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视频】“向幸福出发”6岁国学神童李尚容,如何通读《四书五经》吗
【视频】“向幸福出发”6岁国学神童李尚容,如何通读《四
书五经》吗?
前几天我看了中央三台播放过的一个节目——“李尚容向幸福出发”。看完后,我有一些思考——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我们能靠谁?这期节目的主持人是李佳明和王冠。采访的对象就是一个来自天津的小女孩,六岁的李尚容。她还没有上学,顶多上了几年的幼儿园。
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我们能靠谁?
上图是李尚容在唱中文歌《小桥流水》。唱完后,就用自己的话跟两位主持人打招呼。两位主持人一个说自己输了,一个说自己白活了。因为两位成人在这个孩子面前大大地露怯了。于是就问到她的成长经历。
“这些都是谁教的?”
“爸爸妈妈教的。”
“你爸爸妈妈都是干什么的?”
“我妈妈是声乐老师,我爸爸是高级工程师。”看来这父母都
不是教国学的。
“你读过哪些书?”
“有《易经》、《黄帝内经》、《大学》、《中庸》、《孟子》、《论语》、《笠翁对韵》......”她告诉主持人她认识了四千多个字。
“你最喜欢《易经》中的哪句话?”
她说了下面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黄帝内经》讲了什么?”她说要早睡早起,吃饭吃七分饱。主持人问她小孩感冒了,按摩哪个穴位。她一边解释一边演示。
“你的偶像是谁?”
“我的偶像是李白。”
“《长相思》是不是长长的思念?”
“不是,就是这两个人非常想念对方。”
“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不是死记硬背的。”
主持人请出了她的妈妈,问是不是用《易经》和《黄帝内经》做的胎教。她妈妈说不是,从三岁多开始的。
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我们能靠谁?
“这么小给她学这些,她是真的有兴趣吗?”这个问题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家长说孩子对经典没有兴趣,所以学不了。
那为什么要给孩子读这些书呢?
李尚容的妈妈说:现在都只有一个孩子,很娇气,说不得,打不得,只能用书籍来引导她怎么为人处世。那绘本故事好呢,还是国学经典好?这个妈妈选择了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古圣先贤总结出来的做人做事的规律。孩子读了会自己规划她的人生。
国学经典相对于绘本故事来说多难呀?小孩子不是应该从容易的入手吗?大人都不懂,小孩子怎么读得懂啊?
她妈妈首先回答:小孩子没有难易的那个概念。李尚容妈让她读简单的,她自己要读我们大人认为难的《孟子》。
她真的能懂吗?主持人考过她了,她是真的懂。当然不能说她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但她有自己的理解,就算是理解了。
不会运用又有什么意义呢?她不仅在台上出口成章,还随口就来打油诗。没有一定的累积,谁能做得到呢,更何况一个六岁的小孩?
读国学的孩子是不是有点与社会脱节呀?会不会显得有些傻气呀?
跟吃饭一样,有的人吃出了病,像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都跟吃有关,读经也一样,也会读坏的。不懂方法,不知节制,还会吃死人;读经,不懂次第,不分 先后,不辨阴阳,同样会害死人。读一年《论语》的孩子和读一年《易经》的孩子就会有显著的区别,前者脸色发青,后者脸色红润。这个孩子显然很幸运,她能动 能静,活泼可爱。并没有读傻。她最后送给了妈妈一首英文歌《Proud of you》。
节目内容我叙述完了。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一、优秀的孩子是父母教出来的。
离开了家庭的根基教育,孩子几乎是不可能由某所名校,某个老师培养出来的。
二、培养优秀的孩子需要优质的材料。
随着整个国家大环境的影响,学校也开始将国学教材纳入教学体系中,那是不是说,我们作为家长依赖学校就可以了呢?目前的校本经典教材都是节选的。我们在 座的有很多小学生家长,孩子的国学教材是什么样的,可以拿出来看看。我们要想去认识一个人,有人拿来这个人的一只鼻子说这个人长的就这样,或者拿来他的一 只耳朵,一只脚就说,这就是这个人,我们肯定觉得很可笑。节选的教材就是这样。选取其中的一段就说是全部。如同盖房子偷工减料一样,房屋的质量可想而知 了。而对于《易经》《黄帝内经》这样最高能量的经典,学校连节选都没有。经典的次第、本末都没有搞清楚。而《易经》《黄帝内经》等这正是培养孩子用的钢 筋,没有钢筋的房子肯定禁不起风雨。李尚容的父母培养她的材料是《易经》、《黄帝内经》、《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三字经》、《弟子 规》等等,是比较完善的一个系统工程。就如材质优良、根基稳固、配套设施齐全的房子和茅草房,你会选择后者吗?大家也都很清楚楼房的建造材料跟茅草房是完 全不同的。我们现在用什么材料,而后就注定了我们住什么样的房子,收获什么样的孩子。
三、学习国学跟兴趣无关。
我们很多家长都跟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有多少是孩子真的感兴趣之后才报的?报兴趣班的原因有几个:
1、父母的爱好,小时候没有学,有遗憾,想在孩子身上弥补。
2、父母周末忙,寒暑假都要上班,没有时间陪孩子,找个地方照看孩子,比放家里放心。
3、父母看其他人在上,怕孩子落后,盲目追随。
4、孩子真的有需求,有兴趣想学。
就算是有兴趣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比如说我想让我孩子学古筝,家里没有古筝,其他家庭成员也不会。如果我不带孩子去一下古筝培训班,不通过其他途径让孩子认识一下古筝,她怎么会知道有古筝呢,更不用说学习了。所以学什么,还得父母去引导。
四、对于孩子来说,没有难易之分。
不懂的照样可以学。慢慢就会有自己的理解,并且会运用。杭州有个女孩,现在十岁,读经三年多,人家现在看的书能把大人吓一跳,她看霍金的《时间简史》之类的,阅读量非常惊人,一个星期看几十本书,被称为第二个赖思佳。
五、学习经典越早越好。
李尚容是三岁多开始的。我们育心里面多少胎教宝贝呀?目前还无法统计。就我知道的已经有好多了。
六、读《黄帝内经》给孩子种下中医思维的种子。
李尚容知道小孩感冒了要推天河水,不是上医院打吊瓶也不是吃西药,而是通过疏通经络来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她还很详细地讲述如何推,注意事项是什么。她知道要早睡早起,吃饭不能太饱等。这意味着她的脑袋里已经深深种下了中医的思维。在我们育心这个大家庭中,系统学习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 论》、《难经》、《神农本草经》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我们的中医后继有人,全民皆医的理想也可望实现。
七、“我的偶像是李白。”
六岁的李尚容说她的偶像是李白。同龄的很多孩子的偶像是喜羊羊或者是美羊羊等动画片形象,初高中生的偶像可能是某某球星或者是快男快女、男神女神。一个 现代女孩为什么会崇拜古人呢?通过她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她一点都没有跟现实生活脱节,而沉溺于古代。我们育心的孩子心中的偶像是赖思佳。偶像的形象会对 孩子起着行为规范和引领的作用。其意义不可小视。以上七点是我看完视频后的一点感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们的评价。
你告诉我一个六岁的孩子一百多天能把一本书给“背”下来,而且“理解"意思,加入自己的理解……你在逗我吧……一个叫yqxh120 的网友说:我知道这是真实的。如果楼主知道赖国全知道赖思佳,就不会有这样的疑心啦。
大家说哪个个网友说得对?肯定是第二个网友。电视节目收视率靠的是新奇,也就是说在社会上像李尚容这样的孩子是凤毛麟角。所以才能博取更高的收视率。而 在我们育心这样的孩子多不多?很多,是吧?上面的那个网友已经说了,如果楼主知道赖国全和赖思佳,就不觉得李尚容这样的孩子很难培养了。对此一个育心家长 的话也许能代表一部分家长的心理。
她说:“看了,谢谢了。知识先不说了。我孩子没有和这个社会搞好关系,不可能那么自然地在台上交流。”
我说:“嗯,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有的是桂花,花很香,花朵却没有牡丹那么好看。”
她给我发了个微笑的表情。
我说:“上电视的机会可能很多,也不见得每个父母都愿意
让孩子过早去现龙呢。”
她说:“你想得就是长远。”
我说:“我们育心的孩子像李尚容这样的是成批量的,但是我们没有跟哪个电视台合作过,都潜着呢。”
她说:“是的。辨证的方法真正地用到了生活中。”还有家长看完了视频后对我说,她也很有信心把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在座的各位家人,你们有信心吗?因为 我们有更优越的条件——系统完善的教材体系、相约十年的服务体系、被无数实践证明过的理论体系、地空结合的成长平台……最重要的是我们有赖思佳这样的榜 样,不断鼓舞着孩子们,有赖老师这样可以亲近的明师,将经典的微言大义不断完美地阐释给我们。我们是不是更加有信心做优秀的父母,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是 的,育心让我们每一位普普通通的父母不再停留在艳羡他人的层面,不再将培养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而是倍加珍惜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每一天。因为培养优秀 的孩子,只能靠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本人。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恩天地!感恩圣贤!感恩赖老师!感恩大家的聆听和陪伴!
第二篇:6岁神童李尚荣,逼得主持人要重新投胎完整视频
6岁神童李尚荣,逼得主持人要重新投胎完整视频
▼
“教育”二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妈妈说,教育其实并不复杂,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她)有无限可能,父母要只要做一件事:尊重他(她),引导他(她)。读书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尽管我们受邀参加了一些节目,也接受着许多议论和评价,但我们的生活依旧如前平静。”舆论中各样的声音,无论毁誉,妈妈都并不介怀,她说,她和丈夫都一直爱好读书,孩子爱读书便是受家庭氛围的感染,一家三口的生活一直是这样。在家中,由于夫妻二人总能很有默契地共同处理好家务,剩余的时间就基本用来读书了。家庭关系和谐融洽,这就是父母提供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而父母的爱好——读书,无疑也直接影响了孩子。
小尚容如此优秀,这必定和父母良好的教育分不开。对此说法妈妈却轻轻摇头,她说,一些人在看到小尚容异于同龄人的才华时,也会问“你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或是“你们平时怎么管教孩子?”其实教育问题是双方面的,并非简单的一方施予一方接受。妈妈说,她不太愿意以所谓“成功的家教者” 身份上电视节目,因为教育没有完美。如何定义成功本就言人人殊,评价一个孩子是否成功,更要纵其看一生。生活中她和丈夫通常不会刻意教孩子做什么,她认为小尚容优秀的表现,“还是环境使然吧”。这次受邀远离家乡天津到南方录节目,小尚容还带着书本和作业,有空就拿出来写字。妈妈笑问小尚容怎么学习这么主动,她却说:“学习是给自己学的,不是给别人学的。”这就是一个例子,“我们从没有教过她这样做,但她自己觉得应该如此。”妈妈说。受邀参加电视节目的小尚容 “神童”可以复制吗
有些家长了解到被媒体称为“国学神童”的小尚容的阅读经历后,也给孩子买了小尚容读的《笠翁对韵》。妈妈说,让小尚容读《笠翁对韵》也好,《四书五经》也好,首先父母要喜欢读,以尽可能灵活、比如游戏的方式带着孩子一起读,孩子才有可能对阅读产生兴趣。妈妈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质,当然就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即便是爱好读书,也会对书有不同的倾向和选择。而如果家长对读书感兴趣,孩子就易于对读书产生热情,甚而视书为宝。言及此,妈妈说,作为父母,不用给孩子压力,引导她爱上读书、读好书,书中至真、至善的价值理念自然会呈献在孩子眼中,留在孩子心中。同时引导孩子独立思考,不迷信,不盲从,不对孩子的思维设限。孩子自己就能学会辨别,形成独立的思维和人格,“所以她读《论语》,也会有疑问,也会有自己的观点。”鉴于此,我们当不难理解妈妈说,小尚容一步步走到现在,并不是教出来的结果,这话中的深意。“孩子喜欢读书,当然是好事。我们希望孩子通过读书,能够去除习气,学会多角度看问题,遇事不钻牛角尖,拥有豁达的胸襟。”谈到对孩子的期许,妈妈说,就是希望她能够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做人的关键。“神童”或者“才女”的称号,是外界给的,感谢大家的厚爱,“小尚容应该继续踏踏实实积累知识,丰富内在。”
妈妈的言谈诚挚、谦虚,但是毫无疑问,她和小尚容的分享,一定可以为许多对家庭教育有困惑的父母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