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荣誉“精神高地” 努力争当“管线尖兵”

时间:2019-05-14 19:2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守荣誉“精神高地” 努力争当“管线尖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守荣誉“精神高地” 努力争当“管线尖兵”》。

第一篇:坚守荣誉“精神高地” 努力争当“管线尖兵”

坚守荣誉“精神高地” 努力争当“管线尖兵”

------------------

【教案类别】: 我军历史使命教育 【发布时间】: 2010-11-25 9:01:26

为增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前段时间,我就“如何对待荣誉、怎样争创荣誉”这个问题对全营官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志都能正确看待荣誉,表示要靠自己的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去赢得荣誉、争创荣誉。但也有少数同志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①48%的同志认为,荣誉无非就是立功、受奖、考学、入党,要不要无所谓;②7%的同志认为自己的岗位太平凡,很难取得成绩获得荣誉;③52%的同志认为,荣誉受指标名额限制,担心付出之后得不到应有的回报;④还有24%的同志认为,现在这个社会,什么都得靠关系„„这些思想反映,引发了我的深思。今天这节课,我就围绕荣誉这个话题,从什么是军人荣誉、为什么要崇尚荣誉、怎样对待和争创荣誉这三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一、什么是军人荣誉?

荣誉是基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基础上的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所谓军人荣誉,指的是国家和社会对军人业绩、贡献、品行与德性所给予的积极肯定的评价。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军人履行义务后得到社会的公认和褒奖,另一方面是指军人履行义务后在个人心理上产生的光荣感、自爱心和上进心。它强调以集体主义为基础,以服务人民为核心,以履行使命、无私奉献为前提,强调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相统一、牺牲奉献与不计回报相统一。显而易见,军人荣誉是革命军人无限的价值追求,是至高无上的“精神高地”。那么到底如何理解军人荣誉的内涵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军人荣誉,体现了报效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神圣职责。人世间有无数的荣誉,唯有军人的荣誉特别厚重。因为,它与国家的安宁紧密相联,与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我军是人民的军队,革命军人任何时候都要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军人荣誉也必须鲜明地体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战火纷飞的年月,革命军人的荣誉,是视死如归,是临危不惧,是舍生忘死和义无反顾。白鸽鲜花的和平年代,军人的荣誉体现在熊熊烈火里奔走的身影中,体现在滔滔洪水中伟岸的脊梁上,体现在片片瓦砾上有力的双手里,体现在群众称赞的一口口“爱民井”、一条条“爱民路”上„„可以说,这些都是军人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赤诚之心,是军人荣誉之所以崇高和神圣的核心所在。2008年5月26日凌晨1:30分,我们分部奉命组建军区赴四川抗震救灾防疫队,当天上午就迅速飞赴北川羌族自治县重灾区。在80天的征战中,25名防疫队员以祖国召唤和群众疾苦为动力,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惧艰险,确保了兄弟部队4500名官兵和防区800多平方公里“零疫情”,被当地群众誉为“挺进北川的钢铁防疫队”。他们用无愧于“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实际行动,书写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展现了对党和军队的忠诚,为军队这个光荣的集体争得了无限荣誉。

(二)军人荣誉,彰显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耀眼光芒。在军人的字典里,“英雄”永远是最具魅力的字眼,革命英雄主义永远是鼓舞军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在集体奋斗中产生和发展的,是集体的英雄主义。对此,朱德同志早在1944年所写的《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作过科学论述。他指出,革命的英雄主义必然是群众的英雄主义,真正体现集体主义精神,集体的力量才是真正伟大的力量,而个人的力量只是这个伟大力量中的“沧海一粟”。雷锋同志说,“力量从团结中来,荣誉从集体中来”。我认为,军队荣誉就像一面旗帜,展示着每支部队的战绩和荣誉,同时也包含着每一个英雄模范的光荣事迹。如“雷锋班”、“黄继光连”、“王海大队”、“李向群连”等响亮称号和荣誉,就像一道道长聚不散的光芒,展现着一个个用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铸就的钢铁部队的“精、气、神”,造就了一个个时代典型和英雄人物,成为我们革命军人的无上追求。为加深理解,我们重温一段经典对白(视屏:钢七连新兵入伍宣誓的场景)。看到这里,我相信大家跟我的感受一样——激动!一种无与伦比的激动!这就是军人荣誉,闪耀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光芒的军人荣誉。

(三)军人荣誉,传承着第二生命和正义至上的忠贞气节。为荣誉而生,为荣誉而战,是千百年来优秀军人的本色和象征。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瞿秋白曾表示:“为中国革命牺牲,是最大的光荣。”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说:“为了保全一个人的生命,而背叛了千万人的解放事业遭到千万人的唾弃,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表白,则更加令人心潮澎湃:“什么是军人?军人流血不流泪,要有和敌人拼命的气概,面对强敌连眉毛都不皱一下,军人的荣誉感比命都重要。”纵观我国历史,汉代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献身精神,宋朝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定气节,以及苏武宁死不降的民族正气„„这些都是视荣誉为生命,永葆坚贞不屈民族气节的生动写照。先烈精神耀千秋,传承当有后来人。这一个个流芳百世的人物和故事,体现着神圣国格,支撑着武德人格,是军人荣誉和尊严的升华,将激励我们勇往直前,战无不胜。通过刚才的讲述,大家应该对军人荣誉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知。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崇尚荣誉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第二个话题。

二、军人为什么要崇尚荣誉?

古往今来,荣誉一直为人们所赞美。事实证明,只有崇尚荣誉的军队,才能成为战无不胜的军队,只有崇尚荣誉的军人,才能成为不辱使命的军人。新形势下,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全球化浪潮波澜壮阔,使得当今的战争首先是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较量,更需要我们把崇尚荣誉作为当代革命军人的特殊精神追求。

(一)崇尚荣誉,是弘扬我军光荣传统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崇尚荣誉与发扬传统的内在关系。从我军的发展来看,我军军史就是由一个个英雄的雕像构成的长卷画廊,我军的光辉征程就是由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铺就的红色地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颁发的红星奖章,记录着红军将士对革命战争的历史贡献;抗日战争中掀起的“争当抗日民族英雄”运动,创造了誓死保国的民族精神;解放战争中以“功劳证”、“功劳簿”、“功劳章”为标志的立功运动,催生了一批又一批人民功臣。可以说,没有对荣誉的崇尚,就没有一个个英雄的士兵、一场场胜利的战役,就没有对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弘扬,就没有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等这些耳熟能详、让我们肃然起敬的名字。我们只有确立崇尚荣誉的价值追求,才能让我军的传统之树长青,才能永葆革命军人的本色,才能为扎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有力的精神保证。

(二)崇尚荣誉,是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强大力量。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军人血管里流淌着崇尚荣誉的血液,就会为祖国而顽强战斗;只要军人心中激荡着崇尚荣誉的豪情,就会为人民而英勇献身。朱德同志曾形象地说过:“部队中人人精神振奋,你也想立功,我也想立功,这样就会打胜仗。”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116师参谋长薛剑强烈士,在日记中这样写到:“谁都不愿死,谁都希望活,然而荣誉却有时推翻了这个规律,荣誉使人勇于和死神接近。”在荣誉之旗的感召下,战争年代,我军官兵一次次跨越生死界限,克服千难万险,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答卷。新的时期,荣誉同样是激励我们奋发进取、勇于牺牲的精神旗帜。每当有灾情险情发生,就会有军徽闪烁、军旗飘扬;每当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塔山英雄团”、“硬骨头六连”等代表部队荣誉的旗帜总会迎风招展、格外醒目,无不令官兵热血沸腾、精神振奋,激励部队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由此可见,崇尚荣誉就是崇尚英雄、崇尚崇高、崇尚胜利,它是凝聚力量意志、激发战斗精神的强大动力。

(三)崇尚荣誉,是规范军人言行的基本准则。纵观古今中外,军队都极为推崇和重视荣誉,将崇尚荣誉视作军人必备的品质素养。荀子说:“人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闻名于世的美国西点军校,将“荣誉”作为校训的重要内容。德国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认为:“在一切高尚的感情中,荣誉心是人的最高尚的感情之一,是战争中使军队获得灵魂的生命力。”可以说,荣誉作为“美德的影子”,对于军人有着重要的鞭策和警醒作用,它能够告诉我们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正因为这样,我们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分享了军队的荣誉,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战友中才会有张华跳进粪坑舍身救老农、徐洪刚甘洒热血勇斗歹徒、孟祥斌用生命托起落水女青年等一件件闪耀着道德光芒的凛然义举。因此,当代革命军人把崇尚荣誉作为价值追求,就能够自觉用社会道德标准和军人道德规范来评价是非、规范言行、维护形象,就能够把正人生航向、走好人生之路。说到这里,可能有的战友会问,作为一名管线兵,我们除了日复一日扛管线、架管线,应该怎样创造荣誉呢?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应该怎样争创荣誉的话题。

三、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和争创荣誉?

如果说油料是现代战争的“血液”,那么,野战输油管线就是战争的“血管”。我们大队是联勤应急保障的重要力量,可谓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我们大队组建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作为大队的一员,我们管线兵要争创荣誉,就要以争当“管线尖兵”为目标,在平时一岗一位、一言一行中不懈追求。

(一)甘于奉献,把淡泊名利作为追求荣誉的基本心态。追求荣誉与甘于奉献是一对双胞胎。淡泊名利、不计得失获得的荣誉,最值得人们尊敬。和我们同在粤北山区工作的高级工程师顾永顺同志,就是这样一个楷模。从1954年入伍,到现在70岁高龄,他在偏僻的曲江军械仓库一干就是52年。这期间,他有多次到大都市广州任职的机会,但他不图名、不图利、不图安逸和享受,毅然把科研事业之根扎在山沟,先后取得了近70项研究成果,有18项在全军推广使用,被授予“军区模范科技干部”荣誉称号,成为“全军搬运机械技术革新之王”。2007年,他光荣出席了全军英模代表大会,受到胡主席的亲切接见。大家试想一下,是什么原因让他在远离都市繁华、清贫得不能再清贫的山沟,战胜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取得如此多的科研成果呢?我想,除了他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和执著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他那种淡泊名利的平和心态,让他在甘守清贫的同时守住了一名中国军人的无上荣誉。作为管线兵,我们要努力学习顾永顺同志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的荣誉情怀,把多为大队作贡献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化为在基层建功立业的无穷动力,用汗水书写灿烂的人生。

(二)增强本领,把精武强能作为赢得荣誉的基本途径。素质本领是建功立业、争取荣誉之基。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正拍打着每一座军营,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正发生革命性变化,我军建设也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联勤部队的一分子,我们要发展进步,建立新的功勋,就要像宗道辉、江旻舟那样,紧紧追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努力学习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和现代军事知识,争当“爱军精武标兵”。三连二级士官熊繁荣,入伍时只有初中学历,但他对专业理论却有一种“钉子”似的钻研精神。大队大部分装备是俄式装备,他就买来俄文字典,对照说明书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翻译,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研究,硬是攻克了“洋设备”维修技术这个难关,被来大队观摩的俄罗斯专家冠以“装备通”的称谓。熊繁荣用他自身的体会告诉我们,一个崇尚荣誉的人,必是一个充满上进心的人,是一个敢于战胜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人。

(三)履职尽责,把平凡岗位作为创造荣誉的基本平台。俗话说,“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我们的岗位,不仅需要强健体魄,也需要专业技能和操作技术,在身体、专业、心理上都有较高的要求。当前,我们很多同志上进心都很强,追求荣誉的心情也很迫切,这种愿望是很好的。但是,有的同志好高骛远,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训练怕苦怕累,工作拈轻怕重。荣誉又岂能凭空而来?这方面,我们要向身边的四级士官徐方鑫学习,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十三年如一日的刻苦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士官工程师”,获得了“战士理论学习之星”、“三学标兵”和2次三等功、6次“优秀士兵”的众多荣誉。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小岗位连着大使命,小角色肩负大责任,小兵也能创造出令人羡慕的荣誉。“青年士兵的楷模”向南林说得好:“军人生来为国家!即使我当不了将军,也要成为将军手中一把利剑!”只要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履好职尽好责,我想荣誉的大门对每个同志都是敞开的。

战友们,谁都渴望辉煌、谁都向往荣光。人生需要荣誉装点,军旅生涯更需要荣誉增辉。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我们只有自觉珍惜荣誉、积极追求荣誉、悉心呵护荣誉,才能坚守住军人荣誉这个“精神高地”,创造无愧于“管线尖兵”称号的精彩军旅人生。

第二篇:坚守敬畏的精神高地

坚守敬畏的精神高地

董宝礼

一、1988年,战战兢兢登上高中的讲台

1988年,我带着大学老师的谆谆教诲,带着父母多年来殷殷期盼,终于在那个火热的9月,回到了我度过了整整六年中学时光的母校——拥有近百年历史的阳信第一中学,战战兢兢地登上了心仪已久的讲台,圆了我多年的教师梦,也从此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中学语文教学之旅。

在此之前,我就有一个教师的梦想,尤其梦想自己能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因为6年的中学时光,初高中的两位语文教师——张洪昌老师与王云震老师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并因而受到很大的教益,特别是他们对教育的一腔赤诚和对汉语言文化的无限热爱,使我读到了令我终生受益并为之孜孜以求的东西——语文教学,人生至高无上的精神高地。

从此,我便带着兴奋与激动、带着责任与梦想在我的三尺讲台上走我的路了。

梦虽美好,但实现梦想的道路总是充满着艰辛与坎坷,上任之初,我担任高一的语文课兼一个班的班主任,其实,对于这一副担子我觉得自己还是有能力担得起的,但为了把这副担子挑得让学生满意、挑得让领导放心、挑得让自己踏实,我早起晚睡,不舍昼夜,有时还常常通宵达旦,因为才开始的那个星期,教导处主任、副校长、校长轮番来听我的课,是因为我初出茅庐还是出于对我这个中学期间的“优等生”的关爱,是对我这个学历不达标的专科生的不信任还是对我给予更多的希望,我不得而知。但我清楚的知道,学校既然把这幅担子交给我,最起码对我还有信任,就为了这一信任,我也需要付出千倍的努力争取把每一节课都上得“最完美”。

就是为了“最完美”这个字眼,我在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的高三年级的讲台上一站就是七年。在那段漫长的七年里,我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懊恼;有过因高考成绩优异而获得的鲜花与掌声,也有过因高成绩滑坡而受到的责备与批评,但在这些“喜悦”与“鲜花”面前,我不敢有丝微的骄傲与沉醉,在这些“懊恼”与“责备”面前,我更不敢有任何理由去沉沦与抱怨,因为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就理应无怨无悔,勇往直前。为了激励自己走好自己的教学之路,我曾写过一篇散文诗,抄写在自己的床头前用以自勉,个中写到:

我力驾三尺方舟,站在你深邃秘奥博大的背景里,持浆扶橹,打捞我业已成熟而年轻的诗心。伟大而年轻的诗情吆,你可知晓我——一个年青船夫的襟怀,你可读懂我“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奥秘?

我的北方母亲河,你可曾记否:你以一双温柔的手,暖热的腹体,塑造了我堂堂正正男子汉倔强的性格;你以一捧晶亮洁净的心泉喂养了我黄土般敦厚的灵魂;你以一轮神圣的手臂,为我指明了一条坎坷、宽展、明朗、壮丽、辉煌的道路——顺流东去,披风斩浪,到大海的深处,铸自己为又一根人类文明的定海支柱。

后来这篇散文诗全文发表在当时的《德育报》上。

二、1996年,无奈中实现痛苦地转身

教师这一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付出不一定有回报,播种也未必有收获。虽然我曾毫不动摇地坚信只要付出心血和汗水,就一定能在教育的田园里收获满仓,但有些时候命运总是与你玩一些“黑色幽默”,让你哭笑不得。就在1996年的这一年,我带的两个复读班166个学生在高考中几乎是全军覆没,语文成绩也自然是出乎意料的惨败之极,位次几乎落到了全市的最后。万般无奈之中,个人“身退”的愿望也正切合的校长的想法,我不得不从“神圣”的高三讲台上走了下来回到最基础的年级“从头开始”。

这一年,我与史建筑老师(北京十一学校语文特级教师)分到了同一间办公室,并且对桌办公。因为两人都曾有过昔日的辉煌与荣耀,也都因酷爱读书喜欢钻研而志趣相投,所以两人之间的共同话题特别多,相处的时间也就特别长。

有一次,大概是夜晚11点钟,他忽然对我说:“礼哥,咱就这样被报废了吗?”

“你说呢?”

“我觉得,咱不能就这样算了。我们该为自己找点出路。”他说得很认真。“反正我也不想做别的了,当老师挺好的。我舍不得这份工作。”

“不是。我觉得我们该在教学上想点儿别的办法。你善于写,现在总比高三时间充裕一些,你该发挥发挥了。”

看来,我曲解了他的意思了。“对。你课上得不错,也善于钻研。争取在课堂教学上有点突破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你看人家的课堂教学实录,我觉得咱也能上出这样的课来。”他拿着一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指着上面的一篇教学实录给我看。

“行。咱就这么办,看谁能最先出成果?” “一言为定。”

现在想来,我不知道这一次对话就当时而言会对我们未来的发展起多大的作用,但此后的时间证明我们的这次交流成了我们在无奈中痛苦转身的一个契机。

第二天,我们就到阅览室里借来了所有权威性语文教学杂志,如《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等一共十几种一百多本,再加之我们自己订阅的《中学生阅读》《中学语文园地》《语文报》《语文周报》等十余种,在地上摆了厚厚的三大摞,也就是从这一天起,我们实现了从每天在书山题海中摸爬滚打到开启新的教学教研结合之门的思想转身。从此,我在完成最基本的教学工作之余,便开始学习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论文,并尝试写一点东西。这年的10月,我写了三篇短小的赏析类文章,分别投递给了《中学语文》《语文报》和《语文周报》,因为是投石问路,所以所抱的希望也不是很大,所以依旧是一边教学、一边读书看报、一边鼓捣点小东西。但出人意料的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的三篇文章都变成了铅字。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仅仅一年的时间,我就在《语文世界》《中学语文》《中学生阅读》《中学语文园地》《语文报》《语文周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各类教学类文章80余篇,并先后有6篇文章在各类报刊组织的教学论文大赛中获奖。

三、1998年,转身之后的道路渐行渐宽

可以说,只写一些短小的文字对于教学活动的真正作用有一点,但不是很大,至多可以为自己多少带来一点人脉、名声和些微的经济利益,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要想真正实现教研促动教学,教研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还必须静下心来钻研一些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

于是,我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在同事们的帮助和同学们的参与下,也开始细心研究、认真实践课堂教学改革,力求从自我实践中寻找语文教学的新出路,使我敬畏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真正的承传与发扬。我也开始揣摩教学杂志上刊登的各种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等,对于比较优秀的案例或觉得自己可以尝试的案例,便不惜笔墨和时间认真抄录下来并写下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1998年的春天,我带的学生已经进入高二下学期,面对业已有了一定作文水平的他们,我觉得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进行教学改革的时机已到,于是在惴惴与兴奋中属于自己的教学改革暗暗启动。当时,我还给自己的改革取了一个自认为很时尚现在想来很幼稚的名称——“听说读写全方位、化整为零立体化作文教改实验”。这一实验,就是首先把作文训练的重点先行切分为数个专题,每个专题通过几次作文训练与评改集中攻关,附带对其他专题进行蜻蜓点水式评改,这就是所谓的“化整为零立体化”;所谓“听说读写全方位”,就是在大家都完成整体作文的基础上,把评改的权力放到课堂上交付全体学生,让他们在相互交流、集体参与的过程中综合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一实验,我觉得比原来单纯的“学生写作—教师批阅—课堂讲评”的教学模式费时费力,但学生却非常喜欢,参与度和热情度也越来越高,结果还真的收到了极为明显的教学效果。后来,我把对这一实验的认识与体会写成教学论文,参与了全国中语会组织的“语文教学成果评比”,荣获二等奖,并且其中的理论性文字部分在华中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全文发表。

与此同时,我还认真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诸多问题,特别是针对名家名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和自己的切身体会,细心研究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的具体问题,一边研究,一边思考,一边记录心得体会和个人反思,最后整理成一篇长达8000字的思考类文章《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分两期全部发表。

作文教学实验的“表象”性成功和教学论文的权威杂志认可,使我重新找回了语文教学的自信,也进一步激发了我走教研教改之路的斗志,同时也再次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同与信任。在担任学校的教研组长期间,我同时兼任三个班的语文课,学校还敦促我重新组建“啄春泥”文学社并创办《啄春泥》校报,面对这突然增加的各种工作,我没有退缩,更没有抱怨,而是欣然接受并全力以赴,因为,这些都是我喜欢做的工作。“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再苦再累都值得。”这也是我自己概括的人生格言,也是我至今都尚未改变的人生体验。

在这些年里,我不但以更大的热情,更是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教育、教学与教研的具体实践之中。每周近24节课,加上6个晚自习,三个早自习,再加之周末辅导,每周呆在教室里的时间几乎都在35个小时以上;每月文学社活动两次,出版报纸一期;正常的教研活动还要进行;备课,批改作业、试卷都必须落实到位,所以我几乎是每天都必须泡在办公室里,因而常常需要家人招呼才想起回家吃饭。即便是这样,我还要坚持每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读书看报或写点文章,并为此乐此不疲,始终没有间断。2000年我在《语文报·教师版》发表的短文《忘不了那片红枣树》里有过这样一段真实的记录: 昏黄的灯光,厚重的典籍,如山的作业,排放零乱的教学札记和学习心得,散发着浓浓枣香的茶水,拥挤在我小小的书桌前,伴我追寻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深底蕴和人生经历的意趣与诗情,共同消受子夜过后的幽静与恬适。

翻几页书,涂抹几行文字,品一口浓郁的枣茶,好不惬意。翻几页书,头脑里便开出许多色彩艳丽的花朵;写几句话,天地间便生出些许的一点阴凉;品一口茶,便常常拣拾起童年时代那一片片永久也抹不掉的美好回忆,连同记忆中那片高高的枣树林。

…… 夜深了。

午夜的脚步划过,我欣慰地呷一口散发着浓浓枣香的新茶,又借着昏黄的灯光,在妻儿柔柔的鼾声陪伴下,继续寻找厚重典籍里那一颗颗红得发紫发亮的甜枣。

艰辛的劳动,无悔的付出,我的心血没有白费,期间经过整整十年的努力,我和我的同事们共同创造了我校语文高考成绩最辉煌的一段历史,连续7年获全市高考综合评比前两名;我们指导的学生作品先后有400余篇(次)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奖。我个人先后获得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实验教师、山东省优秀语文教师,滨州市高中语文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工作者及数十个省级以上作文教学“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先后在《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世界》《语文报》《语文周报》等二十余家报刊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学论文60余篇、教学类文章及文学作品400余件,并于2004年被吸收为山东人民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参与新课程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与此同时,还主编、参编《中国现当代诗歌选读读本》《高中生作文名师精评精改》《记叙文新思路突破》等公开出版物60余种。

四、2010年,坚守高地志攀巅峰

2010年,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为特级教师。

我知道,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一名中学教师工作业绩的充分肯定和最高奖赏,是多少中小学教师不懈奋斗的至高目标;我也知道,我虽然也像千百万中小学教师一样曾为达到这一目标付出过汗水乃至心血;我更知道,这是我二十余年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但绝不是我的一生事业的终极目的和最终归宿。

多少年来,教师的职责绝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那是我所敬畏的精神高地,而成为一名教育家才是我人生的精神巅峰。

在最近的两年里,我依然在语文教学这方肥美的精神田园里苦心经营,乐此不疲。为了顺应山东省全面落实新课程方案、强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打破在有限的课时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一坚冰,我在省市教研室的指导帮助下,通过与同事们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寻找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先后开展的“阅读教学大问题导读法尝试”“自主式开放性课堂教学研究”等课题业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在学校内部开花结果,部分课例先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和《语文教学通讯》上重点推介。

而为了在“育人”的道路上能突破语文的学科界限,我还主持承担了全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的子课题“创新型教师、学生培养策略研究”,亲自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写作创新,也得到了令人欣喜的回报。其中,在2011年-2012年半年多的时间里,我所指导的学生仅在第十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奖的就达12人,占全校获奖人数的近八分之一;而学生的创意作品有51项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占到全校获得专利人数的二分之一强。

我清楚地知道,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付出了汗水和心血,但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超值回报。我每每望着那一张张带着激励与鞭策的证书,看看我用心坚守的这方自己始终敬畏的高地,再望望我对人生、对事业刻意追求的理想巅峰,觉得自己的路还很漫长,也很遥远。我也始终坚信,只要我能倾注更多的心血和汗水,倾注更多的智慧和才干,我会离那片巅峰越来越近。

教学感悟

24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使我从一个全身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书也好,育人也罢,其中最重要的东西,就像对家乡的泥土一样坚守和敬畏。所谓坚守,就是要坚守我们所选定的这份职业,无论环境多么差,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待遇多么低下,也无论别人如何评价——赞美或是歧视,我们都应该无怨无悔地坚守你脚下的这片土地,正如艾青先生在诗中所写的那样,“为什么我的眼里总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所谓敬畏,就是要对我们所从事的这份事业始终存有一份敬畏之心,因为我们所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灿烂、最崇高的职业,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这份职业更灿烂、更崇高也更神圣。我们所做的不单单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借助古今中外的思想、精神、意志、操守和人格来引导我们的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该朝哪个方向前行。

怀着感恩之心坚守我们敬畏的精神高地,我们就会变得灿烂、崇高和神圣。

(原载《语文教学通讯》2013年第3期)来源:

第三篇:传承五四精神,争当时代尖兵

传承五四精神,争当时代尖兵

那是一个不朽的时代,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风雨;那是一个受尽屈辱的民族,五千年的荣耀被踩在脚下;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国度,大国文明该何去何从?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黎明的钟声敲醒了沉浸在大国梦中的中国人,无数的仁人志士高举“爱国、科学、民主”的大旗,用血肉之躯与黑暗抗争。还我河山,振兴中华,保卫民族独立与争取民主自由,把握时代的命运,粉碎黑暗和罪恶的枷锁。你们开天辟地的胆气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你们不畏艰难的壮举引领了革命的潮流,你们牺牲奉献的精神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你们用青春生命“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机”。正是有了你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的时代精神,才有了承前启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事业。

尽管“五四”的硝烟已经渐渐散去,但是那激荡青春的时代精神并没有远去,依然在一代代青年的身上继承、传播、发扬光大。参军之前,曾有人问我为何要舍弃地方闲逸的生活,到紧张劳累的军营耗度青春;参军之后,也有不少朋友问我在部队感觉值不值。以前自己并没有仔细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只是感觉当兵扛枪,保家卫国是一个男人的责任。但是现在仔细回想,才深刻的感受到其中的意义:老一辈的革命先烈用青春和生命筑起新中国的基石,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新生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虽然没有经过战火硝烟的洗礼,没有经

过生与死的考验,但是流淌在我们身上英雄的血液却没有改变,理应擎起时代的大旗,紧循先烈的足迹,为国家安全和和平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我们要做大浪潮头最骁勇的弄潮儿

我们要做青春枝头最娇艳的花蕊

我们要做一只海燕,在暴雨中搏击苍穹

我们要做一峰骆驼,在茫茫戈壁里锤炼人生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五四精神走过了90多年的风雨征程。五四运动至今,一代代优秀青年为民族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循火红足迹,经坎坷征程,一代代优秀青年紧跟时代潮流,始终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那一腔忠贞的热血!那一柱沸腾的青春!那一道涤荡千年的中国魂!薪火相传、亘古而今,将五四铸成一枚赤诚的徽章,让我们骄傲的戴在胸前。新时代的青年战友们,时代在召唤,让我们追寻先烈的足迹,用青春续写忠诚,用生命铸就辉煌,在新军事变革中

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四篇:(两学一做演讲稿)坚守精神高地 做一名好警察

坚守精神高地 做一名好警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战友们:

大家好!我叫XXX,来自XX室。我演讲的题目是《坚守精神高地 做一名好警察》。

前不久,一位道德模范在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座谈会时颇有感触地说:“共产党人只有守好自己的精神高地,才能拥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强大的精神支柱和伟大的精神力量。”此话虽短,却值得我们深思。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事关党员干部的信仰和操守,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作为党的忠诚卫士,我们从穿上藏蓝色警服的那一天起,就庄严宣誓:国旗在上,警察的一言一行,决不玷污金色的盾牌。宪法在上,警察的一思一念,决不触犯法律的尊严。人民在上,警察的一生一世,决不辜负百姓的期望。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必须自觉抵制诱惑,倘若经受不住暗流侵蚀,就会变色变质,成为欲望的俘虏。既然选择了从警,就意味着离开了安逸,放弃了享乐,舍弃了自由。选择了这条路,即使道路艰难曲折,也要从容面对。

历史一次次证明,思想的“无形防线”不牢,“有形防线”就会被摧垮。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还必须在信念上添砖、于灵魂处加瓦,以三省吾身的自觉去审视检修,以九死不悔的意志去锻造强化。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我们的职业注定奔波劳碌,注定亏欠家庭,注定充满危险,我

也曾厌倦过,烦恼过,担忧过!可是每到厌倦烦恼时,思想深处就会有一股信念告诉我,作为警察不能在人民利益和个人得失之间设置权重,保家卫国是我们神圣的使命,绝不允许社会没有秩序和公平,这就是我们爱他,恨他,又不离不弃的警察情结。

扼守军事高地需要顽强的毅力,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同样需要强大的“战斗意志”。对于党员民警来说,就是要具备摧不毁、打不垮的优秀品质。有人曾把警察比作黑白世界之间的一堵墙,他们用血肉之躯面对人间邪恶,并与之较量、搏斗,护卫着身后的人民群众。这职业本身就意味着正义和责任。铁骨铮铮是硬汉,天理昭昭,岂容暗黑猖獗。执法前,打黑维稳,除暴安良,铁面无私;于民后,嘘寒问暖,扶危济困,亲切如子。虽然也总有人无法理解我们的工作,甚至有人甚至讥笑我们是事后警察,但我们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高墙永不会坍塌。当我们历尽艰辛,将潜逃二十多年的命案逃犯抓获归案时……,我就想,当一名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替人民当家做主,这辈子,值!

坚守党员民警的精神高地永远在路上,我们必将在追逐求证事实真相、捍卫人间正义和法律公平的道路上不骄不躁、永不懈怠。我们的职业,将在对抗和挑战中备受考验;百姓安康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人民警察不屈不挠的精神必将代代传承。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下载坚守荣誉“精神高地” 努力争当“管线尖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守荣誉“精神高地” 努力争当“管线尖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