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王长寿 讲稿二(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19:0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王长寿 讲稿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王长寿 讲稿二》。

第一篇:《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王长寿 讲稿二

《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陕西培训网,王长寿

《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第二部分1387人阅读主讲,第二部分讲稿陕西培训网,王长寿主讲,第二部分讲稿隐藏>>《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课程讲稿(第

二部分)

第七章

做好宣传舆论引导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宣传舆论引导工作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和政治优势。新时期,面对信息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宣传舆论引导作用将愈来愈大,只有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牢牢占领宣传思想阵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和领导权

做好宣传舆论引导

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 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扩大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

一、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呈现出多、快、杂等特点,新闻舆论工作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作用将越来越突出、任务也将越来越繁重。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一、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提高新兴媒体的运用能力

积极发挥新媒体集团的强大市场竞争力作用,保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二、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传播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关系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努力形成与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传播能力是宣传文化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大力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提升陕西文化辐射力 ——有效配置传播资源,构建现代传播格局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媒体发展活力

三、扩大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由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矛盾决定的。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跨国际跨区域的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提高陕西文化软实力必须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加大陕西文化“走出去”力度的同时,汲取外来文化的价养。

——陕西文化交流的总体思路

——实施品牌战略,扩大陕西文化影响力

——丰富对外文化交流的内容与形式

第八章

力推陕西精品佳作

2011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 中提出了陕西建设文化强省的“八大工 程”, “文化精品繁荣工程”就是“八大工程之一”。

·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创作生产更多的文化精品以及完善文化产品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就成为了“文化精品繁荣工程”的重要内容。

一、推动、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无用论”、“危险论”、“容易论”、“不可借鉴论”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理论的存在都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 江泽民同志《

在北戴河同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座谈时的讲话》

中充分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一个民族要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给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锦涛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既离不开自然科学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哲学社会科学也属于科学的范畴,因此也是第一生产力。与自然科学相比,哲学社会科学是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解决理论认识与科学思维,解决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与运用的科学,其对社会、经济等方而的作用不如自然科学般直接或立竿见影,但却有着强大的生产力和意识形态功能。

首先,从生产力功能来讲,社会科学不仅能够为劳动者索质的提高,为经济管理体制、技术创新体制、科技管理体制等层面的改革,提供及时全面的理论支持:还能够在自然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程中发挥中介整合作用,并给予文化、道德等方而的引导与规范。

另外,哲学社会科学还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与自然科学不同;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多数学科都具有意识形态色彩,而意识形态建设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意识形态提供强大精神支撑,普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

2、陕西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现状梳理

“十一五”是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取得卓著成就的时期。可以用一组数据来说明:十一五期间,陕西省争取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70项、资助经费3733 万元,分别为“十五" 的2.3 倍与3.3

倍,很好地提升与扩大了陕西社科研究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陕西也不断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投入和扶持力度,过去的五年,全省共实施省级社科基金项目879

项、资助经费590.4 万元,分别为“十五”的1.9 倍和2.8 倍。、推动、发展和繁荣陕西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目标、保障措施

陕西省制定出台了《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我省未来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做出了部署。

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立足陕西,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十二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任务包括: · 深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人众化。

·

深化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

· 深化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研究,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研究,推动“和谐陕西”建设。

——深化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研究,推动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建立且有陕西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二、创作生产更多的文化精品 1、文化精品的时代价值

· 在国际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推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有利于塑造民族形象、体现国家力量

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是彰显区域特色的重要载体。

·

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文化精品工程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该活动集中体现当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充分满足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期待。

由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创作富有时代特征、深受群众喜爱并经得起时代考验的优秀舞台艺术的重要举措,其宗旨是扶持舞台艺术各个门类的精品剧目,从而推动舞台艺术全面发展。

' 2、异彩纷呈的陕西文化精品近三届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评选活动来看,我省已经有了不少作品获此殊荣。14 集电视连续剧《郭秀明》、20 集电视连续剧《 热血兵团》、话剧《 郭双印他乡党》、秦腔《杜甫》、广播剧《为了幸福》和歌曲《故土情》等6部作品获得第10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

第11 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作品是:电影《硬性的翅膀》、电视剧《保卫延安》、、秦腔《柳河湾的新娘》、歌曲《我们的陕北》等

全国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电影《 钱学森》、电视剧《 永不消逝的电波》、秦腔现代戏《 西京故事》、歌曲《 又到吴起镇》 以及长篇纪实文学《

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 荣膺该奖项,且这5部作品涵盖不同的艺术领域,充分显示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

还有大量作品获得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陕西省第10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电影《 图雅的婚事》、《日出日落》、《 乒乓小子》,电视剧《 郭秀明》、《热血兵团》、《 一起走过的日子》,戏剧《 郭双印连他乡党》、《 雷雨》、《 杜甫》、《 小小阿凡提》,广播剧《 为了幸福》、《 怒吼吧黄河》,文艺类图书《 高西沟调查》、《 太阳雨》、《 将军戈壁》,以及歌曲《 走壶口))、《 故土情》、《不要等》、《 青铜颂》、《 在这片土地上》 等20项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

。荣获陕西省第11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作品有:戏剧《 柳河湾的新娘》、《 长恨歌》、《

桥弯弯月圆圆》,电影《隐形的翅膀》《 代课老师》、《 立正》,电视剧《 保卫延安》《 特殊使命》、《 西安事变》、《 上门女婿》

广播剧《阳光下的银杏树》、《 爱心天使―熊宁》《郭孝义》,长篇小说《青木川》、《 村子》,报告文学《 蓝天下的永恒——最美女孩熊宁》,歌曲《

我的陕北》、《 圆

梦》、《 感恩》、《 石油汉子》、《 亲亲的中华》 :

涵括电影、电视剧、广播剧、戏剧、文艺类图书以及歌曲等6项、30部作品获得陕西省第12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部电影《 钱学森》、《 郎在对门唱山歌》

《清风碑》《 团圆》、《 风过菜花 黄》 :部电视剧《 永不消逝的电波》、《 大秦帝国之裂变》 《硝烟背后的战争》、《盘龙卧虎高山项》

《张小五的春天》《陕北汉子》部广播剧― 《 回家》、《 大学生村官》《秦风楚韵话商洛》、《 古城情报站》 : 5 部戏剧― 《 西京故事》、《

秦腔》、《关中往事》、《照金这片天》《 山沟沟里的年轻人》 :部文艺类图书《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 三十里铺》、《天路之魂》

《 风起毛乌素》、《 城市门》首歌曲― 《 又到吴起镇》、《送你一个长安》 :《 追梦照金》《打腰鼓的后生走北京》、《 南湖红船》

·

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陕西剧目也能够开列出一份很长的名单,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作演出,荣获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第一名的眉户现代剧《

迟开的玫瑰》 :

荣获2008 一2009 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三名的《大树西迁》

:由贾平凹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秦腔现代剧《 秦腔》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交大戏剧学院创排、荣登2011一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十大精品剧目榜首的秦腔现代戏《 西京故事》 等。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群众的文化需求、审美习惯和价值取向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加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的传播载体、表现形式、艺术样式等也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所以创作出吏多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文化精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完善文化产品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完善文化产品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多样化的文化而求,同时为大众提供能够提升和净化精神的力量,是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根木目的,也是文化精品能够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先决条件。但在提倡文化精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需要建立起真实、准确、合理、公正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 需要形成科学的文化产品评价标准: · 需要加强和改进文化产品评奖工作;

· 在加强文艺理论建设与文艺评论工作的同时,需要加大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力度; ·

需要切实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2、陕西为完善文化产品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做出的努力

陕西省委、省政府每年下拨3000

万元资余,用于支持“大戏、大片、大剧、大作”的创作生产,并专门出台《 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专项资金适用范围包括:

·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弘扬以时代精神为主旋律旋的,反映改革开放后陕西城市和新农村快速发展的文化作品。

·深入挖掘陕西历史文化内涵,反映重大历史题材或历史事件,重点支持反映周、秦、汉、唐四代历史以及红色革命文化的们作品;

·

能够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开发地方民俗文化且展现陕西黄土文化独特魅力的作品: ·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原创作品:

·已经获得国家立项支持,对宣传陕西和扩大陕西影响具有重要作用的文化精品项目: ·获得全国性奖项的文化精品的支持与推广)

·其他一些符合政府支持方向且在社会上有较高影响力、深受群众喜爱与好评的文化精品。

· 陕西省人民政府出台《 关于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财税政策的意见》

(陕政发[2012 】34 号),从文化投入增长机制、投融资政策、税收优惠等方而对陕西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进行财税支持,并制定出详细的文化企业奖励激励办法。

奖励激励措施有:

· 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 支持影视创作播出; ·支持动漫创作播出; ·支持文学艺术创作出版;

·支持引进文化人才。

建设西部强省,陕西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更需要蒸蒸日上的文化事业和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如今,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建设也恰遇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发展实力雄厚的哲学社会科学、创作生产出更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完美结合的文化精品、构建更为完善的文化产品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都是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九章

陕西优秀传统文化

一、陕西文物资源状况及保护与利用 · 1、陕西文物资源丰富

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代表性文化遗存数量众多

·陕西省文物资源异常丰富,境内第一批到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140处,2013 年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共有95 处,·

陕西除过拥有数量众多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还拥有大量的高等级可移动文物。

· 陕西青铜器历史文物资源丰富

·

秦汉两朝均在陕西建都,陕西这个阶段的历史文物规模盛大。· 历史上唐代建都于陕西西安,故唐代高等级文物数量颇丰

·

文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陕西的书法碑刻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陕西有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

2、陕西对文物的保护与利用

.陕西省很重视对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陕西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文物。· 文物系统博物馆在陕西省文物保护与宣传方而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

陕西省文物系统博物馆普遍按要求落实了完善了安全防范系统和安全防范措施。·陕西对文物保护工作体现在陕西省大遗址保护毛作卓有成效方面。

陕西文博界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宣传了中国文保事业,弘扬了中华文化。——陕西对书籍保护和整理工作是其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

——为更好的保护历史遗址,大力弘扬革命文化,陕西进一步加强了对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照金革命旧址、马栏革命旧址、川陕革命纪念馆、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力度。

二、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特有生存方式,体现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传承民族精神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陕西省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好宣传好这些民族文化的珍贵遗存,陕西省各级政府和群众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抢救保护了一批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陕西拥有多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深化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研究,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分享到: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复制 预览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第二篇:《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课程讲稿

《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课程讲稿

陕西培训网 王长寿主讲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建设的“中国梦”

文化建设自身来说,也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通过文化的发展繁荣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壮美雄奇的山水自然文化、颇具实力的现代文化以及深受海内外关注的宗教文化。多种文化资源聚集一域,优势得天独厚。

必须清醒地看到,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我省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抢抓机遇,大胆创新,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文化中国之崛起与中国梦。

一、文化

1、关于文化的定义 文化定义现象的起源:

英国人类学家E.B .泰勒在《 原始文化》 “关于文化的科学”一章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在文化定义现象中还有一种典型的情况,就是各种学科对于文化的不同定义。在不同学科对于文化的定义方面,诸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语言文学等等,都有许多有益的观点。

文化定义现象所反映的,文化对于人类及社会的密切关联度,不仅揭示了文化与人类社会进程的关系,而且还揭示了文化与人类社会整体的联系,这种联系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同时,也揭示了文化对于人类每一个人的个人权利、利益、自由、生存状态的关注。2、文化的基本要素

文化要素即文化所包含的各种基本成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技能、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模式、语言符号、人造物品、物品的式样等都是文化的要素,举不胜举。(1)物质要素

· 即文化的物质部分,包括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其中尤以生产工具最为重要。(2)精神要素

即精神文化,包括哲学、科学、宗教、艺术以及各种思想观念,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3)语言和象征符号要素

人的交往只有借助语言和符号才能进行,一切知识的继承和传递也只有借助语言和符号才能实现。

(4)规范体系

规范(norms)指的就是社会所坚持的行为标准。有些人类学家把文化归结为人的行为规范和模式,足见行为规范和模式对于文化的重要性。

(5)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社会关系是各种文化要素产生的基础。社会关系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创造文化的基础。3、文化的内涵及属性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它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文化属性是人探索自身及自身同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生成的生存模式和精神追求。

· 文化属性是文化的结果,它反映了人的生活生存状态,思维范式,目标和理想追求。· 文化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 文化属性还包括价值观的对象化。

二、中国文化 1.中国文化的概念

• 某种意义上,中国文化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2、中国文化的内容特征

• 中国文化是一个多元发端、多元融合而成的,以道统为核心,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儒、释、道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汇集多种成分的多维文化复合体。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2002 年,党的十六大首次将文化分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并鼓励它们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同时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应具备又化价值的体现和担当,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1、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是为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在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组织机构,或从事文化建设和提供文化服务的公益性行业。2、文化产业

以产业作为手段来发展文化事业;把文化作为生产资源,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具有知识密集、技术......3、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

(1)从性质上讲,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公共性;而文化产业则具有经营性、市场性。(2)从满足的对象及内容上看,文化事业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性文化需求。

(3)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都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4)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都应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5)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一、当前国际文化发展趋势 世界文化多样性特征显现 文化经济化的趋势加快 各国对文化发展重视加强 文化产业所占比例加大

信息化成为文化传播的新工具和载体

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文化发展概述

20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发达国家开始对产业结构进行调铭,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开始将文化纳入到国家公共政策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规划和文化保护政策,以一种自觉的国家意识来推进本国文化的发展,并把注意力集中投向了文化产业。本节主要介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文化发展现状。

(一)美国文化发展现状 1、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文化巨无霸”企业,最富有的400 家公司中72家是文化企业。统计显示,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经占美国GOP重量的18%一25%。美国的文化产业就是版权产业,包括: 核心版权产业 部分版权行业 边缘版权产业 交叉版权产业

美国在影视、图书和音乐唱片等多个领域引领着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潮流。

影视业:美国影视产业堪称世界之最。美国电影对全球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其公司生产的影片放映时间占全球的50 %以上;电影票房占全球的二分之二以上。好莱坞电影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92.3 %。好莱坞现有50 %以上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许多发展中国家播出的电视节日中美国的节日高达60 一80 %,而美国自己的电视节目中,外国节目仅占1 %一2 %。

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 Inc.)

《 教父》 《 周末夜狂热》 《 夺宝奇兵》 《 阿甘正传》 《 史莱克3 》 《 变形金刚》 《 罗马假日》

二十一世纪福克斯

01 《 音乐之声》 02 《 星球大战》 03 《 巴顿将军》 04 《 辛普森一家》 05 《 X战警》 系列

06 《 小鬼当家》 系列

07 《 独立日》 08 《 流岛余生》 09 《博物馆之夜》 10 《 机器人》 11 《 冰河世纪》 系列12 《 阿凡达》 1 3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14 《 泰坦尼克号》 15 《 虎胆龙威))迪士尼

《 自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1 937)《 美女与野兽》 Beauty and the Beast(1 991)((狮子王))The Lion King(1 994)((花木兰))Mulan(1998)((奇妙仙子》 Tinker Bell(2008)((海底总动员》 Finding Nemo(2003)((玩具总动员》 Toy Story(1 995)

哥伦比

好莱坞

梦工厂

时代华纳

唱片产业:l 唱片产业在全球中的份额非常高,全球音乐唱片市场总值385亿美元,美国市场所占份额为37%。全美国约有1000 家唱片发行公司,主宰唱片业的主要是华纳兄弟公司、索尼音乐娱乐公司、bmg公司等十几家。另据统计,由美国公司生产的音乐唱片已占世界音乐唱片消费总量的60 %。

出版产业 :出版业非常强大。一些大型商业出版社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跨国出版集团。出版社的年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为3.5 %,图书与期刊的出版种类、销售量与营业额均居世界前列。比较大型的出版公司有:时代出版公司、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麦格劳一希尔出版公司、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等。2、美国文化政策与文化管理

美国是世界大国中唯一没有文化部的国家,所以文化部的管理功能则散见于若干政府部门中,以各州政府为核心协调单位并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1)对营利性组织机构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2)对于非营利性文化机构实行直接拨款

(3)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对文化书业进行捐赠和赞助(4)利用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欧洲国家文化发展现状 1、欧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欧盟27 国文化产业各具特色、整体实力强人,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34%的份额。欧洲文化产业主要有表演艺术业、音乐艺术产业、文化艺术品产业、音像产业、专媒产业、出版业、电影业、网络服务业、旅游业等。本章着重选取英国、法国与德国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代表来说明欧洲文化产业的发展动态。(l)英国文化产业

英国的创意产业主要分为13 个类别: 广告 建筑

艺术和古董市场 手工艺 设计 时尚设计 电影 音乐

电视和广播 表演艺术 出版 软件

互动休闲软件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直接从业人员已达l00多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45万人,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

英国的音乐艺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该产业每年创造的产值都不低于47.9亿美元。英国在国际音乐艺术产业中的地位仅次于美国。

另外,英国伦敦还是欧洲最大的文化艺术品中心,每年光顾伦敦艺术品市场的游客不下1亿人次。

(2)法国文化产业

法国是全球最重视文化战略的国家之一,而巴黎更是世界的艺术长廊,多年来一直都是艺术家向往的圣地。法国文化产业规模巨人,法国有各类出版社1300 家,年营业额超过1093.5万美元的就有4l 家。法国的电影业久负盛名,号称世界电影之父。

法国的戏剧、博物馆与历史名胜是文化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门。每年,法国约有1200 座博物馆吸引着几千万参观者。仅卢浮宫、凡尔赛宫和奥赛博物馆每年就接待1500 万游客。此外,有1500 多座纪念性建筑物向公众开放,每年接待约800 万参观者。(3)德国文化产业

德国文化产业结构中的亮点是出版业和会展业。德国现有出版社2000多家,每年的营业额可达104.8亿美元以上,有欧洲大陆“报刊王国”之称。德国图书的销售额大致占世界份额的12%。、欧洲国家文化政策和文化管理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适应公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欧盟国家对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进行了改革和调整。通过鼓励竞争,放开对社会资本的限制,实行文化产业各个领域的多元化;通过国家干预和经济杠杆,防止过于垄断,并扶持各类文化企业充分发展。

(二)日本文化发展现状 1、日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日本是亚洲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日本的文化产业被称为感性产业,分为3个类别,即内容产业、休闲产业,时尚产业。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极为迅速,游戏业号称“一兆日元产业”,是世界游戏业的先锋,日本游戏软件的销售额排世界第一。2010年,日本文化业的规模超过11070 亿美元,约占GDP 总量的15%,对日本的就业贡献非常大。2、日本文化政策和文化管理

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把发展文化经济作为国家战略,并通过一系列立法来保障和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

日本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管理部门有文部科学省、文化厅、经济产业省、总务省、国土交通省以及各地方自治体。日本还设有振兴文化艺术基金。

(四)韩国文化发展现状 l、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韩国的文化产业主要分为17 个类别,包括影视、广播、音像、游戏、动漫、卡通形象、演出、文物美术等。

2010年韩国文化产业总值超过650亿美元,占全国gdp比例超过6.5 %。游戏、电影、出版、动漫、音乐等主要产业部门一直保持相当高的增长率,构成了韩国的核心文化产业,其产值占整个文化产业的60 %以上。韩国的游戏产业在全球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游戏产业出口是韩国文化产业输出的主要组成部分。2、韩国文化政策和文化管理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性质,政策制定强烈的受到政治体制影响。在韩国的文化产业领域,法律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规范和调整手段。除了综合性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游戏、电影、视频、唱片等几个最重要的文化行业都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综上,世界主要国家文化发展态势呈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战略思考,同时也启示我们去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群体的生存环境、交往方式和社会结构。以人为最小的核心单元,以人群为中心的行为迷失和以社会为中心的文化形态,构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发展的全部内容。科学要求趋同,文化允许存异。“并存、互补、融合、创新”是我们对当前国际文化发展态势的基本判断。

第三章

我国社会全义文化强国建设

一、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0 年,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卓越成就,转变发展方式处于关键时期,同时面临经济社会转型期的风险和新的发展机遇的情况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十四届六中全会

这次会议的背景是我们经历了一个苏东剧变,同时又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所以,这次会议要解决的问题是两个:(1)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怎样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形成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又能够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思想道德。.十七届六中全会

中央第三次研究精神文明问题,这次是讲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问题。核心研究就是怎样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时,形成一种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国

二、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与意义——国内背景 从国内看,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各种热点难点增多,许多矛盾迭加出现,机遇与挑战并存。这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加强战略思考和总体谋划,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我们党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不仅是时代的现实需要,也是未来的长远需要。

第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第二,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需要。

第三,是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需要。

第四,是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三、国际背景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多,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这是我国面临的大的国际环境。

四、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与意义——重大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人意义。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五、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

1、建党之初

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就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引入和建设。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引入,才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曾经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中国在新中国建国前夕,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的建立,不仅将迎来一个经济建设的高潮,而且将迎来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3、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成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探索。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迎来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春天。实践证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开辟了一条成功的文化新道路,这是我们党探索文化发展道路新的质的变化。

5、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条件下,为探索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开拓了新局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明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6、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发展大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讨论和部署文化工作,作出《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些表明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与内涵

第一,全社会的文化创新活力重新激活 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文化发展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高度发展繁荣,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广泛传播的文学艺术作品和精品节目,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形成广泛的国际化影响。第二,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大幅提升 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占8 %一10 %,形成一批世界级、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文化传媒产业集团,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引领潮流,在世界舆论的竞争中掌握话语权。第三,文化艺术人才辈出 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的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大师和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流派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发展创新的生动活泼局面。第四,文化贸易特别是版权贸易从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我国版权贸易逆差严重的尴尬局面,实现从国际文化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第五,文化软实力大幅度提高

能够提出引领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各项议题,在构建国际新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文化强国建设的途径

第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第二,推动文化创作繁荣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文化作品的创作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重大文化精品工程的示范作用和国家艺术基金的引导作用,推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第三,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以城乡基层文化设施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为补充,形成比较完备的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继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强流动文化服务,推动数字文化建设。第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第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繁荣发展构建科学的体制机制

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第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打造“文化中国”新形象。加强思想文化领域的国际对话,倡导相互尊重、开放兼容的文明观。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搭建对外文化贸易平台,加强国际营销网络建设。

第七,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人才对于文化的发展尤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第八,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形成强大合力。

为实现2020 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 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顺应内外形势、响应党和国家号召 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面对文化作用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历史背景,继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并对文化强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到又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陕西作为文化大省,应切实担负起文化强国建设先行探索的重大责任,加快推进陕西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这既是顺应国内外形势,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的需要,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

求,同时是增强我省综合竞争力、推进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战略----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意义。——对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意义 ——对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国民经济收入的意义 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文化霸权 韩国的端午节

人民网讯2010年4月5日,西安汉服社的汉服迷在春光明媚的西安交大校园里展示汉服,演示古老的拜师礼。古城西安有众多汉服迷,西安汉服社就有500多名成员,他们经常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组织汉服展示等活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2.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变文化大省为文化强省

八百里秦川文武盛地,五千年文化中外名城。陕西是中华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壮美雄奇的生态文化,蓬勃发展的现代文化以及深受海内外关注的宗教文化,都是陕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将陕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陕西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充分认识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的积极作用 ——陕西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

——整合文化资源,积极推动陕西变资源大省为文化强省 陕西优秀的文化资源优势 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 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 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 壮美雄奇的生态文化 蓬勃发展的现代文化 深受海内外关注的宗教文化

西安半坡博物馆——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 石质书库——西安碑林博物馆

古都明珠、华夏宝库——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一桌现代化博物馆)

3.文化强省建设助推“中国梦”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文物37万 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越长达100多万年,馆藏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文明。2008年正式开放,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的典型文物进行组合陈列,来揭示陕西地区古代深灰文明发展状况,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你是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等,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秦兵马俑

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秦

晋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宽达50 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是中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法门寺 楼观台

文化强省建设助推中国梦 ——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加快三个陕西”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 中国梦的涵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加快三个陕西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是一个一个省的梦想汇集而成的梦,是以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第一个百年目标任务为基础的中国梦。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是“中国梦”在陕西的具体实践,是中国梦在陕西的发展蓝图,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和为中国梦增添浓墨重彩的陕西华章。

三个陕西——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

陕西文化特色鲜明,众多文化资源聚集一域,拥有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壮美雄奇的山水自然文化、颇具实力现代文化以及深受海内外关注的宗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其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在全国具有一定代表性,得天独厚。

中共陕西省委和陕西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提出“文化强”的奋

斗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不断取得了新成就,为推动陕西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陕西在文化建设征程中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巩固了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陕西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凝聚起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合力。

陕西通过广泛深入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提高了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社会文明程度。陕西通过大力开展文化建设,不断涌现出优秀文化产品,扩大引陕西文化的影响力。陕西在文化建设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保障群众华本文化权益,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力度持续加大,对外文化交流活跃,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陕西通过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了文化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陕西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组建一批大型文化企业,建成或开上一批重点园区、基地和产业项目。

一、中共陕西省委和陕西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2011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在这份文件中确认了陕西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为发展陕西的文化,中共陕西省委提出了实施建设文化强省的“八大工程”

——核心价值引领工程(内容包括开展“信仰、信念、信心”系列宣传教育:深化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宣传舆论导向工程(其内容包括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推进网络文化建设:扩大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

——文化精品繁荣工程(内容包括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创作生产更多的文化精品,完善文化产品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

——文化遗产传承上程(其内容包括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

——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其内容包括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其内容包括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扩大文化消费)

——文化改革创新工程(其内容包括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文化科技创新)

——文化人才建设工程(内容包括培育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二、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正确宣传导向,确保文化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正确宣传导向,2012年中共陕西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视十八大精神的集中宣讲,通过专题召开会议进行了研究部署,安排部署省委宣讲团团十八大精神宣讲活动,组织动员全省社科理论界,深入研究十八大报告,做好理论阐释与普及工作,组织新闻传媒广泛报道全省各地各界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情况等举措,大力宣传了十八大精神。

陕西省采取有效举措大力推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把握正确导向。

2012 年,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授予发挥媒体图片资料优势,举办《 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时代光芒》 大型主题展览”等20个项目获得创新提名奖。这一活动对于加快陕西文化强省建设,开创全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陕西舆论宣传导向正确,凝聚起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合力

2012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对陕西发展成果进行了广泛深度报道,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成效的宣传工作,充分反映陕西加快发展的新举措、新进展、新变化。

有关方面还在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举办“了解中国从陕西开始”文化周等活动,通过对外文化交流有力提升了陕西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报刊事业蒸燕日上,在全国同行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20l2年《 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 荣获全国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四、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广泛深入,提高了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社会文明程度 · 陕西省省委、省政府通过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深入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活动,在推动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方面。

· 2012年陕西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时俱进,广泛开

展“讲文明树新风”、“做尚德重礼的陕西人”、“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主题鲜明的品牌活动,深入开展通德模范评选等专项活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陕西优秀文化产品不断涌现,扩大了文化的影响力

近年来陕西诞生了一人批优秀文化产品,文化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2012年陕西省推荐并创作的五部作品― 电影钱学森,电视剧《 永不消逝的电波》、秦腔现代戏《 西京故事》、歌曲《 又到吴起镇》 长篇纪实文学《 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 荣获全国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12年9月陕北秧歌剧《 米脂婆姨绥德汉》 荣获第二十十届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一奖(第四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

2009年陕西省拍摄的28 集电视连续剧《 保卫延安》陕西电视台)、电影《 隐形的翅膀》、戏曲《 柳河湾的新娘》(秦腔)、歌曲《 我的陕北》获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六、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 陕西一直重视发展文化事业,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做了大量工作。

2012年7月陕西省政府出台《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财税政策的意见》 提出了群众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先后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等政策,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长28.57%,五年共支出了54.7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4.12 倍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大力加强了以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文化站、文化室为重点”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实施了农村舞台艺术繁荣工程,保障了一大批农民群众有戏看,看好戏。

七、陕西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力度大,对外文化交流活跃,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 陕西省政府很重视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陕西在文物保护和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陕西对外文化交流十分活跃。陕西省的博物馆工作成就突出。

近年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八、陕西文化体制改革攻坚克难、全面推进,增强了文化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改革全面推开之初省上主要领导就明确要求,将改革作一把手”工程认真进行,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要亲自上手强力推进。改革有力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对陕西省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九、陕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一批大型文化企业相继组建,一批重点园区、基地和产业项目建成或开工

· 20l2年是陕西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年,陕西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00.4亿元,比上年增长31.4 % ,占生产总值的3.5% 通过文化体制改革,陕西创建了一批新的文化企业 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一批重点园区,基地和产业项目建成或开工,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陕西省文化产业2004年-2012年增长趋势图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理论 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坚持“三个自信”的重要意义 1.坚持道路自信,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具有重大意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不容置疑。2.坚持理论自信,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发展中国。没有别的理论能解决中国发展这一大问题。

3、坚持制度自信,对于我们深刻体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重大意义。经过90 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弘扬中国梦为目标,牢固树立三个自信.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

1、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

2、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三、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基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党的十八大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文化建设,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只有知荣辱,才能明是非、辨美丑。一旦荣辱不分,势必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仅道德伦理大厦根基动摇,就连整个社会风气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要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人为本,深入到群众中间去,下到基层去,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三大理论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宗旨。、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始终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展望未来,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继续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依赖他人,必须依靠我们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改变命运,共圆中国梦。

第三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着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朱 毅

2010年第1期 ——文化建设

省委31号文件提出了将武汉建成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的发展目标。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握机遇,开拓进取,持之以恒,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进,一件工作一件工作落实,强力推进武汉市文化建设,促进武汉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

一、在基层基础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巩固文化强市的支撑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落实区级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按标准推进区文化馆、图书馆、街文化站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文化室建设,充分发挥已建成的158个街(乡、镇、场)文化站和3200个社区(村)文化活动中心(室)的作用。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确保政府对公益性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公共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和管理,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充分发挥近年来兴建的琴台大剧院、武汉音乐厅、中南剧场、市艺校实验剧场等23处文化设施,以及106个艺术表演场馆、16个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保持年接待400万人次的水平,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确保政府承担公共文化服务主导责任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

二、在叫好叫座上做文章,进一步培育具有武汉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增添文化强市的感染力。坚持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努力推出更多更好、富有时代特色和浓郁生活气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完美结合,既有吸引力又有市场竞争力的精神文化产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武汉的全国舞台艺术强市、演艺重镇地位。继续扩大全国京剧汇演金奖《吉庆街生活秀》和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儿童剧《古丢丢》、电视剧《旗舰》、小说《天行者》的影响。坚持走市场道路,精心打磨好已实现“周周演”的彰显武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主轴戏《梦幻九歌》、大型都市风情歌舞剧《水墨江城》,不断扩充“文化武汉名片库”。继续坚持做好市直8个专业院团“隔日演”。围绕辛亥革命100周年、“九艺节”等重大节庆活动,规划生产一批文艺精品。

三、在做大做强上见成效,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文化强市的实力。发展壮大龙头文化企业。加快广电、长报、出版三大集团发展步伐,从经济收入增幅、利润增幅、人均营业收入、资产总量四个方面加强效益考核。积极推进长报集团等上市融资,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在数字电视用户已达127万户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扩大规模。着力打造文化园区。按照一区一园的目标,市区两级按1∶1的比例进行投资建设。进一步抓好长报、出版文化产业园、被团中央授牌“中国青少年创意实践基地”的东湖开发区“光谷创意产业基地”和江岸区外滩里、武昌区户部巷汉味风情街、江夏区全国最大京剧文化主题公园谭鑫培公园等园区建设,形成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远城区为支撑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园区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动漫产业振兴。落实《武汉市加快动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动漫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设立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协调金融机构与文化创意企业开展融资对接,加大扶持力度,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打造2-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动漫企业,实现动漫产业年产值100亿元。

四、在体制机制上求创新,进一步转变职能,整合资源,不断激发文化强市的活力。深化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党委领导、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既合理分工又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政企分开、管办分离,调整归并现有文化执法队伍。推进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继续深化院团改革,在豫越评三团转企改制全面完成,新组建的金鹤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正式挂牌成立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其他八个院团转企改制。对出版集团、新华书店等已转制单位,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院团创造、生产、营销机制,改变“两头小中间大”(忽视与市场接轨的创作和营销,只注重生产)的“橄榄型”生产模式,建立注重艺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的“哑铃型”模式。改革分配机制,加强对文艺院团演出规模、演出效益的整体考核,制定合理分配机制,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环境。

五、在保障保证上出实招,进一步健全工作落实体系,不断提升文化强市的执行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查考核。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拓宽文化发展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有利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文化领域的名家大家,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演职人员待遇,选送演职人员到国家院团或海外进修培训。加强文化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加强对文化建设急需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并纳入市级人才招聘计划。■

(作者系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第四篇:张宝顺书记王三运省长在全省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张宝顺书记、王三运省长在全省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3月22日,全省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在合肥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研究我省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动员全省上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加快推动安徽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领导王明方、段敦厚、徐立全、詹夏来、文可芝、朱维芳、张学平出席会议,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主持会议。

张宝顺在讲话中指出,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是凝聚思想共识、强化精神动力的迫切需要,是推进转型发展、加速安徽崛起的迫切需要,是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的迫切需要。站在“十二五”新的起点,我们要大力推进兴皖富民大业,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自觉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加速安徽崛起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张宝顺强调,要坚持以正确方向为引领,进一步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构建和谐文化,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精神支柱。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大力推进文化产品创新,促进各种资源向精品创作生产集聚,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推出更多既蕴含文化积淀、又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大力推进传播手段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播能力,发挥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构建传输便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张宝顺强调,要坚持以文化惠民为目的,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突出政府主导地位,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建设保障机制,做到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资金优先投放,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项目优先安排。突出农村基层重点,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倾斜,着力解决基层文化设施运营难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突出服务群众宗旨,多提供群众看得懂、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充分调动人民投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真正让群众关心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要坚持以壮大产业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安徽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徽”字号文化航母,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发展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努力形成百花齐放、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集中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增强文化产业的科技实力。积极打响安徽文化品牌,挖掘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加强深度开发,整合品牌资源,努力培育一批知名文化产品,大力推进文化“走出去”,不断提升安徽文化的知名度和辐射力。张宝顺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举措,努力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保证。要强化组织保障,把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强人才支撑,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要优化发展环境,一手抓文化繁荣、一手抓加强管理,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要抓好工作落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严格督促检查,有效破解难题,奋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为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三运在讲话中指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事关安徽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战略全局。“十一五”时期,全省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全面贯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文化事业、文化民生、文化产业、和谐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科学发展观在江淮大地生动实践的结果,是全省上下锐意进取、务实创新的结果,特别是由于认识到位、改革到位、力度到位,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王三运强调,实现“十二五”文化强省建设目标,要着力突破关键和重点,特别要做好“五篇文章”。要做好资源利用文章,提高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再生”能力,不断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化竞争优势,增强文化发展内生力。要做好阵地建设文章,重点加强农村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力。要做好精品打造文章,加强原创性作品的创作生产,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推出一批有底蕴、有特色、有影响的文化平台,增强文化产品影响力。要做好转型升级文章,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由散到聚、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的全面转型,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要做好文化引领文章,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文明创建、群众文化活动上实现新突破,增强先进文化感召力。王三运要求,全省上下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增强文化强省发展合力。要强化规划引领,科学谋划好“十二五”文化发展新路子。要强化政策支持,该由政府承担的改革成本一定要支付到位,该由政府解决的遗留问题一定要解决到位。要强化人才保障,精心育人才,广泛聚人才,善于用人才,为文化强省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文化强省建设当作分内的事,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共同创造文化强省建设的良好局面。臧世凯在主持会议时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部署要求,在发展理念上有新认识,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和安徽崛起大业相适应的文化发展观;在奋斗目标上高定位,推动文化引导力、创造力、服务力和传播力的大提升;在组织领导上再强化,大力营造重文化、抓文化、兴文化的浓厚氛围;在推进落实上有硬措施,确保领导重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资金投入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努力铸造安徽文化建设的新辉煌。

下载《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王长寿 讲稿二(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王长寿 讲稿二(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