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激活资源,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激活资源,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摘 要中学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其教材及教学资源、学校资源、传媒资源、生本资源等,展开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为主题的系列德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大有裨益。
关 键 词社会责任感培养;课程资源;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4-00-02
作为社会人文的基础性学科,中学语文教育有其人文厚重的特殊性,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因此应立足人的成长,指向学生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积极引领学生追求高远的人生理想,确立高尚的生命意义,定位高阶的人生追求。[1]要达到这一目的,中学语文学科就应积极挖掘自身课程资源,并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下面即以教学辛弃疾的词作《水龙吟》为例,谈谈如何合理开发运用语文课程资源,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一、借助教材资源,创设德育情境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可以说,教材资源本身的内容丰富性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最重要的资源平台。
在讲授课文时,笔者抓住其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这直抒胸臆的三句,归结出辛弃疾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形象。这时,再给出教学参考书中有关辛弃疾生平的资料让学生阅读。
学生读完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总结出对辛弃疾坎坷一生的评价:“辛弃疾一生力主抗战,忠义慷慨。”“在文学创作中写出了对时代的期望和失望、对民族的热情与愤慨,这是失路英雄的悲叹;但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这更是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英雄的壮歌。”“在寻求个人生命的自在与扛起家国的责任这两种生命价值的取舍抉择之间,辛弃疾选择了后者。”可以看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已经有了正向的认识。
二、利用学校资源,展开德育话题
学校资源主要是指馆藏资料、校园建设、各类活动等。学校是课程活动的舞台,是课程资源最为集中的场所,因此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时应充分发挥学校资源的效用。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但注意预设,更留下生成的空间,在授课的关键处相时延伸、点拨,引导学生通过阅览资料,走向思维深处。比如,在学生对辛弃疾的一生作出评价后,笔者适时小结:“儒家知识分子的这种担当、责任意识,是在一代代先贤的积极指引下培育出来的,这样的先贤很多,如宋代大儒张载。”
随后用PPT展示从学校图书馆找来的有关张载的资料。一是张载为人熟知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二是对这句话的解释:“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三是对这四句话的通俗解读:“这‘四为’里面,不光有自己,更有他人、社会、家国、天下。张载先生在这里为所有知识分子点明了一个共同的追求目标,显现了儒者襟怀,开显了他们的器识与宏愿。”
在学生看完这些资料后,教师随即引导:“老师特别不希望大家只确立‘一份好工作、一辆好车子、一套好房子’这样简单的物质化的人生目标,或只以个人财富的占有量来量化自己的成功;而特别希望大家现在就能立下与社会大群、民族家国休戚与共的宏志……扛起个人的责任,扛起家庭的责任,这是应该的,没什么了不起,你要是能去扛起对社会国家的责任,那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同学们听后纷纷响应、发言,表示坚决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做敢于承担家国责任的大写的“人”。在同学们慨慷激昂的表态中,教师把张载的那四句话重新呈现出来,大家不约而同齐声诵读,声音铿锵有力,振聋发聩。
三、引进传媒资源,加强德育力度
传媒资源包括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技术的日益发展使我们身在学校也能广知天下大事,因此对传媒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是开发课程资源最为特别的环节。
为此,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笔者乘势追击,利用校园网络,将北大才女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中获得冠军时的演讲视频《年轻人你能为世界做什么》播放出来,并对其中的几句话进行了重复播放:“我想问的是,我们年轻人,你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当全社会都被90后占领的时候,我想问你们90后们,大家想把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刘媛媛的声声追问,在教室里回荡,同学个个面色庄重,现场氛围很是严肃。视频播放完后,我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让同学们课后好好思考刘媛媛的追问。
另外,为了避免空洞说教,笔者给学生推荐了凤凰卫视的《名言启示录》栏目,?@个节目每期推出一个杰出人物,讲述其突出贡献与卓越成就,每期只有四分钟,非常适合在课前播放。为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我首推了顾炎武、梁漱溟等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几位名人。
四、巧用生本资源,内化德育效果
生本资源包括学生经验、学生习作、学生家庭的资源等。生本资源由于源自学生本身,对学生而言无比亲切、真实,因此如果能把生本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大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为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笔者布置了有关这篇课文的周记作业。后来,我在学生周记里看到了这样的文字:“虽然我现在还无法完全回答刘媛媛的提问,但她的演讲和张载的话让我有了梦想,这梦想虽然还是模糊的,却已经有了,这很让我激动。”还有同学写道:“正是因为有辛弃疾、张载这样的人在,中国人的责任精神才不断地得到传承;正是因为有刘媛媛这样的人在,中国的未来才更有希望!”我将这些同学的周记复印下来,张贴在教室宣传栏里,让同学们时时得到激励。
应该说,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富有生命灵性的群体,这要求所用的课程资源形态丰富,在激活方式上尽量有趣多样,如此才能营造和谐自然的教育氛围,巧妙地将“用力”的教育化于“无形”。
参考文献:
[1]蓝国良,桑丽虹.教育是一种生命的关怀[J].中小学德育,2015(10):21.(作者单位:湖南师大附中
湖南长沙 410006)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第二篇:激活资源,培养学生守法意识
激活资源,培养学生守法意识
摘 要:提高小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守法品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是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在学校里,老师可以借助教材资源、利用学校资源、引进传媒资源、巧用生本资源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
关键词:资源 守法意识 培养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2016年9月,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道德与法治》在小学一年级正式投入使用。随着此教材的使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守法意识,就成为了一线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知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小学品德学科就应该积极挖掘自身课程资源,并立足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在小学生守法意识的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借助教材资源,创设情境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配套光盘、教师的教案等内容资源。尤其是本册教材根据相关内容与儿童身心发展状况的需要,设计了以下栏目:活动栏、辨析栏、讨论栏、儿歌童谣和绘本故事,真是丰富多彩。
辨别是与非,知道对与错,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辨别道德行为,同时自觉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是道德理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道德辨析蕴含在很多教学环节中。如上册中第11课的《在家会有危险吗》,呈现了一些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以走迷宫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在家庭中,这些行为是否会有危险?看看自己是否初步具备了识别危险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书中的插图,创设生活情境:小明和小红做完了作业就玩起了捉迷藏。小明藏,小红捉。小明东看看西看看,最后藏在了衣柜中。然后提示学生思考潜在的危险是什么。甚至还可以创造诸如地震、着火、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等情境。这样,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把课堂社会化,使之成为社会生活的缩影,使学生体验情感、了解社会,让学生做中学,在情境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二、利用学校资源,展开话题
学校资源包括校园建设、各类活动等。学校是课程活动的舞台,是课程资源最为集中的场所,因此在培养学生守法意识时应充分发挥学校资源的效用。
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学校大队部都会精心策划一些主题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从中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并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家人的爱。感受、体会家人之间的互相关爱,是形成学生家庭意?R的重要前提。理解家人的辛苦,是形成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过程。下册第10课《家人的爱》就是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第2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来编写的。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结合主题活动的内容,展开话题:在自己的生活中,家人的爱有哪些表现?可以用哪些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孩子们往往会根据平时的观察发现说:爸爸辛勤工作,是对家人的爱;妈妈忙于做家务,是对家人的爱;爷爷奶奶做出可口的饭菜,是对家人的爱。而对于如何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他们也会根据自己平时的表现说:帮妈妈做家务;陪爷爷奶奶去茶楼喝茶;上学放学和家人打招呼……点点滴滴满是爱!随后,出示婚姻法的规定“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护幼,互相帮助”,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帮助家庭成员,让学生在亲情的包围中感受着规则和法治。
三、引进传媒资源,加强力度
传媒资源包括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身在学校也能广知天下大事,因此对传媒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是开发课程资源最为特别的环节。
课程标准对于学生与自然共在的能力培养有明确要求。下册第7课《可爱的动物》就是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8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而编的。为营造积极愉悦的活动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去回想自己喜欢的各种动物,我们可以用英文歌曲《兔子舞》导入。伴随着歌曲节奏感很强的旋律,教师不断地变换动作并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学生一边跟着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一边说出:小狗、小猫、小羊、小袋鼠、小兔子、老牛、大象等动物名字。随后,播放视频资料《在野生动物园擅自下车,被老虎咬伤》,然后分组交流自己遇到的或知道的因与动物接触而受伤的事,课后还要求学生继续探究与动物相处还需要注意的事项。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案例小视频,引导学生注意与动物相处过程中的自我保护,并进一步明理、导行。借此发散开来,让学生明白与动物相处时,要爱动物,同时也要爱自己,注意自身安全。
四、巧用生本资源,内化提升
生本资源包括学生经验、学生家庭的资源等。生本资源由于源自学生本身,对学生而言无比亲切、真实,因此,如果能把生本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大家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着交通的发展,道路变得“繁忙”,安全教育尤其值得关注。学会判断行为是否安全,是否会看交通信号灯,从小学做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公民,这是进入小学生活的学生应当具备的意识。在教学上册第4课《上学路上》,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以及懂得珍惜家人和社会的关爱。因为在学生每天的上学路上,相同的道路,会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设立话题:你是用怎样的方式来到学校的?过马路、乘坐校车怎样才安全呢?课后,还可以结合“法治墙”板块的内容让孩子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知道哪些路道是安全或危险的,让孩子的上学之路更安全。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把知情意行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
结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又走向儿童的生活,因此,学生法治意识和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生活这一沃土。我们唯有立足儿童生活,努力挖掘自身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儿童对守法的感知和体验,才能将守法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剑文.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守法意识亟待解决的问题[J].速读旬刊,2017(5).[2]陈刚.法制警示教育 提高守法意识[J].法治人生,2016(9):61-61.
第三篇:培养社会责任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提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社会责任感”是特意增加上的,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我们的学生是否对社会负责,只有走向社会才能见证。我曾经到山东潍坊参加新学校的会议,深有感触。潍坊给我的感觉非常好,感到那里的公民素质很高。首先是卫生非常好,街道都非常整洁!
这里教育先进,他们的实践基地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资源的充分利用。这个实践基地的领导说:所有学校的学生都是我们的学生,因为每个学校的所有学生都至少在那里住一个星期参加实践活动。那里每个教室一个专项,整个校园囊括了所有的动手操作项目,各个学校轮流参加这里的实践活动,一年当中所有时间都利用上了。
最让人感动的是那里的宾馆高层次的服务。我到过的宾馆,从未见过文化氛围这么好的:宾馆房间里有服务员们捐出的书籍,电梯旁边有报纸夹,有若干报纸供等电梯的客人浏览。有一件事让我特别感动,我当时带了一个药瓶(但里面装的不是药),开完会回到房间,发现我的房间多了一壶姜糖水,服务员还在旁边留了一个纸条,上面服务员写道是因为看我用的药瓶是感冒药的瓶,以为我是感冒了,所以才给我特殊熬了姜糖水,我看了非常感动,当即在纸条的背面写了感谢信送给了经理,对他们这种无微不至的特殊关怀倍加赞赏。后来我们和李校长一起在火车站等车的时候我跟李校长感慨地谈及此事,李校长说他同样也接到了纸条,服务员也给他熬了一壶水,是消炎的,因为看他用了消炎药,而且李校长还将那个纸条留了下来,这肯定是以后的教育资源了,对李校长的搜集和积累资源意识我更加佩服了,而且最为佩服的是李校长在潍坊的教育影响力之大,已经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影响,相信这些员工多数是潍坊当地的毕业生,潍坊的良好教育在这些学生毕业后真正显现出成果,公民素质普遍提高,宾馆服务只是一个缩影,相信潍坊的整个社会有很多类似以上事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内容。
我非常赞成《中小学管理》选择的这个主题,我认为这是最值得研究的。我曾经听过(后来也听多个教育家提到过)台湾的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有过“天下兴亡 我的责任”的名言。他的学校叫“忠信高级工商学校”。这个学校在培养学生责任感方面有很多非常典型的经验。学生年龄在15-18之间,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七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这个学校开除的学生到了别的学校都常常成为标兵。这所学校在台湾享誉30年。在台湾各大报纸招聘广告上,经常出现“只招忠信毕业生”字样。
高震东先生说,大陆教育办得不好,是我高震东的责任,只因为这样,我才
回祖国专门举办道德方面演讲。“以天下兴亡为已任”是孟子思想。下面是他的一
些论段:
我们每个学生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
家?哪有不团结的团体?所以说,每个学生都应该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是
推出去。
灯泡坏了,哪个学生看见了,自己就会掏钱去买个安上,窗户玻璃坏了,学生
自己马上买一块换上它。如果说“这是他们的事。我是来读书的”——这是什么观念?你读书干什么?读书不是为国家服务吗?眼前的务你都不服,你还能为未来服务?当前的责任你都不负,未来的责任你能负吗?
天下有大事吗?没有。但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
善。请先把自己脚下的纸屑捡起来——这就是我的教材”。所以当学生看到地上的废纸不捡,扔纸的人如果扣1分,那么看到不捡的要扣10分,因为扔的可能是无
意,但不捡的却是有意的。
当本届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就是因为没有一张废纸,就使全世界为之惊讶。再看看我们十月一日***广场升国旗的镜头,当人们散去,满地废纸,到处乱刮!外国人一看当然会这样认为:你们中国此时要同日本比,差得远呢!所以说,我让大家捡起一张废纸,这就是爱国的开始。
万事从小事做起。美国太空3号快到月球了,它却不能登上去而无奈地返回来,为什么?只是因为一节30块钱的小电池坏了,他们这个酝酿很久的航天计划被破
坏了,几亿元报废了!天下有大事吗?大家看哪次飞机失事是翅膀和头一齐掉下来的?都是一节油管不通,一个轮胎放不下来才失事的。
一个人的死,哪个是全身完全溃烂死掉的?都是肝坏了,或心脏有毛病等等一
个小器官不正常而死的!
大家先要想想为什么读书,为谁读书?要学好生存的技能,要懂得生命的意
义和价值,那里不是创造人类价值的地方!所以,我们要知道读书绝对不是为了
自己,读书是为了国家而求学问,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们读书、做事要确定一
个方向: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我常常给我的学生讲一个故事:我们有一天出去旅行,忽然间暴风雨来了。
我们没地方避风躲雨,孩子们向前跑,一看前面有个草棚,大家“哗”地冲了进去,一冲进去大雨就来了。大家好高兴,“哇,今天运气不错哟,刚刚找了房子大雨就
来了。太快乐了!”大家也不顾虑房子干不干净,有没有人住过,只要有避雨的地
方就很满足了。但这个房子在风雨中突然间要倒塌,同学们想尽办法 “扶住它,不能让房子倒塌”。在这种状况下,我很有感慨,同学们,你们说是我们需要房子
呢,还是房子需要我们呢?(掌声)我看是我们需要这座房子。这座房子就是我们的国家,再破再烂是我们的家,再穷再破,是我们的家,我们要爱她!(掌声)
你怎么可以羡慕外国人呢?“唉呀,你看外国人多好!我不当中国人,我想当外国
人!”那是不对的。我们国家不如别人,我们承认,但是我们有决心,我们会慢慢
把它搞好,但我们一定要牺牲自己,有热爱国家的观念。
爱国是很具体的。我的学校门口有个标语:离开校门一步,肩负忠信荣辱。
推而广之,离开国门一步,肩负全国荣辱。一口痰吐在中国是小事,一口痰吐在外国,你就丢了中国十二亿同胞的脸,因为你代表十二亿中国人,而不是你个人,你千万不要以为,“好汉做事好汉当”,你错了;你做不到;你不够资格当!
所以,同学们,爱国常常在一个微小的地方。“一言以丧邦,一言以兴邦”。我们肩负着国家的荣辱啊,人家看到我们就看到国家的希望。
我非常同意十一学校的提法:让学生担当责任,才能从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按照
教育家冯恩洪的说法,我们应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冯恩洪同志多次在报告中给同学们说过这样一段话:”忠心献国家,孝心敬父母。爱父母是每个人爱的出发点。“但要把这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润物细无声“地溶入同学们的心灵,冯恩洪同志着实费了一番脑筋。在一次主题班会上,冯恩洪同志亲自组织了一次看似奇特的活动。这个活动叫做”负重自修,“要求班级的每位同学带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装上4公斤黄沙,然后把这个塑料袋绑在腰间,先上一节自修课。课后立即召开主题班会讨论,题目就是”从负重自修谈起“。这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牢骚声,几个同学嚷道:”应该要把出此馊主意的人押上道德法庭。“就在这节骨眼上,冯恩洪同志站了起来:”这个馊主意是我出的,40分钟身上绑上4 公斤重的黄沙你就受不了啦,那我要告诉你们,这个主意的目的是要你们由此理解妈妈的艰辛、妈妈的伟大。妈妈养你可不是40分钟啊!有道是10月怀胎,我请同学们算一道算术题:10个月除上40分钟,等于多少节自修课?才40分钟就要把我押上道德法庭审判,那请想想,你妈妈为了生你、养你,付出了多少情感,多少辛劳。今天的讨论会主题就叫做'爱我的妈妈'。听完冯校长的演讲,同学们恍然大悟。冯校长趁热打铁:“每一位同学都设计一项让妈妈高兴的活动,但是这个设计方案在付诸实施前千万要保密,下个星期这一节课讨论,内部交流,交流的目的是汲取别的人的长处,完善自己的方案,然后星期天付诸实施,给妈妈一个在情理、期望之中,而又意料之外的惊
喜。” 教室里立即活跃起来,同学们顿时倍觉母亲的伟大,迫不及待地要对妈妈表示“发自内心深处的爱”。他们愉快地设计着,星期天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孝敬长辈传统美德,已在这美的活动中植根于同学的心灵中了。
冯校长还举过两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海淀区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2000人用
餐,没有跑步,不约而同遵循一个共同的价值准则:盛多少吃多少,40分钟吃完剩饭桶干净见底;他还介绍浙江一所学校,30万册图书没有一个图书管理员,学
生随便看书,却一本书都没有丢过。
我们学校也曾尝试发动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我曾在1994年刚开始做团的工作时组织召开了我校第一届团代会,后来被接任的新团委书记只开了第二届,就没有延续; 我们也曾开过学代会,我们还把学生的意见建议分成两类:一类是学生代表个人名义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一类是学生代表组联名提出的议案,对于学生的议案我们是上班子会进行研究的,处理结果要到全体学代会上去做解释的,但也没能坚持长久。
去年十一长假我们给学生布置到父母单位和亲朋好友单位走访,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进行职业考察,搜集相关资料和图片,就所考察职业的基本情况进行汇总,回校后还搞了相关的展览和演讲比赛等,但这项工作也没有坚持。
受十一学校启发,我们现在在研究如何让学生参与校内保洁、保安、食堂等服务,通过发挥各级集体优势,通过层层承包责任直到个人承包岗位责任等制度,培养学生履行义务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每项工作的不易,从而产生对这些员工的敬意,也同时培养学生的维护环境卫生、保卫校园安全、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等方面的责任感。
我们还将发动家长配合学校工作,通过让孩子学会自理,激发责任心。要求家长注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绝不能事事包办代替、处处替孩子承担责任。比如,号召家长尽量减少开车送孩子上学的镜头等。另外要培养家长在惩罚中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意识。这里所说的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当一个孩子犯了错,不要家长出面给孩子到处托人说情,要让孩子接受惩罚。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错负责。其次,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过错的后果,让孩子主动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如忘记了带作业,不要埋怨家长,而是从自身找原因;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要主动赔礼补救……时间长了,违反校规校纪要接受处分等处理等,逐渐培养孩子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习惯。我们还要组织学生观看以前的有教育意义的老电影,如有关邱少云、黄继光、雷锋、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的故事片,让学生受到心灵的洗礼,培养他们对祖国负责的高尚情感。
第四篇: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徐珍丽发表于:2009-7-12 6:11:05,点击:1278,评论(0)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在校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主流,责任心的培养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伟大领袖周恩来少年时期就有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少年时的周恩来就知道把国家的振兴当作自己分内的事情,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极富责任感的人,也正因为此,他才成为了一名人民拥护和爱戴的一代伟人。不难想象,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在担任小学班主任期间,近几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感觉当今的小学生,大胆、活泼、求知欲望强。但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惯了,他们自立意识和生活处理能力很差,依赖性很强,特别是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缺乏责任感的现象较为普遍,如:
(1)为了自己桌椅干净,而拿起别人的衣物擦拭自己的桌椅;为了使自己的包干区保持整洁,把垃圾扔到别人的包干区内。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总有几个“大个子”在不知疲倦地劳碌着,扫地拖地擦玻璃,乐此不彼,甚是卖力。仔细一瞧,那可不是我们的学生,而是孩子的家长。孩子们还在一边指手画脚,做监工呢?
(2)学习马虎,上课随便说话,不能独立完成学习,学习用品随意放置,做事无条理,丢三落四,在无父母的督促下不肯写作业,不愿学习以及做事不计后果,该带的作业、学习用品忘带,还埋怨父母没给他装,没提醒他。早上小孩上学,家长一个左,一个右背着书包。到了学校,家长还要帮孩子把书包放进教室,拿出语文书、数学书;在教室中,一位教师在责问学生:“你的语文作业,还有语文课本怎么又忘带了呢?”学生振振有词,答曰:“都怪我奶奶,昨天搞忘了给我装。”
为此,我把责任感的培养作为班级管理的突破口,并以此带动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一、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际活动中锻炼出来的。一般情况下,小干部比普通学生有责任感,这因为老师给予了他责任与信任。如果老师把对小干部的责任和信任推广给全班同学,那么全班同学的责任意识都能得到提高。我就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给予事做,给予担挑,广泛聘任小干部。平时,我总强调谁都可以当小干部,只要他有一颗对工作负责,对集体负责的心,又明确规定了每个小干部的责任,如学习委员,负责给作业一百分的同学发奖励等,体育委员负责好体育课、集会的带队、整队等。值日班长轮流当,管理教室里的各个
方面,还有选出检查“四项竞赛”的小干部,大家能者上岗。我也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要求,我给每个学生安排一两项为集体服务的固定工作,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负一定的责任。除班委会成员外,还有各种代表,篮球队长,主持人等,使全班没有“闲人”和“客人”。在管理活动中,我只是发挥了启发诱导,补充完善,协调督促的作用。我还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目标,设计活动方案,并指导他们组织实施和评价。这样,不但使每个同学在管理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勤于为集体做好事的责任心。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除去睡眠以外,学生一天在课堂里消耗的时间约占他们生活时间的50%。在这长长的时间里,他们的认知、情感、性格、意志时时都在变化着,师生间、同学间交流日复一日,个性在迅速地发展。因此,我们从上好每一节课,回答好每一个问题,做好每一次作业,甚至写好每一个字,参加好每一次活动开始,大力倡导学生凡事做到“专心踏实,认真仔细”。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各学科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自然的、有机的、不显痕迹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地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地思想品德。这样地责任感培养才能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地境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主要人物,在对待他人时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非常令人敬佩,这些课文都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如《司马光》一课中,面对小伙伴失足落入大水缸的险情,小司马光沉着机智,砸缸救人,多么令人敬佩;《黄继光》一课中,他为了战友为了首长交给他的任务,毅然舍身炸碉堡,读来令人感动。在语文学习中,只要我们教师能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人物的高尚品格和他们的人格魅力,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增强对他人的责任感。
三、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班级活动中,我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及时召开了班队会进行责任心教育。如:在开展的一次“我爱祖国”的班队活动中,我让学生自己寻找这方面的英雄事迹和伟人故事来让学生体会他们身上的那种责任感和爱国精神,用榜样的作用来激励他们,我就找了一些平凡人的爱国事迹,让学生体会到热爱祖国一些小事也是,我们的责任感就应该从小事做起。又入:在今年举行的校运动会上,我就利用这次大好机会,让大部分学生体会到了一种对集体的责任感,在动员会上,我说:“要为集体争取荣誉在比赛中我们应当努力拼搏,像奥运健儿一样。输了,也没有后悔。”好多学生放弃了星期六休息,准时来参加比赛,有的父母心疼孩子不让来也不行。充分的让学生体会到作为班级一员的责任。
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应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总之,在实施教育的时候,一定要着眼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并将责任感的培养寓于一切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一员,就要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都要有责任。
第五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
工设1071班 谭志敏
美好的社会环境是我们整个人类社会责任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中的人。”只有在社会这个环境之中,人才有其价值。
从人类光身裸体,手持木叉的原始社会到现如今二十一世纪文明化科技化的社会,这期间,人的思想在不断的进步,人们有了羞耻,荣耀,追求,梦想。人懂得尊老爱幼,懂得礼勋谦让,懂得舍身利人……我们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索取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我们希望能得到关爱,希望幼有所抚,老有所依,希望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于是人们自己为自己规范了行为准则,这些准则也都是围绕一个词来制定的,那就是“美好”。人们希望能生活在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里,没有厮杀,没有饥饿,没有痛苦,没有哀怨,有的只是幸福与快乐。相信这是世世代代延续下来并为之努力永远不变的奋斗目标与社会责任
什么是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具体点说就是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的更加美好。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主要应该具备三点品质:
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坚持实践正义原则;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个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我们更能享受到社会给我们的关爱,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有助于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文件,以及社会各慈善机构对大学生的支持…… 我们从这个社会得到的甚多,我们该以何种方式去报答这个教会我们知识以及能够让我们在这个社会生存的本领的社会?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为国家,为人民做点真正的贡献,但是,我们得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对这个美好和谐社会的感恩之情与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是社会一股新的力量,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为我们的祖国,为这个社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怎样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 要大学生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就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世纪末,我国终于顺利加入了WTO,这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入世无疑会对我国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机遇,但随之而来的也是巨大的挑战。入世将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一系影响。经过20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世公认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和即将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大量的矛盾在某种情况下会集中出现,并有可能爆发,甚至带来动荡和不安。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重要而关键的转型时期,应该说,“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民意,也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从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知识的力量和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己经深入人心,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
来,科技对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离不开大学教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出来多少跨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了多少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我国生产力能否快速发展,社会主义三大文明能否健康而协调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真正构建。显而易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不仅要培养高科技精英,也要培养大量掌握科学技术的普通劳动者,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逐年的高校扩招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十五计划规定,到2005年,我国适龄青年进入高校的入学率应达到巧%,即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入学率的15-50%的临界点。Ill(P 1-6)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更多的青年有机会接触高等教育,但是,要将这些青年培养成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便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二.主 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⑴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而个人利益已失去正当性,不牺牲这种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美好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求牺牲这种个人利益,而且这种牺牲也是必要的。这种牺牲也表现出崇高的道德精神。
三、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大学生毕业后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将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构建者。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里耳濡目染,培育和谐的思想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和方式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同的高校在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校园内部的硬件设施,如美化校容校貌;合理布局富有特色的校园建筑;增加文化设施,改善师生居住饮食条件,拓展通信和网络服务等等,为建设和谐校园环境打下物质基础。
四 加强民族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流的民族必须有一流的文化素质底蕴,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源远流长,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高校应当营造一种文明、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加强民族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撑起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支柱。
五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
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了解民生,了解国情、锻炼毅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广阔舞台,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产生和深化对应承担责任的认识。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性转变,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现象、社会职责的了解,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牢固树立起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在实践中受教育,增强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