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叶航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校友书屋的演讲
关于经济学的什么和为什么
叶 航
(2004年9月25日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校友书屋的演讲)
作为经济学院的新生,入门第一年非常重要。如果你没有找到学习经济学的感觉,不了解经济学所能达到的范围和深度,学习经济学对你来说可能会是一种痛苦。所以我觉得今天经济学会要我来讲一讲,非常有必要。我也是从学生阶段过来的,对学习经济学,有比较深的感触。
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关于经济学的什么和为什么”,虽然题目简单,但内容不一定简单。今天,经济学发展得特别快,从上个世纪开始,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内,经济学是发展最快的一门科学。你们现在虽然考入了浙大经济学院,但对经济学可能仍然有很多模糊的认识。
主持人刚刚告诉我,在座的大约一半是新生,还有一半不是新生。不过,这关系不大。对于老生来说,今天这个讲座也一样能够带给他关于经济学的新感受。刚才说了,大家可能对经济学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听了我的演讲以后,相信在座的绝大多数人,对经济学这样那样的模糊印象,会有一个大的改观。
一、经济学是什么?
我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经济学是什么”。这也就是我们平时问的,经济学是一门什么学问?经济学是怎样一门学科?这个问题讲起来有点复杂,也许不能够像其他一些学科那样简单明了地给出一个答案。大学都知道,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和人打交道的。随着人们对经济学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经济学定义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这就是说,要了解经济学是一门什么学问,我们要历史地来看。
我们知道,“经济学”在英语中是Economics。Economics的词根是从古希腊语中来的,在古希腊语中,它的原义是“家庭管理”。所以,经济学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
3、4千年以前,古希腊已经有很多哲人在研究经济学了。因此,经济学最早的定义是一门关于财富管理的学问。这是我们追溯到人类文明源头之一的古希腊所得到的结论。在古希腊语里,“经济学”就是管理家庭财产、货物的学问。这是和人类当时的生产、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古希腊城邦中的自由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富管理”这一概念也有所变化。到了中世纪,尤其是15、16世纪以后,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出现,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不仅仅在家庭活动的层面上表现出来,更多的体现为整个国家的强弱衰盛。这时,经济学就从家庭财富管理的学问演变成国家财富管理的学问。有一个词汇大家都比较熟悉,在中学时就已经了解了,就是“政治经济学”。中世纪有一个经济学家写了一本书,标题就是“献给国王和皇后的政治经济学”。他写这本书,目的就是为了让国王和皇后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管理好国家的财富。
不管怎么说,对家庭财富管理也好,还是对国家、社会财富的管理,都是从财富管理这个角度来定义经济学的。但到16世纪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人们对经济学的理解又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个不同,首先要从主流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开说起。
亚当·斯密最著名的著作,严复把它译为《原富》,但它的英文名字其实叫《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经济学的认识又有了很大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人们所关注的,已经从财富的管理深入到财富是如何被创造出来这个问题。从管理财富,到生产财富,进了很大一步。以往人们注重的是现有财富的管理,这实际上是跟农业社会相适应的。在农业社会,大量的财富,比如土地,都是现成的。但是到了工业社会,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大量的工业产品都是生产出来的。那么,如何生产,就成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所以,在亚当·斯密那里,经济学更关心的是财富如何生产出来的问题。亚当·斯密的这个观点,到今天仍然被主流经济学所采用,只不过表述的语言有了一些变化。在新古典经济学里(新古典经济学,由马歇尔创立,就是主流经济学的基础内容,也是你们大学四年里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马歇尔把这个问题又重新表述了一下。他说:“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的学问”。世间的财富、物品有很多,但不是所有物品都是经济学所关心的。著名女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写过一本通俗的经济学读物,她在这本书的一开头就讲了一个故事来说明什么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果园大丰收了,果子多得吃不了,主人热情地邀请你过去作客,你可以任意地采摘果子,任意地享用。罗宾逊夫人说,这个时候,果园里的果子就不是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因为它不稀缺。
一个物品是稀缺的,就意味着你不能任意地获取它;或者就算你取得了,也不能任意地消费它。稀缺这个概念有重要的意义。试想,这个东西是稀缺的,那么我把它用到什么地方更合适呢?这个问题展开了,就是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稀缺资源的配置对生产过程也是同样适用的。萨缪尔森在他那本非常著名的经济学教科书中,用一个大炮和黄油的例子来说明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假如一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一种是大炮,另一种是黄油。大炮代表这个国家的国防,黄油代表这个国家居民的消费。那么这个国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你要把资源当中的多少部分用于生产大炮来加强国防,多少部分用于生产黄油来满足居民消费,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要碰到的问题。
对一个企业来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例如,作为一个家电企业,买进各种各样的原材料以后,就要决定用多少来生产电视机,用多少来生产空调,这也是一个资源配置问题。所以,这个定义,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最标准的教科书式的定义。这也是你们新生接触经济学的第一天,你们的老师就要给你们讲的。经济学就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的学问,或者说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效率的学问。因为资源配置要解决的就是效率,就是如何把稀缺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家庭、一个个人,都有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
到这一步,我们已经从3、4千年前的古希腊,进入今天的语境了。这就是说,现在最主流的、标准的、教科书的经济学定义,就是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稀缺资源配置的学问。但是,自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学界很多有思想的经济学家开始进一步探讨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其中非常著名的是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教授贝克尔。贝克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他说,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性的资源,但是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最稀缺的资源是时间,是生命。对一个人来说,讲到底,生命是最宝贵的,时间是最稀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在配置稀缺性资源的时候,首先面临的是时间资源的配置问题。一旦进入时间资源的配置,很多原来我们不可能想像的,在经济学传统的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活动,都可以纳入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贝克尔那本非常著名的,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书,名字就叫《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因为要配置时间资源,实际上就涉及到人的整个行为。谁都要工作,要休息;人还需要娱乐,需要谈情说爱,需要有家庭、婚姻等等,所有这些,都会涉及时间资源配置的问题。按照贝克尔的讲法,人类的这些基本活动,都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洞见。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奖词说:贝克尔把经济学原理推演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开创性的。诺贝尔奖的授予,关键是要有原创性。别人已经讲过的,你再重复是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在《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这本书的序言中,贝克尔说,只要是关于资源配置效率的东西,都可以纳入经济学研究的范围,而不管这个东西是不是具有商业性质或商业价值。
这一段话,我觉得非常重要。我们在座的大部分同学,正式踏入经济学大门前,对经济学的认识,很多可能并不正确。可能原来你们以为的经济学,就是跟钱打交道。在很多人的观念中,经济学就是研究钱的,研究物质财富的。事实上,按照贝克尔的观点,经济学要研究的远远不只是那些具有商业性质的物品。事实上可以把很多人类的活动都纳入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只要它涉及到稀缺资源的配置。如果时间是一种稀缺性资源,你如何安排你的时间,怎么把你的时间用得更有价值、更有效率。这就是经济学要进行的分析。所以,我们看到,在贝克尔的著作当中,原来我们根本不可能想像的许多人类活动,都进入了经济学分析的视野。比如说教育问题、比如说司法问题、比如说家庭问题、比如说婚姻问题等等,贝克尔全部给出了经济学的分析。
这样,从贝克尔这个观点出发,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经济学家提出,经济学事实上是一门研究人类选择行为的科学。含义是什么?就是说,只要一个人面临2种或者N种选择,那么经济学研究就可以配上用场。因为有选择就必须有比较,你选了A而没有选择B,理由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问题,按照现在的经济学家看来,都可以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今天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的看法。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远远不像大家一开始想像的,“经济学就是跟钱打交道”。现在大家知道,经济学的范围要广泛得多,它跟人类的整个生活都连在一齐。前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个行为经济学家:Daniel Kahneman和Vernon L.Smith。Kahneman实际上是从心理学家转过来的,Vernon L.Smith倒是一个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家,但是他研究的范围却是人类的心理和人类的行为。经济学可以研究人类的心理和人类的行为,这样,经济学的视野就被大大拓展了。
经济学到底是怎么样一门学科?从研究财富的管理到研究财富的生产,从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到研究人类的选择行为,大家可以看到,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泛,外延越来越扩大。所有这些,看上去好像差别很大,但为什么都能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它们都包含着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效率”。无论是家庭的管理还是国家的管理,无论是消费过程还是还是生产过程,所有这些都包含着人类如何做,如何选择的问题,而做得好与坏,就是一个效率的差异。讲穿了,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效率的科学。我认为,这个定义能够把前面各个定义都贯穿起来。我们知道,效率,在经济学当中,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述。一般的表述是,用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收益。但这仅仅是其中一种,因为很多情况下,这种方法不适用。通常还有其他几种表示方法,比如说,如果收益是给定的,效率就是,怎样才能用最少的成本、最少的付出获得给定的收益。反过来,如果成本或付出是给定的,所谓的效率,就是如何用给定的成本和付出,获取更大的收益。效率还有一种表述方法,如果成本和收益都是给定的,但是有N种方案可供选择,那么,我们就要比较,哪一种方案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差额最大。这也是一种效率。描述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帕累托最优”。老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新生以后也会学到,今天我就不展开讲了。不过,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在讲到收益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狭隘地把收益理解为就是金钱,事实上,在经济学中,收益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我们下面还会不断提到这个问题。经济学对人的行为有两个基本假定,它是经济学最基本的逻辑前提。这两个假定是什么?就是“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一般情况下,经济学总是假定人是理性的。那么,理性的人是一个什么概念?事实上,对消费者来说,理性人就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对生产者来说,理性人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人。大家注意,这两个提法看上去没有太大差别,其实是非常不一样的。因为在经济学看来,所谓效用,只是一种心理满足的状态。讲效用最大化,并没有限定这个效用只能是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效用,它的维度可能是多方面的。这样,效用这个定义,就给经济学分析人类行为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但是对利润最大化来说,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可以用金钱来度量的,因为利润本身是一个外在的东西。事实上,主流经济学虽然也讲消费者理论,但都是一章就带过去了,大量章节的内容都是用于分析利润最大化这一块的,即所谓生产者理论。而对于效用最大化,就往往不再作深入的讨论。我认为,这是主流经济学一个很大的不足和欠缺。但是,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思路是一致的。讲到底,所谓最大化,其实就是一个效率的体现。最大化,体现的是经济学核心的两个字:效率。
这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第一个问题:经济学是什么?从最早研究家庭财富的管理,到中世纪研究国家财富的管理,再到近现代研究财富的生产和稀缺资源的配置,一直到现在所谓研究人类的选择行为,我总结的关键、核心,就两个字——效率。因此,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效率的科学。
二、经济学能做什么?
第二个大问题,我们就要来进一步深入地来探讨一下,经济学究竟能做些什么东西?它能帮我们分析什么问题?从效率这个问题出发,经济学当然首先可以构造出一整套模型,用来分析物质财富管理、稀缺性资源的配置,包括生产、消费、交换、管理,等等,一系列的东西。这块内容也是经济学发展到今天,体系最完整的一块。你们大学4年当中接下来要学的主流经济学就是这一块。物质财富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怎么被创造出来的?怎样最有效率地创造物质财富?企业如何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个人怎样使自己的财富最大化?这些东西啊,主流经济学讲得太多了,这一块东西我今天就不多讲了。而且我也要说,大家可能有的对经济学产生的一些误解,主要也是从这一块来的。我要强调的是,我不希望由于这一块的内容使大家产生一些误解,甚至由于这些误解影响了大家的整个思维。这是我今天晚上特别想提醒大家的一点。我们不要仅仅把经济学限制在对物质财富的研究这个框架中,我们必须从这个框架中走出来。我个人认为,这不但对我们的学习,而且对我们的人生,都非常重要。
我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我有一个老朋友,多年的老朋友。有一次,这位女同志碰到我,给我讲了一件事,引起我很大的警觉。她很苦恼,她说,她的丈夫,本来是学工科的,在单位上由于工作勤奋、待人大方,不计较得失,很受领导和群众的欢迎,结果被领导看中了,推荐到人民大学进修经济学专业的MBA,然后提拨重用。没想到学了两年经济学回来以后,她丈夫整个人都变了,老是斤斤计较,原来是一个非常厚道的人,整天说“我原来的作法不对,按照经济学的要求,我就要理性的计算,要考虑成本收益,考虑利润最大化”这一类的话。有一天,他丈夫去买菜,邻居一个走路不便的老太太请他帮忙买点早餐回来,也就是一点大饼油条之类的东西。她丈夫帮老太太买回来早餐了,交给老太太,老太太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忘了把钱给她丈夫。如果放在以前,她丈夫绝对不会把这件小事放在心上,但现在学了经济学以后,为了这点事,她丈夫几个晚上睡不着睡,老是跟她说“按照经济学的原理,这样不行。我帮了她老大一个忙,既付出了劳动,又要我出钱,这太不划算了,这不是一个理性的人干的事”,但是走过去跟老太太要这点钱又怕失面子。这样折腾了几天以后,她丈夫终于下定决心,有一天早上6点钟还没到,她丈夫说,“今天一定要放下书生臭要面子的观点,放下情面,必须把钱要回来”。然后就跑去敲开老太太的门,跟老太太说,“你还记不记得,前两天我给你买了大饼油条,你欠我两块钱,到现在还没有给我”。为这件事,我这位朋友痛心疾首,她说,如果学了经济学,一个人就变成了这个样子,经济学不是害人吗?学经济学又有什么用?
我不知道大家在进入浙大经济学院之前有没有这样的想法:经济学,就是教人如何计算的学问。也许你也认为,我朋友的丈夫,那个学了2年经济学的人做出的这种事,不正是一个“理性”的人应该做的事情吗?这里的问题究竟在哪里?错就错在我朋友的丈夫(你们可能也是)单纯地把经济学认为是仅仅研究物质财富的。物质财富的生产和管理,要不要讲效率?当然要讲效率。古语说分毫必究,锱铢必计,在单纯物质财富管理时你必须要去计较它。但是,我刚才讲了,经济学讲效率,物质只不过是一部分,等会你就会看到,而且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效率,如果我们正确地来理解效率,如果我们要重新来表述效率,那效率应该是什么东西?效率是给定一个目标,你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它。这才是效率的真正的含义。不能离开目标来讲效率,只有在给定目标以后,才能够来考虑效率的问题。让你攻打这个山头,你却打下了那个山头,就算你打得再快,南辕北辙,并不体现效率,反而是负效率。
给新生讲经济学的时候,我几乎每次都会举下面这个例子。你设想一下这么一个情境,星期天,你跟你的女朋友要出去玩,如果说你考虑的是怎么省钱,说到外面口渴了怎么办?要喝饮料啊,这不是很费钱吗?带瓶矿泉水吧。矿泉水也要花钱呢,那拿个水壶灌点水带上好了。出去还要吃饭啊,那怎么办?最好带点饼干,甚至就带两个干馒头,那不是最省钱吗!但是大家都知道,如果你是这样子带你女朋友出去玩,用不了几次,你的女朋友就要跟你说Bye bye了。要记住,这个时候你的目标是不一样的:你是要追女孩子,而不是要省钱。所以说,目标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生活当中,大家也都知道的,钱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样东西。但是金钱不能代表人的所有东西。讲到底大家都知道,金钱其实不过是一种手段,我们要钱来何用?不过是想我们生活的各方面能更好。在钱的背后你还有更高层次的各种各样的追求目标。如果说在追求金钱的时候,你把这些目标搞混了,甚至不记得了,片面地来讲什么“效率”,就像我刚才讲的故事里我朋友的丈夫,为了烧饼油条的钱,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这值得吗?这难道是理性吗?不是的,这其实是对理性的嘲弄。
既然我们把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定为效率,按照贝克尔的讲法,我们可以把人类的所有选择行为都包括进去,那么,我个人认为经济学就绝不再限于仅仅是主流经济学在传统上所关注的物质财富那一块东西。我今天所要讲的,就是要冲淡那一块经济学带给你们的印象,防止你们陷入那一块经济学所隐含的陷阱中难以自拔。千万不要认为经济学就是斤斤计较,就是算计。如果你这样认为,别的院系的学生就会觉得经济学院的学生太可怕了,他们都会害怕你们,不敢跟你们打交道了。但是,实际上经济学不是这样。所以,我今天晚上讲的,在后面我要强调的,就是除了主流经济学中要讲的那些,经济学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那么,经济学还能做什么呢?除了研究物质财富,它的效率问题,同样的,经济学也可以研究精神世界。因为“精神”,对每个人来说,同样是一种财富。而且,在很多方面,精神财富是绝对不亚于物质财富的。这一点,我想大家都有体会。在座的每个同学现在都是风华正茂,恋爱总要谈的吧?爱情可能是大家马上要面临的问题吧?在金钱和爱情之间,你的选择会如何?这里面就有一个目标选择的问题。它同样会体现效率问题。经济学可以研究精神财富,因为它同样有一个效率问题。比方说,情感,人类的爱情,经济学同样可以研究。贝克尔研究的是婚姻和家庭,我曾经专门来研究过爱情经济学。大家注意,爱情和家庭之间有一些细微而重要的区别。爱情更多的是偏重于人的情感方面的东西,而婚姻和家庭,你们以后看贝克尔书时会看到,考虑金钱与物质的因素更多。
那爱情怎么来研究啊?这里面可能有很多误解。有的出版社对我就有误解,他们知道我爱情经济学研究得好,想请我写一本书,就是关于爱情经济学的。我说爱情经济学,现在网络上已经搞得很滥,你一讲爱情经济学,人们就觉得你把金钱和爱情划等号了。真正的爱情经济学不是这么一回事。我前几年连续几年给学生开课,讲爱情经济学,这两年没有讲了。因为我的研究领域扩大了,研究重点也转移了。但现在你们都是新生,我不妨在这里稍微讲一点。你要研究爱情经济学,首先就是要研究人类在爱情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很多行为特征的原因是什么?这些行为特征不是无缘无故的。事实上,追究到深处,最终都由一个“效率”在决定。这里面涉及的内容很多,我今天晚上不可能展开来讲,只举几个例子。
在男女的爱情活动当中,有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也是比较固定的行为倾向,所谓行为倾向,就是说在恋爱中,人们经常会按照这样的模式来行动,来选择。比如说,男才女貌。这个“规律”说的是,相对来说,在挑选对象的时候,男孩子更注重对方的外貌,而女孩子更注重的是对方的智慧、才干。这种选择的原因是什么?讲起来可能会很复杂,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效率角度来作出一些描述。我最近看到,英国的一个生物学研究小组,他们在做关于男女爱情的一些研究。其中的一项是研究“男性评价女性‘美’的标准”是什么。他们调查了几百个样本,把男人认为女性是美的标准,共有几百项,分门别类地全部都罗列出来,筛选出大家意见集中的几条标准,然后计算机上面把这些筛选出来的标准模拟出来。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呢?凡是男性据以认为女性美的那些标准,绝大部分都是和女性的生殖能力和哺育能力有关的。比如说,女性的臀部的曲线,很多男人在评判女性的时候,都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标准。这个臀部的曲线,实际上意味着什么呢?从生殖的角度来看,曲线大一些的臀部,在生产的时候,要比曲线小的臀部,更容易产下后代。又比如,男性对女性的评判,胸部的曲线也是很重要的标准。而胸部的曲线,事实上是和哺育后代有关系的。哺乳动物嘛,胸部大一些有利于哺育后代。这也就是说,这些选美的标准,都不是凭空的,为什么你看到女人,就知道这个是美的,那个是美的?原来后面都有原因。
如果我们把整个人类的历史向前推演到史前,推演到最早的动物刚刚变人的那个时期,就会发现,我们现在人的审美观念,其实都是后来的人用诗化的语言,或是哲学的语言加上去的。其实最早的人,要选择对象,也许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你试想一想,如果说一个男性,他所选择的女性,恰好是一个生殖和哺育能力特别强的女性,他们的结合就非常有利,就是说,他们的后代会特别多。“后代特别多”,就会产生两个结果,一个结果就是把这个女性的这些有利于繁育后代特征延续下来了,第二个结果就是,恰好选中这个女性的男性的“选美”偏好,也会在后代的基因中有所遗传。学过生物学的同学都知道,这种偏差,在繁殖率上的偏差,在起初的时候,哪怕只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经过几十万年、几百万年、上千万年以后,最后都会造成非常明显的进化上的结果,这就是说他们的后代在种群中将会占有大部分的比例。所以,作为男性来说,他们择偶的标准,注重外貌,是有生物学上的原因的。当然,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这种标准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是,从几千万年来的进化的角度来看,男性认为女性美的那些标准,是有道理的。
那么,反过来说,女孩子为什么会选择有智慧有才干的男性?也可以从效率上作出解释。从生殖的过程来看,女性往往要承担更多的义务。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仅仅是依靠女性,她既要生小孩,又要抚养他,又要保护他,是很难完成繁殖后代的任务的。在动物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小鸟孵化以后,母鸟总是在那儿保护着小鸟;而在孵蛋的时候,母鸟更是必须寸步不离。在这个过程中,雄鸟要出去觅食,回来喂小鸟和母鸟,因为母鸟是不能离开鸟巢的。那么,这也就说明,公鸟的生存能力对保证母鸟能顺利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是至关重要的。同样,在现代社会里,作为男孩子来说,他的生存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大家可能还听到过一句话,叫做“痴心女子负心汉”。我们看到古往今来非常多的爱情悲剧上演的都是这一幕。当然,这不是绝对,不是说所有男人都是负心的,但是从概率上来看,大部分情况底下,还是男人负心的比较多。这个“负心汉”的含义是什么?就是说相对来说,男人是比较花心的。最起码跟女人比,男人更花心,更注重外表,感情也更容易游离。我今天讲的这个东西,你们女孩子可千万要注意,将来你们肯定要经过这一关,对男性要有充分的深刻的正确的认识。我对爱情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96年,到今天已经8年了。1996年的时候,在我们浙大曾经出了一件轰动整个杭州的事情。有一天,在玉泉校区,贴出了一张大字报,这个大字报是4个女孩子写的。这个大字报的标题就是“贞操万岁宣言”。今年网上好像又有人在做这个事情了,是不是,有人搞了个网站,呼吁大家为贞操签名什么的。实际上在浙大,1996年的时候就已经出过这样的事情。这个事情当时在杭州是很轰动的,报纸啊、电视啊都来采访。我有一个大学的同班同学,后来他读了社会学的研究生,现在是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的主任。他就是冯钢教授。他是搞社会学的,电视台就去采访他,让他讲讲这事情。我偶然在电视上看到冯钢说这件事情,他是这样说的,“按照我的看法呢,当然贞操是要讲的,但是,如果真是为了爱情呢,可以不讲贞操。因为为了爱情,你可以献身。”冯钢的观点是为了爱情可以献身,也就是不讲贞操;而如果不是为了爱情,却要讲贞操。
当时我在那里听,就觉得这个观点有点不怎么样。我担心社会学家这种观点要误人子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我得出的观点恰恰跟冯钢完全相反。我的观点是什么呢?我的观点就是,一个人如果为了爱情的话,你恰恰是要讲贞操的;如果不为爱情的话呢,反倒在有的情况下是可以不那么在乎贞操的。为什么?因为从经济学出发,你首先要搞清楚你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再来确定你行动的方案。大家注意了,我为什么要说,如果不为爱情,在必要时候可以不考虑贞操呢?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有许多演员,为了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她甚至向导演献身。她之所以不顾贞操,是为了获得那个角色,在这里她把事业放在贞操的前面。当然从道德上我们可以指责这种行为,但是放到当时当地的情境之中,我个人觉得,她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甚至献身自己的贞操,也并不是说是完全不可取的。道德评判我们另外再说。大家也都知道,现在社会上有许多所谓“三陪女”,我还看到有报道说,“三陪女”中不仅仅有打工妹,甚至还有女大学生。例如武汉、上海有的学校,这种事情都有揭露出来。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上海一所高校的一个在校女大学生,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为了完成学业,就去做三陪。当然,她去的场所比较高档,收入也比较高。要对这些“三陪女”的行为进行分析,她们的目的是什么,必须首先界定清楚。当然,三陪这种行为,是不是要在道德上进行谴责,这个问题不是今天晚上我要讲的内容。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有很多生活在我们城市中社会最底层的,从农村来的所谓的“小姐”们,她们的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有道理的。
我曾经专门找做过“小姐”的人聊天,问她“为什么要做这行”,她说,“在我们那种地方,我如果不出来的话,一辈子就永远呆在那里,老死在那里了,没有任何机会。而如果出来的话,用自己的青春,用两三年的时间,也许能挣到2、30万元钱。有了这些钱,我就可以回去开个小店,就可以完全改变我自己的人生了。”所以,我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简单地、一味地指责她们道德沦丧,败坏风气。这种指责,我认为是不公平的。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或者一个社会学家、政治学家,你自己的责任在哪里?为什么她会没有其他选择?为什么会有反差这么厉害的贫富差距?要从社会制度上来考虑,我们给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这些“弱势群体”有过什么帮助吗?现在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可能暂不可能给他们太多的帮助。但是,你有什么理由,非要去指责她们,说她们这样子做不道德。对她来说,她只是为了谋生。
我讲这些的道理就是要说明,在不考虑爱情的情况下,把贞操作为成本,来换取你个人价值排序上你认为更重要的事情或更靠前的东西,我个人认为,在经济学上面,是可以的,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如果不加入价值判断的话。但是,我接下来要讲的是,反过来,为什么我要经常跟女孩子们说,你如果真正是为了爱情的话,你倒是一定要讲贞操。这是我的爱情经济学里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不是说讲爱情经济学就是把爱情与金钱划等号了,根本不是那回事。实际上,爱情经济学要告诉你的是,在爱情中你如何更好地保护你自己,或者说,如何更有效地取得恋爱的成功。当然,你要牢记爱情是目的。比方说,你看到了一个你喜欢的白马王子,你爱他,你怎么办?好啦,如果按照冯钢的讲法,我爱他,我就为他献身吧!晚上一个招呼就上床了。你认为你这样是爱他,但是,我可告诉你,这样的“爱情”90%以上都会以悲剧而告终。为什么?原因就是我刚才讲的,你们女孩子千万要记住,男性和女性在整个爱情的行为上面,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偏好,是非常的不同的。这里面的原因可以一直追究到生物学上面去。
大家知道,人类中的男性和女性,就相当于在动物界中的雌性和雄性。那么什么是雌性动物啊,生物学上面有一个很好的描述。这个说法是这样的:“雌性动物就是在生殖过程中付出代价最高的那一方。”这是一个生物学的定义,不是说女的就是有头发,有辫子的人,女的就是在生殖上面要付出最高代价的那一方。你想,精子和卵子比一下,体积上卵子就要比精子大上数千倍的。更不用说,怀孕,中国人叫十月怀胎,这都是要在你肚子里面完成的。生出来小孩,大部分也都是你在抚养的。而男人,在这方面,不过是一个投机分子,他付出的非常少。我们现在讲的是经济学,假定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人,但是你要记得,我们这些理性的人都是从动物演变过来的。当人类还处在刚刚脱离动物的那种状态之下的时候,那时没有理性,没有文化,怎么样的男人他才能最成功啊?恰恰是最花心的男人。我刚才讲了,进化有一个规则,就是说,你的生殖能力越强,你的繁殖率越高,你的基因得到遗传的可能性就越大,你的行为模式就越有可能成功地通过一代代的遗传,在世界上慢慢地扩散出去。那么,作为一个男人来讲,我们把他放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原始的状态下来看一下。假定有两个男人,一个男人非常道德,“娶一个女人从一而终”的,这样的男人,可以设想一下,就算他十分强壮也十分努力,一年生一个,生上个40年,一辈子也就只能生出个40个后代来,这些后代,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中,还不知道有多少能存活下来。何况,原始人的寿命根本没有这么长。再设想一下,另外还有一个非常花心的男人,今天跟一个女孩子好,明天跟另一个女孩子好,你说他会有多少后代?简直可以说无法计算。所以大家注意,尤其是在座的女孩子注意,男人的花心几乎是天生的,今后你们不管碰到什么男人,都要记住,从本质上讲,没有男孩子是不花心的。因为只有花心的男人才能留下很多后代,也就是说今天所有的男人,可以说都是花心的男人留下来的后代,这是很可能的。那么男人“花心”在爱情经济学上会有什么后果呢?这就是说男人对性爱的追求热情会很快就递减下来。经济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边际效用递减。男性和女性在性行为上有很多的区别,你们在中学学过生理卫生的,应该都有些了解。男人可以很快地满足,这个在经济学上来说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而且从长期来说,长期交往下来,男人往往会有厌倦感。作为一个女孩子,当你碰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如果你刚刚见面就献出你的贞操,你自己认为你是为爱情献身,但是你仔细想想,可能对方会很快对你产生厌倦。我认识的女孩子中,发生爱情悲剧的,大部分都是这种状态。所以我强调,女孩子为了爱情,你要适当地保持你的矜持,保护自己的贞洁,我认为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还是效率的要求。你要想爱情真正能够天长地久,要想与自己所爱的人白头偕老的话,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当然,男人对爱情,一方面他可以这么不负责任,这么花心,但是,事实上,我们知道,从长期生物进化的过程来看,还有另外一个力量来对他进行着制约和平衡。这个力量是什么呢?在动物界,如果一个雄性,非常的不负责任,后代一生下来,就跑掉了。这样的生物,它的后代的成活率肯定会小很多。我们可以看到,尤其是那些处于食物链下端的生物,它们抚养后代,往往需要雌性和雄性的互相合作。鸟类往往是这样,很多食草类的动物也是这样。而处在食物链上端的生物,如老虎、狮子,反而不一样,雄性往往不照顾后代。这种在抚养后代中雄性和雌性的相互配合,就与前面讲的雄性的机会主义行为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雄性这种配合雌性养育后代的行为,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就使得动物,还有我们人类,产生了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倾向,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感。
我经常给爱情下定义,爱情,当然离不开性爱,因为说到底,爱情是一个生物繁殖的事情,人类文明的发展,虽然使繁殖和爱情分开来了,爱情本质上还是有一个性的要求。但是,光是性爱能构成爱情吗?大家仔细想想,当然不是,如果那样,人不是变成动物了吗?爱情还有一种情爱的因素。情爱,是一种感觉,就是说,你和所爱的人在一起,不舍得分开,就是说几天不见,你就会“如隔三秋”;就是说当你所爱的人生病了,你会觉得比你自己不舒服还难受。一旦到了这种程度,这种情爱的感觉才算有了。只有情爱,才能对婚姻、家庭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大家要注意了,这种情爱的产生,是要时间来培养的。我经常会画一个座标,在这个座标中,有一条性爱的曲线,这条曲线是凹的,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也就是说,是边际效用递减的。这也就意味着,恋爱中仅有性的方面频繁接触,会导致热情的降低。所谓“距离产生美”、“小别胜新婚”说的也是这个意思。隔开一点,反而会觉得亲热,老是在一起,会产生厌倦。还有一条是情爱的曲线,它不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也就是说,情爱会随着你们交往时间的延长而加深。爱情,就是要找到情爱和性爱一个好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是需要有时间来考虑的。最起码,我劝你们女同学要把对方对你的兴趣,完全是从性的角度出发的兴趣延长,延长到足够长的时间,让情爱的绵绵无尽能够支撑你们性爱的冲动,也就是说,让情爱的曲线足以承托住性爱的曲线。到这个时候,再来考虑要不要上床,要不要献身的问题。因为光有性爱不足以支撑你们之间的关系。类似这种策略,其实在雌性动物中早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例子有许多,比如我在一个研究中举过的澳大利亚黑山鸡例子。雌性黑山鸡挑选伴侣的方法是让雄黑山鸡做鸟巢,看谁做的鸟巢漂亮,就选谁,因为做鸟巢的本事显示出雄黑山鸡生存能力的高下。雌黑山鸡让一些雄黑山鸡做鸟巢,首先选出鸟巢做是最漂亮的一只黑山鸡,然而这只是第一步,雌黑山鸡没有这么快就跟挑选出来的雄黑山鸡成家,它还有更多的考验。它不是先看中了一个鸟巢吗?看着满意了,它却三下五除二地把这个鸟巢踩个稀巴烂,如果这只雄黑山鸡特别喜欢雌黑山鸡,它就再会做一只,雌黑山鸡再踩个稀巴烂,如此这般做了踩,踩了做,重复四五遍,雄黑山鸡必须一直表现良好,雌黑山鸡才会满意,才会和它成为夫妻。这是鸟啊!都有这么聪明。这就告诉我们,为什么在爱情活动当中,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雌性或者女方,是一定要有一些矜持的。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在婚姻,在生殖的整个过程当中,女性是付出更多大代价的一方,你们更需要对方有一个承诺,一个可信的投资的承诺。而男性相对来说不需要这么大的代价。所以我在这儿讲,中国古训当中的一些格言,包括你们父母的一些说教,当然单纯从说教的角度你们会反感,但是我要告诉你们,这些可能恰恰是爱情游戏当中的经验总结,有效率的因素在里面。这些都可以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把它归纳出来。这就是我搞的爱情经济学的一部分内容。爱情经济学不是告诉你爱情就是金钱,而是要告诉你面对爱情,如何才能更有效率地达到自己的目标。这里面大量的东西,都可以用经济学的角度给予解释。所以我再次强调,经济学绝不是光与钱打交道,经济学不是那么枯燥的,人类的爱情这种最浪漫的东西都可以用经济学来分析,那还有什么东西是不能用经济学来分析的呢?
你们如果关注我的研究,就会发现,我并不是反对传统的那块经济学,但我强调经济学要扩展。除了对爱情的研究,还有对善,也就是对道德也可以进行经济学分析。还可以对神,也就是对宗教我们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进行分析,例如,宗教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人类来说,宗教的效率在哪里?还有,对美也可以进行经济学分析。刚才已经讲了,人的审美标准,人对美的看法,异性之间互相吸引的地方,都不是凭空来的,它后面都有效率的因素在里面。这些都是经济学从效率出发,我们可以研究的范围。所以,我们说,经济学可以研究物质财富的配置,也可以研究和精神有关的东西,比如刚才讲的审美啊、道德啊、宗教啊,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用经济学的效率观点来研究的。经济学还有第三块,很大的一块,也是上个世纪7、80年代以来,在主流经济学内部发展起来的,它研究人和人之间的各种规范,包括人们的语言、习俗、惯例,乃至文化、制度。这里的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宗教制度等等各个方面。这一块也就是现在发展非常快的新制度经济学这一块的内容。
三、为什么经济学可以成为“帝国主义”
那么,讲到这儿,我们可以看到,从效率出发,我们只要把我们的视野放宽的话,经济学就不仅仅是用来研究如何赚钱的学问,我们学经济学的不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一天到晚只知道计算别人。不是这样。你们也要告诉其他专业的学生,看到学经济学的人不用怕。我们学的经济学,范围广得很,我们讲的效率,那是给定目标前提下的效率,首要的是目标的确定问题。所以,我们学过经济学的人,应该更懂得爱情,更懂得情感,更懂得浪漫。因为我们理解效率的真谛,在这些场合我们应该做得比别人更好。总之,经济学研究的范围,按照我刚才讲的,几乎把和人有关的所有这些行为都可以囊括进去。经济学是关于人类选择行为的学问,首先,爱情当然是选择,我们都知道贝多芬有一首很有名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里面就是人生的选择,包括爱情的选择。具体的爱情生活当中,你爱谁,和谁好,这些不都是选择吗?所有的选择,都可以用效率来作分析。道德啊、宗教啊、法律啊,这些都可以用经济学来分析。
这个倾向,事实上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就是刚才我们讲的,以贝克尔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那儿就开始了,现在已经越来越成气候了。1992年,贝克尔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前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又授给行为经济学家Daniel Kahneman和Vernon L.Smith。这些,我个人认为是代表了经济学未来发展最前沿的一个方向。有人把这种迹象称做为“经济学帝国主义”。就像当年的英帝国主义,在全球各地建殖民地一样,经济学现在也侵入到其他学科的传统领域。明明本来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的道德,经济学也要来研究;研究爱情,本来是心理学的事情,经济学也要来插一手。法律的研究,经济学也要插进去。我个人认为,经济学的帝国主义倾向是存在的。但这种存在,不是说经济学家或经济学的野心大,而是与经济学研究本身的逻辑和我们刚才给经济学的定义分不开的。经济学是研究效率的科学,从效率出发,经济学研究可以对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涉及。今天我要讲的第三个问题,就是要给大家讲讲,为什么经济学可以成为“帝国主义”。
所谓“帝国主义”,不是说我野心大就行的,不是我想怎么样、我愿意怎么样就可以的,还必须令人信服,让人家能够相信你。在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中,经济学的地位已经是牢不可破地树立起来了。比如说在法学界,从波斯纳开始,建立起“法的经济学分析”以来,现在经济学分析已经是法学界,法理学分析的一个基本思路了,法律就是要考虑它的效率问题,立法的效率如何,执行法的效率又在哪里?如果一个法的制定对社会是没有效率的,这个法的存在就成问题。在法学界,经济学分析的地位已经牢固地树立起来了。在其他的一些领域,经济学的分析思路也在逐步地被人们所接受。当然,在很多地方,经济学分析还受到传统学科的抵制。有人老是在抱怨:你们经济学怎么这么霸道啊。但是,我觉得,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原因何在?经济学为什么能够这样所向披靡呢?关键就在于经济学是研究效率的。那么,为什么研究效率就可以对社会科学的这么多领域产生这种结果?对这一问题,我接下来给大家讲几点。
第一点,生命存在的本质就是效率。大家都知道,整个世界的存在方式是运动。这个世界说的是无机世界。无机世界的运动是一个能量释放的过程。我们都知道,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能量积聚起来以后,有一个自然释放的过程。随着能量不断的释放,热寂说告诉我们,整个宇宙慢慢会冷下来,最终一片死寂。这是热寂说描绘的无机世界的图像,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熵不断增加。这是物理世界的过程,那么生命的过程是什么?生命的过程不一样,生命存在当然也是运动,但生命运动,大家注意了,它和无机世界的运动,恰恰相反。生命的运动,首先要有一个能量聚集的过程,生命如果不补充能量,又哪能运动呢?现在有很多理论,包括自组织理论,包括超循环与开放系统理论,这些理论,所研究的结果,都提出了一个负熵的概念。生命过程,是与无机世界的热寂过程相逆向的运动过程。物理世界是从原来有组织逐步走向无组织,熵在不断地增加。而生命过程,可以使无组织的东西变得有组织,使负熵加大。这两个刚好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果没有这个矛盾的两极,这个宇宙本身就不可能存在。所以我们看到了,生命运动,首先要有一个能量的聚集过程,然后再有一个能量的消耗过程。既然有能量的聚集过程和消耗过程,大家就可以想像,这与物理世界从一个给定的能量开始消耗,就完全不一样了,没法比较。这也就是说,一涉及到生命的本质,生命的运动,这里面就肯定有一个效率。生命如何聚集能量?聚集的能量如何有效地用出去?这些都有一个效率的问题。因此,生命的本质就是离不开效率。有关生命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能够找到效率的影子。
第二点,我要说的是,生命进化的本质也在于效率。我们都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讲,进化是自然选择。我现在对此有新的看法。在经济学上有一门最前沿的学科,叫做演进经济学或者演化经济学,就是把进化论和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关于演化经济学我总结出了一条最基本的规律。这条最基本的规律是什么?这就是说:进化是环境对效率的选择。达尔文只讲了一个自然选择,但是,自然究竟选择什么呢?达尔文没有讲。我现在给出的演化经济学的第一个规律就是进化是环境对效率的选择。什么叫选择?选择不是漫无目标的碰巧选上,选择的第一步是要有突变,也就是说,人可能有这个行为,也可能没有这个行为。就像我们刚才讲的,最初的一些人的行为,比如说男人的花心也好,从一而终也好,这些都可能是偶然的,但是这个偶然,对于进化来说是必然的。关键就是效率问题。生殖能力强、繁殖率高的人的行为特征,就被选择出来,因而逐步逐步地开始扩散下去了。所以,所谓自然选择,所谓环境对效率的选择,就是一个效率高的、适存度高的行为模式逐渐扩散的过程。我在这儿不举经济学的例子,就举一个纯粹生物学的例子,这个例子可以说明我们所说的效率在生物学中的重要。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可以见到的绝大多数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有氧呼吸。我们人,包括99%以上的生物,离开了氧气都没有办法生存。但是,难道生物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吗?实际上40亿年前,当生命刚刚在地球上产生的时候,所有生物都是厌氧生物,其实那个时候大气层也没有什么氧气。厌氧生物,它能量的保存、能量的转化是通过发酵来完成的,就是说,葡萄糖通过发酵的过程才能转化成ATP,ATP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储存能量的一种细胞。大家要注意的是,一摩尔的葡萄糖通过无氧呼吸,通过发酵,变成的ATP,只有两个。能量的利用率大约只有3%左右,利用效率是很低的。另一方面,一摩尔的葡萄糖如果是通过氧化来产生ATP的话,可以产生36个ATP。二者的效率相差18倍。假设,在同样的一个环境底下,现在出现了一种生物,同样的利用葡萄糖,不过它是有氧呼吸,那它的效率就提高了18倍,毫无疑问,在给定的条件下,它的繁殖率肯定会更高。这正是我们今天见到的生物绝大多数都是有氧生物的原因。而无氧呼吸的厌氧生物,则可能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早就被淘汰了。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在已经彻底没有无氧生物了,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如在海洋深处、冰川底部,在几乎没有氧气的地方,可能还有某些厌氧生物存在。但是,只要是有氧气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有氧生物了。
这就是效率留下的一个痕迹,这就是环境对效率的选择。刚才这个例子是从生物来讲的,事实上,如果我们从人类自身来讲,同样也是如此。人类今天的许多行为特征,包括刚才讲的情感的特征,包括人的道德感,等等,许多哲学、伦理学讲起来很玄的东西,事实上都是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有用的、对竞争来说非常有效率的东西。例如道德感,今天没有时间展开来讲了,大家可以去看我的网站,上面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
道德这个东西,关键是什么?关键就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我们知道,人如果都从自己的理性出发,每个人都仅仅考虑自己的理性,合作往往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你们学过博弈论,就会知道,现代博弈论当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模型,叫做囚徒困境。这个模型虽然以囚犯命名,但它在现代生活中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囚徒困境模型是讲两个囚犯,被抓住了,被分开囚禁,他们面临的处境是这样的:对任何一个囚犯来说,如果另一个囚犯坦白,而自己没有坦白却进行抵赖,由于“抗拒从严”,他会被判坐牢10年,另一个囚犯却立即释放;如果另一个囚犯坦白,他也坦白,那么两个人都坐牢2年。如果另一个囚犯抵赖,而他自己坦白,那么他自己得以立即释放,另一个囚犯则坐牢10年;如果另一个囚犯抵赖,他自己也抵赖,那么由于无法入罪,两个人都只受轻的处罚,各坐牢3个月。囚徒困境在社会科学,尤其是在经济学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含义。首先经济学假定人都是有理性的,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就出现一个问题了。你追求自身利益最大的时候,当然你是希望最好大家都不坦白,两个人都没有事,但现在的问题是,你们是被分开囚禁,信息又不通,如果我坚持不坦白,而对方却一下子坦白了,那我可倒了大霉了,我要坐10年牢,对方却可以马上获释,这对对方是很大的诱惑。博弈论就是要告诉我们,在这个博弈中,纳什均衡是两个人都坦白。也应是说,从理性出发,每个人的最优策略都是,不管对方是坦白还是不坦白,自己都先坦白。你先坦白,如果对方也坦白,那么大家都一样,受一些小小的惩罚;如果对方是个傻瓜,你先坦白了,对方却不坦白,你就占了大便宜了。
这个博弈论的模型,我们把它深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怎样合作的问题。两个人合作还是不合作?如果说你非常虔诚,一片赤诚,表达出全部心意,作出很多牺牲,而我就搭便车,我不做出任何努力,我坐享其成。这样一来,你的损失就特别大,而我得以在中间占便宜。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我知道我合作了你可能占我便宜,那么干脆大家都不合作。要知道,在囚徒困境这样的情境当中,如果大家合作的话,对大家的总体情况的改善是有很大的好处的。然而博弈论告诉我们,从个体理性出发,双方不合作,才是一个纳什均衡。博弈论提出了大量证据,都表明,碰到这种场合,理性的选择就是大家不合作。这个囚徒困境模型对经济学的挑战在哪里呢?大家知道,经济学有几个假定,其中有一个,刚才一再讲到了,就是理性人的假定,人都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还有另外一个假定,就是帕累托效率。就是说有一种状况比前一种状况更好,那么这就是一个帕累托改进,这就是有效率的。但是,你们有没有看到,在囚徒困境当中,经济学的这两个假定已经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完全冲突。大家都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按照纳什均衡解得出的结论是双方不合作。但是大家都知道,如果大家合作的话,产生的结果要比双方不合作要好得多。那么为什么不敢合作呢?关键是万一你合作,对方不合作怎么办?理性的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你合作,那我不合作,我就可以占大便宜了。这样子,谁也不敢合作。所以,在囚徒困境这个模型当中,经济学的两大前提假设,即理性假设和帕累托效率假设完全冲突起来了。从个人的理性出发,推导不出两个人的帕累托最优。
我最近这三四年来,就在研究这个问题。一开始,我用了很多数学的方法,试图来推翻这个纳什均衡解。是不是有其他的解?但是花了好多好多功夫,没有办法取得成功。最近这一两年,我有了新思路。按照德国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说法,世界的意义不在世界当中,而在世界之外。我认识到,要求这个囚徒困境的合作解,很可能这个解不在囚徒困境当中,而在这个囚徒困境的外面。在领悟了这个思想之后,我找到了解决囚徒困境的途径。我后来就从常识上来考虑,这个囚徒困境,如果说要有解的话,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个前提条件是,当我要和对方合作的时候,我明明知道对方以后会坑我,我仍然义无反顾地跟他合作。这是首先要走的第一步。如果你在那儿斤斤计较:我合作了,你可能坑我,我就不跟你合作了,那样是永远也合作不起来的,那就回到了原来那个纳什均衡解了,不合作就是不合作。首先要有一个人敢于合作,即使我知道你要坑害我,我还是要义无反顾地来和你合作。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蕾莎修女曾经说过,“爱,直到伤害自己。”即使会伤害到我自己,我仍然要去爱。合作也需要有一些宗教的东西在里面。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要想冲破囚徒困境的第二步是,当对方已经表示合作了,我明明知道如果我不合作,我可以获得很大收益的时候,我要敢于拒绝这种诱惑,坚决跟他合作。是的,只有这两个条件具备,我们才能合作。仅仅从理性的角度来考虑,那就不可能合作。
这也就是说,要冲破囚徒困境,人们必须有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是什么,实际上,就是我们讲了数千年的爱心、善心、同情心、道德心。这些东西本来看起来是非常虚幻的,浪漫的情感似乎只应该在爱情小说中出现。但是,我们把它们拉回到进化的角度来说,这些都可以与效率挂上钩。现在我们就是要把这种爱、这种同情拉回到进化的过程中来看。这些东西为什么会产生出来?因为人类需要合作。我现在设想,最初的冲破囚徒困境的条件,不是在囚徒困境当中获得的,而是在一些不同于囚徒困境的博弈中获得的。我们只要把其中的收益改一下,你会看到,如果双方不合作,那么双方的损失会非常高;如果双方合作,那么双方的收益会非常大。现代社会中确实有这种可能,如果你合作了而我不合作,我就可以占很多便宜。如果我们真的以为历史上有很多这种情况发生,有很多人会这样做,而他的适存性提高,那么这种行为模式就会遗传下去。但是我们要记住,在我们人类早期,出现的情况是另外一回事。在人类早期,出现的大量情况更可能是这样的:我合作,你可以不合作,但是对不起,你逃避的话,你也得不到任何好处。打个比方说,当人类祖先刚刚从树上下来走到陆地上的时候,天敌变多了,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少了,原来依靠采集来的食物就可以维持生命的,现在不行了。人类必须扩大食物的来源,也就是说必须吃肉,必须去狩猎了。但是当时,在大部分情况底下,人类单个人是不可能打得过这些猛兽的,它们是猛犸之类的猛兽,单个人不被它们吃掉就是好运气了。这个时候,你当然还是可以偷懒,但你一偷懒,也就意味着你们两个人全都要完蛋。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假定,只有两个合作的人,两个义无反顾地合作的人,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人类的祖先,尤其是在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由于必须要进行义无反顾的合作,而不能计较个人的利益,他们必须具备人类的同情心和其他善的东西。在今天看来,也许同情心、善的东西是很虚无飘渺的东西,但在人类祖先那里,这些是直接跟生存有关的东西。经过千百万年这样的艰苦环境下的演化,同情心、其他善的东西,应该也是成为人类行为倾向的一部分,今天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有同情心,都有向善的意向,就是这个原因。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善心,只是程度多少不同而已。正因为有了这种善心、同情心,才有可能冲破囚徒困境。这样囚徒困境就变得可解了,它的前提是要有同情心,要有善心。这样,我们就把善心、同情心的概念,重新做了一番解释,而不是像伦理学、哲学那样搞得神秘兮兮,悬在半空。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找到了一条从效率角度来理解这些概念的途径。同样,我对宗教也作过一些研究,得出的结论跟传统的伦理学有很大的不同。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的管子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做“仓禀实而知礼节”,这在伦理学上经常讲到,意思就是说在物质条件比较好的时候,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时候,人会有道德感。而根据我的研究,我的结论恰恰是完全相反的。我的结论是,在越艰苦的环境底下,人的道德感才是越强的。为什么?因为在那种艰苦的场合底下,如果你采取不道德的做法,或者不合作,那你就是死路一条。只有合作,然后你才能够生存下去。这种情况,才能使我们人类有同情心,才能使我们人类有善心。而往往到了环境比较好的时候,我只靠我自己一个人也可以生活的时候,人的自私心反而会多起来。从历史上可以看到,在那种出现很多尔虞我诈的情况的时候,人类文明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了。那时为了保证人们的合作,就得利用宗教来装神弄鬼,通过吓唬大家来保持宗教内部的这种凝聚性。如果每个人都是你说你的,你做你的,整个种族的凝聚力就低了。所以宗教就是这个作用,把人凝聚起来。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道德、上帝和效率》,文内我把上帝、道德、宗教都和效率挂起钩来。后来经济社会发展了,光靠装神弄鬼也不行了,那么理性的人类就制定出一系列大家都同意的规则来,形成制度。在处理个人事务的时候,你搞个人理性是可以的,但是在有关整体利益的时候,就不能因为你个人的利益来损害他人的利益。这就需要法律来规范,法律的存在,也是由于效率的原因。
所以,正是由于进化是环境对效率的选择,使得人类有这么丰富的文化。所有宗教、法律、制度,实际上都有一个进化的问题、效率的问题。更进一步地说,在人类社会进化的过程当中,人本身的进化和社会的进化本身,是一个同步的过程,是一个互相加强和反馈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人的进化、自然的进化、社会的进化、环境的进化,都是互为因果的。我们原来所理解的进化论,就是自然进行选择,适应它就存在,不适应它就消亡。但现在看来不是的。生命的进化过程中,人本身的进化过程中,都要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进化”是生命与环境“共生演化”的过程。我在这里要再举上面讲过的有氧生物、厌氧生物的例子。地球形成初期,地球的大气层里是没有氧气的,大量的都是二氧化碳,那个时候,最初的生命,如绿藻、蓝藻,它们的能源是来自太阳,利用光合作用通过阳光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糖份,来维持生命。这是一个化学反应,但是这个化学反应有一个副产品,这就是氧气。就是说,光合作用的同时氧气产生出来了。氧气不是当时生命运动有意的结果,只是一个副产品,大量的光合作用消耗的是水和二氧化碳。但是,慢慢地,空气当中的氧气就多起来了,这样环境就发生了变化,而这个环境的变化,是和生命本身的运动分不开的。有了足够多的氧气以后,大气层的化学成分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进而形成了臭氧层,这就为“有氧呼吸”提供了可能。空气中的氧的存在,为生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时候,可能完全是偶然的,有一个生命,它开始用氧气来呼吸了,它用氧化反应来获取ATP,这个就是突变,因为原来的生物都是用发酵来获取能量的,现在它突然用氧化来获取能量,而这样做,它的效率特别高。效率特别高之后,它的后代就越来越多,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都是有氧呼吸。有氧,这本身也是一个生命进化的产物,然后它又对生命进化的环境产生影响。
至于人类,对环境就有着更大的影响了。因为人物作为高级生物,有发达的头脑。人类与动物区别最大的部分就在于发达的大脑。发达的大脑是怎么来的?它既是大脑本身进化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在进化过程中反过来对大脑产生了新的要求的结果。大脑容量越大,你认识的东西越多,激发的效果就越多,最后大脑越发达,大脑越发达,人的社会活动的半径就开始扩展得越来越大。所有这些在演化经济学里面都有很多很深刻的探讨,例如:大脑的细胞容量和早期人类活动半径之间有什么相关关系?所以,人类社会和人类之间,是一个共生演化的关系。
这样,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今天为什么经济学可以成为“帝国主义”,因为经济学研究效率,而生命存在、生命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效率问题。另一方面,生命存在、生命进化,又是和整个人类社会共进互动的,所以,社会科学的领域都能够以用经济学、用效率的维度来进行描述。我这里说的是效率这个维度,这并不是说经济学可以把其他许多学科都可以取代掉。哲学家、社会学家,仍然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维度研究社会和世界的各个方面。我们经济学从效率的维度同样可以来研究道德问题、情感问题、伦理问题,这是完全可以的。这才是经济学成为帝国主义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今天晚上我想给大家描述的经济学的广阔的蓝图。当然,接下来在4年的学习过程当中,我刚才所讲的这些,其中90%的内容,你可能都接触不到。教科书所讲的恰恰就是我刚才没有讲的那部分,就是经济学关于物质财富的那部分。今晚我之所以要讲教科书上不讲的那个90%,一个是不想你们对经济学有误解,第二个也不想你们被别人所误解,被人认为经济系出来的,就知道钱。你可以跟他解释,经济学远远不止那些,人类行为中的绝大部分,经济学都可以研究。那么,你有了这么一个对经济学的全面了解,在你4年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就能够维持自信心,尤其是实验班的同学,你接下来的学习是很苦的。而且我希望大家在进行深入的、专业的、科班的经济学训练的同时,能够时刻记住,经济学外面的世界宽广得很,不要把你们的眼光仅仅局限在书本上有的那一小块东西上面。我特别不希望大家变成我刚才讲的那个故事中的那个人,为了一根油条钱一大早去敲邻居老太太的门。
好了,我想我今天晚上我给大家讲的内容就是这些。
提问一:
我是中文系的。我想问一下,如果我想学一些经济学的课程,学什么比较好?
叶航:
看来今天这里有不少同学不是经济学院的。不是经济学专业的同学想学习经济学,是很好的事情。不管今后想从事哪个专业,我想最起码的,经济学有两门最基础的课程,你们要首先学,一门是微观经济学,一门是宏观经济学。这是整个经济学理论大厦的最核心的理论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你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学其他课程。
提问二:
你今天讲道德就是人类的合作。那是不是说人在不管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合作?有的时候明明用不着合作的。叶航:
那没有这个意思。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一定要为合作而合作。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为什么这个囚徒困境在经济学理论界会引起很大的震动,而且激发了很多的争论。因为在囚徒困境这个博弈里,按照纳什均衡,只有不合作一个途径。但是,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社会确实还存在着很多合作的。合作是怎么产生的?我刚才讲的,首先就是要来解释合作是如何产生的。尤其是在囚徒困境博弈的这种情况里面,人们是很难合作的。那么这种合作是怎么才能产生出来呢?我就把它放到源头去看。在人类社会的源头,如果每个个人都可以靠在地上捡果子就可以活下来了,那也许就不需要合作了。问题是,在当时的情况底下,人类祖先可能面临着更恶劣的环境。那个时候,可能没有3、5个人(其实按照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在那种情况底下,最小的原始族群应该是6个人)在一起,是不可能活下来的。面对一头猛犸象,如果少于6个人,那就不是人猎猛犸的问题,而是猛犸猎人的问题了。那样就必须要有合作。而且,我们知道,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期不过是几千年的时间,而人类在这种必须合作的情况下生活的时间长达几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
所以,我们今天许多有心理特征都是在那个长时期的演进过程当中形成的。现在,在心理学当中,有一门非常前沿的学科,叫做演化心理学,或者叫做进化心理学,它在考虑人们的心理特点,行为特征的时候,就放在特定的场景上来考虑,而且把这种场景,搬到历史上去来看。就是说,历史上我们人类曾经面临过什么环境,才会导致这种心理状况。这种方法就是把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结合起来的一个交叉研究。我刚才讲的人类的爱情,以及其他许多人类的行为特征,在进化上其实都是有原因的。正是因为有长期的合作的进化历史,我们人类才会有同情心、有善心。这是我讲的合作的意思,并不是说在任何场合,即使没有必要合作也非要去合作。
提问三:
我想问一下,在爱与被爱之间怎么选择? 叶航: 这个问题可不可以问具体点?什么样的爱与被爱不可兼得,是怎么一种状况?„„
我个人认为,对女孩子来说,选择被爱可能会更好一些吧。提问四:
我想问一下中国的公有制经济为什么没效率?公有资源被占用是什么原因?土地被征用的严重情况说明了什么?
叶航:
你问的都是非常专业的问题。你问的每个问题都可以回答上很长时间,今天没有时间展开。如果你真的有兴趣又抽得出时间,那么星期一晚上可以到玉泉校区,教3-301室,我正在给全校的研究生开“中国经济问题:理论与实践”这门课。下次课刚好讲到这个问题。
提问五:
我想问一下旧式婚姻中有许多父母包办的现象,那时还讲究门当户对、媒妁之言之类,怎么用经济学来解释这些现象?
叶航:
这个问题很好。
父母包办婚姻,包括门当户对,这样的一些观念和做法在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事实上不仅仅在中国,在西方的中世纪,都是非常普遍的。这类模式,后来被人类社会的发展基本上给否定掉了。但它本身来说,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有效率的因素在内的。在人类的交往范围有限,交通传递非常缓慢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在中世纪,在中国封建社会,资讯非常不发达,这也就是说对人的了解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与此同时,结婚又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大家知道,爱情这东西、婚姻这东西,一旦建立了就很难解除,约束性是非常强的。以后你们会学到,它就像经济学上说的沉没固定成本,一投入下去以后,不管有钱赚也好,没钱赚也好,这些投资都已经沉没在里面,没有办法收回了。像这类的活动,大家看到了,一个是风险特别大,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情况下,父母代替子女选择在信息和效用上是有一些优势的。
年轻人信息更不充分,经验也不够,父母至少比年轻人多2、30年的观察经验,对人的了解要比年轻人强一些。还有像门当户对,也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如果两个人的家庭背景相差特别多的话,很可能他们的生活习惯、人生志向都有很大的差别。而门当户对是对信息选择的一个简略方法,在甄别对方的信息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只好先找出来的一个方便的方法。门当户对是首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两者之间兴趣、爱好等能够匹配,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率的。
但是大家也知道,像这样的东西产生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信息非常不畅通。而现代社会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资讯非常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十分快捷方便。现在父母包办的情况已经非常少了。我个人觉得年轻人在对待婚姻这样的大事上面,适当地听取父母的意见,还是有必要的。终究他们比你有经验,而且他们总是为了你好,不会害你的。当然,随着现在交流方式的变化,可能再过10年20年以后,爱情的方式又发生了变化,跟今天又完全不一样了,那就谁也不知道了。现在网络高度发达,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在网上频繁的交流,而且这种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没有风险的,所谓“网络上谁也不知道你是一条狗”。我想这可能会成为一种主流的方式,因为选择的面很广,又没有什么风险。所以说,恋爱的方式跟我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跟我们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提问六:
我是学数学的,今年大三。刚才您说经济学帝国主义,但我觉得数学更帝国主义,我的问题是,面对爱、情感、善良这些东西,我觉得始终还是难以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跟一件事情有关,韩国有一个很很好看的MTV,有一在几个MM在看,看得非常感动,我进去扫跟她们说,你知道为什么女主角有这么漂亮的眼睛吗?是因为等下她的眼睛要瞎掉;为什么男主角是个摄影师,是因为等下他的眼睛要捐给女主角。我说得都没有错,但却被MM们踢了出来。我想问,即使用数理、逻辑的方法可以对情感、善良、信仰进行研究,这样做是不是仍然显得太残忍了一点? 叶航:
两个问题都比较好。作为数学来讲,没有哪门自然科学可以不用数学,今天,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也开始普遍地应用数学。对这些,大家都认为很正常,没有人说数学帝国主义。所以我觉得,今天人们对经济学帝国主义,有一些误解,包括经济学家本身,有的人也没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经济学是从什么角度来研究传统上由其他学科来研究的一些东西的?另外,其他的学科也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我想,经过逐步磨合以后,慢慢地人们对待经济学会像对待数学一样。许多学科都用了数学,并不是说这些学科没有存在的必要的了,数学只是一种工具。经济学其实也是这样。
你说美、善良、信仰,这些很难定量来描述出来。对此,我想告诉你的是,可能你对某些领域中的最前沿的研究并不是太了解,或者缺乏读书。你要知道,早在上一个世纪初的时候,心理学研究中就已经开始兴起了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把很多感性的东西,通过实验的方式,尽可能地用定量方法描述出来。事实上,人们的许多感觉,包括心理感觉,在现代科学发展的今天,都已经可以把用技术手段定量描述了。去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给了FMII的创造者,FMII就是核磁共振脑部成像仪,这个仪器现在被广泛地用于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等方方面面的研究。核磁共振脑部成像仪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当人产生一些情感性波动时,人的脑部会产生的物理层面和化学层面的变化,FMII就可以将这些变化,尤其是物理层面的变化,记录下来,并描述出来。前年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Daniel Kahneman和Vernon L.Smith,Kahneman所作的大量研究就是用FMII来完成的。也许我们今天想要在这些方面建立起精确的定量模型还有些困难,但人类已经非常接近这个过程。信仰、爱、同情,这些都是人的心理感受,要把这些心理客观地记录下来,并准确地描述出来,对人类自身也确实是一个挑战。但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至于你讲的最后一个问题。我这里特别想强调一下,当我把效率,把理性,用来研究像爱、信仰、道德,这些东西的时候,并没有把这些东西当成理性,当成效率。你令MM很愤怒,因为把这么浪漫的事情搞得这么功利。我以前在临水报告厅给全校学生作讲座的时候,也有女生当场站起来,说叶老师你把金钱和爱情放在一起讲,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你们这些都是误解,你们要知道,我刚才讲的这些东西,并不是要否认爱情、善良,也不是要求当爱情发生时,要用理性来对待它,爱情仍然爱情,善仍然是善。刚才我讲如何冲破囚徒困境,还说了“爱,哪怕伤害自己”,这些都是非常情感化的东西。爱就是情感化的东西,爱就是那么浪漫的。
效率是在什么维度上起作用呢?我所要告诉你的是,人为什么会有这些情感,那是有效率的原因的。效率的原因经过人类的进化过程,已经使你产生一种爱的偏好了,有了这种爱的偏好,你就会这么去做,这并不是说,你这么去做的时候,就是功利的。所以我经常举一个例子,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母亲对子女的爱那真是不计任何付出,为了孩子可以放弃一切。但是从生物学的角度,从医学的角度,母爱难道是一点报偿都没有吗?不是的。亲缘体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母爱?正因为母爱是有效率的。同样的两个家庭,一个有母爱,一个小孩生出来后没有人管,当然是有母爱的小孩他成活的可能性大。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两者之间的差距,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哪怕是万分之一的生殖效率上的差异,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以后,最后,有母爱的那个孩子,他的后代就越来越多,而母亲也会把她母爱的行为倾向遗传下去。大家注意了,从遗传的角度,这里有一个效率的分析或者说功利的分析,但这并不是说,当这个母亲向子女表示关爱的时候,她是在那儿计算,计算这个孩子身上有多少我的遗传基因,我这么做对我有多少好处。没有这回事。进化的过程就是把母亲的母爱作为一种行为偏好遗传下去。所以当母亲表示出母爱的时候,她仍然是非常伟大的。正如情人对情人表现出爱的时候,仍然是非常浪漫的一样。并没有任何功利的计算在内。我们的经济学分析只不过是要探究这个事物后面的效率的原因。为什么要探究这个效率的原因?因为只有搞清楚这个以后,你才能够对你自己的行为,对你的心理了解得更清楚,让你做起事情来更有信心。效率在事物的后面,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当他那样做的时候,都在进行功利的计算。
提问七:现在的主流经济学是不是凯恩斯学派?
叶航:凯恩斯只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学派。现在你们要学的主流经济学应该说是新古典经济学学派,它的创始人是马歇尔。
提问八:我想问一下企业之间在什么情况下合作,什么情况下竞争? 叶航:我们讲合作通常分几个层次来讲。我刚才讲的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利害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怎么来进行合作的问题。这已经侵入到传统的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领域。至于你所说企业之间的合作的问题,这是一个经济领域如何合作的问题。经济领域的合作问题,实际上很好解决,一般只需要考虑一个单维度的利益问题就可以了。为什么现存企业间的合作比以前多了?这个问题也很好理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产业链越拉越长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以后,一个产品往往需要经过十几个行业的通力合作。例如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又如IT行业,也是这样。这些问题在你们今后的学习中会大量的学到。
提问九:经济学帝国主义不设自己的边界,会不会导致自己将来也消亡? 叶航:这个还是比较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人类思想,学术研究的整个发展,分工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在古希腊的时候,所有学科都包含在哲学里面,在哲学的范畴里面,可以研究几何,可以研究物理学,可以研究生物学,所有的东西都在这里面了。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问题都越来越细化,逐渐从古典哲学当中分化出来。通过文艺复兴,通过启蒙运动以后,现代科学的发展,它的分工越来越细,以致于到今天,有一些学科的分支,与最初的母体已经完全失去了联系。
但是,过细的学科分化又带来了很多弊端,从上个世纪6、70年代以来,整个人类的知识又面临一次新的整合,原来不同的学科间又开始有一种交叉渗透的趋势。我觉得,在人类整个思想的进展当中,分分合合,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今天,我们提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观点,提出一个经济学跨学科研究的视角,实际上也正是因为注意到由于社会分工过细导致的学科间相互分割的问题,想把它融合起来。所以就今天来说,学科的融合可能更重要一些。这也是为什么浙江大学专门成立了一个跨学科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我在这个中心里面担任主任,还有非常有名的汪丁丁教授。汪丁丁教授国庆后还要来,来了之后可能还会给大家作报告。
提问十:囚徒困境中纳什均衡虽然导致效率低下,对参与双方来说都不利,但可能有外部性。例如两家企业互相激烈竞争,结果社会得利。
叶航:我说的纳什均衡并不是一个帕累托最优,你要讲他效率低下,也可以的。至于你讲的,那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由于两家企业竞争,他们的不合作,或者竞争得很厉害,大家两败俱伤,结果对社会有好处,消费者得到了消费者剩余。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但是你要注意,经济学理论研究中,标准的纳什均衡是把这种情况排队在外的。在两个人当中,我必须来追问的是,你们两个人都从各自的理性出发,最后有没有导致帕累托最优?那么纳什均衡告诉我们,没有。这里面,也就是经济学的两大基础假设有了矛盾。
囚徒困境提出的挑战在于,我们今天的主流经济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合法的。为什么?因为理性的假设和帕累托最优的假设都是主流经济学的基础,而这两者有了冲突。按照传统的讲法,每个人,他只要不受到外界的胁迫,是他自愿作出了理性选择的,他的结果必然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但是,现在,囚徒困境对主流经济学的这个结论,是个震动。那么就是说,主流经济学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你讲的情况,他们两个竞争的损失,由外界获得,这是另一层面的情况。
提问十一:那么囚徒困境是不是就不可以通过理性得到解决了? 叶航:你说不可解决也不是这么绝对。这里的关键就是我们要对所谓人的理性假定作一个修正。如果你引进了人的情感偏好的话,把同情心引进去,把善引进去,那不就可以冲破囚徒困境了吗?就可以更好地找到出路了。当然,所有这些研究,都构成了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一些带有根本性的思考和突破。但是,按照我现在的研究,我感觉到这些并不一定和传统的经济学那么格格不入。例如,传统经济学有关于消费者的理论。消费者的理性是什么?是效用最大化,效用是什么?你再想一下,是一种心理的满足程度。既然是心理的满足程度,为什么我们不能假定同情心能够给你带来心理满足呢?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你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年老体弱的老人颤颤微微就要倒下的时候,你把自己的座位上给他,你难道会有什么功利的考虑吗?你要是不让座,你心理会觉得不舒服。这个就是同情心,你不这样做了你会难受,你这样做了你反而会快乐,尽管你让座等于说是你奉献出自己的利益了。你至少可以感到心里比较坦荡。这就是效用啊。所以,我们说,就是从经济学现有理论中,把效用最大化这个维度考虑进去的话,它并没有排斥情感在人类行为决策当中的重要作用。而从现在主流的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的角度来看,逻辑的认知,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理性、判断,和情感的认知,这是我们人类认识社会的两个主要的功能。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情感的认知功能,甚至在某些方面大大超过理性认知的功能。很多时候,可能都是情感认知在起作用。情感认知,严格地说和经济学并不矛盾。情感偏好,仍然可以把它贯穿到效用最大化里面。
提问十二:请你谈一谈宏观经济学可以吗?
叶航:这个范围太广了。以后我有这方面的讲座,我通知你过来听一下吧。提问十三:我是学电子商务的,请问电子商务和经济学可以有什么结合吗?学习经济学读什么书比较好?
叶航:电子商务现在与经济学联系可以说太紧密了,因为电子商务本身就跟经济有关。至于学经济学看什么书比较好的问题,你可以去选一些经济学的课听听。如果你要自己看书的话,我建议你看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写的《经济学原理》那本书。
第二篇:校友在浙江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曾被誉为“东方剑桥”。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守于浙江大学毕业典礼致辞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江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会聚在一起,隆重举行2006届毕业典礼,庆祝6092名本科生、4350名研究生圆满完成学业,取得浙大学位,踏上人生新的征程。在此,我代表浙江大学,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各位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借此机会,我也要向悉心培养你们的全体老师,向为你们服务的全校干部职工,向资助你们完成学业的企业和个人,向支持你们学习的家长和亲属,表示衷心的感谢!
几年前,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无限憧憬跨进了浙江大学,在这所科学的殿堂里,追求学问和创新,提升能力和素质。你们沐浴在求是创新的优良传统中,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终于完成了学业。求是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留下了你们奋斗的汗水和足迹,见证了你们的青春和成长。而你们在这几年里,也见证了浙江大学事业的进步,学术水平的提高,见证了一所中国名校走向世界一流的历史性步伐。更重要的,你们不仅是这一发展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这一发展的参与者、创造者。今天,作为校长,我还要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明天,你们就要整理行装,绝大多数同学将要离开母校,开始新的学习和工作。中国有句古语:“肺腑之言,留待别时”。此时此刻,我不但作为校长,也作为你们的教师和校友,向同学们提几点希望:
一、牢记求是创新精神
浙江大学109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求是”校风。“求是创新”精神已经成为百年浙大的文化核心,成为每个浙大人的独特气质。“求是”精神是一种尊重规律,钻研学问的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无私无畏的变革精神;是一种勤奋敬业,努力为公的奉献精神;更是一种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它是浙大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激励我们奋斗上进的动力源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漫长的人生征途中,秉承求是精神,脚踏实地,追求真理,在学习和工作中勇于进取,敢于超越,善于创新,在各自的领域开创出新的天地。
二、和为贵,变则通
中国文化以和为贵,这是指做人的道理。要与人为善,待人以诚,成人之美,合作共赢;要与团队和谐,与邻居和谐,与环境和谐。要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在和谐中取得成功。中国哲学以变求通,这是指做事的道理。要善于辨识形势的变化,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善于与时俱进。变通的能力需要广博的知识。我希望各位能一生保持知识、能力、素质的不断提高,“握中西以求是,得形势而创新”,及时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强者!
三、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浙大学子素有远大的抱负,浙江大学历来以培养精英领导人才为己任。早在60多年前,竺可桢校长就提出,浙大要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近年来浙大更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的领导者”。一百多年来,数十万求是学子中涌现出了 “两弹”元勋、学术大师等等大批治国英才;现在,正是中华腾飞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你们生逢盛世,机遇难得。希望同学们继承和发扬百余年来浙大学长们的优秀品质,始终以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为已任,立大志,干实事,奋发进取,把握机遇,努力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做出杰出的成就,也使自己走向卓越!
同学们,1995年我首次以浙大校长的身份在毕业典礼上致辞,今天,已是我第十二次送别我们的毕业生了。此后不久,我也将告别校长的职务,走向新的岗位。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我貌同经历了奋斗的艰辛,共同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共同见证了浙大的发展。在浙大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共同时光将成为我们一生中最弥足珍贵的经历,也将成为奠定求是学子走向成功的基石。
同学们,你们即将启程远航,从今天开始,浙江大学就将成为我貌同的母校了。浙江大学会永远象母亲一样支持你们!浙大是我们浙大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每一个浙大人不论身处何方,位居何职,都有热爱母校、关心母校的优秀传统,我们要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并光大这样的传统,为浙江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努力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欢迎你们回来探亲,母校将永远牵挂着你们,关注着你们,期待着你们!
最后,祝同学们一路顺风,前程似锦!祝浙江大学事业蒸蒸日上,早日跻身世界一流!
谢谢大家!
【浙江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尊敬的母校领导、老师及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全球浙大校友在这里发言。首先热烈祝贺各位师弟、师妹们顺利完成学业!我想你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我当年毕业的心情是一致的,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在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之下,学到了本领、增长了见识,具备了走向社会扎实的知识基础,紧张的则是中国处于快速发展,同样优秀的大量青年才俊将会与我们进行激烈的竞争,真可谓人生处处不竞争,处处有艰险。下面就我自己的经历及思考谈一些体会,希望对各位同学未来人生规划有些帮助。
一、设定目标。扪心自问:这辈子我最喜欢做什么事,最适宜干什么事,我自身有什么特长,特点,有什么缺点。一定要冷静细致考虑自己各方面情况,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当然,随着人生阅历的提高及经验的丰富,目标是可以微调的。
二、集中精力,心无旁骛,专注已设定的目标,并且善于不断学习来弥补自己在设定目标专长方面的不足。比如说你想成为一个企业家,那么经营管理、人际关系、商业技巧需要不断强化再强化。
三、要有毅力,忍受挫折失败的坚韧力。在前进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知道挫折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能从中悟出失败的经验和教训。避免重复再犯同样的错误,只要认准的事,要咬牙切齿坚持。应该明白是人都会犯错误,关键看谁有耐心坚持下去。就象长跑比赛一样,韧劲决定胜利。比如我们的师长史玉柱能从第一次失败中再次辉煌,充分说明他超人的悟性及毅力。
四、要善于把握机会表现自我。尤其是第一次表现机会,大家明白,在学校里老师、同学都没根本利益冲突,这次考试差,下次再考,失误了改过重来,本身是一个学习过程。而社会的情况要复杂得多,由于职场竞争极其激烈且大多急功近利,不太可能让你慢慢来,你的上司非常现实,谁最能干,谁去承担更大责任。所以你要善于表现自我,毫不客气说“Yes,I Can”。说实话,咱们浙大人与清华、北大比,在主观能动性、语言表达能力、领导力方面有所欠缺,我想我们的校领导早已知道,我们要坚决培养全方面的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讲,你在职场上的第一次表现,决定了你的一部分成功。
五、要有宽广的胸怀。俗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一点我觉得不单对毕业生有用,对我们所有的人都适用。自古以来没有一个有成就的成功人士不是胸怀宽大,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甚至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也是绝大部分人不能很成功的原因。我自己有深刻体会,从小读书争强好胜,甚至为一两句话而吵架,现在看来这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你会发现比自己有能力的人太多太多。如果老是想着嫉妒较劲,不单你的身体要垮掉,你也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最终人财两空。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要想着你的父母不是最能干的,所以你肯定也不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人。还有,人生数十年,一转眼的事,这样心就平了。事实证明,胸怀越宽越能包容别人,就越能相对凝聚人,并能成就相对大的事业。
六、要有很强的信息交流能力。广交朋友,求是创新,不断吸收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塑造自身强大信息交流能力的关键。在这点上,我觉得浙大校友会起到了非常积极作用,校领导亦非常重视。几十万的浙大毕业生是浙大的宝贵财富,其中孕育着巨大的天然的感情、人情及社会资源,我们毕业生要好好把握住这唯一的最亲近的资源,运用得好的话,能使你尽快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并建立起应对复杂社会的信心。当然除了校友资源外,还要广交各行业朋友,千万不要固步自封,自我封闭或自我陶醉,要充分意识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又要意识到我也是能人,完全可以平等,理直气壮的去认识朋友、结交朋友,并交流信息。我个人体会这方面亦是极其重要的。
老师们、同学们,以上几点的建议非常粗浅,不足以启发,我只能量力而行,恳请大家批评指正。再一次欢迎各位师弟师妹们加入我们这个有着50万校友的大家庭。母校的培育之恩,我勉大校友总是时时铭记;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校友的心将永远与母校息息相连!师弟师妹们,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以出色的工作业绩,为母校增光添彩,贡献绵薄之力!
最后,衷心感谢母校对我及校友们的关心和无私支持。诚挚祝愿师弟师妹们前程远大、身体健康。亦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
【浙江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全球浙大校友发言。首先要祝贺学弟学妹们,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祝贺你们如今来到了人生重要的节点上!这个节点的特点就书零。也就是说,在过去的日子里,不论是辉煌还是沉沦,不论是幸福还是痛苦,不论是骄傲还是自卑,在这个节点之后,也就是走向社会后,遇到的人,他们不了解你,没有和你共同生活学习的经历,他们把你当作一个普通人——这就是你们的起点。你们必须卸下包袱,在此重新整装待发,走向社会!
所以我以过来人的体会,回忆着当年我们毕业时那一份激动和不安,感慨着许多年来接触到的新毕业的学生,有许多话要和大家讲;但在各位放下包袱整装待发之际,我特别想与大家分享我们浙大独特的精神力量,相信一定能使你们对未来的人生规划更加实在,更加有效,甚至是无往而不胜。
第一,实事求是地定位。求是精神作为校训,是浙大第一精神,内容博大精深。但对于毕业生来说,最要紧的莫过于实事求是的定位——自己人生的定位,自己水平的定位,自己角色的定位。告诉大家一个你们很久以后才会接触到的秘密:在企业家们的聚会中,最常见的对别人不满的感慨就是“这人,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就是说,很多人没有实事求是地给自己定位,因而始于满腔抱负却终于碌碌无为。所以我要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就是“想方设法”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再和你未来的同事以及上司讨论一下,弄清楚工作岗位对你的要求。努力思考,给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甚至是人生理想做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少走弯路的基础。而且再深说一句:把这个作业所代表的行为,要作为习惯保留下来,在你以后做任何事之前,都给自己做一个实事求是的定位。
第二,务实。求真务实是浙大求是精神的第一要义。对于我们毕业生来说,就要求在日后的工作中,脚踏实地,务实肯干。与各位分享一个我遇见的一个名校硕士毕业生的经历。他到公司来,思绪飘忽了整整两个月,经常在想的一个命题就是“这是我要待的地方吗?”最终他离开了我毛司,但后来又后悔了,我们却没有再给他机会。为什么?因为我们认为,他还没有做好走向工作岗位的准备。他可能需要再过两年历练,踏实了,务实了,才可能正常工作。同学们,虽然你们是名校骄子,但同样面临大批的优秀青年的竞争,不仅有同龄人,还有比你大几岁和小几岁的人与你竞争,你如果能迅速调整心态务实下来,必将在竞争中拔得头筹。
第三,我要说的是创新。请各位注意,在求真务实基础上,千万不要再把其它任何条条框框加在自己头上,否则你就会变成“小老头”。如果说求真务实是你成就未来人生的坚实体魄和躯干,那么创新就是你实现人生理想、鹏程万里的翅膀。哪怕有人说,我就想做一个幸福的家庭主妇或主男,很简单和普通的理想,但你会发现,你如果没有不断地创新来经营你的家庭,可能就会缺乏幸福感。要在求真务实的前提下,不断地挑战现有状态,不断地发现新机会,不断地承担新责任——要有对现有状态发出疑问和挑战的习惯,才能拥有创新的品质,才能拥有创新的人生。
同学们,出了学校的大门,我们就是同类:都是浙大校友。你会发现,这是我们人生里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母校成就了我们,只要我们记得感恩培育了我们的母校、我们的恩师,还有同窗挚友,也就是成就了自己,同时也将成就母校。请记住:母校以及校友总会和各地校友会是我貌同的家!
最后,再次感谢母校对我们校友的厚爱,感谢学校老师对我们的培养;衷心祝愿所有的毕业生一路走好,母校将为你们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骄傲!
谢谢大家!
【浙江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尊敬的张书记、杨校长,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作为校友代表来这里与大家作交流,首先祝贺各位毕业生同学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为你们即将启航的新征程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我在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来到求是园。在学习上,我和大家一样经历了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终于知道自己知道。在生活上,也曾经去女生寝室修电脑,也收获了走向婚姻的成熟爱情。在事业上,我走上创业之路,经过五年的磨砺,也有些滚烫的体会和大家分享。
有人问我,大学所学,是否有用。我信奉一位师兄的观点“理工科的学习会让你的事业有了一个保底,而人文社科的学习,会让你成就打开天花板”。我已经记不得什么是拉布拉斯变化,泰勒展开、易贝塔法则,但工作中数学思维的训练在发挥作用;我已经想不起康德、黑格尔、和亚里士多德都分别说了什么,但大学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左右着我的未来;我始终不知道陈劲老师更有高度还是吴晓波老师更有厚度,也分不清郑强教授更有激情,魏江教授更加帅还是余潇枫教授更加儒雅,但是他们的言传身教都融入了我的血液。大学的学习,那更是我们未来终身学习的基础,时至今日,我还经常跑回学校偷师学艺。同学们,请放心,你的大学所学都有用。
有人问我,大学所做,是否有用。在八年前,我在学校发起成立的ASES和学生科协,至今依然蓬勃发展。为了创立社团,你需要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你需要做出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你还要为整合资源东奔西走。毕业之后你会发现,无论下一步是学术、就业还是创业,你都要学会用人、做事和整合资源。而这一切的能力,你在学校的实践中,早就得到了锻炼。所以请同学们放心,你大学的所做的社会工作都有用。
有人问我步入社会最大的转变是什么。最大的转变是完成一个学生到青年的转变。学生心态是什么都是学习,但是青年意味这要承担责任。我们最需要的心态是合作,要学会和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对象合作,合作完成课题、合作开创公司或者合作建立美满的家庭。在合作中意味着担当责任,你要为你的科研、事业和家庭扛起责任。同学们,要时刻记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小聪明要不得,要的是大智慧。我们毕业时有一句话,“不管你在学校再牛再马,到了社会先当牛做马”,在这里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奋斗路上要想起浙大,要想起你的四年所学,你更要想起50多万遍布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浙大校友们。创业的经历告诉我,我们浙大学子的影响力无处不在,请时刻记得,无论到了天南地北,我们都要骄傲地告诉大家,我们是浙大人!
谢谢大家。
【浙江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很荣幸受到邀请,能有机会代表五十万校友跟新毕业的校友说两句。我一直在想,两三分钟我要讲点什么,能够让在场同学在二三十年后还能记得住,并且有所得益。不知道大家现在心情如何,我依然还记得自己在毕业时候那种兴奋、茫然、激动、困惑、不安、满怀希望、又有点不知所措的复杂心情。二十八年过去了,虽然这种感觉偶尔还会出现,但是在经历了这段人生之路后,会有些感悟。今天,主要以我自己的经历,跟大家分享三点,关于毕业之后,做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做个胸无“大”志的人
首先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大”是好大喜功的大。所谓胸无“大”志,指的是脚踏实地的做事态度。我们要胸无“大”志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还要努力去喜欢自己在做的事情。我觉得,只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才能激发自己最大的潜力,所以每个人首先要花很大精力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我也要强调后面一点,喜欢自己在做的事情。大学刚毕业就马上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很多时候,当我们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后,会慢慢找到很多乐趣,在努力的过程中,会渐渐发现自己喜欢做什么。所以,努力喜欢自己做的事情很重要。胸无“大”志,需要大家慢慢体会。
第二,做个有所不为的人
我们有句话叫做“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常常注意到要“有所为”,但我要强调的是“有所不为”。我很早就听说过,要做对的事情,然后把事情做对。在经历了这些年,经历很多次的头破血流之后,我才真正开始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所谓做对的事情,就是知道是错的事情决不要做,知道做错了马上要改。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知道做错了马上改,不管多大的代价,到最后往往是最小的代价。我看到很多人明知是错,犯了错之后抱着侥幸的心态,浪费很多年之后最后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希望大家不要碰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毛司在消费电子领域这么多年之后一直存在,我们就是守诚信、平常心、坚守本分。本分就是有所不为的意思。把事情做对,本身是个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是要犯很多错误的。有种说法“不怕犯错误”,我们做对的事情时,要避免犯错,但把事情做对的过程中会犯很多错误,这个大家要理解。还有个说法“永不放弃”,就是要坚持对的事情,如果是错的事情,要立即回头。
第三,做个正直的人
无论能否做到以上两点,但最基本的是要做个正直的人。我不知道做个正直的人,会有什么回报,但至少让人一生坦然。
我就讲这三点,大学毕业是我们进入社会大学的起点,我们要学习的东西是无穷无尽的。最后,衷心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第三篇:丁磊在浙江大学的演讲
经历过的事情是一种收获。我是学工科的,我今天演讲的主题,选了李白的《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实前面还有两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我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创业,从93大学本科毕业到现在,12年来怎么走过来的,跌跌撞撞,非常契合。
其实我也和在座的大家一起,我自己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和有智慧的人。我在89年考大学,我是班上第10名,只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我隔壁班的同学现在是你们浙大的老师,他当时是第一名呀,他高考的分数刚好比我高出100分。
我当时89年的时候,看学校的介绍,叫电子科技大学,这个大学1956年成立的,在四川成都,我也不知道成都在什么地方,我看它地处天府之国应该挺好玩的,我不想在浙江读大学,就填了志愿电子科技大学,没想到第一批就收到录取通知书了。其实我填的专业的也是很被动的,坦白地讲我在中学的并不是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我们所在的中学从来没人考上过大学,好在我在高中考上了奉化一中,我在奉化一中的第一学期,全班54个人,我的成绩倒数第6 名,还被老师痛骂一顿,说你们这6个人拖了班上后腿,我印象非常深刻。后来我的成绩慢慢上升,考大学的时候最好,上升到班里的第10名。我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很喜欢电脑,我在高中时候就在苹果电脑上写游戏,我自学完了 BASIC语言。我很想选计算机专业,我父母说什么专业都可以选,计算机不要选,因为计算机对人体有害,你每天坐在电脑前就像照X光。这个说法不是没道理的,因为当年计算机显象管的辐射的非常大的,对健康多少是有影响的。所以,我就填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通讯专业,我被分到了全校最小的系——微波通讯,一个系只有30个人。我有个同乡说,你们这个系历来是最难分配的,而且分配之后的地方也非常不好,通常要跑到山沟沟里去,因为微波和卫星通讯都是在边远的农村。所以我在大学四年的时候,挺郁闷的,认为自己的专业不好。
我那时经常跑图书馆去看计算机方面的书,还到计算机系里坐到后面去蹭课旁听。我觉得我在大学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方法,我可以坦诚地对同学们说,我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在我后来的工作里基本上就从来没有用到过。我经常在上课的时候看另外专业的书,每次到考试前我只要把书翻出来,复习一个星期就足够了。我在97年开始搞互联网的时候,没有几个人能教你互联网是什么,关于互联网的书还非常少,我印象中 TCPIP的书还要请别人吃饭才能借到,而且看书的时候要不停做笔记,因为那时候原版书非常少。我上大学的时候,如果对课程感兴趣,基本上能快速地掌握和领悟,这样的学习过程对我后来创业影响非常大。后来我自己也在思考,为什么我还比较顺利,我觉得我蛮顺利,我想有一点要向今天的同学们交流——你一定要做你喜欢做的事情,你不要勉强自己去干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当你喜欢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一定很愿意把它做好,一定会钻进去,会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我从高中毕业1986年到2005年,我根本没有离开过计算机相关专业领域,一个人像我这样专注于一个行业将近20年,当然也会成为一个专家。所以同学们喜欢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深入下去,不要浅尝辄止,这是我非常深刻的一个体验。我前些日子在网上看一篇文章,苹果电脑创始人史帝夫.乔伊斯在读大学的时候退学,他发现大学的英文书法很好,就去听英文书法的课。他说英文书法的课对他日后创建苹果电脑公司有巨大的帮助——他发现电脑用来做排版没有一点艺术性可言,所以他把苹果电脑一出来就定位在艺术家专用的排版服务,而且他把大学里学习的书法艺术利用到了苹果电脑排版软件中,他第一个发明了人机交换图形操作界面,这一灵感完全来自于他读大学时对书法的爱好。所以我给同学们的一个建议就是,如果你在读大学的时候喜欢一件事情,就一定要深入下去。
我在读大学四年的时候,有一件事情很辛苦,我每年四此往返宁波和成都,都是坐72个小时的火车硬座,我读大学时候从来没坐过一趟飞机。我后来在创业时候,回想到当年坐火车那么脏、那么拥挤,这种环境都过来了,创业时候遇到点困难算什么?对我人生的磨砺很大,这点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一直不鼓励我坐飞机或者卧铺,他们说:你长大了,你应该自己去开拓,人生有甜也有苦。我非常感谢父母对我的教育。
我1993年分配到宁波电信局,我在哪里度过了将近2年,我不喜欢电信局那里的环境,论资排辈很严重,年轻人没有什么机会,同时每天做的工作又是重复和枯燥,没有一点创新性,没有一点开拓。1995年的时候,我一个人离开宁波去了广州。那时我要离开电信局的时候,电信局领导说:“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大学生辞职的,你是国家培养的大学生,你怎么能够辞职?”单位说不能辞职,只能除名。后来到了 1995年4月,我跟领导说,我明天不来上班了,十几天后单位出了个文件,说丁磊旷工两个多星期,被除名了。
我去广州之前经过选择。我在宁波时候就考虑过,95年时候的浙江不是一个做IT的好环境,比较保守。我的几个朋友对我说,广州自从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经济发展很快;而且临近香港,人的思想意识都比内地开放。所以我一个人提个皮箱,辞职以后就跑到广州去了。
到广州第一步是找个工作糊口,我当时找了一个美国的数据库公司Sybase找了份编程的工作。工作之余,我开始寻思创业的问题。当时没有人可以教我怎么创业,我父母都是国企员工,那时也没有一本书教你怎么当个老板。广州当时就有些年轻人很积极地办公司创业,这个给我启发很深刻。
我在1997年5月的时候创办了网易公司,那时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不到10万人。我们取名叫“网易”的意思,就是希望上网变得容易一点,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当时开公司要2个人,2个身份证,我就问朋友借了一个身份证,2个人到工商局去登记注册。在登记之前,我跟朋友说,我们要写个合约,合约中规定你要把股份无条件地转让给我,因为我是唯一的出资投资人。
注册好了之后,我们找了一个很小的房间,大概只有8平方米,没空调,很热。我们成立网易后的第一个业务是帮人家写软件,先生存下来。有一天我和几个同事在商量,我们做互联网一定要找到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我们发现我们电脑的硬盘很大,有9个G的容量,大家不要笑,在1997年的时候,9个G的电脑硬盘是当时最大的了,不像现在硬盘可以有300G、500G。而我们当时网易的网页页面一共才3页,加上图片1M都不到。我当时和我同事说,9G的硬盘浪费了好可惜啊,要不我们做个免费的个人主页吧!于是我们就推出了 20M的免费个人主页业务。就是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对我们的公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当时抱着一个好玩的心态,做免费个人主页,给中国不到10万的互联网用户,让大家上传个人主页到我们一台服务器上。结果很莫名其妙的,我的印象中有2万多个人,包括国外的人,来申请我们的免费个人主页。结果我们在 CNNIC的最佳网站排名,我们就排到了第一名。
自从我们被CNNIC排到中文优秀网站第一名后,华尔街的投资人就在我们门口排队了,我是隔三差五地接待香港过来的投资银行的人,他们抢着要给我们钱。那时候是1998年中,我们公司才10个人左右。那时候我们除了会写软件,什么也不会做,我们当时开发了一套免费电子软件,我自己当销售,我另外两个搭档是开发软件的,我就拿着软件到处卖,我们卖得挺贵的,一套软件能卖10万美金。投资人认为我们这个10个人的小公司很厉害,又能写软件又能赚钱。我们当时的机会真的是很好的,非常重要一点就是把公司开在广州,离香港近,风险投资银行主动找我们,要给我们钱。从1999年年初到2000年6月30日美国上市,18个月时间我们一共融资了1亿1千5百万美金。我作为公司的领导,不知道那么多钱怎么用,感到很困惑。公司本来是赚钱的,搞上市之后,不但不赚钱,而且老亏钱。我们当时的主要业务是网络广告,而2000年7月以后,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纳指从5000点跌到了1500点,市值蒸发了2/3。所以我在2000年的时候,我也面临着一个很大的转型。创办网易的时候,我只是想做一个小老板,我从来没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从来没有想要成为一个很有钱。我那时的理想就是,有个房子有辆汽车,不用准时上班可以睡懒觉,有钱可以出去旅游。你们千万不要以为我当时抱着一个伟大的理想去创办一个伟大的公司,绝对没有这个想法。
到2000年以后,我们面临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除了经济衰退,网络广告大滑坡,公司内部也面临了严重的问题。我那时很苦闷,员工也很没信心,不知道公司该往哪里走。
我觉得当时有件事情做得很对,我苦闷的时候不是每天闷在办公室里,而是自己跑下去做市场调查,问了好多人,调查过好多行业,去调查人家怎么赢利。我后来发现了短信业务,一毛钱一条短信,成本只要5分5厘,我非常积极地与移动合作。我说,网易有用户,有邮箱,有免费个人主页,如果我们每月从一个用户身上赚一块钱的话,我们公司就能赢利持平。就这么一个很简单的4分多钱的生意,我们跟移动合作,利用自己巨大的用户资源和移动的接入平台,我们从广告的阴影中走出来。第二件事情,我跟我们同事说,我们做网页这个东西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我们每次出现点有创意的东西,我们的竞争对手新浪搜狐他们老抄我们,而且抄的速度很快。我说我们一定要做一个东西出来,技术含量很高,这帮人抄不了。所以我们决定做游戏,做网络游戏。其实网络游戏这个东西,我在1996年的时候就打过主意,那时侯主要是文字MUD。到了2000年,索尼和EA已经开发出了图形的网络游戏,我就找索尼和 EA,要做代理把他们的产品引进到中国。但是索尼和EA公司很高傲地说,不和中国公司合作,说中国都是盗版,不考虑中国市场,他们就直接把我赶出来。我回来之后很生气,我就对同事们讲,第一个,老美能做出来的东西,我们也一定能够做出来;第二个,我们有钱。我们虽然从来没有做过游戏,但我们可以出钱买一家做过游戏的公司。
我后来在广州找到一家很小的公司,跟我几年钱创业的时候一样,7、8个人拨号上网在做游戏。我问他们怎么做游戏,他们一五一十地跟我说了,我就把他们这个公司买下来了,很便宜的,花了30万美金。我对网络游戏的信心非常强,因为网络游戏能防止盗版。网络游戏做出来之后,必须联到服务器上才能玩;同时网络游戏的技术含量相对高,我相信我的竞争对手像新浪抄不会,抄起来要很漫长。买下这个公司后,我还抽调了公司最优秀的技术团队过来参与开发游戏。游戏开发的时间很漫长,我们从2001年开发,到2002年1月的时候,出来了第一款网络游戏产品——《大话西游》,结果这个游戏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是,我们有一个工程师想创新,在我们的游戏客户端里嵌入了一个IE浏览器,结果这个IE5.0浏览器很不争气,经常导致游戏客户端crash,电脑要重启。我没有放弃,我对我们同事说,能不能重写一下,我的目标是稳定。同事说,老板没问题,给我们 6个月时间。2002年6月,我们的《大话西游2》诞生,从客户端到服务器都很稳定。但是开始的时候用户不多,大概只有3000人。我对同事说,不要怕,只要产品好,我去做营销。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做营销,所以我就买了好多营销的书一个人看。光看书没有用,我翻开通讯录找。我想,中国谁的营销做得好,我去请教他总可以吧。后来我就找到了步步高的老总段永平,他当时在东莞。我找到他的名片后,就打电话给他请教,能不能去拜访他,他很客气地说:“那你就过来吧”。见面之后,我就请教他营销怎么做。我就是这样一边看书一边请教学习营销知识的。我们的《大话西游2》,也是从最初的3000人的规模,到现在最高在线人数达到55万人。
我总结《大话西游2》的成功营销原则是,(1)我们的定价原则,我们定了市场上最高的价格。当时市场上别人都是三毛钱一小时,我四毛钱一小时,当时我的同事听说我定四毛钱一小时都认为我发疯了,韩国游戏都只有三毛钱一小时,你敢定四毛钱一小时?我说我敢这样定,是因为真正想玩这个游戏的人不会在意这一毛钱,在网吧玩一小
时就就需要2元钱,产品好多一毛钱是值得的。而四毛钱和三毛钱相比,给公司增加了33%的利润,在公司起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2)我们从来不做短期利益的事情,那时很多游戏都有包月,一个月35元或者40元可以无限制玩。我说我们千万不要做包月制度,首先包月会缩短游戏的寿命;此外我们做游戏的目的,是“你玩游戏”而不是“游戏玩你”,包月制度会造成玩家过度沉迷。由于不包月产生的经济压力,我们的玩家相对都比较理性。而我们的竞争对手,由于包月,把游戏产品的寿命缩短了。前几年整个市场上大概有140多个游戏,其实真正做得好的就这么5、6个,真正赚到钱的也就是这么三四家公司。
所以我想对大家说的是,我在做企业的时候,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怎么运作这个公司。做企业的时候,一些优秀的人才对公司非常重要。我认为虚心求教和咨询很重要。同时,我认为公司人才储备很重要。公司人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优秀的人才越多越好,一个出色的人才能顶好几个人。我们希望,员工在这个公司的时候是自己的兴趣,因为有兴趣你才会钻进去;第二个要“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个行业进步很快,你不学习就会落后。我们当时派过去作游戏的几个工程师,自己都是非常热爱游戏的,所以他们能把游戏做好。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信心“很重要。2001年的时候,我刚开始做游戏的时候,所有的媒体所有的同行都说我疯了。那时候的报纸我还留着,都是一片责骂声。员工也不相信。但我有信心。结果呢,当时说我们坏话的儿女,他们现在都眼馋我们了。所以我送一句话给大家:”有信心不一定会成功,但没有信心一定不会成功。”
除了“信心”,我要跟大家讲的另外一个单词是“付出”。我们做企业那么久,每个项目时间很长,做游戏三年,做免费邮箱则是从1998年到2006年,积累了大批免费用户。我始终相信一句话:“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不断地付出,你一定有回报。”
我觉得“创新”是个很危险的事情,我这个公司到今天,我很害怕创新。我觉得创新的风险非常大,尤其对于新公司来说,一不小心创新就把一家公司搞死了。创新的风险为什么大?首先创新需要很多钱,其次创新的东西需要用户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还有创新要克服很多技术难关。
我坦白地讲,如果你要创新的话,你首先要把别人的东西搞明白了,摸透了,你再去搞创新。我看一本书讲微软公司的。微软公司的很多产品都不是自己发明的,譬如window,word和excel等等,都是follow别人的,但是它不断地做,不断地改进,就做成功了。所以我说,我们一定要做正确的事情,这个在我们企业里叫战略,战略要正确,动作可以慢,但战略一定要正确,看准了再跟上去,这样风险比较小,这样别人犯过的错误就不会再犯。我们现在在制定营销战略的时候,都首先看我们的竞争对手在干什么,他们做完了,我们把他们的问题全都找出来,这样我们就不再犯了,少走很多弯路。
但是,你光有“战略”不行,还需要“执行”,要正确地做事。我们认为人是关键,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做出来是不同的。微软的成功,跟他的创始人非常专注在产品上很有关系。所以我说,一个企业的成功,产品是最至关重要的。我现在很郁闷,一些媒体老是说资本运作,我到现在搞不清楚资本运作是怎么回事情。现在很多企业沉迷于兼并和收购,我最不敢作收购和兼并,我觉得兼并和收购我看不懂。我公司除了2001年收购了这个7、8人的游戏公司外,没做过收购兼并。做事情就是踏踏实实地,把你的产品做好,当你的产品做得好,赢利才是顺理成章的。
最后,我觉得我在做企业的过程中一直在学习。网易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中赢利能力最高的公司,我们现在有1800人,其中还包括400个客户服务人员。我做梦都没想到我有朝一日会掌握一家赢利超过2亿5千万人民币的公司,我也是一路跌跌撞撞,边打边学的走过来的。我最后要送给同学们两句话,是句英语的stay hungry 保持饥饿的状态,stay fulish 保持充实,保持求知状态,因为只有这样,你在人生的路上才能不停地进步。
回答同学们提问:
问:您最喜欢的书是什么:
答:如果你们对管理感兴趣的话,我推荐三本书《基业常青》、《从优秀到卓越》、《你的灯还亮着吗?》此外,我最近看得比较多的是《道德经》等哲学方面的书。问:您对网易的未来设想是什么?
答:网易要做优秀和卓越的中国互联网服务公司,能够为未来2亿的中国网民服务。我们要把产品做好,这是我的人生目标。而且我想证明,外国人能做好的产品,我们也能做好,譬如我们的免费邮箱就做得比外国好。问:中国的富豪似乎不太热衷慈善事业,您怎样认为?
答:我认识的几个富豪朋友,都对慈善事业很关心,但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做慈善事业不够成熟。我今年1月5日,我捐助了1000万人民币给中国红十字会,捐给印度洋海啸。我其实很想做慈善,但找不到好方法,我很担心中国慈善机构的执行能力。但我有一点可以告诉大家,我一生用不掉那么多钱,我也不会把多余的钱留给我孩子,也不希望孩子继承公司,我想等环境成熟时候,有更多的时间能服务中国慈善事业。
问:您刚才说不喜欢兼并其他公司,我想问的是,你是否考虑过网易公司是否会被别人兼并。
答:我认为网易被别人收购的可能性不大,首先我个人是个超过股份50%的大股东,如果我不愿意,收购不太可能会成功;此外,阻止恶意收购还有“毒丸计划”这样的方式。
问:网易和其他竞争对手似乎没什么不同?网易未来会采用什么什么新的形式? 答:我觉得专注能把一件事情做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有人问我,你应该多一点东西啊?譬如我们的邮件系统,能把这个系统做好,已经是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譬如反垃圾,反病毒。加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不是一个理性企业的选择。虽然是一个邮箱,但竞争对手很难超越我们。
我很佩服你们杭州的一个企业家——娃哈哈的宗庆后,我很佩服他。我说你能把卖水都做成这样,不容易啊。水的产品差异化很小,但水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我去年去新疆的喀那斯玩,在山沟沟里,没有可口可乐,却有娃哈哈的非常可乐。水这样的产品,再过十年还是这样的一瓶水。我觉得有时候做企业就是这样,在一个领域里做深做精了非常不容易。美国可口可乐,这么多年就做可口可乐;吉列这么多年来一直只做刮胡须刀;把一个产品做深做精很重要。问:网易游戏部门的长远发展规划是什么? 答:游戏的成功,除了产品好,还有渠道好,还要定价好,很多相关因素在里面。在我们游戏部门中,我们有很多经验可以共享,我们有很多失败的教训可以汲取。未来中国的游戏市场非常大,我们目前有四个游戏在同时做。我们认为做游戏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设计者的水平”,就像一部电影导演比演员更重要。我认为未来游戏的成功在于设计游戏的玩法上,这个很重要。
问:最后,我要代表所有毕业生问您,假设您现在是个毕业生,您有两个选择,一是出去创办一个未来可以成为像网易这样成功的公司,二是在网易这样一个成功的公司工作,您会选择哪个?
答:我不鼓励毕业之后马上创业,因为你的经验不够,你会跌得很惨,甚至跌倒后站不起来。我当年就跌过一次,我们网易被停过牌,还被美国小股东告过,好在我们运气好,活过来了。如果我今天是个毕业生,我一定会找一个我喜欢的工作,而且我会努力把这个工作做好。现在很多同学投简历,是为了解决自己就业的问题。我建议同学们在毕业时候找工作时候,一定要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把自己的兴趣放进去。只要你有信心,坚持努力,终有一天你会心想事成的
第四篇:李开复2009年10月17日在浙江大学的演讲
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李开复2009年10月17日在浙江大学的演讲(节选)
因为挫折让你反思,因为反思让你坚定。今天回顾我的一生,我发现自己最大的学习机会都来自我的挫折,而不是来自成功。
我想用一种轻松的方式,把我从小到大的过程描述给大家听,这些启发是我经过了40多年、接近50年的人生生涯后,感到对自己最有启发的东西,也希望对在座的20岁的你们有同样的启发。
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
我哥哥在我一岁的时候去美国读博士,我十岁的时候他回到台湾。他看到台湾当时的应试教育,觉得还是带我到美国去比较合适。我母亲又一次给了我选择,她告诉我说,美国有很好的教育,我希望你考虑去美国受教育。当然如果你不愿意走,也是你的选择。当时我选择到美国做小留学生。母亲连续七年,陪我到美国,她每年一半的时间都在美国,让我度过了一个非常幸福的、不孤独的小学生涯。
在美国,我感觉学到了很多。我的老师对我非常照顾,老师们都经常鼓励我,就像我的父母一样。当我有什么事情做好的时候,他们就会夸奖我,鼓励我。有些科目我读得不好的时候,他们居然告诉我说,这个历史、化学考试可以带回家去考,相信你不会偷偷看书。这句话也让我非常震撼,老师不是在怀疑我、监视我、监督我,而是在信任我。在他们的信任之下,我感觉我有一份非常大的责任,我绝对不能作弊。在这样轻松、鼓励、支持的环境下,我从一个刚到美国非常害羞的小男孩,慢慢变成了一个自信的好学生。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在创业导师的辅导之下,在学校的课程里面做了一个尝试性的创业。我们拿着一根根钢管,做成花色拿去卖钱。我们一帮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之下,做出了几百套管,然后拿回去卖给了自己的父母。做了一个学期后,觉得不是真的针对用户的需求做的。所以我又报读了这个课,我觉得自己还需要再做一次。第一次我做的是销售副总裁,第二次我做的是销售总裁。当时同学们不满意学校把午餐时间从70分钟改成50分钟,我们就设计了一个T恤衫,上面有一行字:I want longer lunch。longer lunch是一条腊肠狗,人见人爱的一条狗。这个T恤衫卖得非常好,我们成了所有的高中创业项目里的第一名。
当你碰到没有兴趣,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这就意味着你应该更多地找到自己的兴趣。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就要多尝试。尝试很多不同的你可能有兴趣的东西,相信你总会找到的。再给你一个秘诀,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你的兴趣往往就是你的天赋,你的天赋就是你的兴趣。当时,我就发现自己的兴趣其实就是计算机。因为我在学计算机的时候,学得特别快,编程也特别好,周围的人都特别佩服我。如果一件事情你做得非常好,别人就会夸你,你做这件事情就会更有成就感,所以你就会产生兴趣。如果一件事情你有兴趣,你就会整天在想,吃饭洗澡睡觉都会想,于是你就会觉得那是天赋。
思考比传道重要,观点比解惑重要
1983年我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进入了卡耐基梅隆大学读博士,我们的系主任Nick教授对我有非常大的影响。第一次见面,我就问他,Nick,你对我们的博士和博士论文有什么要求?他的回答让我非常惊讶。他说,我希望你毕业的时候,你的毕业论文在你的狭窄领域里成为世界第一,你的博士论文在你的狭窄领域里成为最好的博士论文。然后我又问他,毕业我带走的最重要的资产,是不是就是这篇论文呢?他说不是这样的,因为这篇论文的99%你今后都不会再碰了,不会再延伸它了,你大概只有1%的可能会延伸它。
其实,做博士论文的真正意义不是做出一个理念,而是在做这个论文的过程中你学会了如何思考,学会了如何分析一个未知的问题,然后用科学的方法、用数据的方法去解答,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每一个科学的思考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方向。
中国人常说“传道解惑”,确实老师要传道解惑,但是它告诉我们的是思考的能力比传道更重要。还有一句话我很喜欢,是一个教育家说的。他说,教育就是当你把一切的知识都忘光的时候,剩下来的那些东西。忘光后还剩下什么?就是学习的能力。因为同学们在大学里有老师带着你们思考问题,大学毕业后就没有老师了,所以你在大学要学的不是老师如何把技能教给你们,而是学习的过程。当有一天没有老师了,依旧能学习,这个目标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在读博士的时候,我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碰到了一些挫折。比较大的一个挫折是在一个暑假的时候,我去教一帮天才的高中生如何编程。短短8个星期,我就教会了他们编程。我每天早上8点到学校,下午到实验室去修改他们的程序。8个星期过后,60个学生全部都学会了编程。当时自我感觉非常好。我去系主任办公室的时候,发现他的书桌角落里有一叠纸,那是同学们对我的评语——惨不忍睹。学生给我起了各种绰号,说每天8点起来去看开复剧场,他在上面表演,我们在下面睡觉,等等,各种不堪的言语都有。当时我受到这个打击的时候好失望,因为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喜欢教书的,怎么就得了这么一个结果。我还认为我把这60个人都教会了,多么厉害啊。后来,我终于理解了这60个人在8个星期里学会编程是因为他们是天才,不是因为我教得好。
但是无论如何我面临着这样一个挫折,我下面该怎么走?是不是应该放弃教学,把我的时间投入到研究中,投入到编程中?但是,我想到在哥伦比亚读大学的时候,有位哲学教授说过,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没有表达的能力,那他就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我怎么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于是,我就找了所有的教授,问他们,如何成为一个很好的演讲者?他们说要互相接触。上课时就看着最后一排同学,看着他们的头顶,他们以为你在看他们,就会跟你多接触。如果发抖,上台用两只手按住讲台就看不出来了。这个习惯我到现在还没有改变,虽然今天我没有在发抖,但手还是情不自禁地放在这个地方了,因为这是老师教我的。
后来,我从很多挫折中学到了:不要害怕挫折,这是一个学习机会。学习如何不再犯,学习如何做得更好,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调整人生的价值观。因为挫折让你反思,因为反思让你坚定。今天回顾我的一生,我发现自己最大的学习机会都来自我的挫折,而不是来自成功。对于曾经遇到的每一个挫折,如果今天你问我是希望它发生还是不发生,我可以明确地讲,我宁可它发生。因为发生了,我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而学习对我受用终生。
在学校教了两年书后,我决定离开学校,加入苹果公司。在此期间,一方面做技术,另一方面找到学习的机会。这个公司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把用户排在第一位,我要感谢在苹果公司的六年生涯。苹果公司当年运营非常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从一个科学家到管理者的角色转换。刚入职的时候,我本来做的项目是新技术。有一天,副总裁告诉我,我的项目被砍掉了,但要求我做另几个项目的经理。我说,你要我做这么多人的经理,我做不来。他说,不用担心,我告诉你,是什么造就你的成功之路。它不仅仅是科技方面的成就,工程方面的能力,更多的是你是一个好的领导者。而好的领导者受人尊敬,受人信任,而他的尊敬信任来自于发自内心的对其他人的尊敬信任。因为他的话,我得到一些信心。
事隔多年,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特质:他应该是一个好人,要信任别人、尊敬别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每次工作都是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当你发现你前一个工作在原地踏步的时候,就是你换新工作的时候了。来工作,还不如来学习。斯蒂夫·乔布斯说: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句话听起来很奇怪,它的意思是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五篇:俞敏洪浙江大学演讲《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我想我把一些我觉得很好的话记下来,我觉得说的太好了,这是我一字一句听写下来的,对我启发很大,希望看过的朋友有所启发。
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是放在内心的,外表的温柔不能抹杀内心的刚强的目标,外表的柔和善良使人更好的接触,所以,目标像山,做人像水,水向低处流,水到之处无处不在,但目标像山一样坚定不移。有时候目标是很小的,就像今晚想吃个包子,但没有带足够钱,但通过自己的方法吃到包子了,这也叫成功,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所以有时候目标也可以很简单,做人有时候也很简单,只要你敢于微笑面对这个社会,这个社会就会因你而灿烂。
成功可以很小,可以很简单,当你实现了这个目标的时候,你也失去了这个成功,可能带来失落,就像结过婚的人知道,为什么下个目标选择离婚,后来道理很简单,还有新的目标等着你,就像爬山,人生的起起伏伏,也像一只股票,你可以把它经营成股票,可以走下坡,可以平走或捎上,可以是向上飞速发展,有梦想,坚定不移的坚持这个梦想,首相要考虑是否具备这样的素质,朝着哪个方向努力,不要求完全实现,至少实现七分也很好了,国家有名的企业家,没几个是名牌大学,每一步不代表失败,每一步也不代表成功,一生会经历很多事情。
我们现在的学生直线采取逃避的方式,22虽还让父母养是很卑鄙的,之后我们要学会养活自己,首先就是就业,把所有的小事加起来就成了成功,想大事,但要做小事。
很多人想不清楚一辈子要干什么,但可以知道近期可以做什么,人不可以没有目标,没有信仰,对未来没有信仰,人会变得脆弱,走入迷茫。
人的理念是不能被强化了,容易激发反向情绪,像高中生谈恋爱,家长社会的重大压力,失败再成功再失败,不断的柔最后揉成拉面,然他们在社会坚韧不拔,大学学生平等的交往,但会自动比较,爱情的压力,学业的压力,不知道人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他们习惯一切很正常,进入社会后就会做好心理准备,受过苦难就会适应不绝望,因为承受过。
今天失忆了,明天不一定失忆,今年失忆了,明年不一定失忆,前四十年失忆了,后四十年不一定失忆,只要生命留着,有强大的梦想,就不会绝望自杀,就像千年的妖精熬成神仙,几十年的媳妇熬成婆婆。
所以我本学年的梦想是过英语六级,精通心理学,拿到奖学金,学背500首歌,专业书读20遍,上网写名家讲坛语录。
就算一路过来成功了,成功永远没有止境,成功了也可能失败,大成功可能蕴藏着失败,大失败可能遇到了成功。
人出生在世上,首先要知道,我们在世上是有用的,对自己有用对别人无害,最高境界是对自己有用对别人也有用,这么说了我们就不会去吸毒赌博,出生到死有赤条条的来去,有什么好担心好害怕的,要知道我永远能做事情。
就如今年我们把红楼梦看两千遍,或者一年我们背一千句英语,只要想就能干。
12.31日,我必须能说出来我今年做了什么,不包括日常生活,因为没有进步,生命的成长在于留下了多少纪念碑。
目标可以是把日程生活中观察的事感悟出来,写一本书。
无极中说,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见的,就像你不知道第一片树叶什么时候掉下来,真正的成功也是不知不觉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现,我们是匀速地在前进,每天比别人多努力一小时,永远不停顿,别人就算是骏马可没有耐力,听说过马穿过绿洲吗?这就是骆驼的精神。归结于目标加上足够的耐力。
很多做成了事的人别人说你是天才,就是天生就这样拿他没有办法,就像天生是白痴就是天才,姚明比你高,就算你吃猪食料也不可以,周杰伦唱歌口齿不清,用来唱歌刚好。其他所有的就是地才,到达金字塔的只有两种,蜗牛和雄鹰,他们所看到是一样的,我宁愿做
蜗牛,轻而易举达到的东西达不到甜酸苦辣,所获得的智慧成长是无价的。
生命是需要安排的,不安排就是堕落,安排可以安排出丰富,就像一百块钱,可以用来无数次的安排,安排不同构成生命本质的不同,六个苹果,可以选择自己吃,撑到了,可以回到宿舍分给同学,得到的是五个人的信任,让别人知道你不会亏待别人,一定时间内都收回来了,就六个苹果看,生命就已经丰富了。海伦凯特,说他只要三天时间看世界。
做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智慧,灌输思想中我们要有所区分,灌输的思想会把孩子变成一生依赖的东西,就会把孩子带上危险的地步,一直在强光灯下生活着,没经历过黑暗,突然熄灯了,什么都看不见了,人是要适应白天和黑暗的,我们要学会的既要看到黑夜的美丽,没有星光我们还有温柔的眼光。
在父母教训中长大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就强,相反就可想而知了。
一个孩子的梦想你要支持,不要轻易打破他们的梦想。问题都是从小事产生的,细微的入导不够,导致下一代发现这个社会越来没有温馨,在日常生活言行中中去尊重每个人的感觉,每个人的梦想,每个人的语言。
人追求的是能带到天涯海角的东西,就是智慧技能人生经验。独立思想照着自己的感觉取走。
然后我们要照着优秀的人学习,真正优秀的人,就在你身边,你是你待在你身边五个人的平均水平,选择周围的人很重要,优秀的人推动你前进。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好朋友互相批评互相打击互相讽刺,俞敏洪说:“谁都是董事长就我不是。”理念是千万别太把自己当人看,学会正视自己的特点,学会自我讽刺自我正视,面向社会坦然面对,对未来有很多好处。一件小事不能化解就会变成一件大事,就像马加爵一时气不过,缺乏了人的精神,生.气的决定作出的决定作出的决定几乎都是错误的,当心平气和看山色的时候我们再来想这件事情。被人菜刀泥土中,也要把自己开出一朵芬芳的鲜花。这就是容忍的精神。小孩子比成人花的时间多,但成人忘了,是应为没有反复记忆,小孩子无意中背了几百倍,承认有理解力,背诵能力强,年纪大了,我们更应该去背些东西。
最后,告诉大家,希望就在前方,我们只顾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