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 爱情篇 讲课稿(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19:4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修 爱情篇 讲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修 爱情篇 讲课稿》。

第一篇:思修 爱情篇 讲课稿

欢迎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大学生情感之旅,今天,我们来探讨爱情这个话题。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么美好的话题。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向往爱情吗?有的同学还很害羞呢,其实完全不需要。德国诗人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青年男子谁不钟情?妙龄女子谁不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纯至洁。所以,我不反对大学生谈恋爱,但是,大学生谈恋爱应首先懂得什么是爱情,爱情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大声告诉我这个单词读什么?love!什么意思?爱!下面我们把这个单词分解一下,看看都包含哪些意思。

L—listen 倾听:相爱的两个人应该学会相互倾听,了解彼此的心声。O—obligate 付出:相爱的两个人应该学会彼此付出,一生相互扶持。V—valued 尊重:相爱并不意味着失去自我,要相互尊重,相濡以沫。E—excuse 宽容: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要用宽容的心接纳对方的不足。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爱情的含义是丰富的、意味深远的。在古今中外也流传着许多的爱情故事演绎着爱情的真谛。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来谈一谈在你的心中留下最深刻记忆的爱情故事,说一说理由。

------------------美好的爱情故事是那么荡气回肠,让人回味无穷。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爱情的渴望和对崇高、圣洁爱情的追求。毫无疑问,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下面,我也和大家分享两个爱情故事。

1.同舟风雨路——周恩来与邓颖超的传世爱情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一对有着特殊婚恋观和价值观的职业革命家,他们的爱情故事因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而烙上鲜明的革命色彩。在今天看来,这份革命时期的爱情更具一份别致的韵味。

周恩来与邓颖超相识于1919 年领导天津学生五四爱国运动期间。他们于1925 年结婚,从此,他们彼此恩爱、相互勉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践行相爱的诺言,用心演绎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同时把这股爱情的神圣力量投入到伟大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当中。周恩来和邓颖超始终如一地深爱着对方,这关键在于他们都有一颗志同道合的心,而且这两颗心已经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因此才有了他们整整半个多世纪的恩爱之情,真正为世人留下了一段举世传颂的红色爱情故事。共同的理想信念使他们的爱情之树长青。

伟人的爱情很美、很高尚,但似乎离我们也很远,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对当代青年的爱情故事。

2.女友患重病,男友不离不弃。这是发生在去年的一个真实故事。女孩黄丽萍和男友郝云成因都在北京打工相识,后谈起了恋爱,2012年4月23日,黄丽萍突然急剧腹胀、呕吐。被医院确诊为急性胰腺炎,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随后便住进了重症病房。面对突患重病的女友,郝云成没有丝毫犹豫,拿出所有积蓄,辞掉工作,日夜在病床前照料黄丽萍。黄丽萍先后在北京换过两家医院,住了十几天的加护病房,花费近30万元。这对于这两个刚刚创业的年轻人和他们原本贫困的家庭无疑是一场浩劫。年仅25岁的郝云成坦言,此时,金钱是他最难以逾越的鸿沟,他必须想法设法去跨越它。但在黄丽萍的病床前,他从来没有流露过一丝为难与疲倦。只有在女友睡着的时候,他才会偷偷流泪,更多的是心疼女友的身体。黄丽萍每天排出一斤左右的赃物,来不及拿桶,郝云成就直接用手去接,连护士看了都十分感动。后来在黄丽萍病情还没有定论的时候,在郝云成的坚持下,两人登记结婚。这件事后来被人们传为佳话,记者也采访到了郝云成,郝云成对记者说了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我会不离不弃一直照顾她,直到她康复成为我的新娘。这就是这对打工情侣感人的爱情故事。

通过以上两则爱情故事,我们来概括一下爱情的本质。爱情的本质是责任,有责任才有奉献,才会同甘共苦风雨同舟。所以说,爱情不仅仅是浪漫的感情体验,更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以责任为核心,由理想、信念、宽容、理解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精神现象,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

分享了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领略了伟人的爱情传奇,感受了打工情侣的爱情的艰辛,接下来我们回归到自我。在座的各位都是大学生,爱情对于情窦初开的年轻大学生来说,更是生活的诗歌和太阳。调查显示,83%的大学生有和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渴望拥有爱情。那么,美丽校园加上浪漫爱情就一定等于美好么,我们来看一看网络上关于大学生恋爱的流行语:大一懵懵懂懂、大二寻寻觅觅、大三轰轰烈烈、大四哭哭啼啼。我想,不需要我做过多的解释,大家都明白这几句话的含义。在网络上同时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谈恋爱枉大学,意思是上大学一定要谈恋爱。那么,大学生应不应该谈恋爱呢?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短小的课堂辩论。按照我们之前的抽签,一班为正方,观点为:大学生谈恋爱利大于弊。二班为反方,观点为:大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下面我们欢迎正方同学代表阐述本方观点。。。下面我们欢迎反方同学代表阐述本方观点。下面进入三分钟自由辩论时间,首先请正方同学发言。自由辩论时间到。下面请反方同学代表总结本方观点,下面请正方同学总结本方观点。

通过刚才的唇枪舌战,我们都认识到了,大学生谈恋爱是有利有弊的,有利的方面诸如1.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2.有理由感情培养和爱情稳定发展。3.大学校园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4.认识自我,提高交往能力,促进自我完善与成熟。弊端诸如1.大学生求学与恋爱的冲突。2.“自由度”下降,社交范围缩小。3.涉世不深,心理不够成熟,成功率低。4.经济不独立,父母为子女的恋爱买单。面对这些利弊,怎样才能做到趋利避害呢,我认为关键就是::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时刻铭记责任这个核心。爱他,首先要对他负责,怎样才能对他负责,这是必须严肃思考的话题。努力学习,立足社会,这是责任的基础,也是爱情的基石。

最后,送给大家一段爱情寄语:无怨的青春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谢谢!

第二篇:思修讲课稿-第一章

七、授课内容及设计

1、课程导入

大家进入大学,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也都在心中衡量着这个新的环境,还有自己心目中的大学。我们这学期所要上的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正是一门提我们思维判断能力,不断提升自我修养的课程。(本课程简单介绍)

同时考上大学,我想也是我们在座的每位学子心中多年的梦想,现在梦想终于成为现实,相信大家又会有不少感慨。面对着这个全新的环境,相信大家也希望大家会有所思考:我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大学生活又有什么不同?我如何度过这三年的大学生生涯才是有意义的呢?(穿插提问、讨论、简单归纳)带着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2、内容讲解

绪论 珍惜大学生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作家柳青曾这样写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之处就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而从中学迈进大学,经过大学的洗礼,走向社会,则正是人生道路的“紧要之处”。大学生活既为大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人生发展平台,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为人生发展设置了需要逾越的阶梯,是人生发展充满着各种挑战和危机的时期。从中学到大学,实现了人生发展的大转变,大学生要勾勒自己美好的人生发展前景,首先应适应好大学生活。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从中学到大学,大学生开始了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面临着生活上的自理,管理上的自治,学习上的自觉,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目标上的自我选择。在这个新阶段中,困难和矛盾将接踵而来。每个大学生都会经历一个从盲目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因此,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了解大学生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及所应完成的发展任务,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角色转变,认识大学新生可能碰到的主要矛盾和障碍,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地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争取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大学生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首先我们来认识下大学生活特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大学是知识的海洋(重点介绍图书馆的利用);二是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大师级人物介绍);大学有浓厚的学习与研究和成才的氛围。(备注:案例结合我校实际进行介绍)可见,与中学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提问)归纳:

一是学习要求的变化。表现为:第一,学习的主动性要求增强。如果说中学着重人的智慧潜能的积累的话,那么大学则强调培养人的智慧行为,也即培养人运用各种基本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的特点是依赖性的减少,代之以主动自觉地学习。大学教育的内容是既传授基础知识,又传授专业知识,教育的专业性很强,还要介绍本专业、本行业最新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发展状况。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比中学要大为扩展。课堂教学往往只是提纲掣领式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是教师最有心得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就要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掌握。大部分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学。大学的学习不能像中学那样完全依赖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不能只单纯地接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力。这种充分体现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将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并反映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习的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自主选择等等。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大学学习主动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大学生都要养成自学的习惯。正如钱伟长教授所说:一个人在大学四年里,能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会自学的习惯,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否学好大学的课程,把知识真正学通、学活,而且影响到大学毕业以后,能否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三年左右的时间人类的知识量就会翻一番,不会自学或未能养成自学的习惯,不会更新知识是不行的。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大学生更应发挥主动性。一般来说大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四种:按教育大纲规定的课堂学习活动;补充课堂学习的自学活动;独立钻研的创造性活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的学习活动。在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中,都要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大学的学习,不再是去死记硬背老师所讲的内容,而是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专业要求,选择、吸收有用的知识。在方法上要自主选择,靠自己去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第二,大学学习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要求增强。大学教育具有最明显的专业性特点。从报考大学的那一刻起,专业方向的选择就提到了考生面前,被录取上了大学,专业方向就已经确定了。四年大学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大方向来安排的。大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专业学习,这种专业性,是随着社会对本专业要求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深入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面也越来越宽。为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这种专业性通常只能是一个大致的方向,而更具体、更细致的专业目标是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或是在将来走向社会后,才能最终确定下来。因此,大学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到适应科技发展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综合性知识要求的特点,尽可能扩大综合性,以增强毕业后对社会工作的适应性。一般来讲,专业对口是相对的,不可能达到专业完全对口,这样,在大学期间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还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爱好,选修或自学其他课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既要热爱专业,同时又千万不可囿于狭窄的专业范围之内,要注意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科学的本质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寻求一种解释,而其他知识则是问题广阔的应答域。当今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知识的交叉和嫁接。日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福井谦一先生曾说过“知识就像植物的根,说不准在哪里会交错一起,形成新的增长点”。所以,不仅理工科类学生要广泛涉猎人文知识,经管文法类学生也应广泛阅读一些带科普性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史,宽厚的知识铺垫是一个学者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必要保证。但需注意的是要在“专”和“泛”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不可太专,也不可太泛。第三,大学学习要求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知识再多,不会运用,也只能是一个“知识库”、“书呆子”。由于大学教育中的确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这就使得大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是人才成长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既相辅相承又对立统一。广博的知识积累,是培养和发挥能力的基础,而良好的能力又可以促进对新知识的掌握。人才的根本标志不在于积累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其是否具有利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创造能力体现了识、才、学等智能结构中诸要素的综合运用,大学生要想学有所成,将来在工作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所贡献,就必须注意各种能力的培养。如科学研究能力、发明创造能力、捕捉信息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社会活动的能力、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等。(穿插学习成功的学生案例)

二是生活环境的变化。中学阶段,大多是同父母生活在一起,衣食起居等生活琐事基本由父母处理。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必然导致心理上的依赖性。大学生活则要求学生必须自主独立,不论衣食住行,学习,交友,以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是需要依靠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以此加速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生活环境的变化,体现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范围等方面,从生活方式中看,中学生大多住在家里,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生活空间,起居由父母安排,而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住宿,吃到食堂,凡事要靠自己处理,这种改变对缺乏独立生活的人来说是严峻的挑战,饮食方面的差异,气候与语言环境的变化,作息制度与卫生习惯的不同都可能造成适应不良,在大学里,生活领域也大大拓宽。人际关系的变化,进入大学,全国各地的同学素昧平生,新的宿舍,新的班集体,脾气习惯各不相同,常常难以适应,师生关系没有以前密切,有时甚至只能在课堂上见到老师,在学校远离了父母,难以诉衷肠等,在这新的环境下要求大学生独立主动地与各种陌生人交往,社会化要求急速提高,总之要和谐。管理体制的变化,管理方式上,要求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穿插案例]

•抽样调查表明:25%的大学新生有一定的心理问题;8%的新生入学2个月左右感到严重不适。并且会因为这个严重适产生过激行为。

•曾看到报纸上一条消息,广州某大学一名入学仅一周的新生,从学校的7楼纵身跳下,当场殒命。原因是:“不能忍受这种生活”。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样的痛苦的生活能够导致一个人如此勇敢地结束自己的生命?究竟是如何的水深火热,能让一个无法忍受?大家是不是也很好奇?答案是:“饭菜不合胃口,衣服不会洗,晚上同学太吵睡不着,想家,没有朋友,不太适应”。就是这样的“痛苦”(加了引号),让一个大学生选择了自由落体。

•上海某高校学生小刘,在家里以“小王子”自居。进入大学仍然我行我素,这种不可取的个性与室友格格不入。一次在与同学的口角中,为了震住他人,竟把寝室的八个热水瓶全砸了,寝室变成了浴室,大家批评他不文明。他一怒之下,又把大家集资的购买的彩电也砸了,随着一声巨响,他方如梦初醒:“我真蠢,这可是要赔得呀”。从此,小刘彻底的孤立了,他只敢熄灯后,偷偷地摸进寝室,睡觉严重失眠,从而产生了人际交往恐惧心理,后来经过老师的多次帮助和指导下,才逐步调整了自己不合群的个性,逐步适应了环境,逐步融入了群体。(-陶国富、王祥兴主编《大学生交往心理》第68页,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三是社会活动的变化。第一,党团组织、学生会、班委活动正常开展。大学新生应积极参加党团组织、学生会、班委活动。在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风云。不能“风声雨声读书声,不吭一声,国事家事天下事,管我啥事”。而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既要懂中华文化,又要有世界眼光,在学生会、班委活动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第二,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生动活泼。大学新生应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在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综合能力。第三,课余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大学新生应积极参加课余文娱、体育活动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自己审美能力,培养自己的文体才能和增强自己强健的体魄。

大学生活的这些特点和变化要求大家: ◆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青年人升入大学之后,意味着“人生中的第二次断奶”。同学们离开了父母,告别了家乡,开始独立思考自己的人生,创造性地思考自己的未来。这对于长期依赖父母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痛苦而又必须的过程。然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学会自理、自立,变得成熟起来,坚强起来。因此,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进入大学,实际上就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大学新生应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以积极的心态理性安排自己的生活,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逐步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三人行必有我师。进入大学后会遇到很多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此时,大学新生应虚心向老师求教,向成熟和优秀的同学学习,细心体察自己的生活,循序渐进,逐步适应,自己来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的经验。实践出真知。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大学新生应在实践中不断磨砺,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大胆实践,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案例]:上海外国语附中有个女生周雁声,远离父母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一开始生活很不适应,后来,她对学习和生活重新作了安排,清晨,穿了旱冰鞋,给各个校区的学生送英语报,既锻炼身体,又熟悉校园环境;下午上图书馆,消化老师的讲课内容、并进行预习和自学;晚上为资料室电脑操盘,既熟悉了资料系统,又提高了计算机技能。在实践中她逐步提高了独立生活能力,坚持学习生活两不误,毕业时由于品学兼优,被评为“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学员。”

◆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和主要任务,它既是未来事业的准备,也是未来事业的开端。而且大学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要求与中学的要求都不同了。一位西方的教育家说过:“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大学学习不是从一个门槛跨入另一个门槛,而是攀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每个学生都要对其特点和规律有所认识和把握,都要不断调整和适应,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能动的学习,学习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专业。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切实的学习计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利用大学的学习条件和资源,积极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两个关键点:一是自主判断教师讲授内容,做好笔记。二是充分利用图书馆,查阅参考书和有关资料。

(2)全面学习:一是学习的知识面要广,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学习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还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各方面的知识。二是学习目的的确立要全面,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运用知识,还要学习怎样学会学习,以及学习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方法。三是学习的途径要全面,不仅要掌握课堂知识、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

(3)创新学习:要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爱迪生案例)(4)终身学习:进入21世纪,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令人目不暇接,人类知识总量也在迅速翻番。越是社会发展走到了高级阶段,人们对学习的意识也就需要越清晰,并且对学习的认识也需要越明朗。学习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无论你处于什么环境之下,也无论你已经是什么年龄,更无论你是从事什么职业,同时,也不论你已经掌握了多少知识与技能,学习对于你来说,永远都只仅仅是开始,而绝不会是结束。大学毕业只是告别学校,并不是告别学习,要有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案例:“汪洋:大学生重读中专,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 培养优良学风

养成优良的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

勤奋。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勤奋刻苦是一切成就大学问、大事业的人共同具备的基本美德。(韩愈 马克思语录)

严谨。严谨就是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肃是指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学习作风,反对学习上轻率浮躁、马虎应付的态度;严格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要弄懂弄通,对技术的掌握要严守规范,反对粗制滥造和不求甚解,反对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严密是指对学习、对生活、对工作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包括在学习的安排上要周全有序,有条不紊地妥善处理学习中的各种关系。(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

求实。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名利,“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培养扎实打基础、老实做学问的学风,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谦虚是求实的必然要求,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博采众长,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文革时的浮夸风)

创新。创新就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人才,作为今后几十年社会各条战线的骨干,更需要自觉培养勇于创新的品质和才干。

(案例:敢于创新的校园发明家 黎颖莉,南华大学医学院2000级学生,原校学生科协秘书长。2003年11月中旬,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肩负着南华两万余名师生的重托,梁昊飞和黎颖莉为此次竞赛做了充分而细致的准备。由他俩共同主持研发的戒烟牙膏吸引了众多专家、企业人士、厂商的目光,成为本次比赛的一大亮点。经过专家的考核评比,戒烟牙膏以其“途径好、见效快、治标又治本”的特点征服了裁判,荣获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这是戒烟牙膏第五次在重大竞赛中获奖。它的发明者梁昊飞、黎颖莉也再次成为校园的新闻人物。)(章节过渡)面对大学新生活,大学生之所以要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是因为当代大学生还肩负着历史新使命。我们一起来看下第二节的内容: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寄予青年。

□ 青春只有为祖国真诚奉献才能绚丽多彩。□ 人生只有融入民族的伟业才能闪闪发光。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新生必须明确历史使命,成为对社会有所建树的有用人才。为此要: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新世纪的大学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是承上启下的一代。继往开来,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当代大学生的肩上。所谓继往,就是要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和革命传统,使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坚定不移地继续前进。谈到继往,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历史清晰地记载着: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在此之后,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其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年轻的仅19岁,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了尔后中国革命的中坚。所谓开来,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起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谱写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青年是国家的希望,进入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更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青年一代一定要把老一辈的革命火炬接过来,把社会主义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绘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一页,使自己无愧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继承者,不愧为中华民族勇于开拓进取的一代。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在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必须看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紧迫而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国,文化是软实力,科技文化的竞争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结合我们国情和世情,中日比较)

案例思考:1998年,在我国人民与特大洪水作斗争的时候,日本人虽然也派出医疗队,带着药品到洪涝重灾区进行“红十字”服务。事后得知,在抽血的过程中,日本人竟带走了极关键的一部分血样,回国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许多珍贵的我国民族所特有的基因,并用其中有益的基因制造出特效药物,获得了巨额利润,还专门申请了国际专利。这样的结果理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高校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责任。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

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当今世界形势简介)

(重点讲解)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的图谋没有改变。案例思考: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极其机密的《行事手册》中,有对付中国的《十条戒令》,其内容摘要如下:

(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反对其多年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的吃苦耐劳精神。(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等,进行宣传,使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方式。

(3)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热衷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4)时常制造一些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因子。特别是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5)要不断地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并想方设法组织他们的言辞来攻击他们自己。

(6)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宣传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是小,有形无形,就要抓紧民主运动。无论是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地对他们(政府)要求民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有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一定要不择手段。

(7)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

(8)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来,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善地去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更强的危险。

(9)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观,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良心,摧毁他们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10)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的一切敌人,和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选自搜狐网

因此当代大学生首先,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其次,当代大学生应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世界眼光;再次,当代大学生应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最后,当代大学生应坚定信念,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在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曾向大学生明确提出:“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你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能否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直接面对的带有根本性的挑战。

一个人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挑战,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战胜挑战,就能把握和创造机遇,大学生应该自觉把自己的追求同祖国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的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炼意志、砾炼品格,更快更好地成长和成熟起来。

当代大学生在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的同时,还应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和塑造大学生的崭新形象。(过渡)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成才,是历史使命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大学生发自内心的呼声。大学生只有遵循正确的成才方向,努力达到学校教育的成才目标,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完成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有德无才不足以堪大任,无德有才足以售其奸。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是大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对国家、人民有用的人才的重要基础。

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由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阐述过程中结合相关案例)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他们的崭新形象既是社会的呼唤,又是他们成才的内在需要,大学生应该成为中国青年的示范表率。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当代大学生应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同学们生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极好历史机遇,树立“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把为振兴中华做贡献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 , 穷实科学文化知识基础 , 掌握善于创新的技能 , 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 把握正确的方法论 , 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要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 , 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 , 要坚持以德为先 , 德才兼备。只有用德来统帅才, 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只有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 向人民群众学习。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中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胸怀宽广案例:在国际比赛中,当中国的冰上双人滑运动员跌倒后,重新站起来参赛,外国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而我国年轻运动员看到外国运动员滑雪比赛失误却有点幸灾乐祸。这种小家子气很难有大发展。)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知行统一是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能否做到言行一致,是他能否在立身处世等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人和人的相处中,既要重视言 , 更要重视行。要看他能否做到言行一致。大学生要时时提醒自己 , 比如应该做的事情,认识到了,但是否做到了:应该改正的错误,认识到了,但是否改正了,一个大学生如果能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具体的事情做起,做到言行一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的道德人格必然会不断完善。

第三节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这次会议上,一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为大学生成长成材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重点阐述)

★ “八荣八耻”解说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民族自尊感、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反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容。

爱国主义的表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树立民族自尊感和自信心;自觉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热爱祖国文化;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爱国主义的典范:岳飞文天祥孙中山周恩来等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人民是社会的主体和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历史作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党提出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标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新时期,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强化宗旨意识,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崇高的职责和光荣的使命,把脱离人民群众、危害群众的利益看作是一种耻辱。代表人物:孔繁森、李素丽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崇尚科学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公民基本素质的具体体现。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就要不断地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对伪科学(如法轮功之流)和愚昧迷信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有效的抵制。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例如:鲁班、扁鹊、张衡、祖冲之、伽利略、布鲁诺、袁隆平和王选等。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劳动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勤劳,主要是指人们对待生产劳动的积极态度以及在生产劳动活动中体现出的良好的行为品质,反映了人们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种种活动的应有状态及程度。当前,我们要珍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反对不劳而获,如热衷赌博,六合彩等。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团结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广大人民要发扬团结互助精神,精诚合作,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损人利己是极端利己主义的表现,这种行为对社会有很大危害,是破坏团结的行为。有的人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他们的做法与社会主义团结互助的道德格格不入、背道而驰,为人们所不齿。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忠诚老实,信守诺言,是待人接物方面的一种重要的行为准则。它是安身立命之本、治国安邦之道。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原则。

人们要诚信,要“言而有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信用,守承诺,公平竞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做到“见利思义”、“以义取利”。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法律和纪律是社会正常运行和安定有序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就必须使公民树立起法纪意识,自觉地遵纪守法。要在全社会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价值导向,提高公民的法制素质,向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胡长清、成克杰等贪污受贿;社会上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无艰苦奋斗精神,对一个政党和国家来说,是命运攸关的重大政治问题。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关键在领导干部带头。领导干部的言行有着特殊的导向作用,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克勤克俭、艰苦奋斗,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艰苦奋斗的良好风尚。

▲ 大学生应该明确认知: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是“立身之本” 崇尚科学、辛勤劳动是“成人之路” 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是“做人之道” 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是“律己之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题内容。

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方向和灵魂; 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内核和主体; 没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就失去了精髓和主旋律; 没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价值坐标和道德标准。

3、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人的素质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统一体,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这个有机体中不可缺少的两钟基本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对每个公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为大学生加强修养,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是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的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知行统一。

思考题:

1、大学生应该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作业题: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第三篇:思修

自测与练习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总有这不同的内涵。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这体现了(C)

A.爱国主义是历史的、抽象的 B.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 C.爱国主义是客观的、抽象的 D.爱国主义是主观的、具体的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体现了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中的(D)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3.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D)

A.倡导和弘扬集体主义 B.倡导和弘扬国际主义 C.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邓小平曾经指出:“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这说明,在当代中国(B)

A.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B.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 C.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是一致的 D.爱国主义与爱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 5.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D)A.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上 B.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C.对所有中国人的热爱上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上

6.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历尽千难万险,回归祖国的怀抱,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当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而受到国家表彰时,他这样说:“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对钱老的这段话的深刻内涵的科学领悟是(B)

A.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 B.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理应为全人类服务

C.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D.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7.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

8.“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等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等,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宽宏胸襟。联欧亚,开辟丝绸之路;通亚非,郑和七下西洋;历万难,玄奘印度取经;为传经,鉴真东渡扶桑„„这些典型的事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B)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9.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其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D)

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

10.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的核心在于(B)

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改革创新 D.艰苦奋斗

二、多项选择题

1.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AC)A.道德要求 B.政治原则 C.文化体制 D.法律规范

2.下列有关爱国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

A.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B.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C.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内涵 D.爱国主义是五千年来形成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包括(ABCD)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4.下列关于爱国主义特征的认识,正确的是(BD)A.爱国主义是历史的、抽象的

B.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内涵 C.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 D.爱国主义是对整个民族大家庭的热爱

5.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极为丰富,主要表现为(ABCD)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D.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6.中华民族素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下列能够反映和体现这一优良道德传统的是(BCD)A.“尽人事,以听天命” B.“位卑未敢忘忧国”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表现在,爱国主义是(A)A.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CD B.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D.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8.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ABCD)A.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D.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9.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我们对科学以及科学家的使命有更清晰的认识,以报效祖国。下列属于科学认识的是(ABC)

A.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 B.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C.科学知识无国界,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 D.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对国家的繁荣富强担负着重大责任 10.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此外,其内涵还包括(ABCD)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1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反映(ABC)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B.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 C.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中国古代道德传统和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

12.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下列关于改革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是(ABCD)

A.改革创新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 B.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C.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D.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13.下列关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ABCD)A.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 B.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 C.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D.两者的有机统一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14.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脚踏实地,做忠诚的爱国者,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基本追求。做忠诚的爱国者要做到(ABCD)

A.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B.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C.增强国防观念 D.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5.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大学生(ABCD)

A.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B.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C.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D.提高道德素质、引领社会风尚的必要手段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感情,而且还是一种思想或精神。爱国主义应当是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独立而献身的精神。爱国主义的内容:第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二,奋起抵抗外敌的侵略,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完整。第三,反对分裂和割据,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第四,勇敢勤劳,推动祖国的进步和富强。2.简述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答: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包括哪些内涵?

答: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重德精神。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完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2)务实精神。中国人历来重视实际,讲求实用,追求事功,而轻浮华,贬空谈,鄙玄虚,表现了黜玄想而务实际的民族精神。(3)自强精神。自强不息,刚健有为,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朝气蓬勃、努力向上的顽强生命力,表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开拓精神,反抗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完善自我的进取精神,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勤劳节俭美德。(4)宽容精神。“厚德载物”集中表达了兼容并包的精神。这种精神要求胸襟阔广,宽容大度,能够合理地对待大自然,能够团结各个方面的人,容纳各种不同的意见。(5)爱国精神。关心社稷民生,维护民族独立,为“报国”而献身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4.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答: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名族团结

三、维护祖国统一

四、增强国防观念

五、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5.简述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答:大学生是一个最具有革命创造力和青春活力的团体,不论是在经济建设,还是在国防建设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也是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与方针,鼓励在校大学生和应届毕业大学生应征入伍,祖国需要建设,同时又需要强有力的国防作为支撑,保护国家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国内外环境下正常发展;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观念,加强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四、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论述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哪些观念?

答: 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2.试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

答:第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情况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第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情况下,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最强大的独立主体。第三,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情况下,国家是促使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常发展的最具实力的制约力量。

3.联系实际,论述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答: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立足于掌握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要养成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地作风。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确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努力走在全社会创新的前列,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4.试论如何正确理解和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火热生活为源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道德的积极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使民族精神得到大力弘扬。

五、材料分析题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钱学森(1911~)中国著名科学家,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教授。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1991年10月16日 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同年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1999年9月1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荣誉面前,钱学森是这样说的:‚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

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在这方面的看法。

答:首先,经济全球化时代要树立坚定的爱国、报国信念。其次,经济全球化时代要努力学习科学,贡献祖国建设事业。再次,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摘自《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材料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摘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3 从北京到汶川,‚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凝聚13亿人民的力量。

从汶川到北京,‚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化为亿万人民无私奉献、积极参与的行动,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时代强音。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8年9月27日

(1)结合材料,阐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及其时代价值。

答: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有:第一,热爱祖国。热爱祖国首先表现为对于祖国这块国土的热爱;表现为人们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第二,建设祖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第三,保卫祖国。抗击侵略、保卫国土,是爱国主义的突出表现。第四,富强祖国。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最高目标。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什么样的伟大民族精神?

答: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形成了厚德载物、坚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兼收并蓄、和实生物的民族风范。

(3)结合材料,阐述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在当代中国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答:“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凝聚亿万人民、鼓舞人们奋发进取的旗帜,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活力的强大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时代,根据时代的特征来把握时代精神,结合时代精神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的统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坚持自强不息与和平发展的统一。

第四篇:思修

①关于结婚年龄,要求未婚的军队干部、战士和职工,响应晚婚的号召,不要过早结婚。②关于军队干部配偶的条件,比一般公民严格,必须是历史清楚、思想进步、政治可靠、作风正派的无严重传染病的公民;现役军人一律不准与外国人或居住在香港、澳门的人员结婚。③营以下的干部结婚,必须申请团级政治机关审查同意,团以上干部结婚,必须申请上一级政治机关审查同意,然后由所在单位团以上政治机关出具证明,才能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在离婚方面:“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双方都是军人的离婚案件或者军人一方提出离婚的,应先经当事人所在部队政治机关审查、调解,无效时再由部队政治机关提出处理意见,然后由人民法院审理判决。非军人一方提出离婚的,须经军人同意;如军人不同意,而且原婚姻基础和婚后感情较好,非军人一方又无重要、正当理由的,应对非军人一方进行说服,教育其珍惜与军人的婚姻关系,调解或判决不准离婚;如果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或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婚姻已不能继续维持的,经调解和好无效,应当通过军人所在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向军人做好思想工作,调解或判决准予离婚。总政治部于2001年11月颁布了《军队贯彻实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军人晚婚年龄、配偶条件等诸多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对女方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离婚的特别规定。所以《婚姻法》第34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婚姻法》第32条第2款规定,“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我国婚姻法列举了五种具体情形:

一、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二、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

五、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

离婚后,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财产未处理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分割的,经审查该财产确属离婚时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分割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抚养子女义务,未成年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请求支付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关系 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之间存在一种部分与整体的辫证关系。现实社会道德对网络道德具有精神动力功能、评价功能、指向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网络道德是现实社会道德在虚拟网络上的延伸或再现。但是网络技术形成了网络道德行为的动态性;网络道德也可以张扬和强化现实社会的美德,催生出新的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而墓于二者的这种辫证关系,加强现实社会道德教育,规范约束网络行为,是促进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良性互动的根本途径。现实道德对网络道德的主导作用。网络道德对现实道德的反作用。

如何加强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通过德育课堂、虚拟社区、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德育基地等途径来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学校网络道德目标除了德育大纲规定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总体的德育目标外,还有网络特色的德育目标,包括网络道德、信息素养、网络伦理、自我管理学习、网络人格等。1.提高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2.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3.形成健全的网络人格4 营造大学生绿色网络学习生活环境。

第五篇:思修

一、“十一五”以来的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政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及省市县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强化措施,整体推动,促进了民政各项工作的不断进步。

(一)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1、城市低保工作逐步规范。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城市低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05-07连续三年实现了10%提标的基础上,08、积极落实各项物价补贴,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按时完成了季度和按月复核及审核审批的工作任务,实行分类施保,分类审核管理。目前,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165户4663人,占城镇人口的17%,月发放保障金52万元,物价补贴27万元,人均补差116元。全年发放低保金1007万元,其中生活补贴354万元。预计2010年能够持平。

2、农村低保工作运行良好。我县农村低保是从开始的。,按照省市农村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对农村低保进行了全面审核审批。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716户10279人,占农业人口的6.8%,平均补助水平为每人每月51元,全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90万元。预计2010年4000户11000人。

3、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有序开展。农村医疗救助逐步实施,城市医疗救助开始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逐步得到规范。发放农村医疗救助166万元,其中,实施大病救助192人,为5566人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万元。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208万元,其中,救助城市患重大疾病困难群众211人,为794人缴纳城市医保2.6万元。预计2010年可达400万元。

4、灾民救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全面落实《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积极争取上级救灾资金230万元,救助1.2万人次。预计2010年可发放救灾资金300万元。

(二)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

完成了第二次城市社区换届选举工作,认真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开展居务公开、民主评议,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三个社区均达到了市级和谐社区标准。完成了第六、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协调有关部门,每年对新当选的村委会主要领导在县党校进行了培训。结合实际,不断探索,继续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被列为全国农村社区试点实验县,又被确定为农村社区全覆盖试点县,农村社区均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站、治安调解服务站、公益事业服务站、环境卫生服务站、妇女与计生服务站、社区志愿者协会等“一委一中心五站”,并挂牌全面运行。

(三)进一步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提高服务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制定了全县-2010双拥创建工作三年计划,深化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着力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努力打造军地构建和谐社会新平台。进一步健全老红军、烈士家属、牺牲及病故军人家属、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复退军人得到妥善安置,2010年可发放优抚金90多万元。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1、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积极争取资金250万元,兴建1所100张以上床位,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提供养护、托管、康复服务的综合福利院。2010年投入使用。

2、推动社会化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落实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政策,加快建立高龄、病残、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全县城市、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多层次的老年保障体系,年发放90岁以上高龄津贴15万元左右。

3、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完善农村五保供养,严格按规定确定供养对象,每年初对全县农村五保户重新进行调查排摸,重新审核确定,确定农村五保户577户624人,其中,集中供养33人,集中供养标准为月人均250元,分散供养月人均150元。全年发放116万元。

(五)进一步健全专项事务管理体系,提高民政社会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积极开展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依法管理,逐步形成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的民间组织发展格局,登记合格率达90%以上。加强了对流浪乞讨对象实行属地化救助管理。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开展城镇街、路、巷、居民区门牌号的设置工作和县政府驻地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不断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登记合格率达100%,领证规范率达100%。深化殡葬改革,积极推行绿色殡葬,生态墓地建设,每年清明节期间对重点墓区进行督促检查,推进了文明祭祀活动。

(六)民政为民科学规范化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按照市县委要求,结合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及时学习研究,认真安排部署,使活动得以深入开展。在救济救灾、危房改造、老龄等工作中,坚持由分管领导带队,业务干部全部参加,严格“一线工作法”,使各项工作切合实际,符合民心。在婚姻、信访等窗口工作中,我们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使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也得到全面加强。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使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包括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信访接待、基层工作、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了完善补充,保证了服务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坚决履行“一岗双责”,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从未出现违反党的原则和财经纪律的问题和现象。今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70多人(次),立案处理7人(次),现场答复解决51人(次),其余均及时予以妥善解决,群众满意率95%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一)民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民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民政工作也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为民服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城乡救助体系初步建立,还不能达到动态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农村低保还不能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县财力投入不足,资金短缺,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四是民政办公经费不足,不适应目前民政工作量大、任务重的实际。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和克服。

(二)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

要正确分析当前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就必须认真解读党的十七大以来历次会议提出的各项指导精神。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将保障民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社会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而给以保障民生和社会建设为着力点的民政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科学发展观新观念的提出,为我国率先走出一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相协调的科学发展道路,全面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指明了一条新途径。民政工作承担着保障民生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把握发展的内在要求,明确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始终扭住民政工作发展的关键环节,创新发展民政工作的思路举措等等,所有这些全部都涵盖了民政工作。省市提出的关乎民生的一

涵盖了民政工作。省市提出的关乎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大主题”、“五大战略”等都与民政工作息息相关。换句话说,就是民政工作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建设的许多方面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实现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为总目标,以维护民利、保障民主、落实民权为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理念,推进民政工作体系建设,推进民政工作的务实、开放、透明和社会化,着力打造强势民政,推动全县民政事业稳步、协调和全面发展。

基本思路:基本任务从维护社会稳定为主向促进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向转变;工作重心从侧重单项推动向完善民政工作体系,建立和完善民政工作发展机制转变;管理方式从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的方向转变;工作手段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依法行政、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现代信息手段的方向转变。四、十二五规划发展原则

民政工作社会化。积极动员、鼓励、扶持、吸引社会力量,融纳社会资金,推进民政事业发展。

民政工作法制化。加强民政法规体系建设,促进依法行政,保证民政工作在法制轨道内规范、高效、有序运行。

民政工作人性化。立足“以人为本”,确立民政发展理念,确保民政价值取向、管理服务行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求相一致。

民政工作现代化。以“数字化民政”建设为手段,实现办公自动化、资源信息化、传输网络化和民政管理科学化,提高民政工作效能。

五、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建设

(一)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1、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完善政策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强化基层保障队伍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全面建立起精干高效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实现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到十二五末,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运行更加规范、顺畅,保障面占应保障数的100%,从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居民的生活都得到有效保障。

2、完善各项专门救助制度。以建立完善制度、理顺有关部门关系为重点,总结积累经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到十二五末,全面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乡医疗救助、助学、住房、取暖和法律援助等救助制度,有效解决特困群众因病返贫及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难题,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生存、生活、学习等权利。

3、完善救灾救济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救灾工作应急机制、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督督查机制,全面落实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负担和救灾监控探视制度。全面加强救灾应急队伍组建、救灾物资储备、救灾装备配置、灾害信息评估、紧急救援、灾情监测、预警、救助捐赠等工作体系建设。建立县、乡(镇)二级减灾、防灾、救灾信息网,普及减灾、防灾、救灾知识,提高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和减灾救灾综合协调能力,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及时有效地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健全基层政权建设体系,构建和谐社区和村镇

1、健全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县、镇、社区管理关系,明确社区组织职能职责,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规定,建立社区事业投入发展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增强社会和谐基础。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到十二五末,使城乡社区居委会服务站建成率达到100%,使社区服务走上产业化、实体化和社会化发展道路。社区具有实践经验的专职管理人员和服务特长的专业志愿者,服务组织建设得到普遍加强,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使社区真正成为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环境优美、人群和谐的新型社区,为建设和谐**打下良好基层和谐基础。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程序,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大力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未来五年,使村级组织的管理服务功能和开拓创新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全县村民自治模范乡镇达到乡镇总数的90%,村民自治模范村达到总数的80%。

(三)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1、稳步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强化对全县各级各界干部群众的国防意识、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双拥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人民军队建设,协调军地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军民共建活动,全面落实抚恤、补助、优待等政策规定,将重点优抚对象优先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新型www.xiexiebang.com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未来五年,县和3个乡镇连续达到双拥模范县(乡镇)标准,力争得到国家或省市命名,优抚对象的生活达到城乡中等以上生活水平,重点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全面解决。

2、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探索建立安置就业、扶持就业、经济补偿和自谋职业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安置退役士兵的保障体系,加大退役士兵安置经费投入,加强对退役士兵的技能培训和就业中介服务,加大军地两用人才和优秀士兵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育才、荐才、用才一体化服务。十二五期间,每年都按照一定比例,将自谋职业补助经费和职业技能培训经费列入预算,建成复员退伍士兵管理服务中心,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

(四)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1、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大社会福利事业投入,进一步建立完善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兴办福利事业,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兴建和购买服务,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自主经营的社会福利事业运行机制。到2010年,兴建一所100张以上床位,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提供养护、托管、康复服务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未来五年,力争兴办3所50张床位以上的民办福利机构,公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设置达到每千名老人10张以上的要求,基本形成以国办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格局。

2、建立完善社会化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政策,加快建立高龄、病残、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在城市依托社区,不断加强尊老、敬老、助老宣传,强化居家养老意识和责任,大力兴办居家养老院,妥善解决空巢老人难以自理等难题,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农村要在强化家庭养老责任的基础上加大以敬老院为依托的“五保”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寄养社会老人业务,拓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功能,做好散居五保老人和空巢、独身老人的供养服务。2015年前新建、改建、扩建敬老院6所,每所设置床位均达到30张以上。到十二五末,社区、7个乡镇全部建成“星光老年之家”,全县城市、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城镇“三无”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全额救助,农村特困老年人救助标准达到500元/年。继续实施9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政策,构建多层次的老年保障体系。

3、积极推动福利彩票销售力度。进一步理顺彩票发行体制,不断加强发行网点建设和队伍建设,拓展发行空间,积极探索新的发行方式,推动福利彩票销售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电脑彩票销售每年保持增长15%。

(五)健全专项事务管理体系,提高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1、加快培育发展民间组织。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培育市场需要、社会需求、群众欢迎的各类民间组织。在农村,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效益好、作用发挥突出、对当地经济有影响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城市,重点扶持、发展公益性民间组织、行业协会和社区民间组织,促进民间组织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探索建立民间组织自我发展、自律管理机制和诚信评估社会监督体系。建立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打击非法、违法民间组织的综合治理机制,城市民间组织数量年增长率达到15%以上,诚信自律合格率达到99%以上。

2、稳妥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按照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新途径,大力推进农村村委会合并和城中村改居、村居整合等工作,依法加强行政区域界线和地名管理工作,加强地名数据库建设,做好地名命名更名和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全面推进地名标准化进程。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到期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

3、推进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法制化建设。积极推进婚姻登记改革,建立婚姻登记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行婚姻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婚姻登记率达到95%以上,婚登合格率达到100%。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建设占地面积300亩左右的公墓区2家。加强收养登记工作,建立国家供养、个人收养、家庭寄养等多样化机制,实现收养登记要件、材料出证、信息资料收集储存微机化管理,收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新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

(六)重大项目

1、城乡低保及特困救助项目。(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综合十一五末全县低保工作情况,十二五末全县低保人数5000人左右,年需保障金1000万元,合计5000万元。(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未来五年,全县农村贫困人口预计在8000—1人之间(含移民),按照每人每年800元的平均补差计,年需资金约900万元左右,合计4500万元。(3)城市医疗救助资金。未来五年,全县城市基本医疗救助按年救助5000人左右计,人均150元,大病医疗救助按年救助300人左右计,人均8000元,年需总资金约240万元,五年合计1200万元。(4)农村特困群众医疗救助资金。按照《甘肃省农村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级财政按当年农业人口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列支,十二五末全县农业人口预计在16万人左右,年需资金16万元,合计80万元。城乡特困群众大病救助年均1000人,人均8000元,年需800万元。五年合计4000万元。

2、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区办公用房建设。年争取省市资金30万元以上,逐年扩建城乡社区办公服务用房50平方米以上。

3、民政信息化建设项目。(1)城市低保信息管理系统,投资规模50万元;(2)社区信息管理系统,投资规模30万元;(3)优抚安置、社会福利服务、婚姻登记、民间组织、殡葬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投资规模30万元;(4)民政局办公系统投资规模15万元。以上项目所需资金通过争取省市专项资金、财政列支和自筹等方式解决,十二五期内分步建成。

4、民政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救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兰州市救助站**县救助分站建设项目,争取省市县投资500万元,2012年全面建成。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民政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持机制。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运行机制。各级政府将民政事业重大项目建设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将各项民政事业费投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探索建立稳定的民政事业资金投入机制和自然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民政资金转移支付,鼓励和扶持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民政事业,加强福利彩票发行和开展慈善捐助活动,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以改革民政行政体制和资金投入机制为主要内容,建立完善民政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持机制。

(二)建立完善民政事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在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城乡社会救助等相关政策和文件的基础上,抓紧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衔接和落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并落实社区服务、社会福利、退役士兵安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及其他民政地方性法规政策,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宏观管理,强化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廉洁公正的执法队伍,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民政事业自我发展机制。进一步深化民政企事业单位的改革,通过政策支持和改制,建立现代化制度,使福利企事业工作全面走向市场;通过转换社区服务、老年福利服务、殡葬服务等单位经营机制,逐步向市场化转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对福利院实施社会化管理,提高服务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民政企事业单位自身活力,促进民政企事业单位自我发展和提高。

(四)建立民政工作现代化运行机制。建设以城市低保信息管理系统、社区信息管理系统为主体,延伸至民政oa管理系统,基本涵盖民政大部分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构筑面向新世纪的全县民政信息网络,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资源信息化、传输网络化和管理科学化。通过实施与重点业务相结合的“数字民政”工程,建成覆盖全县的民政电子政务系统,提高民政工作效能和水平。

(五)建立一体化强势民政队伍和民政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机构建设,协调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在各乡(镇)加强民政办公室工作,配齐、配强乡镇、社区基层民政部门工作力量,落实好基层民政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以为民、务实、清廉、高效为内容,不断强化对各级党委各类民政工作人员及社区、村委会干部民政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不断壮大民政工作力量,逐步形成以社区、乡(镇)民政办为基础的县乡(镇)一体化强势民政管理机制,推动和保障全县民政事业稳步发展。

下载思修 爱情篇 讲课稿(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修 爱情篇 讲课稿(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修

    三、材料分析题 1.【材料】: 一项复杂的舰载机系统工程,背后是无数幕后英雄的奉献,有时候甚至是生命。2012年11月25日,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歼-15舰载机起降训练的、歼-......

    思修材料

    思修资料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它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着教育......

    思修

    2014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型思考题 一、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烟台市福山区福新街道垆上村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对她病愈重返工......

    思修

    P15 三、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

    思修(精选合集)

    三月是学雷锋的日子。雷锋同志有一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这个50年前就响彻中国大地的名字,历......

    思修

    思修重点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2.面临的挑战: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三是面临新......

    思修与法律基础第六章第一节讲课稿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08年对我们中国来说是悲喜交加的一年,喜的是我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悲的是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举国陷入了悲痛之中。而悲上之悲的是在地震时......

    思修论文认识爱情与人生

    如何认识爱情与人生的关系 陈冰涵 一、 什么是爱情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相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