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考察
**学院2***——2***学年第二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察试卷
系别:外语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关于大学生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
情绪和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既是在有机体的种族发生的基础上产生的,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态度,对于这些受社会关系所制约的态度的反映,就是人类所特有的情感。而情绪,则常用于感情的表现形式方面,它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短暂性。因此,当谈到狂热的欣喜、强烈的愤怒或持续的忧郁等的时候,常常用情绪这一术语来表示;而对诸如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湛的艺术感受之类的体验,则用情感这一术语来表达。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是非常必要的。大学生的情感表现为丰富、复杂、不稳定的特点。对各种现象十分敏感、关注,对友谊、爱情、正义等追求十分执着,爱思考和辩论,甚至以行动来维护心目中的真善美;他们的情感体验深刻、强烈,感情容易外露,喜怒哀乐常形于表面,在外界刺激下容易冲动、凭感情用事,过后又懊悔不已;情绪起伏波动较大,呈两极趋势,有时兴奋激动如火山爆发,有时消沉忧郁,甚至失去生活勇气。
大学生具有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一般能用理智约束冲动,对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调适;另一方面,也有不稳定因素。例如,时而平静、时而激动,时而积极、时而消极,时而肯定、时而否定,时而外显、时而内隐等。可塑性非常强。
在自我情感方面,大学生敏感丰富,注重独立感、自尊心、自信心和好胜心;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热爱科学和真理,憎恨迷信和谬误;他们对祖国、社会和集体有深厚的情感、民族自豪感和自尊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义务感,嫉恶如仇,喜恶分明,正义感鲜明;对纯洁的友谊和爱情十分向往,还积极地在发展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体验到美的感受。其次,丰富的感情呈现出外显和闭锁、克制和冲动交错的特征。通常,大学生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迅速、敏感,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是一致的,呈现出外显性特点,例如,为比赛胜利欢呼雀跃,因考试失败而垂头丧气;然而,在一些特定场合其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一致。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情绪情感也不同,低年级大学生涌动着成为大学生的自豪感,对一切感到新鲜、好奇,体验到走出“黑色六月”的轻松和愉快;由于非理想的专业、院校,以及自己在班级中位置上的落差,会感到失望、迷惑和自卑。同时,会产生压力和紧迫感;陌生的环境和不适应,往往产生恋旧感,思念父母、家人、和旧日同学。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有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第一,树立科学进步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科学进步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良好情绪和情感的基础。在人的一生中,它们处于核心地位,它对于人的发展起着定向作用。凡是具有科学进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人,必然胸怀宽广、目标远大、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有巨大的热情和忘我的献身精神,一时受阻也会迂回超越;相反,必然谋求私利,目光短浅,一旦受挫|就会牢骚满腹,心情沉闷,一蹶不振。
第二,正确对待不幸和挫折
中年级大学生适应性情感增强,专业思想趋于稳定,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独立感、自尊感和自信心得到发展。他们的人际交往渐多,建立友谊,感情密切,爱好广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社会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美感进一步发展,情绪和情感较为平稳。
高年级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社会性情感日趋丰富,更多地关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思考人生价值!紧迫感和忧虑感明显,留恋学校和同学。
第三,充分投入生活
1.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宇宙间有各种美好的事物。2.走出错误观念的误区
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绪体验。譬如,同样是竞选班干部落选,有的人痛苦、失望、烦躁易怒,有的人心态平静;同样是考试得了60分,有的学生十分满意、高兴,有的则伤心不已。片面的认知方式和错误的观念,是大学生产生焦虑、抑郁、自卑、恐惧、痛苦等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
3.在实践中培养良好情绪和情绪
多参加社会实践,譬如,参观、调查、游览等;多参加学习和科技活动,这
些活动能够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多参加审美活动。这是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活动。
第四,不良情绪和情感的调适和消除(1)宽容待人、忍让克制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宽容自己,二是宽容别人。宽容自己,不是宽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是宽容自己主观努力也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宽容待人是一种较高的修养,是心胸开阔的表现.1.平心静气法:将要发生冲突时,要有意识地降低说话声音、放慢速度,避免身体前倾,就可以淡化、缓和紧张冲突的气氛。.冷静处理法:如要发怒,先从1数到10再开口,或接受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忠告,将舌头在口腔内转上10圈,加强自我克制。
3.移情换境法:例如,当感到控制不住愤怒时,可以迅速离开现场,避开双方“气头”,待回来以后往往风平浪静了;当烦恼、忧愁时,可以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例如读书、练字、看电视、打球、散步、跳舞、唱歌等。
(2)合理疏泄、消除压抑 1.倾诉 2 哭泣 3活动(3)自我暗示,增强信心
自己可以有意识地将某种观念不断强化,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4)静态放松、有益身心.想象法:选择安静的环境,全身放松,闭上眼睛,想象美好的景物、幸福的经历。
2.音乐调节法:优美的乐曲可以使人血压正常、肌肉松弛、脉搏放慢,使人感到心情宁静、轻松愉快。肌肉放松法:采用站、坐、卧的姿势,以卧式为主。(5)积极交往、寻求支持
当人们遭受到突发灾祸或精神打击时,需要来自家庭、亲友和社会各方面在精神上、物质上和道义上的援助。这些社会支持,能使人尽快摆脱困境,稳定情绪,重新面对现实,打破消极情绪同认识功能障碍之间的恶性循环。
第二篇: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考察与研究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考察与研究
本文由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11级8班学生公寓21幢419寝室全体人员共同编写.引言:感情分为亲情,友情,手足情,爱情……但本文要谈论的是爱情,也
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爱情是什么?相信在很多人心中也有一个轮廓,很多专家也对此作出了一些定义.如,黄希庭认为:男女双方培育爱情的过程,就是恋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内容,爱情不过是性本能的一种表达或升华.但是爱情这东西是无法定义的,希望大家在看了本文之后自己会对爱情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摘要:本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就是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
解同学们对恋爱的认识,对恋爱的了解,以及在恋爱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然后对这些收集来的问卷进行分析,找出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的心理烦恼:另一部分就是对收集来的问卷存在的问题阐述个人的看法与观点,尽量去帮助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走出烦恼,走出困惑
问卷调查:
(1)你觉得大学生问什么谈恋爱?
A.空虚寂寞冷B.遇到了真正的缘分C.不确定
(2)你觉得大学生在平时约会过程中的消费是AA制还是有男方承
担?
A.男方B.AA制C.不确定
(3)你觉得大学生恋爱会影响学习?
A.不会B.会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
(4)你觉得大学生的恋爱会有结果吗?
A.会B.不会C.说不清楚
(5)你觉得大学生在恋爱中可以发生性行为吗?
A.可以B.不可以C.双方自愿就可以
(6)你对恋爱了解多少?
A.了解较多B.了解不多C.没感觉
(7)曾经恋爱过吗?受过伤害吗
A.没有恋爱B.恋爱过,没伤过C.恋爱过,伤过
(8)什么促使你想去恋爱?
A.心理问题B.环境问题C.其他的方面
(9)你觉得两个人分手后还可以成为朋友?
A.可以B.可以,但不是知心朋友 C.不可以
(10)你觉得恋爱情侣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来的缠绵行为合适吗?
A.合适B.不合适C.不好评价
(11)你觉得大学生的恋爱是不是真爱?
A.是,但很少B.不是C.不好说
经过对同学们的调查,收集问卷综合分析得出:本次问卷调查共计一百人,第一题有60.5%选择了A,29.4%选择了B,10.1%的选择了C,第八题有15.2%选择了A,20.6%选择了B,64.2%选择了C,从而看出学生因为孤独与寂寞而恋爱;第三,四题大约有32.5%选择了A,52.4%选择了
B,15.1%选择了C,从而很明显可以看出学生不想恋爱的原因;第五题有10.9%选择了A,10.1%选择了B,79%选择了C,得出了大学生明白有性就有爱,对有性有深刻的理解;第七,九题有15.3%选择了A,35.8选择了B,45.9%选择了C,充分体现了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有过一段伤心地往事,对恋爱的认识不够,无法承受失恋带来的伤痛,不能坦然的面对.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大学生对恋爱与否的原因.恋爱原因:
爱情是一种感觉,用任何的东西来修饰它,用任何的语言来装饰它都不恰当因为它是两个相爱的人之间的一种感应,两个人爱的感觉。爱情是有两颗心灵弹拨出来的和谐乐章,让彼此心情更愉悦…..这事由于爱情给人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因此使得同学们敢于去恋爱,下面就对大学生恋爱的问题进行分析:
(1)大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一般在17到24岁之间,在此年龄段,已跨过青春期进入成年期,其生殖系统趋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导致性行为的改变,增长了自己对异性的需要;以及在大学时间比较充裕,难免会感到寂寞与空虚。自己为了摆脱寂寞,弥补空虚,就把目光投在了异性身上。所以就开始耍朋友,谈恋爱。
(2)社会情感的需要
在人的心里面总有那么一些话不愿对他人诉说,甚至是自己的亲朋好友。但是心中有块石头压着并不是那么好受,因此这些人就选择了对自己同年龄的异性诉说,所有的烦恼,寂寞,困惑通过与异性的交流都变得无影无踪。长此以往,彼此对对方就有了了解有了好感,从而一段纯洁的爱情就这样开始了。
(3)大学生恋爱自由,没人管束自己
从初中到高中都有老师,父母干涉内政,所以自己不得不收敛一点,而且那时对爱情这东西认识不够深刻。到了大学,恋爱自由,没人管束,且对爱情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在大学自己老师也不会管,有种自己就是老大的思想,恋爱心理幼苗从此萌发.(4)大学里多彩,丰富的文化环境诱发了学生的恋爱心理
媒体对爱情的渲染,生死不渝,海枯石烂的爱情影视,言情小说…..促使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萌芽。校园里的情侣比比皆是,二人缠绵的画面鳞次栉比,让其他的同学是羡慕又嫉妒,毕竟人都有攀比心理,因此就让这些同学感到很寂寞与空虚。于是产生了一种从众心理,引发了对异性需要的欲望,最终就踏上了恋爱的道路。
不恋爱原因: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图腾,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不竭的动力之一.正值花样年华的青年大学生,爱情的幼苗正悄悄的萌发着.但大学生的爱情如同夏日里的太阳雨,美丽却有些伤感,爱情有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类安慰与幸福时,也不时给人留下伤痛与心酸.爱情也如同魔术般变化莫测,充满着神秘的气息.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种种原因,使大学生不敢恋爱.下面我们就对大学生不恋爱的问题进行分析:
(1)首先大多数同学不恋爱的原因是在于,还没有改变中学时的观念,他们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而恋爱史成年人的特权,学
生恋爱是一种不好的表现,恋爱的学生是不好的学生,其中在我的同学与朋友中也很多是这种观念。
(2)其次是同学们缺乏对恋爱的认知,认为爱情神圣不可侵犯,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才能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而且爱情神秘不可测,他们不知道为何恋爱,不知道怎么样去恋爱,所以导致他们不敢去恋爱,从而对恋爱产生了排斥。
(3)然后是同学认为恋爱的时机不对,现在的我们还是学生,我们应该把所有的时间加注于学习上,不应该浪费不必要的精力在恋爱上,而且恋爱还会浪费我们的金钱,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我们,可能没法承受。
(4)最后是同学们怕受到伤害,同学们很多是经过恋爱而后分手,造成了分后的强烈伤痛,他们害怕再次受到同等的伤害,还有就是同学们通过书籍或周围的人了解到恋爱是可能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因此在他们心中就产生了胆怯,而不愿冒险尝试去恋爱。
对策及看法: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无大。”可见婚姻是人生的头等大事,而新时代的婚姻必将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所以,虽然大学生目前还处在求学的阶段,但作为一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大学生也有恋爱的权利。有人说:“大学生的恋爱会荒废学业。”可是大学生恋爱也可以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大学时代的恋爱是最纯洁的,没有任何功利性质的目的的,我们可以把握时机,体会到爱情的纯洁,爱情的神圣,爱情的美好。当然,并不是说大学生必须恋爱,但如果真的遇见了让自己砰然心动的Ta,还是可以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爱情,自己的幸福。大学生的学业与爱情之间,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对立关系。“男子汉大丈夫,当先立业再成家”的说法已然过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能同时解决了个人问题又在学业上有所发展,将是最乐为人所见的结果。所以大学生恋爱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不必拒之门外。从前文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认同大学生谈恋爱的人大有所在,同时大学生谈恋爱也是今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加以引导将使大学生生活添上灿烂的一笔。
结尾:恋爱是美好的,因此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这件事,恋爱不是一句话,不是今天或明天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我们大学生的爱情不能像夏日里的太阳雨,美丽却有些伤感,而爱情的琼浆需要理性与智慧,需要等待与心智,有恋爱的双方共同酿造.因而,确立健康的爱情观,是大学生未来生活的金钥匙,而能够掌握这把钥匙的就是恋爱中的人,未来美好的生活掌握在你们们自己的手中,但更加重要的是你对爱情的理解,走出恋爱误区,去寻求属于彼此的温暖,记住这样一句话: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个人共同迸出的火花.希望天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恋爱中的幸福人一直搀扶着对方走到最后…..
第三篇:对当前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考察
对当前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考察
内容摘要:该文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考察当前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调查结果表明,由于青少年的零用钱来源稳定、数量可观,所以他们在消费时不考虑价格,追求个性,要满足更高的物质需要从而享受生活。在青少年的消费心理形成过程中,社会文化、社会流行、家庭是影响他们的三大主要因素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在商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时,参与竞争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商品质量和功能;二是要有吸引消费者的包装。于是,人们开始看重品牌和包装。人们在购物时,买的不仅仅是一件实物,而且还有商品所能体现的一种概念--流行时尚、身份地位、个性。
在这样的经济氛围中成长着的青少年也很关注商品表达的一种潜在的概念。他们希望拥有名牌的服饰、名牌的生活学习用品,他们有的拥有自己的寻呼机、手机,他们会跟随时尚的脚步装扮自己以表现与众不同的一面。
选择考察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有以下两个目的:
一、青少年的消费心理特征是怎样的;
二、哪些因素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做这样的调查研究,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而言,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以便调控自己的行为;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可以也应该引导他们适度消费,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外界的影响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
二、研究的方法
在调查青少年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在南京市鼓楼、玄武两区的两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了初
一、初
三、高二3个年级42名学生,其中男生27人,女生15人。
(2)问卷编排:问卷中选择题9道,开放式问题2道。语言上注意措辞的简洁、中性、明了。
(3)问卷内容:问卷中11道题目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涉及零用钱,包括零用钱的来源、数量、自由支配程度、是否有计划地使用以及主要用于什么;第二方面涉及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包括消费的标准、场所、更换频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对中学生使用通讯产品的看法;第三方面涉及青少年对消费的期望。
2.访谈
由于问卷题量少、调查对象涉及面小,所以在数据统计之后又针对个别问题进行访谈以弥补问卷的不足。访谈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从“消费”一词可以联想到什么;
(2)不同购物场所的特殊之处是什么;
(3)跟随流行时尚、模仿明星的穿着打扮是否与展现自己的风格相矛盾;
(4)更换衣物的原因是什么;
(5)使用通讯产品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综合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研究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数据并分析出原因,从而了解到青少年真实的想法和做法,达到研究的目的。
三、统计结果及分析
通常人们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对心理的反映。所以,要了解青少年的消费心理必须先着手了解他们的消费行为。
1.对零用钱的调查
青少年一般都有零用钱,但是零用钱的多少不同,来源不同,自由支配的程度不同,使用也不同。所以,通过调查青少年零用钱的情况可以了解青少年消费的物质基础是什么,零用钱的多少等因素是否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
表1调查青少年零用钱的统计结果
题目选项女生男生全体
零用钱来源压岁钱53.540.745.2父母给的73.370.471.4其他长辈给的4022.228.6
自己挣的/
11.17.1零用钱的数量50元以下53.544.447.6
50~100元203731
100~200元2018.519
200元以上6.711.19.5零用钱用于食品2033.328.6
各种饰品13.318.516.7
学习用品73.36366.7
上网或娱乐13.348.135.7
零用钱自主支配能够2025.923.8
多数能够26.759.147.6
偶尔能够13.311.111.9
不能够6.77.47.1
零用钱的使用
有计划46.733.338.1
不坚持计划/
3.72.4
无计划却有节制46.733.338.1
无计划6.729.621.4
从表1中可以看出,71.4%的学生每月都能得到父母给的零用钱,还有11.1%的男生可以自己挣到钱。可见他们的零用钱的来源
是稳定的,这为他们的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有47.6%的学生每月零用钱在50元以下,31%的学生零用钱在50~100元之间,19%的学生零用钱在100~200元之间,9.5%的学生零用钱在200元以上。如果一个家庭的平均月收入是2500元,59.5%的学生每月零用钱50~200元不等,这笔开支不算小。如果说有零用钱是消费的稳定基础,那么有一定数量的零用钱便是消费的坚实基础。71.4%的学生能够或大多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并且有38.1%的学生是有计划地使用的,还有38.1%的学生是没有计划但能有节制地使用零用钱。可见,现在不少父母对于子女使用零用钱给予了较大的支配空间,没有过多地干涉。这也反映出青少年在消费时的灵活性、随意性。表一还反映出66.7%的人把零用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35.7%的人用于上网或娱乐。从所占比例最大的两项消费可以看出,添置学习用品仍然是作为学生的一项最主要的消费,而上网娱乐或许是e时代下的必然产物,可能这个数字会随着信息通道的越发快捷而有所上升。
对青少年零用钱状况的调查结果呈现出两个特点:经济来源稳定;数量可观。正是由于存在这两个特点,所以青少年在消费时可以自由支配、随心所欲。在零用钱的各方面体现出来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
2.对消费行为的调查
表2调查青少年消费行为的统计结果
题目选项女生男生全体
购买地点专卖店26.748.140.4各种特色店6.725.919
百货商店46.73740.1一般小店207.411.9
选择标准舒适66.751.957.1
与众不同/33.321.4
名牌6.711.19.5无所谓26.725.926.2影响因素朋友推荐6.711.19.5
商品的吸引力6.718.514.3偶像的形象/3.72.4
自己的爱好86.777.881
更换频率半年53.36359.5
1年13.325.921.4
1~2年13.37.49.5
2年以上2011.114.3
(1)去哪里买。表2已经显示出,在女生中46.7%的人选择百货商店,26.7%的人选择专卖店,20%的人选择一般小店,6.7%的人选择特色店。在男生中48.1%的人选择专卖店,37%的人选择百货商店,25.9%的人选择特色店,只有7.4%的人选择一般小店。从总体上来看,青少年主要在专卖店、百货商店、各种特色店购买衣物。据了解,专卖店的商品款式和色彩都走在流行的前列,做工精细且穿起来舒适大方,但价位较高。各专卖店在百货商店设有专柜,有部分商品由商店自组货源。这部分商品价格略低,但款式和色彩仍然追随时尚,仅仅是做工及面料选用稍逊于专卖店的商品。各种特色店的商品不讲究品牌,但是款式新疑,色彩明快,店堂内的布置更是吸引了众多青年人。从以上三类购物场所的商品特点以及青少年的选择倾向可以看出,这些购物场所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舒适、时尚,但同时也反映出青少年在购物时一般不会考虑价格因素。
(2)选择标准。设计调查选择标准这一题的目的是想了解青少年的购物行为是否与追求时尚、突出个性直接相关。从表二的统计结果看:女生中选择标准从多到少依次是舒适、无所谓、名牌;男生的选择标准依次是舒适、与众不同、无所谓、名牌。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男女生的选择标准有一些差异。通过整理访谈记录了解到,女生对于是否是名牌并不在乎,但他们对于“舒适”的理解包含了“穿出自己的风格”。用他们的话来说,买名牌就等同于买了相同的款式,不一定就适合自己,不一定能体现自己的风格。男生对于“舒适”的要求很高,因为不但便于运动,而且能体现活力。他们更加希望通过“与众不同”来展现自己的特色,来体会“酷”的感觉。对于“名牌”商品,他们看重了产品的好质量和舒适感。尽管男生和女生对于每个标准的理解不同,但是从他们的理解可以分析得到这样的结论:他们希望与众不同,他们求新、求变。选择标准的调查结果与选择购物地点的调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关的。由于青少年追求新颖和独特,他们才会去能满足需要的专卖店、百货商店以及各种特色店购买能展现他们风格的衣物。
(3)影响青少年选择衣物的因素。人们一般都认同在现今社会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是明星偶像和大众传播媒体的宣传,可是调查结果并非如此。根据表二的数据:81%的人认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衣物的,14.3%的人认为商品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影响了他们的消费,9.5%的人十分相信朋友的推荐,只有2.4%的人是受到偶像的影响而选择衣物的。据了解,大多数青少年对于偶像的形象只是很欣赏,很喜欢,但是不会去刻意模仿。他们认为适合某个明星的形象不一定就适合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按别人的方式装扮自己就不是自己了。可见,他们对明星的崇拜是理智的,他们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可以用“有个性”来形容现在的青少年。这种个性体现在:
一、他们对“酷”的理解虽然并不完全,但是他们至少意识到那是一种适合某个人的“酷”;
二、他们所追求的“与众不同”不是模仿别人获得的,而是自己去创造搭配的,是适合自己并且能展现自己的一种“与众不同”;
三、他们对于“酷”的追求是比较理智的,因为他们还是在乎社会文化、时代背景、他人的评价等因素的。总之,他们对美的追求、对“与众不同”的理解包含了以下三句话--“适合我”、“展现我”、“我就是我”。因此,青少年追求的“个性”并不能与另类、希奇古怪等同,他们的“个性”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自我。
(4)衣物的更换频率。青少年更换衣物是为了换掉“破的小的”,还是抛弃“过时的”?表二的数据显示:59.5%的人每半年更换一次衣物,21.4%的人每一年更换一次,14.3%的人一般两年以后才更换一次,另有9.5%的人1~2年更换一次。也就是说,80.9%的人几乎是一件衣服只穿一个季节就将它搁置一边了,这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对更换时间的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青少年仍然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但是他们能将新的和旧的衣服搭配起来穿,能分辨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而不是一味盲从。结合影响青少年的因素和衣物更换频率这两题来看,流行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存在的,青少年也无法抵挡日新月异、推陈出新的新款式、新色彩的诱惑。应该说他们对于时尚的追求既有情感的一面,又有理智的一面。从情感上说,他们最容易表达追求时尚的愿望。从理智上说,他们欣赏时尚的同时能够找出适合自己的,他们追求时尚的同时能够抓住时尚变化的命脉,装扮出富有“个性”的自我。
在调查青少年消费行为的同时,开放式问题用来了解青少年对于中学生使用通讯产品持何种态度。尽管手机、寻呼机的价格一降再降,但是对于中学生这个纯消费群体而言,即使有父母承担所有费用,手机、寻呼机的意义已经超出“通讯产品”这个概念。那么它代表着什么呢?通过调查发现,对中学生使用手机、寻呼机持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人各占43.2%,持中立态度的占13.5%。持中立态度的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个人的需要不同;二是个人的支付能力不同。持肯定态度的人普遍认为有四个理由:一是作为科技产品或通讯设备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二是使用手机、寻呼机是一种潮流;三是使用手机、寻呼机符合新人类的心理;四是使用通讯产品联络方便、节省时间。持否定态度的人则认为:中学生使用手机、寻呼机容易分散注意力;开销大、太奢侈;使用通讯产品是为了展现自己,无实际用途。从被调查者提供的各种理由来看,手机、寻呼机对于中学生来说已经不再是“通讯产品”这么简单,而是一种装饰品、一种炫耀品。其一,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和家里,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同学找到某个学生是很容易的事,所以使用通讯产品无实际意义,对于中学生来说不是必需品。其二,所谓使用手机、寻呼机是一种潮流且符合新人类的心理,其实就是展现自己,显示出“我有你没有”的特殊。而且,使用手机、寻呼机的费用很大,对于中学生而言是奢侈品,特别是在使用的同时引起别人的注意,由此容易引发由一种不平衡心理所导致的暴力事件。总之,青少年的消费行为除了是为了满足生存与求知的需要外,还有就是为了满足得到尊重的需要。而在一般的家庭能满足子女的必要物质需要之后,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从而获得别人的羡慕是青少年消费的一个动因。
3.对消费期望的调查
问卷的最后有一道开放式问题“如果您有一大笔钱,您想如何使用它?”设计这道题是想了解青少年最想把钱用于什么方面,目的是什么。从整理得到的数据来看,53.2%的人要将这笔钱用于消费,其中90.2%的人希望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包括房子、车子、电脑等;剩下的9.8%的人想周游世界或请人吃饭。14.3%的人想将钱捐给慈善机构、希望工程或留给父母。也有14.3%的人想用钱生钱,主要是想自己开电脑公司、服装店或是酒吧茶社,还有的想炒股票、炒房产和买彩票。另外有18.2%的人要将这笔钱存起来,留到需要的时候再用。据了解,用于消费的人认为人活着就是要让自己开心,就是要享受生活,所以有钱就应该满足自己的心愿。想用这笔钱帮助社会或他人的人觉得有不少人还过着艰苦的生活,有很多偏远地区的适龄儿童不能上学,如果大家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明天会更好。想用钱投资经营的人则认为青年人应该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开店炒股赚更多的钱既利己又利人,推动经济的发展。要把钱存起来的人感到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大手大脚地花钱可能什么没办成钱已见底了,不如留起来用在刀刃上。虽然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但是有57.5%的人仍然是将金钱与享受生活直接联系在一起,没有考虑用钱做一些利于社会、利于他人的事。青少年的选择一方面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与父母以及自己的价值有关,另一方面他们也受到社会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经济社会,人们看重钱更需要钱,甚至只在乎获得钱的这个结果而不管获得的途径。青少年是不完全成熟的社会人,他们还没有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判断,有时只能用社会现象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所以他们只看到了五彩斑斓的生活,也就追求这样的生活,以为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结合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与访谈记录的分析整理,概括来说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呈现四大特点:第一,经济上依赖父母长辈,很少考虑价格因素,想买就买;第二,追随时尚的步伐,但又反感千篇一律,在时尚流行中展现与众不同;第三,青少年消费的目的不再仅仅为了吃饱穿暖,而是为了吃好穿好,享受生活,而这种享受是以金钱为代价的;第四,在金钱的支配和消费两方面自主性较大。
四、青少年消费心理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在一般的家庭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中,青少年具有很高的消费地位,可谓是“父母赚钱,孩子花钱”。在生长发育阶段,他们需要更多的食物来满足生理需要;为了配合学校的教育,他们需要各种学习用品,包括书、学习机、文曲星、电脑以及各种补脑健脑饮品;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劳逸结合,他们需要各种体育用品、音像制品以及CD机、DVD,他们还要逛商店、上网吧、同学聚会、外出旅游;随着与社会的频繁接触,他们大多重视个人仪表、追求外在和内在的美,所以他们对时尚、文艺作品、娱乐圈内的事都十分感兴趣。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青少年的消费心理有以下特征:
第一,追求新颖时尚。青少年大多思想解放,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猎奇。他们购买的商品要求是“新、奇、美”的,然后才是实用,他们往往是某些新产品的首批购买者和消费带头人。为了追求时新,他们也会去模仿所崇拜的明星,他们之间也会相互观察、议论、模仿,使得在消费流行中能尽量赶在前头。
第二,追求个性化。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加强了,有他们自己的性格、志向、兴趣等,他们在各类活动中都会有意无意地表现他们的特殊性。因此,青少年不仅仅是追新逐异,而且要求在消费中反映他们的个性,喜欢购买能反映其个性的商品。当然,单个商品是很难反映各类青少年的不同个性的,因此青少年是在他们全部消费活动中来表现其个性的。为了在消费活动中反映自己的个性,他们就不只是对名人、明星进行模仿或简单地猎奇,还必须有独创性,因此他们在消费上的学习方式是多样化的。
第三、注重感情和直觉,冲动性购买色彩浓烈。青少年虽然已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决策能力,但仍然容易感情用事。他们特别看重商品的外形、款式、颜色、牌子、商标,当直觉告诉他们商品是好的,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感情,从而迅速做出购买决策,非买到不可。至于商品的内在质量、价格、是否会很快过时等问题就较少考虑了。
为什么当前的青少年会产生以上所述的消费行为并形成他们特有的消费心理特征呢?
首先是主观因素。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按需要的强弱其先后出现的次序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作为低级需要,是一种匮乏性需要,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得到满足。于是人们产生了高级需要。跨入中学之后的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需要朋友,需要在团体中与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这便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在青少年中往往就是由于“相似”而成为朋友,而这里的“相似”可以是年龄、家庭的相似,也可以是共同的兴趣爱好。所以,青少年力图在消费时保持这种“相似”以成为某个小团体中的一员。青少年不仅有归属和爱的需要,他们还有自尊的需要。他们不但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能独立和自由,而且他们渴望得到关心、重视、高度的评价以及别人的尊重。因为你穿着入时或是有一样名牌的东西或是娱乐时出手大方而得到一个羡慕的眼神、得到一句羡慕的惊叹,这都可以视为一种“得到尊重”。于是这个“羡慕”的一系列动作和表情便成为正强化物,增强了这种消费行为的出现频率。当然青少年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是他们要表达的这种需要仅仅是展现自己、展示自己不同于别人或高于别人的某个方面,从而获得同龄人的赞赏。
其次是客观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青少年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一是社会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由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的精神文化等构成。随着一曲《潇洒走一回》响遍大江南北,“潇洒”离人们越来越近。潇洒是社会主体的一种行为方式和心理体验,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表征。它不仅指主体的仪表、体态的美,而且指主体的生活态度、人生追求和高层次性;不仅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行为,而且是一种舒适、愉悦的心理体验;不仅是一种短暂的美的举止、风貌,而且是一个过程,一种宏大的目标。但是不少人对于潇洒的理解就是穿着名牌,拿着手机,出手阔绰,没有理解潇洒的深层含义。于是一种“潇洒”的风气和现象很快渗透在空气中,然后青少年也就接受了这种熏陶,接受并模仿着这种“潇洒”的行为。
二是社会流行。社会流行是在社会上传播一时的事物,它能在短期内爆发、扩展、蔓延、也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它最容易被青年人接受。一方面,消费品不断地更新换代是流行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求新、自我表现和从众是流行的心理基础。确实,社会流行向人们传递了一种消息,当人们都去追随它时就会形成一种群体压力。众所周知的阿希“三垂线实验”就表明信息压力和群体规范压力是造成从众现象的原因。试想,一个青少年面对大量的信息却缺乏客观的判断标准,当他们对自己的判断没有把握的时候就觉得多数人的意见正确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于是与其出错不如从众。特别是青少年一般以同学、朋友作为直接的有形的参照群体,又以他们所崇拜的人物,如明星、优秀运动员作为无形的参照群体。参照群体的规范作用和比较作用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方式、消费动机,刺激了某种需要。所以,青少年总是站在社会流行的前列并承担着传播者的任务。
三是家庭。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的消费单位,它的文化、社会地位、生命阶段、构成、投资意愿等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消费行为。但是家庭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是中心,从饮食搭配、作息时间到娱乐时间、活动项目无一不是按照孩子的时间和需要来定的。经济上,除了家庭的一般开支,剩下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学好。于是在无形中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被逐渐确立下来,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养成了不考虑价格、不考虑父母是否能承担、要买就买的习惯。这是物质上过分满足纵容的结果。二是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大多数父母十分看重孩子的成绩,并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提高学习质量。因而他们忽视了物质生活上严格要求子女,也就不在乎为子女在经济上的付出,或者说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余的尽量满足。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既了解了青少年零用钱的来源和使用,又了解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并且概括出他们的消费心理特征,分析了影响青少年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主客观因素。
但是,由于调查问卷题量少,调查对象只限于鼓楼区、玄武区的两所中学的42名学生,所以此次调查结果是否能反映当前青少年的整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地考察。特别是鼓楼、玄武两区的文化和经济水平都高于其他地区,因此文化氛围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否是影响青少年的主要因素也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编制问卷过程中,没有涉及到学生的家庭环境等背景信息。在分析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时,关于父母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经济水平、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等因素是否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还缺乏足够的数据。针对这一点有必要再做一些深入的调查研究。
总之,由于问卷设计得仓促,内容有些粗糙,还是可以根据调查的目的挖掘出更多的信息,从而丰富此次调查的结果。
参考资料
1.罗子明著 《消费者心理学》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4年8月版
2.喻国华 何同善 周雪晴主编 《消费心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3月版
3.史有春编著 《消费者行为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3月版
4.黄希庭著 《心理学导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年3月版
5.陈丹燕编著 《独生子女宣言》 海南出版公司 1998年7月版。
6.刘金花主编 《儿童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7月版
7.叶奕乾 孔克勤主编 《个性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版
8.周晓虹著 《现代社会心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9月版
9.王银娥 《潇洒的社会心理基础及其特征》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10.《当代青年消费行为扭曲的原因透视》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好范文整理)
第四篇:干部考察者应防五种不正确的心理
干部考察者应防五种不正确的心理
干部考察者是干部考察工作的主体。在考察者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情况下,考察者的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考察工作的质量和考察结果的准确公正。考察干部,考察者必须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以便对干部的表现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为选准用好干部提供可靠的依据。一
防以已参照。一是以自己的喜好参照。在考察同一班子或同一职位、职级的同志,对与自己性格、兴趣、气质、爱好相同、相近的人,喜爱有加,评价相对较高;反之,评价就低。二是以自己的经历、能力参照。对与自己经历、阅历、能力、文化层次相当或稍逊者,但职务、地位比自己高且政绩较为突出的同志,产生妒意,对其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潜绩等故意隐满;而对资历、能力与已相当,职务、地位比自己低的同志顿生同情,对其缺点不作具体的分析,给予恰如其分的结论,影响考察结果的公正。
二防为情所困。一种表现是被感情左右,对平时与自己接触多感情好的同志,有意无意地拔高成绩,原谅缺点;反之,成绩评价打折扣,缺点看得重。另一种表现是随情绪波动,考察时自身心情好,就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的感觉,对工作成绩、工作能力评价相对较高,对缺点和不足超常地给予宽容。情绪不佳时,对考察对象的评价听起来漫不经心,一切都看得很淡,很难准确识别和评价干部。
三防首因误差。注重第一印象,老眼光看人,甚至以貌取人,任凭第一印象发挥主导作用。不能实事求是地分析工作实绩、存在失误的主客观因素,不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把握德才标准不能坚持与时俱进。对首次接触或耳闻好、印象深的同志,评价相对较高,且对其工作的不足之处,看得较淡,评价不易改变。对首次印象差的,评价不是很高,即使有了明显进步,取得明显成绩,仍然让老印象起作用。
四防背景影响。一是以被考察班子或某一条口的工作作为参照背景,整体工作好的同一班子、同一条口的班子成员、相同职级的同志评价都好;反之就差。二是以近期工作作为参照背景。对近期发生的事,取得的成绩,出现的问题记得清看得重,忽视长期的一贯的历史的表现,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情况。三是受社会关系和领导意图的影响,以上级领导对干部的欣赏程度、关系密切程度作为评价干部的依据,或以上级领导有意无意的表扬和批评为参考,有意迎合领导的意图。
五防集中趋向。首先是从众心理。人云亦云,以大多数人的评价和看法为参考依据,怀疑、甚至改变考察中形成的判断,不坚持原则和自己的主见。其次是评价集中。对工作业绩不突出、不团结、矛盾多的班子考察,为避免引起领导和被考察单位的不满,将考察评价相对集中在一两个档次上,不作明显的区分,造成集中化的趋势;对考察不深入,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和充分依据的班子和个人,为求稳妥普遍定为中间档次,不分谁优谁劣。
第五篇:警惕干部考察谈话中的六种不正常心理
警惕干部考察谈话中的六种不正常心理
一是畏惧疑虑。主要表现为对考察组不信任,害怕自己讲了对考察对象不利的话,事后被其知道不仅失了情面,还可能遭受打击报复。而有的人自身与被考察对象有牵连关系,如果反映他人的问题,就会暴露自己的问题,因此,不愿吐露实情。二是敷衍应付。从思想上就没有看重考察,觉得考察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因此认为与其说实话担惊受怕,不如顺水推舟做个人情。三是嫉妒。看到与自己资格、年龄相仿、学历相等、能力相当的干部进步心生妒意,在评价他人时有意淡化成绩多讲不足,甚至恶语中伤。四是投桃报李。有的谈话对象与被考察者私交好,或者曾经施恩于己,出于回报,就对其多说成绩少讲不足。五是借机报复。有的因与被考察对象有成见、有私怨,则对其多反映缺点和问题,甚至歪曲事实,诬陷攻击。六是谋取私利。如果被考察者的职位调整可能对自己的工作安排有利,则对其多加好言;如果被考察者的职位调整于己不利,就多讲缺点和不足,期望达到阻止其提任,有利于自己的目的。
要防止和避免以上不正常心理对考察工作的影响,一是要组织好谈话过程。谈话前搞好宣传发动,教育干部群众消除思想顾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评价人。谈话时要安排一个适当的谈话场所,准备充分的时间,让谈话对象能够放心地谈,尽情地谈,全面地谈。二是要扩大谈话范围。既要找考察对象工作圈内的同志谈话,又要找被考察对
象生活圈、社交圈的同志了解情况,保证参加谈话群众的数量和代表性,掌握干部的全方位表现。三是要细化谈话内容。制定科学规范的谈话内容要求,并有侧重地对不同层次的考察对象选择不同内容。四是要优化考察主体。加强考察人员的思想业务培训,提高谈话的技巧,教育考察人员严守保密纪律,防止出现泄密、失密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