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小班家长会讲话稿:利用玩具在玩乐中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
幼儿园小班家长会讲话稿:利用玩具在玩乐中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
幼儿园小班家长会讲话稿:利用玩具在玩乐中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
古今中外的儿童无一不喜欢玩,也无一不喜爱玩具。游戏是孩子生活中的主要活动,要让孩子在游戏中玩得愉快,离不开玩具,玩具是孩子游戏进行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对孩子来说,一块小石子、一把小木枪、一个易拉罐、一个小盒子都可能是非常有趣的玩具,在我们身边玩具无处不在。凡是能供孩子游戏、玩弄的东西都可称为玩具。不管是从商店买来的奥特曼、遥控汽车、变形金刚、漂亮的洋娃娃等等,还是从我们身边可得的各种盒子、纸片、木块、易拉罐、碎布头、小石子、沙石泥土、树叶、种子等废旧材料和自然物,孩子都非常喜爱,这些玩具都会给孩子带来欢笑、乐趣和新奇,可以说在孩子的生活中玩具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一、玩具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从目前幼儿家庭玩具的情况看,小班幼儿家庭玩具的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类:
1、形象玩具。如人物(布娃娃等)、动物(小猫、小狗等)、交通工具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这类玩具能引起孩子各种联想活动的能力,孩子可以通过这些玩具,把他们生活的经验和周围的事物的各种感受,用游戏的形式反映出来。在游戏中,这些形象玩具的各种活动,可以活跃孩子的思维,有利于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体育玩具。如球类、钻圈、童车等,这类玩具可以满足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锻炼孩子的意志,发展其动作,增强其体质。
3、建筑玩具。如各种积木,塑料拼插,胶粒结构等,孩子可以用这类玩具搭拼各种建筑物,可以达到手脑并用的目的。
4、娱乐玩具。如各种形象的面具、木偶、小青蛙跳等小型电动玩具,这类玩具滑稽可爱,能引起孩子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
5、智力玩具。如七巧板、穿珠、棋类等,这类玩具很巧妙的把发展智力的任务用于游戏中,使孩子在玩中发展智力。
6、音乐玩具。如电子琴、小手铃、小钢琴等,这类玩具能激发孩子对乐器的兴趣。
7、科技类玩具。如各种遥控玩具、万花筒、发火的枪等,这类玩具能引起孩子的探索,发展孩子的探究能力。
8、自制玩具。这类玩具是利用废旧材料、自然物做成的各种玩具,如牙膏盒做成的汽车,雪碧瓶做成的火箭升空,保鲜袋做成的风筝等等。
在如今孩子被玩具伴随着长大的时代,当繁杂众多的各种玩具摆在孩子面前时,作为家长我们又该如何为孩子选择最合适的玩具呢?
二、小班幼儿家庭玩具的选择
1、选择玩具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玩具是孩子的恩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动手动脑启迪智慧的意义已越来越为家长所认识,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动作发展不够协调,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小班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提供一些有利于动作和小肌肉群发展的玩具,如拖车、大积木、皮球等;另外,小班孩子认识事物是靠直接感知的,可以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玩法简单多样的玩具。如动物玩具、洋娃娃、娃娃家的小餐具等。
2、选择玩具要注意玩具的安全性。
买玩具不宜给孩子买过小的玩具,以免孩子放在嘴里;一些易碎、尖角、有一定伤害性的玩具,对于动作发育不完善的孩子来说是有害的;再如,皮毛玩具容易沾染灰尘和病菌,消毒又不方便,因此应该尽量给孩子买塑料等易清洗消毒的玩具。
3、选择玩具要注意玩具的实用性。
买玩具就是要玩的,因此,玩具的实用性也是家长不可忽视的。有的家庭里,装饰柜里摆满了漂亮的瓷玩具,形象的泥娃娃,可是孩子却碰不得;有的布娃娃也很可爱,但玩法单一,时间长了,孩子就觉得没兴趣。如果家长选择多功能的玩具,就能更好地发挥玩具的使用和教育意义。如组合积木,买娃娃不要买无法自由穿脱衣服的。为了增加可玩性,家长可以给娃娃准备春夏秋冬四季小衣服(可用废旧衣服改制),让孩子随意穿脱,训练其自我服务的能力,这也增强了趣味性
4、选择玩具要注意合理的选择。
有的家长给孩子买的玩具过多,这容易养成孩子散漫的个性,玩一样丢一样,注意力不集中,喜新厌旧,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还有的家长认为价格高的玩具好,其实价格过高的玩具多半不适用,孩子的好奇心很强,这类玩具正巧是孩子“破坏欲”最能得到满足的对象。
家长除了为孩子购买现成的玩具外,还应为孩子自制一些玩具,在自制玩具过程中,让孩子和家人一起进行制作,既能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等等,还能培养孩子珍惜玩具、爱护玩具的良好习惯。自制玩具要求家长做个有心人,平时随时收集一些身边的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如螺丝壳、稻草、葫芦、废旧光盘、过期的挂历、各种饮料罐、盒子等,这些都是孩子极好的玩具材料。
三、小班孩子玩具的制作与玩法示例
1、“有趣的纸棒”
材料:过期的挂历。用挂历纸卷起来,做成一根根纸棒。
玩法:(1)可以当作接力棒。可以进行接力跑比赛游戏。
(2)把纸棒布置成小河。可以开展双脚并跳活动,锻炼孩子跳的能力。
(3)给纸棒排队。可以按照长短排,也可以按粗细排,让孩子辨别长短与粗细。
2、“彩色螺丝壳”
材料:螺丝壳。把螺丝壳洗干净,晒干,然后涂上彩色颜料。
玩法:(1)数螺丝壳。可以进行数数活动,让孩子正确感知物体的数量。
(2)一一对应。根据数卡,取出相应的螺丝壳,也可以开展数、物匹配活动。
(3)角色游戏。把螺丝壳当作快乐小吃店中的美味小吃,让孩子进行角色游戏活动,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3、“可爱的光盘动物”
材料:废旧光盘。
玩法:(1)制作可爱的小动物。利用废旧光盘进行小动物创作活动,发展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漂亮的挂饰。把光盘进行装饰后用彩色丝带串起来成为美丽的挂饰,优化活动室环境。
(3)光盘镜框。把光盘组合成镜框,用来放照片用。
(4)圆形娃娃。把光盘作为孩子认识圆形的教具,区分几何图形。
4、“神奇饮料瓶”
材料:各种饮料瓶。
玩法:(1)保龄球。选同一种饮料瓶洗干净后,装上水或者各种颜料水,盖紧瓶子,当作保龄球,开展玩保龄球活动。
(2)水桶。把各种饮料瓶洗干净,装上水或者各种颜料水,盖紧瓶子,可以开展两人抬水活动或着一人拎水活动、挑水活动,还可以进行抬水、拎水、挑水比赛。
(3)比轻重。把各种饮料瓶洗干净,装上水或者各种颜料水,盖紧瓶子,让孩子进行比轻重活动。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必须有许多玩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玩具,玩具不仅具有娱乐功能,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
四、玩具是孩子养成教育的资源
1、增长孩子的知识。
玩具为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提供信息。玩具丰富多彩,造型千姿百态,色彩鲜艳漂亮,吸引了孩子去看、去摸、去摆弄这些玩具,从而刺激了孩子的感觉器官,扩大了孩子的眼界,通过玩玩具,孩子认识了玩具,增长了知识,使孩子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获得发展。
2、发展孩子的动作和技能。
在众多的玩具中,一些体育类玩具如跳绳、套圈、投沙包、放风筝等,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孩子的运动能力、平衡能力、肌肉发展和动作的协调都能获得训练和发展,从而锻炼孩子的身体,增强孩子的体质。
3、发展孩子的智力。
孩子在玩拼图、插塑等玩具时,要集中注意力,观察、思考形状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地进行拼插,都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玩娃娃家游戏时,孩子学会了需要自理生活的能力。如盖被子、扣纽扣、整理玩具等有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5、培养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
许多玩具本身需要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合作玩的,如“拉拉球”、“抬饮料瓶”等玩具必须两个人合作才能玩的,所以在玩这类玩具时为孩子的交往增加了机会。
6、玩具除了以上一些教育功能外,还可以成为孩子养成教育的资源。游戏是孩子社会交往的起点。在孩子进行游戏时,常常免不了因为玩具而产生纠纷。但是只要合理地引导孩子分配和安排游戏的角色和内容,纠纷就能解决并使游戏继续进行下去。孩子可以从中学习相互谦让、协商,学会与同伴分享玩具,对人有礼貌等人际交往的基本行为规范要求。可见,玩具能陶冶幼儿情感、性格和发展社会性。家长可利用玩具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品德形成提供条件。
小班孩子年龄小,而且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都受到大人的十分宠爱,都比较任心、霸道。特别是刚入园的孩子,大部分孩子都不知道怎样正确使用玩具、爱护玩具、与同伴共享玩具,也不知道怎样收拾整理玩具,那么怎样培养小班孩子正确使用玩具、爱护玩具等良好行为习惯呢?作为家长又该从何入手呢?
五、寓教于玩乐之中的养成教育
冬冬是刚上小班的小朋友,妈妈发现:早上冬冬来到幼儿园,搭积木的时候,有时拼拆的玩具拆不开,就放进嘴巴中咬,或者将玩具在桌上敲打;有时看见别的小朋友手里的玩具是自己喜欢的玩具,没得商量就去抢;有时玩具掉在地上,看见了也不捡,不关自己的事;收拾玩具也显得乱七八糟。妈妈看到冬冬这些表现,心理很着急: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就应该懂得怎样玩玩具、怎样爱护玩具、怎样与同伴一起玩玩具、怎样收拾玩具。如果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来长大了又怎样融入社会,成为健康发展的人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可见,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
其实冬冬的表现是由他的年龄特点和家庭环境所造成的。小班孩子虽然上幼儿园了,与别人交往的范围也有所拓展,开始愿意和同伴交往,但是孩子对于和同伴一起玩的意识和行为规范很肤浅,所以家长也不必担心,只要我们家长做个有心人,有意识加以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为孩子将来走进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现在应该如何入手,使小班的孩子从小养成正确使用玩具、爱护玩具等良好习惯呢?
1、培养先认识后使用的习惯
家长为孩子每提供一种新玩具,自己首先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掌握玩具玩法。其次让孩子认识玩具,知道玩具的名称,观察玩具的颜色,了解玩具的结构等方面,再要求他们学会正确使用玩具。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孩子自己摸索玩法,孩子能自己玩的,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玩,并给予表扬鼓励,培养孩子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如果孩子不会玩,家长必须给予一定的示范、指导、帮助。比如玩具插塑:开始,家长出示一个插好的玩具造型,以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向孩子介绍拼插的正确方法,让孩子仔细观察。在幼儿拼插的过程中,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一些不正确的玩法,指导孩子如何拆卸玩具的技巧,逐步培养孩子正确地使用玩具,懂得办事要遵循规律。
2、培养与同伴共享玩具的习惯
在幼儿园开展桌面游戏时,往往是一筐玩具几个小朋友一起玩,而不是每人一筐的。孩子在家玩玩具一般都是一个人占有的,所以孩子到了幼儿园出现了“这个玩具是我的,不让你玩”的情况,作为家长在家里要和孩子一起玩,比如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把玩具分成每人一份。刚开始由爸爸或者妈妈做分配者,逐渐过渡到让孩子承担分配者,让孩子觉得分配玩具是能干的,使他产生荣誉感,从而积极约束自己,不独自霸占全部玩具,避免争抢玩具现象发生。在游戏中,教会孩子共同使用玩具,友好合作游戏,可以避免或者减少争抢玩具,激发孩子共同爱护玩具,培养孩子之间初步的合作,使孩子体验到与同伴合作游戏比独自一人游戏更有趣。作为家长要随时抓住机会,在家中让幼儿与别人合作活动。比如,家中来了客人小朋友,家长要提醒孩子主动拿玩具给客人小朋友玩,发现孩子有良好的表现,家长要及时鼓励表扬,使孩子逐渐能够与同伴主动交往,友好合作游戏,为孩子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珍爱玩具的习惯
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玩具,单单靠口头说教是不够的,我们家长还要想方设法让孩子爱玩具、正确使用玩具。比如:针对孩子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这一现象,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述故事《小象找妈妈》,让孩子通过感受故事情节,懂得幼儿园的玩具是不可以带回家的。比如针对玩具损坏这一现象,家长可以把损坏的玩具、图书收集起来,向孩子诉说:娃娃的胳膊掉了,娃娃“哭”着诉说自己的胳膊是被孩子扯断的,现在很痛很痛,希望孩子想想办法救就她,让她不痛。孩子听到这样的说哭诉,会唤起孩子的同情心,比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将娃娃的胳膊重新接上,将破损的图书重新粘贴好等等。借助讲故事和实物表演比给孩子说教效果要好多。
我们知道一定的规则建立可以帮助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正面教育孩子爱护玩具,并逐步过渡到自觉爱护玩具。比如:在家里,家长要给玩具一个固定的地方,也就是玩具要有个家,让孩子知道玩具的家在哪里。每次玩玩具前,家长都要强调玩具要轻拿起轻放,玩具掉在地上要随时捡起来,不扔、不咬、不摔玩具;在拼插玩具时,要求孩子拿一个搭一个,不要抱着许多玩具不玩,也不让别人玩。玩玩具时,要学会和别人商量,不争不抢,轮流玩。在玩玩具结束时,家长要再次提醒孩子,要把玩具轻轻地拆卸掉开,轻轻的把玩具送回家。
4、培养有序摆放玩具的习惯
玩具是孩子玩的,因此必须由孩子自己收拾整理,让孩子懂得收拾玩具是孩子的职责。作为家长,在家里还要积极为孩子收拾玩具创造条件。比如:不同的玩具用不同的筐盛放,并固定摆放在某个橱柜里、玩具架上。在每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家长可以利用标记做记号,让孩子很容易根据标记掌握玩具摆放的位置。收拾玩具时,提醒孩子玩具哪里拿哪里放,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在责任心,又培养了孩子爱护玩具的好习惯,增强了动手能力。当发现孩子有进步时,家长一定要鼓励,不断巩固孩子会收拾玩具、有序摆放玩具的好习惯。
5、培养专心玩玩具的习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皇帝”,每个家庭都会给孩子添置不少的玩具,有遥控玩具、变行金刚、奥特曼„„应有尽有。在家里有的孩子玩玩具时往往把所有的玩具都拿出来,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玩具撒了满地,表现为三心二意,缺乏责任心,这是由于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的原因。因此,作为家长要合理提供玩具数量,玩具不要太多,要求每次孩子玩玩具时,选择一两种玩具,这样会养成孩子做事专心的好习惯。如果某种玩具孩子玩久了,家长可以暂时为他们收藏起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给孩子玩,孩子会对玩具又产生了新鲜感,有了新鲜感,有了兴趣,孩子一定会专心投入。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玩具。做有心人,玩具也可变为教育孩子好载体。孩子玩玩具的过程中潜藏着养成教育的资源。只要我们家长用心挖掘,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运用合适的方法相机引导,那么孩子玩玩具的过程也就成为潜移默化接受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可见,在养成教育中我们利用玩具同样能达到“润物细无声”。
第二篇:在一日活动中对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一日活动中对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文章来源:平湖新教育教师博客 文章作者: 小慧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纲要》指出:“坚持保教并重,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一日生活皆为对幼儿实施身心全面教育的良机,其间蕴涵着广泛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了亲历、模仿、实践和不断修正自身行为的各种机会。因此,“寓教育与生活中”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对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初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新的生活方式与以往家庭生活的巨大差异而极其焦虑,但教师又必须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常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矛盾令许多教师苦恼。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愿望是化解这一矛盾的重要方法。同时对近期孩子入园后的观察做了分析:发现幼儿无规则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较严重,进餐慢,脏,挑食,不会穿衣、穿鞋袜,挑穿等现在较多,不会或不习惯表达自己意思的幼儿占相当比例,同时,部分幼儿有不友好行为等等。因此,我们将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在体现幼儿自主,自由,自愿的同时,引导幼儿理解和体验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鼓励其进行自理自立的尝试。本人就小班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结合实际,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一、让教育活动成为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前提环节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良好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行为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行为习惯会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针对我班幼儿情况,使行为习惯教育渗透于教学环节中,创设情景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谁有礼貌”、“谁是做得最好的乖宝宝”、“我们都是好朋友”等,使幼儿园形成了一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好风尚。在幼儿园生活中,洗手是一件再平凡不过的事了,但是有句话说得好:“幼儿园里无小事,处处显示大教育。”为了引导幼儿自觉、自愿地认真洗手,不在洗手时玩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让幼儿学习童谣《小猴爬大山》,让幼儿学习了正确的洗手方法,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边说童谣边游戏的方法,如:当孩子们一边说:“一只小猴来爬山,爬呀爬,爬呀爬,爬到山尖了”,一边做从手腕转圈向上转到手指尖的动作;一边说“小猴掉进了山谷里,跳呀跳,跳呀跳”,一边做一只手洗另一只手指缝的动作。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孩子们学会了认真洗清手腕、手指尖和手指缝的方法,还利用一些较孩子正确洗手的图片给孩子讲解正确洗手的方法,及洗手时玩水的危害,活动后将图片粘贴在洗手池的边上,让孩子随时随地清楚的看到正确洗手的全过程,枯燥的洗手环节成了孩子们快乐学习的时光。比如:我班幼儿有吃完东西随地乱扔的现象,通过讲故事《瓜瓜吃瓜》教育了孩子果皮垃圾应入箱;之后,孩子的这一现象有明显的改善。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我通过让幼儿学习儿歌《自己吃饭真好》(小小手,真灵巧,扶住碗,拿起勺,轻轻舀,慢慢送,自己吃饭真正好。)来鼓励孩子自己吃饭;并用语言来激励幼儿吃饱、吃好、不挑食,给孩子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最终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让晨间接待来园成为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有利环节
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人一天中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人一天中记忆的高峰期。晨间环节虽然短暂,但却仍承载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从师生见面、进入班级,到如厕盥洗、至晨间活动,涉及了礼貌教育、健康教育、行为习惯培养、劳动教育等诸多方面。利用幼儿来园时间,对幼儿进行持之以恒、连续不断的培养教育,使之从小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必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创设童谣文化,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时间: 2010-1-24 作者: 牟海玲 单位: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在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如:入厕问题:新生不能自己穿脱衣裤,大孩子入厕拥挤打闹;洗手问题:洗手弄湿衣服、玩水、不会正确地洗手;喝水问题:喝水存在应付现象等等一系列问题。众所周知,小班时期是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而童谣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童趣盎然,便于幼儿接受理解。于是我们选择了“培育童谣文化、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作为我班研究的子课题,那么,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童谣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呢?
一、确立入厕、洗手、喝水的目标:
入厕:
1、学会入厕的正确方法。
2、集体入厕时不拥挤、不争抢;
3、大便时会正确使用手纸
洗手
1、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2、洗手时不弄湿衣服
3、餐前、便后及进餐中入厕后必须洗手;
喝水
1、培养幼儿喝水的兴趣。
2、完成从“要我喝水”到“我要喝水”的过渡。
二、创设环境,搜集童谣资料。
在3月份确定子课题后,我们班教师经过详细的商讨,制定出近期计划:“培育童谣文化,促进幼儿洗手、喝水、入厕习惯的养成”。首先为幼儿创设了大的环境,如,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也不挤;宝宝喝水一个一个来,幼儿洗手标准方法步骤;男孩的入厕标语是“我们要做小绅士”,女孩的入厕标语是“我们要做小天使”等等出现在幼儿喝水、洗手、入厕的地方。
其次,利用网络和家长资源,收集琅琅上口的童谣,如:洗手歌、入厕歌、喝水歌,张贴在子课题区,便于幼儿朗读、背诵,孩子们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三三两两的指着童谣诵读。
三、探索培养幼儿入厕习惯养成的方法。
小班幼儿“入厕”是一大难题,为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1、集体入厕。
我们几位老师首先在幼儿“入厕”前向他们讲清怎样脱裤子,整理裤子,怎样解大小便,人站在厕所的什么位置解。讲完后立刻带着幼儿入厕。一到厕所,有的幼儿还没脱裤子尿就撒出来了,有的幼儿看见上便池的台阶害怕。怎么办?我们几位老师分头进行帮助。快速地手把手地教幼儿如何解小便,如何解大便,如何脱裤子、提裤子,边帮助边提醒,为他们整理衣裤。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幼儿学会了解大小便,集体入厕的时间绝大多数幼儿行得通,个别幼儿就不行。有一天,我们发现王紫云小朋友从厕所回教室才5分钟又尿裤子。从这以后,我们就随时提醒尿多的幼儿入厕。教育幼儿有便意时大胆告诉老师,不拉尿裤子。
在几位老师的配合下,我们掌握了幼儿大小便的时间、次数。发现幼儿大小便中的异常情况及时告诉接班的老师及保育员,同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2、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
有一次,我们请小朋友入厕,发现李奕函在哭。仔细询问后了解到,原来是开心没有排队,硬挤到尿槽,把李奕函挤摔跤了。于是,我就把开心带回教室对小朋友说明情况。小朋友纷纷发言,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上厕所应该排队,如果挤队,容易发生危险。为此,我们利用幼儿喜爱的福娃组织了“童心盼奥运,娃娃、妈妈编福娃”活动,活动后把福娃悬挂在活动室,并编出福娃儿歌,如福娃宝宝去入厕,贝贝先来做排头,晶晶来了排第二,欢欢来了排第三,迎迎、妮妮不推人,讲文明,懂礼貌,一个一个排好队。可爱的福娃、琅琅上口的儿歌,无不引导着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从这以后,我们要求幼儿“入厕”时有秩序。从活动室出来时就开始,不喧哗,不打闹,不玩耍,解便后安静地、慢慢地回活动室。
3、指导幼儿正确使用便纸,便后对幼儿随机进行卫生教育。
学期初,我们就告诉幼儿解大便前每个小朋友取两张纸,便后自前向后擦屁股,还要洗手。可是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镜头:
镜头一:
午饭后,隗泽凯要大便,我拿着纸跟进了厕所,泽凯大便后,对老师说:“你给我擦屁股。”
镜头二:
又一次午饭后,小兵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文琪大便了。”“快给她送纸去。”小兵拿着纸就往厕所跑,我还正想着文琪怎么没说呢,文琪已从厕所出来了,我看到后问:“文琪,擦屁股了吗?”“擦了。”“撅起屁股,我看看。”文琪顺从地脱下裤子,撅起屁股让我看,哎呀!屁股上还有屎呢,哪擦了啊?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问卷:“宝宝在家入厕情况调查” 结果没有出乎我们的料想,班里的孩子在家入厕100﹪是家长包办,所有的孩子都不会自己擦屁股。
孩子自理是生存的第一需求,那什么时候孩子可以自己学习擦屁股呢?经过查阅资料,我们得知:2岁半的时候,就可以培养孩子用纸擦屁股。为此,我们手把手教孩子正确的擦屁股的方法:先把纸裁成方形,然后让孩子对折两次,用右手拿着纸从前面往后擦。一定要告诉孩子从前面往后擦,让孩子养成这个习惯。刚开始先让孩子自己擦,不管孩子能不能擦干净屁股,都不替他包办。给孩子准备好纸,放在厕所的盒子里。我们发现纸不宜太大,不然孩子使用起来力不从心。经过训练,我班的孩子能够在大便以后用纸擦屁股,不过不一定能够擦干净。每次等他擦完以后以老师要“看看小屁屁干净不干净”为由检查一下,如果孩子没有擦干净,再帮他擦干净。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就能够自己擦干净了。
4、午睡入厕习惯的养成。
我们都知道,午睡中是无法要求集体入厕的,个别幼儿入厕对于那些内向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心理压力的,他们经常会跟着一些胆大的孩子一起起床,这就造成了三五成群的入厕现象,使原本很安静的环境显得乱哄哄的。于是,我们老师要求幼儿入厕时必须得到老师的许可,可是这样又会造成胆小的孩子更不敢大胆地入厕,而一些孩子的请示声此起彼伏,更不利于幼儿午睡习惯及入厕习惯的培养,所以我们鼓励幼儿大胆入厕。首先我们鼓励幼儿只要想小便就大胆起床入厕,即使发现有结伴、说话、逗留等不良现象也不限制幼儿自由入厕。对幼儿入厕的要求很简单:脚步轻轻,说话轻轻。让幼儿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寝室是一个需要安静的环境。每个人都不能因为个人的举动影响他人的休息,但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自觉自愿地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难就难在我们必须对每个孩子的每次行为进行关注和指导。经过一个多月的耐心教育,严格要求,现在我们班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午睡入厕习惯,幼儿在入厕时都能够脚步轻轻,生怕吵醒了入睡的同伴。即使有几个孩子同时入厕,也很少有人说话,回到寝室后还能够很快地入睡。
四、餐前、便后利用童谣进行洗手教育。
1、利用童谣培养幼儿洗手习惯
幼儿在洗手的过程中,总会听到不断的告状声:“老师,他的衣服又弄湿了”„„每天这样事情总是重复发生。过去,我们总是反复提醒常规要求,“洗手时要这样„„要那样„„注意„„”可效果总是不好。为了不让孩子们在洗手时打湿衣物,我们做了许多尝试,如:帮助小朋友卷袖子;在水盆里洗手;一人一人地去洗手等等,都没有收到较好的效果,仍然有小朋友会打湿衣物,这给我们的保教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也影响着我们和家长的关系。
为此,我们试着利用童谣来培养,首先教给小朋友们洗手的方法,帮助他们理解洗手的意义,并试着创编洗手童谣。比如:“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小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我们去洗手,我们去洗手;一二一、一二一,一个一个排好队;挽袖子、抹肥皂,手心手心搓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搓,换只小手再搓搓搓,一、二、三、甩三下,我的小手干净了!”再比如:“洗手前,先卷袖,再用清水洗洗手,擦上肥皂搓一搓,指间指缝都搓到,哗哗流水冲一冲,我的小手洗净了。”又如“一只手,两只手,握成两个小拳头,小拳头,伸出来,长出十个小朋友。小朋友,真是乖,一齐伸到水里来,擦擦肥皂洗干净,不洗干净不答应。”
在琅琅上口的童谣中我一边给孩子们做示范一边帮助个别年龄较小、体弱的孩子,儿歌念完孩子们的小手都变干净了,谁也没有打湿衣物,老师的批评没有了,小朋友的告状也没有了,大家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2、通过榜样欣赏法培养幼儿的洗手习惯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他们不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提醒自己遵守各项生活常规,因此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在幼儿洗手习惯养成活动中通过“榜样欣赏法”进行培养。如在组织幼儿洗手活动前,我们教师组织几名洗手方法掌握的好的幼儿进行示范。(边读童谣,边洗手)让其他幼儿欣赏后,使其产生“要学习”的心理氛围,然后要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洗手方法,每天洗手时坚持反复训练 形成习惯后,教师再组织别的幼儿来欣赏,使幼儿对自己产生自豪感。这种良好的榜样欣赏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了小班学期末,我班的孩子对一些常规习惯有所了解,另外他们对荣誉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所以我们通过“比赛激励法”来让他们遵守规则,如:我们在组织幼儿洗手时,比一比,谁能洗手时不玩水;不弄湿衣服;回到活动室,再给表现好的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另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控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这时我们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讲讲简单常规要求,如:洗手前,组织幼儿自己说说应该怎么洗手,大家再根据自己说的要求一起执行,老师帮助提醒等方法,让幼儿更进一步地养成了洗手习惯。
五、探索培养幼儿喝水习惯养成的方法
幼儿喝水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非常普通的一件事。可我们上早班时,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一句话:“老师,麻烦你让我的孩子多喝点水。”说句实在话,即使家长不提醒,我们也经常提醒孩子们喝水。但往往出现这样的镜头
镜头一:
喝水时间到了,我们组织小朋友们有序地拿自己的口杯接水喝。每当这个时候,班上那几个不爱喝水的小朋友好象没有听见老师的话,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有的还借故去解便想“逃跑”,有时被逼无奈只好喝上一点。
镜头二:
排队喝水时,佳佳也跟着其他小朋友一起排在队伍里,轮到她接水了,只见她很敷衍地接了一点水,然后机械地喝了一口,就把杯子放回了杯架,象是完成了一件任务一样蹦蹦跳跳地又回到座位上。这样的镜头在幼儿园里时有发生,一问究竟?“我不喜欢喝白水”“我都喝可乐”„为此,我们探索着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培养。
1、营造氛围,引导幼儿喜欢喝水
为改变幼儿不爱喝水、被动喝水的习惯,平时到了喝水时间,我们先讲一个关于“水宝宝”的故事,每天讲一个,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喝水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喝水。有时为了提醒他们喝水,老师便做出很渴的样子说:“呀!今天玩得真高兴,我都出汗了,觉得很渴,你们谁也觉得渴了告诉我,咱们一起去喝水。”孩子们似乎也感到渴了,不约而同地说“我也渴了”、“ 我也想喝水”„„
我们还为孩子们布置相关的环境,把小动物挂在墙壁上,让孩子们说出图片内容,认读图片上“太阳出来了”、“小兔子想喝水”和“小鸡想喝水”的短句。结合观赏室内种植的吊兰和大叶海棠等花草,让孩子们知道浇了水,花朵和叶片就更加水灵可爱,小朋友喜欢喝水,也会像花儿一样健壮、漂亮;花缺水就打蔫,小朋友缺水也会生病没精神。我们还编了童谣《多喝水,变漂亮》,花儿多喝水,叶儿绿,花儿红,越长越漂亮,我们多喝水,脸儿嫩,皮肤白,越长越健康。幼儿更加明白了喝水好处多。
2、培养幼儿定时喝水的习惯
幼儿有了喝水的兴趣,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步。现在我们要着力培养幼儿定时喝水的好习惯。小班幼儿的特点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自己的事情。他玩起来,吃饭、喝水、大小便,什么都顾不得了。所以,每天要安排幼儿定时喝水的时间。如:上午,第一节教育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喝水,课间操、户外活动回来后喝水,午饭后喝水。起床后喝水,户外活动后喝水。日久天长,较多的幼儿逐步从需提醒变为到时间能主动去做。
3、注重个体差异,随渴随喝
在培养幼儿定时喝水习惯的同时,我们还注重个体差异,培养他们随渴随喝的习惯。班上保教人员的一致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做到要求一致,共同了解和及时掌握幼儿的情况和变化,努力掌握不同孩子们的特点:哪些贪玩,哪些动作慢,谁知道要水喝,谁不爱说话,谁不爱喝水以及刚病愈等,做到心中有数,能有针对性地细致照顾好每一个孩子。幼儿因活动量大小不一样,饮食结构、身体状况、天气等不一样,定时喝水未必能满足所有幼儿对水的需求,他们随时有渴的可能。所以,要让幼儿养成随渴随喝的习惯。
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对孩子的健康更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培养幼儿主动喝水的习惯非常重要。现在,我们班上到处都可以听见这样的声音:“老师,我渴了,我要喝水”、“我也要喝水”、“我还要喝水”„„看着孩子们高高兴兴端着水杯、认真喝水的样子,我们特别开心。因为我知道孩子们从“要我喝水”到“我要喝水”这一步,走得不容易。
在洗手、喝水、入厕时,我们和幼儿、家长一起去收集或创编童谣:洗手歌、入厕歌、多喝水,多喝水,变漂亮、福娃宝宝排队歌„„这些琅琅上口、童趣盎然的童谣都强烈的吸引着好奇的幼儿,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创设奠定了基础。
通过一学期的探索、研究、孩子们学会了正确的入厕方法,会自己是用手纸,自己穿脱裤子,也基本做到了入厕时不拥挤、不争抢,午睡入厕不影响他人的好习惯;进餐中入厕后能自觉地洗手;洗手时也做到了不玩水,不弄湿衣服;在喝水方面做到了从“要我喝水”到“我要喝水”的理想过渡。
我们知道,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育。更需要班内教师的密切配合,家园的密切配合,拧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影响,促进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我们的孩子在慢慢长大,生活中还有许多习惯需孩子去要养成,本学期我们的子课题活动虽然即将结束,但我们的探索还将继续。
绿色儿歌促小班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养成
绿色儿歌是指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童谣。为孩子推出健康活泼、音律轻快、上口易记的儿歌,不仅是孩子们的愿望,更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主要通过以“绿色儿歌”为载体,改善班级幼儿礼仪行为意识较淡薄的现状,解决幼儿礼仪交往中存在的缺乏主动性、持久性的问题,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为幼儿一生身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结合生活,有机渗透礼仪内涵
幼儿到了小班,他们情感的有意性开始增长,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明显提高,还能主动地和同伴进行交往。一些简短易懂、朗朗上口、富有童趣的儿歌可以促进幼儿语言以及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我们不仅可以在主题活动中融入文明礼仪的儿歌,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也可以有机地渗透礼仪,因为“学习”的内容来自于“生活”,“生活”的内容也可以来自于“学习”。于是我结合平时的主题,运用集体、小组、个别化活动的形式,将文明礼仪渗透在儿歌中。
1.集体学习
集体学习可以帮助幼儿梳理相关文明礼仪的经验,得到认知及情感上的提升。
如主题活动中结合敬老节,通过儿歌《全家乐》的欣赏与学念:“爷爷年纪大,头发白花花,我帮爷爷脱鞋袜,爷爷笑哈哈;奶奶年纪大,走路晃又晃,我给奶奶倒杯茶,奶奶笑哈哈;爸爸和妈妈,一齐把我夸。”使孩子们产生了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情感,并与大家交流自己在家所做的关心、帮助老人的事情。
2.小组、个别学习
小组、个别学习不仅使集体活动中未尽兴的内容得到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而且还可以帮助幼儿将所学的内容加以巩固和运用。
如在区域活动中创设表演角,利用盒子自制小舞台,提供幼儿、教师、保健老师、门卫、爸爸、妈妈等角色,增加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他们在那里自由选择角色,运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以儿歌、情景等形式进行表演,同时有助于教师关注与引导那些胆小内向、不愿主动使用礼貌用语的幼儿。
二、融入生活,灵活运用礼仪儿歌
学习的目的是运用。根据幼儿平时薄弱环节结合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创编文明礼仪儿歌,使幼儿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如在以“讲文明,懂礼貌”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时,我们通过儿歌《文明好孩子》,帮助幼儿掌握常用的礼貌用语:“小朋友,都知道,礼貌用语记得牢。对待长辈要用‘您’。早晨见面说声‘早’,平时互相问问‘好’,分别‘再见’别忘了。若要求人帮,‘请’字先用上,得到别人帮,‘谢谢’口中讲。无意影响人,忙说‘对不起’,文明好孩子,人人都夸奖。”
三、拓展空间,大胆实践礼仪行为
充分利用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结合平时外出实践的机会大胆让幼儿尝试实践。
1.外出活动
可以通过儿歌《问好歌》,帮助幼儿掌握见到不同的陌生人时如何称呼的方法:“我是好孩子,见人打招呼,脸上眯眯笑,开口问声好。见了年长的,‘爷爷,奶奶好!’见了中年的,‘大伯,大妈好!’见了年轻的,‘叔叔,阿姨好!’比我大点的,‘哥哥,姐姐好!’大家都夸我,从小懂礼貌。”在参观超市、西门小学、江滨公园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已学会的儿歌和那里的叔叔阿姨等工作人员“问好”、“道谢”,在真实的情境中既扩大了他们礼貌交往的机会,同时也逐步帮助他们养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待人彬彬有礼的好习惯。
2.家园共育
通过一段时间,孩子们对儿歌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就开始着手确定主题让孩子们创编儿歌。在这里,我们的家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孩子们通过吟唱绿色儿歌,不但在语言方面得到了提高,行为习惯也在日复一日地改善。家长明显感觉到了孩子的进步,加上宣传的力度。我们的研究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在此基础上,我们大胆利用家长资源,成立了“家园绿色儿歌创编小组”。
在活动中,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小报、家园联系窗、校讯通平台,宣传幼儿童谣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礼仪教育,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同步。老师、家长统一要求、统一教育,幼儿礼仪行为增多了,容易形成动力定势,并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由于我们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把礼仪教育融人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的礼仪行为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注意培养幼儿内在情感和外显行为的一致性,这样礼仪行为才能持久。如:设置画外音“给家长的话”,一方面向家长说明老师提出此儿歌的教育意图和对幼儿成长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也使家长领会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使家园沟通更能产生实效。此外,礼仪教育还提高了家庭文明程度,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为家园共育。这不但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改变家长的行为也有积极的影响。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生活中互相提醒、互相监督,提高了家庭文明程度。
在家园栏里,为家长提供儿歌《我是小主人》:“家中门铃叮咚响,小小客人到我家。你好你好快请进,我请客人快坐下。找来玩具让他玩,拿出糖果招待他。两人一起做游戏,大家乐的笑哈哈。我做主人有礼貌,爸爸妈妈把我夸。”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家里的基本礼仪,提供让孩子当小主人的机会。休息日、长假里,在父母的引导下,效果显现,孩子们做小主人的能力提高了。
第三篇:幼儿园家长会教师讲稿: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
一、什么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指在学习、生活、劳动等教育中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形。
什么是幼儿园的养成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养成教育的意义。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幼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要想成为现代文明人、世界的有教养的人才,就需要“养成教育”,从一定意义上分析看,社会越进步,科学越发展,就越需要重视“养成”教育。
三、养成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生活习惯培养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睡眠习惯、排泄习惯、饮食习惯、进餐习惯、整理习惯等,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常规。有独立做事的意识和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卫生习惯培养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初步的卫生常识和技能,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获得预防常见病的简单知识,初步培养幼儿乐于接受预防接种和疾病治疗的态度及行为。
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好问乐学,喜欢动脑,勤于思考。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倾听习惯,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性,有一定的学习纪律约束力。
礼仪习惯培养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与人交往的习惯,会使用礼貌用语,言行举止有礼貌,能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安全行为培养目标:培养幼儿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了解生活中的安全标识;了解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及重要性,懂得自我保护常识;养成集体活动中的规则意识,了解户外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方法。
品德行为培养目标:培养孩子有爱心,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具有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培养幼儿独立做事、有责任感、不怕困难、有一定的耐挫力,乐观、自信、诚实的优秀品质。
四、养成教育的家庭培养策略
刚才,大家对养成教育有了一些了解,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会学习,那么吃饭、收拾玩具、整理书本家长都可以代替。家长们还说:“这些事情孩子大了就会做的,现在只管学习”。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是教师的事情。但是,养成教育是需要家庭、家长的全力配合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行。虽然家庭不是专职的教育机构,家长也不是专业的教育人士,但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也是我们家长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那么,怎样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呢?为了帮助家长更好的在家庭中实施养成教育,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种不同情况:
1.部分幼儿学习习惯好、生活习惯好、自理能力强,懂礼貌、遵守规则和次序,老师只用稍加引导就能做到。这样的幼儿充满自信心,而幼儿家长,能够有更充分的时间和幼儿游戏、交流。
2.部分幼儿不能遵守纪律、自制能力弱、吃饭慢,睡觉难,常常与其他幼儿发生争执,老师要不断的提醒和要求。
3.还有一部分幼儿在某一方面例如:缺乏规则意识,吃饭挑食,待人不礼貌等。
我们可以预见到,这样的幼儿在家里也是同样让家长操心,并要随时关注幼儿做的每一件事情,长此以往幼儿会觉得自己受到过多的限制,慢慢产生抵触情绪,变得不听话,难以用口头方式进行教育,于是在家庭中经常出现责骂、打孩子的行为,而孩子却变本加厉的调皮,与家长对着干。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曾经有家长对我申诉:“在家里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就是不听话,真不知道再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这时候,家长们走入了教育误区,忽略了孩子的天性,孩子都喜欢受到别人的夸奖和赞扬,他们喜欢从中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现在,再让我们谈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进行教育时应注意的几点: 1.“以身作则”,幼儿期孩子喜好模仿,并在模仿中形成自己的习惯,家长应注意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任何事情从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也必须做到,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可要坚持下来,却是更要考验家长持之以恒的毅力。
有个孩子每天上幼儿园迟到,而他入园的时间又是进餐结束的时候,他每次都不能吃到热腾腾的食物,我们看在眼里很是心疼,于是每天早上特别留一份,如果冷了就再热一下,可是这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呀!我们将孩子的情况向家长反映,并将其中的弊端很诚恳的解释给他听,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能够在晨间活动中看到孩子的身影,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孩子又迟到了,问及家长却将责任推到了孩子的身上,说他起不了床。可以说,培养孩子习惯还得从家长自己做
起,更要避免受到自己的情绪和心情的影响。
又比如:要使孩子热爱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的以身作则确实很重要。如果家长休息时间经常看书看报,这无疑也是给孩子作榜样,家里有一种学习气氛,这种氛围无疑是孩子学习的客观环境,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孩子就会与书本交上朋友。反之,家长整天在家里“筑方城”、“谈山海经”,把“劈里拍拉”的打麻将声和说笑声传入孩子耳朵,怎么能制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知道,优化的学习环境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的保证。
2.“多用正面教育,慎用责罚”,要多给孩子鼓励和赞扬,少责骂和殴打,但是过于严格或是过于宽容都不适合孩子发展。有个小女孩很乖巧,生活学习都不用家长操心,可就是性格胆小,缺乏自信心,在与孩子的妈妈交流了以后我们才知道,孩子的爸爸对其特别严格,他自己就是接受棍棒教育长大的,他觉得孩子就得打更何况是个女孩,不严加管教是不行的。爸爸的态度使孩子唯唯诺诺的,在爸爸身边不敢做错事情,可是孩子做的好的时候,爸爸又很吝啬去赞扬孩子,觉得表扬多了就会骄傲。于是孩子对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不能大胆的表现自己。其实每个孩子都会犯错,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他懂得道理,所以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才是主要的。而对于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弱的幼儿,要更加耐心,不断用语言强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对于孩子独立去做的事,只要他们付出了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信心。“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不动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伸手代劳。这样会剥夺了孩子独立的权利和动手能力的练习的机会。
3.“教育态度一致”,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常常不能保持爱的度,对孩子的爱应是长远的,而不是溺爱、放任自流,家庭成员中,不能一个对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另一个却维护偏袒孩子,这会使得孩子变成“两面派”。这样的情况多数是出现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长辈已经完成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对于年幼的孙子喜爱大于责任,还会常常拿出当年的育儿经说教,自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是没有权力的。还有的三口之家,或是妈妈或是爸爸总是扮演好人的角色,使得孩子的教育很难开展。但是,做为幼儿的监护人,有责任和义务就孩子今后的发展与其他家庭成员进行讨论,让所有人意识到教育不是短暂的行为,而是长久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完成的。我想为了孩子的明天,家长们都能够把对孩子的爱放在心里。
4.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三岁左右时,由于知识、经验的增加,独立生活能力的逐渐增强,他们便想要独立行动、独立玩耍,表现为不听话、执拗、爱顶撞,经常说:“我自己来„„。”“我要„„”“我不要„„”“我偏要„„”这一类的话。虽然他们能力有限,但独立意识的萌芽使他们事事要自己来,时时想要反抗,不愿处处受父母的限制。心理学家把三岁左右的这一阶段称为“第一反抗期”。对于处在“第一反抗期”的孩子,父母要注意尊重孩于独立行动的意愿,不要怕孩子独立做不好事情而压抑孩了独立活动的要求,而要抓住这有利时机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孩子想独自洗手,不想要父母帮自己洗,也不愿父母在一旁看着自己洗,那么,父母就该满足孩子的这要求,只需提醒孩子洗的方法,要求孩子把手冼干净点就行了。有一位母亲看到5岁的孩子对洗碗感兴趣,就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
“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这位妈妈就做得很好。
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为了省事而剥夺孩子自理的机会和学习的机会。在幼儿园有这样的孩子,下楼梯时看都不看,直直往下走,这种孩子就是在父母或者老人的过分呵护中长起来的,他们自己没有办法衡量自己的能力,没有办法对自己行为的危险性进行独立判断。
如:父母应要求孩子自己吃饭,就不要喂。我们有的家长看见孩子吃得慢,就忍不住去喂他„„(有的孩子五岁了,在家吃饭仍要父母喂);让孩子独自睡,不要陪睡;让孩子自己玩耍,父母适当和孩子一起玩;让孩子单独到院子里找小伙伴玩,不要尾随孩子、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参与家庭小劳动等,通过让孩子承担一些小任务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等。我们要多用的这样的口号“让我自己来„„”“让我们一起来„„”而不要“你帮我„„” 5.坚持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
如: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小游戏。如: 1.拼图小游戏
经常和宝宝玩一些拼图游戏,例如动物拼图,水果拼图,人物拼图,地图等。这样的拼图游戏需要宝宝耐心参与,参与组合。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选择适合的拼图,2-3岁的拼图最好在4片之内,3-4岁的最好在8片之内,4-6可以在12片左右。
2.传话游戏
家长可以玩这个小游戏,可以由妈妈说一句话,传给爸爸,再传给宝宝,最后,让妈妈和宝宝说一说自己听到的。这个游戏非常有趣,而且需要在耳边低语,促进宝宝注意力的发展非常有效。
3.听口令做动作。
家长说出口令,例如:“摸一摸耳朵”,“向前走”,“去拉住爸爸的手”,“把门关上”,“把窗子旁边的绿色积木拿来”等,这样的口令可以随着年龄阶段的增长逐渐变得复杂。
4.复述练习。
家长讲述一个小故事,引导宝宝复述。或者家长说两到三句话,引导宝宝尽量能够复述出来。
物体5.表象记忆。
出示图片或者物体给宝宝看,然后藏起来,引导宝宝说一说刚刚看到哪些物体,或者在一堆物体中找到刚刚看到的。又比如:培养幼儿的礼仪习惯。
早上入园时引导孩子说:“老师您好”,“早上好”,老师再见 家里来客人了可以引导孩子说“欢迎光临”,“见到您非常高兴”。“再见”,“欢迎再来”,包括见面或分手时打招呼、握手 晚上向父母、长辈说“晚安”,和小朋友相处引导孩子学说“对不起”,“没关系”,“谢谢”,“请”,等等。
离园在幼儿园玩要求幼儿遵守文明礼貌的环境行为要求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如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 坐车,引导孩子学习遵守交通规则;乘车时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妇及师长让路让座,不争不抢座位; 购物时按顺序;爱护公共设施、文物古迹;
观看演出和比赛时,不起哄骚扰,做文明观众,等等。其实家长教养方式的改变是为自己而变,为孩子而变,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为他今后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
家庭教育在幼儿养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希望能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家访等途径积让大家明确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家长们一起正确地教育孩子,只有让幼儿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受益终生。
第四篇:利用互动式幼儿成长档案对小班幼儿进行多元性评价 2
利用互动式幼儿成长手册对小班幼儿进行多元性评价
三湘海尚幼儿园 钱炯燕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而幼儿成长手册正是在这种自然状态下,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幼儿各种作品和相关资料的有系统、有组织地收集和积累,为幼儿的发展评估提供全面、丰富、生动的信息。它把目光聚焦于描述幼儿发展和学习的过程,关注幼儿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并将幼儿置于评价的主体地位,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评价方式的局限性,较好地体现了多元性评价的理念。
1、幼儿成长手册——是指教师、家长与幼儿共同进行记录与收集的关于幼儿从事各类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成果),作用不仅在于记载幼儿的成长过程,更是把“手册”制作与积累的过程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及实施教育的依据。描述了幼儿成长和发展林过程,丰富了幼儿课程资源,动态地评估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
2、“互动式幼儿成长手册”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评价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家长,在评价过程中,既有教师、家长的观察、记录、评价,也有幼儿对自我或同伴的欣赏与评价,强调幼儿、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评价。②幼儿成长手册袋的主要内容有:教师、家长对幼儿活动行为的观察记录,有目的地收集能说明幼儿发展轨迹的、典型的作品或调查记录等;同时也有幼儿主动收集的作品以及对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描述等。③实施评价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收集的资料、幼儿发展的评价指标以及幼儿的自我欣赏来客观地反映幼儿在某方面的进步或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幼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3、动态的多元性评价——我们旨在通过对成长手册的建立、收集、运用、管理,充分挖掘成长手册作为一种多元性的评价方式,在幼儿发展评价中作用,使其成为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依据的资料来源;成为教师关注幼儿、多层面了解幼儿,客观、真实评价幼儿的有效途径;成为幼儿了解自我,体验成功,感受自身成长和进步的增长点。
二、建立“幼儿成长手册”的实际需求
我班在幼儿入园初期就在家长的帮助下为每个幼儿建立了幼儿成长手册,但在初期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对成长手册缺少正确的认识和系统性的研究,所以成长手册仅发挥了在家园互动上的传递交流作用,而并未成为一种评价的方式,发挥其在促进幼儿发展评价中的作用,这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旨在通过对成长手册的建立、收集、运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充分挖掘成长手册作为一种多元性的评价方式,在幼儿发展评价中作用,使其成为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依据的资料来源;成为教师关注幼儿、多层面了解幼儿,客观、真实评价幼儿的有效途径;成为幼儿了解自我,体验成功,感受自身成长和进步的增长点。
1、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求
以幼儿为本,让每个孩子体验快乐,必须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与个别化,如何能够使教师所创设的环境、组织的活动可以充分张扬幼儿的个性、展现他们的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都需要教师去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去了解每个孩子的思想。为每个孩子建立一份成长手册,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孩子的有效载体与途径。
2、教师实施个别化教育的需求
教师要对班中的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征、认知能力、兴趣爱好都做到心中有数,就必须要对每一个孩子的情绪情感、行为表现、语言表征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这并非易事,更不是带几个游戏、组织几个教学活动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与分析过程,“幼儿成长手册”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认识儿童、研究儿童、修正自我、改进自我的空间。
3、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提出的要求
现代家长具有先进的的育儿观念,他们也对幼儿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仅希望孩子在幼儿园里能与小伙伴们共同快乐的学习与成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保持独特个性,希望教师能够关注到孩子身上独特的优势与才能。
三、“三员”互动、多元评价的机制
1、初步激发幼儿参与评价的兴趣,有效促进幼儿自评,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中,发掘幼儿的潜能、树立自信。
当幼儿做一件事或者完成一幅作品的时候,我们会问孩子:“你觉得你做的怎样?”、“为什么要这样做?”、“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你最高兴、最感到自豪的地方在哪里?”、“下一次,你有什么打算?”等等引导幼儿学习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我们把幼儿的成长手册袋放在幼儿举手可及的地方,不仅有利于幼儿自己取放方便,更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翻阅,而尝试在与自身及同伴间的互相学习、比较中,正确地认识自己。幼儿都喜欢在手册袋中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最优秀的作品,在展示的过程中,他会在他人与家长的赞赏声中体验成功与收获的愉悦,树立对自我的信心。
小班幼儿对很多事情的兴趣和好奇心都比较浓厚,所以开始建立手册时,他们往往会经常翻一翻自己手册里的作品和同伴的手册内容进行一下比较,看看自己的作品是不是最多、最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幼儿的这一兴趣就有所减弱。结合这种情况,我们就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帮助幼儿对手册内容进行适当的变换与调整,其中主要包括材料、图案、颜色等,这样总是呈现新意的手册也就会让幼儿和它形影不离、经常翻阅,真正形成了幼儿与手册的互动,比如在开学初期,我们在手册袋里记录了孩子们的手脚印,孩子们看到后就会和同伴进行比较,非常积极地告诉朋友“我的手印是红色的”我的脚比你大。”甚至想像力丰富的孩子也会进行添画把小手小脚印变成汽车、小鸟、鱼,并组织孩子们开展欣赏作品的活动,让孩子们一起交流你喜欢哪一幅作品,说明在此过程中除了引导幼儿初步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与同伴的作品,初步将幼儿的自评机制引入评价中来,并利用有效的时间为幼儿提供评价的机会,并将评价中获得的笑脸大拇指的多少作为直观的评价效果进入手册。
2、促进教师在观察、评价与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
幼儿成长手册袋的资料搜集不是泛泛的,它需要我们找出能突现幼儿优缺点、反映幼儿成长历程的事例与作品,进行背景、事件等的描述、分析与评价。对幼儿进行手册袋的评定,需要根据幼儿所反映出来的现实表现清楚地进行界定,如对幼儿行为上的描述;幼儿作品背景、幼儿的发展特点、倾向以及进度等等。同时,还要进行客观的记录与分析幼儿成长手册袋中所呈现出来的进步与不足,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教育的有效性、适宜性在反思过程中促使教师及时调整教育计划、教育行为与教育方案、策略等,找到最佳的教育契机。例如我们开展玩球的运动中,把班级中宸宸小朋友在玩球活动中的情况收入成长手册,并在旁标注“宸宸小朋友学会了拍球,还边拍边数玩得很开心!这说明对幼儿的观察记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在观察幼儿、评价幼儿的过程中,有效促进了教师关注幼儿需要、设计适宜教育方式与活动的能力,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利用家长资源,在家园互勉、家园共育的良性氛围中,全面、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手册》中记录幼儿的成长历程,少不了幼儿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幼儿成长手册中,我们开辟了“家事悄悄说”一栏,通过每月一次的家园互动反馈的形式,及时向家长汇报幼儿的在园情况,同时也获得了来自家长的对幼儿在家情况的反馈;“家教困惑”一栏,家长们更有针对性地记录了幼儿在家的真实情况,针对问题,我们共同反思问题形成的原因,再针对原因,提出家园配合教育的具体方案。这种定期的记录式的交流,不仅增进了家园的配合,促进了幼儿的发展,更丰富了幼儿的成长手册,为孩子的成长历程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资料。
对家长而言,当他细心翻阅这本小册子时,会欣喜地发现,我的宝贝竟是如此的了不起。例如在学期结束末我们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中,我们把每个孩子的精彩表演都以照片的形式放进手册,并在照片旁进行了标注,家长看到这些精彩的瞬间这孩子与众不同的精彩,发自内心地对老师说:”比看春晚还激动。”又如在我们开展的感恩节活动中,孩子们都体会到爸爸妈妈的辛苦,有孩子说:“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长大了会赚很多很多的钱给你们用。”有孩子说:“我每天会给妈妈换拖鞋。”“我会给奶奶敲敲背,倒水喝。”家长在记录孩子的话时深受感动,觉得孩子一转眼就长大了,学会了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根据利用手册进行评估的特殊性要求,为了有效的吸纳家长参与评价的机制,逐渐拓宽家长在幼儿成长手册评价过程中,可以呈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我们经常会组织家长翻阅、观摩幼儿成长手册中的相关信息材料,让家长能在此过程中吸取好的育儿经验、学会比较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孩子。在小班下学期,我们还经常会利用家长会、半日活动等途径开展全班性的手册展示、交流活动,家长们也会有针对性的介绍自己利用幼儿手册对孩子进行评价的具体做法,交流自己的收获与体验。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为家长提供了评价幼儿的机会和途径,而且通过这种家园双向的评价体系,不但让家长更加关注幼儿每个阶段的发展及班级的各项活动,也使家长能更客观公证的看待幼儿在不同阶段、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轨迹。经过这种示范性的借鉴和好经验的推广,还能让家长们意识到在建立手册过程中存在的长处和不足,使手册评价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第五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江苏省盐城市南苑小学
施梅琴
英语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具有模仿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语言的专业性,还要考虑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变化及社会需求,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今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我国新颁布的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英语知识、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培养他们的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过去的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课程教学中单纯的靠说教,效果不佳。而如今的信息化教学则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呈现语音与动画相结合的环境,进行开放式的互动教学。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英语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还能增加英语知识的信息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实现英语教学的双丰收。
1.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良好的礼仪教育
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与信息化的教学技术相结合,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创建一个良好的礼仪教育环境。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强的功能,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课堂的时间,传统教学只能完成一些单词的读写训练,而信息技术通过屏幕对图片与声音的放送,效率好,传授快,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读、写、听的训练能力,缩短了课堂时间,还间接的普及了礼仪教育的知识。如,在教学Happy New Year一课,教师在课前应拟定一个教学课件,有计划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首先,通过课堂中的立正起立及随堂用语礼仪指导,要求学生经常性说一些礼貌性的语言,如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礼仪运用,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对文中New Year礼仪进行综合,然后共同分析礼仪的重要性;通过播放视频,根据人物中年龄的不同,要求学生指出礼仪方式的不同,并熟记人物的英语读法及单词拼写,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熟识度。最后,展出过年礼仪的图片,将礼仪的动作用英文表述出来,并要求学生跟着一起学习,提高学生的礼仪认识,适当的加入一些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指导学生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再如在教学“Good morning!”、“Thank you!”、“Hello”、“Sorry”等这些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礼貌用语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实践也证明:信息技术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德意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学习小学英语,还要求学生具备顾全大局的观念,提升集体合作的精神,实现人际交流中和谐相处的氛围。信息技术应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根据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分配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相应的任务,体现合作精神的价值。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目的,又实现了教学质量。如,在教书版小学五年级Unit8的At Christmas一课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的分配方式,将所有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制作At Christmas的课件。第一组学生去找关于圣诞节物品归属的资料,了解西方物品排放的知识;第二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查找课文中出现的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掌握语句的用法是提升英语水平的重要内容;第三组学生对文中的交际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文中的语言形式与中文的语言表达有什么不同;第四组学生通过文中的交际活动、礼仪、送礼与受礼的风俗,去查找相关资料,比较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的区别。然后各个小组间进行讨论,统一结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另外,学生还可以进行合作交流,将教学中的难点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优化。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同学间的学习更和谐,目标更明确,上课注意力更集中,具有互助互利的德育教育效果。
3.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 传统的教学主要以教学内容为主导,学习效率为目标,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角色和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佳,政治素质不强烈。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课本的信息资源,将资料与文本结构结合起来,渗透相应的爱国主义情怀,开启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开口说英语,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本能。如,在小学三年级英语Let's go to the park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文中的内容,引出公园里的烈士雕像,介绍人物的英雄事迹;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烈士人物,把人物图像用序号排出来显现在多媒体屏幕上,再用纸张把人物的名字写出来,由学生自由想象,对号入座,排出正确的顺序;还可以通过列出一系列的词语,如火、枪、地洞等,要求学生猜出英雄人物的名字,这样既能使学生熟识英雄的事迹,又能展开爱国情怀的意识。另外,还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战火时期的抗战动态及角色中顾全大局的精神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再如,在苏教版小学英语My toys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相关资料,以学生的兴趣话题入手,如玩具的制造者是谁、制作的方式需要哪些程序,再通过为学生介绍玩具制造家的制作故事,激发学生立志为国争光的意志,还可以利用纸张教学生折出老鼠、青蛙等造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爱国主义的提升。
4.结语
总之,将信息技术利用到小学英语的德育教育中,能提高提高学生的美德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的同时,必须认清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品性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