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2:4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

第一篇: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SL224-98 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flood control operation of reservoir 1999-01-01发布1999-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前言

《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是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等单位,根据水利部科学技术司(1997)286号文进行编制的。编写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文情报预报规范》、《综合利用水库调度通则》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规范,在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总结我国多年来水库洪水调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定。本规定在编制过程中,曾多次征求国内有关单位意见,得到了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防汛部门以及一些设计、运行管理、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国家防办先后召开了四次全国性的专题讨论会,编写组相应地进行了五次修改,才最后定稿。

《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考评的基本内容; ——考评的指标和标准; ——考评评分办法; ——考评组织和管理。

本规定解释单位: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本规定主编单位: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

本规定参编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大伙房水库管理局

陆水枢纽管理局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郭孔文 余敷秋 邱瑞田 谭培伦 陈惠源

刘爱杰 李建华 徐林柱 胡

目次 总则考评内容 考评指标和评分办法考评组织和管理

附录A 考评指标和标准

附录B 直观评价及评分标准表 总则

1.0.1 为了加强水库洪水调度管理工作,促进水库科学合理地进行洪水调度,保证水库工程及上下游的防洪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大型和重要中型水库,其他类型水库可参照使用。1.0.3 水库洪水调度考评以规划设计确定的水库运行指标、洪水调度方式与规则为依据,突出保证大坝安全及兼顾上下游防洪安全的因素。注重洪水调度的实际效果,采取分项评分后综合衡量的办地,提出考评结果,使其正确反映洪水调度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调度管理的先进性。

水库投入运行后,因各种原因使原设计成果已不适用时,应对水库运行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新的洪水调度方案,并经上级主管部门和防汛指挥部批准后,作为水库洪水调度考评依据。在此项工作未完成前,暂以上级主管部门和防汛指挥部批准的当年洪水调度方案作为考评依据。1.0.4 水库洪水调度考评按基础工作、经常性工作、洪水预报、洪水调度等四部分,各划为若干项目进行。

1.0.5 进行水库洪水调度考评,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考评内容

2.1 基础工作

2.1.1 技术人员配备。按所配备从事水库调度工作的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具备中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数考评。

2.1.2 水情站网布设。按所具备的水库出库流量观测,水库水位观测和水库以上流域雨量报汛站是否满足降雨径流预报的情况考评。2.1.3 通信设施。按水雨情信息传递的通信手段,传达调度指令和与上、下游防汛指挥部门及有关单位的通信手段情况考评。

2.1.4 洪水预报方案。按所制定的洪水预报方案的精度考评。

2.1.5 水库调度规程及洪水调度方案。按是否具备水库调度规程、水库洪水调度方案(包括超标准洪水调度方案)考评。

2.1.6 技术资料汇编。按水库洪水调度所需要的水库上下游流域内的基本资料、水库规划设计资料、水库历年运用资料、水库各种规章制度和水库洪水调度的文件资料等的完备程度考评。2.2 经常性工作

2.2.1 洪水调度计划编制。按是否在每年汛前,根据设计任务、工程状况、上下游情况等条件,编制了当年水库洪水调度计划进行考评。

2.2.2 日常工作。按是否每年汛前编制了水雨情报汛任务书及按时编写调度年、月、日报,遇到大洪水后及时对洪水预报方案进行检验或补充修订,汛前对通信、水文观测设施等进行检查维修及对水库上下游影响洪水调度的因素进行调查等进行考评。

2.2.3 值班和联系制度。按是否制定及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考评。2.2.4 资料校核、审核和保管。按水库调度工作中各项记录是否有相关人员进行校核并签名,对重要的计划、报告及文件是否经过领导审核后上报,所有有关水库洪水调度的技术材料是否在年末进行了整编、归档、保管进行考评。

2.2.5 总结。按是否进行了年度水文及气象预报总结、洪水调度总结和发生重要事件后的总结考评。2.3 洪水预报

2.3.1 洪水预报完成率。按实际进行了作业预报的洪水场数占主管部门规定应进行的洪水预报场数的百分比考评。

2.3.2 洪峰流量预报误差。按预报洪峰流量与实际洪峰流量之差与实际洪峰流量的比值考评。

2.3.3 洪水总量预报误差。按预报洪水总量与实际洪水总量之差与实际洪水总量的比值考评。

2.3.4 峰现时间预报误差。按预报发布的峰现时刻与实际峰现时刻的符合程度考评。

2.3.5 洪水过程预报误差。按预报洪水过程与实际洪水过程偏离程度考评。2.4 洪水调度

2.4.1 次洪水起涨水位。按该次洪水发生时起涨水位与防洪限制水位的相对位置考评。

2.4.2 次洪水最高洪水位。按该次洪水实际最高洪水位与按规定的洪水调度规则进行调洪计算求得的最高洪水位的相对位置考评。

2.4.3 次洪水最大下泄流量(或该次洪水下游防洪控制点的实际最大流量)。按该次洪水实际最大下泄流量与根据规定的洪水调度规则进行调洪计算求出的最大下泄流量进行考评。

2.4.4 预泄调度。按该次洪水预泄所腾出的库容的大小考评。考评指标和评分办法

3.1 考评指标

3.1.1 全部考评内容共20个项目,附录A列出了各项目相应的指标。按是否达到这些指标进行评价,分为好、一般和差三个等级。

3.1.2 基础工作与经常性工作,共11个项目。各个项目按指标达标程度进行评价。

3.1.3 洪水预报与洪水调度,共9个项目。按公式计算各项指标指数,并据以作出评价。3.2 评分办法

3.2.1 单项评价。基础工作与经常性工作,每年考评一次,对每个项目的达标程度按好、一般和差三个等级进行评价;洪水预报及洪水调度,选当年最大或较难调度、影响较大的一次洪水进行测算,并作出次洪水的单项评价。

3.2.2 单项评分。根据各项目的重要性,确定各类的权重系数,如附录B。考评时根据各项目的评价,由附录B查出单项评分。3.2.3 综合评分。每座水库的综合评分,取各项得分之和。3.2.4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项加记奖分。在超下游防洪标准洪水时,因调度得当,减免了下游洪灾损失者加5~10分。在超大坝安全标准的洪水调度中,确保了工程安全,避免了损失者加5~10分。研制或引进计算机先进软件,提高预报时效,在洪水预报或洪水调度中起了显著作用者加3~5分。3.2.5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扣分。基础工作非常差,6个项目中有半数项目没有达到最低标准者扣3~5分;各项制席很不健全,资料不完整并无校审核,也无完整技术档案者扣3~7分。没有开展洪水预报,扣3~5分;洪水调度失误,视影响程度扣10~40分。

3.2.6 综合评价。按总分的多少,评价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90分以上为优;89~75分为良;74~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考评组织和管理

4.0.1 水库洪水调度考评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由水库上级主管部门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

4.0.2 水库应根据当年发生洪水情况进行自评,有关部门在水库自评基础上对部分水库组织考评。

4.0.3 考评结果经防汛指挥部门审批后,正式公布。

附录A 考评指标和标准

A.1 基础工作

A.1.1 技术人员配备。考评指标和标准:

1)好——大(1)型配备水库调度人员4人及以上,大(2)型和重要中型水库配备3人及以上;

2)一般——大(1)型配备水库调度人员2~3人,大(2)型和重要中型水库配备1~2人;

3)差——大(1)型配备水库调度人员1人及以下,大(2)型和重要中型水库未配备调度人员。A.1.2 水情站网布设。考评指标: 1)水库水位观测; 2)水库出库流量观测;

3)汛期雨量站能满足降雨径流预报的要求。2 考评标准:

1)好——满足三项指标; 2)一般——满足两项指标; 3)差——只满足一项指标及以下。A.1.3 通信设施。考评指标: 1)有线通信; 2)无线电台; 3)自动遥测报汛系统; 4)微波、载波或卫星通信系统。2 考评标准:

1)好——水雨情报传递有两种,对上下级通信有两种;

2)一般——水雨情报传递和对上下级通信,其中有一项有两种,另一项有一种;

3)差——水雨情传递和对上下级通信只有一种有线通信。A.1.4 洪水预报方案。考评指评:有适合本水库的预报方案。2 考评标准:

1)好——预报方案经检验为甲等; 2)一般——预报方案经检验为乙等;

3)差——没有开展洪水预报或预报方案经检验为乙等以下。A.1.5 水库调度规程、洪水调度方案。考评指标: 1)水库调度规程; 2)洪水调度方案; 3)超标准洪水调度方案。2 考评标准:

1)好——满足三项指标; 2)一般——满足两项指标; 3)差——满足一项指标及以下。A.1.6 技术资料汇编。考评指标:

1)水库流域基本资料和规划设计资料汇编; 2)水库运用统计资料汇编;

3)水库各种规章制度和有关文件汇编。2 考评标准:

1)好——满足三项指标; 2)一般——满足两项指标; 3)差——满足一项指标及以下。A.2 经常性工作

A.2.1 洪水调度计划编制。考评指标:汛期洪水调度计划。2 考评标准:

1)好——有完整的洪水调度计划; 2)一般——有简易的洪水调度计划; 3)差——无洪水调度计划。A.2.2 日常工作。考评指标:

1)每年汛前对流域内水情测站编制报汛任务书,报送有关报汛站领导机关;

2)编制年、月、日洪水调度报表;

3)当发生大洪水后要对洪水预报方案进行检验或补充修订; 4)每年对通信、水文观测设施等进行检查维修; 5)对水库上下游影响洪水调度的因素进行调查。2 考评标准:

1)好——满足四项指标; 2)一般——满足三项指标; 3)差——满足两项指标及以下。.2.3 值班和联系制度。考评指标:

1)工作岗位责任制度; 2)请示汇报制度; 3)防汛值班制度; 4)水文、气象预报制度; 5)对内、对外联系制度。2 考评标准:

1)好——满足四项指标; 2)一般——满足三项指标; 3)差——满足两项指标及以下。.2.4 资料校核、审核和保管。考评指标:

1)各种技术资料,要经过不同人员进行校核,并签字;2)重要技术资料应通过主管领导审核; 3)设有专人保管资料。AA 2 考评标准:

1)好——满足三项指标; 2)一般——满足两项指标; 3)差——满足一项指标及以下。A.2.5 总结。考评指标:

1)水库洪水调度年度总结报告; 2)水文气象预报总结; 3)重要事件的专题总结。2 考评标准:

1)好——满足两项指标; 2)一般——满足一项指标; 3)差——没有总结报告。A.3 洪水预报

A.3.1 洪水预报完成率A1。考评指标: 考评标准: 1)好——A1≥1.00; 2)一般——1.00>A1≥0.70;

3)差——A1<0.70。A.3.2 洪峰流量预报误差A2。考评指标: 考评标准: 1)好——A2≤0.10; 2)一般——0.10<A2≤0.20; 3)差——A2>0.20。A.3.3 洪水总量预报误差A3。考评指标: 考评标准: 1)好——A3≤0.10; 2)一般——0.10<A3≤0.20; 3)差——A3>0.20。A.3.4 峰现时间预报误差A4。考评指标: 考评标准: 1)好——A4≤1.0; 2)一般——1.0<A4≤2.0; 3)差——A4>2.0。.3.5 洪水过程预报误差A5。考评指标: 考评标准: 1)好——A5≤0.15; 2)一般——0.15<A5≤0.30; 3)差——A5>0.30。.4 洪水调度

.4.1 次洪水起涨水位指数B1。考评指标:

AAA 考评标准: 1)好——B1≤0; 2)一般——0<B1≤0.02; 3)差——B1>0.02。A.4.2 次洪水最高水位指数B2。考评指标: 考评标准: 1)好——B2≤0; 2)一般——0<B2≤0.02; 3)差——B2>0.02。

A.4.3 次洪水最大下泄流量指数B3。考评指标:

考评标准: 1)好——B3≤1.0; 2)一般——1.0<B3≤1.10; 3)差——B3>1.10。A.4.4 预泄调度指数B4。考评指标: 考评标准: 1)好——B4≥0.05; 2)一般——0.01≤B4<0.05; 3)差——B4<0.01。

第二篇:中国的洪水管理与水库调度

1、一般洪水:重现期小于等于10年

2、较大洪水:重现期10年~20年(含20年)

3、大洪水:重现期20年~50年(含50年)

4、特大洪水:重现期超过50年的洪水

5、超标准洪水

1、一般洪水:重现期小于等于10年

2、较大洪水:重现期10年~20年(含20年)

3、大洪水:重现期20年~50年(含50年)

4、特大洪水:重现期超过50年的洪水

5、超标准洪水

洪水与洪水灾害的形成 •

洪水是由各种原因(人为或自然)所形成的水位或流量涨落过程。•

洪水灾害是由于洪水泛滥对人类本身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破坏影响(社 会、经济)。

洪水灾害是由于洪水泛滥对人类本身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破坏影响(社 会、经济)。•

人类已经具有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但目前还不能与洪水灾害直接抗 衡。人类还不能大范围改变天气的变化,用人为的能力去改变降雨的时 空分布及其强度的变化,不能控制台风和暴潮的产生、发展与消亡,也 不可避免在自身生存活动中产生失误,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洪水及洪水 灾害的发生。

人类已经具有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但目前还不能与洪水灾害直接抗 衡。人类还不能大范围改变天气的变化,用人为的能力去改变降雨的时 空分布及其强度的变化,不能控制台风和暴潮的产生、发展与消亡,也 不可避免在自身生存活动中产生失误,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洪水及洪水 灾害的发生。•

洪灾的灾害程度与社会发展和人为的干预因素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可以 通过一系列手段减轻灾害程度。人类能尽的一切努力只是采取措施减少 洪水造成的损失。就防洪工程而言,其标准为下一次洪水超过的机会或 机率始终存在,因此,一个地区或一个地方的

洪灾的灾害程度与社会发展和人为的干预因素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可以 通过一系列手段减轻灾害程度。人类能尽的一切努力只是采取措施减少 洪水造成的损失。就防洪工程而言,其标准为下一次洪水超过的机会或 机率始终存在,因此,一个地区或一个地方的“防洪”或“洪水防治”的含 义并不意味着彻底解除任何时间的洪水危害。即使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 或地区也是力所不能及或经济上不可行的。的含

义并不意味着彻底解除任何时间的洪水危害。即使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 或地区也是力所不能及或经济上不可行的。我国的洪水与洪水灾害 • 据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 年中,我国共发生较大洪涝灾害1092 次,约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水灾。

1950~1990年41年间,全国平均每年受 灾面积1.17亿亩,因水灾直接死亡人口 5500人。1991~1999年,全国平均每年 受灾面积2.48亿亩,因洪涝灾害死亡 3944人。

据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 年中,我国共发生较大洪涝灾害1092 次,约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水灾。

1950~1990年41年间,全国平均每年受 灾面积1.17亿亩,因水灾直接死亡人口 5500人。1991~1999年,全国平均每年 受灾面积2.48亿亩,因洪涝灾害死亡 3944人。

洪水管理的基本理念 • 洪水的基本特性 – 洪水的灾害特性

– 洪水的资源特性与环境特性

– 洪水的利害两重性及其相互转换特性 • 洪水风险

– 洪水的风险特性 – 洪水风险的可管理性 – 洪水风险的分类 • 洪水管理

– 洪水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 洪水风险管理的特点与本质 – 洪水管理战略及其特性 洪水的基本特性

• 全面理解洪水的灾害特性、资源特性与环境特 性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转换关系,将为科学制 定洪水管理战略奠定认识的基础。洪水的利害两重性 洪 水 的 资 源 特 性 洪 水 的 环 境 特 性 洪 水 的 灾 害 特 性

洪水灾害的自然属性 洪水灾害的社会属性 利的方面 害的方面

洪水的灾害特性 自 然 科 学 社 会 科 学

洪水灾害的自然属性 洪水灾害的社会属性 洪水 成因 洪水致 灾强度 水汽运动 异常气候 特定地理环境 工程失事 水文特性 水动力学特性 水沙运动特性 污染输移特性

大规模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 洪水灾 害时空 分布与 风险特 性的变 化 防洪 保障 体系 与防 灾、减灾 技术

洪水孕灾环境 洪水调控能力 承灾体灾敏性 洪水灾害影响 安全保障需求 应急管理能力 洪水风险(Flood Risk)承灾体受灾可能性(Exposure)承灾体易损性(Vulnerability)危险性(Hazard)洪水风险三角形 洪水风险

从洪水管理的角度来看,洪水事件不仅会造成损失 与伤害,也同时带来获利的机遇。

洪水风险往往涉及到客观存在于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基于洪水风险的利害关系。洪水风险研究 的意义,实质上是探讨如何更为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 的关系以及在与洪水相处过程中的人与人的关系。洪水风险的概念既不是洪 水现象本身,也不等同于洪水 灾害或洪水损失。所谓“洪水风 险”, 通常是指发生由洪水造成 的损失与伤害的可能性。洪水管理

定义:洪水管理是人类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协 调人与洪水的关系为目的,理性规范洪水调控行 为,增强自适应能力,适度承受一定风险以合理利 用洪水资源,并有助于改善水环境等一系列活动的 总称。

目标:提供更为完善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人类 定义:洪水管理是人类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协 调人与洪水的关系为目的,理性规范洪水调控行 为,增强自适应能力,适度承受一定风险以合理利 用洪水资源,并有助于改善水环境等一系列活动的 总称。

目标:提供更为完善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人类 “与洪水共处”的和谐环境,包括:以中国国情为基础(人多地少、经济发展不平衡),实现人与洪水对洪 泛区土地合理、有效的共享;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的有机结合,提高防洪体系的工作效率。的和谐环境,包括:以中国国情为基础(人多地少、经济发展不平衡),实现人与洪水对洪 泛区土地合理、有效的共享;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的有机结合,提高防洪体系的工作效率。洪水管理的核心思想-可持续发展 • 与洪水共存 • 保障经济发展 • 维护社会公正 • 提倡风险分担 • 促进广泛参与

洪水管理-主要内容(现阶段)• 工程体系的合理配置

• 非工程措施体系的建设(法律法规的建 设与完善,洪水调度系统建设,预警预 报机制,全民洪水风险意识的加强,社 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 灾害风险在时间、空间上的合理分担 • 提倡风险分担 • 促进广泛参与

我国的防洪体系-工程措施

水库、江河堤防、闸涵、蓄滞洪区(天然蓄水湖泊)●水库:大中小型85000多座,总库容达到4500多亿 立方米。

●堤防:堤防长度由建国初期的4.2万公里增加到了 25万多公里。

●水闸:31600多座。

●蓄滞洪区:主要江河行蓄洪100多处。其中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内设置行蓄洪区98处,总滞洪面积34500多平方公里,总蓄洪量为970亿立 方米。

水库、江河堤防、闸涵、蓄滞洪区(天然蓄水湖泊)●水库:大中小型85000多座,总库容达到4500多亿 立方米。

●堤防:堤防长度由建国初期的4.2万公里增加到了 25万多公里。

●水闸:31600多座。

●蓄滞洪区:主要江河行蓄洪100多处。其中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内设置行蓄洪区98处,总滞洪面积34500多平方公里,总蓄洪量为970亿立 方米。

我国的防洪体系-非工程措施

1、雨、水情监测

2、洪水预警预报

1、雨、水情监测

2、洪水预警预报

3、洪水调度决策

4、应急预案(超标准洪水、其它自然 灾害、工程出险等)

5、蓄滞洪区管理

6、抢险救灾组织

7、洪水风险图

8、防洪保险

9、防洪减灾的法规和政策

10、培训

3、洪水调度决策

4、应急预案(超标准洪水、其它自然 灾害、工程出险等)

5、蓄滞洪区管理

6、抢险救灾组织

7、洪水风险图

8、防洪保险

9、防洪减灾的法规和政策

10、培训

主要江河防洪能力-长江

长江中下游沿江3600公里江堤,近30000公 里支民堤。蓄滞洪区蓄洪容量500多亿立 方米。

长江防洪按照防御1954年型洪水设防。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安全泄量:

荆江河段约为60000~68000立方米每秒 城陵矶附近约60000立方米每秒 汉口约70000立方米每秒

湖口以下约80000立方米每秒。

长江中下游沿江3600公里江堤,近30000公 里支民堤。蓄滞洪区蓄洪容量500多亿立 方米。

长江防洪按照防御1954年型洪水设防。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安全泄量:

荆江河段约为60000~68000立方米每秒 城陵矶附近约60000立方米每秒 汉口约70000立方米每秒

湖口以下约80000立方米每秒。主要江河防洪能力-黄河

黄河下游两岸临黄大堤总长1300多公里。为了控 制河势和固滩,在河道内还修建了大量控导护 滩和河道整治工程,现有控导护滩工程183 处,工程总长300多公里。

中下游干流可防御1958年型洪水(花园口洪 峰流量22300立方米每秒),相当于60年一遇的 洪水标准。当花园口流量超过15000立方米每 秒时,需相机运用东平湖等滞洪区。

黄河下游两岸临黄大堤总长1300多公里。为了控 制河势和固滩,在河道内还修建了大量控导护 滩和河道整治工程,现有控导护滩工程183 处,工程总长300多公里。

中下游干流可防御1958年型洪水(花园口洪 峰流量22300立方米每秒),相当于60年一遇的 洪水标准。当花园口流量超过15000立方米每 秒时,需相机运用东平湖等滞洪区。主要江河防洪能力-淮河

干支流重要堤防1.5万公里,大、中、小型水库 5300多座,总库容250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 库35座,总库容180多亿立方米,防洪库容110 亿立方米。流域内共有30处行蓄洪区,其中淮 河干流蓄洪区4处,行洪区21处。加上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等综合利用湖泊,总蓄滞洪库 容320亿立方米。

中游干流可防御1954年型洪水,相当于40 年一遇防洪标准。当遇1954年型洪水时,为了 确保淮北大堤等重要堤防,需使用行蓄洪区。干支流重要堤防1.5万公里,大、中、小型水库 5300多座,总库容250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 库35座,总库容180多亿立方米,防洪库容110 亿立方米。流域内共有30处行蓄洪区,其中淮 河干流蓄洪区4处,行洪区21处。加上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等综合利用湖泊,总蓄滞洪库 容320亿立方米。

中游干流可防御1954年型洪水,相当于40 年一遇防洪标准。当遇1954年型洪水时,为了 确保淮北大堤等重要堤防,需使用行蓄洪区。主要江河防洪能力-海河

流域内有大型水库30座(其中山区29座,平原1座),中型 水库101座(其中山区94座,平原7座),小型水库1600 余座。总库容约269亿立方米(其中:大型223亿立方 米,中型32亿立方米,小型12亿立方米),防洪库容 约140亿立方米(其中:大型124亿立方米,中型15点 亿立方米),控制山区流域面积80%以上。共有26个主 要蓄滞洪区蓄、滞洪水能力170多亿立方米。

海河南系按防御1963年型洪水设计(相当于20年~50年 一遇)。北系按防御1939年型洪水设计(相当于20年~ 50年一遇)。滦河采用1962年型洪水设防(相当于50年 一遇)。

流域内有大型水库30座(其中山区29座,平原1座),中型 水库101座(其中山区94座,平原7座),小型水库1600 余座。总库容约269亿立方米(其中:大型223亿立方 米,中型32亿立方米,小型12亿立方米),防洪库容 约140亿立方米(其中:大型124亿立方米,中型15点 亿立方米),控制山区流域面积80%以上。共有26个主 要蓄滞洪区蓄、滞洪水能力170多亿立方米。

海河南系按防御1963年型洪水设计(相当于20年~50年 一遇)。北系按防御1939年型洪水设计(相当于20年~ 50年一遇)。滦河采用1962年型洪水设防(相当于50年 一遇)。

主要江河防洪能力-辽河

干支流主要堤防可防10~20年一 遇洪水。沈阳、抚顺、辽阳三市超 过100年一遇,本溪防洪标准则不到 20年一遇。

干支流主要堤防可防10~20年一 遇洪水。沈阳、抚顺、辽阳三市超 过100年一遇,本溪防洪标准则不到 20年一遇。

主要江河防洪能力-松花江 干流防洪标准 约 为 20 年 一 遇,哈尔滨可 防 御 100 年 一 遇洪水。干流防洪标准 约 为 20 年 一 遇,哈尔滨可 防 御 100 年 一 遇洪水。

主要江河防洪能力-珠江 

干流及三角洲地区主要堤防可防御 20~50年一遇的洪水。

干流及三角洲地区主要堤防可防御 20~50年一遇的洪水。

防洪体系的非工程措施-水雨情信 息与预警预报

目前我国有8600个水情报汛站,通过水情报汛站 网把实时水情信息,包括降雨、水位、流量 等,迅速传递给发布预报的机构,预报机构根 据已制定的预报方案计算求得预报值,根据预 报内容按有关授权单位规定分别通过广播、电 视、电话和电报及时传向有关部门。为了保证 洪水预报的精度,常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 分析、科学会商。我国大江大河的重要江河流 域性洪水预报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发布。

目前我国有8600个水情报汛站,通过水情报汛站 网把实时水情信息,包括降雨、水位、流量 等,迅速传递给发布预报的机构,预报机构根 据已制定的预报方案计算求得预报值,根据预 报内容按有关授权单位规定分别通过广播、电 视、电话和电报及时传向有关部门。为了保证 洪水预报的精度,常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 分析、科学会商。我国大江大河的重要江河流 域性洪水预报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发布。

防洪体系的非工程措施-水雨 情信息与预警预报 气象信息

气象云图、测雨雷达和雨量信息。

1、气象雷达和测雨雷达。在深山老林、荒漠地区,利用测雨雷达,根据雷达降水回波的分析,探测云雨、降水的发生、发展分布和变化。

2、气象卫星云图。气象卫星通过遥感、遥测的方式 取得地球大气的观测资料,将卫星上的云图资料发送 回地面。从连续的静止卫星云图上可发现暴雨云团的 形成过程,卫星云图在暴雨监视和预报中发挥重要作 用

1、气象雷达和测雨雷达。在深山老林、荒漠地区,利用测雨雷达,根据雷达降水回波的分析,探测云雨、降水的发生、发展分布和变化。

2、气象卫星云图。气象卫星通过遥感、遥测的方式 取得地球大气的观测资料,将卫星上的云图资料发送 回地面。从连续的静止卫星云图上可发现暴雨云团的 形成过程,卫星云图在暴雨监视和预报中发挥重要作 用。

防洪减灾体系的非工程措 施-防汛抢险的组织

防汛抢险立足于充分准备,精心组织,协调动作,统一指挥,建立一套高效、有序、科学、统一的社会动员机制和组织指挥 体制。

防汛抢险立足于充分准备,精心组织,协调动作,统一指挥,建立一套高效、有序、科学、统一的社会动员机制和组织指挥 体制。

(一)健全机制 落实责任

(二)全面部署 做好预案

(三)点面结合 重点防守

(四)指挥决策 正确果断

(五)巡堤查险 群专结合

(六)军民联防 协调作战

(一)健全机制 落实责任

(二)全面部署 做好预案

(三)点面结合 重点防守

(四)指挥决策 正确果断

(五)巡堤查险 群专结合

(六)军民联防 协调作战

理性规范洪水调控行为

• 充分认识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在 防洪工程规划中,注重在长远目标的指导下,阶段 目标的优化分解与实施顺序的优化安排;

• 努力避免、消除或缓解防洪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负 面影响;

• 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弊病,从管理体制与运 作机制上消除“重建轻管”的根源;

• 加强防洪工程体系优化调度的研究,认真分析与协 调好区域间基于洪水风险的利害关系与矛盾;

• 注重防洪工程体系自身的安全保障问题,努力避免 水库溃坝、堤防意外溃决等恶性事故的发生等。洪水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增强自适应能力

• 洪泛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合理规划与调整; • 洪水风险区中建筑物结构与材料的耐淹 化;

• 高效可靠的避难迁安、救援、防疫与灾后 重建体系等; • 各种适宜的洪水风险分担与风险补偿的模 式,及其相应的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等 等。

洪水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适度承受一定风险以合理利用洪水资源

• 洪水还有维持河道行洪能力,补充地下水源,改善 水环境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多种功能,需要适度 承受一定风险才可能从洪水中获得较大的利益;

• 对于不同量级的洪水,其资源特性、环境特性以及 利害转换关系是不同的,对所需承担风险的差异要 有充分的估计与全面的评价;

• 水利工程也可能成为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争夺 “洪水资源”的手段。要避免单纯以工程措施造成新的 人为灾难;

• 洪水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作好滩区、行蓄洪区、以及农田的文章。洪水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我国防洪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 流域规划中的一些骨干防洪工程至今尚未完成 或不配套,江河洪水的调控能力未能达到预期 目标;

流域规划中的一些骨干防洪工程至今尚未完成 或不配套,江河洪水的调控能力未能达到预期 目标;

• 已建工程安全隐患较多,部分施工质量较差,老化失修问题日趋严重,维修加固任务繁重,给防洪带来潜在风险;

已建工程安全隐患较多,部分施工质量较差,老化失修问题日趋严重,维修加固任务繁重,给防洪带来潜在风险;

• 山洪及其伴生的山地灾害、沿海地区风暴潮、中小河流洪水泛滥等突发性水灾的因灾死亡人 数所占比例加大,防灾体系比较薄弱;

山洪及其伴生的山地灾害、沿海地区风暴潮、中小河流洪水泛滥等突发性水灾的因灾死亡人 数所占比例加大,防灾体系比较薄弱;

• 洪水监测、预报、预警、调控系统设施还较落 后,可靠性与时效性较差,难以满足防汛抗洪 应急反应的需求;

洪水监测、预报、预警、调控系统设施还较落 后,可靠性与时效性较差,难以满足防汛抗洪 应急反应的需求;

我国防洪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2)

• 蓄滞洪区与滩区安全建设滞后,特大洪水和超标准洪 水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

蓄滞洪区与滩区安全建设滞后,特大洪水和超标准洪 水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

• 城市防洪、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与水质型缺水问题日益 突出,长期超采地下水,地面沉陷、内涝难排;

城市防洪、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与水质型缺水问题日益 突出,长期超采地下水,地面沉陷、内涝难排;

• 流域综合管理的体制与法规制度尚不健全,缺乏良性 运行机制与合理稳定的投入机制,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较弱,高风险区土地利用管理与建筑物耐淹规范不 足;

流域综合管理的体制与法规制度尚不健全,缺乏良性 运行机制与合理稳定的投入机制,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较弱,高风险区土地利用管理与建筑物耐淹规范不 足;

•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渠道不畅,大量重要的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散乱缺失,难以共享;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渠道不畅,大量重要的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散乱缺失,难以共享; • 防洪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加强。推进洪水管理战略的关键问题 • 焦点问题:

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下,贯彻落实治水新思路,大 力推进水利部防洪抗旱工作 :

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下,贯彻落实治水新思路,大 力推进水利部防洪抗旱工作 “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 与“从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 变

从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 变”。

推进洪水管理战略的关键问题 • 难点问题:

– 如何把握适度,因地制宜选择有风险的水旱灾害管理 模式,在适当承受一定风险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洪水 资源,促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向良性互动转变;

如何把握适度,因地制宜选择有风险的水旱灾害管理 模式,在适当承受一定风险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洪水 资源,促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向良性互动转变;

– 如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科技等非工 程措施来推动更加有利于全局与长远利益的治水工程 措施,更为理性地规范人类调控洪水与抗旱的行为,不断增强自身适应及承受水旱灾害风险的能力,提高 洪水资源化利用的水平,避免人为加重风险;

如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科技等非工 程措施来推动更加有利于全局与长远利益的治水工程 措施,更为理性地规范人类调控洪水与抗旱的行为,不断增强自身适应及承受水旱灾害风险的能力,提高 洪水资源化利用的水平,避免人为加重风险;

– 如何加强重大水旱灾害的应急管理,在灾害不可避免 的情况下,减轻暴雨山洪、风暴潮、溃坝等突发性灾 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削弱水旱灾害的不利 影响,尽快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如何加强重大水旱灾害的应急管理,在灾害不可避免 的情况下,减轻暴雨山洪、风暴潮、溃坝等突发性灾 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削弱水旱灾害的不利 影响,尽快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推进洪水管理战略的关键问题 • 瓶颈问题

– 是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和全球化 浪潮的冲击下,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 形成的防洪抗旱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如何突 破与保障可持续发展需求不相适宜的来自体 制、机制、观念、技术等方面的种种制约,使治水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是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和全球化 浪潮的冲击下,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 形成的防洪抗旱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如何突 破与保障可持续发展需求不相适宜的来自体 制、机制、观念、技术等方面的种种制约,使治水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 是为了满足现代防洪抗旱体系理性发展对完 备、连续、可靠的基础信息的渴求,如何建 立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体系,打破信息不共享 的壁垒,为可持续发展扫清一大障碍。是为了满足现代防洪抗旱体系理性发展对完 备、连续、可靠的基础信息的渴求,如何建 立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体系,打破信息不共享 的壁垒,为可持续发展扫清一大障碍。我国向洪水管理转变的总体战略

• 选择有风险的洪水管理模式,在深入细致把握我 国各流域水系洪水风险特性与演变趋向的基础 上,因地制宜,将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 起来,以法律、行政、经济、科技、教育等非工 程措施来推动更加有利于全局与长远利益、标准 适度的工程措施,辅以风险分担与风险补偿政 策,形成与洪水共存的治水方略;逐步健全水灾 应急管理体制,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在保障生命 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承受风险,求得防洪区土地 利用与洪水资源化的最佳效益,支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近期三项重点战略任务

• 实施风险管理:全国洪水风险图

• 规范人类活动:加强法律法规完善,制定水 库调度,蓄滞洪区运用等的应急预案,• 推行洪水资源化:水库汛限水位调整,流域 综合管理与水库调度预案 加强三大类高风险洪水 减灾行动

加强三大类高风险洪水 减灾行动

• 城市洪水灾害; • 山洪灾害;

• 工程失事导致的洪水灾害 我国城市基本情况

(一)• 城市化率从1949年的10.64%上升到2000 年的36.22%

• 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城 市化率预计分别达到45%和50% 1 94 9-2 00 0年 城 市 化 率 0 5 1 0 1 5 2 0 2 5 3 0 3 5 4 0 1949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2000 年 份 城市化率

我国城市基本情况

(二)• 截至到2000年底,我国共有城市663座,其中 有防洪任务的城市620座

• 全国663座城市的市区GDP占全国的78.2%。具有防洪任务的620座城市的市区GDP占全国 的76.5% • 2003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人口 占全国不到1/13,面积占全国1.5%,经济总 量占全国28%

我国城市基本情况

(三)• 防洪规划中将我国城市分为四大类:滨 河城市、山丘城市、平原城市、沿海城 市。

根据1998年行政区划,有防洪任务的地级 及以上城市中:

滨河城市77座,山丘城市70座,平原城市45座,沿海城市40座 城市洪涝灾害特点

(一)• 受城市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的影响,城区的降 水量比郊区的明显偏大。

据报道,北京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区年降 水比郊区多60毫米,相当于每年多了一场暴雨 雨量

• 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大,雨洪下渗率降低,雨水 汇集加快,加上河湖坑塘被填,蓄水面积减 少,导致地面径流增加 城市洪涝灾害特点

(二)• 洪涝灾害损失严重

1990至2002,全国年均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 1100亿元,占同期GDP的2%。

其中约有超过半数的损失来源于城市。如浙江省 90年代洪涝灾害总损失约为1000亿元,其中城市 损失超过600亿元。0.0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Y ear 1/10 billion RMB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 flood direct losses flood direct losses/GDP 城市洪涝灾害特点

(三)• 部分城市内涝损失严重

浙江省1998、1999年的受灾城市洪涝灾害 损失显示:内涝损失占总损失的40% 积水几乎淹没汽车 街道成河道

城市洪涝灾害特点

(四)• 山洪、泥石流是造成山区城市人员死亡 的主要原因。

1991年,云南、四川的山洪泥石流造成 1293人死亡;1997年全国因山洪泥石流 死亡1680人。2004年浙江“云娜”台风引 发的山洪泥石流造成44人死亡,占总死 亡人数的24.2%。

城市洪涝灾害特点

(五)• 城市洪涝灾害易对城 市生命线系统造成严 重影响

北京“2004.7.10” 暴雨中的交通状况 露出钢筋的电线杆 城市洪涝灾害特点

(六)• 卫星城洪水风险大,损失高 卫星城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滞后; 资产密度高

• 城市经济实力雄厚,灾后恢复能力强。城市大多是区域的经济中心,其雄厚的经济实 力是进行城市洪涝灾害管理和灾害恢复的有力 保证。

我国城市洪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目前尚有约一半的城市没有实行水务统 一管理。城市建设和水利部门分管排涝 和防洪。由于部门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 不畅、协调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 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限制了洪水管理 工作的效率。

我国城市洪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 许多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防洪能力低

2000年底,62%的城市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防 洪标准,有些城市甚至不设防

河道淤积、人为挤占河道、设置行洪障碍的现 象较为普遍; 防洪工程隐患多; 区域防洪体系不健全等 • 多数城市排涝能力低

大多数城市排涝标准为3~5年一遇甚至更低 我国城市洪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 城市基础设施不设防或防洪标准不高 • 应急管理不完备 洪水预报不准确;

预警不及时、预警等级不完善; 应急预案不详细、可操作性差;

城市居民对洪涝灾害的应对措施不熟悉

• 城市易洪易涝区域的房屋建设没有明确的安全 要求

• 城市居民的防洪减灾常识贫乏、防灾减灾意识 淡薄

我国城市洪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 城市防洪治涝标准的确定

按照国标GB50201-94《防洪标准》确定,但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基础设施的防洪标准 没有明确规定;只对采用经济比较方法确定防 洪标准作了一般性规定。

另外,城市治涝标准无统一规定。对策探讨

(一)• 积极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协调相 关部门之间的行动计划。

• 制定洪水风险区内房屋建筑规范,指导 区内的房屋建设。如建筑物地面标高、建筑密度、建筑材料、管道及电气要求、门窗等的密封性、停车位和出入口。对策探讨

(二)• 重点解决防洪工程隐患,健全区域、流域 防洪 体系,提升城市防洪能力

很多堤防存在堤基条件差、堤身填土质量差和 堤后坑塘多等问题,即使发生标准内洪水,由 于上述隐患的存在,堤防经常发生渗漏、管涌、滑坡、崩塌等险情,严重者导致堤防溃决。城市作为区域、流域的一部分,其防洪能力与 区域、流域整体防洪能力戚戚相关。对策探讨

(三)• 加强城市滞蓄洪水能力建设,提高城市治涝能力 利用各种措施增加雨洪滞蓄量,不仅减轻洪涝灾害,还 能补充地下水,对北方缺水城市更为适合;

大量建设雨洪调蓄设施可能会增加城市开发建设成 本,这影响着建设单位开发雨洪调蓄设施的积极性,需要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方面的管理措施来推进 该项工作。北京市2003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建设工程 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是个很好的实践,值得推广。对策探讨

(四)• 加强城市洪水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完善应急预案,增加可操作性; 利用高新技术,提高预报精度; 利用先进设备,提高预警速度; 规范、完善预警等级;

提高管理者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 ;

开展应急避难方法的宣传,加强对公众在应急避 难常识方面的教育。对策探讨

(五)• 开展城市洪水风险 分析,绘制洪水风 险图。

洪水风险图能够反 映城市洪水特征、洪水淹没信息,能 够对城市规划、土 地利用管理、洪水 预警、洪水预案编 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对策探讨

(六)• 城市洪水管理应与水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相结合,在 防洪保安的前提下,通过综合治水,兼顾城市水资源、城市环境、景观的改善。

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建设复合式 结构、斜坡式结构的堤防; 城市水系中建设橡胶坝、翻板坝等;建设堤后公园、书画碑廊等 对策探讨

(七)• 加强城市洪水管理的研究 基础成灾机理研究

监测技术、预报预警技术研究

洪水风险分析、灾害损失评估技术研究 防洪治涝标准确定 防洪生态工程建造技术 „„

中国洪水管理战略研究 -行动计划

国家防洪战略实践 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

• 体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洪水管理的基本 理念(经济发展、社会平等以及环境可接受性)。• 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社会约束条 件,遵循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保证可操作性。• 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一致,分步实 施,适应社会在不同时期的承受能力和需要。

• 与国家全面的水管理(水质、水量、水灾)战略目 标相协调。

• 充分体现人水和谐的基本思想。

• 充分考虑社会公平公正,鼓励广泛、高效的公众参 与。行 动 计 划 的 基 本 构 架 LEGISLATION POLICIY 法规与政策 结构化规划 危险性管理 可能受灾对象 管理

MANAGEMENT OF VULNERABILITY TO FLOOD 资金与资源 研究与教育 易损性管理 机构能力建设 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的基本内容

• 法律与政策框架:适应国家洪水管理战略,修订、制定 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技术标 准)

• 机构能力建设:行政管理与技术管理的一致性;流域管理 与地方行政管理的一致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洪水管理与其 它行业的洪水管理一致性;

• 系统规划:统筹协调的洪水管理规划方案(系统性、一致 性、可操作性)-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其它专项规划 • 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系统规划,区域平衡(上下游、左 右岸);体现发展,时间平衡(现在、将来),工程与非工 程措施的平衡(风险三要素);多目标管理,行业需求平衡(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水质管理)行动计划的基本内容-续

• 洪水风险区管理:基于洪水风险图、风险分析的土地利 用、城市开发、工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划分、管理原则-合理、高效),明确洪水高风险区域及处理 措施;

• 提高抗风险能力(易损性):系统的教育培训体系与培 训教材,风险区的开发与建设(导则、指南);

• 重大问题研究:一些洪水管理理论、应用技术相关重大 问题研究,与国际新技术接轨、与国家社会发展需求接 轨。

• 资金与资源:充分体现社会的发展趋势,形成稳定的投 入机制,体现规划、实际需求、可能的资金渠道的适应 性。

法律法规的修订

基本思想:体现以人为本,法律先行 • 已有国家法律(《防洪法》和《防洪条例》等)的修订,适应洪 水管理理念;

• 其他行业法规的修订(土地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交 通航运管理等),适应洪水管理的需要;

• 日常运行规章制度的制定或修订;洪水影响评价制度、蓄滞洪区 管理规定、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洪水风险公示制度、洪 水资源化管理办法、防洪工程管理办法等。

• 一系列标准、规范、技术指南的制定或修订。城市洪水设计规范、洪水风险区划规范、洪水保险办法等 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

基本思想:以流域为单元的综合管理

• 加强国家决策层的协调行动(水利部、建设部、国土资 源部、民政部及其它相关部委),建立起以洪水管理 为主线、有明确职责范围的管理机构体系;• 建立流域规划机构,将流域的社会发展与洪水管理紧密 结合起来;

• 开展系统的洪水管理技术培训(分层次、分行业、分类 别);

• 启动以流域为单位的洪水管理体制试点研究,探讨行政 管理与洪水管理相协调的高效模式。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基本思想:安全高效,体系完整

• 围绕工程达标,大力开展工程体系完善;

• 制定系统的工程维护方案,消除工程安全隐患; • 制定技术导则,适应洪水管理的工程建设需要; • 制定系统的防洪工程功能评价办法,• 修订堤防设计标准,大力开展生态堤防研究,• 加速现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计划。资金保障体系建设 基本思想:高效 合理,风险分 担

基本思想:高效 合理,风险分 担

• 稳定的来源 ;政 府、社会、个 人;

• 逐渐形成适合中 国国情的洪水保 险机制 ;

• 稀有洪水事件应 急管理资金渠道 的建立; 社会投入 社会发展 资 金 投 入

政府投入 私人投入

培训与教育体系

基本思想:减灾备灾,广泛参与

(提高全社会的洪水风险意识,加强公众的 备灾措施)

(Dike can not be built to sky!)• 洪水管理系统教材的编制;

• 骨干技术队伍培训(管理、研究、设 计);

• 社会化洪水管理教育体系 ; • 融入现代教育系统。结 构 化 洪 水 管 理 规 划 初期

辩识和评估洪水风险

水文风险 模型研究 编制洪水风险和土地利用图 技术分析

确定洪水管理备选方案 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组合 评估未来风险 管理残留风险 影响评价 经济分析

无形和有形社会效益/负面影响 环境-负面影响和机遇 对未来不确定性适应性 评估 推荐方案

全面分析;检验假定条件;计划文本 洪水管理规划 批准实施 确立管理目标 数据收集分析 理解规划背景:

人口特点、财产和基础设施、体制、规划手段 咨 询、协 商 咨 询、协 商

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基本思想:崇尚科学,讲究实效

(科学技术方法是现代洪水管理的基础)基本思想:崇尚科学,讲究实效

(科学技术方法是现代洪水管理的基础)

• 合理评价洪水风险,建立适度防洪标准体系; • 建立防洪工程体系的综合评价准则;

• 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全面开展区域洪水风险评 价,制作洪水风险图;

• 利用高技术手段,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反应技 术体系(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决策、实 施);

• 完善现有洪水预警报系统。加强重大技术问题研究

(科学方法是现代洪水管理的基础)

• 洪水风险评价指标研究,建立适度防洪标准体系; • 强大的洪水管理技术工具研究(各种模型研究); • 洪水资源化、洪水与生态环境研究; •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洪水的影响; • 多目标洪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 不同类型可操作的洪水管理预案;

• 工程隐患快速检测、工程安全评估方法研究; • 可持续性工程维护资金支持体系研究; • 洪水风险分担模式与洪水保险研究; • 洪水管理规划方法研究。近期应优先开展的几项重要工作

• 国家最高决策层在洪水管理方面应尽快形成指导性文 件;

• 着手开展对《防洪法》等现有法律法规的修订; • 稳定的资金投入构架建设; • 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

• 建立系统的洪水管理普及宣传渠道,提高公众洪水风 险意识;

• 建立土地利用及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洪水风险管理机 制;

• 开展能适应区域洪水管理的洪水风险图制作; • 全社会的洪水管理培训教育体系建设; • 洪水影响评价及标准规划程序的制定; • 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水库防洪调度

洪水管理的关键技术

中国的水库管理与防洪调度 现状(1)-基本情况 水库85000多座;

总库容达到5500多亿立方米; 总径流量的1/6 ;

投资建设、所有权、管理权多样化: 国家,集体,个人。现状(2)-防洪作用

• 综合防洪体系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防洪作用显著; • 大型水库-防洪库容2000多亿立方米;

• 1963年海河洪水洪水总量的46%,洪峰流量减小48- 85%、1996年平均削峰达到67-83% ; 现状(3)-防洪调度

从理论到实践,处于国际前沿水平;系统 建设-信息传输、洪水预报; 预案制定;

多种方法调度:预泄、限泄、错峰、补 偿;

多目标优化调度实践-水库洪水调度系 统,长江防洪系统;

现状(4)-水库防洪管理

机构建设-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 的管理机构体系;

人员培训-行政管理、技术管理; 安全监测-大型水库、新建水库; 法律法规建设-渐趋完善; 防洪统一调度-强调防洪安全。水库防洪管理存在的问题

• 综合风险管理:设计、运行的思想认识 ;

• 组织管理体系方面-所有者和管理者,技术管理与行政管理,行业差别;

• 功能实现方面(时间上)-现在、将来,(空间上)-上游、下游; • 工程、非工程措施的结合。水库风险管理 1.综合风险;

2.可接受风险-安全标准; 3.工程的安全风险;

4.下游防洪对象安全风险; 5.上游回水区淹没风险。1.综合风险;

2.可接受风险-安全标准; 3.工程的安全风险;

4.下游防洪对象安全风险; 5.上游回水区淹没风险。

风险、效率与工程标准关系-概念图 Flood Control Standard Efficiency & Risk(%)Efficiency Flood Risk Increasing development 水库管理中的工程、非工程措施结合

1、洪水调度中的预报技术广泛运用;

2、应急管理中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法律法规完善、利益分配政策、公众风险意 识与备灾

3、工程设计阶段如何考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 措施的结合;、工程设计阶段如何考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 措施的结合;

4、多工程联合运行的优化调度(目标函数)-多水库,堤防、水库、蓄滞洪区。、多工程联合运行的优化调度(目标函数)-多水库,堤防、水库、蓄滞洪区。水库管理体制建设

1、效益与风险的管理机制

2、适应新的工程发展趋势(市场经 济);、适应新的工程发展趋势(市场经 济);

3、法律法规完善(协调行业、部门、利 益关系);、法律法规完善(协调行业、部门、利 益关系);

4、强化管理体系的作用。水库洪水调度的几个基本要素

1、水库上游洪水过程;

2、水库调蓄能力;

3、水库工程泄洪能力;

4、下游河道泄洪能力;

5、下游防洪对象防洪标准。水库洪水调度的基本原则 安全与效益的平衡

1、工程自身安全;

2、下游防洪对象的安全;

3、水库工程的上游回水区安全;

4、工程效益(蓄水、发电、旅游等)。水库洪水调度可调控的关键指标- 汛限水位

1、工程规模设施已定;

2、下游防洪对象的安全目标 已定;、下游防洪对象的安全目标 已定;

3、水库工程的上游回水区安 全目标已定;、水库工程的上游回水区安 全目标已定;

4、可调控的重要水库运用控 制指标-水库汛限水位。、可调控的重要水库运用控 制指标-水库汛限水位。

汛限水位设计与运用-水库在洪水管 理中的作用

•汛限水位调整的必要性、可能性、可行性; •水库设计基础条件复核(周边工程运用条件、设 计洪水、设计功能:防洪,发电,灌溉等); 水库设计基础条件复核(周边工程运用条件、设 计洪水、设计功能:防洪,发电,灌溉等);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小概念):气象预报、水文 预报;

:气象预报、水文 预报;

•洪水季节特性,分期特性与分期设计洪水,调度 方案;

洪水季节特性,分期特性与分期设计洪水,调度 方案;

•工程联合调度(防洪任务分担);•洪水资源利用与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关系、方法),抗风险措施;

洪水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洪水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积极稳妥)

1.确保不降低工程设计安全标准;

2.现有法律法规约束范围内的技术挖潜; 3.防洪兴利配置趋于更加合理; 4.提高工程综合管理水平。汛限水位调整的主要途径(汛限水位调整的主要途径(1)人类活动影响

防洪体系改变(工程作用发生变化)产汇流特性发生改变 工程本身特性发生改变 防洪保护对象安全标准改变 汛限水位调整的主要途径(汛限水位调整的主要途径(2)水文系列延长 14 14 12 6 6 减小(%)3.01 2.26 1.90 0.897 0.64 0.34 0.17 3.50 1.90 0.09 1980年 2.58 1.94 1.67 0.84 0.61 0.35 0.19 3.00 1.90 0.085 本次 三日量 17 17 15 10 8 减小(%)2 1.51 1.27 0.598 0.42 0.23 0.11 3.50 1.90 0.06 1980年 1.67 1.26 1.08 0.54 0.40 0.23 0.12 3.00 1.90 0.055 本次 一日量 13 14 14 16 20 减小(%)8360 6390 5470 2800 2080 1220 690.0 3.0 1.8 300 1980年 7285 5477 4718 2360 1731 992 536 3.0 1.9 240 本次 洪峰 10000 2000 1000 100 50 20 10 Cs/C Cv 均值

不同重现期设计值 特征值 阶段 洪水项目

汛限水位调整的主要途径(汛限水位调整的主要途径(3)分期洪水 8 月 10 日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汛限水位调整的主要途径(汛限水位调整的主要途径

(4)工程联合调度(错峰、削峰)汛限水位调整的主要途径(汛限水位调整的主要途径

(5)动态控制调度(预报信息利用)• 基本条件:

• 气象部门的预报产品可信度提高; • 洪水预报模型精度提高; • 已建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 • 已建洪水预报调度系统; • 大坝运行管理达到较高水平。仍然需要研究的几个重大问题

•洪水资源化与工程安全风险的关系; •分期设计洪水计算(包括选样、计算方 法、安全标准);

分期设计洪水计算(包括选样、计算方 法、安全标准);

•人类活动对特大洪水的影响(一致性、代表性、可靠性);

人类活动对特大洪水的影响(一致性、代表性、可靠性);

•多库联合调度中的汛限水位优化方案选 择;

多库联合调度中的汛限水位优化方案选 择;

•中小水库汛限水位的设计与运用问题。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运用的必要性、可 能性;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运用的必要性、可 能性;

•设计洪水复核,功能任务复核; •降雨预报、洪水预报信息的可利用性 分析(预报误差分布规律、预报模型 精度、预见期、系统信息传输手段可 靠性);

降雨预报、洪水预报信息的可利用性 分析(预报误差分布规律、预报模型 精度、预见期、系统信息传输手段可 靠性);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运用范围研究(上 下限水位、控制条件);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运用范围研究(上 下限水位、控制条件);

•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调度方法研究 ;

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调度方法研究 ;

•预报调度与安全风险评估。汛限水位调整与风险研究

•汛限水位调整与风险研究的主要内容; •汛限水位-工程安全风险控制的重要指标; •动态汛限水位控制运用的主要风险问题; •动态汛限水位控制运用风险分析方法;•风险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水库安全风险研究目标

从宏观的视角,评价由水库汛限 水位调整所产生的水库及相关对象的 安全增量风险,比较与设计条件下水 库安全风险的变化,提出与社会经济 发展和水资源利用目标相适应的规避 风险、转移风险措施。汛限水位-水库工程安全风 险控制的重要指标

•水库安全风险定义:事件的可能性和事件的结果; •汛限水位研究的水库安全风险问题,注重汛限水位 变化的增量风险;

•风险研究的目标-认识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抗风险措施;

•风险控制与防洪的关系-防洪关注效益。汛限水位相关的安全风险问题 按照现阶段研究水平,主要考虑汛 限水位调整后的

按照现阶段研究水平,主要考虑汛 限水位调整后的风险水平改变

•调洪最高水位超过原设计校核水位 或坝顶高程的风险率,也就是工程 本身的安全问题;

•调洪最高水位超过原设计防洪高水 位的风险率,关注的是上游影响区 域的防洪安全问题; •设计标准洪水条件下的水库下泄流 量超过防洪保护对象安全标准的风 险率。ΔZ Z下 Z上 Z防 Z校

水库安全一般风险特征--综合风险 1.按照相关位置分; 水库上游; 水库下游; 水库工程。

2.按照至灾因子分

水文、水力、工程、社会经济、决策运行。工程风险、水文风险、运行风险——非安全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工程风险不是我们研 究的范围。水文风险

水文事件的不确定性是汛限水位调 整风险分析的核心-不确定性的两 个方面:水文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概 率分析结果本身的不确定性。(设 计洪水、设计洪水分析过程, 预报方 法.)

水文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不 确定性

实际洪水与典型洪水或设计洪水有差异; •资料误差、边界条件概化等导致分析结果 存在不确定性;

•资料系列的有限性导致不确定性; •边界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的不确定性; •水文事件发生时间序列的不确定性; •预报成果的不确定性。水文分析本身的不确定性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1 10 100 Exceedance probability, % Qmax, m3/s 水库汛限水位安全风险分析程序

1.风险辨识:形成风险的基本要素(根据工程 特性,基本要素重要性分类并选择重要因子); 2.风险估算: 不同风险特征分析,综合风险各 要素的相互关系

3.风险评价: 期望损失,损失率,死亡率 4.抗风险措施分析:无措施,各种减灾方案的 效益-成本分析,次生问题(环境,社会、经济、技术)分析 5.风险再评价 预报调度的风险

(预蓄预泄调度过程)• 设计调洪高 水位;

• 校核水位;• 设计下泄流 量 Z t 设计汛限水位Zi 水库设计安 全特征水位 水库设计安 全特征水位 Q 预见期 下 次 洪 水 过 程

预泄水量 预见期 下 次 洪 水 过 程

预泄水量 预降水位 动态汛 限水位 下游安 全泄量 动态汛 限水位 下游安 全泄量

风险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现阶段研究的主要是水文风险(工程, 社会, 操作, 质量);•主要是增量风险问题;

•风险研究要与调度方法结合起来; •不同调度方法的主要风险因子识别; •风险的风险。

需要探讨的与汛限水位调整相关联的风险 研究内容:

A、现代综合风险评价方法;B、我国国情条件下的可接受风险; C、设计洪水不确定性分析;

D、降低风险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风险转移?);E、在一定降低风险措施条件下的风险 再评价。

还有待于探讨的一些问题

水库防洪调度自动化系统内容:

A、水雨情信息测报自动化(采集、传输、处理、存储、计算、输出);B、水库洪水预报自动化(模型选择-流域 产汇流、河道洪水演进、参数校正、信息 发布);

C、调度决策自动化;

D、日常业务管理自动化(文档管理、数据 管理、报表生成、计划发布)

第三篇:水库调度制度

水库调度制度

水库防洪调度是利用水库调蓄洪水,削减洪峰,减轻或避免洪水灾害的重要防洪措施。为规范水库调度,保证水库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发挥水库的防洪减灾作用,全面提高水库综合运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务院《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制度。

1、水库调度任务

水库防洪调度的任务是依据规划设计确定和防汛抗旱指挥部门核定的水库安全标准和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防洪调度方式及防洪特征水位,结合气象预报和实时雨水情况,通过闸门调度等方式,控制水库蓄泄,确保水库安全,减轻上下游洪水灾害,发挥水库综合运用效益。

2、水库调度原则

2.1在确保水库安全的前提下,兼顾上下游防洪要求,妥善处理防洪与兴利的矛盾,充分发挥水库调节能力;

2.2水库与下游河道堤防和蓄滞洪区防洪体系联合运用,充分发挥防洪体系作用;

2.3防洪调度以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的汛期控制运用方案为基础,实施动态控制,强化实时调度;

2.4汛期限制水位以上的防洪库容的调度运用,严格按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调度,严禁水库超正常水位或防洪高水位运行;

3、水库调度权限

水库由

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调度。防汛抗旱指挥部直接下达洪水调度命令至水库管理单位,由管理单位按调度命令操作执行,并报告市防汛办

4、水库调度管理

4.1水库管理单位结合具体情况编制水库调度运用规程,报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并按照本规程编制汛期水库调度运用方案,于汛前按规定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4.2水库汛期必须24小时不间断值班,各水库防汛责任人必须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

4.3值班人员要及时收集水文气象情报,密切关注雨水情变化,并按规定报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水库每日(8:00时)定时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报发实时水情,汛情突变及时报告。

4.4值班人员要作好值班记录,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调度指挥。

5、水库调度纪律

5.1水库必须严格执行省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的调度指令,不得拖延或提前。

5.2每次洪水过程中,水库开闸调令送达水库的同时,须抄送水库上下游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水库主管部门。水库上下游及沿线的通知由相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送达。

5.3调令执行后及时向相应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执行情况,并告知开闸后的实时汛情。

5.4调度命令下达后,必须无条件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干扰水库防洪调度工作,对拒不执行调令或其他违规行为,严肃责任追究。

第四篇:辽宁省水库供水调度规定

辽宁省水库供水调度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库供水调度管理,保证防洪和供水安全及生态环境用水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水库供水调度,是指以水库为调蓄中枢,根据水资源的丰枯变化,为实现水库供水、防洪和保护生态等功能,有计划地控制水库蓄水、泄水的行为。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大中型水库的供水调度工作。

汛期、旱灾时必须采取的水库供水应急调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所属水库供水调度工作。

第五条 水库供水调度遵循安全第一、统一调度、综合利用、保障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第六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下列资料编制防洪调度、兴利调度和生态环境用水调度计划(以下统称水库供水调度计划):

(一)经批准的水资源规划;

(二)水库规划设计报告;

(三)水库运行状况和主要技术参数及指标;

(四)当年来水量预测结果;

(五)水库管理单位编制的用水计划;

(六)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等有关部门编制的生态环境保护用水计划。

水库管理单位编制用水计划应当以与用水单位签订的用水合同为依据。有关部门编制生态环境保护用水计划应当以科学的技术数据和基础资料为依据。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水库供水调度计划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水库供水调度计划,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兼顾工业、农业、生态环境等用水需要。编制生态环境用水调度计划,应当充分考虑水库下游河道最低水位和生态环境用水流量。

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用水量变化情况调整水库供水调度计划。

第八条 水库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水库供水调度计划编制灌溉供水期、汛期、枯水期的水库供水调度实施方案,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水库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水库供水调度实施方案,做好水库供水调度准备工作。

第九条 省、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水库供水调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及供水、防汛、抗旱等实际情况,下达水库供水实时调度命令。防汛期的水库实时调度命令,由防汛指挥机构下达。

水库管理单位按照水库供水实时调度命令实施水库供水调度运行,并按照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水库供水调度命令执行情况。

第十条 水库管理单位实施水库泄水,必须提前向受影响地区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泄水量及泄水期,并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向受影响地区发布公告。

第十一条 水库管理单位负责水库工程设施养护,监测水库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对水库库区范围内的取水口控制设施实施管理。

第十二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水库管理单位向下游地区供给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十三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规定,未依法编制水库供水调度计划、未依照年

度调度计划和实施方案下达实时调度命令、未向受影响地区公告泄水量、泄水期或者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水库管理单位违反本规定,不执行实时调度命令,或者泄水前未向受影响地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泄水量、泄水期的,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截留水库供水的,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责令其按照截留的水量缴纳水利工程水费;损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综合利用水库调度通则

【发布单位】水利部 【发布文号】水管[1993]61号 【发布日期】1993-12-01 【生效日期】1993-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综合利用水库调度通则

(1993年12月1日水利部水管[1993]61号通知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合理地科学地进行综合利用水库调度运用,保证水库防洪安全,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 本通则适用于综合利用的大型及重要中、小型水库,其他水库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水库调度运用要依据经审查批准的流域规划、水库设计、竣工验收及有关协议等文件。水库设计中规定的综合利用任务的主、次关系和调度运用原则及指标,在调度运用中必须遵守,不得任意改变,情况发生变化需改变时,要进行重新论证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条 水库调度要在服从防洪总体安排保证水库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协调防洪、兴利及各用水部门的关系,充分发挥水库防洪、蓄水兴利的最大综合利用效益。

第五条 水库调度运用工作的主要内容:

1.编制水库防洪与兴利调度运用计划;

2.进行短期、中期、长期水文预报;

3.进行水库实时调度运用。

第六条 水库管理单位应根据水库规划设计等有关文件、资料;并掌握水库所在流域及有关区域的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社会经济、水利化发展、河道防洪工程系统及其保护对象、综合利用各部门用水要求等基本情况,为水库调度运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七条 水库管理单位,要根据本通则并结合具体情况,编制本水库的调度运用规程,按照隶属关系报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影响范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水库,应报流域机构审定。由串联、并联水库群共同负担下游防洪和兴利任务的,水库群主管部门应主持制定联合调度运用方案,并负责指挥水库群的实时调度。

水库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批准的计划和水库主管部门的指令进行水库的调度运用。在汛期,水库调度运用必须服从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

第八条 水库调度运用要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研究优化调度方案,依靠科学进步不断提高水库调度运用工作的技术水平。

第二章 水库调度运用指标和基本资料

第九条 水库调度运用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上级批准或有关协议文件确定的校核洪水位、设计洪水位、防洪高水位、汛期限制水位、正常蓄水位、综合利用的下限水位、死水位、库区土地征用及移民迁安高程、下游防洪系统的安全标准、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量、农牧业供水量、水电厂保证出力等。

新建成的水库,如在工程验收时规定有初期运用要求的,应根据工程状况逐年或分阶段明确规定上述运用指标,经水库主管部门审定后使用。

第十条 基本资料是水库调度运用的基础,必须可靠。对水库调度运用关系重要的几项资料要求如下:

1.库容曲线:应使用近期合格的1/5000~1/25000地形图量制的库容曲线成果。在多沙河流上的水库,要求三至五年施测一次库区地形图(包括水下部分),如发生大洪水应在当年汛后施测,并绘制新库容曲线。一般河流上的水库,当泥沙淤积对有效库容影响较大时,亦应施测库区地形图,修正原库容曲线,并按程序核定后公布使用。

2.设计洪水:运行多年的水库应对原设计洪水进行复核,使用最新审批的成果。

3.泄水、输水建筑物的泄流曲线:应经过实测资料率定。

4.下游河道的安全泄流量:要采用流域防洪规划所规定的水库下游河道控制断面的安全泄流量。

水库管理单位,应将水库的基本资料汇编成册,并根据资料的积累和变化情况及时予以补充和修正。

第十一条 因工程情况或设计洪水、径流量、库容、泄洪能力、下游河道安全泄流量等基本数据发生重大变化,需要改变水库设计调度运用规定时,水库管理单位提出要求,由水库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在核实和修正基本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程、规范复核修改运用指标,报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使用。

第三章 防洪调度

第十二条 水库防洪调度的任务是:根据规划设计确定或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水库安全标准和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防洪调度方式及各防洪特征水位对入库洪水进行调蓄,保障大坝和下游防洪安全。遇超标准洪水,应力求保大坝安全并尽量减轻下游的洪水灾害。

第十三条 防洪调度的原则:

1.在保证大坝安全的前提下,按下游防洪需要对洪水进行调蓄;

2.水库与下游河道堤防和分、滞洪区防洪体系联合运用,充分发挥水库的调洪作用;

3.防洪调度方式的判别条件要简明易行,在实时调度中对各种可能影响泄洪的因素要有足够的估计;

4.汛期限制水位以上的防洪库容调度运用,应按各级防汛指挥部门的调度权限,实行分级调度。

第十四条 编制防洪调度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核定(或明确)各防洪特征水位;

2.制定实时防洪调度运用方式及判别条件;

3.制定防御超标准洪水的非常措施及其使用条件,重要水库要绘制垮坝淹没范围图;

4.编制快速调洪辅助图表;

5.明确实施水库防洪调度计划的组织措施和调度权限。

第十五条 水库在汛期应依据工程防洪能力和防护对象的重要程度,采取分级控制泄洪的防洪调度方式。水库控泄级别,按下游排涝、保护农田、保障城镇及交通干线安全等不同防护要求划分,依据其防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和河道主槽、堤防、动用分洪措施的行洪能力,确定各级的安全标准、安全泄量和相应的调度权限。同时,还要明确规定遇到超过下游防洪标准的洪水后,水库转为保坝为主加大泄流的判别条件。

第十六条 入库洪水具有季节变化规律的水库,应实行分期防洪调度。如原规划设计未考虑的,可由管理单位会同设计单位共同编制分期防洪调度方案,经水库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分期洪水时段划分,要依据气象成因和雨情、水情的季节变化规律确定,时段划分不宜过短,两期衔接处要设过渡期,使水库水位逐步抬高;分期设计洪水,要按设计洪水规范的有关规定和方法计算;分期限制水位的制定,应依据计算的分期设计洪水(主汛期,应采用按全年最大取样的设计洪水),按照不降低工程安全标准、承担下游的防洪标准和库区安全标准的原则,及相应的泄流方式,进行调洪计算确定。

第十七条 大型水库和重要中型水库,必须依据经审定的洪水预报方案,进行洪水预报调度。预报调度形式可视水库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采用预泄、补偿调节、错峰调度方式等。无论采用上述那种预报调度方式,在实施时,都要留有适当余地,以策安全。

第十八条 当遇到超过水库校核标准的洪水时,要及时向下游报警并尽可能采取紧急抢护措施,力争保主坝和重要副坝的安全。需要采取非常泄洪措施的,要预先慎重拟定启用非常泄洪措施的条件,制定下游居民的转移方案,按审批权限经批准后实施。

第十九条 在入库洪峰已过且已出现了最高库水位后的水库水位消落阶段,应在不影响土坝坝坡稳定和下游河道堤防安全的前提下,安排水库下泄流量,尽快腾库,在下次洪水到来前使库水位回降到汛限水位。

第二十条 具有防洪兴利重叠库容的水库,应根据设计确定的收水时间,安排汛末蓄水。在实施中,可根据当时的天气形势预报和得、失净效益分析提出收水意见,经水库主管部门同意后,调整收水时间,及时蓄水。

第二十一条 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库,应根据本水库的具体情况和泥沙运动规律,研究采用适宜的排沙方式,如“异重流”排沙、“蓄清排浑”和“泄空集中拉沙”等,实行调水调沙相结合的调度方式。

第二十二条 承担防凌任务的水库,应根据水库下游河道防凌的要求,制订凌汛期水库蓄泄的调度计划。

北方严寒地区的水库,要制订冬季保护大坝、闸门建筑物防冰冻的调度运用计划。

第四章 兴利调度

第二十三条 水库兴利调度的任务是:依据规划设计确定的开发目标,合理调配水量,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

第二十四条 兴利调度的原则:

1.在制订计划时,要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既要保重点任务又要尽可能兼顾其他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水资源。

2.要在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基础上核定各用水部门供水量,贯彻“一水多用”的原则,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3.兴利调度方式,要根据水库调节性能和兴利各部门用水特点拟定。

4.库内引水,要纳入水库水量的统一分配和统一调度。

第二十五条 编制兴利调度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当年(期、月)来水的预测。

2.协调有关各部门对水库供水的要求。

3.拟定各时段的水库控制运用指标。

4.根据上述条件,制订年(期、月)的具体供水计划。

第二十六条 在兴利方面,以城市工业及生活供水为主的水库,应在保证供水前提下,合理安排其他用水。对有特别重要供水任务的水库,应预留一部分备用水量,以备连续特枯年份使用。

第二十七条 在兴利方面,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航运等任务的水库,在编制兴利调度计划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合理地调整灌溉用水方式,减低供水高峰。

2.充分利用灌区内的蓄水工程,在非灌溉期或非用水高峰时由水库提前放水充蓄;在用水高峰时,灌区内的蓄水工程可与水库共同供给灌区用水。

3.结合灌溉供水,尽量兼顾发电、航运的要求。

第二十八条 在兴利方面,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航运等任务的水库,在编制兴利调度计划时,应按设计中的规定,协调好发电与其他用水部门间的关系。

第二十九条 有竹木流放和过鱼要求的水库,其运用方式,应尽量满足竹木流放和过鱼的合理要求。

第三十条 在实时调度中,应根据当时的库水位和前期来水情况,参照调度图和水文气象预报,调整调度计划。

对于多年调节水库,在正常蓄水情况下,一般应控制调节末库水位不低于规定的年消落水位,为连续枯水年的用水储备一定的水量。

当遇到特殊干旱年,水库水位已落于限制供水区时,应根据当时具体情况核减供水量,重新调整各用水部门的用水量,经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后执行。

第五章 水文观测与预报

第三十一条 大型及重要中型水库,应根据水文预报及水库调度的需要布设水文站网。都要建立入库、出库站。水库所设测站的观测与报汛,均应按照国家有关水文测验规范及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进行。

水文测站设定以后,应长期稳定,但当流域水文情势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调整,在调整重要水文站时,要与有关部门协商,必须使水文观测资料前、后衔接。

第三十二条 为保证水库正常调度运用,水库管理单位应充分利用各种通信设施,必要时要设立专用通信手段,以保证水文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同时要做到与上、下游防汛指挥部门及有关单位通信联系畅通无阻。大型和重要中型水库,应建立自动测报和预报系统,以提高水库的调度水平。

第三十三条 大型及重要中型水库必须开展水文预报工作。各水库编制的水文预报方案须经水库主管部门审定。已使用的预报方案,应根据实测资料积累情况,进行修改或补充。实时水文预报,应按照规定发至有关单位和部门,并根据水情、雨情的变化,及时发出修正预报。

第六章 调度管理及工作制度

第三十四条 大型及重要中、小型水库,编制本水库调度运用规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本水库承担的任务,调度运用的原则和要求;

2.主要运用指标;

3.防洪调度规则;

4.兴利调度规则及绘制调度图;

5.水文情报与预报规定;

6.水库调度工作的规章制度。

水库管理单位要依照本水库的调度运用规程,编制调度运用计划,包括年、供水期、月(视具体需要而定)的兴利调度运用计划和汛期的调度运用计划,报请水库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并抄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查。

第三十五条 重要大型水库,应编制水库调度月报上报水库主管部门。其内容有:

1.水库以上流域水文实况;

2.水库调度运用过程及特征值;

3.下月的水库调度计划和要求。

第三十六条 水库管理单位要建立调度值班制度,汛期值班人员应做到:

1.及时收集水文气象情报,进行洪水预报作业,提出调度意见。

2.密切注意水库安全以及上、下游防洪抢险情况,当发生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向防汛负责人和有关领导汇报。

3.当水库泄洪、排沙或改变运用方式以及工程发生异常情况危及大坝和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情况时,要把情况和上级主管领导的决定,及时向有关单位联系传达。

4.做好值班调度记录,严格履行交接班手续。对重要的调度命令和上级指示要进行录音或文字传真。

5.严格遵守防汛纪律,服从上级主管部门调度指挥。

平时,水库管理单位要配备专职调度人员,负责处理日常的兴利调度事宜。

第三十七条 水库管理单位要建立水库调度运用技术档案制度,水文数据、水文气象预报成果、调度方案的计算成果、调度决策、水库运用数据等,要按规定及时整理归档。

第三十八条 水库调度一般每年都要进行总结,总结报告应报水库主管部门备案。总结的内容应包括:对当年来水情况(雨情、水情,多沙河流包括沙情)的分析;水文气象预报成果及其误差评定;水库防洪、兴利调度,合理性分析;综合利用经济效益评价;经验教训及今后的改进意见。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通则拟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条 本通则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通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利用水库调度通则

    【作废日期】 【替代法规】 【制修订履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综合利用水库调度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颁发《综合利用水库调度通则》的通知 水管[1993]61号 各流......

    团结水库调度规程

    巴中市恩阳区群乐镇玉朵社区团结水库调度规程巴中市恩阳区群乐镇人民政府二0二一年四月1总则1.1编制目的团结水库位于恩阳区群乐镇玉朵社区境内,该工程1975年3月建成完工。大......

    水库调度个人小结

    ****年个人小结 日历又翻过了****年,回望自己留下的那串脚印,深深浅浅,有不足,有收获,虽没轰轰烈烈,倒也踏踏实实。 做为****的职工,既感到光荣,也感到责任重大。年初我*动员全厂干......

    机关效能调度考评工作汇报

    按照区委、区政府上半年工作调度的安排部署,机关效能组于7月18-7月20日利用3天时间对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国土资源分局、工商分局等12个部门进行了调度考评。上半年工......

    水电站水库调度基础知识介绍

    水库调度基本知识介绍=^p 姓名:王冉旋 单位:国电新疆吉林台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2013年10月20日水电站-水库调度交流提纲 一、水文学 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三、水库调度 四、......

    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介绍

    (一)传统的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介绍 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四大支撑体系之一,(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二)智慧电网下的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水电站水库调度自......

    综合利用水库宏观调度策略浅析

    综合利用水库宏观调度策略浅析 杨旭 摘 要:通过对当前我国水资源形势和水库调度发展概况的分析,提出了开展水库宏观调度策略研究的途径。 关键词:水库;宏观调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

    “水库群优化调度”教学大纲范文合集

    《水库群优化调度》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101041二、课程名称:水库群优化调度(Optimal Operation of Reservoir Systems)三、学分、学时:1学分; 16学时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