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萨德”入韩中国为什么震怒看完这11张图就明白了……(范文)
“萨德”入韩中国为什么震怒?看完这11张图就明白了……
随着韩国同意美军在其国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原本趋于缓和的东北亚关系再次紧张起来。仅从用途来看,不少人会觉得“反导系统”作为防御性武器,为何却会对相关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简而言之,类似“萨德”这类集探测拦截于一体的反导系统,不仅能将相关方的导弹核心部署尽收眼底,更能削弱进攻性武器的威力,而进攻手段的削弱乃至丧失是任何一国都无法承受的巨大损失。从概念上讲,反导(弹道导弹防御),就是针对各种射程的弹道导弹实施拦截毁伤的作战行动;按拦截目标飞行阶段可分为助推段/上升段防御、中段防御与末段防御。反导系统由预警探测、拦截武器与指挥控制系统构成。(供图: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战略信息咨询中心主任 吴勤)
即使冷战时期的核战争阴云早已远离现在的世界,但远程弹道导弹仍是一个大国不可或缺的威慑手段,而中近程弹道导弹则是常规战争中至关重要的打击手段。因此,保证本国弹道导弹对假想敌的打击效能是国防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与之相对应,为了应对假想敌的弹道导弹威胁,构建满足实战需求的反导体系,更关乎国家安全。不仅如此,得益于反导系统强大的探测与反导拦截弹广阔的打击范围,目前在美俄两国,反导系统已成为空天作战力量的战力后盾与技术试验田。面对弹体大、速度快的弹道导弹,目前的反导系统大多采用动能撞击拦截方式,这种子弹打子弹的技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供图: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战略信息咨询中心主任 吴勤)
弹道导弹的整体战力,是由攻防兼备、慑战并举共同组成的。战时是整个国家的核心战力,平时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作为目前反导倡导、研发、部署最积极的国家,美国在冷战后失去了苏联这个唯一的同等级核威慑对手后,将原本的陆基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与远程战略轰炸机的“三位一体打击体系”,发展为核/非核打击系统、主/被动防御系统与灵活的国防基础设施的“新三位一体战略”。美国不仅对原本的三基导弹力量进行了整合,更将在冷战时期并不被十分看重的主/被动防御系统,提到了与打击手段相同的重要地位,这预示美国在对外战略方面,更加突出攻防兼备。(供图: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战略信息咨询中心主任 吴勤)冷战时期美苏间高强度的核对抗,使美国在1976年前,始终采取“以核反核”这种近乎玉石俱焚的反导拦截方式。随着人类对核战争技术、风险认识的不断深入,在核威胁居高不下的环境中,自美国里根政府开启“星球大战”计划后,美国开始突出天基战力建设,并将反导重心转向研发天基动能拦截系统,意图在大气层外对假想敌核导弹进行有效拦截。随着冷战结束,美国尽管无需担心苏联全面的核导弹威胁,但假想敌导弹威胁种类的增加,使美国必须寻求更可靠、更普遍、更廉价、更易部署的新型反导系统。而这些需求最终在1997年后造就了“动能杀伤多层拦截”与“动能杀伤分层多段拦截一体化作战系统”。(供图: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战略信息咨询中心主任 吴勤)目前,美国现役反导系统由助推段/上升段、中段与末段防御系统组成。其中助推段/上升段因为缺乏预警探测技术,以及发射位置深入假想敌防御范围而难以进行拦截,因此目前还没有相关拦截装备,所以,美国反导技术主要是从中段防御开始的,其中包括陆基中段防御系统与海基础中段防御系统,前者的代表就是TMD与NMD,后者的代表就是舰载“标准”3导弹。相比中段防御,揭露你所不知道的真相,微信搜索“看真相”,末端防御集中了目前美军现役的大多数反导系统,其中除了舰载“标准”2导弹、陆基“爱国者”导弹外就是“萨德”系统了。但与前两者不同的是,“萨德”系统属于末端高层区域防御,这不仅提升了美国的末端防御能力,更有效弥补了中段与末段间的防御空档。(供图: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战略信息咨询中心主任吴勤)
与中段、末端拦截相比,尽管上升段拦截难度较大,但如果能够实现将大幅提升导弹拦截成功率,并将对本国造成的次生危害降至最低。因此,冷战后美国一方面继续加强在本土构建中段反导,同时搭着北约东扩的顺风车,将末端反导系统越来越多的部署在东欧国家,乃至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除了积极部署“爱国者”这类机动反导系统,更在罗马尼亚建立固定的“陆基宙斯盾”系统。尽管这些系统无法对重型弹道导弹进行拦截,但其抵近假想敌的部署位置,却能令其雷达系统对假想敌临近国境部署的导弹系统进行全天候监视,而这也是“萨德”系统部署韩国的真正威胁所在。(供图: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战略信息咨询中心主任吴勤)
相比目前充当马前卒的末端反导系统,仅部署美国本土的“陆基中段反导”(GMD)就近乎美国整体反导系统和核心。因为在实战环境下,如果假想敌向美国本土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抵近部署的末端拦截系统尽管能够探测,但却无法对洲际导弹进行持续跟踪,甚至是拦截。因此在美国整体反导系统中,抵近部署的末端反导系统实际执行的是初期预警,并将洲际导弹发射诸元共享给中段反导系统,由中段反导系统中的早期预警雷达、海基X波段雷达接手对导弹的跟踪探测,在指挥控制作战管理与通信系统的统一指挥下,择机发射陆基拦截弹,在指令地面站的实时引导下,对来袭洲际导弹进行动能撞击拦截。(供图: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战略信息咨询中心主任 吴勤)
目前抵近假想敌部署的末端拦截系统与美国本土的中段拦截系统均以陆基为主,因此海洋就成了导弹拦截的关键空间。美国依托舰载“宙斯盾”系统与“标准”系列导弹构建了海基中段拦截系统,主力的拦截弹药为“标准”3导弹,目前该型导弹已能胜任中段拦截,可拦截中远程弹道导弹,未来可拦截洲际弹道导弹。与特征明显、需要进行大量基建的陆基反导系统不同,海基中段反导系统得益于“宙斯盾”系统与“标准”导弹的强大性能与拓展能力,可相当方便的部署在任何一艘宙斯盾战舰上,从而使美国海军现役数十艘宙斯盾战舰都可成为海基中段反导的作战节点,其中的部署优势与战略威胁可想而知。(供图: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战略信息咨询中心主任 吴勤)
相比美国在反导系统的高歌猛进,昔日的主要对手苏联以及主要继承者俄罗斯,在反导系统研发领域,以整体的技术形态划分,主要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以A实验系统与A35系统为主,此时苏联与1976年前的美国一样,同样采取了“以核反核”的粗暴手段进行拦截。第二时期,以A135系统,尤其以“顿河”2E雷达为标志,苏联开始能对假想敌上升段洲际导弹进行探测,并将反导拦截的区域推至境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苏联将卫星系统纳入反导拦截体系。随着苏联机解体,俄罗斯面对导弹威胁强度弱化但种类增多的局面,开始以A235系统,以及S400这类新型机动拦截系统进行导弹末端拦截。(供图: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战略信息咨询中心主任 吴勤)尽管冷战已经过去,但俄罗斯很清楚来自美国的导弹威胁并未解除,此时仅以末端拦截手段应对假想敌导弹威胁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俄罗斯果断将冷战时期为对抗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而提出的空天防御体系概念逐步进行落实,具体手段分为三类。首先对A135系统以及“顿河”2E雷达这类价值连城的苏联遗产进行升级,将其探测与拦截能力拓展至大气层外。其次,研发模式类似的新型A235系统,充当类似美国本土陆基中段反导的使命。第三是面对军费方面的压力,以及应对多重导弹威胁的需要,俄罗斯参照S400模式,研发S500机动中、低段反导系统,主打中低烈度导弹拦截,并对前两者进行补充。(供图: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战略信息咨询中心主任 吴勤)相比美俄在冷战核阴云中练就的反导功力,欧洲、印度与日本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反导体系无疑就简单得多,如果类比美俄反导系统,只能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提及反导系统时不得不说的一个国家就是以色列。相比美俄冷战时期长期生活在导弹阴影中不同,以色列在历次中东战争,乃至海湾战争中实实在在受到过中东国家发起的弹道导弹袭击,尽管其中并未包含大规模杀伤性弹头,但对国土狭小的以色列而言,仍是关乎生死的巨大威胁。为此,以色列根据实战需要,在配备美制“爱国者”导弹系统外,更与美国联合研发了“箭”2反导系统,成了世界首个具备实战战区导弹防御能力的国家。(供图: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战略信息咨询中心主任 吴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