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善行文化 凝聚向善力量
弘扬善行文化 凝聚向善力量
艾文礼
《 人民日报 》(2014年01月02日 07 版)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习近平同志在山东曲阜考察时强调:“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这一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深入推进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河北省广泛开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着力引导人们以善言善行做善事、以善道善德当善人、以善学善才尽善职、以善思善念修善心,为河北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道德支撑。
弘扬善行文化,激发群众关于善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道德意愿是对善行的感知和认同,道德情感是道德意愿的提升和表达,二者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前提。“善行河北”活动之所以能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参与,就在于它符合人们对善良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的追寻。首先,“善”世代传承,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崇善向善之风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其次,“善”与时俱进,契合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道德作为当代中国人民共同恪守的行为规范,既吸收了“善”的传统内涵,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再次,“善”回应道德诉求,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良好的社会风尚是人民群众的美好向往。近年来,我国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败坏了社会风气。“善行河北”活动抓住了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人情冷漠、诚信缺失、不尽职守等问题,顺应了人民群众对良好道德风尚的期待与向往,唤起了人们内心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
加强善行引导,培育群众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善良的道德行为来源于正确的道德判断和强烈的道德责任。“善行河北”活动充分发挥善行文化的思想动员作用,在扬善惩恶中培育群众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一是抓舆论引导,积极营造崇德扬善的浓厚氛围。通过媒体联动配合形成宣传善行义举的声势,通过开展研讨会、创作道德主题电影、举办主题文艺演出等形式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明善识恶、崇善抑恶、崇善向善的舆论导向。二是抓典型示范,不断增强群众的道德荣誉感。通过推出各行业、各领域的典型,使群众处处能看到、时时能听到、事事能感受到善的力量。三是抓道德治理,着力激发群众的道德责任感。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逐项进行集中整治。着力改变一些窗口单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倡导公共场所谦恭有礼、文明友善的社会风尚,依法查处“毒奶粉”、“瘦肉精”等造假欺诈、坑蒙拐骗事件,增强群众人人监督、人人举报的道德责任感。
广泛组织发动,提高群众自觉的道德实践能力。道德建设贵在自觉践行。只有人人修身自律,才能积小善成大德。“善行河北”活动突出重在实践的价值理念,努力促进群众实现从“向善”到“乐善”的转变。一是发挥党委、政府的引导作用。全省11个设区市和172个县(市、区)都以“善行河北”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二是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交通系统的“善行交通”,民政系统的“心系民生、善行民政”,商务系统的“善行河北、惠民亲商”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力和感召力。三是发挥群众团体作用,引导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充分发挥优势,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善行河北——千万职工在行动”、“日行一善、做美德少年”等活动,使社会各界一起感受善、宣扬善、践行善、积累善。
完善长效机制,凝聚群众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制度建设是道德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善行河北”活动以科学管用的长效机制做保障,为凝聚群众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创造了条件。一是以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培育善。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把“善行河北”活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二是以有效的表彰奖励机制回报善。充分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模范典型,同时对严重背离道德规范的行为给予必要的惩戒。三是以健全的好人帮扶机制呵护善。出台《河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关于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的实施办法》,让善者生活有保障、有尊严。四是以严格的督导考核机制推动善。将“善行河北”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范围,制定出台《“善行河北”活动考核实施办法》,从制度上促进道德建设常态化。
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不久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食品安全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来谋划,四个“最”铿锵有力,一个“确保”掷地有声。这样的宣示与承诺,对农产品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回应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切,更彰显了党和政府勇于担当、为民纾困的坚强决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央着重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各级干部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下最大气力抓好。
食品安全涉及的环节和因素很多,但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农产品生产是第一车间,源头安全了,才能保证后面环节安全。抓食品安全,必须正本清源,抓好农产品质量这个基础性工程。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长期以来,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和生活各种排污,破坏了生产食品的环境,对食品安全形成威胁。只有土地干净、清洁生产,才会有优质农产品。大力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就能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严格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就能把住农产品生产安全关。不管是整治生产环境,还是重塑生产过程,从根本上说,都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夯实基础。
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面对生产经营主体量大面广、各类风险交织的形势,靠人盯人监管难以奏效,多头分管、责任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也消解了监管效力。这就要求我们创新管理、凝聚合力,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抓紧建立健全追溯体系,从而织出一张确保食品安全的天罗地网。徒法不足以自行,面对管理有漏洞、执法不作为、违法成本低等突出问题,针对农村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更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让利欲熏心者得不偿失,让诚信守法者受惠获益。
食品安全是个社会问题,捍卫“舌尖上的安全”,需要方方面面付出不懈努力。产品有品质、品牌有信誉,人们的信心就会逐渐提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让犯罪分子如过街老鼠无处藏身,才能形成维护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实践证明,抓和不抓大不一样,真抓和虚抓大不一样。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中央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让“盘中餐”令人放心,让生活质量更上台阶。
第二篇:弘扬民族精神 凝聚伟大力量全
弘扬民族精神 凝聚伟大力量
回望历史,传承精神。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首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一历史性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历史转折点。伟大的抗战是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场全民族抗战。面对民族危亡,面对装备精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有着强烈爱国心的中华儿女,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卫国战争的英雄诗篇。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唤起了全民族的觉醒,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情,凝聚了中国人民空前的团结和战斗力。
鉴往知来,汲取力量。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同样需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弘扬民族精神,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弘扬民族精神,贵在实践,重在行动。我们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贯彻到各行各业,化为每个公民报效祖国的精神支柱,使之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巨大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我们要大力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铸造新时代的民族之魂,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牢记历史,开创未来,同心同德,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建设伟大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第三篇:凝聚就是力量
凝聚就是力量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共同谱写了华夏儿女不甘压迫、追求和平,共创辉煌的首首赞歌。
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成长强大,之所以能生生不息,能够以一种独有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在这个国家的各族人民,用生命和鲜血爱着自己的祖国。诗人艾青曾发出这样的呼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因为这份爱,华夏五十六个民族创造了非常辉煌的古代文化;因为这份爱,各族革命先烈,在仁人义士的带领下,抛头颅,洒热血,经受住不断地挫折与磨难,让我们走过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间的百年艰苦岁月。
“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同心协力,齐聚凝结,共同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伟大的中华复兴,自豪的大国崛起,正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威震四方,外国列强再不敢欺凌我们爱好和平的中国人;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中国这一沉睡数百年的东方雄狮正式觉醒;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彰显了热情、善良的中国新面貌;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奔向幸福。
然而,总有一种声音,总有一种势力,企图破坏我们用血与泪换回的幸福。我们不能忘记,**集团策划实施的西藏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我们不能忘记,以热比娅为首“东突分裂组织”,近年来实施的新疆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恐怖袭击、云南昆明火车站砍人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多少无辜的人民失去生命,多少原本完整的家庭变得残缺。他们,无非是想制造恐怖气氛,挑起普通民众的怒火,在社会上制造混乱和民族隔阂,妄图在各民族之间打下仇恨的楔子,让中国陷入万劫不复的民族仇恨中,然后在混乱之中达到他们分裂国家的目的。
历史已经说明,只有团结才能进步,只有稳定才会发展,只有凝聚才有力量!面对暴行,我们不惧怕;面对分裂,我们不答应!作为当代*******,我们应当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好知识与技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付出都每一滴辛勤的汗水,让我们在平凡中创造精彩,乘着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并肩携手、同心同德,共同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共创祖国辉煌的明天。
第四篇: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凝聚向善向上力量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中的一点做法
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反映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近年来,我校始终把家庭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单元和有效载体,积极促进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现代文明家风外化于行,传播真善美,凝聚正能量,以家庭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以家庭的文明促进社会的文明。中华美德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家庭,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承载着国家、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国家、民族的繁荣复兴,更是家庭的寄托,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美德,培养下一代少年的良好品德,我们在全体学生及家长当中开展了“传文明家风、做美德少年”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家风、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家规,是一个家庭或民族的传统风尚;家风、家训也是一个家族代代传承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行为准则。家风不正,怎能龙凤呈祥?家训不力,焉能子孙出人头地。
学校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在全校深入开展家风家训伴我成长系列活动。学校通过专题教育、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板报、主题班队会等多种途径,开展系列家风、家训活动。这次开展的“传文明家风、做美德少年”“收集家教故事,家风、家训伴我成长”活动,使同学们再次潜移默化地受到“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优秀品质的熏陶。学生们从各自家中挖掘、总结优秀家风、家训,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紧跟党中央,积极宣传家教家风新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积极宣传家教家风新思想,深入人心,深入心灵。校园广播及时宣讲有关“家风、家训”的故事,让广大师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传承优良家风的重要性,形成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谦虚礼让、设身处地、善解人意、甘愿吃亏等良好家风。
2、弘扬先进事迹,形成良好氛围
在新时代背景下,宣传文明家庭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氛围,让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相敬如宾、兄友弟恭、妯娌和谐、克勤克俭、忠厚传家等传统家庭美德不断发扬光大。
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中,我校充分利用校报、广播、宣传栏、LED显示屏、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载体,通过宣传条幅、快板、歌曲等形式,打通宣传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强化宣传教育,引导人们自觉培育良好家教家风,弘扬家教家风文化,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3、树立典型,寻找最美家庭
“找最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弘扬家庭美德,传播文明家风” “美德在农家”“平安家庭”“廉政文化进家庭”„„一年来,我校深入开展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家庭成员主动参与建设和睦文明家庭、倡导科学家教、弘扬良好家风,一股清新、温暖的文明之风正拂面而来,一个个弘扬家庭美德、体现文明风尚、诠释幸福内涵的种子在青海大地上落地生根。家和万事兴。全省各地围绕“家庭”主阵地,通过全面深化“家庭文化”、“家庭教育”、“家庭团结”等,探索家庭文明建设新模式,推动了文明和谐家庭新风尚的形成。同时,各地开展一系列文明家庭创建实践活动,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道德新风尚,推动优良家风家教家训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机关,在全镇各地营造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广泛传播家庭美德的舆论氛围,让家庭文明建设深入人心。
4、“我班是我家”,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家风、家训活动。班班开展学生家长参加的“家风正国风清”、“我的班级我的家”、“我的家风”、“传文明家风、做美德少年”等主题教育,收集家教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家长)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奋发向上,做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开展家风、家训实践活动,你说你的家风,我说我的家训,收集家训、家教故事,传承文明家风、家训,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家风家训传统文化,培育了文明家教新风尚,在学生的心田上播下了文明的种子,并不断萌芽,向上、向前发展。
5、建立家教家风活动制度
学校积极引导家长探讨如何实现家风家规家训与学校规章制度、纪律的有效对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一方面由于家庭底蕴千差万别和不足,大部分家庭没有明确的家庭规则,导致家长、孩子家庭生活散漫,无章可循,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要遵循的准则,是形成良好家风、家训的基础。对于没有家风家训的家庭在家庭教育中要先建立一定的行为准则。随着家庭文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活动中,我们同时也看到,乡村小家庭家风家训底蕴薄,缺少典型的本地本土的家风家训素材,没有良好的大家家风家训榜样。今后我们将一这次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家风家训活动,倡导“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的家庭风尚,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培养“五好”好少年。
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着力发现、挖掘、传播蕴藏在文明家庭中的良好家风,广大家庭在参与创建活动的过程中,自觉认知和接受家庭道德教育,提升家庭文明水平,对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积极开展家庭实践 让活动更接“地气”
“全社区1万余户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普及覆盖面达到了70%以上;以亲子参观、旅游、写生活动方式传授育儿经验;拍一张‘金婚’合影记录爱的坚守等活动,在辖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反响。”西宁市城东区周家泉社区党工委书记冶华强介绍,在社区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中,社区家教专家把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方法重点放在教育家长上,让家长真正懂得为什么做家庭教育,怎样做家庭教育,同时要求家长以榜样的作用和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使得家庭教育成为提升社区文明家庭建设的重要的力量。
此外,自“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共推荐“最美家庭”128户,其中20户家庭被评为“青海省最美家庭”,54户被评为提名家庭,5户家庭分获全国“最美家庭”和全国五好文明家庭。20户省级“最美家庭”的家庭事迹被收录到《家和万事兴》《家庭、家教、家风——青海省最美家庭故事汇》中。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家风与党风、政风、民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已在全省各族各界干部群众中形成一致共识。
典型引领文明新风
大力宣传各级各类先进典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家国情怀的重要渠道。今年9月,经中央批准,中央文明委部署开展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根据安排,我省迅速成立全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推荐评选工作办公室,依据“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标准和全国文明家庭八条标准,参照十条否决条件,各市州和省直机关向省评选办公室推荐了11名我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候选家庭,经过媒体进行公示,广泛征求意见,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最终我省共有5户家庭进入候选。
此次全国文明家庭候选的5户家庭中有:有团结和睦、进取向上、文化齐家、科学教子的祝方太家庭;有生活中互敬互爱、工作中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赵起峰家庭;有孝敬长辈、爱岗敬业、奉献爱心、践行民族团结的马志祥家庭;有20年来无怨无悔照料伺候公婆、小叔子、大伯子生活起居的张桂兰家庭;有爱党爱国、勤劳奉献、帮助他人的索南家庭。点点滴滴,汇流成海。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仅使全省各族各界群众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公民文明素养意识显著增强,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一个个文明家庭建设终将汇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凝聚起强大正能量,一幅家庭和睦、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壮美画卷正在青海高原徐徐展开。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工作综述这些文明家庭的故事与经验,将带动全社会参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实践,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文明家庭。
他们中间,有的家庭敬老爱老、传承孝道,有的家庭热心公益、积极助人,有的家庭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有的家庭在日常生活里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有的家庭在言传身教中传递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有的家庭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朴实无华的良好家风„„
这些文明家庭的故事与经验,将带动全社会参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实践,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创建文明家庭 建设家风文化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立足家庭实际,广泛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农户、寻找最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好子女评选、弘扬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等活动,努力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有力推动了家庭文明建设。
各地妇联依托社区、企业、机关、部队等,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夫妻和睦、孝老爱亲,学习进取、科学教子,邻里融洽、友爱互助,低碳生活、热心公益为标准,广泛开展五好家庭创建活动,发挥品牌影响力。
湖北省竹山县围绕勤劳致富、崇德向善、诚实守信、遵守法纪、计划生育、履行义务、环境卫生、尊科重教、文体活动、保护生态等内容,持续20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使活动紧跟时代、常创常新。
浙江开展“浙江百姓重家风”“好家风建设”等活动,发挥历史上家书家训、家风家教典范的作用,通过媒体宣传、小戏小品、故事会、公益广告、家风馆等途径,着力培育百姓好家风,倡导家家户户立家训,推动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全省有700余万户家庭参与立规立训。
上海举办文明家庭创建巡礼、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风貌展览、系列理论研讨等活动,引导人们写家训、画家谱、说家史、晒家书,倡导时代家风,讲好家庭故事。
山东近年来举办家庭故事会、家风家训评议会10万多场,2000多万家庭参与活动,在创新载体中吸引群众说家事、谈家风、议家规。
北京、江苏、海南等地推进“美德在农家”活动,江西开展和谐家庭、廉洁家庭、书香家庭、低碳家庭等特色家庭评选,内蒙古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孝心子女评选等活动,力求群众感兴趣、群众全参与、群众信得过、群众得实惠,着力传播文明和谐的家庭新风。
文明家庭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是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支撑,在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评选文明家庭 选树家庭榜样
经过深入广泛调研,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今年8月,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的意见》,从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营造家庭文明建设浓厚社会氛围、强化法规政策保障作用等方面,对深化家庭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部署。
开展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抓的是社会的细胞和根本,谋的是子孙后代的未来。9月中旬,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推荐评选工作拉开序幕。
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按照中央文明委制定的《全国文明家庭评选标准和评选办法》,以妇联评选的五好家庭、最美家庭为基础,各地各有关部门畅通参与渠道,积极推荐候选家庭。
推荐评选过程坚持优中选优、群众公认原则,严格筛选把关、注重质量第一,深入城乡家庭、听取群众反映,使推选过程成为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的过程,成为凝聚共识、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工作的过程。
经过宣传发动、筛选把关、社会公示等环节,一大批价值鲜明、导向突出、事迹感人、影响力大的文明家庭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了家庭文明建设成果,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发展。
“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是家庭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这些文明家庭并不是高高在上,也绝非遥不可及。他们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在平凡的日子里锤炼个人品德、书写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国文明家庭为亿万家庭树立起学习标杆和价值导向,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真正做到日常经常平常,做到落细落小落实;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家庭美德,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家国情怀,把家庭幸福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弘扬先进事迹 形成社会氛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家庭的结构、功能、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婚恋观、家庭观等更加复杂多样,为家庭文明建设带来了一定影响。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宣传文明家庭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氛围,让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相敬如宾、兄友弟恭、妯娌和谐、克勤克俭、忠厚传家等传统家庭美德不断发扬光大。
——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群众身边的文明家庭,运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传播渠道,以及微博、微信、微电影、动漫等新媒体手段,讲述平凡家庭好故事,记录家里家外的感动,展示文明家庭的风采,引导广大家庭以德治家、以学兴家、文明立家、忠厚传家。
——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家风,努力做家风建设的表率,管好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落到实处。
——鼓励创作有益于家庭文明建设的文艺作品,强化法规政策对家庭文明建设的保障作用,把家庭文明建设要求纳入各类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测评体系,形成有利于推动家庭文明建设的良好环境。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
随着家庭文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良好家风将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文明家庭。
他们中间,有的家庭敬老爱老、传承孝道,有的家庭热心公益、积极助人,有的家庭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有的家庭在日常生活里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有的家庭在言传身教中传递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有的家庭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朴实无华的良好家风„„
这些文明家庭的故事与经验,将带动全社会参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实践,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创建文明家庭 建设家风文化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立足家庭实际,广泛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农户、寻找最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好子女评选、弘扬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等活动,努力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有力推动了家庭文明建设。
各地妇联依托社区、企业、机关、部队等,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夫妻和睦、孝老爱亲,学习进取、科学教子,邻里融洽、友爱互助,低碳生活、热心公益为标准,广泛开展五好家庭创建活动,发挥品牌影响力。
湖北省竹山县围绕勤劳致富、崇德向善、诚实守信、遵守法纪、计划生育、履行义务、环境卫生、尊科重教、文体活动、保护生态等内容,持续20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使活动紧跟时代、常创常新。
浙江开展“浙江百姓重家风”“好家风建设”等活动,发挥历史上家书家训、家风家教典范的作用,通过媒体宣传、小戏小品、故事会、公益广告、家风馆等途径,着力培育百姓好家风,倡导家家户户立家训,推动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全省有700余万户家庭参与立规立训。
上海举办文明家庭创建巡礼、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风貌展览、系列理论研讨等活动,引导人们写家训、画家谱、说家史、晒家书,倡导时代家风,讲好家庭故事。
山东近年来举办家庭故事会、家风家训评议会10万多场,2000多万家庭参与活动,在创新载体中吸引群众说家事、谈家风、议家规。
北京、江苏、海南等地推进“美德在农家”活动,江西开展和谐家庭、廉洁家庭、书香家庭、低碳家庭等特色家庭评选,内蒙古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孝心子女评选等活动,力求群众感兴趣、群众全参与、群众信得过、群众得实惠,着力传播文明和谐的家庭新风。
文明家庭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是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支撑,在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评选文明家庭 选树家庭榜样
经过深入广泛调研,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今年8月,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的意见》,从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营造家庭文明建设浓厚社会氛围、强化法规政策保障作用等方面,对深化家庭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部署。
开展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抓的是社会的细胞和根本,谋的是子孙后代的未来。9月中旬,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推荐评选工作拉开序幕。
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按照中央文明委制定的《全国文明家庭评选标准和评选办法》,以妇联评选的五好家庭、最美家庭为基础,各地各有关部门畅通参与渠道,积极推荐候选家庭。
推荐评选过程坚持优中选优、群众公认原则,严格筛选把关、注重质量第一,深入城乡家庭、听取群众反映,使推选过程成为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的过程,成为凝聚共识、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工作的过程。
经过宣传发动、筛选把关、社会公示等环节,一大批价值鲜明、导向突出、事迹感人、影响力大的文明家庭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了家庭文明建设成果,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发展。
“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是家庭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这些文明家庭并不是高高在上,也绝非遥不可及。他们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在平凡的日子里锤炼个人品德、书写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国文明家庭为亿万家庭树立起学习标杆和价值导向,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真正做到日常经常平常,做到落细落小落实;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家庭美德,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家国情怀,把家庭幸福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第五篇:以文化孕育和谐 以文化凝聚力量
以文化孕育和谐 以文化凝聚力量
聚太保之力 铸太保之魂
——学习《太平洋保险企业文化核心要素系统》专题报告 伴随着太平洋保险物质力量的发展壮大,太保人的精神力量也凝聚成结晶。经过长期酝酿和精心总结提炼,集团公司印发的《太平洋保险企业文化核心要素系统》是对太保成立十八年来企业文化的概括,是太保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和系统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重要标志。我司组织全体党员、团员进行了认真学习讨论,经营班子成员也组织了一次专题学习讨论,现将学习体会报告如下:
一、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的重要指导意义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态系统,是企业柔性管理的基本载体,有着十分重要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规范功能。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和推动,企业就不可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激活员工潜能,形成独特、强劲、持久的核心竞争力,确实具有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太平洋保险公司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确立了“做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为使命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的保险金融服务集团”的战略目标,形成了“推动和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增长”的经营理念和“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的公司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企业发展战略,以构建诚信文化、创新文化、绩效文化、和谐
文化为抓手,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完整体系。
《企业文化核心要素系统》为我们提供了战略指导、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它深刻阐明了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辩证关系,明确展示了太平洋保险公司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对员工所遵循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深入学习贯彻《企业文化核心要素系统》,对于忠实践行太平洋保险公司的根本使命和价值追求,提升我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凝聚员工的意志和力量,加快我司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领导、党员要带头做太保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示范者和推动者
企业的管理者第一是设计师,确定发展目标,使企业各个环节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宣传家,不断地传播企业文化,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职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我司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策划与实施,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公司发展总体规划,定期研究,不断推进,保证企业文化建设顺利进行。
企业文化建设还要从点滴做起,企业文化的精髓更集中在企业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上。从小事做起,让员工感受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领导干部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领导、党员都要以身作则,从自己的工作出发,改变观念和作风,从自身做起,把自己塑造为企业文化的典范,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形成良好的企业风气
三、企业文化重在建设、重在体验
“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真正优秀的企业文化存在于员工的内心,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心理体验,是一种与企业休戚相关的心理契约。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使员工耳熟能详并认同、信奉,让员工“亲身体验”到,让员工感觉文化就在身边,跟自己的工作息息相关。我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采取“三步走”:看得见、感受到、自己做。
1、企业文化要能够“看得见”。
企业文化要出现在企业的各个角落,处处可见,人人知晓。利用各种视觉媒体宣扬和阐释公司的文化,尤其是企业文化理念。我司建设走廊文化,悬挂名言警句,时时刻刻激励广大员工奋力向上,自强不息,调动了全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企业文化要让职工“感受到”。
文化不是“水中月、镜中花”,文化只有“落地”才能发挥效用。文化的“落地”,就是要转化为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员工的工作行为。员工的感受来自于切身的工作,跟自己工作相关的因素有哪些呢?包括领导风格、职责权限、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团队关系、工作流程、培训体系、制度和规范。
3、企业文化要让职工“自己做”。
(1)先“品尝”文化。文化塑造的关键是让员工改变观念,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行动起来。人都有惰性或者叫惯性,都不愿意改变,要改变这种情况,除了要积极进行沟通和培训外,重要的是必须让职工行动起来,要进行强力推动,必须按照要求做,也就是进行“文化体验”。同时,可以创造一些轻松的沟通环境和灵活的激励机制。
(2)其次是体会和感悟,总结和提升。只是让员工“尝一尝”是不够的,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文化进行感悟,找到差距和不足,让大家通过研讨和交流说出文化的“味道”。我们提倡在企业中推行学习型的文化,经常与下属沟通和交流。文化要去“悟”,就是要定期进行反思和感悟,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到文化的真谛,自觉、自愿地认同企业文化,并体现在实际工作中,“文化力”就转化为“生产力”。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从认真学习贯彻《企业文化核心系统》出发,坚持以文化孕育和谐,以文化凝聚力量,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渗透力和驱动力,努力使太平洋保险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在全体员工的认同上有新提高,使先进理念体系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有新体现,努力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