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明风采演讲稿 为人之本--诚信
诚信是为人之本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是为人之本》。诚信是人类的普遍道德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若把人生比作树,诚信就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滋润和庇护着它,失去这根,它就无以立足,他将腐朽坠落,失去往日的翠青和灵性,成为一根没有灵魂的朽木,活在世人藐视的目光中。诚信就是生命,诚信就是为人之本。
邓小平同志曾说:“讲信义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具体来说,“诚”是尊重事实、真诚待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故朱熹曰:“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信”是忠于良心、信守诺言。“诚”是“信”之根,“信”是“诚”之用。中华传统美德把诚信视为人“立身进业之本”,要求人们 “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某公司财务主管王女士,为公司外出收债。在回来的途中,由于出车祸,王女士的同事不幸生亡,王女士也受了重伤,已经是半晕迷状态,就在这时一位路过的青年人张某,他看是已经快不行的王女士,他正抱着准备走时,王女士醒来对他说:“别急,车里还有个箱子,里面是债款,请你帮忙把这送回某公司,说完,王女士闭上了双眼,这时对张某来说时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他可能十年、二十年也挣不到箱子里那么的多钱,他把钱拿走后谁也不知道。可是,张某把王女士和她的同事安排好后,自已拿着箱子找到了王女士说的那家公司,正在着急的总经理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握着张某的手连说谢谢。
诚信是立身处世之道,诚信是为人之本的道德规定。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每一次的考试如约而至,不管我们已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而成竹在胸,还是因平时学习和复习的不够认真,而惶恐不安,我想,考出什么结果固然重要,但以诚实平和的态度面对考试更重要,坚持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一种勇气,绝对不做那些良知不允许的事情,是另一种勇气。
失去诚信,必定失去发展的空间,失去坚强有力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严。在新加坡,有人拿着飞机票却不能登上飞机,因有资料显示他借阅的图书还没有归还图书馆。可见,诚信对于每个人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
一个公民,应该从我做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坚守诚信,就是坚守做人的根本。
辽宁锦州师范学院的副教授赵文晶,在她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儿子做人做事的道理:人做不好,学习也做不好,做人比学习更重要。上小学的儿子问:“爸爸妈妈,你们谈恋爱的时候,是谁追的谁呢?”赵文晶坦率地说:”是妈妈追爸爸。儿子又问:“那时爸爸的成绩一定特别好吧?”“不是。”妈妈的回答让儿子一脸的疑惑。“孩子,还有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赵文晶告诉儿子,:大学三年,我几乎没跟爸爸说过话,但读到大四的时候,有一件事让我震动了。那时一次重要的考试,由于临近毕业,大家忙于赵工作,复习不充分,考试纪律不是很好。成绩公布后,大家的分数都很高,而平时学习成绩一向很好的爸爸却只得了60分。你爸的同桌说:“秦洪伟真傻,他不抄。”就是这句话,让我爱上了你爸。他文化成绩虽然只得了60分,但他诚实的品格却得了100分。赵文晶告诉儿子:“品格胜于分数,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只代表他某个学习阶段的表现,只要他有学习兴趣,肯用功就够了,但对他的习惯、为人处世、道德品质不能马虎。因为一个人的品格才是支撑一个人一生一世的关键。”
让我们脚踏实地的学习和工作,诚实地生活、诚恳地待人,为了自己的尊严,也为了全社会的和谐稳定。让我们为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中国人,也为建立一个诚信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吧!
第二篇:诚信为人之本演讲稿
古人云:索无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生命摇摆不定,放上它,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而在当今社会,诚信只能被抽象的尘封在政治课本的某个角落里,或只是敷在表面的一种形式化。在潜移默化之中,所谓的为人之本——“诚信”二字早已被那些拥有现代化文明的人们抛之脑后,而把美貌、健康、才学、荣誉放在首位。
还记得罗兰曾经说过:“人生的大海上,风高浪急,你须自恃扁舟,方能到达彼岸。”倘若生命的小舟要装载负荷的很多,那不知失掉了诚信的人哪,能否继续驾驭生命之舟?你是否还记得当时“风迷一时”的毒奶粉事件?那些只被金钱和眼前的利益迷了心窍的商家,伸出邪恶之手,用刚出生的婴儿的无辜生命来换取“沾满铜臭的黑心钱”。放眼看看,诸如此类的行为在市场上并不新鲜了。为了捞几个钱,弄虚作假似乎已是家常便饭了。就在之前的央视“焦点访谈”中,某地一美容门诊水平明明有限,却推出风险较高的“增高”手术,害的许多人几乎成了残废。这既关系到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也看出了商家毫无诚信。——由此让我想起:“健康的红晕变成了死亡的惨白,金色的沙龙变成了棺木和尸衣,只是一眨眼、一吐纳之间。”人类何必如此骄傲呢?时间是永恒的见证,当时间的瀚海吞没了美貌,吞没了金钱与荣誉,狡诈的文明人啊,患得患失的文明人哪,你还剩下什么呢?
都说祖国的希望是少年。就如现在我们学生时代的许多谎言,往往是对自己过失最本能的掩饰。说到这儿不由让我想起:曾经有一位同学,自认为聪明,连默写之类也动歪脑筋,但从未被发现,因此尝到了这种“不劳而获”的甜头,可好景不长,终究还是被发现了,可在证据面前,他竟然还死活不承认,怕吃亏。俗话说得好:“占小便宜吃大亏”,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旦错误已经铸成,说谎掩饰只是徒劳的,它只会让你错上加错,从而还丢失了一样最可贵的东西。在当前,如果一个中学生连最起码的“诚信”都丢失了,满脑子只剩下分,分,分,荣誉和虚假的光彩,这还有意义吗?真是枉被称为祖国的栋梁。商家们的鬼迷心窍,到了最后不仅害的是自己,更是顾客,他们的行为终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学生的这种种行为,到最后还不是害了自己吗?何必去做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蠢事呢?相反,诚信去面对或许有一时的不快,但更多的是日后的坦然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同时还正确树立了诚信的理念,培养了诚信的品格。做一个诚信对人,诚信对已,事事讲诚信的好少年。
诚信是人生存之本,诚信是一轮金色朗朗的圆月,唯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语。劝告那些一不小心入此道者,做人总要有个底线,赚钱做事也要讲个良心,清清白白,堂堂正正,问心无愧,不好吗?作为学生也不例外,反而应该做的更好,让诚信陪伴我,也陪伴每一个人!
第三篇:诚信为人之本
诚信为人之本
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利,诚信乃为人之本。中国崇尚诚信的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前孟子说过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延伸之意就是:“诚信是人之天性”。从古至今,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言必行,行必果”,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民族存亡之根。诚信对于个人很重要,对于国家更为重要。不讲诚信的人是社会的危险品,而不讲诚信的民族则是莫大的悲哀。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意识诚信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应该从点滴做起,把诚写在在脸上,将信装在心里,身体力行从我做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担负起振兴中华的的重担。
诚实就是正直忠诚、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承诺、不虚伪欺诈,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中,以诚信作为为人之本的故事比比皆是。商鞅立木取信,获得百姓信任,从而推行新法;季札挂剑,了却徐国国君心愿,成为千古佳话。圣人孔子用毕生心血著书立说,阐述诚信是立人之本、是国家立业之本、是人类发展之本,延传至今,其伟大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代代相传,燃遍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并作为东方文化的精髓传遍世界。可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冗长、沉重的生活之浪淘沥而出的赤金,然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谈及诚信,绝非空想,而是有历史渊源的,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必修课。
一个人如果想有所作为,首先他需要向别人真实的自己,真诚的对待每一件事,诚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旦对他人说出虚假的说谎,需要用更多的谎言来补贴之前的错,然而这个漏洞只会越不越大,直到最后超过了负荷而爆破,谁也无法帮你弥补,真相最终还是展现给众人。诚信说大可大,大到国家民族的存亡,可又说小可小,小到只有向每日三餐那么简单,但是诚信决定了人之成败,决定了国家民族的兴衰。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会权衡一个决定人生道路去向的重要转折点,也许是自己一时的热血沸腾而失信于他人,导致将自己送入迷途,陷入沼泽之中;我们应该学会思考如何的将自己的人生规划的井然有序,如何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我们需要正视诚信的重要性,将其牢记在心,在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中积累起来,韩非子有云:“小信成则大信立”,积少成多,不能急于求成,诚信是建立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不要默然地说这些与我无关,与同学朋友约好时间却没有出现,在考试时作弊蒙混过关,毕业后迟迟不偿还助学贷款,这些事情都在我们身边发生,难道不是不诚信的表现吗?我们还什么资格口口声声说与我们无关呢?或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一些芝麻大的不足挂齿的小事,等到了做大事的时候,我们自然会讲诚信的。高尚的品德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修养而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塑造出来的,更不会是在大事件前突然形成的。若是在小时面前都不能以诚信严于律己,何谈大事?一种在小事中养成的惰性只会让我们在背离诚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自欺欺人中越陷越深。若是我们每人讲诚信的种子种在我们心中,它将会在心灵的阳光沐浴下发芽,开出最美的花,结出最甜的果实,只要我们虔诚的去做,也就会品尝那甜美的硕果。
诚信是为人之本,儿时常听母亲讲述一个名叫《狼来了》的故事,小男孩出于好玩像大人谎报狼来了,最后狼真的来了,可是孩子苦苦哀求却无济于事,大人们不再相信孩子话,狼叼走了孩子……也许是老掉牙的故事了,但是需要我们深思寓言中孩子为什么会成为狼的每餐,若是他在心底早种下“诚信”的种子,我想应该那只狼命丧黄泉;故事虽然是虚拟,但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在出演小男孩儿的角色,上演一幕幕“狼来了”的闹剧,把自己送到末路或是绝路,世间没有商店出售后悔药的,也没有至尊宝的时光宝盒,我们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全部责任。没有诚信,快乐不会长久,地位是虚假的,竞争也将会失败;没有诚信,社会将会是一个苍凉而荒芜的个体,民族国家也必定走向灭亡。我们诚实守信,付出真诚和信任,收获的是尊重和友谊,这是一份无形的财富,而且这是一笔沉甸甸的无价之宝。把诚信作为根基,携诚信上路,我们的生命之旅将会更加斑斓多彩!
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新科技、新信息、新体制不断涌现,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时代,倘若我们想使自己能够适应于这个时代,使我们的民族立足于这个竞争的世界,就必须恪守诚实守信。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这是顺应时代的号召,是势在必行的、绝不违背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若是失去“诚信”这块基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建立也就无从谈起。大学校园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任,“诚信”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让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发展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从中获得道德品质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满足、自我肯定以及自我的精神享受。总而言
之,诚信教育的而关键是通过学校教育的辐射作用,去影响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群,以形成人人讲诚信的环境。还记得胡总书记参加全国十届十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会讨论时,前掉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弘扬社会公德。并且提出了以爱过为荣、以危害国家为耻,一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国家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八荣八耻”标准,这既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阶段对转变社会风气,弘扬社会公德的倡导,也是一面真善美、假丑恶的魔镜。
在党的好战士——雷锋将诚信之风刮遍祖国大地的每一片热土,我很荣幸能在雷锋的第二故乡——抚顺读书,从入学那天在辅导员老师的讲解中学校的学风建设“五个一精神”:一滴水、一块砖、一颗钉、一团火、一片情,便激励着我们每位同学从点滴小事做起,诚信待人处事,弘扬雷锋精神,塑造二十一世纪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面貌,时刻准备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惟有诚信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也惟有诚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屹立与不败之林。诚信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以诚信为本,将受益无穷!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环工0702班 刘真子
第四篇:诚信,为人之本
我们常说诚信为本,要做一个诚信的人。然而,诚信是什么?诚信的人士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现在让我来解答这个问题吧:诚是诚实,指表里如一,说话老实,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信是信用,指说话算数,言行一致。诚信即诚实守信用。培根说过,诚实守信当为人处事第一原则,诚信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纽带,是人们心灵间彼此相通的大桥。我们只有诚信对待每一个人,他们才会把我们视为知己。因此,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人的最大美德莫过于诚信。作为父母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们中学生更应该诚信待人,以诚信感人,以诚信服人。
孔子曰:民无信而不立。他把信摆到了关系国家兴亡的位置上,认为国家的朝政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
在国家经历多年战乱,人们信任感缺乏的状况下出任秦国宰相的商鞅,可谓临危受命。为治理国家、增强国力,他首先设法让国人相信自己是个言出必行、守信用之人,而后在全国创导诚信之风。终于成功实施了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使秦国一举成为诸候国中的强国。
常常会想起这样一个故事,国王为了挑选一位诚实的男孩做他的继承者,便把煮熟的种子发给每个小男孩,并特意指出谁种出的花最美,谁就能继承王位。半年后,几乎每个人都捧来了一盆五彩夺目的鲜花,只有一个男孩低着头,捧来的是只有泥土的花盆。于是,这个诚实的孩子理所当然继承了王位。这个故事很简单,却告诉了世人一个深刻的道理:拥有诚信,你终将拥有机遇、成功和美好的未来。
孔子的论述和商鞅的实践,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诚信是治国方略的基石;小男孩的故事,告诫我们诚实是事业之根本,也是人生为人处事的准则。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一个道理:诚信不可丢,拥有诚信是人类最基本的美德。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诚信作为民族的精神财富而世代相传。处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更应该把这一传统美德传承下去,使之发扬光大。
朋友,不管你身处何处,是涉世未深还是历经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你都应相信诚信、保持诚信、坚守诚信。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守住心灵的契约;才能
将心比心,欣赏美好的世界;才能拨开乌云,迎来阳光,守住这片阳光!
我们呼唤诚信,向往诚信,摘掉虚伪的面具,换上诚信的笑脸,其实你就会发现诚信就在自己身边。比如捡到东西还给失主;考试过程中相信自己,不作弊;做错了事勇于承认错误……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更具内蕴。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来得可靠。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
选择诚信,有太多的理由,在你一一权衡、层层过滤之后,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没有修饰、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
(请大家尽情发表意见~~~我希望成为小荷的一份子)
第五篇:诚信,是为人之本演讲稿
诚信,是为人之本演讲稿
演讲:田欣玉 时间:2018.10.2
2班级:九七班 班主任:程科伟
编辑:杨丽红 供 图: 程科伟
辅导教师:程科伟 徐丽斌
诚信,是为人之本
田欣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九年级七班的田欣玉。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诚信是为人之本。
诚信无形,却可以经天纬地;诚信无色,却可以耀人眼目;诚信无味,却可以在上下五千年,纵横海内外,散发出醇厚的芬芳。
《扬子晚报》曾刊登过这样一条新闻:安徽滁州一位50多岁的老农民来到南京,等他打算回家时才发现口袋里的钱买车票还差5元。他在南京举目无亲,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向玄武区某民警借了5元钱。5元钱,也许谁也不会放在心上。但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农民就将5元钱给这位民警送还了回来。
这个故事很简单,没有曲折离奇、扣人心弦的情节,但它所透露出来的质朴,折射出来的诚信,却是我们中学生所要学习的。作为一名中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有的人没做完作业,就抄袭他人的;有人对学习不上心,但又怕考不好被家长和老师批评,就考试时作弊。可是,这样的行为怎么可以称得上是个诚信的中学生呢?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靠坑骗、欺诈消费者而成为誉满天下的商家,也没有一个靠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弄虚作假而成为学富五车的大学者。同样的道理,没有一个能通过考试作弊而成为学业优秀的学子。要做一名好学生必须先学会做人。而诚信乃为人之根本,事实上,人的成长中不可能没有弱点,也不可能不犯错误,然而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错误。我们惟有诚实、坦然,才能力求自己更加完美。
同学们,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将诚信守纪看成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诚实守信,去践行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我们手挽手,让诚信遍布兰苑的每个角落,让我们争做诚信兰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