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华校友论坛发言-免费商业模式下(胡加生)
清华校友厦门论坛胡加生学长演讲稿《免费商业模式》
清华校友厦门论坛
胡加生学长《免费商业模式》演讲
(下)2014年1月11日厦门会展酒店9号厅
清华厦门校友会秘书赵芷仪速记、整理
演讲上半部分内容提示:
一、免费——颠覆传统经济学
二、免费商业模式相关理论与观点
三、免费商业模式的利益分析
1、占领市场、打击对手
2、通过配套产品赚钱
3、通过增值服务赚钱
4、全价值链
5、搭配广告
四、实体经济的免费及商业模式
1、一元机票
2、倒贴卖书
3、西湖免费
清华校友厦门论坛胡加生学长演讲稿《免费商业模式》
五、寻找免费的资源,在那里?
1、网络免费资源
刚才我们讲的都是免费,免费很容易——但是能不能反过来,我们到哪里去找些免费的资源。我们现在讲讲免费的资源在哪里,互联网有太多太多的免费资源,我把它们分为几大类:知识类、社交类、搜索类、软件类,知识类的有MBA智库,还有新浪爱问、百度知道等等。MBA智库不光可以看,你还可以动手参与,比如什么是微博营销,古典经济学是没有的,你就可以参与编辑这个条目,所以MBA智库不光是个让你免费涨知识的地方、也是个让你展示才华、陈述观点的地方。新浪爱问也有很多资料,很多资料我也放在新浪爱问上面,刚才有位学员问能不能把这个PPT给他分享下,但是没带U盘。我说没问题,下次我会在微博上告诉大家,我在新浪爱问上面分享的PPT,你们下载就可以看了。现在新浪又推了个新浪微盘,新浪给了我4G的空间,我有些资料也放在微盘上面。很多学生爱用百度知道,我也经常会到“百度知道”上面问一问。我们轻松下,给大家展示两道百度知道的问题和答案。清华校友厦门论坛胡加生学长演讲稿《免费商业模式》
头会给你一个激活码,你把激活码输入进去,谷歌地图就激活你的信息了。为什么要这一步?(问听众,听众各种回答)——对,为了收集用户的信息、并通过这封信就和客户建立了联系。后来谷歌就开始给我寄促销的广告,不过不多、就给我寄过一次,我不反感,它的促销很巧妙。告诉我送了我350元,可以抵用广告费——相当于一个优惠券,因为我们学校是个公办学校、我没这个钱去做广告,但是我也不反感,人家也要挣钱。
2、开源软件
我们刚才讲了知识类、社交类、搜索类,还有软件类——这里我们要讲这几个:开源软件、自由软件、免费软件以及介绍这本书《大教堂和市集》,在讲之前我们先讲个小段子,91年底,当时中国要加入WTO,当时吴仪是国务院副总理,与美国贸易副代表Wolf谈判,据说,谈判一开始,Wolf就挑衅说:我们是在跟小偷谈判,因为WTO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知识产权保护,大家都知道中国盗版很多,所以Wolf这么讲也不奇怪,吴仪很机智,当场就反应过来了,说:我们在跟强盗谈判,当年你们八国联军到我们这抢了多少东西。这个段子流传很广,讲的是吴仪的机智,但是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在机智里头也透着些无奈,八国联军是抢过,但是时间已经过去100年了,你讲的是人家100年前抢,他讲的是你现在的知识产权保护,所以我总还觉得段子里面欠点什么。
为什么要用这个段子开头呢?因为开源软件就和这个段子有关。讲到开源软件我们就要讲讲免费软件,免费软件包括有限免费、完全免费,像微信就是完全免费,但是它是保留版权的,我们叫Copyright,购买软件的时候经常要用的一个名词:Licence。我印象最深的90年在厦华,我开发了一套CAD软件、很好用,设计师用来设计电路的,后来95年厦华上市募集了一大笔钱,公司手里拿了一大笔钱,就感觉到腰板直了,就觉得胡加生你开发的这个软件不好用,然后到日本买了一家公司的软件,那家公司我到现在印象深刻——因为他抢了我的饭碗,那家公司叫Zuken,买了他四台电脑加那套软件的四个Licence,什么叫四个Licence?就是四个许可权,共20万美金,所以虽然我心里很失落,但是通过这件事我也知道,原来我给公司开发的这套软件有个锚定值是20万美金,其实可能不到20万,人家毕竟是商品化软件,但也可能超过20万,因为当时的 清华校友厦门论坛胡加生学长演讲稿《免费商业模式》
设计部门有100多号人,四个Licence根本不够用,还要买。我就是因为这件事所以很灰心,所以才到投资部去搞投资,不再干技术了。
自由软件与免费软件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介绍下,Free这个词在英文里面既是自由也是免费的意思,不过自由软件更强调它的价值核心是自由,不是免费,说免费就庸俗了。它强调自由使用软件的权利:软件复制、传播、修改的自由,所以自由软件和免费软件不一样,自由软件不光免费、源代码还要开放,自由软件还有遗传基因,也就是你在自由软件基础上弄出来的新软件也必须是自由软件,这个国外叫GPL。为了对抗Copyright,自由软件组织甚至还发明了一个词叫Copyleft。Left——左派,要求完全免费而且开源,这个我觉得挺形象的:右派是维护资本主义那一套,咱们左派是搞共产主义的,大家共享,所以不要看到Copyleft就说这是个错误的词,这个词确实存在而且在用。
自由软件的核心听起来有点”像全世界团结起来,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所以自由软件创始人我叫他“马克思”——Richard Stallman,自由软件的倡导者,《连线》杂志对他有个评价,说他是都市里的野人,他不修边幅、衣着不整、邋邋遢遢。但是他的心里带着强烈的价值和理想,他是一个价值主义者。虽然我们可以不同意他的主张,但是他为了价值放弃一切、战斗在西方,我们在这里安享社会主义、他一个人在西方跟资本主义战斗。1983年他开始倡导自由软件,搞了一个自由软件基金会,他的观点是:自由是最基本的道德或者美德,所有的用户都应该享有、互相协作共享或者拷贝交换源代码的自由。这和免费软件完全不一样,免费软件只是让你用,自由软件还要你公开源代码,可能有人会这么想:谁会这么傻,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软件给他人用、还要把源代码公开。Stallman有个追随者叫Eric S.Raymond,我这里形象说他是“恩格斯”,跟着“马克思”干革命。Raymond和Stallman一样本身就是电脑高手,爱打游戏,还是个黑客,写过《新黑客词典》,还是个空手道的黑带高手,这些牛人都很有本事。但是,1998年双方产生了一场争议,Raymond和他的伙伴觉得“自由软件”这个词不好,词不达意,很容易和盗版、无政府主义等观点混淆起来。Raymond就像个修正主义,举起了开源软件的大旗,与Peterson共同创办OSI——开放源代码促进会。他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很有名,叫《大教堂与市集》,等下我们会介绍。开源软件与自由软件有很多相同点,但是有细微的差别,Richard Stallman更
清华校友厦门论坛胡加生学长演讲稿《免费商业模式》
激进,如果打个比方就像原教旨主义者,他认为自由软件是一种政治运动、是一种价值观,是不容修改的,谁修改谁就是修正主义,你那个开源软件只是一种社区开发模式,不能跟我这种价值观等提并论。其实这两者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开源软件和自由软件一样是免费的、开源的。自由软件是按照GPL发布的,别人在你的软件产生新软件也必须遵循这种自由的基因——自由软件生产出来的软件也是自由软件,65%的开源软件也都是按照GPL发布的,但是开源软件强调的是社区开发模式,它不反对商业用途,开源软件和商业企业的关系比较好,它和这些商业公司互相促进,开源软件影响扩大了,反之,自由软件影响力正在下降。
3、《大教堂和市集》
Raymond的《大教堂与市集》被誉为开源软件的圣经,为什么叫大教堂与市集?Raymond是这么比喻的:商业软件就像是一个大教堂,大家都知道,一说起大教堂,大家就想到“庄严肃穆”,Raymond认为版权保护相当于封闭、庄严的大教堂,而开源软件相当于开放、随意的市集,但是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要挑战教义神权,这个是一家之言。
Raymond在这本书里面提出了两个法则,一种叫Brook’s 法则:即商业软件为了解决问题增加团队的成员引发更多的问题,你为了解决问题然后加人,结果引发更多的问题,接着他写道:软件越改问题越多、时间会越拖越长,几乎所有的项目都会超过原来的计划,这个法则是针对商业软件的。
Raymond针对开源软件提出一个Linus’s法则,Linus是个人名——就是开发了Linux系统的一个芬兰的大学生,所以用他名字命名,这个法则说:“只要眼球足够多,所有臭虫都好捉。”臭虫就是英文的BUG——即软件故障,就是说你的软件有问题不要紧,只要大家都盯着这个软件找问题,所有的BUG都会找出来,那我问大家要多少才算足够多?给一个数据,Linux这个开发社区有200万个自愿者,所以Raymond说,我有问题不要紧,这么多人都在看着,有问题都会解决。Raymond 认为:Linus’s法则包含了两种模式的关键区别,开源软件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开源软件的质量可以比肩商业软件,甚至激进的认为:开源软件比商业软件更强大。我们刚才讲Linux社区有200
清华校友厦门论坛胡加生学长演讲稿《免费商业模式》
多万的志愿者,哪家公司有能力雇佣200万人?没有。开源的Linux完全可以PK Windows,Linux在欧洲很盛行,因为大家想用免费的,Windows是收费的,但是要中国大陆不行,大家都熟悉Windows,Linux为什么在中国不盛行?因为我们也想免费,但是有盗版可用,就不用开源软件了。
开源软件还有很多,这些大家就熟悉了:Linux、安卓、阿帕奇、MySQL等等,全球有几十万种开源软件,Linux在军事上用途很广,因为他开源,像我们中国军方敢用Windows吗?不敢,要是被美帝国主义在里面埋个木马怎么办,所以开源软件在军事上用的比较多。
在座的手头上估计有三分之二人在用安卓手机系统,这是2007年由谷歌提出的,现在才过了6年时间,他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0上升到80%,他集结了一个联盟叫安卓联盟,我们全球通、联想都是他这个联盟的成员,以谷歌为盟主。在全球推安卓系统。2012年1季度的时候,他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上升到50%,(苹果的IOS占有率40%),塞班系统下降到5.5%,13年的 清华校友厦门论坛胡加生学长演讲稿《免费商业模式》
互联网的免费资源有知识类、社交类、搜索类、软件类,我们现在说点别的,免费的资源除了在互联网外,还有在什么地方?——有些比较隐蔽,我们把它揪出来。先讲个段子,北宋年间王安石变革,他上面有个大前辈叫司马光,司马光砸缸大家很熟悉,司马光是王安石变革的阻挡者,有一天两个人在聊天,司马光就拍着王安石的肩膀说:“介甫,你跟我斗,你还嫩了点。”王安石不服气说:“你不就是砸个水缸出名的吗?换作我也可以,我也就是少一个机会。”听到这,司马光眼露凶光,说:“你只知道我砸缸,你知道那个小孩是怎么掉进去的?机会是要自己创造的。”
宜家家居在欧洲很有名,我们刚才讲到《怪诞行为学》,丹·艾瑞里提出宜家这个案例,宜家把这个家具弄成可以拆卸,你买了以后可以自己回家装,你自己装,商家给你点优惠,然后他就省下人工费用,德国人很喜欢这个,所以德国宜家家居就经常排起长队。丹·艾瑞里拿自己做个例子,他给自己小孩装了个玩具柜,装完后他绕着它左三圈、右三圈地看,他说,自从装了以后他对这件家居的感情就拉近了,比其他的家具感情更好,这就是免费的装配工——他还很开心。这个做法大家可以参考下。
我们来讲个更牛的,就是苹果公司,到2012年年底,全球有85万免费的程序员在帮苹果开发App软件,这些软件就放在App Store上面卖,到了2012年,总共有80万个App软件在App Store上面卖,2013年底、苹果的免费程序员人数可能超过100万了,有这么多好玩的APP反过来就促进了iPhone的销售,不光可以互相促进、苹果还可以坐收美元,从2008年7月开放APP的SKD开始,到了2012年年底,苹果累计收入了70亿,这70亿美金他和这些开发的程序员三七分成,(问听众:谁三谁七啊,底下各种回答,有回答苹果三的、也有回答苹果七的),苹果是三,程序员七,做生意应该让人家有得赚,自己跟着赚,我们说了钱散人聚,钱聚人散,等大家都走了就没钱赚了,70亿的30%就超过20亿了,不少了,2013年估计有60亿收入,他又可以赚18亿——这18亿全是利润,他是需要有个App Store网站,但是那算是沉没成本吧,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清华校友厦门论坛胡加生学长演讲稿《免费商业模式》
我们就会跟进),Youtube是个视频网站,几十万个视频谁有能力去拍,都是靠网友自己拍、自己传上来,然后大家分享、做广告赚钱,大家共赚。我这里有个数据,据摩根士丹利估算,Youtube 2013年总营运估计达到60亿美元,营运利润可能达到7亿。当初谷歌买Youtube花了6亿美元、2013年就赚了7亿美元,如果算PE就小于1了。
接下来讲的是免费广告。2013年的2月4日有个全美最盛大的节日——就是超级碗,决赛的时候是万人空巷,这个橄榄球就是美国 清华校友厦门论坛胡加生学长演讲稿《免费商业模式》
人场”。有这个人场才能赚钱,刚才讲腾讯买装备赚钱,前提是要有人场,谁在花钱——高质量玩家,高质量的玩家才会花钱买装备,有了装备他就可以打败对手、从中获得心理满足,什么叫心理满足——那是要有大量的吊丝才能体现他的高富帅,所以要赚他的钱就要有大量垫背的,怎么去找垫背者,就是免费让他们玩,他们总是在10级20级,高质量玩家都是在80级90级,据说要升到120级费用是一个天文数字,连比尔·盖茨都花不起。所以腾讯的123亿就是这样挣来的,腾讯有个游戏叫地下城与勇士,据说一把左轮手枪4600元、一个奴隶12000元,这个是去年5月份的价格。
淘宝双11卖了350亿,我们肖博士一直很不屑,说淘宝对商家剥削太厉害,你可以不受他剥削啊——我这个话说了有点会伤大家感情,我要说的意思是淘宝已经聚集了人气,淘宝最牛的资产就是他的人气,这个人气这么来的?也是淘宝早期辛辛苦苦打拼过来的,先是和易贝打,易贝收费他免费,给成千上万的卖家提供了这个卖场,反过来成千上万的卖家又把这个卖场给带兴旺了,这是互相促进的,这个人气是个非常隐蔽的资源,怎么用、怎么找,这个值得探讨。
隐性的资源怎么找,找边际成本为零的机会,比如橡果国际,深夜打开电视都是在卖八星八钻,讲的天花乱坠而且广告时间特别长,他是把所有广告垃圾时间都买下来,最后橡果国际也在境外上市了。
六、免费萝卜在哪里?
我们来分享一个免费的萝卜,在《怪诞行为学2》里面,叫做非理性的行为力量,丹·艾瑞里举了一个场景,圣诞节到岳母家参加感恩节宴会,吃饱喝足之后,这个女婿站起身,掏出钱夹对着岳母说:“妈,对你今天付出的一切要花多少钱。300美金?噢,不,400美金?”房间里顿时鸦雀无声,小姨子怒目而视,外甥女哭了起来,葡萄酒被打翻了。丹·艾瑞里调侃说:“明年的圣诞节,你就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吃冰箱食物吧。”
丹·艾瑞里在书中提到,他做了一个实验:请人家帮忙干活换轮胎,他做了两组实验,一个是光请人家干活,不给钱、顶多给一个小礼品比如巧克力,帮忙的人很开心,自始至终都很卖力。另外一个实验是请人家帮忙,但是给人家付一点小酬金(2-5美元)或者告诉说这个巧克力值2美元送给你,丹·艾瑞里发现:当
清华校友厦门论坛胡加生学长演讲稿《免费商业模式》
人们知道送的这个巧克力值2美元的时候当即感到不快,也不愿意卖力干活。
丹·艾瑞里举了以上两个例子说明:钱不是万能的,这句话我觉得在座的企业家值得好好听一下,丹·艾瑞里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两种规范,一种叫社会规范、一种叫货币规范,社会规范是人们之间的友好请求,你帮我搬下沙发好吗?你帮我换下轮胎号吗?友好的、不求回报的、而且双方是愉悦的。另外一种是货币规范,不讲友情、界限清楚、黑白分明的,美国有种计时工资,按小时来算的。这个黑白分明,时间一到计时工就拍拍屁股走人,不讲情谊。
丹·艾瑞里认为,两种规范同时存在,你要恰当运用,不是什么时候都是货币规范,比如请人家帮忙换轮胎,可能换轮胎只要十分钟,如果按小时工资可能只值一两个美元,但是你真的要给人家一两个美元,人家会不痛快,反之,不要酬劳、只要一声谢谢即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王博是专家,我在这里班门弄斧一下,这是丹·艾瑞里说的:在市场规范下雇员对雇主的忠心常常会减弱,你叫我准时上班、那我要准时下班,你不允许我迟到,我凭什么下班后还要多干——黑白分明、互相对等。反过来,当社会规范强于货币规范的时候,员工可以为公司创造的价值的确令人瞩目,丹·艾瑞里举了谷歌的例子,谷歌好几次被评为最佳雇主的头三名,在谷歌工作员工可以带宠物狗、里头可以喝咖啡、甚至可以看电影,反过来员工也加班加点,大家都是互相对等的。当然谷歌是个特例,不是谁想学都能学的,观点不能绝对化,看什么领域。并不是说所有的领域都要严格要求员工,都要用所谓的KPI,在座有不少是人力资源专家,KPI是他们的武器,但是我形容一下:KPI是冷冰冰。
我个人的感觉是这样的——生产线还是要严格,生产线一个人迟到,整条线活就做不了了,但是,学校、医院不能随便用KPI,如果考核陈景润,他既没有论文、也有没有教学、没有课时,怎么能在厦大待了好几年?他很幸运,为什么厦大现在出不了陈景润——因为现在考核太严了。KPI在公司里面有些部门也不能用,比如市场推广、广告部门、设计部门,你要防止他们出工不出力,坐在那里不干活,在这里我强调温情管理,让员工以创业的精神24小时工作,和你一起打拼。
我们经常说一手萝卜一手大棒,批评就是大棒,萝卜就是奖金。我们讲讲有没有免费的萝卜。丹·艾瑞里做了个实验,请乐高玩具爱好者来装配乐高机器人,清华校友厦门论坛胡加生学长演讲稿《免费商业模式》
装配一个给两美元,装配 清华校友厦门论坛胡加生学长演讲稿《免费商业模式》
诗你愿意付几个美元,朗诵一首中诗你愿意付几个美元,朗诵一首长诗愿意付几个美元。他把问卷收起来,发现这个价格和长短成正比。比如短诗,学生愿意付2美元,中诗3美元,长诗4美元。他到另一个班做了个实验,问卷的问题是:我给你们朗诵诗歌、付多少美元你们愿意听。结果也是成正比,短诗朗诵者要付2美元,长诗要付7美元。丹·艾瑞里就用这个例子解释锚定效应,所以说,不是光免费就行,有些时候人家还要你倒贴,关键是要看你的产品的质量。
今天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谢谢王强博士和各位秘书的组织工作。
胡加生注:原演讲题目《免费经济学》,题目起得太大了,虚心接受各位学长的建议,改名叫《免费商业模式》。
感谢论坛秘书长王强博士的支持!感谢胡加生学长的审阅和修订
清华厦门校友会秘书赵芷仪
2014-1-22
第二篇:清华五道口:2016年全球金融论坛校友论坛顺利举行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清华五道口:2016年全球金融论坛校友
论坛顺利举行
4月24日,2016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首期校友论坛在学院圆满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金融改革发展新动向,论坛由学院主办,清华五道口校友办、五道口校友会协办,校友、在校师生及《清华金融评论》的热心读者共二百余位听众积极参与,论坛由学院校友办主任、《清华金融评论》副主编张伟主持。
学院党委书记顾良飞在论坛致辞,他表示,近日总书记对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的贺信,充分肯定了清华大学100多年来的办学成就,同时为清华大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期望,这对学院今后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强调,学院众多杰出的校友担任学院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学术顾问,全面深度地参与学院新生入学教育、教学研讨、入学面试、就业实习、职业培训、道口家庭计划、道口沙龙等人才培养工作之中,为学院贡献了大量的心力和智慧。他代表学院向一直关心学院发展的校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随后,1996级博士校友、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1996级博士校友、微众银行副行长秦辉,1996级博士校友、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汪钦依次上台发表主题演讲。
宗良发表了题为“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与人民币国际化前景”的演讲。宗良提出,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需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及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他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开发了一个新的巨大的市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人民币将为全球提供流动资金补充。
秦辉发表了题为“不一样的银行——微众银行”的演讲。秦辉分析了微众银行与现有银行不同的经营理念,微众银行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其应用在银行零售业务上,精准销售,降低交易成本,加强风控管理,是传统银行难以企及的优势。秦辉强调,微众银行以“科技 普惠 连接”为定位,通过互联网连接广大的消费者、个人、中小微企业、优秀金融机构,形成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圈,通过彼此之间的资源合作、支持和调配,为更多个人和中小企业及创业者提供特色服务。
汪钦以“Hell/Heaven”为题,解读了目前资本市场,他认为,国内资本市场应思考如何解决过剩产能、如何促进“双创”、如何促使国企改革,他预期基金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论坛交流对话环节,1996级博士校友、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调研员徐静,1996级博士校友、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别作了简短发言,并就同学们关心的职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徐静表示,目前保险总资产约12万亿人民币,保险行业是中国经济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保险机构投资者有很多的机会参与支持股票市场。
郭田勇指出,金融改革应坚持市场化导向,同时鼓励金融创新,他希望金融监管改革以后能形成有力的协调机制,建立统一的游戏规则。
论坛举办当日是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日,同时恰逢五道口35周年。在论坛现场,学院校友办正式推出微捐赠计划,微捐赠基金坚持“取之于校友、用之于校友”的原则,主要用于支持校友职业发展、《五道口校友通讯》、校友活动、校友再教育等项目,现场众多校友踊跃为校友发展基金助力。
校友论坛作为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的系列论坛之一,专门邀请校友分析经济金融热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点话题,同时分享职业发展经验,旨在为校友、在校师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校友论坛计划每年举办四期。本期是校友论坛的
第三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校友系列论坛——“变局下的房地产”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校友系列论坛——“变局下的房地产” 时间:2011年10月26日(晚)地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主持人:光华管理学院校友事务中心主任 吕峰博士
主持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校友系列论坛——“变局下的房地产”开始!
今天的活动主要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由我们在房地产领域里有一些业绩和思想的校友,由他们分享一下他们对房地产在今天这个格局下的情况跟大家做些交流;第二部分我们会请我们的校友跟在座的同学做些互动,就你们关心的问题和他们演讲中出现的问题跟各位嘉宾做些交流。
首先,第一位的演讲嘉宾是光华管理学院的孟晓苏老师,孟晓苏是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光华房地产协会会长,今天孟晓苏老师给我们带来的题目是:《保障房建设对房地产带来的新变化》,大家欢迎!
孟晓苏: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
光华管理学院组织的校友论坛这次包括了我们房地产协会,刚才吕老师说,不光是光华的同学还包括北大的校友,对于我们校友人人关联的是我们房地产协会,为什么?因为大家都要住房,但是房地产形势的变化又牵扯着每一位。最近房地产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中央确立了建立两个体系,这是我们总大的变局,这将会给房地产带来很多变化,所以我就这个题目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建立两个体系这件事情引起了党中央高度重视,其实在房改初期1998年,由厉以宁教授指导下的博士论文转化的房改方案其中就包含了保障房体系,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确立了这建设商品方和保障房两个体系,但本来是两手硬,但我们一手硬一软都算不上,因为多年忽略了保障房的建设。
我首先介绍一下建立两个体系的提出,因为这两个体系多年缺失造成的危害,以及现在市场的变化。我讲这么五个题目:房改早要求提供廉租住房、忽视保障房导致诸多误区、中央再明确的构建两个体系、完善双轨制需要政企合力、限购商品房政策已近终局、运营租赁房待解资金难题。
首先谈谈房改早要求提供廉租住房,因为我82年从事房地产业,到现在已经有29年了,当时的廉租房是个“蜗居”的时代,连温总理都说那时候他们家五口人住9平方米。在1997年由当时的温家宝副总理所领导的房改里面,我是这个房改设计方案组的组长,因为在这之前1996年我在厉以宁教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中国住房制度房地产业和国际的比较》,后来转化为了房改方案。在这个方案中,我和杨政(音)会长明确提出了要由政府建立保障住房体系,应该说房改以后往商品化方向发展,按照温家宝总理的说法,从房改之前的17平米提高到33平米,80%以上的老百姓都有了房产,人们的住房多数得到了改善。
第二,谈一谈忽视保障房导致的诸多误区。我们提出了保障房,房改方案里有,但却被原房改部门给忽略了。最初说要暂停两年,这个我们是同意的,当时在俞振声的大力领导下推动产权型的经济适用房建设,这样就使得房改有了一个基础价,也解决了当时老百姓的住房困难问题,经济适用房在历史上是一个工具,不管人们对它现在怎么议论,两年后呢?但那时间建设部换了人了,再换了个人智商就不那么高了,就连续变成了十年停建,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是为老百姓建房,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开发商管理部,而不像国外那些部门主要承担为老百姓建保障房的责任,弱势群体的意见就越来越大,因为你没有这部分投入嘛。06年我再一次大会上不客气的讲,这样的建设部到底有它好还是没它好呢?第二年真的撤销了,成立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他们有几个设想,一个是切小户型?把鲍鱼分小,他们就知道老百姓要吃的是鲍鱼,而不知道老百姓要吃的是笨鸡蛋。造成了07年的呼声,我们只有房地产政策而没有住房政策。
国有房地产企业,包括中房、城建这样的企业也因为没有保障房可建他们就被逼去商品房市场转轨开发商品房,就让一些企业家误以为我是只给富人盖房子,因为国有企业他也要求以盈利为目的,就没有人来建保障房了,这样的多年缺失也为我们的土地制度带来了很大的误区,因为本来我们的土地制度是允许协议出让的,因为没有保障房所以都是商品房,于是国土资源部就发了个文件要取消协议出让,一律改为招标、拍卖,叫招拍挂,这是一个错误的政策。因为全国人大立法明确允许三种方式,拍卖招标或双方协议出让。因为有保障房,所以当时协议出让是存在的,没有保障房就变成了一律取消协议出让了。
第三,谈一谈中央再明确构建两个体系。在构建两个体系方面第一次明确是在房改的时候我们提出的,第二次明确就是在2007年,在保障房实际上停了9年之后,国务院首先认识到了还是要建保障房,并且把它明确为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这个认识开始到位了。但是认识到位了却没钱,2007年中央就说要投资49亿,数倒不多,但多少还是个态度,49亿,说地方要投几百亿,结果说了做不到,中央投了地方没投。2008年“两会”上提出中央再增加到68亿,地方也要投,结果中央投了地方还是没投。09年国家发改委提出4万亿拉动经济里面有9900亿是保障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说好了有3000亿,结果一半都没到,当年只完成了700亿左右。这样的认识不到和投资缺失就造成了保障房成了木桶里的短板,正确的办法是把短板接长,而不是去砸比如说商品房这样的短板,这样也解决不了保障房这个问题。
去年建保障房是取得成功的第一年,当年竣工了370万套,而且去年的另一个成果就是明确了建立两个体系,这是第三次明确建立两个体系。而且,明确以后说要5年建3600万套,这个数字昨天我看又向全国人大做了个汇报。而到现在全国保障房的开工任务已经接近完成,根据建设部的报告已经完成了98%,各地干的都不错,当然在这里面原保障房概念也有一定的变化,比如棚户区改造,包括村镇棚户区和城镇棚户区也作为保障房的内容。
第四,完善双轨制需要政企合力。因为保障房多少年没建,保障房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香港、新加坡我们看到他们的保障房都是用了将近半个世纪才完成的,他们靠财政和爱心,香港建了居屋、夹屋、公屋、廉租屋,新加坡从1964年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1965年新加坡独立,也就是说在新加坡独立之前就开始了建祖屋的计划。我们现在是12年没有建,所以旷课要恶补,5年要建3600万套,现在差钱,怎么解决呢?李克强副总理为保障房到处奔走,要求把机制建立起来。在这样的要求下,保障房说到底它并不是上房地产公司的任务,但它却是很多金融机构的任务,我的汇力基金做了保障房的开发,在拆迁棚户区方面是个保障任务,在建房方面,一部分是用于租赁房的,所以两头都是保障房。为什么商业资金、股权投资基金可以进入到保障房建设领域呢?原来现在已经实行了“公租和廉租冰柜”,是可以“协议出让”的。
实现双轨制并行,也对房地产企业提出了不同任务,由市场来提供商品房,由政府来建设保障房,政府建保障房靠谁建呢?所以政府又产生了一些新公司,因为老国企都纷纷改制到商品房上去了嘛,所以又出现了土投、平投这样新的一批房地产企业,一部分是老的国企、另一部分是市场上产生的,还包括一些新的房地产公司,这些新公司是不是应该得到认可呢?我已经提出来他们也应当算作我们房地产企业的一部分。有人说国企拿不到保障房任务,这是由于他那个国企拿不到,因为很多任务都由新成立的这些企业承担起来了。由此也促成了我们法律的恢复,土地出让制度恢复了协议出让,因为我们94年的法律就规定了允许协议出让,但是后来却错误的出台了831大限,现在831大限已终局。
第五个谈谈关于限购,大家都很关注,因为这次调控还是由于保障房和商品房两个都紧缺,特别是保障房紧缺的状态下造成了房价上涨和民间的怨气,最重要的是用调控手段改善房屋供求关系,这期间采取一些临时性的限制性措施来抑制一下需求或许是必要的,但绝不能是我们的长期目的,而只能是个短期目的。
从去年开始的国四条、国十条和今年的新国八条,都主要是要扩大供应量,特别强调政府要履行建保障房的责任,但是保障房12年旷课严重恶化了社会心态,本身社会心态就浮躁,等房等不来,因为这房屋不是一下产生的,所以媒体、网民不断打压,他们主要指责的是商品房要降价,本身我们的调控要求是要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并不是下降,但政府一再的提要履行降价承诺,强势程度就要对政府兜底,因为你是一党执政。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我们的调控目标就从房价要求增幅回落到合理水平,稀里糊涂的就变成了房价要变成回到合理水平,但文件上我没有见到这个字,只听到媒体传达说某领导人口头上是这样讲的,因此就要采取行政上紧缩市场、紧缩需求这样的非正常手段来抑制需求。
包括限购、限制个人房贷、可减少开发贷,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减少保障房的短板,因为商品房本身也是一个短板,它只是能起到一些别的目的。在这样的压力持续压了一年多终于一些开发商盯不住了,他们为了自身利益开始抛盘,上海的盘最近据媒体讲抛了30%多,所以业主集体就闹事维权,这种闹事我们似曾相识,08年万科误以为降价就可以,结果就很多人围困他们的售楼处,后来这个企业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现在降价不敢明说了,都说自己没有实际降,但实际上一些企业确实在急着抛盘。降价的问题怎么解决呢?过去就发过文件,说降价以后如果引发了矛盾让两家去打官司去,你说这到底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还是有意制造矛盾?后来我问起草这个文件的司长你们怎么出了这么一个文件呢?他说后来房价上涨了文件不是没执行吗?现在文件又要搬出来了,央视一个货币委员说你当然要承担降价的风险了,谁让你买房啊?就这样的人民GDP还政府9%?中国啊?老天啊!你看,这都在挖掘和谩骂老百姓。
这种降价确实是老百姓造成的老百姓确实没话可说,但这是你强制的行政干预造成的呀。我们还记得01-07年6年楼市下跌,贫困的市民买了房子,但后来下岗失业了,愤怒的香港居民走上街头抗议政府错误的经济政策,说人家是民主派,实际上我知道大部分是负资产和失业的家庭,董建华跟我说我们香港人很不幸。
我们记得在中央“十二五”的规划和中央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的,是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调控是短期的,发展则是长期的。我们也看到,最近温家宝总理到地方上去,要求要增加普通商品房的供应量,要促进普通商品房市场的健康发展。我认为这是我们调控的正常思路,我们应该贯彻和落实这些思路。
最后一个谈一谈运行租赁房待解资金难题。租赁房大量产生以后到底用什么资金来持有呢?因为哪怕国有企业也没有大量资金持有公租房啊?最近一些企业要求配建租赁房,他们也希望政府赶快履约、回购,这都需要钱,到哪里去找这笔钱呢?我们北大人到在05年就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要引进国外一个成熟的金融产品,叫做REITs(音)到中国,这种产品就是一种租赁物业的拿收益的方式,可以上市流通。07年我又针对性的提出了要把廉租房和租赁房作为REITs的持有对象,这种做法是学习了境外的经验,美国连监狱都能够做REITs,政府把监狱卖了以后再租回来,用这种办法盘活了政府的资金。而我们虽然租金低但收益不低,每年做到7-8%还是可以做到的。
我们北大人的意见提出以后,在2008年12月份国务院通过金融促进发展措施的会议,同意了创新融资方式,特别是提出了房地产信托基金,这就是我们说的REITs可以在中国实行,而且接着就发了一个126号文件要求进行REITs的试点。现在这个方案试点,也是在我们参与下推进的,主要就是用保障房来做REITs的主体,如果这么做的话保障房就不缺钱了。应该说我们提出这个方案是因为我们中国不是没钱,但钱没有投入到这个领域里。而现在大量的社会资金缺乏增值渠道,因为股市低迷他也不进入股市,现在的资金急切的需要找个渠道,我也做过保险公司,保险业现在资金不少,他们急切的希望能够允许投资保障房,如果把保障房做成一个产品让金融机构持有,那么一年7-8%的收益率对保险业十分诱人,因为保险业去年全行业的收益率只有4.5%,今年在持续下降。所以一方面是社会资金在寻找出路,另一方面保障房缺乏资金,我们需要搭的平台就是类似于《非诚勿扰》这样的平台,让需要资金的人和需要投资的人在这个平台上找到一个相互配合的机会。
现在我们的股市已经跌那么低了,最近重上2400点又一片欢呼,其实它还会跌,通胀无牛市啊,需要增量,什么是增量?就是REITs,保障房的REITs就是一个增量。现在专家说最近楼市价格这样资金还会进入股市,老百姓有那么糊涂吗?现在社会资金宁可买白银、翡翠、旧币也不进入股市,我们的金融政策何尝不是这样呢?4万亿拉动经济,公路都开到半截了,我要收紧金融了?温州老板投钱了正要生产的时候银行说不给你钱了,但还得继续温州老板继续做,这能解决全局性的问题吗?
REITs是一种特殊的股票,这种股票在美国股市上占了18%,这是一种救股市的东西,所以有了REITs我们的股市也会有救。我们现在没有发REITs,但是我们通过发30年国债在推动保障房的建设,又印了一堆票子,30年再还,但最终还是会推升通胀。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印票子、一个办法是发REITs,就是说用存量资金可以解决保障房的持有问题,所以这次一发国债我看REITs就该快了。因为现在一方面保障房大量在产出,已经构成了这种物质载体,原来没有保障房啊,大量的是公租房,土地是有价值的,所以也可以为未来的REITs商业运营附加条件。另一方面发国债又逼到了墙角,我们国家不被逼到一定地步就不会改革,多到政府连维修资金都拿不出来就不会推动房改,不知道老百姓这么大意见我们也不会这么大力度推保障房,现在建保障房没钱就得大力度发国债,这兴许就为REITs进入市场提供了机会。
我呼吁REITs到现在已经呼吁了6年,呼吁用保障房作为REITs的载体已经呼吁了4年,现在我判断REITs在中国就差临门一脚,如果有了这样的REITs,我们的保障房就会有一个很好的持有资金,由此会造成它长期能够占我们住房方面占20%比重将是牢靠的。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构建两个体系,造福全国人民。
我讲完了,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孟老师!光华管理学院和房地产协会都非常幸运有孟老师,孟老师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二三十年的变化做了一个梳理。最后也讲到看起来限购大限也差不多了,最后孟老师也给了我一个方法就是REITs的做法,看来早晚会采纳。
下面,请中国国基置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邓文云先生!
邓文云:各位老师、同学们,晚上好!
我讲的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房地产价格问题,如果它涨想买房的人就骂我,如果说它跌有房的人也会骂你,所以这个话题比较难讲,但是我觉得咱们还是要实事求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房价的走势。
我讲的第一个观点,应该绝大部分老百姓是互换房价要下跌的。这里有个笑话或者故事,大家都知道,10月6号乔布斯去世了,很多粉丝在纪念他,但是我们的潘石屹发了一个微博,说纪念乔布斯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你的苹果iphone一千块钱以下推出去,这是最好的纪念。我在香港也买了iphone4,那是要排队的还买不到,虽然潘石屹也是好心,把价格打下去,那网友就说你潘石屹什么时候死的时候也把房价降到一千?所以把潘石屹起了个名字叫潘一千,这表明什么呢?表明全国人民都希望降房价。
根据我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因为我本身是做房地产的,所以我想、我认为房价会降相对骂的人会少一点,因为我是做这个行业的。为了调整和控制房价国家下了很多文件,我就不说了。房价为什么下了这么多文件降不下来呢?在中国的历史上,政府要做的事没有哪一项不能兑现的,惟有有一个房价,出台了那么多文件,一直都是涨涨涨,涨声一片,你看我们的股市到6000点多的时候跌到今天还,没休止呢,而且房价一路上涨没有下跌的现象在全世界也少有。按照我们的观点,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想应该有三大方面的原因,表明房价的上涨,或者在高位居高不下有它的理由。
第一,自主的需求非常高涨。我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这一百年落伍了,但是这三十年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使老百姓富裕了、都有钱了,所以大家这个钱干啥呀?大部分都去买房了。同时,这三十年的过程中,咱们整个城市化的进程在加快,我们现在是14亿人口,我们的城市化率现在是50%多一点,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将近有7亿人住在城市,所以需求是刚性的。
第二,投资性需求非常旺盛。在中国我们的投资渠道非常的单一,你有钱了只能干两个事:一个买房子、第二买股票,别的没有,因为我们的人民币不能出国,没有实行可自由兑换。股票不好只能买房子,成思危说了房地产投资叫投资,不叫投机,后面因为打压就叫炒楼,包括温州的,但我认为房地产投资第一是合法的,第二也是合理的,因为你没有投资渠道嘛,你有钱,按照我们党的“十六大”就是要让人民的财产有一个合理性的增长,所以必须会产生投资性需求。
第三,项目成本的刚性上涨。最大的上涨刚才孟老师说了,就是土地开始出让,大家回忆一下土地开始拍卖以后房价就一路往上飙。而且刚性成本的上涨导致了我们政府的财政成了土地财政。根据一个数据的统计,近十年来我们的土地输入增加01-03年我们全国的土地出让金9100亿,相当于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35%,但是到了2009年的时候一年的出让金收入达到1.5万亿,相当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46%,有的城市占到50%,少数地方占到财政收入的80%,现在我们的出让金已经达到了2万亿,我们知道我们今年的财政收入估计要突破10万亿,但是光出让金就2万亿,卖土地来的,从老百姓这里一万块钱一亩拿过来,可能几百万、几千万卖。当然除了土地价格的上涨还有其它方面,比如劳工工资提高了,在座各位可能有很多企业家,我是做实业的,我除了房地产还有很多矿业公司,一个矿好几百人,现在搞什么《工资协商制》,就是说工资要跟工人协商多少钱一个月,一下子成本就提高了。
主持人:应该的。
邓文云:是,我觉得也是应该的。
第三方面,我认为房地产价格下跌的拐点真正出现了。这是我个人的观点,第一个提出这个口号的是谁啊?两年前王石就提出过,我觉得他提作了,因为当时条件还不具备,但现在我认为冬天来了,而且寒风刺骨。为什么会跌?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限购令的实行。决定一个产品好不好卖,除了价格之外关键是供求关系,中国人民都有一个优良的传统,都希望为自己的子女买一套房,但现在不行了,限购,你必须符合条件,在北京工作,像我的户口在广东,我现在在北京好几个公司,但我不是北京户口,还限购,我纳税大大超过一定的数额,但限购啊,你有钱买不了啊,这对房地产需求的压制是毁灭性的。之前佛山出台一个文件说准备放松,几个小时就被收回去了,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地方财政已经扛不住了,没有收入了,他就想放开,因为他不放开买不了啊,形成不了交易啊。但是为什么几个小时就收回了?这是政治任务,不是经济问题。
第二,银行控制银根。大家都知道,这两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大幅度提升,贷款利率逐步越来越高,银监会主席多次发指示,内部消息啊,虽然朱镕基总理那年那么狠,但根据我的经验,因为我93年就在江西搞房地产,我那时候在政府,但我兼了一个开发公司老总,94年朱镕基总理到海南视察,说海南的房地产有泡沫,于是就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要调控房地产,说你这个银行房地产贷款只收不贷,限你们三个月收回多少多少,这个会开完以后第二天我的楼盘咔碴一下就卖不出去了,立竿见影,他不给你贷款了。所以,你要降房价,说实话现在我们作为开发商运气比较好遇到了温总理,比较温和,出一个政策上一个台阶、出一个政策上一个台阶。其实打房价很容易的,通过银行,资金一断,所有开发商都得抛房子,没有钱怎么办啊?低价抛售,没那么复杂,所以前段时间朱总理回清华那么多人欢迎他。房价下跌我认为刚刚拉开序幕,并不是限购接近尾声,我认为没有那么快,不能那么乐观。
第三,税制改革。为什么要搞税制改革?就是压房价,咱们看到了上海和重庆的方案,第一土地增值税、第二地房地产税,这两个税赋一出就得掂量掂量我们的有钱人,就像美国人买的起房租不起房,大家知道政府的地卖完了就没有了,而我们的财政50%靠出让金,以后不可能说我们的财政下跌50%的时候由10万亿变成5万亿,那那些政府官员怎么活啊?他得想招,再从我们兜里抠钱,那就得出税收政策,变一次性的税收变长期的,每年都得收钱。现在上海和重庆在试点,这样就会有利的抑制房价,特别是投资需求,因为你投资了买在那不租,那个税收也不得了啊。
第四,保障房建设。保障房其实是个双刃剑,其实原来管这个事儿的是王岐山副总理,我有幸跟他做过一次短距离的交流,聆听他的指示,他当时的观点就是两条腿走路,商品房应该是放开的,另外国家应该建保障房。但刚才孟老师说了像香港97年房价大跌,为什么会大跌大家知道不?就是因为当时董建华特首上台以后,建了大规模的居屋,也就是保障房,咔碴一下有钱的人或者有一部分钱的人都去买居屋了,导致5-10年他这个房价没有缓过气来,所以董建华说香港很可怜,将近50万人负资产,为什么负资产?你付30%首付款,当你的房价跌40%的时候你不就负资产了吗?但因为我们人口多,但长期建保障房我看也是有问题的,一年建1000万套在建国历史上没有过,而且根据现在报告说已经完成了97%的建设任务,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这对目前的高房价我觉得是个很好的抑制,它的后续效果不用很长时间就会显现出来,因为肯定有个后续的效果。
第五,舆论的引导。就像孟老实说的,我赞成他这个观点,因为房地产价格舆论导向一直都是围剿价格太高、太高,当然也确实高,所以有时候说话讲一千遍一万变就变成了真理,舆论叠加导致的效果使全国人民都产生了一个共识,就是现在的房价太高了,这样就必然会加速房价的下跌。
再一个原因,也可能就是我们房价下跌的导火线,全球的经济形势再一次恶化,我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因为我现在有一块房地产在外地,但我有一块是铁矿,铁矿也是中国经济晴雨表的一个反映,今年应该在10月10号之前,铁矿石的价格非常坚挺,一直在1300-1400之间,但是没想到从10月15号开始,一路下跌,跌到今天950一吨,它是一个指标,表明了全世界,大家都知道希腊债务危机,等着中国去救,我相信中国不会去救,因为我们自己还那么多问题。这样就必然导致整个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按照我们中国有个很神的人,忘了他名字了,几次都预测了股票的下跌、经济的低潮,他预测我们这次经济比2008年还要更严重。说实话在两个月前我也是这么判断的,所以我准备着过冬,准备好资金,职工要放假,因为跌到一定程度就是说没什么钱赚了,放假一千块钱养着你,比我生产更合算。
我认为房价下跌的拐点已经来临,跌幅多大呢?这是谁也预测不了的,除非他是神仙,但我可以根据现有的一些资料跟大家探讨。第一,刘明康银监会主席他不止一次在媒体面前公开说,说他们对住房成熟率做了一个测试,就是房价跌50%银行业没事,我想房价真跌50%就差不多崩盘了。但是,这是不是一个信号?代表着什么东西?因为政治要有敏感性嘛,他出来说两次啊,并不是孟老师我们是搞企业的,随便怎么说,而他是政府官员啊。
我个人认为,房价下跌20-30%的可能性比较大,就是回到2010年年初的水平,四环以内现在平均房价是四万,跌个20、30%应该是三万或两万七八。第二个可能,下跌5%,10月25号温总理在天津有一个讲话,他说“宏观经济政策要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很多东西是没有办法预测的,但如果不是这种情况,调控政策最少要等到换届以后,因为现有班子肯定要维护他的成果。
接下来讲对策,我总的判断是宏观向好,中短期形势很严峻。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对房地产比较感兴趣的可以从中发现机遇,如果有机遇了,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企业资金链扛不住了,扛不住低价卖,这时候你可以出手,就像巴非特说的人弃我取,人取我弃。
祝愿大家在这次有可能出现的经济低潮当中大家能挖到金矿,谢谢!
主持人:题目是2012年是房地产的机遇还是陷井?到底是机遇还是陷井?
邓文云:我觉得机遇比较多。
主持人:感谢邓文云先生!
下面,有请北京裕昌置业集团总裁常鹏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房地产变局中的规律与应对》。
常鹏:各位老师、各位校友大家好!我班门弄斧的题目是《房地产变局中的规律与应对》。我是91年学的就是土地管理,95年毕业以后一直在房地产行业一线工作。
我们先看一下房地产的若干规律,第一个是时间的规律,我们列举了一下这么多年来变化,84年发展,88年扩大发展,89-91年加强,94-97年治理整顿,98年进入了比较长的促进房地产产业发展,停止福利分房,99-02年启动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产业发展。随后在2002年的8月份就开始了对房地产的调控,但是也能够看到这个调控的时间非常长,像打了败仗再派上去,03年加强房地产的信贷管理,05年开始把国八条上升到政策高度,二手房交个税,一直到07年继续清算土地增值税,二套房首付不低于40%,08年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8年9月份马上就降低准备金、降低利率,这时候市场大跌,我个人认为这对房地产行业是最危险的一年,因为行业中基本对这种情况没有一点儿先天的预判。09年政府大幅度的救市,10年1月份新的条款又出来。这大概是我们若干年来发生的一些事情。
有没有规律?有规律,从政策上说看到扶持的时间比较短暂,调控的时间比较长。从市场上看涨价的时间比较长,降价的时间比较短。这正好是相反的。政策在短期内不停的变化,我觉得房地产企业一定要考虑到没规律的这种特征,有可能它会打着左灯右转,原来我们在地方上交通秩序特别乱的时候我一直没有撞过车,我说当我看他打灯的时候直行、左转、右转的可能性都有,所以我们对政府的政策既要尊重政策中的含义,也不能完全相信。我们要在没有规律的环境中找规律,我认为本次10年开始的新一轮调控至少要持续到2012年年底。
产品规律方面产品的第一阶段是大房子阶段,市场初步启动时,特大房子最受青睐,一般180平米以上,特征是这类房子单价相对其他户型高,且供不应求,市场上只有期房。此时,市场的各类房屋的均价品第。第二阶段是功能合理、面积紧凑的三居时代,市场均价已经发生了显著上涨。第三阶段是85-100平米两居走俏,第四阶段是80平米以下,第五阶段是小一居酒店式公寓,据说现在万科正在研究15平米功能齐备的户型。现在省会城市应该在第三或第四个阶段,即以两居、两居为最畅销户型,也意味着房价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三、四线城市大多以第一、二阶段的产品为特征,畅销产品是三居。
拆迁的政策这几十年的变化也很明显,首先是期房回迁,第二是实物拆迁,第三是货币安置,第四个阶段是扭曲后的货币安置,第五个阶段就是货币安置加隐形回迁,一方面给你钱另一方面允许你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几套房。总的来说,许多城市的拆迁都是一步步的递进式的发展,根据拆迁所处的阶段也可以大致判断城市的发展阶段,特大城市现在可能拆不动了进入第五阶段。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房价有什么规律呢?房价大部分时间都是上涨的,即使是这样房地产开发企业只能在价格上涨中获得一部分,他不能通吃涨价的利润,这里面有个原因,就是企业受到自己资金的流动性和涨价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在调控过程中发生下面的情况就会导致企业整体贬值,等调控结束以后你的产品相对于新产品的趋势不合潮流了只能降价,产品也能够经受住一定时间的考验。
关于现金为王和资源稀缺的规律,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一旦进入经济周期复苏、繁荣阶段,体现为资源稀缺,价格上涨很快,应该及时把现金转化为资源,在进入衰退和箫条期体现为现金为王,价格下跌问题很慢,但陷入长期的滞销期,如果现金不足,同时无法再复苏前夜拿地,完成生产循环。问题是我们不是上帝,无法知道什么时候是拐点。
现金的补充说明是什么呢?现金为王、资源稀缺这两个问题在企业的发展中始终是纠结的,人民币也在不停的发行货币,现金能为王吗?人民币不保险,换成美元、欧元、黄金,也可能有问题。资源的稀缺真是那么稀缺吗?价格的快速上涨真是反映了价格稀缺的本质吗?我们以疑问的形式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也反映了我个人关注的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我觉得月份都是在混沌状态中,使我们永远陷入现金为王和资源稀缺中。
第二方面,影响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四大未明因素。不知道美元、欧元区的调整是开始复苏的前夜还是继续低迷或者二次探底,外部经济的不稳定使国内房地产的走势更加复杂化,换句话说如果外部经济如07年前那样稳定,则国内的房地产走势简明,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重复以前的规律。第二个问题就是人民币汇率到底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第三个是通货膨胀未来是否能合理控制?我认为这三个是大问题。第四个是不知道调控能持续多长时间,不知道限购这一临时措施到底临时多长时间。房地产必然受到这四大因素的影响。
美国、欧洲经济如果低迷我认为中国经济也不会好的,这是有个负面影响的,如果美国经济复苏了中国经济可能好也可能不好,原因是到底你在博弈中处在什么样的地位?02-07年这是大家都好的。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如果大范围影响中国企业的利润对房地产利润肯定是有影响的,毕竟这些利润是来源于出钱人的。如果通货膨胀得不到控制房价的新一轮上涨这是指日可待的,而且涨的很高,对中国的经济社会有什么影响?不清楚,肯定不是好事。限购持续的时间对房地产的销售是致命的。
最后,我们企业一般是在这里面怎么做呢?我认为路有多条,这只是讲讲我的思考。我认为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既有规律,但又是一个混沌的世界,要在没规律中找规律,但还不能相信规律,要看到事情的多面性作出你的选择。要保持资产和现金的均衡,说白了资产多了那你就卖点资产补充点现金,现金要是多了应该释放一部分现金补充补充资产,这在数学上世纪上是一个平均数的问题。对于房地产这个特殊行业我有一个建议,我觉得我们的开发商一定要注重产品的流动性或者存货的流动性,一个是产品的设计、施工的质量一定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与所在城市的畅销产品一致,畅销产品马上就过那个阶段了还在大量生产那个产品,一调控卖不动了,但一恢复还不行。
针对刚才几点再做点补充,多样性要看到世界经济的多样性和多种可能,看不到多样性在战略和路径选择上的正确性是没可能的,世界是无规律和有规律性交织在一起的,选择性要在多样世界中总结企业自身的资源走出自己的一条路,产品是经营和产品战略的整合,产品上你到底是一元多赢还是多赢经营呢?不能因为世界混沌自己也混沌,要在多样的世界中选择实施自己的战略,能够在经历中经历住高峰低谷的冲击,像现在对房价到底高了低了我认为可能也得往下调点,但对我们企业来说可能不关注这个,但我们认为只要房地产开发周期中经得住冲击就是很稳定的。投机也是一种战略的选择,只要搞好了风险控制,能够经得住周期的考验,虽然输了这一把能玩儿完整个周期也是一种选择,要看到多样性选择出来一以贯之。我们06年成立以来调控了几次,对我们来说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资产和现金的均衡是对上述混沌世界的可选方案之一。涵义:平衡,资产多了,就应该变现一部分成为现金,现金多了就应该转换一部分为资产。效果是经济飞涨时显得保守,但也利可得,经济正常期或低谷期优势明显,可以按照自身的节奏安排生产销售。现金的补充说明:存货的流动性好,也是现金,灵活理解。
我就跟大家汇报到这儿,谢谢!
主持人:我听到您讲这个我觉得房地产行业早晚得出管理学大师,因为太不容易干了,情况很复杂。打转向灯如果这种情况我超车到前面骂一顿,会开车吗?是不是修正一下这个比喻?走到一个路口所有灯全亮了,我作为一个驾驶员不知道往哪开了。
常鹏:这个当然也没关系,我认为前期的政策是活的,他也在不停的环境,他的前车掌握着后车不让咱们超车,超车咱们就犯法了。
主持人:他就是个坏蛋,知道了。
接下来,请大家跟三位一起互动一下有请!请三位嘉宾简单的再讲两句。
孟晓苏:先把我们的观点阐述阐述是吧?我们今天议论的是“变局下的房地产”,今天三位房地产协会的同学、校友,我们都在讲变局,我认为这个变局已经清晰了,找到了两个体系建设的目标,我认为随着这个目标建立,随着保障房大量产出,国家调控的阶段性目标接近于按照,但是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但在目标完成之后这个调控政策是会变化的,就像常鹏同学刚才讲的这个规律,过几年压一压、过一年再支持支持,是不断变化的。
我们几位都说了自己的观点,虽然观点有的有所不同,但是可以看的出来,我们房地产校友同学都是在认真的研究着房地产的形势,并且在自己的业务上也都因为这种研究而获益匪浅。
好,我讲完了。
邓文云:今天用这个标题“变局下的房地产”重点在变局,这符合马克思的观点,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而且,我们现在这么大的变局开始拉开了序幕,就是我们很多房地产企业在新的形势下面将面临着新的洗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会有新的机遇和新的机会,无论是房价上涨还是下跌,我想对我们在座各位都是一种机遇,涨了你就可以抛,大跌了你就可以买。
有钱、有房,或者有少量的钱,有两个教授在这次房价的发展过程当中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命运,一个教授对房价非常看好,在07年的时候他买房了,放了10万块钱的首付款。另外一个教授说自己存款不多,就没买房,每天还是教书育人,非常的勤劳,但是五年过去了买房的教授房变成了200多万,而没有买房的老师存款变成了20多万。所以,作为教授也好、学生也好,关键是在这个变局当中怎么样抓住机会,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谢谢!
主持人:买房的老师就不教书育人了。
常鹏:今天很高兴跟孟总和邓总和各位校友交流,我建议听一听孟总关于《房地产周期论》,如果对房地产感兴趣的话可以请孟总讲一讲《房地产周期论》,房地产房价会不会降下来呢?短期掉的可能还是比较小的,长期是会有的。邓总用他的行为对房地产行业作出了预测,他说房地产要掉价了,不好玩儿,但我们也不害怕,我们认为它就算死到95%了也轮不到我们。我奉献给大家我自己的一个理解就是多样性、选择性、一贯性,这个世界一切皆有可能,但你得选择出适合你的资源一以贯之,长期坚持下来会非常好。我们企业大概十年时间增长了20倍左右,我们基本上不举债,说不举债还能搞房地产吗?能搞,这是我们做房地产自己的体会。这些内容的思辨还是发生在北大光华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在运营过程中就加入了这项理念。孟总和邓总的理念我都很认同,而且他们的观点大部分还是一致的,有一部分不一致的,反正我一以贯之。
问1:请问孟老师,限购本身我认为就像以前的布票粮票一样,房票不是我们市场经济的手段,请问几位老总,限购按理说不应该是市场经济的手段,到底多长时间这个政策会消失?
孟晓苏:常鹏说问温总理。但限购确实不是市场经济中的产物,我们市场经济需要有一个有形之手来调控市场调控不了的方面,两只手要很好的结合起来,但到底有形之手的调控到底要做到什么限度呢?这个限度应当是有一个规范的。房价前一段时间的过快上涨,我们都看的出来原因是两方面的供应不足:一方面是商品房供应不足,一方面是保障房多年没有建设。调控本身的本意,文件最初发的还是清醒的,就是要两方面都增加供应量。
现在应该说保障房增加供应量很不容易,但是终于增加出来了,随着保障房的增加,随着中低收入家庭未来有个改善住房的预期,那么大家就对商品房价格没有这么大的意见了。我前不久到了一个省会城市,市委书记是一个很有见地的人,他就讲了地方官员对房价的看法,他认为政府要建设和维护保障房,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商品房,商品房要卖的起给那些买的起和愿意买的人,这方面好了商品房就不要管它,商品房价格涨的越高不就对地方财政有好处吗?
现在我觉得在逐渐接近两手硬这样的成功点,这几年国务院在抓保障房的工作上很有成效,虽然保障房的产出,我认为确实我们一时性的限购需要适当选择退出了。但我的这种愿望,我们认为不应该猜测政策,我们更要引导政策,我们希望能够让这些管理层知道,调整政策,而且这种声音也有利于使他们从媒体盼望房价大跌的声音中摆脱出来,像香港持续跌了6年,跌到媒体自己都下岗了他们才醒悟。跌50%中国的银行真的不会出问题吗?它不是一个静态的坐标。当经济下跌、工人失业、相关行业受损时,和你把老百姓赶出门以保证银行收益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引起的社会动荡难道就不会引发银行的各项危机吗?这些问题我认为应当用光华所能有的宏观经济思维,而不要用个别人所鼓吹的单向经济思维思考问题。我总体认为中国的房价在近些年都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跌。
问2:孟教授您好!刚才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是关于住宅方面的调控,大家一直讨论的也是关于住宅方面的问题,我更关心非住宅方面的趋势,泛泛的商业地产,比如说酒店、写字楼和其它综合性的物业状况,它以后的价格走向会是怎么样的呢?
孟晓苏:因为我们的调控现在也是局部性的,主要调控了商品房的价格,这些低收入阶层买不起商品房所以提意见,特别是媒体人多数是北漂一类的,我知道媒体人的特点,他们是在没房子的时候他们当记者,过了几年有房子他就干别的不当记者了,又换一拨没房的人当记者,总是那么一个周转过程,所以总是站在这么一个地位。特别是重点媒体的媒体人,他们所处的区域环境和地理环境又是高房价地区,所以他们往往是站在那一端批评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
由于这么一批评就使得我们的调控政策单向的调控住宅,开发企业一想我们就干别的去了,有一帮人认为做商业地产很好,像老邓这样选择做矿去了,这都是逼走他乡啊。做非住宅类的商业房地产确实是最近有些火爆,因为不限购,但是我认为近期发展一下城市的综合体和商业房地产是有必要的,但是过量的发展这些商业化的住宅会形成真的泡沫,但是我们看到香港、新加坡在金融海啸泡沫破灭的时候最受冲击的就是写字楼、商场这类,所以我认为中国需求真正大的还是住房,过去我们都有一个比重叫15%的商业配套,如果现在再加上一些城市配套的话可能会多一些,原因是因为商业可以给地方政府提供税收,这些商业设施目前对城市功能完善是有利的,但是过量肯定是有害处的,在一些地方因为调控做商业地产的同时需要提醒大家应该提高警惕。
问3:我是04级的MBA,想请教一下孟师兄。您刚才演讲当中说到保障房政策是恶补旷课,我关心今年恶补明年还会恶补吗?持续性政策怎么样?
孟晓苏:有人说是大跃进,说凡是大跃进都没有好结果。我用的是恶补旷课,因为旷课旷了12年,现在这么大的决心做我觉得是好事,我认为我们应当为保障房大量产出说好话,最近我也看到一些房地产专家都在说坏话,说这么做肯定会有这问题、那问题,这就不对了,好不容易要建保障房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说好话呢?需要这样一个时期。但本来不应当出现一个恶补时期,本来就应当在房改初期,很快就把租赁房建设起来,各国各地的经验,是在我们在光华研究国际房地产比较的时候提出来的,但政策出现了这样的失误,现在回忆起来那段时间相当的不清醒。恶补是好事,只有这样大规模的建设,甚至会占到同期商品房的30-40%左右,五年3600万套是什么概念?大致算一算,还都是小户型,大约是20亿平方米,是去年全国商品房销售的10亿平方米的一倍,也就是说未来五年要增加相当于两年商品房建设总量的保障房。当然这里面有一部分是回迁、拆迁用房,里面有一定的重复计算,但不管怎么样未来保障房的量是比较大的。应该说这种恶补现在决心这么大,要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真的政府下了决心真能办成,从今年的进度来看能办成。大不了没钱可以发国债可以印票子嘛,总能把事办了。未来能达到20%左右的房屋是保障类的是比较合适的,这是我对目前保障房建设的判断。所以我们应该为我们呼吁多年的保障房又在中国建设了说好话而欢呼!
问4:孟总您好!到现在为止大家一直谈的一个是限购、一个是保障房的问题,因为我一直在微博上看到很多房产老板都谈到以房养老,包括政府人员也在谈这个问题,我刚才也在跟一个媒体朋友谈这个问题。请问您觉得这个政策可行吗?这个政策如果真的推出的话会不会变相导致房价下降的政策影响会打折呢?
孟晓苏:您说的是以房养老?建一些养老房?
问4:对。
孟晓苏:我在03年向国务院建议的以房养老,已经建议了八年了,温总理批示了两次了,而且保监会还出了一个124号文件,表示要实行反向抵押贷款,但是这一说实行到现在就八年,八年就没有做,所以你也别担心它马上做,因为这八年里虽然我们是呼吁和很多人大政协代表提案,但一说到以房养老,银监会主管负责人对这个问题的答复说,以房养老、反向抵押贷款在很多国家实行是成功的,但我们中国国情不同,第一是我们土地使用权只有70年,所以不能实行,这句话后面的含义是到了70年政府就要把这个地收回了,就要把你赶出来了,把这个房拆了,我们政府就要跟全国人民为敌了,有这样的政府吗?他更不知道07年中国出台了《物权法》,明确提出住宅土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可见银监会这位负责人没有读过《物权法》。第二,当房价进行下行期的只有抵押贷款就会遇到其它问题,他的意思是房价下跌的时候银行和保险机构就不愿意做了。
这就是他们讲了八年的话,在这八年里他们年年担心房价下跌,请问是房价是下跌了还是上涨呢?房价上涨了三倍。他们会说过去上涨我承认,但未来房价会跌吧?他们年复一年的担心,但是年复一年的不准,要用这样的人管金融我真担心把我们的金融管出毛病来。
问5:请问孟教授,过去在建经济适用房的过程中很多比例的住房是被体制内的公仆们拿走了,那么未来包括现在建的廉租房里大概会有多少比例会被公仆或他们的家人占用?如果这个比例比较低的话大部分给老百姓住,那现在这种大跃进式的建设什么样的机制能保证廉租房的质量?
孟晓苏:这个问题我得从几个方面来回答你。首先我要回答的是,保障房应不应该给公务员住?我作为一个现在早已不是公务员的人,我可以站在中立的立场上说话,在境外和国外,特别是中低层的公务员他们是享受政府社会保障保障房的一部分。但再往下回答人们都担心的问题,为什么在99-00年左右建的那些经济适用房,很多都卖给了高收入人群了呢?因为当时也有一个特殊情况,这个我是亲历者。当时正是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也是我们推动房改的时候,当时建设了低价位的房子没人买,因为当时整个房价低迷,所以当时俞正声跟我商量这件事,我们主张单位购买不要马上退出,给他两年的舒缓期。再一个,那时候连富人都不买房,所以就不要过紧限制购买。后来出现了开奔驰住居屋的情况,这是当时在摸不清市场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现在人们指责天通苑为什么有那么多富人住?但这是当时摸不清市场的代价。
再谈谈现在的保障房,现在的保障房有一部分我认为是应该提供给中低收入阶层的公务员住的,就像我当公务员的时候也住保障房,因为当时初级的公务员工资也是低的,但某些地方为公务员建公务员小区就不对了。应该这样看问题,我觉得就比较理性了,我不同意媒体炒作,说公务员买房就不对,把公务员和人民群众对立起来,包括高收入的公务员能拿多少工资啊?一个副部级一年10万块钱,正部级一年12万块钱。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要防止那些媒体的炒作,把这些目标无意义的引导到公务员身上,还是要按照保障房政策分配给那些中低收入家庭。
问6:我是光华在校的同学,我是个律师,我对孟总对房地产法律的熟悉很钦佩。宪法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但99年国务院出台的国有土地转让暂行条例里规定了70年、50年、40年的期限,我觉得这个期限的规定本身就是违背宪法的。99年出台的这个暂行条例当时是谁制定的这个期限?当时的背景是什么?第二,孟总能不能通过发挥你的影响力取消这个期限?
孟晓苏:中国确实出现了这么一个过程,就是从土地无偿使用到土地有偿使用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还是面对改革开放,外资进来了,以前划拨,外资进来还能划拨吗?就不能划拨了,接着出现了拍卖的地、招标的地,最后在88年就修改了宪法,宪法明确规定土地所有权不能转让,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土地管理法又规定了有偿,但都没有规定年限。
现在作为法律的就是全国人大的立法,都没有规定,国务院做了一个55号文的规定,提出40年、50年、70年,住宅住房是70年,为什么那么少呢?我们知道当时香港是99年,我们想一想我们土地承包制是怎么发展过来的我们就知道了,我当年是万里同志的秘书,最早的土地承包叫借地度荒,万里同志主持省委会议建议一定三年不变,后来改成了五年不变,后来规定十五年不变,温家宝管的时候规定了三十年不变,胡锦涛同志现在召开十六届三中全会,定了土地承包制永久不变。你看,它是一个过程。
当时我们定40年、50年、70年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呢?是深圳出让最低规定20年,怎么定我们的年限呢?其实国务院的会议和我们现在的讨论也差不多,说定多少年呢?定长了吧?吃不准,定短了又怕没把握,咱们就定个50年、70年吧?就这么定了,定的原因就是有比没有好,先定一个吧?就先定一个,这就是当时的规定,这个规定里别忘了有两个字叫“暂行”规定,但现在我们把暂行给忘了,现在的人有没有责任把它延长呢?当然有,他们认为那就不能变,那是错的,其实我们的土地使用就是这样摸着石头过河走过来的,我认为这也应当是与时俱进的。但这个法律修改起来也不难,为什么?它不过就是在一个立法层面里面一个最低的层面,就是国务院的一个法规,而且是暂行。后来全国人大通过的《物权法》并没有涉及到70年,它有意的避开了70年,原文写的是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一个有趣的事情,99年土地权的香港在回归以后把土地给改成了50年,这个你们不知道吧?现在香港回归已经14年了,当时出让的土地到现在就剩下36年了,为什么香港回归以后反而改成50年了呢?因为香港人想,邓小平讲了50年不动摇,他把它变成土地政策了,可见都有一定的随意性。
你看看这个法律是人定的,既然立法层面不高,我认为我们应该呼吁修改国务院的55号令了,需要修改这个土地年限了,这样的话才能适合目前老百姓拥有财产的需要了,规定99年也是可以的呀,我也知道有999年,什么意思?就是接近于无限的使用。中国有没有另外一种接近于拥有权呢?有啊,就是农民的,现在农民把它建成小产权房,来卖给城里人,现在有1/3城市居民住的面积是小产权房,永久的是农民的一大贡献,为中国的土地制度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今后我们按照中央要求真的要实现农村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的情况下和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并且在规范的情况下公开的实行流转以后这些小产权房就获得承认了,现在三中全会已经承认了,谁没有承认呢?法律没有改,为什么没有改?法律滞后。
另外,我们12年没有建保障房,为什么中国的打工人员还有地方住呢?再一看是因为农民建了城中村,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加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拿出土地建设了大量的廉价屋村,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廉价屋村,是谁解决了许多建保障房的问题?又是中国伟大的农民,我们什么时候承认它合法了,什么时候我们12年没建保障房的毛病就可以一笔勾销了。但是我们现在一方面不承认它合法,另一方面我们很内疚的认为我们中国真的10年没有建保障房。我们讲了那么多的土地制度,有时间我还愿意跟大家进一步探讨,但近期我觉得我们光华可以推动70年变成99年或者更长时间。
问7:我想问一下价格的趋势问题,刚才邓总讲的已经非常清楚了,降价的大幕徐徐拉开,请孟总谈谈价格近期和中期的走势。
孟晓苏: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其实老邓已经回答了三种可能,一种暴跌、一种小跌、一种不跌,由此我就想到中国社科院在今年年初绿皮书预测了三种可能:暴涨、下跌、持平,可见提出三种可能比提出一种可能更接近于真理。
从十年前就有专家不断的预测房价下跌,最初预测的是人大的一位著名教授,名字我不说了,00年就预测房价明年会大跌,剩下的问题要通过炸楼来解决,结果没有跌。接着就是万科的冯仑,他每次都说要跌,这么多年都没说准。可巧在08年说准了一回,是他自己降的,不是别人降的。问我说这么多年没说准这次说准了你怎么看?我说美国有一句谚语:一只坏了的表一天也有两个时候是准的。
现在全国的房价我们不断的看到不大令人相信的统计局在推出一些数据,整体上都在涨,涨幅今年是稳中有涨,没那么高。现在个别楼盘在降价,是不是会代表着全国房价会大跌呢?我不相信,这些降价楼盘已然引起了局部的社会骚动。这些问题难道不被当局重视吗?这些降价的楼盘他们是在充分评估了自己降价而老百姓不会退房的情况下才敢降,才敢得罪老业主,我不顾得罪我的上帝捞回我的钱,为了我能够尽快的回笼,一般做这种事情都是资金快断了的时候讲不得礼义了,只能讲利益了,所以引发退房潮。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判断说中国的调控将会压跨中国的楼市,反而一向唱衰中国的美国华尔街时报在观察,中国内需实际很旺盛,是因为中国政府政策不让老百姓买才造成了这样的现象,一旦发现不对就会放宽这种政策。一个人说不会被自己掐死,他开始以为掐的是别人,当掐的觉得难受的时候就知道不能再掐了。
到底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所有东西都是未定的,如果是非理性的,他真要把自己掐死呢?这种可能有啊,小孩玩儿上吊下不来了,我判断我们是个理性的政府,掐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掐了,现在在掐自己的内需的必要性的问题已经在考虑了,各方面因素都在考虑,所以我们的大当家也还在讲要微调、要冷静观察,目前到底是在降温还是回暖之间做选择,这种选择不容易,但我们的政策调整说起来也快,有08年的打压就有09年的救市,本来就用不着救市,救完了以后一看不行了再打,这两个极端的政策实在让人接受不了,这使我们的发现他的一个特点,就是比较快,当他打左灯的时候往右拐是因为他来不及打右灯,我不习惯这样的政策波动,我们希望保持的是我们中央包括敬爱温总理所讲的要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
主持人:以掌声非常感谢三位校友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充满智慧的讨论!关于房地产的未来当然是个很大的问题,市场也看不清楚,未来要有赖于诸位做一个综合的判断。再次感谢诸位的参加!
(结束)
第四篇:祁斌国家金融动荡下的中国经济展望(本文根据一次内部论坛发言整理而成)
国家金融动荡下的中国经济展望(本文根据一次内部论坛发言整理而成)
观点摘要:
一、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大致是什么样子?我们现在人均GDP4000美元,如果7%,能够保持10年,正好翻一番。翻一番就是8000美元,人民币升值20%就是一万美元,所以2020年左右,中国人均GDP成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中国人口正好是美国的四倍。所以中国经济有望在2020年前后总量赶上或者超过美国,并突破中等发达国家陷阱。所以未来十年,怎么看对中国都是最重要的,要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平稳、稳健的增长。
二、年终年初,又到了盘点和预测中国经济的时候。我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大部分是悲观的。以前大家都说围城现象,里面人看外面好,外面人看里面好。现在是,里面看外面是肯定不行了,欧美债务危机,外面看也里面也说不行,卖空中国,挺奇怪的,围城现象消失了,而且现在中国人自己也说自己不行了。我看来看去,现在只有一种人说中国好,我把他称之为穿越。就是老外来了中国,觉得中国挺好的,中国人一出国,说原来还是祖国好。
三、中国资本市场要加快改革步伐,提高治理水平。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关乎我们如何建设和谐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193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的第一任总裁威尔逊首次鼓励工人用养老金买股票,此举激怒了当时美国的资产阶级,他们说,这样工人不就也变成资本家了吗?事实是,随后的几十年里,美国的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因为参与资本市场而成为了美国经济的股东,得以分享美国经济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的巨大增长。这一套制度建设,人家资本主义国家都搞成了,我们社会主义没有理由搞不成。
四、中国经济现在人均GDP4000美元,正好是一百年前阿根廷和美国的水平,1913年的阿根廷跟美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今天美国人均4万8千美元,阿根廷6000美元。无独有偶,今天世界在猜是中国崛起还是印度崛起。所以4000美元之后的长期竞争力靠什么?历史证明,不靠资源,也不靠大跃进,靠什么?靠体制机制,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快体制的建设,不断改革。
五、有一首儿歌,名叫《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我把今天的中国比喻成为两个老虎的的故事,一个老虎叫改革,还有一个老虎叫社会问题,这两个老虎什么都有,就是看不见彼此,不知道对方在哪里,两只老虎都在跑,我们希望改革这只老虎跑得比另外一只老虎快一点。
主持人:我们下一位演讲嘉宾是大家熟悉的祁斌主任,是证券行业的专家。祁斌主任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曾经在美国任职于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大概11年前,报效祖国,回到证监会,历任战略规划委员会委员,基金部副主任,现任研究中心主任。祁斌主任在证券行业领域里面非常活跃,大家很熟,他的一些著作大家也非常熟,《伟大的博弈》,他主笔的《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对我们了解我们国家资本市场走过的历程、将来的方向,在资本市场政策监管、制定方面都有很大影响。下面请祁斌主任演讲。
祁斌:感谢主持人的介绍,主持人是想表扬我,一表扬就把我说得有点像革命烈士。非常感谢提供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来学习,刚才几位老领导给了我们很多对经济方面前瞻性的观察,非常受益,我记了很多笔记。我也很高兴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在座有很多老朋友和新朋友。
刚才几位领导讲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后面讲的内容没那么重要。尽管不太重要,但是因为资本市场比较敏感,所以和大家提两个请求,一是我知道大家很多都是投资者,如果你要炒股票的话,请不要以我讲的内容作为下单决策的参考,因为我讲的东西是比较宏观、比较战略、比较长远,而股市的涨跌决定于很多短期因素。二是大家现在都比较喜欢上微博,如果你喜欢上微博,请不要把我讲的任何一句话发到微博上,因为有时一句半句不是很全面,对别的投资者不负责。
我想谈两个方面的认识和思考,一是谈一谈2011年的回顾,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叫做:不平静的世界格局。2012年用一句话概括,叫做:纠结中的中国经济,主要是增长和转型的纠结。
先回顾一下2011年,每年年底,我们要想一想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大事,盘点2011年,大概是五件大事。
第一,中东发生了剧变,中东的情况印证了毛主席的著名论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突尼斯的一个小商贩开始,中东大地最后到处都是抗议的人群,随后很多强人离开了政治舞台,甚至生命也结束了。但并没有因此带来和平,也没有带来民主,今天的中东已经从抗议人群升级为坦克大炮。所以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中东局势,叫做:没有最乱,只有更乱,一个主题字“乱”,这是去年发生的第一件事。
第二,欧洲一觉醒来,惊梦中的欧洲发现世界变了。大家可能不太认识这只狗,这只狗荣登了《时代周刊》的封面,所以现在《时代周刊》的人物也是比较广谱,狗也可以上去。这只狗名叫“抗议狗”,是希腊抗议者中的一员,“希腊抗议者”成为2011年《时代周刊》的人物。中国去年上演了一部电视剧叫《步步惊心》,听名字以为是演欧洲经济的。而且危机扩散得很快,从希腊开始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爱尔兰、芬兰、意大利,愈演愈烈。所以去年欧洲的情况也是用一句话可以概括的,“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第三,2011年有一首流行歌曲叫《有一种爱叫做放手》,2011年我们也发现“有一种恨叫世人皆曰可诛”,占领华尔街。大家各位都是搞金融的,这么说好像有点不合时宜,我也算是搞金融的。1860年时美国作家福勒有这么一段著名的名言:人们都认为华尔街是一个塞满不洁之鸟的笼子,那里人们的所作所为令人憎恶,他们进行了可怕的交易,靠榨取朋友和邻居的财富来养肥自己。150年之后,我们发现,美国社会对于华尔街没有最恨,只有更恨。
第四,我们不能忘记去年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金正恩同志。朝鲜虽然一个很小的国家,但是东北亚的局势,但是牵动着全球列强,套用以前的老话叫东西方对峙的前沿,所以叫做受命于危难之际,没有最险,只有更险,形势非常凶险,而且朝鲜的局势对于中国的发展改革和崛起有非常大的影响。
第五,2011年还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在增长、转型、通胀之间寻找艰难的平衡。
我想用这几句话,简单地把我们对过去一年的思考和认识做一个汇报,后面我想讲两部分内容。
一个是国际形势如何理解和思考。理解2011,我想起一句话叫世界很奇妙,确实比较奇妙,2011年有几个不可思议。第一,美国人去中东煽风点火,点燃了中东,烧到了后院,突然发现美国老百姓上街了。第二,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地震,结果欧洲垮了。第三,过去几年,大家都说金融危机过去了,结果金融危机三年祭,世界进入了一个更大的危机。这个有点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如果把过去三年中,所有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谈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论断拿出来看的话,我们会发现经济学确实还是一个比较难的学问。
那么,怎么理解欧洲和美国发生的现象?本质也比大家想象的简单一些,欧洲的问题其实就是四个字概括:积重难返,因为它的社会透支得比较厉害。至少有三大沉疴,第一个是高福利社会,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我们大家原来不知道它有多么高的福利。我们最近看到一个资料说,希腊有一个修道院,这个修道院养了40个园丁,养了30年,而且还准备再养30年。最近发现修道院里没有花园,所以都是吃空饷的,不知道这个国家是这样的,所以大家确实觉得很惊讶。刚才张涛讲到紧缩财政,一说紧缩财政就不行了,都上街了。我说希腊这个国家挺有意思,上班的时候都不来,罢工的时候全来了,出勤率还挺高,全国超过了50%,所以基本上没救了。所以说欧洲的情况,用马列主义解释最简单:生产力没有达到足
够的水平,提前进入共产主义,现在只能往回找。
第二个问题,以前有一首歌曲叫做《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个美丽的传说叫欧元。蒙代尔最近在谈亚元,未来很多年以后,如果我们搞亚元是可以借鉴今天欧元的教训。当初欧元设计的时候,可能有一个因素忽略了,或者没有充分考虑,经济学叫“劣币驱除良币”,当然我们很难说谁是劣币,谁是良币,所以我们就不去指名道姓。去年我请谢国忠来会里做了一次讲座,挺受欢迎的。他讲的其中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他说如果一个德国人和一个法国人被绑在了一起,最后是德国人变成了法国人,还是法国人变成了德国人。大家听着有点像绕口令,什么意思呢,他说他去参加国际会议,碰到参会的人年纪最大的都是德国人,白头发、白胡子、白眉毛,为什么?他不退休,退休以后也返聘,跟中国人一样,德国人是欧洲最勤奋的民族,当然肯定不如中国人勤奋了。在会上有个人讲了个笑话,全场都笑了,就德国人不笑,因为他脑子里还想着自己那点生意。法国人不是,法国人是白天开会讲什么,他基本上没听见,就想着晚上吃什么、喝什么酒,这个比较重要。而法国人或希腊人出了问题,最后是德国人去买单。德国人到最后肯定想明白了,这个事不能干,我也变成法国人算了。所以某一天德国人有可能会变成法国人,而法国人变成德国人的几率几乎是零。所以当不同竞争力的经济体被绑在一起之后,有可能共同趋向一个比较差的状态,当然我并不是认为欧元会崩溃,因为谁也承受不了这个代价,欧洲几百年来血流成河,不能再崩溃了。
第三个因素最核心,全球化浪潮下的产业空心化,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沃尔沃,沃尔沃被中国的汽车业收购了,中国的一个农民,我们如果告诉瑞典人收购沃尔沃的是中国的一个农民,他们可能不相信,觉得是一种侮辱,李书福十年以前真就是个农民。瑞典有些人对这个收购案很有情绪,萨博不让中国人收,结果破产了,沃尔沃现在已经扭亏为盈了。今天放眼望去,欧洲的产业,没有什么产业中国人不会做了,中国人只要一会做,价格直接下降80%。去年我去瑞士参加一个会议,同事说可以买一块手表,我一直没手表,现在也还没有,看时间只能看手机,大家说在瑞士手表比较便宜。所以会议期间我去了一家苏黎世的百货大楼,可能没找对地方,我一看价格以为标错了,稍微看得上眼的手表就是5万欧元,说明我们品位还可以,但肯定是买不起了,所以有点尴尬,看了一下放回去,不行。陪同我们的老外是个荷兰人,中国通,在中国呆了15年,汉语说得极好,替我们打圆场,说这表千万别买,我们说为什么,他说这表在深圳就只卖200。这话听着是开玩笑,但实际上没准是真的,还有什么表中国人不会做的?宝马奔驰都会做了,大家说国产奔驰宝马质量有问题,慢慢改进就是了。大家知道不知道全球哪个国家的奥迪最好?中国的最好,为什么?因为市场大,因为挣钱了,可以不断提高质量、不断提高服务。1992年我去美国留学的时候,那时候老留学生给我们最大建议就是千万别买奥迪,因为奥迪质量特别差,还特别爱尝试新技术,过一个收费站,电动车窗摇下来了,回不去了。买辆二手车花了500美元,修车窗花掉1000美元。现在中国的奥迪是全球最好的奥迪,未来中国的宝马奔驰也将是全球最好的宝马奔驰,这个没有任何疑问。我们讲的这一些例子好象是笑话,但是想揭示一个严肃的问题,欧洲这些产业,原来山高水远,中国人没有机会去,全球化了,中国人一去一看,全会做了,包括这些手表,都是农民工在做,iPhone都是农民工在做,有什么学不会的?没有。所以问题在哪里呢,欧洲的产业,传统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因为全球化的浪潮,今天中国人学会了,印度人学会了,巴西人学会了,比较优势瞬间崩溃,欧洲的尴尬是没有能力产业升级,欧洲没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这跟他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是高度相关的,而美国,恰好有个硅谷。欧洲需要什么?需要改革开放,我经常举的例子是,撒切尔夫人说欧洲的高科技产业落后,是因为欧洲的资本市场落后,这个是对的。现在大家都知道,欧洲高科技产业落后于美国,但我们记住,现代科学之父,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牛顿,他是英国人,他是欧洲人,大家说这有点古老。最近的例子是,互联网之父叫贝恩,大家猜他是哪的人?波兰人,也是欧洲人。他们在欧洲是一事无成,当然牛顿还是很有作为的,但贝恩的确一事无成,到了美国成了互
联网之父,开创了跟互联网相关的几十个产业。所以我们在想,还是一套比较弹性的、比较市场化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才是决定因素。欧洲现在正好是非常顽固抵制改革开放,比如中国人去收购他的产业,买他的一片地,并购他的一个企业,他都很生气,但这只是延缓了自己改革的进程。欧洲出台各种政策阻止新兴市场对它的并购,是完全错误的。所以有人说欧洲现在有点像大清帝国,有点像。
关于占领华尔街,我们看了全世界那么多对这个事件的报道,还是我们中国一个特别不起眼的小报说得最好,它说这是一场没有目标的运动,是迄今为止我看到对占领华尔街运动最深刻的描述,确实是一场没有目标的运动。可能有的同志读过《伟大的博弈》,如果没读过,可以去读一读,网上有电子版可以下载,如果读过了,可以再读一遍。历史不断地重复,今天发生的所有一切以前都发生过,而且还继续在发生。华尔街和美国的经济社会的关系,简单地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方面,曾经起了而且继续起着巨大推动作用,但如果说偏离了正确的航道,如果监管不到位的话,它的冲击力和破坏力也是巨大的。同时,金融业本来和其他产业应该是平等的,一个资本,一个劳动力,谁也缺不了谁,但是因为资本比较稀缺,对于劳动力具有了巨大的谈判力,所以他就拿了很高的工资。2006年年底,高盛全体员工的平均奖金好像是60万美元,底特律的老工人干一辈子也就三万五。所以美国社会对于金融业五个字概括:羡慕嫉妒恨,在中国还好一点,听说中金公司今年奖金发得比较少,也不一定就是坏事,也许是好事。所以我们讲,并不是资本本身就邪恶或者罪恶,是因为有比较大的谈判力,所以就比较放纵自己。
我们今天中国有一个另外产业,正好是相反的一个局面,一个非常小的子产业,叫做保姆行业,这个行业具有非常好的技能的劳动力,非常稀缺,所以你很少听说过有谁把保姆炒了,一般都是保姆把他们家炒了。我听说过一个比较夸张的事情,是一位朋友一年被30个保姆炒掉了。
回到严肃的话题,如果这么一场运动,没有目标,会不会有结果?有可能,有可能有正面的影响,促使美国的金融业回归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目标,如果有一点这方面的作用的话,对美国的竞争力又是加强的。尽管美国走出低迷需要假以时日,但是美国的制度优势远胜于欧洲,这是我个人观点,比较欣赏欧洲生活方式的同志可以反对。举两个例子,最近美国的两个产业,一个叫iPhone,我以前一直拒绝使用iPhone,我觉得那是给年轻人用的,后来我们一位同事劝我用,用了一次就回不去了,这叫什么?这叫革命性的变化,所以iPhone横空出世,诺基亚全面崩溃,在全球纷纷退市。第二个东西叫Facebook,Facebook上市,我们发现社交网络能够成为一个产业,谁想到了?发改委同志没想到吧?我相信美国发改委也想不到。这个产业是谁发现的?市场发现的。所以美国非常市场化的经济体制、非常市场化的金融体制、相对高效的资源配置,我相信它的制度优势还是非常强大的。
五句话:第一,不改变发达经济体衰退、新兴经济体崛起的态势。第二,加速了这个趋势。第三,发达经济体的加速衰退,或者简单说西方经济的衰退,加速衰退拖累了新兴经济的崛起。我们这里说到东西方,不是想意识形态化,所谓东西方,很简单,就是西方那些人,比我们早两百年或者三百年发现了市场经济,我们中国在最近的30年发现了市场经济,仅此而已。西方的加速衰退,对我们也会有影响,所以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形成了一个相互缠绕的复杂局面。第四,竞争未来30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东西方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是干细胞,是风能发电,是光伏产业,是云计算,还是物联网?不知道,不知道是正确答案。竞争最后是看哪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比较市场化、金融体制比较市场化,当然我们还有个优势,我们的市场比较大,能增加我们在全球新兴产业竞争中的谈判力。
第五,因为中国的快速发展,世界围堵中国的步伐加快,这不是我们在庸人自扰。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周边的经济体,每一个都是在经济上依赖中国,在政治上反对中国,这是个现实。所以,我非常赞同吴晓灵同志最近说的一句话: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是唯一正
确的答案。同时,我们要知道这个局面也并不可怕,100年前世界最流行的理论是美国威胁论,因为那时候美国正好要超越英国,后来英国人受不了了,天天遏制美国,过了两天一看美国又往前跑了一块,又赶紧跑过去投资,这么来回折腾了50年。后来美国崛起之后,小布什每次一表态,布莱尔第一个说我同意。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对今天的中国非常有借鉴意义。
讲讲中国经济。中国经济过去十年还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30年的高增长10%,过去十年,回头看,很关键,因为正好世界在错车,西方出了这么大的危机,中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我举一个例子,大家一目了然,我们都知道原来G7,有个七国集团,七国集团经常开会,研究什么问题我们不知道,最后形成什么决议也不告诉我们,因为中国不在里面。后来扩展了,G7+2,还是没中国什么事。结果金融危机之后,出来一个G2,说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重要,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甚至中国比美国还要重要,为什么?因为中国代表着增长。全世界现在只有一个国家不承认G2,谁?中国自己。说千万别叫我是G2,一叫G2还要给联合国捐钱,成本比较高。但是中国的实力已经非常清楚,所以我们讲要感到非常自豪。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大致是什么样子?你们做投行,做基金经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要会做情景分析,scenario analysis,分析一下未来十年的情景,最好的情景希望是什么样的?我想应该是这样的,我们现在人均GDP4000美元,如果7%,现在“十二五”规划是7%,一般来说我们都是相对比较保守,如果就算7%,能够保持10年,算一下,复利,正好翻一番。翻一番就是8000美元,人民币升值20%就是一万美元,所以2020年左右,中国人均GDP成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中国人口正好是美国的四倍。所以中国经济有望在2020年前后总量赶上或者超过美国。这个对中国非常重要,为什么?第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尽管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我们人均GDP还是美国的四分之一。第二,中国达到了人均一万美元,我们有机会去推动一些更深层次的改革,也在某种意义上就突破了中等发达国家陷阱,所以未来十年,怎么看对中国都是最重要的,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平稳、稳健的增长。
能不能做到,有很多挑战,有哪些挑战?中国今天的经济落后程度,其实可能是我们很多人不能想象的,尽管我们发展很快、很强大。比如人均GDP,全球排到第99,可能很多同志说我们挤进百强了,也确实不错了。我经常说,全球排第98的国家,叫阿尔巴尼亚,这是我们文革时的兄弟国家,改革开放30年之后,我们还是兄弟,人家还排在我们前面,我想就这一个数据,就可以帮助我们清醒地认识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2011年年底,央视又开始评“感动中国”,我没看,因为2010年的感动中国节目我看了一眼。感动中国的第一号人物是什么人呢,他的事迹是连续20年没有拖欠工人工资,开始我还以为听错了,再听一遍,没错。开工厂不拖欠别人工资,那不是应该的吗?怎么能因为有一个人他连续20年没有拖欠别人工资,就成了民族英雄,感动中国第一号人物。我说这条消息千万别翻译成英文,咱们别让别的国家知道,丢不起这人。这个背后是什么呢,中国经济的高污染、高能耗、经济附加值低。高污染,我们今天有若干城市被评为全球最肮脏的城市,最近荣登榜首的城市叫临汾,这个我们不去评论了。我们的能耗,我们每产出等量GDP,需要发达国家2-8倍的能耗。我们的经济附加值低,更不用说,一个iPhone360美元,富士康拿不到7美元的加工费,所以有13连跳,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苹果有13连跳,没有吧,因为它有足够的奖金分配给它的员工们。
所以中国经济,过去30年的模式走得很好,但是我们不能这么走了,因为各种条件不允许你这么走,必须要产业升级,我把它称为中国经济的惊险一跳,怎么跳过去这个龙门,资本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今天我们中国经济中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我经常用“非诚勿扰”来比喻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这是我的发明,为什么?因为我经常看这个节目。我发现这个节目挺好看的,而且
越做越有意思,尽管也有点庸俗。前两天这个节目里,有一个瑞典的小伙到中国来找对象,最后被一个韩国姑娘领走了,有意思。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现在遭遇一个现象叫“温州现象”,这个事情怎么想怎么不可思议,温州是中国最有钱的地方,就这么一个地方,大量的企业需要融资,最后因为资金问题纷纷倒闭。而也是在温州,大量的资金找不到出路,到全世界去投机、炒房,那算好的。后来炒煤矿、炒绿豆、炒棉花,老外都看傻了,温州人成群结队到温哥华、到澳大利亚炒房子,就没有人去支持本地的企业,他们家邻居创业只需要一点点钱,不给。温州现象是中国经济今天的结构性缺陷的集中表现,同样在一个国家,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得不到发展,有大量的资金没有出路,为什么?因为金融市场不发达,我们前30年很穷,那时我们最大的困扰是没有钱,现在有了钱,因为金融市场不发达,最大的困扰之一是这些钱成了社会危害,成了热钱。
“非诚勿扰”为什么这么火爆,因为一大批大龄男青年,一大批大龄女青年,都找不到对象,还特别想找对象,最后只好把自己IPO了,上了“非诚勿扰”。所以我们今天要让中国经济中大量的中小企业和大量的剩余资金找到彼此,具体来说几个方面:
第一,完善市场体系。我说今天中国经济这么多企业排队上市,很多投资者可能对这件事情很有意见,完全理解。但我们中国的股份制公司,是12万家,浙江省销售过亿的企业,一万家,中关村科技园区,符合IPO条件的,一千家。很多国家都是哭着喊着拉中国企业去上市,因为他们没有增长动力。企业上市大家有意见,殊不知我们中国的钱也需要投资于这些企业,需要投资于中国经济的成长,所以弄好了对双方都是好事。但因为渠道太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怎么办呢,我说十万红军到了湘江,只有一座独木桥,叫IPO,只好再架三座浮桥,一个叫做债券,一个叫做三板,一个叫做PE。
然后呢,这么一个“非诚勿扰”的平台需要公开公平公正,需要提高监管水平,我们监管机构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也需要方方面面包括媒体的监督。我听说有一个在逃犯,潜伏了13年,本来过得挺好的,去了一趟“非诚勿扰”,被抓走了,有点像绿大地。当然我们要减少和杜绝这些事情的发生,要强化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最近强调一个分红机制,强调一个退市机制,最近我们还在研究优先股,中金也可以和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还有一定要发展长期机构投资者,这个非常重要,如果去“非诚勿扰”的每一个小姑娘都说,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那就太投机了,那这个“非诚勿扰”的平台很快就会被唾弃,所以,我们一定要发展长期、理性机构投资者,要能够看到基本面,看到长期价值,所以我们在推动所谓的中国版的401K计划等等。
要理解中国经济转型这么一个阶段,其实看看历史非常简单。美国历史上,跟现在对应的是两个阶段,一个是重工业化,一个是高科技产业崛起,分别发生在跨度100年的历史中。
这是道琼斯的指数图,150年,美国在这个阶段也有重工业化,1900年前后,我们今天全中国汽车、钢铁、化工轰轰烈烈,跟他相关的一个主题一定是并购,并购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尽管我们有很多行政上的约束和各种制约,但是它一定会发生,而且我们应该去推动,这是利用资本上推动产业并购,而且应该成为投行的最主要业务之一。第二是高科技产业崛起,中国希望能够在未来30年抓住一些高科技产业,美国是因为一套制度安排,最后他抓住了过去的30年四大产业,第一PC、第二电信、第三互联网、第四生物制药。我们希望浓缩在未来30年同时完成美国跨度100年的两件大事,一是完成中国的重工业化;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以我们要用好资本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所以我们刚才讲中国经济能不能再有十年增长,跟惊险一跳、能不能产业升级很有关系。
中国社会也很敏感,最近总是讨论乔布斯的问题,中国为什么没有乔布斯。我想首先,乔布斯确实让我们在2011年重新诠释了一下生命的意义,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我想提醒同志们的是,乔布斯的奇迹不是乔布斯个人,苹果全球有46000个员工,他们不可能是天天以创新为使命,人家得过日子,人家得养家糊口,他们都是依靠股权激励,所以是
一整套的制度安排,这个一定不要误读,美国有这么一套制度安排,没有乔布斯,也有李布斯,没有李布斯也有比尔盖茨,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故事千差万别,但本质是完全一样的。况且乔布斯是1976年创立苹果公司,1980年一上市就是亿万富翁了,所以衣食无虞,可以专心创新,有机会成为一个更加纯粹的人,也是受益于资本市场的支持。
我去年收到一个段子,短信的很多段子很有智慧,这个段子我觉得就很有智慧,但这个段子稍微有点反动,但我觉得反动得有道理,它说,我们总是告诉我们的孩子们,我们中国有四大发明,从来都不告诉他们过去100年中,全世界主要的发明都是美国人发明的。同志们好好想一想,什么缝纫机、洗衣机、电视机、航天飞机、iPhone、原子弹,当然原子弹不能算是好东西,全是美国人发明的。我们要想想为什么,你们中金公司可能是中国证券公司里海归最多的,可以作证,在美国留过学的都知道中国学生是最优秀的,考试考下来,只要有点什么数理化,最后第一名都是中国人,实在班里没有中国人了,第一名是印度人,中国人考99、98,美国人平均55,基本如此。我们要想,为什么这样一个国家人家有硅谷,我们这样一个国家就没有硅谷。最近,我们一个同事的孩子去美国留学,去读初中。我发现现在这留学有点年轻化的趋势了,从留学研究生到本科、到高中,初中都去了。我们同事的孩子去的学校没什么中国孩子,去了以后参加了一次美国东部中学的数学竞赛,他们得了60多名,一共多少个学校参加呢,70多个,也不怎么样,但他们老师特别高兴,使劲表扬她,孩子说我们才得60多名,有什么好高兴的,老师说,前面50多名的学校全部是中国孩子,而他们学校就她一个中国孩子,所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你看,现在美国人已经把中国孩子算作另类了。
所以我想,我们怎么去产业升级?还是硅谷的经验,科研、人才、专利、资本,再创造一个好的交换平台。
在纪念乔布斯的日子里,我也学习了很多乔布斯的事迹,看到了网上有他最后一个公开露面的视频,是他在硅谷为了扩展公司园区,给他当地的社区委员会做了一个演讲,讲了40分钟,然后这些委员会的委员提问题,一共有4个人提了问题,我一看,4个人里有3个中国人,一个大陆来的,一个香港来的,一个台湾来的,一听口音就知道,很感慨。第一,中国人今天真是了不起,基本上把乔布斯的家乡占领了,硅谷全是中国人。第二为什么这些人不回来,我想如果我们有一个好的制度安排,让他们在中国成为乔布斯的机会大于在美国,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回来的。
这张图显示了2009年的IPO情况对比,硅谷有一个IPO,中关村科技园区有23个,尽管很多同志们对IPO的意见比较大。最近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两个东西,一是三农,二是中小企业,强调金融为他们服务。金融好像总是眼睛往上看的,跟这些似乎没什么关系。我想提醒同志们,三农和中小企业可能比你想象得重要。我们证券系统有一位同志叫陈树隆,原来是证券公司老总,后来去做了芜湖的书记,现在做了安徽副省长常委,我到芜湖去,陈书记跟我说,他那有一个创业企业,做了一种地模,以前的地模都是塑料做的,这帮年轻人创业搞了个土豆做的、淀粉做的,有什么好处?第一,自然降解无污染;第二,苗长出来以后,自己就可以钻出来,几百亩地都不用人管,这个企业想干什么?想上创业板。还有一帮年轻人跑到甘肃去创业,干什么呢,在沙漠里种蔬菜,种出来没有?他们告诉我种出来了,沙丘还 在移动。我还没看见,眼见为实,还没去过。我们中国这个国家最缺的是什么?耕地,这个发明我想很了不起,有多么大的经济价值,这些年轻人的动力是什么?是为了上创业板,当然,创业板现在是人人皆曰可诛,咱们不提创业板,他们想上资本市场。这说明什么呢,第一,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弄不好就是现代农业。还是要靠市场去发现、去推动,第二,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资本市场对于养老体系或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我就不展开讲了,即所谓的中国版的401K计划。我们看一看从美国1984年-2008年之间,发现美国老百姓每一个平均个人养老金的
账户、资产增值与美国道琼斯指数的相关系数在30年之内平均是98%,接近100%,美国的资本市场完全是因为长期资金逐步推动和专业机构投资者引入,才走上了健康良好的发展道路,美国养老体系也是因为投资于资本市场才得到了分享的经济成长的机会,这个机制的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机构、部委、公司、个人。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证监会正在努力推动这个机制的建设。
同时,资本市场要加快改革步伐,提高治理水平。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关乎我们如何建设和谐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小时候都学过《半夜鸡叫》的课文,周扒皮和高玉宝的矛盾是一对典型的劳资矛盾,如果周扒皮给高玉宝做了股权激励,可能高玉宝三点半就自己爬起来了。193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的第一任总裁威尔逊首次鼓励工人用养老金买股票,此举激怒了当时美国的资产阶级,他们说,这样工人不就也变成资本家了吗?事实是,随后的几十年里,美国的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因为参与资本市场而成为了美国经济的股东,当然他的这种参与不是自己抱着一捆钱冲到股市去买股票,而是通过养老金体系的建设、国家的税收优惠支持、专业机构的专业投资和股票债券等一系列金融品种的组合,实现了相对稳健的增长,使得美国民众得以分享美国经济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的巨大增长。这一套制度建设,人家资本主义国家都搞成了,我们社会主义没有理由搞不成。
年终年初,又到了盘点和预测中国经济的时候。我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大部分是悲观的。中国经济究竟会怎么样?
以前大家都说围城现象,里面人看外面好,外面人看里面好。现在是,里面看外面肯定不行了,欧美债务危机,外面看也里面也说不行,卖空中国,挺奇怪的,围城现象消失了,而且现在中国人自己也说自己不行了。我看来看去,现在只有一种人说中国好,我把他称之为穿越。就是老外来了中国,觉得中国挺好的,中国人一出国,说原来还是祖国好。
老外到中国来为什么觉得中国挺好的呢,第一,中国跟他的想象很不一样,中国今天的决策的分散化程度远远穿出了老外的想象,有一些老外总觉得中国会某一天突然就不行了,他们不知道其实中国已经是非常分散化的决策机制了。我现在倒是想不清楚一个问题,民主和官僚主义,究竟是不是一回事,或者他们俩之间是什么关系,有点想不清楚,一个部门不同意,别人怎么说都没用,这个确实也是问题。第二,老外到中国来一看,发现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么有活力的,他会非常震撼。
中国人一出国,发现还是祖国好。我认识一些导演,有的导演往往比较容易愤青,批判现实主义,当然我们也应该有自我批判的精神。他们拍摄一个专题片叫货币,去了一个什么国家呢,去了意大利,运气有点背,因为威尼斯以前是欧洲货币的起源地,所以非去意大利不可。去了以后给我写Email,说到了意大利,发现还是祖国好。我想很多东西的好坏都是相对的,但是我们就因此固步自封或做井底之蛙。
2000年的时候,世界预测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是2050年之后的事情,IMF最近说是2016年。具体什么时候超过并不重要,即使超过了我们人均还是比他差很远,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加速,这个问题听上去很复杂,也许没有那么复杂。我想我们用亚当斯密最简单的理论就能够解释,自由经济的本质叫做free trade,叫自由贸易或交易,做生意,而做生意是排列组合。两个人做一个交易,三个人做三个交易,四个人做六个交易,五个人做十个交易,六个人是十五个,七个人是二十一个……,这样排列组合,越来越快,所以当13亿人在一起搞自由经济的时候,结果是非常可怕的,英文叫exponential(指数增长),是爆炸式的增长,所以中国经济的总量会增长很快,会有加速效应。况且一个中国人一天做10个交易,一个德国人10天做一个交易,一个人希腊人10天一个交易也不做。
所以,怎样更加深入地推动市场化改革,怎样更好地释放这十三亿人的活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是决定中国宏观经济前景的最大因素,其他的因素相对而言可能都是较小的因素。
例如,讨论宏观经济的时候,很多人往往会提到民工荒的问题,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我
们也要看到很多民工开始做生意了,去创业了,可能还有的去读了EMBA,他们到了一个更高层次;很多人讲拉动内需很困难,但是我们到了海南发现旅馆都爆满,到处都是买房子的东北人,过年过节到哪个餐馆都订不到座位,我想别的不说,就消费而言,让中国人从不消费到消费,大概会比让欧洲人从高消费到低消费容易一些,况且我们的下一代在这方面是绝不会含糊的。考虑问题可能还是应该要从多方面看。
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和很多国家不同?2006年我带研究中心全体同志搞党建活动,去了北京郊区的地道战遗址,迎头看到了这张广告牌,农家菜的广告,同志们数一数上面有多少广告,不多不少27个,这一定是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广告牌,真是没地方找去。我后来去国际论坛带了这张照片,老外全震撼了,我告诉他们,这就是中国经济,在中国经济的每一个角落,都是这么一群人,他们丝毫不畏惧竞争,全心全意地拥抱市场经济,包括我们的省长、省委书记、市长、市委书记,每个都是CEO,这种竞争是不可思议的。
岁末岁初,回顾一年,总有一些小事让你难以忘记。去年一次我去一个中等城市,参加当地政府搞的一个金融节的活动。来机场接我的,一位司机,一位秘书长。活动结束,我看到同时当地还在办动漫节等等,就和秘书长说不用送了,司机送我就行了。一出门,国航短信通知,飞机晚点一小时,这个城市来过好几次,从来没看过风景,司机说可以带我去转一转,开始聊起来,我说您怎么这么大年纪还开车,50多岁了,他说其实这个旅游公司是他的,因为这两天活动太多了,司机不够用了,只好亲自开车,所以人家是个老板。他看见我用iPhone,和我聊iPhone,我说您也了解iPhone?他说我是这个城市的iPhone总代理。走着走着他又问,现在IPO好不好上?我说你这个旅游公司难道想上市不成,他说不是,我投了个PE,投的一个公司差不多可以上市了。我后来想,中国13亿人究竟有多少老板?说不清楚。
所以,这就是中国经济的真正动力所在。年终年初,如果我们要对自己给力一点,我们稍微阿Q一点的话,今天的中国是八个字:问题很多,劲头很大。反之,今天的欧洲也是八个字,问题很多,劲头没有。
中国经济现在人均GDP4000美元,阿根廷100年前就是我们这个水平,美国100年以前也是这个水平,当时阿根廷跟美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今天美国人均4万8,阿根廷6000。世界无独有偶,今天世界在猜是中国崛起还是印度崛起。所以4000美元之后的长期竞争力靠什么?历史证明,不靠资源,也不靠大跃进,靠什么?靠体制机制,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快体制的建设,不断改革。
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经济要有两个三十年,第一个30年到世纪末,人均达到800美元,2000年中国超过了1000,还要有一个30年。去年10月29号我有幸给人大常委会做了一次讲座,我讲到,中国经济有两个30年,我们今天正好是前后两个30年的交界点,是后面30年的起点。而这个后面的30年,需要在更高层次上去发展。狄更斯有句非常著名的话,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被用得太多了。我们换一个说法,这是一个最有希望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具挑战的时代。小平同志说,如果我们再发展30年、50年,我们可以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到那个时候,我们才能说,人口众多的中国对人类做出了贡献。我想,我们这代人非常幸运,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今天可以非常理性、非常清晰、非常冷静地看到这个目标就在我们前面,而且就在不远的将来,很有机会实现,我们不应该辜负时代赋予我们这样的机遇。
有一首儿歌,名叫《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我把今天的中国比喻成为两个老虎的的故事,一个老虎叫改革,还有一个老虎叫社会问题,这两个老虎什么都有,就是看不见彼此,不知道对方在哪里,两只老虎都在跑,我们希望改革这只老虎跑得比另外一只老虎快一点。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祁斌主任以非常幽默、风趣、独特的风格跟大家点评了世界经济、中国经济重大格局的变化,一些问题和难点,机会难得,虽然我们超时了,我们看一看给大家几分钟提几个问题。
提问:这个问题是问给祁斌主任的,是这样,祁斌主任刚才也说了,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重要性,就在昨天前天,微博上炒得最热的跟资本市场的相关的话题,就是关于人民网上市IPO这个问题,我想就这个机会请教一下对这样一个热点话题,包括这样一种行为、一种趋势,祁斌主任怎样认为的?
祁斌:人民网上市过程中有什么具体问题,我还真没关注到,不太了解,我们创业板部的副主任来了,比我了解情况,你们等一下可以问他一下。但是我想,文化创意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对接,不是说具体人民网或哪个网站,我认为是一个大方向。以前包括我自己老讲科技和资本市场的对接,其实文化非常重要,为什么?第一,它已经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你说你现在明天回家干什么?吃一顿饭有多少GDP?没多少,然后你就看电视,你的孩子玩游戏,全是文化创意,中国到这个阶段以后,第三产业越来越重要。所以,一方面,文化产业本身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另一方面,它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包括缓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都非常重要。再举一个例子,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也呈现出科技和文化的结合这么一个明显的态势。你说iPhone只是科技吗?还有文化,结合了音乐、摄影、视频,乔布斯以前喜欢英文书法,最后美术字也上去了。所以推动文化产业和资本市场的结合,这个方向应该是坚定不移的。刚才我们讲到,如果要十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这些产业应该是大家去关注和推动的,尤其是投资者,尤其是投行。谢谢。
提问:祁主任,关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无疑大家都是看好的,但对于近期和中期的发展,我周边有很多朋友都非常担心,您提到的中等发达国家陷阱的问题,事实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未能跨越,想请教一下,您觉得,中国能不能突破中等发达国家陷阱?
祁斌:您的担心很有道理,任何国家都很难轻松越过历史上很多国家未能越过的“中等发达国家陷阱”,一定还需要有很多层面的努力和改革才能成功。我想,这些改革,简单地说,最主要的还是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措施。
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我小时候生活在中国的鱼米之乡江苏,对那一段生活最深刻的两个记忆来自文革时期,一是,勉强能吃饱饭,二是,一年只能吃到一条鱼。每年年底生产队把河里的鱼全部捞上来,村里每个人去抓阄,抓到的就分到一条鱼,一年就这一条,想要再吃,明年这个时候再来抓阄。2000年的时候,我从美国回国工作,偶尔到清华去查资料,进了学生食堂,发现每个学生的碗里都可以有一条鱼。我就想,这二十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一下出现这么多的鱼了?河没有增加,很多甚至填了盖了房子,水没有增加,有些地方还被污染了。什么变了?只变了一样,从计划体制走向了市场体制。河少了,水少了,但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挖一个池塘,挑灯夜战,于是吃鱼不再是个问题。
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一个美国人写了一本书,“谁来养活八亿中国人”。今天中国已经十四亿人了,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减肥,吃饭不再是问题。我想,中国经济的改革历程始于一个产业的市场化,这个产业叫农业,包产到户,释放出了巨大的生产力。市场化的改革随后扩展到了其他的各个领域,遂有了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的巨大增长。我想,中国经济未来若干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在各个领域中如何去继续推动市场化改革,释放新的活力。
当然,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的中国,较改革初期有巨大的进步,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未来若干年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就是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在这方面,我个人有一些体会。在刚回国前几年,我在基金部工作,有幸全程参与了基金业的“简政放权”的改革,也见证了行业活力得以释放,行业规模从几百亿增长到两三万亿的改革效果。
我想,未来若干年中,中国经济的增长率,究竟是百分之几,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即使某一天我们的经济总量赶上美国,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那时我们人均GDP大致仍然只是美国的1/4,我们和发达国家在很多制度建设上的差距也可能还是很大的。我们应该和能够做的是,继续推动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同时兼顾稳定和协调等其他因素,结合上中国人民对于市场经济的热爱和创业的活力,去创造更高的经济文明和社会文明。
我记得一个寓言,大意是,一位行者问路边的老人,到达目的地还要多长时间,老人说,你往前走,行者不解,往前走了几步,老人告诉他,还要一个小时,行者问,你刚才为什么不告诉我,老人说,我不知道你走得多快。所以我想,中国经济会怎样,乐观还是悲观,并不是上天已经注定,我们更不应该去占卜,未来其实是在我们大家每个人的手中,看我们怎样去推动改革。
提问:祁主任,最近社会上对发行体制改革和养老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关系有很多的讨论,希望听一听您的想法。
祁斌:这两个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我想简单地说两句。
首先,发行体制改革,我没有在发行部工作过,可能理解得不太深刻,只能凭我的理解谈一点看法。发行体制在我们国家经历了早期的额度分配制,逐步走到后来的发审委制和询价制等,总的取向是逐步市场化的。就像我们国家的很多制度,都是从计划一步一步过渡到市场的,也像我们国家的很多改革,必须要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这样一个改革,与数千万股民的利益相关,与成百上千的企业的发展及中国经济的未来成长有关,有方方面面的利益诉求,也有公平和平衡的考量。市场每日涨跌和牛熊循环影响到全社会的喜怒哀乐。
举一个例子说明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为了对公众投资者负责,美国证监会的发行注册过程事实上也是非常严格的,但同时也是非常标准化和程序化的。SEC负责发行的专业人员有220多人,分成十一个子行业,分别审理公司上市的注册申请,而中国证监会的发行部只有四十多个编制。美国市场的IPO近年来已经非常稀少,而中国市场有几百个企业在排队。
可以说,事实上,近年来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但也遇到很多新问题,例如社会广泛关注的“三高”等现象,还需要在更深层面推动改革。但发行体制的改革,也与市场投机性、机构投资者的成熟度、法律法规环境的完善等等都有关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第二,说几句养老体系的建设和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
我们做过一些系统性的研究,正在陆续对外发表。简单地说,这两者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更重要的是,它们是互为因果的。1980年代美国401K养老金计划推出后的30年中,每个普通美国人养老金账户的年终余额和当年道琼斯指数的相关系数高达98%。这个事实对我们是应该有所启发的。
在某种意义上,长期机构投资者和资本市场二者之间,有一点像“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不能互相等,要共同推动。如果市场不规范发展和健康成长,那么对养老体系就很难起到支持作用。但如果市场缺乏长期资金的支持,缺乏专业投资者,缺乏大型和长期机构投资者,那么资本市场也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
这里,决并不是简单地鼓励老百姓或养老金冲到股市里去买股票,而是强调国家层面的一整套的机制建设。美国过去三、四十年在这方面的制度建设,首先,涉及到养老金体系的自身建设,国家给予的延迟纳税和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个人投资者的委托机制和自主选择机制,等等,这是一大部分;另外一大部分是与养老金投资相关的制度建设,需要通过资产配置、管理人选择、风险管理、绩效评估等一整套方法,必须要通过专业投资者来进行专业投资,才有可能实现较为稳定和相对可靠的汇报,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并结合中国国情
加以借鉴。
事实上,即便是在非常波动的市场环境里,全国社保基金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通过股票和债券等各类资产组合投资,大致实现了年均9%的收益,与中国经济增长率相当,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社保基金的投资方法,并没有太多神秘之处,更不是巫术,而是国际上通行的一套大型养老金的投资方法,无非就是刚才说到的资产配置、管理人选择、风险管理、绩效评估等一整套方法,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了一些调整。实践证明这一套方法是基本可行的。
我们要知道这个体系的建设,涉及到各个方面,也是个系统性工程。其中,资本市场本身,更是必须要加快改革的步伐。
我记得上大学时学习物理和化学的时候,结晶过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结晶时,处在液态的分子首先会形成一个簇或者叫晶核,这时结晶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有很多分子向一起聚集,同时也有很多分子在散开。但是,一旦这个晶核达到一定的临界体积后,这个过程就会成为不可逆的了,越来越多的分子会簇拥而来,并最终形成一个晶体。我有时想,资本市场的改革也是如此,尤其是系统性改革,我们不能等待,我们必须从多个方面去加以推动。也只有我们大家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一点一滴地去积极推动,在某一个时刻,它就会达到临界体积,突破临界点,成为不可逆。
主持人: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想问一下祁斌主任,刚才您讲到中国未来30年的长期竞争力其实要看机制的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您觉得对机制能够形成这样一种信心,应该是来自于自上而下的政府、政策,还是更多的来自于自下而上的这种市场的力量或者民众的力量,其实我们现在对中国最没有信心的也就是因为过去的30年的成长可以靠这个简单的成本的优势等等这一类,但是未来需要靠机制、靠软实力。
祁斌:我想是这样,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也不矛盾,可以结合。美国一直是自下而上,中国一直是自上而下,自上而下现在走得还可以,大家说走着走着,可能有问题,但自下而上走着走着也有它的问题。美国走了两百年自下而上崩溃了,1929年,然后罗斯福出来干预了,找了一个平衡点,美国人太喜欢自下而上了,又搞了一个2008,现在又在找平衡点。我们也需要找一个平衡,既要自上而下推动,也需要充分倾听市场的声音,两者的结合非常重要,不能有所偏废。
对于改革的动力,大家都有很多的担心,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中国改革的动力可能还是来自于过去200年中国的屈辱。有一次我做了一个讲座,有一位年轻人,80后,我们单位的一位小同事,她说主任您讲的挺好的,但我就是老想不明白,你们这帮人怎么老想要中国崛起,怎么老想要发展,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阿根廷人那样生活,他们那么生活不是挺好的吗?当时这话问得我一时也有点回答不上来了,我说我们是没见过日本鬼子打进来,但是我们听说过,你们可能没怎么听说过。
最近有一天,我开车上班路上,听到电台播了这么一条消息,我觉得挺感慨的。最近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30周年,阿根廷人举国上下在讨论,说想把它收回去,马尔维纳斯群岛对于阿根廷有一点像我们的台湾。英国人听说了,英国议会开了个会,说要再派一艘航空母舰去,把阿根廷再教训一顿。阿根廷这个国家一共只有数万军队,在英国皇家海军面前基本上不堪一击,经济水平位列南美最贫穷国家之一,于是只好忍气吞声,偃旗息鼓。我想,阿根廷人虽然生活很悠闲,但是有时也很屈辱。所以我相信中国还是有改革的动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