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百团大战谈起军人血性《百团大战》影评
从百团大战谈起军人血性——《百团大战》影评
9月9日上午,中队几十名官兵在学习室被荧幕上震撼人心的画面带到了《百团大战》那烽火硝烟的岁月。对众人而言,曾经,百团大战是历史书和试卷上的重要内容,但其间的惨烈及艰苦,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未必能体会。追忆的方式万千种,总有一种让我们贴近那段岁月。
《百团大战》主要讲述的是,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战场上抵抗日军进攻的一系列故事,由唐国强、陶泽如、印小天等联袂主演。《百团大战》里,无名战士付出生命和热血,彭德怀与左权的惺惺相惜,每一个细节都能带来震撼、触动心灵。记得曾有一则纪录片里提到,在1940年8月到1945年5月的11封家书,是左权与妻女分别21个月里的家事和战事的记录,也是对女儿的牵挂,英雄父亲的背后暗藏着一腔亲情。“何日相聚,念、念、念、念„„”这封家书发出去3天后,左权即为国捐躯了。另外,影片中不少“小人物”打动人心。印小天和吴越饰演的年轻战士,不仅演绎出青年一代在抗战中保家卫国的舍身情怀,同时二人的感情戏分,也是在战争大环境下对个体人性的展示,唤起了当下年轻观众的共鸣。
看完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被电影中那种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震撼着。再次,我想谈谈血性——何谓血性?我想就是血一样的性格。人们一谈到血,可能脑海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联想,如生命、鲜血、暴力、革命、激动、热情、躁动„„等等,一系列的联想,但是如果将这个血的性格放在军队的身上,无疑是十分贴切的,因为军队不乏血性,军队必须具备铁血的性格,因为军队的性格是由鲜血铸就的。
那么军队的血性应该是什么?是这支军队勇猛顽强的气势吗?是不怕流血牺牲的战斗精神吗?是纪律严明和秋毫无犯吗?亦或是钢铁般的意志吗?我觉得上述这些都应该是,这些都是一支军队所特有的精神内涵和内在气质。借用《亮剑》中李云龙的话就是:即使我们身险重围,即使我们面对最强大的敌人,即使我们面临险境,即使我们陷入千难万苦之中,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敢于战斗,面对敌人,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的方向,这就是一支军队的血性,也是一支军队的气质,当然还是"铁血精神”。
世界上任何的军队都有血性,作为一支军队来说,虽然有血性,但是如果不能长久的继承和保持下去,那么如果真正面对战争,就将作鸟兽散,一溃千里。中国历史上各支强大的军队军队都是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并且都曾经百战百胜、甚至战无不胜。春秋战国时期,长平之战,当弹尽粮绝,毫无希望时,士兵放下武器选择投降,也是一个选择,但是赵军被坑杀的就二十多万啊!这二十万人即使一人吐口唾沫也能把人演死吧,他们怎么就会变成待宰的羔羊,而任人活埋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其实就是他们的血性磨灭了,消失了,没有了。他们已经成了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是行尸走肉一般了,所以他们的命运就只能被别人所安排,所掌握,而往往一支军队当你的命运就被别人所安排,所掌握时,那么就是死亡。秦军强大最后被灭了,汉、唐的军队强大,也被灭了。中国历史上一支一支的强大军队都被历史的车轮送走,留下的都成了记忆。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的血性终于被激发出来。于是经过磨练我们有了现在这样一支面对敌人,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方向上有血性的强大军队。那么,到底我们的军队在外人眼里是如何的有血性呢?正是朝鲜战争让这些世界上所谓的强国认识到了中国军队的不可侮,认识到了中国军队的血性到底有多可怕。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敢精神。他们不怕死,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意志,让他们对面的,美军官兵也在惊叹其勇敢的同时,感到非常的害怕。
这支军队的这种勇敢战斗精神和坚忍性,到底来源于什么?哪大概不单纯是强制和命令,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这种信仰渗透到这支军队官兵的内心深处,不!应该是渗透到了我们的骨髓之中。”已经是他们的性格使然了,所以才使他们对面的敌人感到更可怕。我们军队的勇于面对强敌,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道路上的血性必须长久保持下去,我们不能沽名学霸王啊!前两天,天津港爆炸中伟大的逆行再次彰显了我军的血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保持我军的这种优良的传统,让我们的军队勇于面对强敌,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道路上的血性永远保持下去。因为作为军人、士兵就是要去战斗,既然穿上军装,就已经和国家签定了生死的协定,为了国家、人民、荣誉去勇敢的战斗。
第二篇:从百团大战谈起军人血性——《百团大战》影评
从百团大战谈起军人血性——《百团大战》影评
9月9日上午,中队几十名官兵在学习室被荧幕上震撼人心的画面带到了《百团大战》那烽火硝烟的岁月。对众人而言,曾经,百团大战是历史书和试卷上的重要内容,但其间的惨烈及艰苦,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未必能体会。追忆的方式万千种,总有一种让我们贴近那段岁月。
《百团大战》主要讲述的是,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战场上抵抗日军进攻的一系列故事,由唐国强、陶泽如、印小天等联袂主演。《百团大战》里,无名战士付出生命和热血,彭德怀与左权的惺惺相惜,每一个细节都能带来震撼、触动心灵。记得曾有一则纪录片里提到,在1940年8月到1945年5月的11封家书,是左权与妻女分别21个月里的家事和战事的记录,也是对女儿的牵挂,英雄父亲的背后暗藏着一腔亲情。“何日相聚,念、念、念、念„„”这封家书发出去3天后,左权即为国捐躯了。另外,影片中不少“小人物”打动人心。印小天和吴越饰演的年轻战士,不仅演绎出青年一代在抗战中保家卫国的舍身情怀,同时二人的感情戏分,也是在战争大环境下对个体人性的展示,唤起了当下年轻观众的共鸣。
看完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被电影中那种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震撼着。再次,我想谈谈血性——何谓血性?我想就是血一样的性格。人们一谈到血,可能脑海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联想,如生命、鲜血、暴力、革命、激动、热情、躁动„„ 等等,一系列的联想,但是如果将这个血的性格放在军队的身上,无疑是十分贴切的,因为军队不乏血性,军队必须具备铁血的性格,因为军队的性格是由鲜血铸就 的。
那么军队的血性应该是什么?是这支军队勇猛顽强的气势吗?是不怕流血牺牲的战斗精神吗?是纪律严明和秋毫无犯吗?亦或是钢铁般的意志吗? 我觉得上述这些都应该是,这些都是一支军队所特有的精神内涵和内在气质。借用《亮剑》中李云龙的话就是:即使我们身险重围,即使我们面对最强大的敌人,即 使我们面临险境,即使我们陷入千难万苦之中,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敢于战斗,面对敌人,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的方向,这就是一支军队的血性,也是一支军队的 气质,当然还是"铁血精神”。
世界上任何的军队都有血性,作为一支军队来说,虽然有血性,但是如果不能长久的继承和保持下去,那么如果真正面对战争,就将作鸟兽散,一溃千里。
中国历史上各支强大的军队军队都是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并且都曾经百战百胜、甚至战无不胜。春秋战国时期,长平之战,当弹尽粮绝,毫无希望时,士兵放下武器选择投降,也是一个选择,但是赵军被坑杀的就二十多万啊!这二十万人即使一人吐口唾沫也能把人演死吧,他们怎么就会变成待宰的羔羊,而任人活埋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其实就是他们的血性磨灭了,消失了,没有了。他们已经成了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是行尸走肉一般了,所以他 们的命运就只能被别人所安排,所掌握,而往往一支军队当你的命运就被别人所安排,所掌握时,那么就是死亡。秦军强大最后被灭了,汉、唐的军队强大,也被灭了。中国历史上一支一支的强大军队都被历史的车轮送走,留下的都成了记忆。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的血性终于被激发出来。于是经过磨练我们有了现在这样一支面对敌人,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方向上有血性的强大军队。那么,到底我们的军队在外人眼里是如何的有血性呢?正是朝鲜战争让这些世界上所谓的强国认识到了中国军队的不可侮,认识到了中国军队的血性到底有多可怕。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敢精神。他们不怕死,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意志,让他们对面的,美军官兵也在惊叹其勇敢的同时,感到非常的害怕。
这支军队的这种勇敢战斗精神和坚忍性,到底来源于什么?哪大概不单纯是强制和命令,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这种信仰渗透到这支军队官兵的内心深处,不!应该是渗透到了我们的骨髓之中。”已经是他们的性格使然了,所以才使他们对面的敌人感到更可怕。我们军队的勇于面对强敌,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道路上的血性必须长久保持下去,我们不能沽名学霸王啊!
前两天,天津港爆炸中伟大的逆行再次彰显了我军的血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保持我军的这种优良的传统,让我们的军队勇于面对强敌,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道路上的血性永远保持下去。因为作为军人、士兵就是要去战斗,既然穿上军装,就已经和国家签定了生死的协定,为了国家、人民、荣誉去勇敢的战斗。
最后,我还是想引用电视剧《亮剑》中骑兵连孙连长的一句经典台词来结束我的这篇感想,孙连长战斗到自己一个人时,并已经掉了一支胳膊的 情况下,仍然在喊:“骑兵连,冲锋!”他们勇于面对强敌,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道路上的血性不但为自己赢得了荣誉,同时也赢得了对面敌人的衷心敬仰。细想我们平时的表现,不禁万分羞愧,我不禁问自己:难道我们作为一名军人还有理由让中国军队“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道路上”的血性磨灭殆尽吗!我要大声的喊:不能!
第三篇:百团大战影评
一寸山河一寸血
—观《百团大战》有感
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艰难时期。
欧洲战局急转直下。纳粹德国闪击波兰后,连下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挪威。法国宣布投降,希特勒在凯旋门前阅兵,叫嚣将实施“海狮行动”,进攻英国。
东方主战场腹背受敌。日本威胁英法封锁中缅、中越国际交通线。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以身殉国,江汉平原以至华中大部落入日寇之手。汪精卫伪政府在南京成立,一时间投降论调甚嚣尘上。
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迫切需要一场大战的胜利!
1940年8月20日夜,位于山西长治武乡的八路军总部发出指令,一场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的战役就要打响。战役发起第三天,参战部队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从1940年8月20日的破袭战开始,至1941年1月24日反“扫荡”结束,历时5个多月。据1940年12月10日八路军总部公布,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缴获各种枪5942支,各种炮53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煤矿5个,仓库11所„„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如此记述:“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五个月。敌人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 今日的银幕如何再现这场炽烈无情的大战?《百团大战》用影像营造了一种被浓缩的历史感。
娘子关火车站之战,八路军运用攻坚战对抗日军钢铁之军;攻打西营邬阵地,八路军智取炮楼,解救被俘老百姓;关家垴之战,敌守我攻,八路军没有重火力,打得艰苦而悲壮。
影片从战略、战役、战斗三个层面,再造了司令部决策的真实,也再现了战壕中战斗的真实,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的战争全景。战场,汇聚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具有冲击力的视听场面。镜头延伸至对战双方司令部,大战一触即发的氛围凸显:日军受到欧洲战事的鼓舞,加紧南进,以推行“囚笼政策”隔绝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彭德怀、左权等洞悉这一政策,研究部署作战计划,决定破袭正太铁路,将这“囚笼打成筛子”。镜头聚焦在烽烟四起的战场,一场复仇大战拉开序幕:成百上千的八路军战士在层层叠叠的山坳间迂回前进;其悍似虎、其志如钢的八路军战士以血性为利剑,以血肉之躯为盾牌顽强战斗。观众在影片中看到突袭战的出其不意、攻坚战的扣人心弦、阵地战的真实壮烈。日军的“囚笼政策”在战争中瓦解,八路军的威猛血性在战火中强壮。
可以说,《百团大战》努力在“打”字上做文章,“打”得真实可信,“打”得酣畅淋漓,“打”得气壮山河。
古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在描绘古希腊与古罗马的英雄人物后说:“我对于书写历史没有兴趣,我热衷于那些活生生的人。他们的表情与性格比那些辉煌的战役更能表现他们的魅力。” 影片中,共产党方面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左权、聂荣臻、贺龙、刘伯承、邓小平等,国民党方面蒋介石、李济深、张自忠等,以及日本方面的将领悉数登场。创作者还设立了一组虚构人物:八路军女战士梁山、张自忠将军部下姚尚武、兵工厂老师傅等。以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将虚构人物与历史人物、三场战役与整个故事勾连在一起。在它的引领下,人物性格、命运走向与宏阔的战争场景、紧张的叙事节奏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势必与大银幕前的无数双眼睛和心灵联系在了一起。
在电影《百团大战》中,不论将领还是战士,老兵还是新兵,男性还是女性,人物魅力和神采皆来自活泼泼的真实感。彭德怀、左权等指挥将领睿智果敢,几个富有人情味的小道具让人物形象更立体、有温度。普通士兵姚尚武的命运牵引着观众的情绪波澜起伏,观众随他先后目睹张自忠将军的壮烈殉国,经历家园被毁的绝望,亲历战场厮杀的惊险,失去战友的悲伤,也不由自主地升起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种悲壮之气因此穿越时空,成为影片中的人物与观众的情感共鸣点。
“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这句话出自曾无私救助过中国平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今天我们与《百团大战》一道重温民族抗战的历史,是为了永不忘却那段民族苦难的岁月,永不忘却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的前辈英雄,永不忘却今日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第四篇: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当时国内外的严峻形势所发动的,它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巨大力量及其在抗日战争史上中流砥柱的地位。
1. 中国在国际上面临“东方慕尼黑阴谋”的危险在 1939 年 9 月,德国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袭击波兰,正式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英法两国采取绥靖政策,不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德国继续入侵他国,反而与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企图将战火引向东面的苏联,最终却导致了其他欧洲国家的沦陷。1940 年 5 月,德国在对英法发起了进攻,法国很快战败投降,英国遭受了重大损失,被迫退出欧洲。日本受到德国法西斯的极大刺激,企图趁英法在欧洲战场战败无法抽身应对东方战局之时,夺取南洋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因此,这让日本下定决心无论采用怎样的方式和方法都要“迅速解决中日事变”。就在此时,德国为了减轻自身的压力,想要利用日本来牵制英法,对蒋介石政府开始了积极的劝降工作。英法两国也为了保护自己在南洋的利益不受损害以及希望日本对欧洲战场保持中立,从而准备牺牲中国的利益,对日妥协。在同年的 7 月 18 日,英国宣布封锁当时对中国极为重要的滇缅公路三个月以及关闭香港边境,准备迫使蒋介石跟日本妥协,使日本放弃南进的打算。而此刻的美国,仍然奉行“坐山观虎斗”的策略,与日本重新开始了“谅解”活动,意欲牺牲中国人民的利益换得与日本的和平,东方慕尼黑的危机弥漫着整个亚洲。2. 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国内形势
一是当时国民党中的顽固派处心积虑不断制造“反共”磨擦。1939 年 12 月到 1940 年 3 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在行动失败后,国民党方面开始在华北地区制造谣言,如说“八路军游而不击”、“发展实力”、“专打友军不打日军”等来挑拨八路军和地方民众的关系,致使有些群众被迷惑,从而相信了这些谣言,对八路军产生了怀疑。广大民众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根基,为了破除这些谣言,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八路军必须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全面抗战”的决心。
二是日军疯狂扫荡八路军在敌后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在 1939 年夏到 1940 年初,日军将华北和东北的一些队伍进行集中,依托铁路、公路等交通线,在华北地区有计划的对八路军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推行“强化治安”,采用“囚笼”、“三光”等政策对根据地进行破坏和封锁,这造成了各个根据地之间的联系被切断,根据地的面积急剧减小,部队的给养得不到补充,根据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到了极大的摧残。
三是国统区弥漫着空前的妥协投降危机。1940年 3 月,一个“改组的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这就是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亲日派组成的傀儡政权,成立之后大肆宣传投降主义,鼓吹“中日亲善”、“共建大东亚共荣圈”、“共同反共”等拉拢重庆政府。同年 7 月以来,日本加强对国统区的军事打击和对于蒋介石政府的政治诱降,以宣传攻势为主,要进攻南面的昆明,中路的重庆以及西面的西安,企图以此迫使蒋介石屈服。从 8 月开始,日军对重庆狂轰滥炸三个月,宜昌失守,英国又切断滇缅国际运输线,因此国民党中的右翼势力开始对抗日战争终将胜利的信念开始动摇。与此同时,日军开展了代号为“桐工作”的行动,意在通过香港的中间人寻求与蒋介石本人达成谅解,对蒋介石政府实行全面的政治诱降,想迫使其放弃抵抗,从而快速解决中日战争。执政党投降的空前危险,造成了全国范围内抗战情绪的低迷,妥协投降的密云弥漫在整个国统区。面对当时恶劣的国际环境、国民党空前投降危机以及敌后根据地所遭到的巨大破坏,我党所领导的抗日队伍能否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是能否给予国民党政府继续抗战的信心,粉碎英美法的远东慕尼黑阴谋,缓解华北地区的危机的关键所在。因此,在 1940 年 7 月,我党发出了“全党必须紧张起来,把自己变成团结全国抗日力量的核心”的号召,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所提出的号召,八路军总部依据当时华北地区的现实状况,秉承着“独立自主的游击战”的战略原则,决定组织华北地区抗日武装开展一次大型的战略行动。
二、百团大战的战绩
百团大战前后持续了三个半月的时间,共投入105 个团约 40 万人,取得了辉煌战绩。这次战役一共进行 1 824 次战斗,共毙伤日伪军 25 800 人,俘日伪军 18 688 人,破坏公路 1 500 多公里,铁路 474 公里,炸毁桥梁、隧洞和火车站 260 多处,缴获了各种枪 5 900 多支,各类炮 53 门以及一批急需的军用物资,此外还摧毁了大量的敌堡和据点。在正太路、涞灵路等重要线路和地区打破了敌人的防线,打乱了敌人在华北地区的军事部署,沉重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使华北地区的敌伪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百团大战的参战规模、持续时间以及辉煌战绩在当时世界各地反法西斯战场上是第一次。这次战役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强大战斗力和必胜的信心,也深刻揭示了法西斯必然失败,反法西斯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经过这次战役的打击后,日军对于中国战场的态度发生了质的转变,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力量也进行了重新的认识,日本内部发出了: “对华作战已经进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的惊叹,华北方面的日军司令多田骏中将也因这次巨大的失败而被撤职。
三、百团大战的影响
百团大战是抗战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它不仅对于当时国内政治和军事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的进程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百团大战不仅在抗日战争历史上具有毋庸置疑的光荣地位,而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上也有同样的地位。(一)百团大战的国际影响
1. 百团大战的胜利使德意日法西斯联盟原定的战略计划被打乱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来看,百团大战的胜利使得德意日法西斯联盟原定的战略计划被打乱了,为世界其他 战场的作战 提供 了很大 的支 持。1939 年欧战爆发,日本为了配合德、意两国的作战行动,企图迅速结束侵华战争,扬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百团大战的胜利,使得日军在华北地区遭受严重损失,不得不在华东和华中抽调两个师团的兵力支援华北,此外,百团大战的发动,使得日军总部被迫针对中国战场制定了《长期战略指导方案》,指出日军要在 1941 年之后进行长期作战的准备,推迟了日军进攻南阳的时间计划表,让英美有了更长的时间准备战争。同时,百团大战也使得日军配合德国入侵苏联战略计划的破产。百团大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应该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可。
2. 百团大战极大地激发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斗志百团大战所取得的丰硕战果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引起了世界各地的人民开始广泛关注中国战场,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斗志,使他们看到了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的希望。当时美国合众社驻北平记者史特莱对百团大战连续作了报道: “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五个月,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整个经 济、交 通 线 和 封 锁 线。战 斗 是 炽 热 而 无 情的。”随着百团大战胜利的消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使反法西斯人民认识到,即使是力量再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要坚持团结一心抗战到底,就一定能够粉碎帝国主义的阴谋,彻底将帝国主义打败。在百团大战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开始关注中国战场,给予了中国抗战以更多的精神和物质支援。(二)百团大战的国内影响
1. 百团大战改变了日军对共产党的看法
百团大战在华北地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使得日军在这次惨痛的教训中转变了之前对中国共产党的轻视态度,马上在华东、华中抽调两个师团支援华北战场。日军的这种战略部署极大的减轻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压力,给予了国民党军队修整和准备的时间和空间。日军妄想通过增加军事压力使国民党被迫妥协投降的阴谋被打破,同时也改变了其对待中日战争的态度,由原来的彻底解决变成了之后的持久性作战。2. 百团大战增强了中国人民对于抗战必将胜利的信心
百团大战所取得的胜利对于广大人民的抗战决心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看到了抗日战争终将胜利的未来。在此之后,全国的抗战军民欢欣鼓舞,抗日情绪高涨,都积极投身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毛泽东听到此役胜利的消息后立即表示: “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可组织一两次?”朱德同志也表示百团大战是具有全国性的战略意义的伟大战役,它加强了同胞的胜利信心,促进了全国的团结,使敌人困难实现其威胁利诱之阴谋。百团大战对于国民党的抗战热情也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提高了他们在战斗中的信心和勇气。国军长官卫立煌听说百团大战之后,先后两次致电八路军总部赞扬,认为八路军抽调劲旅,痛击日军,粉碎日军的阴谋毒计,至深佩慰。此外还认为八路军所发动的百团大战极大地打击了日寇,对国民党军队以精神之鼓舞。同时,蒋介石也致电祝贺,认为八路军总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给予日军重大打击,特电嘉奖。各方对百团大战予以肯定和嘉奖,这充分体现了百团大战的胜利给予当时广大抗日军民以极大的鼓舞和振奋。3. 百团大战体现出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所发挥出的中流砥柱作用
百团大战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强力回击了国民党所编造的“八路军游而不击”、“发展实力”、“专打友军不打日军”等谣言,这极大提高了八路军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中间势力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发展。在百团大战期间,我党主要报刊,如《新华日报》、《新中华报》等都对百团大战胜利的消息和各地群众发来的贺信进行了大量的刊登,使百团大战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得到 了广泛的宣传。同时在国统区很多报刊也对百团大战进行了高度评价,《力报》就指出,因为共产党的部队具有长期的战斗经验,高度的民族觉悟与政治教育,因此虽然在装备和军事训练上不及一般的部队,但是却能在华北地区给予战备精良的日军以重创,国军要学习华北的光荣模范,各部队不应该按兵不动,保存实力,应该加强协同作战,才能不给敌人可乘之机。百团大战用事实告诉了全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真正的抗日队伍,其在抗日战场上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粉碎了一切对于我党的不利谣言。4. 百团大战对于蒋介石妥协投降的阴谋起到了有力的打击作用
百团大战证实了中国军队有能力打击日军,一扫国统区之前悲观失望、投降妥协的氛围,对于蒋介石妥协投降的阴谋起到了有力的警告作用。《力报》上有撰文指出,认为华北胜利是具有严重的政治意义的。敌机之所以对重庆猛烈的轰炸,主要是想在后方形成一种恐怖的氛围,来动摇人心、打击士气,然后再配合政治上的进攻,打击我抗战意志。华北地区的胜利使得敌寇的这种阴谋被彻底粉碎,使全国的抗战意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坚定,从而使得那些动摇妥协分子的阴谋不能得逞。1940 年 11月末,蒋介石决定中断对日和谈,“桐工作”中止。虽然蒋介石由于国内外多方面的压力之下不再对日本采取妥协退避态度,但百团大战的胜利是引发全国范围内抗日高潮出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这就进一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最终实现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百团大战在整个中国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格局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它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尽管很多人认为百团大战的发动对于之后抗日根据地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困难、过早的暴露了我军实力以及在战略战术上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但是他在当时确实顺应了国内外的形势,顺应了民心,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因此功绩是第一位的。我们必须要充分肯定百团大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光辉地位。
第五篇:《百团大战》观后感
《百团大战》观后感
1940年夏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艰难岁月,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在电影片头,通过简短的文字介绍和影片中张自忠将军的对白,让观众对世界的战争形势有了大概的了解。日本法西斯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将军国主义的魔爪伸向泱泱华夏,肆意蹂躏祖国的山河,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践踏和摧残,黄色的土地被泪水沾湿,被鲜血染红。中国人民正面临着我国国土不断沦陷、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的不利形势。
另一面,日本帝国主义以主要力量继续进攻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在华北加紧推行1940“肃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所谓“囚笼政策”,把进攻的矛头指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妄图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在硝烟滚滚的国土上,亡国灭种的悲观情绪逐渐蔓延。日本侵略者加紧对重庆国民政府的威逼利诱,企图一劳永逸解决中国问题,交中国作为“南进”或“北上”的后方基地。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危难关头,作为抗日战场中流砥柱的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审时度势,挺身而出,充分借用人民战争这一汪洋大海的威力,组织和发动了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向企图分割围剿我们的日伪军狠狠挥了当头一棒,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注入了充满希望的力量。破坏铁路节点的娘子关战役、保卫兵工厂的黄崖洞战役、突袭反包围的关家垴战役,百团大战粉碎了囚笼政策,用战役性的胜利打出了中国人的军威士气,极大地提振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心决心。让更多的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意识到“中国还在,中国人还站着”。
《百团大战》通过电影的艺术手段,加入现代战争片的类型元素,既不失战争的真实感,又不失观赏性。彭德怀、左权等指挥将领睿智果敢,日本军官的野心和残忍。片中改变一味的突出我军如何英勇而日军如何腐败无能战斗力极其低下,这既反招人反感,也和历史上日军的战斗力不符。面对日军的优势装备,中国军民舍生忘死,不惧牺牲,付出重大伤亡的代价才获得那一场场战斗的胜利,直到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影片对极其惨烈战争场面真实再现,衬托我军抗日的英勇和惨烈!
片中最让我难忘的场面是梁山同志驾着火车和日军的装甲车相撞的画面。为了抢得轨道变轨的控制杆的控制权,我军和日军展开了殊死的争夺战。在那小小控制杆旁,叠放着无数的敌我双方战士的尸体,营长身中数弹,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临死前的奋力一推,那身影,那场景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惨烈!因为珍爱和平,所以我们回首战争!我们铭记历史,用历史,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
2015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