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小论文答辩稿
论文答辩稿
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
我的论文题目是《含锌量高还是含铜量高》。经过对两个生活常识的数学原理的探究,我发现一个常识是正确的,而另一个常识是错误的。
下面我分五部分进行阐述:
(一)问题缘起
(二)初探常识
(三)再探常识
(四)过程反思
(五)常识和发现。
(一)问题缘起:
问题起源于老师在讲解课本上的一道习题时所引用的一个理由。此习题见于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目标与评定》第15题(3)。本题是已知两种硬币A和B的质量和体积,它们都由铜和锌组成,铜和锌的密度已知,问哪一种硬币含锌量较高?请说明理由。
老师给出的答案是:经计算可得A,B的密度分别是7.56 g/cm3和8 g/cm3。由于A的密度更接近锌的密度,所以A含锌量较多。
这个理由是显然的吗?这个理由中包含了一个生活常识:要想得到“生轻一些”的混合物,显然要使它多含有“生轻一点”的物质。(生轻,温州方言,即密度小;下文中的“生重”,即密度大)。这个常识对吗?能否用数学知识来解释这个常识呢?
(二)初探常识
我首先把以上的常识转化为数学命题:设有两种金属物质A和B,密度分别为a和b(ab),取A和B质量分别为z,x 制成合金C,密度为y,质量为1。则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为了简洁起见,文中省略了各种量的单位,并把合金质量定为1,这样两种物质的质量即是它们在合金中的含量)。
接着我运用数学知识去证明这个命题的正确性。根据密度定义可以得到y与x的函数关系式:y1zxabababab。由于分母随x
bzaxb(1x)ax(ab)xb的增大而增大,从而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我又试着取a和b的一组值去验证结论。通过画出函数图像也得到了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以上过程说明第一个生活常识是正确的。
(三)再探常识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我联想到了另一个问题:B硬币中含锌量高还是含铜量高?
我想当然的认为B的密度更接近锌的密度,显然B中含锌量高。因为我根据的是另一个常识:
一种合金由“生轻”和“生重”两种金属组成,合金比较“生轻”,“轻”得更接近“生轻”的金属,那么合金中“生轻”的金属的含量比“生重”的金属含量高。
接着我着手证明这个常识。
我把它转化为数学命题:设有两种金属物质A、B,密度分别为a,b(ab).取两种金属质量分别为m,n,制成合金C质量为1,密度为c。如果accb,则nm。
条件accb就是表示c更接近b,也可转化为cab,即当合金C的2密度小于a,b的平均数时,合金中“轻一点”的物质含量较高。
我根据密度定义列出方程求出m为了比较nma(cb)b(ac),n。
c(ab)c(ab)m、n的大小,我求它们的差b(ac)a(cb)2abc(ab)。我通过种种方法想证明分子为正数,c(ab)c(ab)c(ab)但都没有成功。
我试着取a、b、c的几组值去计算,却发现2abc(ab)不一定是正数,如a3,b2,c2.4,计算2abc(ab)2322.450,此时nm。其意义是c接近b时,“生轻”和“生重”两种金属含量相等。又如
a3,b2,c2.5,计算2abc(ab)2322.550.5。此时nm
其意义是合金密度取“生轻”和“生重”两种金属的平均密度时,合金中“生重”金属的含量高。
这时我发现生活常识二是错误的!
虽然发现常识二错了,但我确信对于类似的混合糖果问题的结论是正确的: 糖果问题:取A、B两种糖果混合得混合糖果C,若混合糖果的价格更接近“较便宜”的糖果,则C中含有较多的“较便宜”的糖果。
同样我把它转化为数学命题:设有两种糖果A、B,单价分别为a元/千克和b元/千克(ab),各取质量m千克和n千克,混合成糖果C,其质量为1千克,单价为c元/千克。
ab如果accb,即c,则nm。
2cbac(ab)2c根据混合糖果价格的规定我计算得到nm。很ababab明显n –m>0, 所以糖果问题的结论是正确的。
为什么类似两个问题一错一对呢?原因在哪里? 我比较了合金密度和混合糖果的单价计算公式: 合金密度m1m2mm2
1m1m2V1V212混合糖果的单价cam1bm2
m1m2我发现混合糖果的单价计算式中,单价a,b是权数,表达了m1,m2的权重,c是加权平均数。而合金密度计算式中,密度1,2的作用并不是权重。
怎样修正问题的条件,使得生活常识二是正确呢?仿照糖果单价,我定义密度的倒数为物质的“疏度”,记为。1V。疏度可表述为单位质量所占m有的体积。显然,若疏度越大,则密度越小。
现在合金的疏度计算式是合V1V2m2n1,它完全类似于糖果的m1m2m1m2单价计算式。
有了疏度概念以后,我把常识二修正为:设有两种金属物质A、B,疏度分别为a,b(ab),质量分别为m,n,制成合金C,质量为1,疏度为c。如果ab,则nm。这里仅仅是用疏度替换了密度概念。2由于合金的疏度计算式和糖果的单价计算式完全类似,因此同样的证明可应用于修正后的常识二。
能不能应用疏度问题的结论来探究原来的密度问题呢? 把“疏度”仍用密度概念来表示,则得
1122ab1ab当时,即c时,nm。其意义是当合金密度超过11abc2ab2ab2ab时,合金中密度较大的物质的含量才会较高,而当合金密度等于时,abab合金中两种密度的物质含量才会相等。
至此,原来的合金密度问题即常识二得到了明确的结论。
(四)过程反思
以上是我对两个常识的数学原理的探究和解决过程。我对此进行了反思,我有三点体会:
1.在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联想和类比,实例验证是非常有效的思想方法。
2.在原问题“生活常识二”被证伪之后,我仍不放弃,联想类似的问题,比accb,即c较两者的异同,创造了一个新概念,改变了常识二的表述,创造了一个新结论,并借助新问题的结论解决了原来的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说是“移花接木”。
3.另外,我的探索过程也可以说是“山不过来我过去”,如果结论不对(山不过来),就改变问题(我过去)。我把密度问题变成了疏度问题。这种思想方法将助力我们发现一个崭新的数学世界。
(五)常识和发现
这篇论文是探究一个习以为常的常识生发出来的。我知道许多科学和数学的发现往往起源于习以为常的常识,对常识问个为什么,或者质疑常识,从而去探究其中的数学原理,这是数学的一条发现之途、一个创新之源。探究常识,探究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将会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数学和科学原理。
谢谢!
第二篇:论文答辩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早上好!我是09秋会计班的×××。我的论文题目是《应收账款管理分析—以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是在罗永炽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这里感谢罗老师的指导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不辞辛苦的参加我的论文答辩。下面我就谈谈写该本章的目的,应收账款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一部分,在四川长虹公司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怎么样的一个应收账款制度令国内曾经的“中国彩电大王”演变成如今一个背负着4.7亿美元的债权企业?又是怎样的应收账款制度让长虹公司能够再度“健康”地奔跑在阳光下?
其次我想谈谈本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应收账款管理的综述,这部分主要论述应收账款的概念、功能及其管理目标;第二部分是四川长虹公司应收账款分析,这部分主要论述四川长虹公司的介绍、长虹公司的APEX事件;第三部分是长虹公司应收账款高居不下的原因,这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赊销盛行、对国外进口商的资信缺乏、国际贸易结算手段使用不当、信用管理管理工作不到位)论述该公司应收账款高居不下的原因;第四部分是长虹公司自APEXC事件后,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改革,这部分主要论述革新前后的长虹以及长虹的革新措施;第五部分是结束语,这部分主要总结长虹公司从APEX事件中应吸取的教训和经验。最后,我想谈谈本片文章存在的不足。
在全文的写作及修改的过程中,使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知识和经验的缺乏。虽然我竭尽所能地收集资料,尽可能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但文章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审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谢谢!
第三篇:论文答辩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我是****,是物理072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科学教师PCK之个案研究》。毕业设计是在黄晓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此向黄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并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毕业设计的相关情况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我将从以下7个方面介绍我的毕业设计工作。
首先是我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新课改对学生发展的明确指向带来的对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能力的要求,进而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教师的知识是改革的起点,学科教学知识(PCK)作为教师“教学的知识基础”的核心,自然引发了更多的关注。本次研究意在介绍学科教学知识的涵义、构成等基本概念,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揭示现实教学环境下,新手科学教师 PCK构成、建构以及影响因素等,为其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提供参照和借鉴。
基于研究的初衷,我将研究的问题确定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理论研究学科教学知识与科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涉及学科教学知识涵义的界定、构成及科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构成和建构模式等。其次是实证研究,基于特定案例分析,在新课程改革后,现实教学环境中,发掘科学新手教师与经验老道教师的PCK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存在何种不同,以期待得到新手科学教师形成其特有学科教学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影响因素以及该学科教学知识对课堂的教学开展影响几何,在对比、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在现实教学环境中帮助新手教师培养学科教学知识以促进其教师专业发展。
PPT上显示的是我本次定稿后的论文框架,主要分为6个部分。下面先来介绍论文中我主要参考的一些著名学者的观点。从1986年Shulman从静态的视角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到Cochran、DeRuiter和King从动态的建构主义提出了学科教学认知,学科教学知识的涵义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在学科教学知识构成上,我认为学者Grossman的理论较为经典,而经过比较后,我认为在科学教学领域,蔡铁权教授关于科学教师PCK构成的理论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在PCK建构模式上,国内学者郑志辉、刘义兵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提出分阶段建构的观点,针对个体建构PCK的方法,蔡铁权教授提出了6环节的循环建构模式,这些理论都是值得关注的。从国内外研究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研究将视角盯向了研究特定学科教师关于特定主题的学科教学知识。真是基于以上介绍了经典理论,为我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实证研究
指明的方向。
下面介绍我的研究方法和过程,这里主要讲的实证研究。我将研究对象确定为温州某一中学八年级段三位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科学教师,其中两位教师是新手教师,一位是教学经验丰富的科学教研员。在研究期间,三位教师使用的都是浙教版教材科学八年级下,教授的都是第一章粒子的模型和符号、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的部分内容以及校本课程。
根据个案研究的特点,研究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了课堂观察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主要是运用自己的感官去直接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在科学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采取的表征方式等,从而获得其PCK如何在课堂中体现的第一手资料。访谈法主要与科学教师及其周边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教师对学生背景的认知、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运用、教学环节的设计、课程知识的建构和延伸的思考等,加深对其教学现状、专业发展、自我评价等教学信息的了解,主要是为了了解个体的反思。
通过在学校期间1个月来的实证研究,针对科学教师的PCK的组成,我得到了以下结果。⑴科学教学信念上,我以教师是否能够采取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为评价标准,发现三位教师都拥有科学的教学信念,但是由于教学的熟练程度或者说是教学经验的不同,三位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不同。(2)科学课程知识上,新手教师由于其专业背景的不同,显现的是课程内容知识上的不完整,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在课程计划知识和课程目标知识上与老教师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老教师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3)在关于学生理解科学的知识上,新手教师普遍由于良好的师范教育,对于概念、规律教学的特点和学生难处有一定理解,对于前概念等也有一定认识,但是在具体主题的教学上,无论是学生学习要求的知识还是学生学习困难的知识,新手教师并不能很好掌握,对教学造成一定的阻碍,理论无法很好的支持实践。(4)在科学的教学策略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条件、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特点等对教学策略进行行之有效的思考,新手教师的教学经验尚浅,对教学的思考不足,教学策略选择、组合不如老教师实用、灵活,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5)科学素养评价知识上,新手教师和老教师一样有着丰富的理论性知识,但是迫于“生存压力”,新手教师往往回到“唯分”主义上,理论不可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从研究的最终结果分析上看,处于“生存关注”期的新手科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是不完整的,其建构过程受到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学校因素、社会因
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致与理论不相符合的或者与经验老道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存在差距。基于上述结果分析和理论学习,我得到了本次研究的结论和启示。(1)学科教学知识成分间的不平衡发展:教学信念、教学策略、科学素养评价知识上,新手教师的理论知识是较为丰富的,但是由于反思不足、经验不够或者现实压力,很难在实践中应用或者进一步丰富拓展,相对而言课程知识和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上新手教师本省是比较缺乏的,现在在现实工作中获得和丰富。(2)学科教学知识建构的难题,以理解、转化、教学、评价、反思和新理解的循环建构模式以标准,新手科学教师在各个环节上都存在一定的难题,主要是因为学科教学知识成分间的不平衡发展给各环节落实造成了一定的困难。(3)学科教学知识建构的影响因素,除了新手教师的专业素质后,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不合理的课业期待”给新手教师造成的“存在压力”。(4)建构学科教学知识的建议对策上,我认为可以丰富课程知识、丰富教育理论、善于反思、给自己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个人主义”和“集体观念”的权衡等方式克服建构难点。
研究总结
首先本人第一次采用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进行教育现象研究,相关手段和研究技巧均需要参照已有的研究文献,在研究的熟练程度和专业程度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其次研究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和处理时,对于信息的捕抓和敏感程度并不十分敏捷,并且由于研究者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时难免带有个体因素或者研究水平的局限,信息会有一定的失真度或者深度不足,对三位教师一段时间内的教学调查也未必能完全的展示出其学科教学知识的全貌;最后在PCK结构认定和测试的过程中,并没有定量的手段可以使用,考察和认定存在一定的主观色彩。
第四篇:论文答辩稿
答辩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来自,我的论文题目是《》。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从初中时期首次接触到徐志摩的诗歌,我便开始对他的诗歌有种特别的喜爱之情。徐志摩的诗歌体现了他不羁的个性与潇洒的情怀,尤其是徐诗中新颖的意象,特点鲜明、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审美意韵。本文从徐志摩的诗歌出发,高度概括徐诗意象的特点;进而选取其中两种典型的意象进行深入分析,力求挖掘其诗歌意象的深厚内涵,从而更好地探究出徐志摩诗歌的意象之美。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诗歌意象特点。这部分主要论述的是:概括总结徐志摩诗歌意象的特点。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方面是清逸脱俗,这是指徐志摩诗歌的意象选取都是来源于大自然的事物,表现他对自然美的追求;第二方面是轻柔飘渺,这是指徐志摩诗歌中的意象多数带有梦幻与虚无缥缈的色彩;第三方面是富有动态感,这是指徐志摩诗歌中的意象带有动态感,这有赖于诗人对细微动态的敏感与捕捉。
第二部分是诗歌意象之内涵。这部分主要选取了徐诗中两个典型的意象
进行分析,分别是“飞”的意象和“云”的意象。“飞”的意象主要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体现出诗歌中的“性灵”之美;“云”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以及理想难以实现的虚无感。
第三部分是诗歌意象之美。徐志摩诗歌的意象特点鲜明、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意象美。这里从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方面是绘画美。徐志摩善于运用华丽的辞藻、色彩鲜艳的词语,描绘出一幅幅可观赏的画面,让人仿佛如临其境;第二方面是朦胧美。徐志摩善用梦幻与虚无缥缈的意象,使得其诗歌披上一种朦胧的色彩;第三方面是动态美。徐志摩善于捕捉细微的动态,经过细心的观察与精心的斟酌后所凝练出来的是其对世间万物的动态的描绘感悟,因此徐诗意象的动态感十足,具有动态美。
三、结束语
本篇论文已经完成,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更全面的改进,但总的来说,在撰写的过程中,我真实地学到了许多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但由于个人能力不足,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许多内容表述、论证上存在着不当之处,与老师的期望还有差距,许多问题还有待进行一步思考和探究,借此答辩机会,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出我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谢谢!
四、老师提问
答辩的准备工作学生可以从下列问题(第4~10题)中,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汇报准备,(第1~3题必选)。时间一般不超过10
分钟。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2.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
4.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
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入的新见解。
7.本文提出的见解的可行性。
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现的缺陷。
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
10.本文的优缺点。总之,要作好口头表述的准备。不是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写作提纲和朗读内容提要。
第五篇:论文答辩稿
各位老师,晚上好。我叫孙瑞,是体育学院08级3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体育教育对农村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论文在郭秋荣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四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论文的设计目的与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证。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揭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论述了体育教育中身体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意义;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提高未来的生活奠定基础。促进农村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具有真要的意义。其次是这篇论文的结构和内容,本部分分为 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阐述了我们要在努力做好高校体育教育的同时,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治疗,使农村中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
第第二部分是:。体育教育中身心健康教育的意义。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正确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体育锻炼不仅能形成美的体魄,而且对人的心理状态也有良好的影响。消除紧张与烦恼,身心得到全面调节,精神面貌和气质修养都有所改善和提高‘
。第三部分是:总之;体育活动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体育活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及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体育教师应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促进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提高未来的生活莫定基础。
最后,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能和修改过程中,也是我认识到自己知识和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的收集资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但论文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的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