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基于分级诊疗的医联体指导意见 - 广州宸瑞

时间:2019-05-14 02:2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推进基于分级诊疗的医联体指导意见 - 广州宸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推进基于分级诊疗的医联体指导意见 - 广州宸瑞》。

第一篇:关于推进基于分级诊疗的医联体指导意见 - 广州宸瑞

关于推进基于分级诊疗的医联体指导意见

基于分级诊疗的医联体建设是基于国家医改方向,结合国家分级诊疗、医联体、远程医疗政策指导建设的,以大医院为核心,覆盖区域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核心,以医药卫生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通过医联体建设合理配置利用医疗资源,构建科学有序就医秩序,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政策指导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11月发布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提出建立功能适宜、实用可靠、标准统一、利于扩展的中西医协同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新建或标准化改造现有远程医疗应用软硬件系统,满足省级、市县级和乡镇社区等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需求,实现统一的远程医疗服 务功能应用。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提高医院就诊环境以及医疗效率;利用互联网+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结合,产生变革和创新。

国务院2015年09月11日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坚持居民自愿、基层首诊、政策引导、创新机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推行多种形式的分级诊疗模式,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85%以上的地市开展试点。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12月13日发布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指出,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业务功能包括远程会诊、远程预约、远程双向转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医学教育等6类,所有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以上这些功能,缺一不可。远程医疗信息系统扩展业务功能包括远程重症监护、远程手术示教、远程病理诊断等3类,有条件的医院可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实施。国务院2016年12月27日发布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明确指出,将分级诊疗置于改革重点任务之首,是对医疗资源配置的系统调整,对缓解供需平衡,构建医改新格局,解决人民群众就医的突出问题具有战略性意义,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的职业吸引力和服务能力,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制度创新和攻坚突破。

国务院2017年4月26日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开展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2017年6月底前各省(区、市)都要明确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工作方案,10月底前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都要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

2.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显著改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基层服务长期薄弱的状况逐步改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明显提升。但要看到,强基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特别是仍面临基层人才缺乏的短板,已成为保障人民健康和深化医改的重要制约。开展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医疗机构地域分布、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业务关系、合作意愿等因素,探索分区域、分层次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形式,帮助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对区域内现有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和重新分配,引导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关系,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推动建设合理有序分级诊疗模式。

(一)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医联体内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

(二)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重点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三)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根据不同区域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资源,以若干所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充分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其协同网络的作用,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模式,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四)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大力发展面向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鼓励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城市与农村之间可以城市三级公立医院为主体单位,在已建立的长期稳定对口支援关系基础上,通过托管区域内县级医院等多种形式组建医联体,三级公立医院可向县级医院派驻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重点帮扶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国家级和省级公立医院除参加属地医联体外,可跨区域与若干医联体建立合作关系,组建高层次、优势互补的医联体,开展创新型协同研究、技术普及推广和人才培养,辐射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3.建设思路

深化医联体医疗机构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实践医疗+互联网新型模式,创新发展远程医疗,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建立覆盖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联合体,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提高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整体水平,逐步构建分工明确、上下畅通的协作机制和合理有序的诊疗秩序。围绕国家政策方针及国家医改方向开展,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医疗等新技术新理念,从分级诊疗、远程医疗、区域医疗协同、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真正深入到各级医疗机构及患者的核心需求,给医护人员工作及患者带来切实的便利。充分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一步推进公立综合改革工作,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区域医疗协同业务模式,实现上联下通,对上与对口支援的大型医院相连,对下连接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区域医疗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积极推进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积极推动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

(1)远程医疗应用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指出,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业务功能包括远程会诊、远程预约、远程双向转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医学教育等6类,所有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以上这些功能,缺一不可。充分考虑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优势,以大医院为核心建立分级诊疗医疗协同平台,业务涵盖多学科远程会诊、远程培训教育、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超声指导、远程检验报告、远程手术示教、远程重症监护等,让高水平的医生直接指导、参与基层医院的诊疗,扩大区域医疗中心技术辐射范围,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承接多发病、常见病和康复治疗的服务能力。

(2)分级诊疗应用

基于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指导,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医院分级诊疗医疗协同平台以大医院为核心,辐射医联体协议的各级医疗机构,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由不同级别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建立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平台,根据病情变化情况实现灵活的转诊和会诊,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合理引导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到合适的医院就医,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3)互联网+医疗应用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互联网+医疗”作为医疗服务的创新业态,各种新型移动医疗设备、APP、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云服务在医疗服务行业发挥巨大的作用。互联网+可以突破传统医疗健康的服务圈,比如个人通过可穿戴设备、智能传感器产生大量数据,通过APP网络咨询实现自我的健康管理。同时,院前、院中、院后通过互联网实现一体化、连续闭环式服务。医护人员通过移动APP实现随时随地管理患者,不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对开放医生多点执业有重要支撑作用。互联网+医疗健康要依托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无论是个人健康管理,还是分级诊疗、居家康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都显得很重要。真正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依托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分级诊疗,降低医疗费用,实现健康管理。

(4)区域医疗协同应用

分级诊疗医疗协同平台建设应紧密围绕国家医改方针,充分体现创新领先的设计理念,搭建区域医疗协作平台,利用大医院的资源优势、设备优势、技术优势对医联体协议单位给予帮扶,联合开展多学科远程会诊、远程培训教育、远程影像诊断、远程超声指导、远程手术示教、远程重症监护等,使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可以互相协作、资源共享,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服务能力,减轻大医院的门诊压力和床位压力,实现医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方便老百姓就医,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5)人工智能应用

充分利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互联网即时通讯技术、影像自动诊断、后结构化电子病历分析等技术实现人工智能,让计算机“学习”专家医生的医疗知识,模拟医生的思维和诊断推理,从而给出可靠诊断和治疗方案。让医疗变得更“智慧”。

(6)大数据应用

基于医联体协同医疗业务,在区域三级医院建立医疗大数据平台,通过基于数据总线(ESB)的集成平台与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对接,将患者的结构化电子病历、检验结果、检查报告、患者诊断等临床数据资源从业务数据库中分离出来,按照科研用的标准数据模型,进行数据清洗和分类,形成统一规范科研分析数据,建立科研用临床数据存储库(R-CDR)。再根据数据挖掘的需要,提供对按照统一数据标准的科研用临床数据存储库(R-CDR)多维度符合条件的数据检索,充分发挥“数据资产”的价值,包括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决策支持、临床辅助诊疗、医疗卫生监控、风险预测控制、医疗技术研究等,通过云计算来集成不同地区的特定数据,并加以整合,运用大数据管理技术提高模型的效率,实现精准医学的健康管理。以移动医疗、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产业的各个环节。

目前,虽然医联体已遍地开花,但是关于哪种类型医联体更好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止过。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表示:“从长远来看,如果医联体各医疗机构分工明确了,定位清楚了,与医联体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起来了,紧密型医联体的效果会更好,不做硬性要求,可以多种形式。”归根结底要让医联体发挥长期作用,必须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利用信息化手段由提高单个医疗机构的效率,转向提高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从而增强医联体内部的“黏度”,为更深层的分级诊疗打下基础。同时医联体信息化工作离不开政府的主导,离不开政策的扶持,离不开财政的投入,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离不开全院员工的共同努力,与医联体单位信息人员的支持。

作者

姓名:许纪龙 职务:总经理

所属单位:广州宸瑞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 邮箱:1661271899@qq.com

第二篇:医联体、分级诊疗汇报

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情况汇报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XX调研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领导对我们卫生计生行业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在此,我代表XX全体员工向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现就我XX医疗管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组建于2016年6月8日,由原XX和原XX整合而成,现有干部职工12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6人,高级职称2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4人,初级职称41人,自聘人员23人(专业技术人员19人),专业技术人员中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48人,专科18人。目前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化学发光分析仪、尿液分析仪、激光治疗仪、输卵管通液仪、全自动精液分析仪、红外线乳腺治疗诊断仪、微波治疗仪、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产后综合康复仪、妊高症监测仪、不孕症治疗仪、无痛分娩仪、电子阴道镜、彩超、B超诊断仪、心电图机、新生儿抢救台等常用医疗保健设备。现开设妇产科、儿科、综合门诊、公共卫生科、医技科、药械科及婚育保健科等10个科室,核定床位120张,目前,受办公场所限制,实际开放病床19张,能进行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不孕不

(四)开展医联体建设。2017年我XX与兰大一院生殖专科医院联盟,挂牌设臵了不孕不育生殖内分泌专科门诊,联盟医院与我XX建立了免费培训基地,目前,我XX选派1名护理人员在兰大一院免费进修学习。

(五)强化业务培训,提高诊疗水平。为了提升服务能力,拓宽服务范围,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选派2名妇产科专业人员分别赴北京和武威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宫腔镜和腹腔镜技术;选派2名专业人员赴天津进修学习儿童保健和放射专业;选派2名专业技术人员到省级医院进修中医理疗和儿科重症护理; 1名医技人员到市级医院进修学习超声专业。先后选派了28名医务人员参加省、市、县级举办的短期专业技术培训学习,并积极鼓励和支持职工参加在职上学自考、函授等形式的学历教育,不断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四、存在问题

(一)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宣传不到位。虽然开展了分级诊疗政策宣传,但未能做到完全深入人心,群众对分级诊疗的目的意义了解不深,思想意识还停留在找“专家”、找“名医”就诊的层面,传统的诊疗观念影响了分级诊疗工作的推进。

(二)分级诊疗政策限制了我XX(专科医院)的发展。以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为例,限价标准为1300元,补偿标准910元,其中患者自付部分要达到10%以上.这样限制了单位的发展。

建议提高分级诊疗费用限额,既满足患者的需求,又推动了单位的发展。

(三)药占比限额太低。按规定XX药占比为35%,但我XX开设儿科、产科,儿科治疗以药物为主,辅助检查项目很少,35%的药占比远远不能满足儿科患儿的诊疗需求。建议按我XX的级别(乡镇一级医院)核定药占比,并现有基础上提高比例。

(四)基本药物目录种类少。我XX为妇、儿科专科医院,基本药物目录中常用药物种类不多,致使不能做到让患者花最少的钱,用最短的时间治愈疾病。建议增加基本药物目录种类,满足专科医院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

(五)人员编制紧缺,专业人才缺乏经验。我XX核定编制91名,核定床位120张,现有正式职工87名,计划于今年年内搬迁至城北新院址办公,按核定的床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的人员将严重不足,不能满足XX的发展。建议按照有关规定,核增单位编制,根据发展需要,调配适用型人员编制120人,以加强专业技术力量,在卫生人才的引进上给予优惠政策。

(六)搬迁新址资金紧缺。我XX新区的新业务大楼项目建设陆续完工,预计在XX年X月底完成全部的装饰装修工程,并投入使用。初步估算项目投入资金约XX万元,现已支付XX万元,截止目前项目资金缺口约XX万元。搬迁到新办公楼购臵医疗设备需资金约XX万元,购臵办公室设施需资金约XX万元,共需资

第三篇:分级诊疗医联体合作协议书(正式版)[范文]

XX区医联体合作协议书

甲方: XXX医院

乙方: XXX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就医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运行效率,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甲乙双方组建成立医疗联合体,按照医联体内业务协作、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权利和义务(一)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急危重症的患者转往甲方,甲方将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治疗下转到乙方。

2.甲方开通转诊绿色通道,设专人负责。乙方转诊住院患者直接入住病房,转诊就诊、检查患者以预约形式优先就诊。

3.甲方接乙方通知安排相关临床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将接诊科室名称、院内位置、注意事项等电话反馈乙方。

4.甲方接诊科室人员优先安排以上转入患者,进行检查或办理住院,并保存双向转诊(转出)单。

5.患者转回由主管医师开具双向转诊单(回转)单报甲方责任科室办理转回手续,责任科室通知乙方做好接诊准备,并将回转信息转给乙方。

6.甲方接诊科室继续跟踪回转乙方患者的后续治疗,与乙方人员充分沟通,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

(二)技术指导

1.甲方在已发展成熟的医疗技术中筛选适宜乙方开展的诊疗项目,指导乙方实施并推广。

2.甲方帮助乙方完善医疗管理、医疗安全、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乙方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甲方根据乙方需求对其相关专业进行对口帮扶,定期派驻专家到乙方开展坐诊、查房、讲课等,帮助乙方确定并开展特色专业,对专业的发展进行指导。

4.甲方筛选适宜的科研项目,邀请乙方参与共同开展。(三)人才培养

1.甲方为乙方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培训机会。2.甲方举办短期培训班、学术交流等,对乙方人员进行免费轮训,提升其业务水平。

(四)资源共享

1.甲方负责承担乙方不能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甲方向乙方共享检查检验设备,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甲方向乙方提供远程诊疗服务。

2.甲方可向乙方提供供应室消毒服务。

二、乙方的权利义务(一)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急危重症的患者转往甲方,接收甲方下转患者。

2.乙方通过甲方双向转诊负责人,将符合转诊指征的患者基本信息上传至甲方,并填写双向转诊单(上转)。

3.乙方应妥善安排患者转诊到甲方,并提前与甲方联系人联系。病情危重者由甲方派出救护车接回,其他患者可酌情护送转诊。双向转诊(上转)单由患者携带直接前往甲方

接诊科室就诊或办理住院。

4.乙方根据甲方回转患者信息,做好回转患者的接诊准备。

5.乙方主动与甲方患者转出科室加强联系,保障患者治疗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二)技术支持

1.乙方在甲方指导下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严格按照甲方指定的诊疗标准执行。

2.乙方在甲方的指导下确定业务发展方向,积极配合甲方的技术帮扶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硬件条件。

3.乙方积极参与甲方科研工作,或协作开展科研工作。(三)人才培训

1.乙方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甲方组织的医师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并对参加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

2.乙方将进修计划,包括人数、进修专业等相关内容报送给甲方,方便甲方进行统一安排。

3.乙方可对甲方的业务培训提出需求和建议。(四)资源共享

1.乙方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检查、检验项目,对因条件所限无法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需转至甲方处开展,或者通过远程诊疗共享甲方资源。

2.在紧急情况下,乙方有义务在设备等资源上有偿支持甲方。

三、组织管理

1.甲方、乙方协同推进医联体建设,逐步实现“三通”:(1)人员互通,通过上挂、下派、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促进医联体内各类人员合理流动,满足医疗卫生服务

需求,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资源互通,共享检查检验设备,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充分发挥医联体内优质医疗资源,共同做好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3)医疗互通,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预约挂号、预约住院、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完善急危重症患者上转救治绿色通道,医院逐步将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普通门诊,以及部分疾病的住院康复治疗下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甲方协同联合体内成员单位组建专班,主要解决联合体内业务发展、工作机制、对外宣传、协议履行、激励手段等问题。乙方作为联合体成员单位应积极参加联合体例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联合体的健康发展。

四、其他事项

1.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盖章后生效。本协议有效期自协议签订之日起3年。协议到期后,据各方意愿可续约。

2.本协议一式3份,双方各执1份,卫生行政部门备案1份。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对协议内容的变更或补充应采取书面形式,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甲方分管领导签字: 乙方分管领导签字:

签订日期: 签订日期:

第四篇:《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解读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解读

为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向社会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到2020年,“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

《意见》明确了两大方面工作举措:一方面,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主要采取6项措施:一是明确城市二、三级医院、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慢性病医疗机构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发挥全科医生的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三是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开办个体诊所等多种形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四是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专科建设,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五是整合并开放二级以上医院检查检验等资源,推动区域资源共享。六是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跨地域、跨机构就诊信息共享。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主要包括6项制度机制:一是完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机制,制定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标准,重点控制三级综合医院数量和规模。二是建立基层签约服务制度,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组成团队,与居民或家庭自愿签约。三是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四是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五是建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二级以上医院向下转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向签约服务的医务人员倾斜。六是以业务、技术、管理、资产等为纽带,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

第一箭:能力提升——让患者愿意去基层

70岁的肖大爷因心脏病,经常要往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跑,每次去都要先排大队挂上号,再排大队等着看医生、取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高炜在出诊时也经常碰到这类情况。“有时我们定好治疗方案,让病人去基层医院治疗,病人不放心也不愿意。”她认为,大医院集中优质资源,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技术力量薄弱而无法取得患者信任。

“病人都去大医院,无疑会增加百姓看病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交通费、住宿费等),还会导致医保支出增高,加剧大医院的‘假性’资源短缺和病人‘看病难、看病贵’。”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认为,病人越往大医院跑,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就越会下降,医生找不到自身价值,影响到基层队伍的稳定和对人才的吸引力。

对此,意见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建设和管理,规范培养内容和方法,提高全科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发挥全科医生的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

“基层首诊是分级诊疗的发展基础。”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滔认为,有数量充足、能力较高的全科医生团队,和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才可能有信心留在基层接受诊疗服务。

为鼓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意见还要求,大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鼓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或者定期出诊、巡诊,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第二箭:政策引导——慢病管理“放”基层

意见要求,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

这些重点慢性病在全球范围都属于患病率极高的疾病,患者多、费用高,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世界卫生组织提议各国建立社区为主的慢性病管理体系,节约资源、避免不必要的住院花费。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周军说,由于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高,患者覆盖面广。另外,这几种慢性病的诊疗方案清晰,可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病情,能够在慢病分级诊疗中发挥作用。

“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启动高血压和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对诊断明确的患者提供社区为主的健康管理和诊疗咨询服务,取得了一定效果。”李滔表示,这一试点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探索了经验。

高炜非常同意分级诊疗把慢病作为突破口的想法,但仍离不开基层能力的提升。“需要明确的是,慢病不是小病、不是没有风险,没有好的治疗会带来很多后患。”她说。

第三箭:提高待遇——把人才留在基层

“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意见明确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

尽管基层医院被赋予重要的职能,但其“服务待遇低、社会地位低、人才流失严重”的现实不可回避。

同时,由于基层医护人员待遇偏低,使其从业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如何让人才真正下得去、留得住、能发展?在福建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侯建明看来,让医疗服务价格合理提升到位,才能使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尊重,更大程度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对此,意见提出,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根据价格总体水平调控情况,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在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的基础上,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合理的定价制度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含量和劳动付出是关键,同时,抑制药品、耗材、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也是重点。”李滔说。

侯建明表示,这并不是要增加患者负担,而是要理顺扭曲的医疗价格体系,让医生从“卖药人”回归“技术人”,让患者能用合理的价格接受最适合的诊疗。

第五篇:国务院办公厅基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指导意见-国务院行政法规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下载关于推进基于分级诊疗的医联体指导意见 - 广州宸瑞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推进基于分级诊疗的医联体指导意见 - 广州宸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