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埠小学区十二五重点指导课题答辩词
区“十二五”重点指导课题《以博雅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品牌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答辩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我主持的课题是区“十二五”重点指导课题《以博雅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品牌建设的实践研究》。下面,从两个方面向大家汇报。第一个方面主要研究过程。我们在准备启动阶段主要做了三项工作。整体构建完成博雅教育的六大系统七大行动。完成博学课程《雅鹿山脚下》《孝雅走天下》《博雅教师读本》等课题资料,启动了博雅教育七大行动。文化重建阶段主要做了5件事情。先后完成一园两墙四长廊的建设,高水平承办了在我校召开的全市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纵深拓展阶段是我校博雅教育彰显课题活动的阶段。学校评价管理系统研究取得新突破,成了博雅教育储蓄银行。先后代表莱城区在全国第六届学校文化研讨会上发言,受省文化研究院邀请到济南讲学,在省社科论坛上做典型发言,多次获得全国会议一等奖。结题阶段主要对研究资料进行了整理。我校博雅教育课题研究,得到省市区领导高度关注。省社科联周忠高副主席、省教育厅宋全正主任、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李红婷主任、省学校文化研究院许福源院长以及新疆、济南、新泰等地校长教师800人次到校参观。
我想大家汇报的第二大的方面就是课题成果。我从六个方面来进行汇报。第一,博雅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作为校长,我坚信,“一所有生命力的学校,真正能长盛不衰的原因不在于它有多大的物质空间与多少资产,最根本的是在于它有多大的教育空间,是否有一种学校精神存在于师生的脑海与心灵之中”。非常欣慰的是,这种博雅教育精神已经开始在师生心中开花结果。
我校的博雅教育理念主要包括理念系统、课堂系统、课程系统、行为系统、环境系统和评价系统。理念系统主要包括核心理念、基本理念、德育理念、治学理念和治校理念。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博爱之心、儒雅之才的北小少年。学校愿景是书香校园名传齐鲁,莘莘学子润泽华夏。第二,博学课程成就师生梦想。对于,博学课程是我校博雅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博雅“1+1”课程,侧重于基础性。七大行动课程侧重于研究性,社团活动侧重于活动性。七大行动课程是课堂成就梦想,书香浸润灵魂、文化滋养个性、写字改变形象放在上学期。信息畅通明天、艺术陶冶情操、反省提升自我放在下学期。七大行动通过七个节日活动完成,每个节1个月。现在我校比较出色的社团活动有8个。我校的七大行动课程是从“文化滋养个性”开始的。这是孩子们在研究小洼战斗课题,这是孩子们在少儿春晚演出《百年师生情》的照片。这是地域文化类的活动,这是科技类的活动,这是传统活动类。这是我校研发的博学课程读本、这是科技节照片、这是文化节明德宣讲团在活动。这是读书节照片。这是红色课程外出调查。去年的首个国家公祭日,红色课程活动小组外出活动,齐鲁晚报记者进行了全程报道。上周四,齐鲁晚报记者在教育局领导陪同下,再次走进我们北埠小学。进行考察。通过博雅少年成长课程的研发,一大批教师得到锻炼,很快成长起来。有6名教师执教市级公开课,有3名教师获得市区学科带头人和市区教学能手。我校博雅智慧课堂追求的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课堂文化。人文性指的是在课堂细节上要体现出“博闻善思雅行明德”的校训要求。“博闻”方面,课堂上要体现出学生爱学和会学,师生、生生之间在知识、情感、能力交流上的博学。“善思”方面,课堂要体现出师生共同质疑、生疑、释疑。“雅行”方面,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儒雅的精神气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明德”方面,就是课堂上要做到师生共同感悟做人的道理。科学性指的是博雅课堂要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合作、当堂训练”等有效课堂的基本要求。科学性另一个方面就是引入教学科技,提升教学品质和学习成就。
学校制定了博雅教师和博雅少年行为标准。上学期我们组织春天我与好习惯有约,下学期我们组织“孝行雅行教育月”活动,利用班队会和品德课进行专项的礼仪训练。区教育局王俊相局长对我校的礼仪教育水平说过这么一句话:“在莱芜是头一家”。这是我校博雅少年礼仪展示活动照片。
良好的行为文化落实需要一系列评价。我们的做法是
抓实博雅少年争章活动,坚持做到“日清、周评、月结”,关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日清”即少先队每天将学生活动情况及时向班主任反馈,以便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周评”即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公布评价班级和学习小组一周常规成绩,对亮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评价;“月结”即少先队和教导处每月对班级和各学习小组各项得分情况进行全面汇总,为优胜班级颁发“雅行班级”流动红旗,评选各层级的博雅少年。
本学期学校实行了博雅教育银行评价管理。现在发行的博雅币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博雅币和家庭教育博雅币。学校教育博雅币目前有6种面值,涵盖博雅小组积分、行为习惯积分、学校表彰积分、教师奖励积分、班级岗位积分和学校岗位积分。家庭教育博雅币目前有3种面值,涵盖家庭博学、博雅书香和家庭高雅行三个方面。这种新的评价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我校博雅学校文化物化的东西就是博雅环境。这也是到我校参观考察的老师们最感兴趣的东西。(根据课件介绍校园的一园、两墙、四个主题文化长廊和班级文化)
当“博”与“雅”会合,两条小溪相汇,我们终于更稳健地走向远方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或深或浅,“博”在左,“雅”在右,当我们同时拥有这两点,开始慢慢行走,仿佛犹如双脚,共同印证我们的成长,追逐我们的梦想!
第二篇:小岭中学“十二五”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课题《农村中学学困生教育转化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
阿城区小岭中学隋雪艳
课题《农村中学学困生教育转化研究》于2011年3月申报,2011年11月被哈尔滨市教育学会批准为哈尔滨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市学会一般课题。课题自申报以来,在区教育局科研所、中心校和和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组织立项、开题、研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做了大量的务实工作,课题研究开展顺利进行,基本实现了预期研究目标。下面就本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取得的初步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专家的意见,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的理解是: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知识、能力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其构成要素主要有:第一,“学困生”的智力正常;第二,“学困生”是个别的,即班级中的少数学生;第三,“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处于暂时落后状态。
他们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学习感到害怕,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本课题研究就是以如何转化学困生为主,以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类型、特点及学困生个案等研究为辅。主要内容包括:
1、学困生成因研究: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2、学困生转化的方法途径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
(1)、课堂上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教材渗透转化学困生
(2)、关心关爱学困生,如何用情感、用心灵打动学困生
(3)、如何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校园环境影响熏陶学困生
(4)、做好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从心理上、思想意识上转化学困生
(5)、如何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学困生
(6)、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的个案研究
(7)、家庭、社会对学困生影响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任务: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探索形成学困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探求转化学困生的根本途径,并且使学困生尽可能地转化,使之在学校内留得住,学有目标,学有信心,发挥出自己最大潜能,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主要思路:首先对学困生成因进行研究,分析其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其次是对学困生转化的方法途径进行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最后归纳总结形成最终研究成果,实现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运用的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组织各学科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经验、教训,结合我校学困生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全面把握研究发展的方向。
2.调查研究法:调查学困生的心理、行为、表现等,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求出切实可行的学困生教育转化的方法和途径。
3.行动研究法:全体参与研究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修正、完善转化学困生的方式方法,总结经验,提升转化效果,提高学习成绩。
4、个案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跟踪调查,掌握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进行教育转化形成个案,逐一分析研究,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提升效果。
本课题研究除了运用以上几种方法之外,还辅以观察法、测试法、比较法、谈话法、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提升了学困生的转化效果、提高了学习成绩。
三、课题研究步骤及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
1、选定课题,申请立项。
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
3、拟定课题研究方案,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与培训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2月)
在总结“十一五”课题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科研理论及“十二五”课题研究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
第三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2年3月——2013年3月)具体实施课题研究。
1、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拟定子课题,写出子课题研究计划。
2、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形式对“学困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交“学困生”名单,建立“学困生”档案,形成有关“学困生”的成因,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
3、搜集、分析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开展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跟踪调查、个案分析、实地观察、实验课研究等。对各类成功转化学困生的研究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写出阶段总结和研究论文。
第四阶段;检验修改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
整理、分析、提炼研究结果,对照研究目标修改研究方案。
第五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
根据改进后的方案,对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升研究效果。
第六阶段:结题验收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整理相关课题研究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分析。写好论文、个案分析、研究报告等。
四、课题研究的完成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果
本课题研究分共分为六个阶段,现在已完成前五个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
首先,选定课题,申请立项,并邀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有效论证了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其次,建立组织机构并进行人员分工。组织机构主要包括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课题领导小组主要成员有校长、副校长、主任、各教研组长,主要负责对课题实验研究的全面领导、协调和监督;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实施和指导,定期进行研究工作的检查和总结,为实验教师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协调能力,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课题研究小组包括所有课题组成员,主要是具体参与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参与具体的实验与探索,并及时总结和上报实验进展、成效情况,收集并上交各类过程性材料,撰写实验总结和研究论文等。
第三,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和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与培训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2月)
在总结“十一五”课题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两种形式,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科研理论、课改理论、新课程标准及“十二五”课题研究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
第三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2年3月——2013年3月)具体实施课题研究。
1、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拟定相应的子课题,并写出子课题研究计划。
2、通过问卷调查、谈话、家访等多种形式对“学困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交了“学困生”名单,形成了有关“学困生”的成因,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
3、搜集、分析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开展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跟踪调查、个案分析、实地观察、实验课研究等。对各类成功转化学困生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写出了阶段性总结和研究论文,形成了论文集。
第四阶段;检验修改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
1.召开了课题研究汇报会,对课题研究进行了阶段性总结。
2、召开了课题研究分析会,整理、分析提炼研究成果,对照研究目标修改研究方案。
第五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
根据修改后的研究方案,对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升研究效果,以实现研究目标。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课题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理论欠缺。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就难以很好的达到预期的目标。
2科研经费不足。经费不足给科研培训和奖励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制约了激励机制的实施,影响了教师研究积极性的发挥。
3学困生学习不能持之以恒。部分学困生的成绩仍然很低,虽然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大部分学困生在思想上、态度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有畏难情绪和表现学习不能坚持持之以恒。
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很好的结合。有些家长不重视孩子学习,只顾挣钱过日子,不能很好的配合学校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这给学困生的转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5重视程度不够。升学“杠杆”的导向和落后的评价方式严重影响了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和精力的投入。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确定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科研与校本培训力度,大力提高实验教师的科研素质和能力。
2、增加科研经费,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3、加强科研管理,促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
4、深入进行课题研究,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有效转化学困生,提升研究效果。
5、开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课,召开科研成果交流会。
6、积极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