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土小学五年级庆长征80周年演讲稿
长征——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黄土小学:朱永德
年级: 五年级 指导教师:李熙 ***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每当看到周一与太阳一同升起的五星红旗,我的耳边就会响起激昂高亢的《义勇军进行曲》,每一次的感动都会让我想起中国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开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多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跨过了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穿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终于胜利的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80多年过去了,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在我国现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深深扎根,他们与“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航空精神,实现中国梦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这精神凝聚民心,催人奋进!在近几年中一些鲜活的事例也渐渐浮现出来。如:除暴安良、铁面无私的任长霞;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拯救生命的孙必干;还有背妹求学的洪战辉,坚守承诺的陈键,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路的王顺友;当代活雷锋郭明义,舍小家为大家的郑兴杰等等„„
这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不正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真实体现吗?
作为一名当代的小学生,凝视着校园内冉冉升起的国旗,唱着嘹亮的《国歌》,眼前就会浮现出红军长征途中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历史画面,他们将成为我们奋进的动力和学习的源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是一幅波澜壮阔,无坚不摧的历史画面;是一种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
十二届四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十三五”纲要规划的蓝图已经绘就,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趁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股强劲的春风,我们精神抖擞,激情满怀:那就是新时代的长征精神,那就是十二届四中全会的报告内容。所以,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途中,我们仍需要努力拼搏、舍己为人、互相帮助的长征精神,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长征成为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谢谢大家!
第二篇:长征80周年
不忘初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行程两万五千里,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运河,翻越夹金山,完成了行程远,历时长,条艰苦的长征。这次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行程,已在我们的评说中经历了快一个世纪。它向世界宣告了红军的高贵品质。是他们踩在荆棘的道路上,用鲜血为我们开辟了胜利的曙光。长征的事迹已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却拥有着持久不变的光彩与价值。正是长征精神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得以升华和延续,让中国成为希望的象征。
“在这个长满了铁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这是我们孩童时期第一次接触长征的故事。老班长啃鱼骨头,为战友牺牲的革命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出生入死,前仆后继。红军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他们却为亲爱的战友掉泪,他们却为远方的亲人落泪,为受到迫害的百姓落泪,为这硝烟弥漫的土地落泪。
长征精神是1986年杨尚昆为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提出来的。中国近代我们饱受列强欺辱,为改变国情,仁人志士纷纷加入到救国存亡的活动中去。太平天国起义,维新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继失败。是“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挑起了中国革命道路的重担,推翻“三座大山”,带领我们取得胜利。长征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抗日的“中流砥柱”。而正是长征精神激励着红军取得胜利的果实。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信念为我们冲破敌人的封锁线而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红军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长征精神也是我们共创中国梦的前提。
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
习近平说,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革命传统和爱国教育基地建设不要失去红色旅游底色。只有真正体会到革命年代的艰苦,才能使人们受到真正的教育。也许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但是依旧要落实扶贫计划。我们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预计实现全部脱贫。并且支部应工作扎实,带领农村脱贫奔小康。我们饮水思源的同时,也要走好新的长征路,为了我们的中国梦一起奋斗与努力。时刻铭记长征精神,不断发扬与传播。“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进入大学的我们,都经历了军训。我认为军训所带来的不仅是体能上的磨练,更是对我们精神的考验和锻造我们难以复制的长征历程。长征精神正是我们这一代所渴求的,其在大学生中弘扬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肩负着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建设,我们也需要提高我们的精神品质与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学习长征精神就是继承传统素质的最佳方式。“牛皮要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这是红军们自编自唱的歌。长征路上条件艰苦,可战士们每天都顽强向前。这就是枪林弹雨,严寒酷暑,雪山草地都磨不灭的长征精神。当你因为繁杂的课程而闭上双眼时,当你因为丰富的网络游戏而沉迷时,当你享受着夜里的美食而陶醉时,想一想长征吧!
从伟大转折到伟大胜利,红军从30万人变为2万多人。他们排除万难,艰苦卓绝创造了历史的奇迹。我希望我们可以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不忘先烈,谨记长征精神。成为祖国的骄子,创造自己的篇章。
第三篇: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
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
肖雯妮
光阴荏苒,一晃80年过去了,80年前的长征,红军表现的英勇是史无前例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副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历时两年整,行程两万五千里,途经十四个省,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
第四篇: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
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
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
80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80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有坚定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去,然而,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八十年前的长征,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积淀的长征精神,却像古酒一般在我们的心中酿出了感情,酿出了味道,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想那80年前,工农红军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翻过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陆续抵达陕北,终于完成了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大会师,为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责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学们,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五篇: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丰碑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丰碑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家是否还能记得那时的艰苦卓绝,是否感慨党及其领导的红军拯救民族于危难的力量和智慧,能否感受到红色力量所带来的振奋与激昂。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去感受那段血与火的年代。
那是在天寒地冻的雪山里,一支红军队伍在风雪中艰难地前进。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早已把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忽然,前面的队伍放慢了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道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前面有人冻死了。”将军愣了一下,没有说话,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实在是太大了,他的步履有些踉跄,他的眼睛有些迷茫。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着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的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裹在身上。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转过头吼道:“他的棉衣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终于,有人小声的说:“他就是军需处长。”“什么!”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忽然停住了,他怔怔的伫立在原地。雪花无声的落在他的脸上,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吐出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向这位与雪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风更大了,雪更狂了。很快,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故事讲到这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军需处长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长征精神。然而,有些人认为那个年代离我们太远,他们的精神早已被淡忘。但我要说,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熠熠生辉。回想非典横行时不顾个人安危的白衣天使,汶川地震中奋力救援的解放军战士,改革开放中坚守岗位的企业员工们,他们不正是新时代的一座座丰碑吗?
今天的我们,无需再去爬雪山、过草地,所能做的,就是将长征精神融入到本职工作中来,无论你从事哪种职业,无论你的岗位多么平凡,都应该抱以热爱和负责的态度。现如今,公司处在“治亏创效”的攻坚期,我们厂也面临着重重困难。而我作为一名员工,虽然平凡,也要立足岗位去学习和传承这种精神,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虚心学习,积累经验,不计较得失。在日常的工作中,多看一看,及时发现设备的缺陷,杜绝事故发生;多听一听,了解前辈们总结的小经验、小技巧;多记一记,防止在工作中丢三落四。我坚信,只要每个人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我们的企业就一定能渡过难关,迎来属于我们的胜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牺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我们回顾长征历史,就是要去学习和传承这种精神。长征,往大了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往小了说,就是一个人决不向困难低头的气概。青年朋友们,让我们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为企业实现扭亏增盈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