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华兴旅游景点厕所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华兴东南亚风情园厕所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一、项目及其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华侨区华兴东南亚风情园厕所建设项目 2.承办单位:汕尾市华侨管理区——有限公司
二、基本情况
1侨区基本情况
华侨区地理位置独特。既毗邻港澳,又位于汕头、深圳、厦门三大经济特区中间地带,交通十分便捷,广汕(国道324线)、深汕高速公路、深厦高速铁路贯穿境内,距深汕高速公路内湖路口、东港路口及惠普高速公路葵潭路口均不足10公里,海运便利,距直航香港的汕尾港(口岸)和甲子、碣石港分别为76公里和24公里;全区总面积32平方公里,气候为南亚热带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生态环境良好。侨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东线贯通葵潭镇世坚院旅游景点;西线连通陆丰定光寺旅游景点;北线邻接陂洋镇行口水库风力发电站旅游景点;南线衔接南塘镇华山寺、碣石镇玄武山旅游风景区、甲东麒麟山旅游景点。侨区拥有奎池油柑绿色农业基地、马来西亚红杨桃绿色农业基地、侨区龙眼果园、侨区荔枝果园、火龙果园、泰国莲雾果园等8个绿色农业观光园,侨区东南亚风情区、石古山千年古塔等观光景点;是中外游客绿色生态观光旅游、文化访古、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
2、项目基本情况
近年来,侨区人民为响应汕尾市打造好“广东省绿色旅游城市”这张名片,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的档次和服务质量,侨区旅游业已初具规模,绿色侨区、东南亚风情区的品牌已打开了市场。华兴东南亚风情园是深圳华侨城世界之窗亚洲区景点的延伸和扩展,其内容更丰富。该风情园作为粤东的一处主题公园,对广东实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增强粤东旅游市场吸引力能起重要作用。该园每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为侨区的经济带来一定的效益。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侨区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景点厕所卫生条件极差,环境较好的旅游厕所几乎没有,部分景区(点)甚至没有厕所,给旅游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的影响了旅游景区(点)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地位。为从根本解决旅游景区(点)旅游厕所的问题,为游客们营造一种卫生、清洁的旅游环境,根据广东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扶贫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03〕1号);、《广东省旅游扶贫专项管理办法》粤财处〔2003〕33号)以及区内自然条件、给排水条件、游客日流量等因素,拟对侨区内华兴东南亚风情区旅游厕所进行扩建和更新设备。
三、建设项目的必要性
1、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首先要加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而建设高标准的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旅游景区(点)服务档次,美化景区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2、环境保护的需要。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环境保护是发展旅游的前提和保证,发展旅游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条件。旅游厕所的修建,既可以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又可提高旅游景区(点)的整体形象,实现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旅游者消费需求发展需要。当前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旅游不仅要求愉悦、放松,还要求舒适、卫生。高标准的旅游厕所不仅能丰富景区(点)的内涵,而且还能满足旅游者的各项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还代表着城市和景区(点)的品味与形象。
四、项目的可行性
1、华兴东南亚风情区旅游厕现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扩建的土地及环境卫生的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规划;修建高标准的旅游厕所可以借助现有基础设施如给、排水、电力设施,修建成本相对较低。2.条件符合要求
(1)申请项目所在地属于贫困地区
(2)符合广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旅游资料有特色,开发条件好,预期扶贫效益显著,对增加农民就业,提高收入,拉动农村经济能起到促进作用。
五、建设内容及规模
1、景区(点)的厕所现状。
华兴旅游景点厕所修建于80年代,厕所面积20平方米,空间较狭窄,各种设施落后,既不卫生又不美观,无法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区内尚无符合景区标准旅游厕所。
2.日客流量分析。根据旅游景区(点)最大日客流量和厕所使用情况,按照《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游景区(点)厕所厕位按最大日客流量的5‰估算,需要设置厕位68个。
3建设内容及规模。
拟在华兴东南亚风情区新建免冲式旅游厕所4间,其中:2间16厕位2间18厕位以及改造现有给、排水等设施。
六、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1、投资估算。该项目预计总投资35万元。
2、资金来源。申请国家扶贫资金35万元,地方配套25万元。
七、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资金到位,马上开工。
八、项目实施和管理安排
加强领导,强化项目实施,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责任制 突出重点,相对集中,实行专款专用,资金管理
九、项目效益评估
1、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各种造型优美的厕所成为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既能方便游客,又能吸引众多游客在侨区观光旅游;不断提高绿色侨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侨区对外开放的能力;为侨区景点区内的第三产业发展拓展广阔的空间,为侨区的特色产业、绿色农业增加经济效益,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和社会稳定。
2、生态效益。景点区环境的改善,将完善景区旅游服务的体系;它不但大大提高服务的质量,同时也加强旅客们的环保意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态环境观,对侨区人民也是一个无声的环保教育;因此,本项目实施后对环境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任何经济效益不能相比拟的。
3、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旅客的客流量会增加年50万人次,旅游业创收入人均GDP为650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它不仅能保护观光旅游区环境,还能为观光旅游区发展无公害生态农业提供大量的肥料来源。
第二篇:汕尾市华侨管理区体育设施建设及规划情况的报告
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关于体育设施 建设及规划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为基本出发点,认真贯彻《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例》,深入实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广东省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做好体育场地的开放工作,不断满足群众健身对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侨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基本情况
体育场地设施是群众健身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是体育事业的基础性工程。随着我区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需求的不断增强。全区的体育设施较10年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当初单
一、简陋的体育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目前,体育运动场地逐步由简易向规范发展。截止2015年,我区各类体育场所用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侨区总人口16000多人,人均体育用地面积0.18平方米。
(一)公共体育场地不断改善。我区先后建了羽毛球馆、篮球运动场,晨晚练点45个,健身路径2套,足球场(田径场)2片,羽毛球场12片,乒乓球桌32台,体育舞蹈室3间,日前、投资近1400万的侨区综合文体广场已完成首期工程,2016年底将投入使用,全面开放,以重点体育基建项目建设为引领,加快全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民提供更优质的体育健身环境。
(二)学校体育设施不断改善。随着教育创强创均工作的推进,侨区中小学的体育设施不断改善,中学新建1个足球场、1个田径场、4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4个羽毛球场。小学共建1个田径场、10个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体育场所用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为学生的体育健身锻炼提供优质的场地。
(三)农村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体育是体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体育设施发展不平衡。近年来,体育局充分利用省体育局扶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优惠政策,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村级篮球场的建设。4个村委会基本实现村村有篮球场。农村体育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全区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较少,未能满足群众健身的需要。公共体育场地建设虽然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但建设实施的力度与满足群众锻炼的需求仍然存在差距。目前,我区公共体育场馆仍然缺乏,制约了群众参与健身、享受公共体育锻炼的需求。
(二)相关部门对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当前,我区的体育事业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仍有不少人对体育工作的重要性仍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轻视体育工作的思想,忽视了体育在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体育事业看作是可有可无,看作是老百姓的个人爱好和行为,对体育设施的建设摆不上心,对体育工作关注、支持不够,使得挤占、破坏体育用地、体育设施的现象屡屡出现,影响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体育设施结构不尽合理,种类不多,层次单一。我区现有体育设施主要集中在羽毛球场、篮球等,而健身路径、游泳、网球等居民喜爱健身运动场所几乎为零。由于没有科学规划,政府在体育设施建设上投资的力度也不大,我区的体育设施在向多层次、多种类发展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既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的多种爱好,又影响了社会的经济效益。
(四)体育设施不健全,羽毛球场馆老化、落后且有被挪用现象。目前侨区公共体育设施只有一个羽毛球馆、一个露天灯光球场、迄今还没有一个体育馆。现有体育设施既不健全又显老化、落后,如区级露天灯光球场建于80年代已破损严重;相当数量的村级篮球场破旧不堪。即便是这种情况,也还常常发生体育设施被挪用、占用的现象,如农村的篮球场常被当着晒谷场等,严重影响到群众的健身安全和生活质量。
三、下一步工作规划
我们将进一步加快我区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多渠道积极筹集资金,提升体育设施建设数量和质量,加强体育设施的管理,以满足我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一)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严格按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广东省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的规定要求,切实加强体育场地的规划、建设和配套,加大体育场地的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区、村二级体育场地设施,确保体育服务的硬件条件,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体育需求。
(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突出便民利民。重点优化提升城区公共体育资源水平,均衡城区体育设施布局,进一步推动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建设,完善城区全民健身设施,进一步推动公共体育资源城乡均衡布局。
(三)建立健全体育执法及执法监督制度,加强体育设施的管理和保护。要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单位、个人违反体育法律法规,侵占、挪用、破坏体育设施的,要依法处理;只有依法行政、依法治体,才能促进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在建设、完善体育设施的同时,坚持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管理、保护好现有的体育设施,使其不被破坏、挪用和占用。
(四)充分利用现有单位体育设施,实现资源共享。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协调、引导工作,使区内的单位(主要是学校)体育设施在适当的时段向居民开放,实行无偿或低偿服务,探索由开放到联办、由联办到社会办的路子,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负,共驻共建”。如果单位体育设施能够得到利用,将大大缓解我区目前体育设施短缺的局面。
(五)逐步更新农村体育设施,推进农村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增加对村级体育设施的投入。农村在城镇化建设中,也应该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规划,把它作为一项硬性规定的配套设施来执行,把体育工作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不断推进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运动的工作,进而使体育健身活动成为我区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六)研究出台扶持体育投资优惠政策,努力探索社会办体育模式,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投资体育场地建设的积极性,大力鼓励发展体育旅游、运动康复、健身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开展体育健身休闲方面的经营性活动。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力度,鼓励对体育场地设施提供捐赠和赞助。
汕尾市华侨管理区体育局 2016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