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发展方式》讲稿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导入:转型是现在最为时髦的词汇,其实,转型升级的内涵很丰富,我们不仅在经济上,现在是社会转型、执政方式要转型(不能这么集权、北非)、学习要转型、生活方式要转变,当然,作为工商部门也有一个转变服务方式问题,市场准入、品牌培育服务、市场监管、消费维权等。当然,经济转型是最为重要的,是基础。经济上的转型升级,包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要素结构、分配结构等。经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例如,对于制造业,美国提出了“制造业再造”,提出了发展绿色能源经济、低碳经济等,例如这次日本福岛(福岛不是福)核电站核泄漏,理性地看待核,要转变能源结构(全世界有400多座核电站,德国40%),也就是说他们也在调整经济结构,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问题,中央在95计划(将近20年了)中就明确提出,但实践进展并不顺利,而现在已到了关键阶段(西方与中国不同是人口原因)。中央为何要重新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党的文件和一系列报告中都显示出来。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发展目标,关键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去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报告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现在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提到了这样的高度: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现代化建设的一次重要转型(三次转型:第一次是建国后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次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去年开始,县委确定了“突出转型升级,致力科学发展”工作主题,说明转型升级也是我们绍兴县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我国经济发展也好,绍兴县经济发展也好,由于长期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了经济发展中的素质性和结构性矛盾。我们绍兴县经济发展中如经济素质不高,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大量消耗资源和资本投入,而不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而单位GDP的能耗又比较高,产业结构不协调,层次又比较低,第三产业落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落后等,使我们绍兴县经济的后续发展难以为继,与发达县市的差距在拉大。(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序变化比较大。江苏江阴市、江苏昆山市、江苏张家港市、江苏常熟市、江苏吴江市、浙江慈溪市、江苏太仓市、浙江绍兴县、江苏宜兴市、福建晋江市、浙江义乌市、广东增城市、浙江余姚市分别位居本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的前十名。09年县域基本竞争力排名绍兴县是第五位,诸几是13位,上于是40位,嵊州是97位)。所以到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了。下面着重讲三个问题: 那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问题从哪里说起呢?
一、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及其带来的问题
(1)我国经济的高成长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年均GDP增长9.8%,去年是10.3%,绍兴县是10.6%,整个绍兴市是11%(现在有个情况,就是中西部地区发展是高歌猛进,GDP上万亿的已有17个省市.许多省市在十二五规划中,都把GDP的增长放在十分重要的位臵)。这被2002年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称为“中国奇迹”,他说,“以我全部的经济学知识,我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如此大的国家,在如此长的时间段之内,实现如此的高速增长。”促使我国经济高成长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在工业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速度还是会比较快的。一个代表性的指标是城市化率从改革开放初的不到20%,现在官方数字是46.6%,差不多一年上升一个点。到2020年我们的城市化率能达到55%,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和住房需求很大(拆迁)。从国际上看,过去是西方国家搞工业化,现在是新兴经济体等国家搞工业化,涉及40亿人口的工业化。我们的城市化率还会继续升到70%到80%,那时增长速度可能会慢下来。美国作家斯挪诺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见到毛泽东时提到,当时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在5%以下,毛泽东听了以后表示难以臵信。因为当时中国是10亿人口有9亿人口在从事农业生产,日子仍然过得紧张,很难想象美国用不到1/20的人从事农业就能解决吃饭问题。但美国确实是这样,它的城市化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很高,用5%人口从事大农业,不仅解决吃饭,还有大量农产品出口。它的农业政策还鼓励农场主休耕、轮作,耕地种一年休息一年,以减少耕地生产过程的压力。从我们绍兴县的发展来看,发展还会保持一个比较快的速度(从新农村到新社区,再到美丽乡村),现在城镇化建设进入高潮,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几大发展平台体制调整)。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峰,杭州是地铁通到哪,房价涨到哪。尽管面临着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形势,但仍有一些因素会刺激房价上升。
(2)经济快速发展的问题。这么快的发展,必然要使我们思考这是在靠什么发展,能不能这样发展下去?
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发展,成绩突出,另一个方面是带来的问题实在太多,资源、环境等问题突出。现在,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有实际的力量。现在经济社会建设的四十多种战略资源需要进口,最为典型的是原油。其实我们也有一些资源可以反过来跟人家要价格,比如稀土。这不是中国独有,但中国所占比重相对高一些。所以我们现在一收紧,国外就嗷嗷叫。与此相拌的还有环境制约,中国原油少,主要靠烧煤。但是燃烧造成了空气污染、环境污染等。全世界去年生产了14亿吨钢,中国占了其中的30%,而且 每年以新增1亿吨的速度在增长,这都是靠冒二氧化碳得来的。美国每年有60%的废钢回首,欧洲是40%,我国只有10%。我国从2006年开始二氧化碳排放首次超过美国。2009年的统计,中国占24%,美国是21%,欧元区是12%。再过10年,如果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占世界30%以上,在开国际环保会议就会成千夫所指(1997年日本京都议定书)。我们现在处于”发展中”,它是”发展后”(美国华盛顿与北京城市的变化)由此可见,这种发展是有问题的发展,而所有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也就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
2009年的时候,当时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说是最为困难的一年。到2010年时,我们讲是最为复杂的一年(欧洲出现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只是冰山一角)。今年国内外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宏观调持续强化经济发展形势仍然复杂,中央经济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增长、调整结构、管理通胀三者关系的统筹兼顾,这三者的次序怎么排?现在放在首位的是管理通胀预期。
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应对各种挑战的必然选择
(一)从国际环境看经济转型升级。首先看国际挑战,有五个方面:一是世界多极化在深入发展之中。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历了有两极格局到苏联解体的过程,针对当时的国际格局,有的说是美国的“一极世界”,有的说是“一超多强”,邓小平说是多极化趋势(当时有许多人不理解),现在看来这个预言是完全正确的。国际金融危机后,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多极化已经显现”。首先我们看欧盟,其也在深入的变化发展之中(主权债务危机)作为第二号经济强国的日本也想做大,现在又遇到了地震海啸,特别是福岛核泄露对日本的拖累。俄罗斯不甘心从苏联解体中中掉下来,特别是俄罗斯领导人台后显示其强硬姿态。美国一方面是世界的头号强国,在21世纪仍将出在领先地位。另一个方面,实际上现在美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已显得力不从心(北非阿拉伯世界)。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在国际格局中地位不断上升,金砖国家人口之和占世界总人口的42%,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8%,预计到2015年将超过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之,这个世界处在调整和分化之中。因此,中国要在未来国际格局中有一席之地,最为迫切的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二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进入低潮。以这次金融危机为标志性事件,世界经济发展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金融危机终结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加快发展的态势,开始了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经济全球化进入相对低潮,黄金发展期告一段落。金融危机前,由于全球市场的整合作用,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融合,如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巴西的低成本农矿产品优势,印度的低成本的服务业,俄罗斯低成本的油气资源等,这些被整合到全球生产体系中,降低了全球生产的成本,提高了规模经济效益。这次金融危机后,从国际市场配臵廉价资源的可能已不复存在,石油、矿石涨价,输入性通长胀。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加。三是全球经济失衡加剧。美国过度消费模式和新兴经济体的过剩生产模式,都有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美国经济在最近一次奥巴玛的讲话中指出,美国经济未来5年要在提高它的储蓄率、出口率,降低消费率中寻求发展。而我们恰恰与它相反,我们是要降低储蓄率,提高消费率。当前,全球金融体系也不稳定,欧洲不断爆出主权信用危机(冰岛、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靠借债来消费和发展经济,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总是会出问题的。四是世界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也难以恢复增长。美国: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预计2011年美国经济将从2010年的2.6%降至2.2%。欧元区:欧盟委员会预测欧元区2011年经济增幅将将达到1.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把2011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从此前预测的1.7%下调至0.8%。五是全球治理问题也更加凸现。各种峰会不断召开,G20已召开了四次峰会会。金融体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扩大资本金),哥本哈根会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减排义务上的分歧与矛盾。总之,这样的国际形势,要求我们在出口面临严峻形势的背景下,立足国内市场和内需。
(二)从国内环境来看经济转型升级。我国的发展确实面临着许多阶段性特征,有四大挑战:一是工业化进入战略转型期。工业占GDP比重,达到历史高度,超过了过去发达国家的占比,这种靠消耗大量资源的传统工业化发展之路已到了尽头。去年煤炭消耗27亿吨(2050年世界石油将用完,美国在发展电动汽车,我们每个省都有汽车厂)。所以经济发展必须转向过度依赖工业,同时,工业本身在质量、技术提升、附加值提升的路子上去。二是城市化进入加快发展时期。城市化率2010年达到46.6%,到2015年会突破50%。我国的经济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几千年来的农业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会带来经济、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中国的城市化也不是单一地搞大城市,而是要发展中小城市,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另外城市化也要发展低碳城市(建筑、交通、产业)。三是体制改革进入重要突破期。经济领域市场化已经比较高了,在有些领域已经过度了,如教育、医疗等,但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政府体制、社会管理(如人口老龄化,就会加大社会负担)等,涉及利益格局重大调整(过去都是穷光蛋好改),在有些领域进行改革的攻坚战(资源税、环境税、房产税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去向的改革,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步伐,从而倒逼政治领域的改革(腐败问题,经济发展的成果大量地被腐败问题所消弭,而且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治裸官、以色列及日本)四是对外开放进入了战略提升期。我们的外贸依存度超过了60%,到达了历史上的极限,低成本优势开始减弱,汇率调整的压力,要多元化投资,对企业要求越来越高,一味靠加工贴牌生产难以为继。以上国内外因素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方 式如果不转变代价会越来越大,空间会越来越小,道路会越来越窄,从而导致进入“中等收入陷阱”(世界银行提出的概念),即经济体能够通过规模扩张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但是不能再通过这种模式进入高收入国家(路径依赖),这就是拉美陷阱6000美圆/人均徘徊不前,这种路径依赖制约了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仅有日本和韩国实现了有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换。日本1972年人均GDP接近3000美圆,到1984年突破1万美圆,花了12年时间。韩国1987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圆,1995年达到11000美圆,用了8年时间,日本和韩国成功的经验,主要是实现由“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换(绍兴县去年人均GDPDA达到16000多美圆,国家是4000美圆)。拉美地区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则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如亚洲的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南美比较典型的是阿根廷,1964年人均GDP就超过1000美圆,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上升到了8000美圆,但2002年又下降到了2000美圆,2008年又回升到8000多美圆,但一直没能跨过1万美圆的门槛。最根本的是能否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由于经济增长缺乏创新,片面依赖外部市场和对发展的公平性重视不够等问题,始终处在陷阱之中。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对策
为了把握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进一步明晰如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五个方面: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攻方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第二产业的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落后。那么,为何大家对工业的发展比较感兴趣?这与我们的财税体制有关,地方政府喜欢搞重化工业,因为它的投资规模大,产值大,增殖税大,这就是我们的体制的激励作用。如果地方政府的收入不是以增殖税为主,而是以消费税,如物业税为主(增开物业税),那么,它就会去改善环境,提高人口的居住率,富人来得多,财产就多,税收也多,现在是烟囱越多税收越多。调整经济结构首先是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从绍兴县来看,就是要纺织产业搞集群和印染产业搞集聚。其次是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包括: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绍兴市重点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兴信息产业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绍兴县“依托滨海工业区(马鞍镇)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优势,积极打造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和机电机械装备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到2015年,这一平台将力争新材料、新能源和机电机械装备等三大新兴产业产值均达到100亿元,打造杭州湾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柯桥经济 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16.5%,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目前,开发区已初步形成由电子电器、机电一体化、汽车配件、新能源基础材料等四大产业领衔的新兴产业格局。再次,就是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为此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商贸、旅游、中介、会展、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相配套的现代物流业。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一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偏低。我们的许多资源消耗都是世界第一,年均消费煤炭2亿吨,排放也是世界第一,而GDP却与美国相差甚远(GDP是三分之一,人均是十四分之一)。我们的平均能耗是日本4倍(资源消耗比较图)。那么又为何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投入呢?主要是价格扭曲。如水电汽油,我们是价格低的时候不去改,价格高的时候不甘改,就象去年CPI、PPI比较低(负)的时候不改,现在通胀来了就很难改了。我们现在已到了无地可招商的境地,就是要我们“亩产论英雄”。近几年来科技在进步,但主要是引进技术,风能是德国国的技术,太阳能是美国的技术,内生性的自主技术比较少。二是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开发重视不够,劳动者素质远远不能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国与国的竞争,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美国人提出)“南京案子”,这里价值观念很重要。绍兴县经济发展中也有文化因素,小富即安,缺乏创新,“啃鸭骨头”。面临着技术含量低的问题。2009年我县科技经费占GDP的比重只有1.8%,列全省第12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居全省第38位,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居全省第77位,这与我县在全省的总量地位存在较大落差。这就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同时要通过对员工培训,提升素质。如服务外包,需要懂得西方的财务制度,外语要好,又要熟练使用网络技术,农民工根本无法适应,就是大学生也难以胜任。提高劳动者素质根本上要改革教育体制,基础教育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缺少个性张扬,扼杀了创新精神。考上大学就解放了,就不想学了。大学是严进宽出,大家都能毕业,而在西方是宽进严出,美国有的大学毕业率只有20%,甚至不到一点。我们另外一个奇特的现象是政府部门是博士最集中的地方,为何都愿意跑到政府部门去呢?那么多人为何愿到公务员部门去。所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当前也面临着发展区位条件的约束。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象IT产业,但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城际铁路)。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
这是党和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根本目的。民生问题,包括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社保、收入分配、公共服务七大问题。当前,我国的教育、医疗事业与经济的发展严重不协调(图片)为此,就要抓好以下六项重要工作:第一,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交通、公园、保健、文化、娱乐设施等,更好地为民众服务。第二,要促进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特别要巩固发展新兴产业和民营产业在解决就业中的作用。第三,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干部和职工的工资有一个合理较快的提高。第四,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不仅对稳定民心、社会安定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投资、消费、储蓄等经济行为有导向作用。第五,加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共享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第六,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防止矛盾激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举措。为了贯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三项重大措施:第一,要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水平,使我国成为生态文明之国。这里关键是提高国民的生态文明觉悟和知识水平,特别是提高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思想觉悟和知识水平。第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比如煤炭资源,尽管我国藏量很大,若不节约开采和节约使用,若不采取严厉而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就会很快发生资源枯竭。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量,是减灾防灾的根本措施和长远之计。
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改革特别是经济改革正处于大转型的攻坚战阶段,没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是进行不下去的。为什么强调要“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呢?因为我们要实现“包容性增长”。也就是说,不但要经济增长,而且要民生增长、文化增长,努力实现全方位发展。在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中,党中央对不同领域的改革用了不同的词语。比如在经济领域,用了“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词语,其中包括“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等等。又比如,在政治领域,用了“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词语,强调要抓好行政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既得利益集团在阻碍改革的推进。在决策上,中国很多事情相当棘手,既得利益集团是明显的阻碍因素。现在有句话叫做“政令出不了中南海”,温家宝最近讲过“风雨无阻,至死方休”说出了大实话(房地产调控、垄断行业改革以及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等)。
第二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体要求:
(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具体分析:
(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措施:都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细化为:
1、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2、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3、通过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4、必须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
5、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6、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7、要适度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合理降低投资率。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措施:
1、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2、统筹区域发展
(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措施:
1、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大力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最终目标:加快推进“三个转变”,逐步形成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相协调的新格局,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第三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认清优势,走出发展困境
改变一“钢”独大,理清“转”的次序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重任,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命题。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河北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而今,破除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结构不合理的瓶颈制约,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发展竞争力,是河北省最重要、最紧迫的发展命题。这是河北人基于世情、国情、省情作出的重大判断。
过去10年,河北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钢铁10年产量增了10倍,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3;GDP总量跻身全国前6位;多项工业产值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在为辉煌成就自豪的同时,河北也越来越感到后继乏力、后劲不足。
长期以来,河北深受传统发展方式之累,一“钢”独大,原材料工业、资源型产业、重化工业占比过大,单位GDP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不堪重负,资源难以为继,发展不可持续。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收益、高速度低质量的路已经步入死胡同。如果不加快转变,河北“不仅难以实现远期的科学发展,而且即期的平稳较快发展也无法保证。”
2009年,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排第十九位,新经济实力居全国第十八位。如果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已然存在的差距将不可避免地进一步拉大,河北会被甩得更远。
在最困难的2009年,河北省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0%。今年经济形势好转,按说,增长目标应该比去年高些。不过,河北今年预期目标9%!没有把目标定得过高,就是为了引导各地不要盲目追求速度,而要拿出更多的精力调结构、促转变、提质增效。这是河北不得不作出的抉择!
河北肩负重担!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正在崛起的京津冀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历史把京津冀经济圈推向全国经济发展的前沿,作为京津冀经济圈的一极,意味着河北省必须在全国的科学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加快转变,已经不只是关系河北未来的必然选择,更有关乎全国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坐拥优势!内环京津,河北紧邻这两个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和较高消费水平群体的城市;外环渤海,曹妃甸是中国的“鹿特丹”,天然深水良港;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面海,487公里海岸线后发优势明显。
7月盛夏,河北省委理论中心组在北戴河的集体学习也似天气般“热烈”。专家授课、地市交流、厅局发言、主要领导点评。一周下来,“调结构、促创新、优环境”的理念更加清晰和执着。我们采访组一行在这里看到,河北的领导干部们面对发展难题,有一种“赶考”前的紧迫感、使命感;谈到眼下的结构调整,有一股潮水般奔涌的新思路、新理念。
“河北已经到了不调整经济结构、不转变发展方式,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了!”省委书记张云川面朝大海,向参加北戴河学习的领导们慷慨发问,“现在需要我们思考的是,今后5年或10年,路该怎么走?还能沿袭以往过多依赖能源资源消耗、过多依赖产品量的扩张和企业规模扩张、过多依赖低成本生产要素维持的发展模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省长陈全国激情满怀,“我们必须保持开拓创新的旺盛斗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河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逻辑次序是这样的: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核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结构全方位调整优化,通过加快推进城镇化,带动城乡矛盾的加快解决;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带动产业竞争力提升,减少能耗降低排放,使产业走向高端化和品牌化;充分利用环京津优势和环渤海优势,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瞄准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历史长河缓缓流淌,一个小小的转弯,往往需要巨大的努力。只有认清“转”的意义,理清“转”的次序,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去推进。今天的河北,加快转变的进程正如潮汐般在燕赵大地澎湃汹涌。
壮士断腕,淘汰落后产能
不摘“黑帽子”,就摘“官帽子”
钢铁是河北的名片。河北的钢铁产量全国第一,占据1/5的“江山”。
河北人对钢铁“爱恨交加”。爱的是,钢铁这个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脊梁”,也是河北的“脊梁”,作出了不应被忘却的巨大贡献;恨的是,钢铁产业对资源能源的高度依赖,对生态环境的极大损害。
有两个数据令河北如坐针毡:同是世界500强,河北钢铁集团的钢产量是德国蒂森克虏伯的两倍,但营业收入却不到其1/3;同是钢企,河北钢铁的吨钢利润仅为上海宝钢的一半!卖的多,消耗大,挣的却少。
处境尴尬的产业不独钢铁一个,还有水泥、煤炭、玻璃、印染……
淘汰落后产能,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河北必做的“减法”题。中央有要求,人民有呼声。不“减”是自绝生路;“减”好了,海阔天空。
在调研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河北要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40万吨、炼钢产能200万吨、水泥产能126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464万重量箱。无论在钢铁厂、水泥厂,记者听到的都是一种声音: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5、4、3、2、1,起爆!”随着一声令下,鹿泉市长城建材有限公司一座年产10万吨水泥的生产线瞬间被夷为平地。爆破声,这两年在鹿泉频频响起!市内72座水泥机立窑全部拆除,污染严重的小水泥生产线一一“谢幕”。
不执着就没有执行。河北不要空谈,要的是实效。
质疑、干扰的声音不曾消失过,“仍有利润”是根子,谁愿舍弃?质疑者只算经济账,不算环境账;只看眼前,不顾长远。何况,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提供了一个“看上去很美”的理由:淘汰落后产能是否会迟滞经济复苏和发展的脚步?
保增长,环境保护的硬杠杠不能软,淘汰落后的紧箍咒不能松。河北省决策层认为,河北在金融危机中遇到的困难,是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创新能力弱造成的,落后产能恰恰是现实困难的催化
剂。
决不能通过保护落后应对危机,必须以淘汰落后为抓手,实施倒逼机制,逼出技术创新,挤出产业升级。河北省在做“减法”时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鹿泉市的水泥机立窑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8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一家远离城区的水泥公司,记者看到,洁净的厂区、封闭的生产线,用余热发电照明的路灯,都是技术革新带来的喜人变化,水泥产业并不天然地与灰尘、黑烟和废气“亲密无间”。鹿泉,这个因“射鹿获泉”而闻名于外的县级市,抛弃小水泥,舍弃百强县,换来山青水绿、天蓝气爽。
抓淘汰,促搬迁,优化布局,这样的场景,正在燕赵大地处处上演,污染企业盘踞中心城区的时代步步远去。腾出的土地,大多地处黄金地段,或改造成绿地,或用以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新产业;腾出的市场,由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先进产能来填充。一子落定,满盘皆活。
有一组数据能直观地反映河北省在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上的拼力而为:2009年,河北省生产总值增长10%。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削减率列全国第二位,二氧化硫排放削减量提前一年半达到“十一五”目标。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以上。
一“增”一“减”,让燕赵儿女欣喜万分、自豪不已。
节能减排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有硬指标,有贯彻落实硬指标的硬措施。“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就是这样的“硬措施”:河北省对超过全省污染负荷50%的30个县(市)以及3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省级考核,3年内摘不掉“黑帽子”,就摘掉“官帽子”。
节能减排,拒绝理由!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省人大代表每年像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一样审议“双三十”节能减排工作;省政府每季度调度进展情况,强化刚性约束。
从2007年被国务院通报整改的七个省份之一,到2008年成为全国七个超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省份之一,河北省使尽浑身解数。令河北人高兴的是,拼搏后的“果实”,很甜。
坚定不移,加快城镇化进程
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
河北的城镇面貌,正经历着一场规模空前的巨变。
2008年,河北省提出“三年大变样”战略规划,三年建设,三年发展,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多年来,河北“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不得不医的痼疾。河北省期望通过这个抓手,“抓”来经济结构的良性变化。
“三年大变样”实施两年来,河北确实变了样。外地去的人惊讶:这是河北吗?这还是那个省城像县城、县城如乡镇的河北吗?河北的百姓不管这些,惊讶已是两年前的事了,现在有的只是惊喜:原来,城市真的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住房困难的低保户住进了功能齐备的廉租房;普通的城中村村户摇身变成了百万元户;两年前还住在老旧平房的人家,一下子成为拥有多套高档住宅的业主;石家庄市区由东向西以前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如今十几分钟便可穿越……燕赵大地此起彼伏、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真似“千树万树梨花开”。
数字显示,2008年河北省城区累计拆迁共完成4168.4万平方米,是2007年拆迁总量的12倍。2009年,河北省继续推进拆违拆危,拆迁面积再超上年。大拆,伴随着质疑,但不容否认的是,“三年大变样”的确是因为河北城市化水平低和城市功能差这个最突出的“省情”而提出的战略决策。
拆之猛,令群众惊叹;建之快,让人们振奋!“石家庄速度”便在这种特殊背景下诞生:常规速度需一年半才能竣工的槐安路高架桥工程、裕华路改造工程,仅用4个月完工;原计划18个月完工的和平路高架桥工程,8个月完成……短短几个月,省城面貌焕然一新。
变,自古多豪杰的河北人不怕,怕的是不变。“大变样”凝聚了人心。问卷调查显示,98.79%的社会群众比较了解“三年大变样”的内容。在河北,“三年大变样”是最流行的词汇,认知度超高。
“三年大变样,今年看邯郸”。两年来,邯郸市投资2000多亿元启动了四大新区建设,改造了65片棚户区、36个城中村,开工兴建了30个标志性建筑,实施了31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每天早上,10万邯郸市民汇聚市中心广场纳凉、晨练,嘹亮的红歌声响彻云霄。谁能想象得到,以前这里是一片杂乱和荒凉。走在古都邯郸的大街小巷,连我们采访组中一位河北籍记者,都已认不出这座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城市了。邯郸两年里共拆掉1500多万平方米违章、危旧建筑,但却给每棵古树办理了一个“身份证”,谁砍罚谁,概莫能外。这些古树为城市留下清晰的地标,也为古城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生态。
2008年以来,河北省各市累计拆迁危旧平房、违章建筑1.6亿平方米,而累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200多亿元,相当于前5年投资的总和。2010年全省实施的城建项目总投资达5296亿元。城市面貌整治一改过去拆拆补补、洗洗刷刷、小打小闹的做法,而是着眼于提升品质,改造功能,大力实施景观环境整治建设。
“三年大变样”,因民生而变,为民生而变。河北省确定的五个方面量化指标中,居首位的是大气和水质的改善,要让百姓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放心水。
张云川说:我们既要看到城镇面貌的新变化,更要看到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看到城镇改造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一鼓作气、一以贯之地把这项工作抓下去。
需要这么股子劲,因为河北城镇和河北人还需要很多这样的“变”。
“三年大变样”,还“变”出了30多万亩土地,发展工业聚集区、现代服务业有了最宝贵的空间。
河北是工业大省,但不是强省。由大到强的路不平坦,河北省决策层谋划了“工业聚集区”战略,看到了自己的短板,意欲复制成功工业园区的模式,达到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发挥的目的。
“如果昆山的IT业感冒,全球IT业都会打喷嚏。”河北也想这样,这是河北的“企图”。“单个企业“独闯江湖”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了,现在是“集团作战”的时代了。”陈全国说。
面朝大海,燕赵打开胸怀
创新引路,抢占技术高端
6月11日,南非世界杯开幕,赛场广告牌上的“中国英利”让人好奇。第二天,“中国英利”就成了搜索引擎上的热词。
英利,一夜出名,成为世界杯80年历史上我国唯一的赞助商。
这是一家太阳能光伏企业,如今落址于河北省保定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
像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河北还有很多。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创新是河北的必由之路。2009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85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当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2380亿元,同比增长19%。今年一季度,增长幅度更是高达28.9%。
秦唐沧沿海,是河北对外开放的重点;京津冀区域合作,是河北经济崛起的重要一环。中央领导多次到河北考察工作时都强调,要求河北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力争在环渤海地区崛起和首都经济圈发展中有更大作为。如何有更大作为?出路在哪里?
出路,在创新。
近段时间,河北高新技术产业捷报频传。
时速350公里的“中国第一高速”列车在唐山的中国北车基地投入批量生产;国内第一台隧道全断面掘进盾构机在秦皇岛秦冶重工生产车间下线;世界上成本最低、纯度最高的多晶硅材料新硅烷法生产工艺在英利集团六九硅业投入生产;国际上光电转化率最高的薄膜电池在廊坊新奥集团投入规模化生产……
形势虽好,但是“全局”仍难让人满意。河北决策层认为,河北经济结构不合理,归根到底是产业行业技术水平低、低端产品多、产品的附加值低,这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数字枯燥,但能说明问题。几个数字令河北很尴尬:2009年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省GDP的0.76%,居全国第二十三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设立研发机构的仅有4.5%;专利授权不到6000项,占全国的1.56%。河北,是经济大省,也是创新弱省。
“U”型线被称为“微笑曲线”。“微笑”的是占据两个高端的产业,河北居于底部,实在笑不出来。
“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推进科技创新被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河北省科技厅厅长贾红星说。大工程、大企业带动,引进吸收再创新,编制产业技术路线图,对“标”对出着力点……务实措施密集出台,为的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近些、再近些。
出路,在改革。
河北是改革的受益者,河北的改革渐入“深水区”。
行业产业要改革。冀中能源入主华北制药、港口集团横空出世……在做大做强钢铁集团、煤炭集团的同时,2009年河北省企业兼并重组继续高歌猛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体现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上,就是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周文夫说,“小、散、弱”是河北企业的现状,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是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
管理体制要改革。财税、金融、环保、土地、贸易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亟待继续深化。多年来,河北省财政改革一直走在前列,为人赞许。通过改革,省、市、县财力比重发生很大变化,省级财力占全省财力的比重由2003年的26.5%下降到2008年的17.6%;县级财力则由48%提高到60%多,基层财政袋子鼓了。““等着吃”会越等越懒,“挣着吃”会越挣越勤,这就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导向作用。”河北省财政厅厅长齐守印说。
出路,在开放。
开放度有多大,河北的发展空间就应该有多大。
在全国很多人、包括很多河北人的印象中,河北居内陆,河北无海岸。殊不知,河北不但有秦、唐、沧三市487公里长的海岸线,更有曹妃甸这个环渤海湾1000多公里海岸线上少有的天然深水港址。
强化海洋意识,就是强化开放观念。眼下,加大港口建设力度,提升唐山港、黄骅港、秦皇岛港三大港口的规模和能力,完善综合功能,提高吞吐效益,已成为河北今后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任务;推动港口、港区、港城协调联动,逐步形成由秦皇岛、曹妃甸、黄骅三个百万人口港城组成的沿海城市连绵带,是河北打造经济增长新优势的重要依托。
第四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背景链接】
2010年12月24日至25日,北京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及“十一五”时期经济工作,研究部署明年各项任务。市委书记刘淇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今年情况和明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市政协主席阳安江、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出席会议。
刘淇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中央要求在明年的经济工作中要突出主题、主线,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重要方针、宝贵经验和基本要求,结合首都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标准表述】 [深度分析]
2011年北京市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建设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内需,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着力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宜居健康水平,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出色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3.5%和4%,力争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的比重达到75%,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权威观点]
各区县、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来确定发展速度,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上来。要妥善处理好创新驱动与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的关系,妥善处理好首都性质功能定位、人口资源环境与推动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市与区县的关系。——北京市委书记刘淇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一是要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责任感。首都发展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利用现有的各种优势资源和中央给予的各项先行先试政策,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继续走出一条物质消耗最少、增长效益最高、环境不断改善的发展道路,起到首善之区的作用。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形势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切实在“加快”上下功夫。
二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理念和模式上统一思想。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着眼点和切入点,就是要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三个北京”是奥运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实践转化,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首都规划建设发展的基本指向,反映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全市上下对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认同,是在发展中崇尚以人为本、重视科学技术、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也是我们今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抓手和重要载体。
三是要找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努力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要着力发挥首都的资源优势,使首都的发展与城市性质和功能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要着力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利用能力。要着力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努力抓好中央赋予中关村的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实。
一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国内需求的贡献率曾高达91%以上。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增长并不慢,但投资和出口增长更快,出现了投资比重过高、贸易顺差过大、消费比重偏低的格局。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内需不足,又加剧了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性。而外贸顺差过大,引发诸多贸易摩擦,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要保持持久稳定的增长,必须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需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的条件已经具备。扩大消费需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当前,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从而切实扩大消费、改善民生。
二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近些年来,我国第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从最近几年我国各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情况看,第一产业随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处于较低水平;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
当前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把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着力点放在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上,通过持续实现第三产业的高增长和提高其贡献率,相对降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这既是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基本思路,也是从实际出发的现实选择。
三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经济增长要素结构的不同,实质上反映了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迅速扩大生产能力,许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比如,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实现我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跃升,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必须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社会氛围,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充分运用后发优势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从产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赢得先机。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就能够不断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转自:育路公务员考试网
第五篇: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
地
方
经
济的发
展
方
式
【摘 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向,早已在我国出现,并发展的有声有色,但也存在着问题。本文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谈起,就开发的意义、条件、市场特点和需求发展趋势、规划与设计进行了讨论,并且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预测了它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旅游 农业生态
第一部分上蔡县观光农业资源概况与分析
我的家乡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上蔡县,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故蔡国所在地,是秦相李斯,汉相翟方进的故里,海内外蔡氏祖地,重阳文化的发祥地。古蔡八景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孔子及历代圣贤曾在这里树立了文明的丰碑。上蔡,一座古老的都城。
上蔡县面积共1529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36.7万人,是一个人口大县。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水充沛,土地肥沃,风景幽美。是我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畜牧业大县,花卉名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上蔡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能源充裕,西距京广铁路,107国道26公里,东距106国道40公里,京珠高速及4条省道穿境而过。我县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降水量883.8毫米,无霜期224天。区内已初步形成以建材,化工,纺织,制鞋,厨具,花卉种植等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土特产有生姜,大蒜,红麻,芝麻等。
上蔡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突飞猛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上蔡县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66元。
第二部分上蔡县生态观光旅游农业的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1.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主要打造以草莓种植和花卉种植为主题的绿色健康产品。
2.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具体的规划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政府的指导下,注重整体布局.旅游要发展,政府主导是关键。要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对农业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摸底、整体规划、统一开发,确定发展重点,形成旅游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规划景点要与当地的自然、人文等景点有机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一哄而上。要统筹安排各景点的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抓好通往景区的道路建设,以及景区周围的生活、娱乐、交通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使旅游产品不断成熟,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久战,要想取得经济的长久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注重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久利益的关系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在做好合理规划、有序开发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杜绝破坏景观、毁林建屋、猎杀野生动物等行为,严格控制“农业观光团”周边工业化、城市化的不利影响,做到趋利避害,长远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三、突出宣传推广,发挥中介作用。
要结合今年国家旅游局提出的“中国乡村游”主题,以及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业观光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编入旅游线路,加强媒体宣传,不断扩大其社会影响。特别要发挥好旅行社的中介组织作用,把农业观光旅游景点和游客组织联系起来,积极向游客推荐。
第三部分上蔡县观光农业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一)政府组织,统一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乡旅游开发,由乡政府出面组织,为旅游开发创造条件、营造环境、牵头
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发展思想观念方面做好对群众的引导工作的同时,对旅游项目,政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规划,明确重点;二是建立规范,明确要求;三是适当投资,建好基础;四是抓好宣传,开发市场。
由市领导牵头,会集旅游、国土、规划、建设、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打造“**旅游区”发展模式,对我乡旅游项目的规范、设计、管理、分布、档次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布局科学合理,整体呈现农家特色。农业观光带与农家休闲要整体开发,小型农家休闲按照笼中有禽,栏中有畜,塘中有鱼,园中有菜的庭院经济进行布置,中、大型农业休闲项目可以考虑采用庄园开发的模式进行整体布置。
(二)加强管理,提升质量
制定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管理细则,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顿、检查、验收,对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符合要求方准挂牌营业,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整改。对新办的要求经过相关职能部门验收、审批后方能挂牌营业。
为加强协作,形成优势互补,由政府牵头,成立**农业观光旅游协会,让旅游景点、公司、种养专业户与休闲农庄建立联系网,加快我乡其它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进度。为做好接待,加强对外联络,更好的推介**旅游,以村为单位成立接待中心,负责对外来信来访,协调处理有关事项,以便改进服务,让游客满意。
对挂牌营业的,制订行业标准,开展“星级评比授牌”和“共产党员示范岗”等活动,促使经营者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外公布举报电话,对违章经营者进行处理打击。
(三)加大宣传,打造品牌
一是在农家乐外界环境做文章,通过建立“农家展览馆”、“土特产专卖店”,在上蔡县和邻近县咋公路设立大型广告宣传牌。二是建筑设计凸显农家特色,或装饰农家特色建筑等多种形式来营造浓厚的农家特色文化,让人一入就觉得有农家味。二是与旅行社联姻,依托上蔡旅游资源,打造“上蔡农家乐一日游”精品路线。三是定期开展策划活动,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策划的同时,政府将定期组织新闻记者、旅行社到上蔡考察,帮我县从游客的角度发现卖点,进行策划。四是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辅之以广告和专题活动的策划运作,扩大去我县农业观光旅游的知名度,把上蔡农家乐打造为知名休闲品牌。
第四部分上蔡县观光农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开发特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品不断提高,对旅游的渴望程度越来越高,对
于游产品的质量也随之提高,因此对于洛阳的观光农业发展而言,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开发特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2.品牌策略;创富有拥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
一个产品的品牌代表的是一种产品的知名度和一种产品的市场形象,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面对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众多种类产品,往往相信的是品牌响亮的产品。3促销策略:建立强有力的旅游宣传促销体系
准确市场定位,针对不同的市场群体开展不同的消费产品。比如带薪休假,奖励旅游,大学生节假日短途旅游,以及高消费群体的跨国旅游等等,要有固定时段,固定群体的促销策略,刺激消费者地消费欲望。
第五部分上蔡县观光农业景区的长远规划
1、加强指导抓规划。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指导帮助有条件的乡镇制定乡村旅游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详细规划,明确保护内容和开发重点,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的编制要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当地城镇发展规划相衔接,通过规划来摆脱低层次徘徊并提升旅游层次。
2、利用优势抓“农味”。充分利用交通、景区景点、田园风光、宗教文化等特色资源,开发出“农家乐”系列产品、“农家乐”系列套餐,突出乡村民俗文化等。使“农家乐”走出各自的特色之路,打上各自的特色品牌。
3、加强宣传抓引导。“酒香也怕巷子深”。对新颖的乡村旅游项目,要大力宣传,做好旅游线路的设计与推介、客源的组织与拓展,引进客源。加强对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开发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可将“农家乐”制成明信片,刻录成光盘,拍摄成专题片,在新闻媒体上作广泛宣传。
4、重视培训抓教育。由于“农家乐”从业人员多为农民阶层,且又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更没有专业管理水平,基本属于“自成一体”。旅游管理部门一定要结合实际组织定期培训,守法经营。要让游客“住的舒心、吃的放心、乐的开心”。
5、多元开发抓联动。由于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多数“单打独斗”、势单力薄,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为深入挖掘乡村元素的旅游价值,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催生乡村旅游产品升级换代,必须引入多元的开发模式,加强产品营销策划,设计独特卖点。
结束语
要搞好我乡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当前工作千头万绪,首先是做好制定实施细则和加大
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当前工作困难重重,最困难的是缺少人才与资金,因此,要加快发展,我们在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同时,请求上级在政策和经费方面给予我们更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