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在新起点上迈向新征程
在新起点上迈向新征程 本刊记者│孙丽娜
为新一年计,谋新局、发新声、启新程。
2014年12月2日,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杭州召开。全省文化产业界的各路代表汇聚杭州,建融通平台,听来年方略,要在新一年展现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面貌、新风采。
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当选为新一任会长。
不俗:文化产业发展浙江成绩令人惊艳 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胡坚回顾总结了促进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他介绍说,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积极助推,浙江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积累,成绩斐然。
“十一五”时期,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高出同期GDP增速3.4个百分点。2013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880.36亿元,占GDP比重5.01%,已经成为浙江省的支柱产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数字动漫、文化旅游、文化用品制造等优势产业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13年,全省有影视节目制作机构884家,广播影视经营收入超25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新闻出版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649.82亿元、增加值达359.10亿元,同比增长13.32%,总体经济规模连续4年居全国第3。2014年,有10部文艺作品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位居全国前列。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围绕培育合格市场主体,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会员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不同领域不断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以打造全国一流党报集团为目标,成为全国报业传媒第一股;浙江广电集团坚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多媒体运营、多元化发展,位居省级广电集团前茅;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是“双百亿”文化企业,连续5年荣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今年,浙报和广电集团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通过媒体融合继续成为主流媒体。其他会员单位也着力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形成全省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新气象。
同时,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依托会员单位和专家顾问团,邀请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帮助全省的重点文化企业开展上市融资的培训辅导,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助推企业做强做大。截至目前,全省已有浙报传媒、华数传媒、顺网科技、华策影视、宋城股份、华谊兄弟、海伦钢琴、美盛创意、思美传媒、长城影视、杭报集团等10多家文化企业成功上市,被业界誉为“省级党报第一股”、“文化演艺第一股”和“电视剧第一股”等。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继杭州之后,宁波、横店获批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化旅游业发展迅猛,打造了宋城千古情、印象西湖、横店影视、国际沙雕节、印象普陀等一大批文化旅游品牌。宋城景区已成为全国人气最旺的主题公园之一,《宋城千古情》观众逾300万人,推出至今累计接待观众3000多万人次,宋城集团在海南三亚、云南丽江等地进行复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与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联合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省市文化产业指数”显示,在综合指数领域,北京、江苏、浙江位列前三。浙江的文化产业经过多年耕耘,已景色怡人,展现出动人的芬芳。
聚合:为浙江文化产业更美明天
这是一场为文化产业更好发展而相约的聚会。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寿剑刚、省商务厅副厅长胡濰康等相关厅局领导鼎力支持;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高海浩、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总裁王同元、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长童健,省属文化三大集团老总悉数出席;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依芳、思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明虬、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邵晓峰等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代表集体登场;更有11地市的文化产业管理者和经营者代表们从各地汇集而来,为了共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美好期待。当前,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已步入新阶段。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恰此时召开,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唐中祥说,新一届文化产业促进会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促进壮大小微文化企业、促进发展特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创优,促进体制机制、业态、内容、渠道创新;努力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为推动金融、人才、政策支持牵线搭桥。
据悉,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是全省文化产业界的专业性、非营利社会团体。自成立以来,坚持“改善、加强、团结、促进”的办会精神,组织动员全省文化产业界创业创新、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依芳和朱明虬作为“全国文化产业30强”的入选企业负责人,在此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被推选新加入,成为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赵依芳说:“这对华策而言,既是鼓励、是肯定,也是鞭策,更是责任。”她表示能作为促进会的成员单位,特别是副会长单位,非常欣喜,“未来,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得更好,也希望有很多的机会与会员企业们合作,共同发展,一起进步。”朱明虬也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创意激荡、融合提升,“我们希望在与全省同行的交流中,一起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欧诗漫集团副总经理杨安全专程从湖州德清赶来参会。虽然年末的工作行程满满当当,他还是大早就赶至了会场。“下一步,我们公司也要发展文化园,兄弟企业的经验交流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杨安全说,同是会员企业,大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多了一份信任和温度。
促进:为产业发展寻找更多动力
对了更加有效地助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秘书处在筹备推选新一届成员单位时,可谓煞费苦心。
在各地推选、全省范围内征集推优的基础上,考虑到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特点,特邀了杭州银行文创支行行长张静科、农业银行宁波文化创意支行行长边利君和温州银行鹿城支行行长周佩静等文化银行的负责人,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会长吴海燕、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施祖元等专业人士加入,成为新一届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
唐中祥认为,文化与金融融合、文化及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等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除了需要企业之间的大团结、大协作、大联合之外,我们更要把目光放远一些,要团结凝聚更多的力量来促进、推动文化产业的提升与超越。就在会员大会召开的当天,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联合浙江省人才市场共同承办了浙江省首届文化产业人才交流活动,为文化企业解决“人才”问题搭路铺桥。在去年,2013年12月20日,首届浙江省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在杭州举行。会上,唐中祥代表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公司、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未来5年内将为浙江文化产业授信1150亿元。“以金融资本撬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未来,以人才优势确定文化产业发展的好前景,这样的工作,我们正在做,希望未来做得更多,也做得更好。”唐中祥说。葛慧君充分肯定了促进会取得的成绩,并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要在推动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上有所作为、要在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创优上有所作为、要在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上有所作为,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新起点 新征程》
国旗下演讲稿
《新起点 新征程》
敬爱的老师、亲爱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新起点 新征程》
新的学期开始了,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同学将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八年级的同学也会进一步夯实学习基础,九年级的同学也将面对求学路上的第一次考验——中考。新的起点,新的希望,新的梦想将在这里展翅飞翔!有句名言说,态度决定一切。对于我们来说,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学好知识的第一要素,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源泉,再加上勤奋刻苦,我们一定能打败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为新学期开一个好头!
其次,学习贵在有执着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会课前有效预习,课上专心听讲,课后用心复习,扎实的掌握知识点,学过的知识牢记于心,长此以往,持之以恒,相信同学们会得到丰厚的丰厚的回报!
最后,我要告诉大家,随着知识难度的逐渐增加,我们会面对许许多多新的挑战,只要我们抱有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态度,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迈进,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同学们:没有耕耘哪有收获,没有付出哪有所得。人生就是一艘远航的大船,我们将在老师的教授和引领下,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同时,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代表九(7)班全体同学向辛勤工作的老师们到一声:老师您们辛苦了!谢谢您!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九(7)班全体同学
2015年9月6日
第三篇:《新起点新征程》
新起点新征程
-----------观后感
崭新的一年,崭新的对待,每一年都当成一个新的开始,就像是停泊在港口的轮船,又要开启下一次的航路,纵然前路漫漫无法预知,但它是新的旅途,自然带给自己新的喜悦,新的激动。
人生如画,岁月如诗,回首岁月,凝望花开花落,容颜倾尽了花容,时光沧桑了皱纹。不管得到多少,失去多少,都是一种回忆,也是一种收获。新的开始,新的期盼,新的起点,新的征程,要用自己心中之笔记录精彩的人生,淡墨浅写,留一纸美丽的人生。
人生就像一次流浪,漂泊了才懂得安定的美好;经历了才知道最初的美好。有时想远离,走了一段之后,却发现又回到了原点。而有时想回去,可是转身后,却发现身后已无路可走。心里徜徉的梦想,是否托起了新的翅膀,在心底诉说又一年的盼望。
送走一年旧时光,迎来新的景象,流年似水,时间的指针飞速地向前走,时间的页码将昨天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历史的篇章又将刷新新的一页,我们站在历史的舞台上,紧随着时间的脚步抒写新的伟岸篇章,在这样一个美丽的起点,奏响新的动人乐章!
花开满园,我们在岁月中绽放,留念着旧时光,也许在感伤着那些年错过的年华,那些年的稚嫩,那些年的胆怯,现在是否已经全副武装,为自己种下新的愿望,迈出新的一步,向一个小目标;向期待的生活;向内心的梦想;向责任和信念;向超乎想象的明天。致敬正在前行的自己,心向梦想,脚踏实地,勇敢大步地迈出步伐。
成功不是“忽如春风一夜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天赐美景,而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艰苦奋斗。不懈的努力,是所有成功的必备条件,远大的理想,要靠坚定的意志来实现,在新的起点上,远航的汽笛已经长鸣,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抓住每分每秒,让我们迎着朝阳,带着希望,认准目标,向着胜利,义无反顾地奋勇前进吧!
第四篇: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迈向未来百年新征程
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迈向未来百年新征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们:
大家好,我叫XX.是公司的老兵,也是公司的老员工,伴随公司共同成长6个年头了,今天很高兴也很紧张站在这里。最近参加公司组织学习建党百年图片展受到很多启发,我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抒发此刻的心情。但是我知道,几个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工作,甘于奉献,勤勤恳恳,这就是我一个老员工该做的。
一段时间以来,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为了坚定走好今天的路。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深刻认识我们党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度,回望我们党的光辉历程和革命传统,解读我们党的初心,强调大力弘扬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号召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为了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因为记录着艰辛奋斗、伟大成就,记录着光辉理论、宝贵经验,是共产党人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就要学出绝对忠诚,学出坚定信仰,学出理论素养,学出人民情怀,学出历史担当,更加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努力在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为了要充分发挥党史激励鼓舞作用。体会和感悟到是党和人民的不懈奋斗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挥党史启迪感召作用,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深刻理解在长期执政的和平环境下防止精神懈怠的必要性,进一步坚定保持谦虚谨慎、锐意进取之志的信心和决心。
述往事,思来者。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党的历史可以改造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重要讲话文章中有关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和理解。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才能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中者,我没有更多华丽的语言来表达我的内心想法,但我深知只有努力工作,做好工作才能更好的为企业,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虽然微不足道,伟人曾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断输出正能量,影响更多的人,为民族伟大复兴紧上自己的一份力量。站在历史的节点上,先辈们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江山之上,为下一个百年我们要去努力奋斗,坚持党的指引,永远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更多个一百年砥砺前行。
我是XX,谢谢大家。
第五篇:站在新起点 迈向新征程 实现新跨越3
站在新起点 迈向新征程 实现新跨越 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新中水而努力奋斗
中水镇党建办:田付华
自今年以来,中水镇在县委、政委的领导下,市委统战部的具体指导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突出重点,以“多办实事、争创一流”为目标,推动了我镇统战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我镇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新的贡献。中水镇经过24年的艰辛探索,已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镇以发展工业、优化环境和改善民生三项为重点,同时大力建设发展型党组织,抢抓发展机遇,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成为毕节试验区、威宁试点的新增长极,为全镇同步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基本情况
中水镇位于威宁县西北部,是威宁西大门,距县城威宁102公里,与云南省昭通市接壤,距昭通市昭阳区城区中心18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6′——103°48′,北纬27°03′——27°17′,东西长16.5公里,南北长13.8公里,总面积103.07平方公里,辖4个党工委,19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总人口48240人,居住着汉、回、彝、苗、布依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51.4%,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
中水镇平均海拔1853米,呈立体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2.9℃,大于10℃的活动积温3376℃。年降雨量在886.4毫米。全年无霜期194天,年日照总时数1436小时。土壤保湿力差,不耐干旱。中水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大镇,经济发展的主流是农业,有土地资源31300亩。其中,耕地28608亩,田2300亩;森林覆盖面积为12668亩,森林覆盖率仅为8.19%,生态较为恶化。
中水镇交通便利,内昆铁路穿境而过,102省道横贯全镇东西,途经龙塘、银厂、瓦厂、花桥、建山、友光6个村。是贵州进滇入川的交通枢纽。
中水镇因地处温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独特特征,小区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不仅品种多,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名的“蔬菜水果之乡”。特色产业主要有玉米、马铃薯、蔬菜、大蒜、黄梨、苹果、烤烟等,是典型的农业大镇。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六中全会,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毕节试验区”、“威宁试点”和“两年提速”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自治县县委“四五六七”的工作思路为指针,以我镇“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的发展思路为导向,团结和依靠全镇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战略定位准确,工作举措有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紧紧依靠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真抓实干,扎实工作,乘势而上,顺利完成“十一五”期间各项工作任务,开启了“十二五”发展的新征程。使全镇上下呈现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农村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身以及周边发展形势瞬息万变,中水镇在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凸显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二、二十四年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统战工作概括
统战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做好统战工作,关系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
2012年2月21日在中水镇人民政府五楼会议室召开民族宗教暨民间人士工作座谈会,镇长马建云同志在会上要求,镇统战、民族宗教干事和全镇宗教人士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加强民族团结,坚守爱国主义统一战线;要充分认识到分裂与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镇民族宗教人士要发挥在本民族群众中具有独特的影响力这一先天优势,动员引导广大信教群众亮明思想、表明态度,提高警惕、强化责任,最大限度地团结和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裂。
⑴、指导思想及工作原则
① 指导思想:我镇以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法律法规、信访条例为先导,以关注民生、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主线,以夯实基层信访网络为基础,以深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政务、村务公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干部教育管理为手段,以深入推行视频接访视频听证、超前排查预防、定时接访消化积案为抓手,全方位多措并举开展“统战促维稳”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基层预防、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② 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原则;坚持分级负责、有访必处原则;坚持事要解决、注重预防原则;坚持提高效率、注重效果原则;坚持因事施策、调处与查处结合原则。
⑵、明确领导责任,实现重心下移 ① 畅通诉求渠道,确保群众诉求从速处理
加强对镇综治维稳工作站的监管、投入,让群众的诉求有地方可讲;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包片联系各村制度,落实各领导的工作责任;根据责任属地原则,进一步落实各党工委、各村村干部责任。
② 各项工作共同推进,各部门齐抓共管,确保问题在一线处理
为务求接访工作取得实效,除镇维稳工作站安排专人接访外,镇党委、政府领导组织不定时的走村入户,慰问群众,在群众中排查不稳定隐患,积极推行“领导在一线直访、信息在一线直传、问题在一线直解、矛盾在一线直控、情绪在一线直导、民
怨在一线直述”的“六个一线”接访工作机制,案件处置中做到不回避矛盾、不遮羞、不怕失面子、不怕担责任。
③落实责任,强化指导,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为抓好全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我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张立俊同志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和成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全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的工作开展。工作小组要重心下移,加大力度,把重点放在突出实践特色上,深入基层一线,及时了解情况。各党工委及各村支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不出偏差,真正取得实效。
⑶、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集中处置了一批涉诉求,使得民间矛盾纠纷得到到有效抑制。
二是通过“统战促维稳”创建活动工作的开展,干部作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干部职工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使命,明确职责,深入群众,用道理说服、用心灵交流、用行动感化、用精神鼓励,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增强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营造起全镇安定团结、经济良性发展、家庭和谐美满的良好局面,做好了我镇进一步构建“和谐中水”、“确保大稳定、培植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思想保证。
(二)、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整个肌体中最基本的细胞,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我党的执政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新的执政环境和发展需要,成为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中水镇党委下辖27个党支部,现有党员701名,总体来说全镇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整体发展能力偏低,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村级公益组织、人民调解等群众机构建设不健全,或者是有机构无人员,或者是人员由村组干部兼任。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不够强,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较弱。
2、基层党务干部思想观念陈旧,知识结构不够全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缺乏紧迫感、危机感,谋划和落实能力比较弱,推动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比较缺乏。部分农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滞后,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发展。
3、受农村传统、地域环境影响,一些村干部思想保守,开拓创新精神不强,工作方法陈旧,发展能力较低,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方面思路不清、路子不明、办法不多、步子不快,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很不相适应,直接影响农村工作的开展。
最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经济发展问题突出,直接限制了
本村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因为活动经费无法保障,党员活动得不到有效保证,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
(三)、经济社会发展困境
中水镇作为西南山镇的代表型民族乡镇,农业是我镇经济发展的主流,第二、三产业发展薄弱。我镇民族经济发展瓶颈突出,发展后劲不足。
一方面农村耕地条件、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限制,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中水镇地处滇黔川交界,全镇国土面积仅为101.7平方公里,且山地、荒坡面积大,可耕种土地奇缺,人口总数48618人,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全镇80%以上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劳动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留守在家中的几乎都是劳动力较低的“老、弱、妇、幼”,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传统农业,对效益农业接受程度低,项目实施难度较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较困难,农业产业化步伐缓慢,农产品加工贴标跟不上,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依然存在,影响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另一方面,产业“低、小、散”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是:“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倚靠我镇接滇入黔的地理优势,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大蔬菜、烤烟、苹果等基地的规模化培植,虽在规模化有了一定提高,但是要实现市场化、规模化种植还有较大 的差距。目前全镇农民生产经营都是零碎、分散,不易形成规模化。这对产业开发、科技推广等都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也会因为“低、小、散”而提高了成本,同时管理较为粗放,组织化程度偏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村民的收入。
最后,农业基础设施欠账依然较大,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村“五乱”现象突出,“四在农家”建设任重道远;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人口和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各种利益碰撞明显,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工作难度大;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多样,各种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维护稳定的压力增大;民众的各种利益诉求增多,信访维稳工作面临新困难;资源相对缺乏,工业化起步困难。
(四)、人口与计生工作
(1)人口出生情况。2008年10月1日至2012年1月30日止,全镇共出生1578人(其中流出外地生育31人),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为12.1‰,自然增长率9.29‰,计划内出生人口813人,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51.52%,一孩出生773人,其中政策内一孩541人,政策外一孩率为14.7%;二孩出生369人,其中政策内二孩268人,二孩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72.62%;多孩出生436人,其中政策内多孩4人,政策外多孩率为9.12%,死亡366人,死亡率2.81‰。
(2)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情况。全镇共落实“四术”1137
例,其中结扎391例,上环445例,人流引产15例,皮埋1例。目前库存总数为323例,其中一孩25例,二孩204例(其中二女户123例),多孩94例。
(3)出生人口性别比情况。全镇共出生人口1578人,其中男性798人,女性780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2.3。
(4)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全镇累计征收社会抚养费133.7万余元。
(5)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情况。全镇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7户(其中农村独生子女户共24户),放弃符合政策二孩生育17户,保健费1760元,已全部兑现给独生子女户,并且政府为计生两户交纳新农合3550元。
(6)兑现奖励扶助政策情况。全镇共有36户对象符合威宁县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救助条件,奖扶资金达3.024万元,已全部发放到群众手中。
(7)二女户结扎完成情况。本镇自2008年10月至今已完成10例二女户结扎,兑现帮扶资金9.5万元。
(8)依法管理计划生育情况。近年来,中水镇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彻底改变了过去的管理摸式,严格按照五条禁令、七不准的要求开展工作,群众的生育意愿大大改变,过去生多孩,现在只生一至二孩,党员干部,职工没有政策外的生育,没有恶性案件的发生。
(9)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情况。中水镇成立了出生
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以关爱女孩行动为契机,切实开展打击“两非”活动,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加强对胎儿性别技术的管理,加强终止妊娠药品和终止妊娠手术的管理,建立对B超等设备的登记备案制度,严格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
(10)信息化建设情况。中水镇计生办对人口计生信息PIS系统能正常熟练运行,对今年将要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村进行业务培训,村级操作人员能掌握人口计生信息的收集、录入、上传。
(11)宣传教育情况。中水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广大干部及村两委学习有关计生文件精神,通过学习,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对实现人口“一升双降”目标的认识。近年来通过广大干部、职工及村两委的共同努力,育龄群众的生育政策知晓率已达95%以上,优生优育知晓率达80%以上,育龄群众的避孕方法知晓率达90%以上,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85%以上。
(五)、集镇建设情况
我镇集镇建设经过十多年不断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大小街道11条,农贸市场建设基本骨干架初步形成。但是,我镇小城镇建设功能不够齐全,规划规模还需进一步扩大和完善。
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我镇积极整合本级财政资金并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快建设步伐,集镇规划建设、通道路交通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电、路等建设项目、一事一议等民生工程项目的争取和实施都得以重大突破。
1、项目建设目标
抓住“威宁试点”“两年提速”和我县把中水作为次中心城市建设的良好机遇,依托毗邻昭通市区优势,穿境而过的进滇入川内昆铁路、威昭高速、102省道等地理和交通优势。充分发挥建设项目在加快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对已实施的项目,如水利设施建设、公路建设、环卫设施建设、校安等工程,加快实施进度,加大项目建设督促检查力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抓好威昭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普及通组公路建设。落实村级公路养护责任,优化路网结构,进一步加快镇村油路建设,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镇功能,做好街道的绿化、亮化、美化,加大“整脏治乱”工作力度,全面提升中水集镇形象。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镇村一体化的商贸流通体系。
2、建设规划
(1)集镇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改建标准化的镇敬老院1200平方米;规划建设垃圾处理站1个;规划建设公共厕所3个;安装路灯100盏;购置微型垃圾车2辆;增设垃圾箱150个,街道改造以及绿化、美化5万平方米。
(2)道路交通建设
中水镇通村公路建设17公里;通村油路建设38公里;通组公路建设176公里。
(3)水利设施建设
水土保持工程40平方公里;建小型蓄水池2个;主管道76公里;分水管道190公里;规划实施4000口小水窖建设(每口容积30立方米,保证6亩粮食作物“三湿”播种用水需要)。
(4)电力保障与电网改造
为保证我镇人民的用电需求,我镇还需添加30KVA变压器32台;5000米绝缘线路改造、通讯改造,以此达到每家每户用电通畅的目的。
(5)文明新村建设
完成全镇19个行政村庄治理整顿,一个体育活动场所、一个生态小公园和一个村级文化活动室;村寨绿化;庭院、主干道路、河岸绿化美化;村内主干道建成柏油路或水泥路,连户水泥便道;
(6)管理配套建设
集镇三分建、七分管。创新集镇管理手段,加大环卫、城管大队建设,为使我镇集镇建设取得持续、快速发展的实效,内容包括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电力保障与电网改造、文明新村建设和管理配套建设。
3、项目建设效益
完善集镇功能,改善集镇环境,解决群众生活实际困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带动二、三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三、发展思路
根据威宁县委、县政府将中水定位为威宁西部次中心城市的
发展定位目标,以及中水镇特殊的气候、土壤和地理环境,中水镇党委、政府的发展定位目标是: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全力打造云贵高原特色果蔬之乡,把中水建设成为云贵边境商贸物流大镇,实现中水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
为保障全镇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结合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需求,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我镇将从以下方面着重加强工作力度: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首先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加大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把有文化、懂技术、工作热情高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村级班子中,优化班子结构,提高工作质量。
其次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改变培训方式,加大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镇村基层干部科学发展、致富群众的本领,使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先进性。
最后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切实发挥农村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抓好政治理论素质提高的同时,创新发挥作为载体,按照因人制宜、发挥专长的原则,推行党员承诺制度,为每名党员设岗定责。
(二)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经济发展
“扶贫开发”是贵州省毕节试验镇建设三大主题之一,是促进地镇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全局性战略。各级部门在加大对毕节试验镇的资金、技术帮扶的同时,更应该在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下功夫,彻底摈弃不利于改革开放的思维方式。我镇党委、政府将特别的加大对民族村寨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民族村给予重点扶持和帮助,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极力改善农村交通、教育、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切实改善我镇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为发展农村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三)解放思想,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我镇地处西南山镇,思想还不够解放,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是制约少数民族地镇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要想摆脱贫困,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因此更应该在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下功夫,彻底摈弃不利于改革开放的思维方式,改变面对落后心安理得,面对差距怨天尤人,面对竞争不思进取,面对困难畏惧退却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激活群众要求致富的强烈愿望,把群众的“被动致富”的观念向“主动致富”的观念转变。
(四)推动土地流转,加强农业产业化
一是通过市场的配置,将仅有的土地资源向种田能手,向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的农民,向具有一定农机化水平的农民,向具有一定市场意识的农民转移。使他们实现规模经营,使土地的产出
效益大幅度增加。
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以前河村合作社为典型,立足现有,充分发挥我镇优越气候条件,整合多方资源,积极引进项目和资金;按照资源优势和镇位优势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确立适合本村本地发展、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优势项目,联村发展,不断做强做大,促进农民稳步增收。
(五)强化培训吸收,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要在民族村中把年轻的、责任心强的、思想追求进步的那部分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吸纳进党的队伍中来,为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为村级班子建设培养后备力量。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公务员以及事业干部的选拔、任用和培养,加强对民族乡制定少数民族后备干部近、中、远期培养规划,确保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得到重点任用,加强外出锻炼和学习考察,使之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的服务于民族地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镇党委、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通过落实各项规划任务,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把扶贫开发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全力打造云贵高原特色果蔬之乡,把中水建设成为云贵边境商贸物流大镇,实现中水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
四、主要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各行各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对工作要求,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农业、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工程性缺水已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突出问题主要有:
一是基础水平差,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面广量大。二是城镇供水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三是防洪减灾基础薄弱。五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六是缺乏必要的前期工作经费。
七是地方匹配经费到位率低,导致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八是工程建后管护机制亟待建立健全。
九是全镇水利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特别是各县水利部门尤显突出,多年来基本上进不了急需专业的人才和学生,这种现状无法适应日趋繁重的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
五、下一步工作主要打算
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以水、电、路、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威宁试点”工作为契机,以县委“四五六七”的工作思路为指针,抢抓机遇,立足开发开放,紧紧围绕“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的发展目标,将集镇建设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龙头来抓,创造性地开展,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格审批,严谨管理,形成建设规模化、设施配套化的新型集镇,现将我镇集镇建设工作
规划项目如下:
(一)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发展
一是加强农业市场服务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搭建农业科技、市场信息配套服务平台,推进农业扶贫开发进程,加大对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的投资,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强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二是加强耕地保护,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推进耕作机械化、设施化水平,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农业产业提质升级,集中发展专业化、区域化、特色化的优势产业。三是着力打造优质烟生产基地建设,完善烟水配套工程管护制度,确保烟水配套工程的正常使用和效益发挥。积极引导合作社建设,扩大规模化种植,扩大烤烟服务设施集约化程度。强力推进马铃薯产业,继续巩固马铃薯种种植面积,建立良种马铃薯生产基地,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四是强力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环境等优势,着力打造毕节地区生态优质果蔬基地建设,建设优质烤烟、大蒜、苹果、蔬菜四大基地。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以前河、新光、新街、中河、出水、友光、建山、银水等村为重点,建设优质生态万亩蔬菜基地。争取落实大棚蔬菜1500亩。建设冷藏保鲜库2个,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按照“适地适树、突出重点、规模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以精品苹果、优质黄梨和核桃板栗为主的优质干鲜
经果产业,切实抓好中水优质经果基地建设。建设28000亩优质烤烟基地,建设5000多亩精品苹果基地、10000亩核桃和板栗干过基地、30000亩早洋芋、大蒜、莴笋、辣椒等蔬菜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在花园村和银厂村建设以羊和养牛为主的养殖基地,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争取引进苹果包装、果蔬冷藏保鲜、核桃和其它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升级,增加农业产值,实现“三化”带“三农”的目标。以各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引领群众致富。
1、我镇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目标 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
我镇紧紧抓住威宁“两年提速,三年交卷”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明确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依托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在优质化和特色化上做文章。依托区位、水源、土肥条件等优势,以建设蔬菜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无公害蔬菜栽培和绿色食品为突破口、发展中水紫皮大蒜、香葱、黄瓜、生姜、辣椒、莴笋等蔬菜。重点打造中水果蔬之乡品牌。把我镇建设成为威宁县最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大镇。
2、重点项目建设
(一)现代烟草业
规划基本烟田2.8万亩,上中等烟叶比例达到85%以上,烟叶等级合格率80%以上;每亩产值2200元以上,亩用工20个以
内。烟叶质量特色满足卷烟工业企业需求,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二)特色农作物
1、大棚蔬菜。建设大棚蔬菜2000亩。提高我镇淡季蔬菜周年供应的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2、反季节蔬菜。建设夏秋反季节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其中喷(滴)灌设施基地建设1万亩。建设日处理量100吨的蔬菜产品预冷库以及配套分级包装车间1个。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2个。
3、精品苹果。新建精品苹果生产基地7000亩,苹果老果园改造3000亩。
4、优质核桃板栗干果基地。建立优质核桃干果基地10000亩,板栗2000亩。
(三)马铃薯产业
(1)中水镇脱毒马铃薯原种基地建设,脱毒马铃薯原种基地建设200亩。
(2)中水镇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建设优质商品薯生产基地2万亩,预计年产优质商品薯1.5万吨;配套建设商品薯暂存库1500平方米。
(四)生态畜牧业
(1)牛、羊品种改良点建设项目。牛冻精补贴,羊品种改良点基础设施建设及种羊补贴。
(2)生猪奖励项目。在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同时,稳
定全镇的生猪生产,借国家农业部进一步加大对威宁喀斯特地区支持的机遇,2010年起对生猪调出大县进行补贴,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主要对生猪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生猪良种、动物防疫等进行补贴。
(3)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项目。2011年建设人工草地5000亩,2012年5000亩,2013年5000亩,2014年5000亩。按每亩草地配套养羊1只的标准,配套羊2100只。配套圈舍建设1.2万平方米。
(五)、项目建设所产生的效益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解除城乡二元结构和顺利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保障和有效途径,随着我镇农村经济的发展,我镇要在反季蔬菜上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上项目、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填补我镇反季节蔬菜周年供应的空白。重点打造中水果蔬之乡品牌。力争在三到五年把我镇建设成为云贵高原最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六)、生态环境建设
中水镇人多地少,人均耕地0.5亩,山坡大多已经被开垦种植,导致生态恶化。为此,要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一要加大石漠化治理,二要退耕还林。在条件比较适宜、土地面积相对较多的地方,做到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范化种植,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核桃、板栗、花椒种植基地,建立一个或几个集中连片、种植规范、管理科学、效果明显的示范样板基地,带动周边群众种
植。
(七)、以水利和通村油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二期安全饮水、威西灌区、石板河水库建设和赖苗冲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好前河河堤治理项目,争取实施中河、后河、银水小河河堤治理项目、实施好现代烟草农业项目。加大通村油路建设,争取在前实现村村通油路。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