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人生经历

时间:2019-05-14 18:0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温家宝人生经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温家宝人生经历》。

第一篇:温家宝人生经历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温家宝忆苦难童年谈人心向背 透露父亲过世消

  正文

我来说两句(11人参与)2011年11月03日09:34 来源:中国经济网

  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调研时,回到母校南开中学,与师生交流。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这是温家宝在南开中学工艺坊参观。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同学们、老师们:

屈指算来,我阔别南开中学已51年了,正式回母校看望师生,这还是第一次。我愿借此机会同大家谈谈心。

我1942年农历八月出生在天津北郊宜兴埠一个书香门第。我爷爷在村子里办学校,曾祖父是农民。再往以前,我家都是农民。我们家是从什么地方来到天津的,至今也没有人能说清楚。据说是从山西来投奔这里的温氏家族的。因为家里穷、没有地位,温氏家谱始终没有把我们家列入其中。

爷爷办的乡村小学,是冲破地主豪绅的阻力,第一个招收女生的学校。我记得,他常年为两件事奔波:一件是招聘教师,一件是为学校筹款。就是这样一所小学,很多教师都是大学毕业生,有的解放后当了教授。外婆家也在本村,外公去世很早,外婆靠开一个小药店谋生,家里还种着几亩地。每年秋天收玉米时,我坐在板车上玉米堆里从地里回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我出生的年月正是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大扫荡和实行“三光”政策的时期。妈妈对我讲的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日本侵略者将全村人集合在村西南的空地上,四周架起机关枪,用刺刀杀死无辜的平民。当时,妈妈把我紧紧搂在怀里。这件事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天津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为“坚壁清野”放火烧了宜兴埠。我的家连同爷爷办的学校、外婆家和她的小药店,全部化为灰烬。我们家逃难到天津城里,住在救济院。外婆在逃难中生了病,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她是最疼爱我的人。孩提时代,她抱着我,我常常揪她的头发,她一点儿也不生气。天津解放的那一晚,是一个不眠之夜。解放军包围了驻扎在救济院里的国民党军队,当晚进行了激战,手榴弹扔进了院子里,家里人都害怕地躲在床铺下,我却一点儿也没有害怕。第二天,天津解放了。

我的童年是在战争和苦难中度过的,穷困、动荡、饥荒的往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深知,这不是我们一个家庭的苦难,也不是我出生的那个年代的苦难,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史。我逐渐认识到一个道理: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极了,唯有科学、求实、民主、奋斗,才能拯救中国。“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只有推翻封建专制和官僚买办的统治,人民才能得到解放;只有不断革新,中国才能进步。

在我上小学、中学期间,家境十分贫寒。父母和我们三兄妹一直租住在一间不到9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每月的房租相当于一袋面粉钱,那时父亲月工资最低时只有37元。我患过一次白喉,父亲把仅有的一块手表卖掉,买药给我打针。此后他多年没有戴过手表。因为经常目睹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我从小就富有同情心,这尤其表现为对普通百姓特别是穷人的同情,对不公道事情的憎恶。一种朴素的平等观念在我的心中萌生:人人生而平等,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平等相处。

我的中学是在南开上的。从12岁到18岁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南开六年的学习生活,对我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也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南开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她的建立、成长和发展始终同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她都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这就是南开的道路。我在这所学校里学习,首先懂得的就是一个人必须有远大的理想,有崇高的志向。从小就应该立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和人民。我努力学习知识,坚持锻炼身体,刻苦自励,从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南开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八个字就是南开的灵魂,它提倡的是为公、进步、创新和改革。我上中学时就愿意独立思考,渴望发现问题,探索真知,追求真理。我记得,那时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以外,我还广泛阅读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书籍。南开永葆青春,这就是南开精神。在求学期间,我和同学们总是朝气蓬勃,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除了学习以外,我还喜欢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我不仅爱读书,还是体育爱好者。南开永远年轻,她的学生也都充满活力。我们要坚持走南开的道路,崇尚南开的风格,发扬南开的精神。

上高中和大学以后,我家里人在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爷爷在1960年因脑溢血去世,是我把他背进医院的。现在他教过书的学校还留着他的档案,里面装了一篇篇的“检查”,小楷字写得工工整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父亲也在1960年因被审查所谓的“历史问题”,不能教书,被送到郊外一个农场养猪,后来到图书馆工作。我考上大学向他告别就是在离城很远的养猪场。父亲告假回家帮我收拾行李。他是个老实人,一辈子勤勤恳恳。今年他过世了,可谓“生得安分,走得安详”。尽管家里出现这样一些情况,我仍然追求进步。我是个善于思考的人,我总是把书本里学到的东西同现实加以比较,立志为改造社会而献身。

因为父亲喜欢自然地理,我从小就对地球科学产生了兴趣。在北京地质学院,我在地质系就读5年。大学期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考取了研究生,专攻大地构造。回忆在地质学院近8年的学习和生活,我曾概括为三句话:母校给了我地质学知识,母校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母校给了我接触群众的机会。那段时期同样是难忘的。

参加工作以后,我有14年时间是在海拔4000到5000米的极其艰苦的祁连山区和北山沙漠戈壁地区工作。这期间,我一边工作一边接触基层群众,更使我深深懂得了民生的疾苦和稼穑的艰难。我来自人民,我也有苦难的童年,我同情每一个穷人,愿为他们的幸福献出自己的一切。到中央工作后,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用整整10年时间,深入农村、厂矿、科研院所调研。在农村,我白天坐在农民家的炕头上了解情况,晚上开座谈会。我住过乡里、住过粮库,经常在一个县一呆就是一个星期。我几乎走遍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同科学家交朋友、谈心。我认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民情、民心、民意,而民心向背决定政权的存亡。衡量政策好坏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我之所以经常讲穷人的经济学、穷人的政治学和穷人的教育学,就是想让人们懂得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穷人占多数。一个政府、一个社会应该更多地关爱穷人,穷人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在中国,不懂得穷人,不懂得农民和城市贫困阶层,也就不会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更不可能树立穷人的教育观。公平的核心是在生存、竞争和发展的机会上人人平等,而不是基于财富或其他特权的平等。一个政府如果忽视民众和民生,就是忽视了根本。而公平和正义是社会的顶梁柱,失去了它,社会这个大厦就会倒塌。“国之命,在人心”,说的就是人心向背决定社会的发展和政权的存亡。政府是穷人最后的希望,民众的贫穷是政府最痛心的事。只有把这些道理真正弄懂,才算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必须充分肯定。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依然存在;一些地方还存在干部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甚至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合理,有的地方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做好经济发展、社会公正、民主法治和干部廉洁这几件大事。这都是人心所向,无论哪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宁。而要做到这一切,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担任总理已近9年了。这段时期,我们国家遇到许多灾害和困难。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再到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几乎没有中断过。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已持续4年之久,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人民没有畏惧,没有退缩,总是满怀信心、坚持不懈地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我十分清楚,实现现代化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需要许多代人的长期艰苦奋斗。这一历史任务必将落在你们青年人肩上。未来是属于青年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但愿青年朋友们以青春之人生,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讲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南开,中国没有南开不行,南开不与时俱进不行。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需要教育,更需要有理想、有本领、勇于献身的青年,这是中国命脉之所在。张伯苓先生自创办南开之日起,就善于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坚持自主办学,重视教育改革和创新,提倡个性教育和多样化教育,推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57年前,当我坐在这座礼堂里第一次参加开学典礼的时候,杨坚白校长和杨志行校长穿着一样的米色中山装,并肩站在讲台上,用他们特有的气质给大家讲话,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一幕我至今难以忘怀。南开之所以涌现出一大批志士仁人和科技、文化俊才,是因为她有自己的灵魂。人是要有灵魂的,学校也要有灵魂。让我们牢记“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共同努力把南开办得更好,使“巍巍我南开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南开培养了我,南开是我心里的一块圣地,我是爱南开的。过去如此,现在依旧,而且愈发强烈。南开精神像一盏明灯,始终照亮着每一个南开人前进的道路。我愿同师生们一起奋斗,做一个无愧于南开的南开人!(天津日报)

第二篇:经历人生

经历人生

有人曾说过,人的一生成功与否,取决于他的人生态度。凡是成功者,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恰恰相反,他们的失败,完全在于他们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别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常常会反省自己,回头审视一下,就会发现人生的许多痛苦来。一方面因为许多欲望而痛苦,另一方面又发现了人世间的丑恶、残酷和无情,于是便会产生厌离人世的态度,此种态度人人都会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至于生命有没有意义另当别论。每天都会看到太阳升起来,看到太阳落下去。你还可以看到朝阳、看到晚霞;看到月亮升起和落下,看到满天的繁星,这就是生活。)

虽然现实生活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很大。(自身事例:本人参加工作及在校的思想)。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非常的普通,其实生命中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答 1相貌、2家庭、3学历,这其实跟我们的幸福、成功没有太大的关系。

比如,(1)有人认为,相貌跟未来的成功会有很多的联系;(2)有人认为,自己的家庭背景会跟成功有必然的联;(3)也有人认为,上名牌大学的人会成功,在大学里成绩好的人比学习成绩差的人更加容易取得成功等等。所有这些因素可能有部分是对的,但大部分基本无效。

1、比如说相貌。如果说一个人的相貌和成功有关,那就不会有马云和阿里巴巴,因为如果在座的你们认为马云长得好看,我相信那一定是审美出了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相貌好看的人就做不成事情,所以不管相貌如何,都能取得成功,不管是男是女,最重要的是 自己的、内心世界一定要丰富多彩,也包括自己风度和气质的培养,自己胸怀的扩展以及对理想目标坚定不移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会慢慢变成你的智慧,所有这一切才是构成你成功的真正的本质。

(2)那么成功和家庭背景有没有关系呢?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权贵富贾出身的人,他们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比如,我们可能会看到,自己左边的一些同学穿着名牌服装,右边的拎着名牌的皮包,前面坐着领导的女儿,后面坐着富豪的儿子,而你可能就一个来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

有的时候你会心存不满,但这个世界本来就存在着这种差异,这种差异常常就在你的眼前闪现。你会说,这个世界怎么会对我这样,为什么他什么都有,而我什么都没有?你会发现你总赶不上他们的状态,倒不如说赶不上他们的脚步。你会发现即使他们停下来,一辈子什么都不做,他们所拥有的东西还是比你多。我们每个人不用攀比,每个人都会有从无倒也没的一个历程(事例:自己打工经历)

(3)你未来的成功和你上什么大学没有什么联系。一辈子能不能走出精彩,大学为你奠定了基础,但不能决定你的一生。首先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但是,人生总是要有份期待,哪怕是没有希望的期待。可以想一下我们历史上有很多人物,比如说姜太公在河边钓鱼,到了80岁那一年,周文王在他边上走过,发现这个老头用直的鱼竿钓鱼,跟他一聊便发现这个老头很有智慧,所以把他带回去,两人一起打下了周朝的天下。还有齐白石…,有的人在年轻的时候有作为,有的人中年时候有作为,有的人老年时候有作为。花儿总是在不同的季节开放,如果所有的鲜花都在春天开放完毕了,到了夏天、秋天、冬天没有任何的花儿开放你还会觉得这个自然界是如此的美丽动人吗?

所以大家想一想,如果人生所有的精彩都在大学里过完了,后面永远都是平淡,你觉得这人生会完美吗?换句话说,你大学里过的不那么精彩,毕业后却变得越来越精彩是不是更加好呢?事实证明,在社会上,并不是成绩在起作用。成绩只能证明你智商比别人高,但并不能决定你一辈子就一定有出息。最重要的是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在各种混乱的人际关系中,寻找机会的能力,以及你最后领导一帮人跟你一起创业的能力。)

我们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

是不是我们人生的路、走长了就会有成就呢?不是的,因为人生的路有两种:第一种在平原上走,走到90岁,十分的平坦,但是你却看不到周边美丽的景色。因为平原两岸的风景都是一样的。所以,当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发现一片空白。

第二种人生是像连绵不绝的山脉一样,像青藏高原一样。总是有无数的险峰在眼前需要我们去征服,而一旦我们登上险峰后,生命中无限的风光就会展现出来,整个世界都尽收眼底。当然,攀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必须付出很多代价,但这种代价都是值得的。你爬到一座山头,如果要去另外一个山头,必须重新开始攀爬,因为没有任何两座山头是连在一起的。

精彩的人生是到老年的时候能够写出一部回忆录来,自己会因曾经经历过的生命而感动,会感动别人,这时候我才能说我们的生命很充实。但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容易失去。因为容易,所以不会珍惜。而生命中最美好的就是珍惜得到的东西,珍惜的前提必定是因为你得来不容易。

所以说只有被自己感动的生命才会精彩。

其实我们都有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故事,比如说我们都向往大学生活,所以就拼命读书。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真的是仰天大笑然后嚎啕大哭,跟范进中举一模一样。但如果当时没有坚持的话,也许我现在仍然只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所以得出两个结论:

1、人必须往前跑,不一定要跑的快,但是要跑的久;

2、不能停下来,你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

所以永远不要用你的现状去判断你的未来,只要你坚持就一定能获得你所意想不到的东西。

尽管我们出身很平凡,但心中也总是有一种愿望,叫做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的渴望,就是看到眼前的地平线我们总是不满足,总是希望翻开地平线看看另一边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家都知道,只要你不断的超越地平线一定会有很多的风景在你眼前展示出来。

生命是有各种活法的,所以不管在什么状态下也要像一首诗写的那样“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所以只有当我们的生命有了期待以后,才会有进步。有的时候,我们选择前进,不是因为我们有多么坚强。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很感动,也变成了我的座右铭:“坚持下去不是因为我很坚强,而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没有理由停止不前,否则还有什么希望呢?

我们人生有很多迷茫和痛苦,而只要你坚持往前走,就会迎刃而解。在走的过程中,我们也痛苦得流过泪,也曾经嚎啕大哭过,走到最后你会发现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们生命中总要去追寻一种经历,那我们人生的使命,比如父母为我们献出了青春财富,把你养育成人。而我们未来变成父母后也是一样的。我们孩子的成长就是你的使命,而我们其他的使命感,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加幸福,如何帮助别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如果我们这一辈子都没有苦涩,没有幸福和甜美,那生命是很遗憾的。

笑话:

偷苹果幸福经历

如何把自己的生命变的更充实,我们要做的几件事情就是:第一,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打造完整;从此更适应社会的发展……第二,就是要尽可能的多交朋友……第三,如果有可能的话,在大学里谈一场比较专一的恋爱,但是,你们已经是过去时了,只能在梦里偷偷的想一想了,但是单位有的人可以…….(例如,未有男朋友的两位女生)第四,为未来的工作做好打算,多读书是必不可少的,多读书就意味着眼界更加的开阔,更加会思考问题,更具有创新精神。(实在不行来不及读,你可以到书店看着那些书,记着那些名字用手摸一下,这样也能增加一点人文气质。)有句话叫做“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那么底蕴的厚度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第一多读书,读了大量的书你的知识结构自然就会完整,就会产生智慧;第二就是多人生经历。把人生经历的智慧和读书的智慧结合起来就会变成真正的大智慧,就会变成你未来创造事业的无穷无尽的源泉和力量。

我有一个理念,人活着要过一种诗意的生活,我们有多少时候是停下来看看月亮的,在假期看一下漫天的繁星的,有多少人看着朝霞和晚霞时心中感受过生命的涌动的。当然也要身体力行。所以我们说一个人不能只在语言上表达诗意,还要在现实中去表达诗意。所以你必须克服现实中的障碍和挫折。所以,你变成一个让别人相信的人,比做一个让别人防着你的人,得到的好处要多得多。而建立这种信任,要做到以下几个要素:要以别人为中心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要有服务精神,心胸开阔,眼光敏锐。己变成一个别人信赖的人。

还有就是工作问题。工作问题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一 个高效、愉悦的工作环境需要我们一个团队共同努力才能塑造好。在这个团队中,我们要每天都保持着一种努力工作的强烈欲望。这样就等于我每天都做着许许多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就会觉得很充实,而且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热爱你的工作就会变成一件容易的事。从工作中慢慢积累自己的才能,自己也慢慢变得成熟,个性也慢慢变得稳定、沉稳,这样获得成功的机会也会多很多。

就是我们的生活。我还是那句老话:把生命活得精彩一点。生命的精彩、幸福只靠自己不靠别人。

人生有平凡,有激动,有慢慢长夜,也有美丽的日子,这

第三篇:李清照人生经历

一、人生经历

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元佑党籍(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或为汉国公王准孙女),也知书善文。可谓书香门第、生活优裕。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开封)、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在元符三年(1100)左右,写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

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八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明诚当时21岁,是太学生,喜好收藏前代石刻,后成为著名金石家。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旧党,“籍记元佑党人姓名,不得与差遣”。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在党籍而被罢官。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试图救援其父,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话,可见在她婚后李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

约在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开始出仕,曾任鸿胪少卿。他们夫妻志同道合,“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经他们的搜求寻访,日积月累,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随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灾祸。当时蔡京为左仆射,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但因查无实据,所以只追夺了赵挺之的官职。赵明诚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今山东益都)赵氏的故里。

赵明诚屏居乡里的时间在10年以上。他们“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访求古碑、文物。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先是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任满后,改守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这一时期,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攻汴京。次年,金兵攻陷青州,北方大乱,李清照与丈夫南渡避难,仓促之下放弃了大量文物。《金石录后序》:“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南京)。”这些来不及带上的书册什物,被留在赵家青州故第,堆满了十余间屋子,最后被乱兵所焚。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南京)。南渡后,李清照极关心国家命运和当时的政治形势,写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诗句,表达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极大不满。

1129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久去世。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并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李清照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并且大部分文物又在战乱中散失。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这件事竟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颂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

之后,她便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其中,在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最后,在绍兴二年(1132),又从越州移居杭州。传说此年,李清照再嫁张汝舟,但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

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砚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晚景颇为凄凉。朱彧《萍洲可谈》说她:“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载:“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碧鸡漫志》中说:“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

最终卒于1155年前后。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孙氏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卒,卒年五十三,她十岁时即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当卒于1151年之后。

二、词学成就 1.词学理论。

早年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因称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称柳永词,“变旧声作新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是宋代的重要词论。而她的诗、文讲历史,谈世事,论文艺,题材范围比较宽广。南宋时期,诗文的思想性提高了,表现出密切关怀国家命运的高度爱国精神。如《咏史》诗和《夏日绝句》,通过对嵇康“至死薄殷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的赞扬,批判了伪楚政权,指责了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政策,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绍兴三年(1133)写的《上枢密韩公诗》,表现了作者对北方的家乡和人民的怀念,并勉励使者充分估计使命的艰劬,勇敢地维护朝廷的尊严。她在绍兴四年写的《打马图经自序》和《打马赋》,真实地记录了人们在战乱中的流离迁徙,表现了主张秣马砺兵、抗击金人、恢复中原的爱国思想。这一时期她创作的很多诗、文都是针对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2.前后期词作(1)前期

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如梦令〕(PPT)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PPT)、〔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2)后期

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暮年飘零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转为凄怆沉郁,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以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宋史·艺文志》中说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现有《漱玉词》辑本,现存约五十首左右。

3.词的艺术成就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她的《词论》极重视词的特殊格调和协律性,所以能够独辟门径,在丰富词的表现手法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李清照是抒情的能手,她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抒情词,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闺中生活和流落异乡的思想情感。

她巧于构思,常常选取一些生活片段写入词中,极具体、细致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通过“也拟泛轻舟”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矛盾,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处境。她又善于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写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将抽象的内心活动形象化,如〔永遇乐〕中以“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写自己情怀之恶;〔一翦梅〕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情状来写相思之深。她的抒情既委婉、含蓄,又极其自然,毫无矫揉造作的毛病。她的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象〔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即被称赞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黄了翁《蓼园词选》),很值得重视。

李清照词的语言更是独具特色,优美、精巧,却不雕琢求工。她在遣词造句上很有创造性,象她笔下的花树是“宠柳娇花”,“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又以“黄花瘦”比人,都十分新颖、清丽。她还常常以“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语入词,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正像彭孙□所说:“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李清照的词富有音乐美,她极注意“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词论》)。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的连续运用,像〔声声慢〕的开头一连用了14个叠字,其独创性为历来评论者所盛赞。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从南宋起就不断有人学习和效仿。

一、导入

豪放派——男性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与超脱放达情怀。婉约派——女性词人遭逢国难、几经飘零之后的浓重愁绪。

二、朗诵

请大家预习,讲解拼音和难解的字词(PPT),了解全诗大概内容。一齐朗诵。讲解朗诵要点:低沉、缓慢。示范朗诵。一齐朗诵。

三、解词

问:找出“词眼”:“眼”,传神之所。“词眼”,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答:学生自由回答然后确定--“愁”字。这首词只在结尾点出一个“愁”字,但综观全词,一字一句、满是悲愁。作者是如何传达这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的呢?让我们将词句一一解读。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此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教师引导:挖掘“寻寻觅觅”这四字后面隐含的信息;挖掘“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后面隐含的丰富情感。

这14个叠字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14个字虽是重叠使用,却绝无重复累赘之感,朗读起来,只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你能感觉到她心中塞满了愁苦,她需要发泄,需要倾诉,她想一口气把心中所有的愁苦全都吐出来。

细细地体味,开篇的“寻寻觅觅”是寻找的动作,词人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是什么呢?是流亡以前安定、闲适的生活,是丈夫在世时的情意,还是心爱的金石拓片?词人“寻寻觅觅”地找,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这反映词人内心空荡,无可排遣寄托。然而寻找的结果是“冷冷清清”,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凄凉的气氛包围。“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由环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一句“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此三句,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词人孤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

感情逐层深入:动作(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冷清孤寂)——心情(凄冷惨愁)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这两句,要说的是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 不说环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这是借气候之冷暖无常,写飘零憔悴之苦。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看到写酒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愁,本要说的是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可此处不明说,却言“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用意含蓄,言酒“淡”,其实是说愁“浓”,以至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比较少女时的醉酒,见PPT)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引导:古诗词“雁”意象的固定内涵。借“雁”之意象来传达内心的愁苦。

雁到秋天,由北向南,词人亦是北方人,避难南下,所以说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居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古有雁足传书之说,而此时见雁,却无亲人的音讯,那份思乡之愁绪怎能不油然而生。真是“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词人自己因忧伤而憔悴,非指菊花枯萎凋谢。古人有九九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习俗,但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渗透着深刻的生命悲哀。

憔悴损的只是菊花么?更是词人自己。古人在菊花盛开的重阳佳节,有登高、饮酒、赏菊的习俗。词人丈夫在世时,他们夫妻诗词唱和,共同搜集、整理金石拓片,十分幸福美满。面对鲜润亮丽的菊花,词人也曾“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过着雅致轻松的生活。

如今经历过国破家亡的惨事,良人已逝、晚年孤寂,千万愁绪无人倾诉时,曾经娇嫩的花也憔悴不堪了。正是以菊花的萎败、零落,暗喻如今生活的凄凉、孤寂。

6、“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日长难熬,度日如年,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极写愁苦已极,寂寞难耐的痛苦。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

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试描绘诗句展示的凄惨情景。并指出此句手法之高妙。

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落在梧桐上,又点点滴滴洒到地上。这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泪吗!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更添愁绪,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以口语入词,脱口道:这情形、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了? “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真可谓人生大悲哀,社会大悲痛。这结尾,即是收,又是放;即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把诗意推进一层,使通篇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尽。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四、艺术手法及语言特色

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

1、此词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声声慢》写的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黄昏的生活感受,纵观全篇,“乍暖还寒”的天气,晚来的急风,南去的大雁,满地的菊花,梧桐细雨,句句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而句句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情委婉,含蓄韵致。

2、以明白如话的语言与错落和谐的韵律,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

五、结语

讲离愁,讲孤寂,讲悲秋,李清照的声声慢当推榜首。一杯残酒,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盏孤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李清照的声声慢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孤雁,看得见梧桐落叶,黄昏孤灯。无疑这是一种凄厉的美。

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富有韵律美,为全词奠定哀婉凄凉基调;又借助淡酒、晚风、旧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一系列悲凉景物,抒发了作者亡国之恨、亡夫之痛、流离之苦、孤独之凄。

六、诗词鉴赏方法 鉴赏方法:知人论世//找词眼,悟主旨//赏析意象//联想想象//缘境明情

知人论世:了解一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世经历以及他的思想感情,这对我们很好地赏析其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说杜甫,知道安史之乱后他过着颠沛流离、贫困潦倒的生活,就会明白他为什么把自己比做远浮天边的一片孤云,悬挂于长夜中的一轮孤月--“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也就理解了当他在浣花溪搭建起一座简陋的茅屋时他何以会如此欣喜。当秋风卷走屋上的茅草,雨水漏湿了屋内的地面,作者彻夜难眠,面对艰苦的处境,杜甫发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又是多么难能可贵。历史上多少豪宅大院比起杜甫的茅屋,不知坚固豪华多少倍,可早已湮没于历史中。而杜甫的茅屋,却得到世人的敬重,被一代代保存下来,成为一处陶冶人们情操的著名旅游景点--杜甫草堂。那是人格的坚固、精神的坚固,穿越时空,胜过单纯的物质的坚固。

找词眼,悟主旨:“词眼”是一首中最精练传神、最能够表情达意的一个字活或词。抓住了“词眼”,领悟了主旨,也就掌握了作者的情感脉搏。

赏析意象、联想想象:意境是由意象及意象中所蕴涵的作者的情感组成的,品味意境要从意象上入手。有些意象本身就有某些比较稳定的含义。柳--惜别之情,月--寄托相思,雁--鸿雁传书、盼望亲人的消息,鹤--君子的象征,蜜蜂--勤劳,菊花--恬淡自然的胸襟,梅花--孤傲、高洁、绝不同流合污。

描绘这些意象时所使用的特定形容词,也暗示出作者的情感。寒月、春风、秋风、寒风。缘境明情:中国的文学作品讲究含蓄,讲究意境,披文入境,是很重要的鉴赏方法。文学作品中,写景大都是为了表达情感服务,入境并非最终的目的,入境是为了能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怀。

第四篇:《人生经历》演讲稿

生命,总在我们的前方,慢慢的走着。

一段路程,几多感悟。

风,戏弄着绿色的存在,也吹着我们的衣襟,还滑过我们的额头。

那里,都是它拥有的自由。

我们,是喧哗还是寂静,是豪迈还是消沉。都只是在继续,继续着我们独有的行程。

生命有欢乐有痛苦。

人生百味,味味入心。

无论是想镌刻还是想遗忘,过往的一切依然是过往的真实,现在的真实。

有哭有笑。

生命的悲喜剧不是由我们所能掌控。我们的所有,只是上帝眼中的杂剧。长短,快慢。一切,如风吹过水面,或轻柔或澎湃。对白,如梦呓,唱响着黎明,喧扰着黄昏,浸染着月色。一切,不过如此。

若哭,当是灵魂无所逃避,无所寄托。

眼泪滑下,心亦沉沦。

那长空的雁叫,是那人字的放逐,在秋日的血色残阳寻着归家的路。

路在何方?

心路无涯。

生命的翅膀承载着太多的希望,生命的残缺注定了太多的绝望。

一羽残翼旋转在风中,是无力的流浪还是无心的反抗?

遥远的地平线可是坠落后有着尘埃的埋葬?

若笑,当是心尚未死去,尚未沉沦。

火焰跳跃,燃烧激情。

春风里的呼唤,是花的娇媚,在月圆的如水温柔中沉迷真实的拥有。

把酒当歌。

人生几何?

微醺微醉后的凝视交织着爱与情,且伴风啸的豪气呐喊着天堂的声音。

此时,也当有泪。泪入心扉。

生命的泪凝聚着前生后世的等待,在会心的笑中映着今生的容颜。

人生如梦还是梦如人生?

庄周化蝶还是蝶本庄周?

那超然那脱俗是传说中的极至还是想象中的完美,不知,也无从知晓。

在每个梦醒后的张望中,可曾看透黑夜的心,可曾看到黑暗后那待晓的黎明?

还有那近乎窒息的感觉,是梦中的温暖还是梦魇的延续?

在没有答案的黑暗中,我们还是继续着真实的人生。

人生,本如一张纸。

空白而单纯。

我们用着自己的经历,留下了斑驳的烙印。

血色的红,泪痕的透明,尘土的灰,背影的朦胧,记忆的斑斓,还有那春夏秋冬的轮回,让我们的经历终成那多彩的人生。眼泪无法洗去悲伤,叹息不会褪尽欣喜。我们的人生经历本就是自己导演的一场悲喜剧,在落幕的刹那,才发现观众早已经走尽,我们只是真实而孤单的我们。

闭上眼睛。

默默的用心聆听着生命的声音。

滴答滴答的时钟,一如我们扑通扑通的心跳,低沉而缓慢。

遥远的风,带来了幽幽的香味。

接近,闭着眼睛以心接近。

在路的尽头,脚步踏出。

地狱还是天堂都不再重要。

所有的心,只在那生命的甘愿沉沦。

第五篇:人生经历感悟

全刘大哥人生经历感悟

人生是个既短暂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弥漫着鲜花同时也充盈着风雨的过程里,有许多人来到我们的身边,和你共沐风雨,或者和你一起欢笑歌唱。当你静坐时,象电影一般从脑海偶尔演过:亲人,朋友以及一些无关的人,有些人离开了,渐渐淡忘了,也许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也许留下一些淡淡得遗憾恩怨和忧伤。有些人离开了,什么也没留下,有些人却让我们刻骨铭心。刻骨铭心也好,消失如风也罢,都曾经在我们的生命里走过,或急、或缓、或美丽、或凄迷,或欢快、或悠长...总之,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与人交往的过程,因每一个伴我们走过一段的人,我们的生命才有了跌宕起伏,才有了缤纷的色彩和绚丽的交响。清风明月,树影婆娑,一壶香茗,相对而坐,谈风月无边,话春秋冬夏,一直是心中的一个浪漫梦想.。想寻找另一个知己共同分享风景的美丽是很自然的,人有与生俱来的孤独,渴望寻找一个可以相依相伴的人,倾诉温存。寻找其实是很多人有的一种习惯,甚至成了一种生活的状态了或许我们永远找不到,因为我们自己是谁,自己都很难搞得清楚寻找自己,寻找自己最爱的人,寻找最爱自己的人.也许在寻觅中欣喜,也许在寻觅中迷失,可是不管怎样,依然在寻觅,依然在期待就这样一种偶然的相遇,心海划过一道波浪,心灵闪过一道灵光,你不知不觉,凝神驻足,想聆听清楚一种呼唤,想扑捉一种感觉。人生苦短我们孜孜寻觅、等待、期盼和等待的,也许有一天真的来临了,象一个美丽的影子,或者象一阵风。正是这个影子让我们眼花缭乱,正是这一阵风让我们心弛神迷。有渴望拥有的冲动,有渴望牵手的痴迷。可是你伸出的手却悚然缩回,你澎湃的心突然冷却。你想到了你的心理和肩头已经有了太多的重负,象一只蜗牛,你也早已经有了一个重重的壳。你的生命已经和这个壳紧紧的连在一起,挣脱不得。虽然你有时忍受不了这个壳的重量、对你的禁锢和折磨,但也体会过有壳的温暖和舒适,有时想挣脱这个壳去自由的畅游世界,去呼吸自由的空气和感受春的多彩和秋的静美。但是,九九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一旦要做出反常的行为,连自己也会大吃一惊。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觉得有许多是必然也必须,灵魂脱离的瞬间看到的是霓虹影子而已。然而,影子消失了,连同消失的还有那让你曾经晕弦的风。在空寂的世界里依然是死一般沉寂和沉闷,遥远的天际,幽幽传来一声悠长悠长的充满百般滋味的叹息。生命的本色也许就应该这样。理想的绮丽终究是理想,现实有更加真实的灿烂,非常的完美是不存在的,看是平凡的东西应该珍惜。有些人呼风换雨,有些人平淡无奇,人生因为有了那么多不同,因此才有了各异的风景。无论如何,一切的一切组成了生命的轨迹,是人生轨迹。

下载温家宝人生经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温家宝人生经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人生经历

    我的人生经历 一转眼,二十年光阴已匆匆而过,告别了幼稚与懵懂时期的我,如今正以新的面貌面对当下和未来的生活,未来充满了希望与各种挑战,在迎接未来生活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过......

    人生因为经历所以才懂得

    人生因为经历所以才懂得 人生不足畏。世间万物,有幸成为人,这已足够幸运了,人生最大的不幸也比沦为其它物种的不幸强。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相逢,是探险,也是寻宝,是泪水,......

    李白的人生经历

    李白的人生经历 2007年09月02日 星期日 17:43 作者:李兆振 来源:新语文 盛唐气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铸就......

    人生经历的作文范文大全

    人生经历的作文四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生经历......

    雷锋的人生经历

    雷锋的人生经历 雷锋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的一家被万恶的旧社会弄得家破人亡,在短短的四年多的时间里,他的爷爷、爸爸、妈妈、哥哥、弟弟五......

    人生经历感悟演讲稿

    人生经历感悟演讲稿 人生经历感悟演讲稿1各位主管、同仁,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悟人生》。“我是谁?”“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虽然我们普通人可能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我想......

    【热门】人生经历的作文范文合集

    【热门】人生经历的作文4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还是对......

    马云人生经历范文大全

    1964年9月,马云出生在杭州一户普通人家。小脑袋,小身子,即使是40年后,他的“光辉形象”仍然没有什么大的改观。美国《福布斯》记者对马云的描述是这样的:“深凹的面颊,扭曲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