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艾伦.德肖维茨:致年轻律师的信(共)
艾伦.德肖维茨:致年轻律师的信(介绍)(2013-12-01 15:29:41)
艾伦.德肖维茨,律师、法学教授、作家。28岁即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法学教授。成功代理过许多重大案件,包括辛普森案、泰森案、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案、克林顿总统弹劾案和美国总统大选案等著名案件,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辩护律师”。这本书凝聚了作者执教哈佛和律师执业37年间的人生阅历和心得,提炼出了37条忠告,内容涉及人生感悟、经验教训、成败得失、做人原则、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37年,37个忠告,献给刚步入职场和人生岔路口的我们。
在前言中,作者指出了提建议是一项冒险的行为,大多数建言者只是在指导别人如何成为自己。作者坚信,模仿并不是恭维他人的最好方式,因为真正有个性的人是永远都无法被模仿的。但是,只要你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梦想、有经历和有主见的,与众不同的人,你就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切记不要仅仅以“多年经验”为理由就轻信他人(也包括我在内)的建议,最好的建议总是“零售型”、“量身定做”、和针对特定的人的。本书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生活与事业;第二部分,胜负之间;第三部分,做一个好人。第一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作者提出了20年建议,是作者37年执业生涯的人生感悟,是经验与教训的浓缩。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辩护中的技巧,对法官、检察官、律师、陪审团进行角色剖析,同时介绍了“啊哈”理论、交叉询问、何时作出战术上的投降等辩护技巧。第三部分是做人篇。你将成为什么样的律师?你会与无处不在的骗子精英同流合污,还是坚守自己内心的个人和职业道德标准?端正的品格应意味着在经常相互冲突的利益中寻求适当平衡。作者对好人、好律师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法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下面我将对文章的三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活与事业
现实中很多人都为自己没有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而遗憾,这些人都是由于懒惰或找错了方向而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现实的人生之路上,并没有什么醒目的岔路口,它们只是在人们已来不及返回时,才表现为岔路口。只在在若干年后,我们才意识到自己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将重心放在了哪里,走的是哪一条路。通常,此时再幻想回到那个若隐若现的岔路口,重新开辟未选择的道路已经太晚了。生命就是一场冒险,没中命中注定的事情。我们都会犯错误,因做过或没能做过的事情而遗憾。最值得期待的就是从中吸取经验,不被错误的选择所折磨。
律师更容易崇拜英雄。但是作者告诉我们没有偶像,也不要崇拜偶像。你可以仰慕拥有可敬之处的人们,但要明白,人人都有缺点。法律不是一个完美的专业,不牺牲某些原则往往难以成功,因此,所有的执业律师,以及该行业中的其他大多数人士,必然是不完美的。你也许认为律师资格考试是你的最后一专场考试,其实,律师职业是由法官、陪审团、高级合伙人、当事人等打分的一系列无休止的考试。好好磨炼自己的意志并反复自我怀疑,准备好让自己一生都要经受住考验,只有死了的当事人才不会评价你。如果不在二十多岁时承受这种压力,将如何面对今后成为合伙人后日益沉重的责任?毕竟,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竞争的时代,因此,没有谁可以娇生惯养。如果你想跻身于世上最赚钱的职业,那就开始努力,停止抱怨。
作为一名律师,不要让发财梦束缚手脚。钱很重要,想过上舒适的生活,乃至不为钱操心并无不妥。除非你坚定地倾向于高标准的生活,否则不要让财富阻碍你作出贫穷时本可以作出的牺牲。那么好律师应为坏人辩护吗?即是否存在绝对道德?作者用“角色职责”解释了这个词。当你在社会中扮演某种角色时,你就要放弃某些选择。积极辩护不是为了使你自我感受良好,或具有道德上的优越感,而是为了帮助当事人,以一切合乎道德和法律的手段胜诉。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全力以赴,代表当事人的观点,这正是辩护的职责所在。
当然,作者也犀利地指出了美国司法制度的腐败问题,当你成为一名律师,你会发现腐败就在身边,在我们的法律体系内无处不在。作者从事刑事辩护二十几年,设计了十三条规则,称其为“刑事司法游戏规则”,大多数参与刑事司法制度的人都能理解它们。
规则一:事实上,大多数刑事被告人都是有罪的。
规则二:所有刑事辩护律师、检察官和法官都了解并相信规则一。
规则三:违反宪法要比遵守宪法更容易将有罪被告人治罪,有时不违反宪法就难以对有罪被告人进行宣判。
规则四:为了能将有罪被告人治罪,许多警察都谎称没有违反宪法。
规则五:所有检察官、法官和辩护律师都了解规则四。
规则六:为了能让将有罪被告人治罪,许多检察官暗中鼓励警察谎称没有违反宪法。
规则七:所有法官都了解规则六。
规则八:大多数初审法官明知警察在说谎,但也装作相信他们。
规则九:所有上诉法院法官都了解规则八,但许多人都装作相信那些装作相信警察的初审法官。
规则十:多数法官都不相信被告人关于其宪法权利被侵犯的陈述,即使他们说的是真话。
规则十一:如果法官和检察官认为被告在被控犯罪中是无辜的,他们不会故意将该被告人治罪。
规则十二:规则十一不适用于有组织犯罪、贩卖毒品、职务犯罪或潜在告密者。
规则十三:没有人真的想要正义。
作者指出:法律界对新入行者说的就是一派谎言:它鼓吹诚信,却时常从事和奖励腐败。并指出了对策,法律界的下一个任务就是让普通民众能更加容易地分辨出诚实律师和讼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真实的同业评价和对律师的公开评估。
二、胜负之间
哪里能学到辩护技巧?优质的法律教育需要在课堂、法庭和律所经验之间寻求平衡。案件的成败在于事前准备-在图书馆和案发现场。虽然伶牙俐齿、高超的智慧对有效辩护来说非常重要,但它绝不能代替有效辩护。绝不要小看了对手,总要把他们想象为至少和你一样聪明,在评估对方律师的智慧、动机和正义感时,要假定他们处于优势,过度准备总要比准备不足好。下面我将重点介绍的辩护技巧是“啊哈”理论和交叉询问。
(一)“啊哈”理论
“啊哈”理论是用于决胜陪审团的辩护技巧。那就是不要让陪审团认为你在试图说服他们接受什么。要让他们自己得出你想要的结论。“啊哈”一词的渊源:“啊哈”已经成为了瑞吉奥家族的代号,这是亚伯多年来在辩护中反问时形成的风格。亚伯根据哈斯科曾对他讲过的一个笑话将其称为辩护中的一个技巧。一个犹太人每天晚上都要到一家餐馆点一道鸡汤。这一次侍者发现这位顾客一直没有用餐,于是他问道:“是不是太热了?”没有回应。“太凉了?”没有回应。“里面有苍蝇?”还是没有回应。最后,这位侍者无可奈何地说:“那我自己尝尝,看有什么问题。”他走过去要去品尝,却发现没有汤匙。顾客看看侍者说:“啊哈!”亚伯认为,陪审员就像那位侍者,他们只能自己发现缺少什么,然后你就可以说:“啊哈!”
(二)交叉询问
作者列举了他代理的一个案子,并成功地运用了交叉询问。作者当时在为一名加入“犹太保卫联盟”的年轻人提供公益法律援助。在一起爆炸案中,他制造的炸弹将一名妇女炸死。当事人告诉作者,曾有一名警察向其承诺,如果他揭发出是谁安装了他制造的这枚炸弹,他就不会被起诉或作为证人被传唤。他秘密地录下了与那个警察的多次谈话。作者让他播放那些录音带,果然,警察多次承诺,如果他能提供“犹太保卫联盟”的其它罪行信息,他将不会被起诉或作为证人传唤。但当事人并没有录下与本次犯罪有关的谈话。他说,关于其他犯罪的谈话都是在他的车里进行的,他在车里安装了隐形录音机,但关于这次犯罪的谈话发生在户外,他无法录下来。现有的录音支持了他的说法,作者也相信他的话。但作者知道,法官绝不会相信他的话而去怀疑警察。必须要让警察承认,他也对本案中的犯罪行为作出了同样的承诺。
作者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并且咨询了专家之后,确定按以下三部分进行交叉询问。首先,作者问警察一系列关于承诺的一般性问题,并没有提示录音带的存在。警察完全在说谎,一遍遍地否认录音带上的承诺。然后,作者问警察他现在重复的某些谈话能否让他回忆起一些事情,接下来作者就朗读一些显然是录音记录里的内容。事实上,那就是录音带上的内容。当警察意识到当事人已经将他的话录下来时,他开始担心自己落入了作伪证的陷阱。警察对先前的证词有些犹豫,承认曾经作出过某些刚才被他否定的承诺。最后,在未露破绽情况下,作者继续朗读貌似录音带记录的内容。其实现在所读的是当事人讲的关于本次犯罪的承诺,实际上并没有这次承诺的录音带,但要让警察误以为存在录音带,警察确实说了实话,承认关于这次犯罪他作了承诺。
三、做一个好人
在这一章中,作者就好人、好律师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进行了探讨,尤其致法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致法学毕业生中,作者指出你们将进入一个道德缺失的行业,危险地点普遍没有标志,有时甚至标志错误。腐败的可能性将永远存在。如果你是书记员,你会看到法官歪曲事实、曲解法律,对律师不能一视同仁,所作的判决带有自己的政治观点、野心和偏见。如果你成了检察官,你会看到你的一些前辈暗中帮助做伪证的警察把伪证做得更圆满。如果你当了一名律师,你会看到同事操控证人并与法官和检察官拉关系。你将成为怎样的律师?你会与无处不在的骗子精英同流合污,还是坚守自己内心的个人和职业道德标准?《申命记》中说:“正义,你要追求的是正义。”评论者问为什么正义一词要被重复一遍,作者的解释是,为了让你知道,当你为他人和为自己做事时,正义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永远记住希勒尔的第二条训诫:如果我只是为了我自己,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致大学毕业生,作者针对美国的国情,阐述了美国在录取学生和聘用教员时,种族、民族、性别和其他类似因素应占多大比重的争论愈演愈烈,法院判决也让人莫衷一是。作者发出的召唤是:保持你们的自豪感但不要有偏见,保持你们的民族归属感但不要有优越感,保持你们的文化遗产而不要走向霸权主义。大学中很多难题都是鸟的一只脚站在分界线的一边,另一只脚站在另一边。所以,当你们即将步入社会时,我要督促你们,永远不要忘了你们继承下来的遗产,永远都要不停地提出难题。
第二篇:《致年轻律师的信》读后感
在刀尖上跳舞
——读德肖维茨《致年轻律师的信》有感
法学院2010级四班杨贵星
“在本书中,我既提供了许多有关职业生涯的实用建议,又提出了关于正义的哲学思考,并对成败得失进行了心理透视,甚至对能否同时成为一名成功的职业人士和一个好人(用母亲的话说,一个‘高洁的人’)有所思考。写下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鼓励他人从我的成与败,对与错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作者在前言中对自己作品的定位 选择法律,不管我们当初的动机如何,但在大多数法学院同学的内心,都会梦想着有一天自己可以站在法庭之上,慷慨陈词,用自己的言行捍卫法律的尊严,而那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这就是年轻的心,为梦想,坚持到底。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法学院的图书馆,在众多的法律经典中,我被它新颖别致的封面所吸引,这就是艾伦·德肖维茨的《致年轻律师的信》,于是迫不及待的读起来。在这本书中,作者把从亲身经历中提炼出来的关于人生的感悟、律师执业以来的经验教训、生活中做人的原则及对年轻律师有关职业规划的建议融入一篇篇关于人生、法律和怎样做一个好人和一名称职的律师的文章,而作者简洁,流畅的文笔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也许有些同学未来的职业定位并不是律师,而是倾向于法官和检察官,但这并不妨碍你对这本书的阅读。在现在官本位观念仍根深蒂固的时代,我们如几千年来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一样,遵循着“学而优则仕”的不变法则,掌秉国器,本应是社会优秀人才报效祖国,实现抱负的道路。但是,你仍需读一读这本书,有人说,我们这一代,用一麻袋钱去读书,换来一麻袋书;毕业时,又用这一袋书去换钱,却买不起一个麻袋。虽然这是善意的调侃,但其中又包含了几多无奈几多愁啊。大学教育不仅仅要求我们成为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强大你我的内心,成熟你我的心智。因此,细心读一下这本“小书”,你不一定要走他的路,但你可以了解他走过的路,因为这一定会有助于你走好自己的路。用我们的话说,这叫经验。
说起经验,我想起一位上海律师给他的师弟的信中说过,法律的生命从来不
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正如在法律实务中不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都对经验推崇备至一样,在生活和学习中,经验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而在本书中,作者恰到好处的以自己作为刑事辩护律师的身份,对站在人生岔路口的年轻律师以及在读的法学院的同学们建以忠告。权不论经验的对错如何,但经验的给予本身就是一种善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本书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生活与事业;第二部分:胜负之间;第三部分:做一个好人。其中第一部分作者结合自己执教哈佛和执业37年间的人生阅历和心得体会,向年轻律师提出了20条建议,是全书的重点,也可以说是作者经验与教训的浓缩;第二部分主要说明作者在做刑事辩护律师时的经历,集中阐述了辩护中技巧,对法官、检察官、律师、和陪审团这些重要的角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第三部分则体现了作者人生的反思和感悟,同时对大学毕业生和法学毕业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全书结构组织清晰,观点娓娓道来,使我辈受益匪浅,现摘录部分内容与大家共享:
一、提建议
大多数建言者只是在指导别人如何成为自己。人们似乎有一种重塑自我的强烈需求。
我坚信,模仿并不是恭维他人的最好方式,因为真正有个性的人是永远都无法被模仿。
二、慎重选择偶像
没有偶像,也不要崇拜偶像。你可以去仰慕拥有可敬之年的人们,但要明白,人人都有缺点,有些人的缺点还要多一些。
法律不是一个完美的专业,不牺牲某些原则往往难以取得成功。因此,所有执业律师,以及该行业中的其他大多数人士,必然是不完美的。
三、激情点亮人生
激情是原动力,专业性则是完成任务的手段。即使这个手段要求客观、超然,激情仍可以激发出运用该手段的最佳方式。
四、树敌亦是学问
应该像挑选朋友一样仔细挑选你的敌人。一份不错的敌人名单往往是一个人正直勇敢的标志。
绝不要小看了对手。总要把他们想象为至少和你一样聪明。试着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钻到他们的脑子里、心里、肚子里。如果他们有些许优点,那么在对付你的过程中就会显现出来。
五、关于职业
需要选择一门职业,或在一门职业中选择一个领域,在才干和满足感之间寻求最佳平衡。选择的结果应该是每天都为你带来挑战,而且让你一觉醒来就急不可待地去迎接挑战。
千万不要爱上法律,它将会不可避免地让你失望。要知道,法律只是一个工具、一种机制、一种制度设计。和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一样,它只是一个虚假的偶像。并不存在“法”这样一种东西。被我们称为法的是一套程序、一群人、一些理念、先例和文献。不要尊崇法律,除非它值得你尊崇。„„法律应该永远被遵守但不需要被尊崇。坦诚比敬意更重要。
你们将进入一个道德缺失的行业。危险地点普遍没有标志,有时甚至标志错误。腐败的可能性将永远存在。
六、千万不要临终抱憾
只有在若干年后,我们才意识到自己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将重心放在了哪里,走的是哪一条道路。通常,到了此时,再幻想回到那个若隐若现的岔路口,重新开辟未选择的道路,已经太晚了。
未选择的道路几乎总是更吸引人,也许是因为路上的坎坷不像已走过的路那样令人感受真切。有些人被这种痴情所累,终日不能释怀。
七、关于理想主义
用不了多久,年轻的律师就会意识到,没有谁真的想得到正义。人人都想得一的是胜诉,那个将胜诉的愿望掩盖起来的假象才叫正义。在这个“胜者通吃”的世界里,理想主义仍有一席之地,但理想主义必须经过现实主义镜片的过滤,以防患上幼稚病。
八、最后的考试
律师职业是由法官、陪审团、高级合伙人、当事人等打分的一系列无休止的考试。
法律常常是一种零和游戏,没有中间路线可走。
如果你没有准备好让自己的一生都要经受考验,由那些通常不如你的人们评价的话,那么还是在法律界找个双赢的工作吧。好好磨练意志吧,只有死了的当事人才不会评价你!
九、停止抱怨,赢在行动
如果不在二十多岁时承受这种压力,将如何面对今后成为合伙人后日益沉重的责任?毕竟,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竞争的时代。因此,没有谁可以娇生惯养。
抱歉,如果你没有昂扬的斗志,那就改行吧,—选个挣的少一些行当。如果你想跻身于世上最赚钱的职业,那就开始努力,停止报怨。
十、善待批评
永远不要把陌生人的赞誉太当真。如果你不想认真对待陌生人的批评,那么就应以同样的标准来接受陌生人的公开赞誉。
十一、关于律师的职业道德
也许律师比其他大多数人更需要一个坚强的道德内核,因为在他们的职业领域里,道德是如此模糊,规避道德的诱惑无处不在。对某些人而言,这种道德内核来自宗教信仰;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是来自哲学上的承诺,还有的人认为是来自加入律协的誓词。无论来自何处,这种道德内涵应是恒久不变的,以此来对职业作出评价。这是一本看似很小的书,但它的价值对于某些人来说,意义重大。有人说,律师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处于这个职业中的人,就好像刀尖上的舞者,而其中的或喜或悲,只有深入其中才会了解。
一位评论家曾这样评价这本书:“年轻律师在职业的道路上,经常会有或多或少的困惑,总是希望在权威、经验丰富的成功者身上找到借鉴或得到建议,从而更坚定自己的梦想。年轻人需要鼓励总是更多一点。本书短小精悍,作者提供了许多关于职业的实用建议,对法律的哲理性反思,对得失成败心理的洞察,甚至对当一名出色的职业人的同时又能兼顾做一个好人的可能进行了推测。我相信,这对每一位年轻律师的成长都大有裨益。”是的,我相信,可能是现在,也可能是你从事律师职业以后,当你有机会读到这本小书,它一定会带给你一种不一样的感觉,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第三篇:读《致年轻律师的信》有感
读《致年轻律师的信》有感
黄晶晶
作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法学教授,美国当代最伟大律师,艾伦·德肖维茨曾出任经典大案辛普森杀妻案、泰森案、克林顿总统弹劾案和美国总统大选案的首席辩护律师。《致年轻律师的信》是其执教哈佛和律师执业37年的经验总结,不仅有对律师职业的建议,更有对职业理想和人生态度的忠告。初入律师行业,有幸拜读此书,受益匪浅。
关于激情和专业性,德肖维茨教授以其经验告诉我们:激情是原动力,专业性则是完成任务的手段。即使这个手段要求客观、超然,激情仍可以激发出运用该手段的最佳方式。作为一名合格的律师,这两项品质缺一不可。一方面作为律师需要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和客观超然的立场,以做出专业的、客观的判断;另一方面,在工作甚至生活中律师要富有激情,所谓的“干一行爱一行”,从工作中寻找乐趣,把工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带着这份激情和热爱开始一整天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挖掘新鲜且富有创造性的知识,也在这些知识的滋养中不断深化对律师职业的热爱。
关于事业和生活的平衡,本书以“千万不要临终抱憾”作为标题。家庭和事业的平衡是职场人士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实际上也没有一个作为标准答案的平衡点存在,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内心意志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当然,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在人生的岔路口做选择时我们都是不知不觉的,只有在明白来不及回头时才意识到这些岔路口的存在。所以在未来一些重要事情做抉择时,就有了一个参考,我们需要认真考虑怎么样选择才不会临终抱憾。
关于独立判断和现成建议,作者的观点是有用的建议必须是为每一个个体量身定做的,但往往大部分建议是反映建言者个人性格和志向。在我们的工作经历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别人经验的影响,尤其是在初入职场时,总希望获得一本武功秘籍可以照着修炼,以期通过捷径迅速成长。但是没有哪条路是绝对正确的,最实用的建议是我们要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活出自己的人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综合条件去探索和成长。
关于不足之物和有余之物,书中论述更多的是在职业生涯中可能会逾越红线去取得的有余之物,如金钱、权力等。律师行业最近频出的律师在工作中猝死的新闻充分印证了“勿以不足之物换取有余之物”。生命和健康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不足之物,而名和利都是身外之物、有余之物,拿命换钱的代价不仅不符合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原理,很显然也是不明智的,希望我们都能珍重身体,且行且珍惜!
掩卷沉思,既然已经选择了把律师工作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不管前路如何崎岖难行,我也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