今年一个很重要的日子,是结核病菌的分离者特鲁多医生逝世一百周年。前几天我见到国家卫计委新闻司毛群安司长,我建议他今年开展纪念特鲁多的系列活动,因为特鲁多有个著名的墓志铭,上面写着医生的职责,“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抚慰”。
偶尔去治愈,因为有相当多的病,人类是治不了的。我咽炎很重,去一家给中央领导治病的大医院,医生是我们东北老乡,一进去他就问:“岩松怎么着?”我说咽炎,结果他说:“我也是,咱聊点别的吧!”
在这个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医生在给病人治病的时候必须冒风险。哈医大杀医案过去很多年后,北京协和医院又出现一个王大夫被患者严重刺伤,那个伤口医生的手指头可以直接伸进去,这是多大的伤口?而且患者和医生几乎不太认识,医生好心帮他去治,可能发生了一些不太好的情况,患者不能接受所以导致的犯罪。
这个事情出现了之后,有一个大夫在那儿嘀咕,“我马上进行一个高风险的手术,可做可不做。因为这个手术如果要做成了,患者百分之百受益,但是医学告诉我只有30%的希望成功。现在王大夫的事情发生了,不做了。”所以医生这样的犹豫,最后倒霉的是患者。
/ 7
法律如果只用治疗结果去评判医生对错,我想我们有相当多的手术是失败的,但是失败是不是医生的责任?如果是医生的责任,医生是有权放弃这个过程的。反而没人去议论他,因为他选择另外的方式就可以了,请问司法界的人士该如何看待医学这种充满未知、挑战、风险和失败的科学?因此我极其赞同刚才张教授谈到这一点,不能把伤医杀医当成消费纠纷。
我最近在谈医院是什么,如果把每个人生比做一辆跑车,医院就是4S店,一是season,季节,因为春夏秋冬每个人都躲不开,这是任何季节都会面对的地方;二是service不是sale,因为医院是服务的系统而不是销售的系统,不能单纯用花多少钱买多少东西的理念;三是sport,运动,医院应该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而不仅仅只是出事才治病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刚才于丹已经说过了,sunshine,阳光,我觉得医院就是一个提供阳光和希望的地方,这才是终极目标。
所以话题回到这里,未来我们用法律守住了医疗、医患关系和医学在社会发展中底线的时候,恐怕也要有相当多的判立建立在先明白医学的特点。我发现医生一般都有AB面,一方面被患者当成神,另一方面医生经常无助地落泪。我一个好朋友是急诊科主任,他曾经给我讲,一个孩子被送过来,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外面跪了一地。他接诊的时候知道孩子已经死亡了,但是他无法迅速把这个结果告诉他们,因为他脑子里还绷了一根弦——需要一段时间让他们接受这个现实。他在里面继续做心肺复苏,尽管完全知道这是没用的。他说那段时间他不知道怎么过来的,因为无能为力,一个多小时的心肺复苏后,外面的家人逐渐接受孩子死亡的事实。
所以你怎么看待这样的一个职业?我们要期待接下来的中国医疗法治论坛,铁打的营盘流水的题目,将来这个论坛还要进一步探讨医学环境下司法案例怎么在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更遵守规律,同时案例应该形成对全社会患者和媒体的一种教育。
教育大家,不能说结果是糟糕的,医生就是混蛋,就是失败的,就是错,就是不尽责。因为绝大多数的医生是在为了你的生命在冒险做尝试,但是科学一定会有失败。中国现在最可怕的一面就是,不允许有任何的过错,厌恶失败,整个社会充满着成功学,而一个不能尊重合理失败的民族是不会真胜利的,所以此时的中
/ 7
国很危险。
我现在准备系统地去讲一个题目,叫美好的失败是一种胜利,或者说是另一种成功。因为观念一定要改变,在医学集中体现出这一点,因此我觉得这可以当成一个命题。
那么在守住底线的时候要依靠法律,今年很高兴地看到在两会的报告当中,不管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两高的报告,为保证良善的医患关系,把暴力伤医等事件同时写入其中,我觉得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非常开心。
尤其温州那起事件又出现的时候,凌锋教授联合很多政协委员给我打电话,问要不要联名签名,我说当然要了,随后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我发现相关的司法界人士,法院、检察院还稍微好一点,公安局就很矛盾,医院里出事以后一时不好做出什么样的判断,在犹豫的过程容易被人理解成纵容,或者说是一种保护,一些恶劣的事件进一步发酵。
接下来我觉得公检法面对暴力伤医态度应该更坚决,更严厉更快速。先从犯罪的角度去治理,否则医生将来都练武术,然后玩开枪?讲一个15岁孩子的故事。协和医院出现伤医事件后,一名医生问他孩子要不要学医。孩子说,要。医生就问他,有人伤医怎么办?孩子说,我将来买枪,病人进来的时候,我让他把手举起来放在墙上不要动,检查完之后让他走。
提升底线靠自律
医生尽最大的努力为患者治病,医学作为一种科学一定会有失败,我们不仅不能把这种尽力当做犯罪或过失,还应该要表扬和鼓励。
提升底线靠自律,但是请注意,自律靠两点,一是约束,二是尊重,哪个行业都是如此。于丹是教授,她的全家都是老师,这么多年来,老师很辛苦,但走到哪儿都有尊重,那种尊重就是约束。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其实好大人何尝不是?好行当何尝不是?这个社会上夸医生的太少了!如果我们都对医生形成一种良性的尊重,同时又有方方面面的约束,自律才能成为现实。
追求上限靠和谐的旋律
我觉得最重要一个追求的结果就是和谐的旋律。很多人都问我,你为什么总替医生说话?我说,说明我不傻。别人不解,“你这个话怎么说,不傻就替医
/ 7
生说话?”我说,伤了医生得罪了医生,倒霉的是医生吗?倒霉的是每一个人!
中国人聪明,古人用生老病死四个字把每个人的医生都衡量了,生老病死四个环节谁能躲得开医生?去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第一次超过两亿人,接下来是一个加速度的过程,在加速度的过程中,我们对医疗健康的需求是快速增长的。
中国将来的第一产业,一定是健康产业,这点无话可说,因为将来中国的第一问题一定是人口问题,这个人口问题就包括了老龄化,出生率下降,健康资源调配等。
今天举行的这个论坛,其实意味着如何做一种更好的工作,将这种底线守住了,我们都兴高采烈愿意去谈提高底线,兴高采烈愿意去追求上限,把我们的国家变成一个理想的国度。
中国古人早就强调了,做任何事,圣人从不为大,都从小的事情做起,也才成其大。换一个角度去说,追求更多美好的目标,都要先从守住底线开始。底线守住了,理想才有可能。谢谢各位。
/ 7
第三篇:营销策划平淡就是无,出奇才会有,出格才能致胜(最终版)
这是著名策划人在国内一些知名网站讲课时提及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我在给一些看好网络营销的企业讲课时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其实不仅仅是网络营销,就是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甚至是户外广告等形式的广告营销,在网络时代大背景下,这句话也同样实用和适用。著名策划人曾帮助经七路上一家40平的海参店做媒体广告,通过600字软文,一次性投放三天内竟然卖出了20万海参,当时金鲁源、海立信两大海参店巨头在济南时报上广告打得很凶,这家海参店老板找到我,也想做些广告,但如果一味模仿,最后很有可能会被淹没在两大巨头的广告海洋之中,当时我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卖人”而不是“卖海参”的策略,针对该美女老板“转业女军官”“自主择业”“神枪手”等特点,选择了以老板本人为突破口进行宣传和推广,结果一炮走红,在《星期一门诊》上将软文刊登出去后,电话不断,当天就接到90多个电话。
其实在东亚三国中,中日韩三国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但在具体表现上又各有不同,日本流行的是“兵”文化,所以武士道精神盛行,在企业里等每个员工都能恪尽职守严以律己,做好自己份内的事;韩国流行的是“将”文化,所以在他们的企业里,中层能做到上传下达,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传帮带和链接作用;而中国流行的是“帅”文化,在企业里一切皆“唯老板之马首是瞻”,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也大多从其老板的角度来评价。国内企业中大多数老板其实是实质上的企业形象代言人,牛根生之于蒙牛、史玉柱之于巨人、张瑞敏之于海尔、任正非之于华为、王石之于万科、宗庆厚之于娃哈哈等,倘若没有这些老板,这些企业可能什么也不是。这也是我策划“卖人”而不是“卖海参”的理论基础,当时给他们做的软文广告的标题就是《一位转业女军官和她的海参店》。
2010年这位美女老板又找到了我,想在网络上做些推广,我给其策划了“激情教授携手美女老板卖身(参)”的策划,这其中既有权威性——“教授”(王赛时,海参研究专家),也有吸引眼球和点击率的元素如“激情”“美女”“老板”“卖身(参)”等,既保证吸引眼球,又能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美誉度,有效传播后的效果可想而知。
王老吉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就慷慨捐款“一个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然而随后不久,网上惊现了一个“封杀王老吉”的帖子令人瞠目结舌,读后又忍悛不住,而出格的标题一下子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合情合理的内容又进一步诱发了人们的疯狂购买欲,直到现在,我在国内讲课时,喝得最多的还是王老吉,到酒店如果不喝酒的话,我还是喝王老吉。
类似的,像马诺“宁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的言论、凤姐同志的“非北大清华高才生不嫁”等的惊人语录,无不因“出奇”甚至是“出格”,从而达到了吸引眼球的目的,进而将自己营销了出去的。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靠“出格”博得知名度,却不能提高美誉度,这种观点当然也没错,但知名度是美誉度的前提,没有知名度做基础,美誉度很难推广。而先不计后果地打造知名度,等知名度上了一个层次后,进行华丽转身,走美誉度之路线,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产品推广和营销之道。芙蓉姐姐不是已经在走正规化路线了吗?好多明星恰恰就是借着绯闻等上位然后华丽转身成功的。
前两天我就看到报纸上有报道,说高晓松出狱后就主持了一档《中国达人秀》,人气不是一般的火,如果没有高晓松此前入狱一事对其知名度的提高,他今天还会这么火吗?3月27日有一则消息吸引了我:“19岁的阿豪坚定不移地卖肾,只为了他每天都念叨的iPad2和iPhone4s,还要给QQ充一年的黄钻。”我想对任何一个正常的人来讲,“卖肾”去买iPad2和iPhone4s,还要给QQ充一年的黄钻这均是不可思议的,这事不仅出奇而且还出格。然而就是这样的新闻,却被报道出去了,谁是赢家?毫无疑问,是iPad2和iPhone4s,这也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而在普通人的好奇、惊讶、惊奇之中,更多人深沉地记住了iPad2和iPhone4s的魅力,不论他是否知道这个玩意儿是什么。
第四篇:退伍军人选择怎样的出路才可继续军人辉煌人生
退伍军人选择怎样的出路才可继续军人辉煌人生
他们总能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最需要的时候,总是一无返顾的挺身而出,“为人民服务”是他们始终不变的坚定的信念。“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名字。但是每年的这个时候诸多军人要离开昔日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离开那份燃烧青春激情的岗位,告别自己的军旅生涯。退伍之后,不是所有的战士都有顺利留到部队的机会,他们大多数需要面对新的职场,开始另一段人生。
大学生就业陷“冰谷”,退伍兵前途在何方?
2012年6月11日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京发布对2011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全面分析。蓝皮书显示本科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差距持续缩小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2766元比2010届(2479元)增长了287元2011届大学毕业生为608.2万人按比例推算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在大学生就业跌到冰点的当下,退伍军人的出路又在哪里呢?很多热血青年在抱负着满腔热血,报国从戎的志向,投身到了军队这个大的熔炉,在部队这个钢铁熔炉锤炼成钢!他们具有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守边疆;当他们再次踏入社会中来的时候,却遇到了世界难题—“就业”;社会是很现实的,没有一技之长很难立足社会。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朝阳产业——IT行业以其“易如门、零基础“的优势赢得诸多退伍军人的首选行业。
IT行业—退伍老兵向职场新兵的华丽转身
走访中,我们和一位去年退伍的老兵谈到:“一年前,我和所有退伍老兵一样,对自己的未来迷茫,对职业无措,转业后在工地上垒过砖、扎过钢筋,但是这些不是我所要的生活,偶然的一个机会在陕西省图书馆参加了西安兆隆电脑培训,这里开始我的IT梦想启程第一步,现在已经参加工作三个月了,工资待遇都不错,由于有着军人特有的执着、毅力,所以在公司很快得到领导的认可。”
退伍军人,一定不要被社会压力所打倒,学会顺应社会潮流拥有一技之长,华丽转身,创造绚丽另一种人生。
第五篇:点滴凝聚辉煌,平凡孕育伟大(上高烟草先进个人 杨友才)
点滴凝聚辉煌,平凡孕育伟大
杨友才,男,1967年11月出生,2000年9月进入上高烟草。在单位,同事们都爱称他有才。他,就是上高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一名普通司机。
情系岗位,汗洒平凡
近12个年头里,他始终怀着一颗对党忠诚、对事业热爱、对同事负责的心,兢兢业业地奋斗在生产技术岗位的最前线默默地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烟草行业。
多年来,他都能做到严于律己、克己奉公,文明驾车、安全行驶,大胆探索、锐意进取,立足本职、礼貌待客,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12年来,他的驾驶途中,从未出过大小事故,创下安全行车50多万公里的良好业绩,先后被评为县优秀驾驶员、先进个人。
对杨友才来说开车永远讲求“安全第一”;其次是“平衡、轻快、舒适”,他深深地懂得,优质服务离不开安全行车。曾几何时,上高农村片的路,坡陡、弯急、路窄,在这样的公路行车,既辛苦又危险,稍有疏忽大意,便会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故。为达到安全行车,他一贯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执行安全行车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交通规则和操作规程,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行车过程中,他严格做到“四不”,不开英雄车、斗气车,不酒后开车,不强行超车,注意控制车速,保持中速行驶;他遵守装载规定,从不超载,在相互会车时,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礼让三先;转弯时牢记“靠右、鸣号、减速”三件事。
以路为伴,以车为家
12年来多少个春夏秋冬,他总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坚决服从领导分配;每逢节假日,总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主动提出加班加点,为有急事的同事顶班。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他与他的家人正在一起吃上一顿难得的团圆饭时,单位打电话通知他加班,要把最后一批卷烟送到零售户手中,他二话没说,放下饭碗就奔向送货的旅途,当他完成一天的工作,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家中,看到早已熟睡的儿子、女儿,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的妻子和饭桌上还温热的饭菜,他深知对不住妻儿,但谁又让他选择了这份职业呢!好在有妻子的理解与支持,家务活、照顾老人、教育孩子,里里外外都是妻子一个人忙乎,给他减少了一份后顾之忧。
正是他这种公而忘私、一心为公的模范行动,深深地感动了单位其他司机,大家都以杨友才同志为榜样,满腔热情地积极投身于为卷烟零售户排忧解难中,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十分重视自身服务形象的建设,弘扬“宜人宜春”的企业文华,不断创新服务、创新形象。他坚持每天提前半个小时到岗位,对车辆进行检查、清洁卫生,并按照要求穿着整齐的制服,无论从头发的梳理到领带的穿戴,都一丝不苟、从不怠慢,用他的话说:“我们烟草人的形象,就代表了企业的形象”。无论是接待还是陪同领导参加会议,他都从严要求自己,做到文明礼貌、服务周到,将创先争优的精神细化到个人做了很好的诠释。
多少年来,县城乡间的大路小路,已数不清留下过他多少车轮的痕迹。从这个乡到那个乡,哪条路好走,哪条路最近,他了如指掌。他的行车路线一般都是捷径,不但节省了路途上的时间,也节省了许多汽油。司机工作没有确定的时间,吃不上饭、吃不饱饭、带病工作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他从没有因为自己的事耽误一天出车任务,节假日也是随叫随到,对此他无怨无悔。凭着对司机这份工作的无限热爱,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以及实际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他曾先后获得“公司先进个人”、“县级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起码有十二小时以上是在车上度过,路就是他每天的伴,车就是他每天的家。
牢记宗旨,与时俱进
作为烟草行业的一员,他自始至终牢记“两个至上”的宗旨,时时刻刻为国家、为人民、为单位的利益着想。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技术水平,他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不断学习。十二年来他都能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在各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抵制“黄、赌、毒”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此外还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以实际行动去激励单位其他司机,为日后开好安全车,创造企业经济效益打下了坚定的思想基础。除此之外,他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还坚持订阅有关汽车技术的报刊,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对节油资料,他更是精心研究,边学边做边提高,他大胆创新,不断尝试,通过书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业务上。他经常清洗油管,把汽化器调到最佳位置,调整好进、排气门间隙,而且还亲自安装了冷却装置,避免刹车拖增加油耗。通过采取以上技术措施,使车辆油路畅通、动力稳定、刹车灵活,为安全行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统计,多年来他为企业降低成本增创效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如今企业在发展,人也是千变万化,但杨友才还是从前的那个有才,本色不变。也许他从来就没有什么显赫的事迹,更谈不到有什么催人泪下的故事,他的事都是一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事,也很容易被人淡忘。但正是他的这些小事,使我懂得了大家尊敬他的原因。这种无处不在的发光点使我为之感动。
在我们企业、在你我的身边,也许还有无数个杨友才这样的人,很平凡,做着很平凡的事,但正是这无数个平凡的人,才合奏出企业的和谐乐章!
材料提供: 上高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综合办公室 李城虎 2012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