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长宜放眼量——作文教学应以“人”为本,由“心”作文5篇

时间:2019-05-14 02:4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风物长宜放眼量——作文教学应以“人”为本,由“心”作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风物长宜放眼量——作文教学应以“人”为本,由“心”作文》。

第一篇:风物长宜放眼量——作文教学应以“人”为本,由“心”作文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文教学应以“人”为本,由“心”作文

作者姓名:赵凌云 联系电话:*** 工作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中学 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中学语文组 邮编:311201 电子信箱:chessyun@sohu.com

作文教学应以“人”为本,由“心”作文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文教学应以“人”为本,由“心”作文

摘要: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是培养高尚、智慧、健康、文明的活生生的人。站在这一世界性的人才标准面前审视我们的作文教学,我们不得不理性地认识到,我们的作文教学曾经围绕的是“文”而非“人”,“为作文而作文”,这就颠倒了本末。在新时期我们确立的作文与做人的新型关系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把如何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激励学生创造潜能,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人文修养等一系列关于学生的做人与自我发展的策略性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即“以人为本”追求“人文合璧”的新型人文观,为做人而作文,以作文促做人。

关键词:人文性

思想性

任何一门学科,对其基本性质的认识往往影响我们对它的操作方式,进而影响到它的发展方向。语文学科也是如此。一直以来,我们把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重点强调它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思想性,没有注意到或忽视了语文学科除了语法有体系外,其他内容虽有关联但无梯度,难以确定完整、有序、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的特点,造成语文知识教学零散重复低效。不仅如此,这一令人厌倦的教学过程中还造成受教育者人文精神文化底蕴的流失,使语文学科教学面临“世纪末的尴尬”。本文拟在语文是语言、文学关注人的心灵情感的认识基础上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 作文目的:沟通砥砺为中心,语言训练为辅翼。人们写文章的目的无外两个方面:一是相互交流知识和情感,作文教学应以“人”为本,由“心”作文

对作文题目时,感到文思干涩无话可说,除了和理解作文练习习惯思维有关外,和命题者提供的文题也有极密切的关系,如文题《遐想有益健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习必须专心》这类文题,观点明确,表面上似乎可以对学生进行知情意的教育,但学生的写作过程实际是一个“请君入瓮”的过程,学生没有选择,只好戴着镣铐跳舞,一两次还可以坚持,长久必不会有兴趣。这样久了,即使有一天能弃去镣铐,学生思考的心灵还有可能舒展开吗?在指导作文过程中,虽然有反弹琵琶的“佳妙”,但那更多是作为得分的技巧为获得所谓“别具一格”的评价而作的尝试,实质仍是形式上的努力。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应该是开放的、灵活的,能引起学生关注自我、他人及人类情感、伦理等种种现象的兴趣的。这样,学生才有思想的天空展翅。这些年的高考作文便体现了这个特点,如《摔了一跤》,其贵在空白丰富,学生有极大的想象空间。从学生的作文情况看,通过不同立场的探讨,许多学生对社会伦理进行了思考。以“关于‘帮助’”“传递”为话题的命题方式,它们只提供话题而不提供明确的观点,连文体学生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愈来愈关注学生自我,让学生在个性的天空放飞心灵。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阅历便有自己的话可以说。

三、作文表达:以吾之手,写吾之心。个性源于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写作的情感方式就是人生方式,作文中传达的应该是作为个体的人对人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应该闪烁着迷人的灵光,色彩纷呈,五彩斑斓。而每个人由于基因遗传、生活环境的影响,“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树叶如此,人也如此。再加之观察世界的角度、作文教学应以“人”为本,由“心”作文

指导书,体例上编排很好,但是里面一些指导作文教学观点值得商榷,试取一段指导性的文字:

例题:

下面哪几项内容最符合《走向成熟的脚印》的题旨? A、以前老和大人顶嘴,进入高三我能虚心听取长辈教导,有事也和他们商量了。

B、以前家中来了客人我总是躲进房里,现在我能主动招待并陪他们谈天。

C、爸爸出差,妈妈病了,我立即送她去医院,并陪夜,因为我意识到这是我的责任。

D、上午牙医说我已算成人了,很开心,下午征兵报名,很矛盾,因为我想考大学。我才发觉自己并未成熟,经过思想斗争,终于坚定地走向征兵站。

E、放学后遇到一个正在大哭的迷路男孩,于是我背着他,直到六点多才找到了他家。回来已很迟,但很高兴,父母直夸我。

F、父母又吵架了,我不再躲进房中哭泣,我要改变一切,递上毛巾茶水劝开后,我给他们各写了一封信,愿他们珍惜生活,爱护家庭。第二天晚餐丰盛,他们早在等我……

解析:

比较分析一下,就会发现:A项认识肤浅;B项就事论事;C、D、E、F四项都切合题意,其中D项由生理的成长写到思想的成熟,意识到保卫祖国是公民的神圣义务,有深度。F项写自己在家庭纠纷中由回避矛盾到正视矛盾并设法解决矛盾,显然成熟多了。因此D和F项最符合题旨。(2)

学习完指导,有几个疑问:

1、如果写作文的学生从来没有过D、F项的经历或者像这样有“深度的”经历,他该怎样编撰这种动人而深刻的故事?如果学生举一反三,像《战胜脆弱》作中那样编造家庭悲剧,岂不是更加“深刻”而“感人”?

作文教学应以“人”为本,由“心”作文

要特征。有许多同学说,如果不在文章的结尾发号召,他真不知道该怎样结尾。这样长期对生活缺少思考,即使到后来领会到思考的重要性,变质的思想土壤也难以长出参天的大树。

只有改变只重视作文“积极” “高度”“深度”的评价标准,而重视学生的情感领悟,重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学生作文才能真正拓开视野,让心灵绽开自由而缤纷的花朵,才能真正有所创新。王国维曾认为,文学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能给予人的心灵以慰藉,拓展人的精神空间。作文的思考与表达的过程其实也应该有同样的效果。

中学作文教学以上四个方面要注重“人”,在实践中有以下几个落实思路:

一 领会生活,发现自我。引导学生观察领会生活,学会感受而不仅仅是经历生活,用“心眼”而不只是用“肉眼”看世界,使其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实质是,当一个人认识自我越清晰越全面时,也是对社会认识最清晰最全面之时,同时也越能正确的把握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针对中学生生活阅历少的特点,多引导学生欣赏时文,多读报纸,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关注自我以及人类的生存境遇,作文教学应以“人”为本,由“心”作文

“幸福源于珍惜”“幸福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是不同的”“幸福关涉个人,却离不开集体”“真正的幸福不能给他人带来痛苦”……把作文的过程当作砥砺思想交流人生看法的过程。观点的不同使人生必然产生选择,正是通过讨论,让学生提升了自己的道德水准与精神境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在很多同学的心中种下疑惑的种子,为他们的自主探索打下基础,为其将来的长远发展埋下伏笔,储蓄足以在将来丰茂成长的养分。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块,作文教学要以“人”为中心,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百年树人,着眼未来。语文教育家于漪认为,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立竿见影”式的教学终不能成大器。于老谈的是语文教育的问题,但作文教育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块内容,从来就不可能脱离语文教育的整体而独立发展。作为语文教师,“风物长宜放眼量”,“百年树人”,不必焦虑于学生一时见识肤浅,不必担心学生的作文成绩——尤其焦虑学生在作文思想深度的把握上“提高”太慢,而把自己对生活社会的感受和认识倾囊相授,如果立足于人文内涵的积淀,知识视野的拓展,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让学生的心灵始终具有源头活水,作文教学语文教学定能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就有可能真正从本质上提高一个人的素质,充实一个人的人生。

第二篇:作文教学以读为本

作文教学以读为本

北京大兴区兴华高级中学 / 孙金霞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 文章写得好不好 , 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我想,叶老说的 “ 基础 ” 恐怕指的就是平时的积淀 ?? 生活的积淀,阅读的积淀。大诗人杜甫的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说的不也是 “ 读书 ” 与 “ 下笔 ” 的关系吗?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读与写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进行读写训练,真正做到以读为本,教学中我是通过以下诸方面实施的。

一、指点学生在读中学语言技巧

叶圣陶先生认为: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必须多诵读、多揣摩。有的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我就让学生将优美的语句进行圈点,熟读或者背诵,再运用这些优美的语言或好的词语而写一段文字。比如在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在学生背诵下来的基础上,就文章的第四、第五段,我让学生仿写某一景致,并表达出自己对这种景致的情感,注意使用圈定的一些叠词和动词,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实在写不出来,默写原文或者稍作改动也可。有少数的同学是原句照搬,有一部分同学稍作改动,有个同学写了一篇《叶的随想》,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 拿着叶子,我观察着,正、反面颜色深浅不一,代表着它们命运的不同,深色一面自然是阳光的宠儿,浅色的一面则是失宠于阳光了。再看脉络,由粗到细,但不会忽略每一部分,使其均衡地吸收营养,茁壮生长,装点着花朵 „„,我想深入了解它,于是撕下一小片,放在嘴里细细品尝,苦苦的,涩涩的,为什么是这个味道?为什么没有甜,没有酸?它的一生是苦涩的吗?没有欢笑,没有激情,有的只是默默的奉献? „„” 我称赞他写得很好。诸如此类,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先是体会到优美语言的美感,然后加以运用,成为自己的语言。

二、引导学生在赏读文本中学会审题

学生作文,偏题、离题的现象很普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在引导学生反复研习课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认真研究课文题目,就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其审题能力。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题目简练且耐人寻味。在多次诵读课文,理解了全文的主旨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题目作进一步研究:题目即昭示了作者的主张。看到题目,读者就会想到: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拿来?怎样拿来?拿来以后怎么样?这样即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题与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把在阅读中学到审题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实际中,对具体的作文题目,进行具体的分析构思,这样,能帮助学生克服 “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 的现象。

三、启发学生在诵读中学立意

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的立意独具匠心,是很值得学生模仿学习的。如刘征的《庄周买水》是一篇杂文,千余字中引出 “ 官倒 ” 这样重大的社会问题,并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这个问题深刻而敏锐的思考。教学时,教师要有机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并授意,在作文中要有意模仿课文作者确定主题和表达中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立意能力。教完这一课,我就指导学生练笔,模仿这课的写作方法,就一件事来反映社会上、校园里的一些不良现象。学生分别写出了揭示校园内学生染发、吃穿攀比等不良风气,社会上请客送礼的腐败现象,大多数学生作文立意较为深刻。

四、授意学生在诵读中学构段谋篇

教材中的选文,大部分是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它们的构段方法和语言表达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当有心人,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类文章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比如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片典范史论,也是学习写好议论文的范本。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按照引论提出中心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段背诵。为了强化背诵效果,我要求学生先默写《六国论》的第一段,然后按照第一段结构方式写一段话,语言句式都可以模仿原文。学生写作热情很高,在默写完第一段后,五六分钟的工夫就写出了一段语言生动形象、句式整齐的文字;之后,我又要求学生课下按照《六国论》的谋篇方式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议论文。从交上来的习作看,效果很好。再如,教学《过秦论》、《阿房宫赋》《师说》等课,都可以作类似的训练。这样一课一训,一训一得,学生构思成文就会意到笔随,挥洒自如。

五、引发学生在读中巧联系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思维定势,大胆求异,推陈出新,勇于实践。这样,学生才会源源不断地找到作文的材料。

如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我选择了一些能反映兰芝、仲卿性格特征的重点段落,让同学反复诵读,之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刘兰芝、焦仲卿以死殉情,以死抗争封建家长制度,是值得歌颂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学生通过再读原作思考、讨论,大致有两种意见:一是说他们是封建社会具有叛逆精神的代表,值得歌颂;一种意见认为他们双双殉情,应该理解同情,但不值得歌颂,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死是可悲的,他们没有珍惜自己的生命。有的同学还联系到当今社会一些人因 “ 情场 ”“ 商场 ” 等失意而自杀的现象。在同学讨论意犹未尽的时候,我让学生每人动笔写一篇 500 字的短文,阐发自己的观点,只要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即可。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内容充实,有理有据。学生在品读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联系现实,受益匪浅。

六、激发学生在读中善想象

丰富的想象能力是作文的翅膀 , 为了给学生插上作文的翅膀,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准想象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教授《阿 Q 正传》时,在让学生熟悉小说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练笔:结合历史背景,根据鲁迅先生塑造的阿 Q 的性格特点,发挥想象,说说阿 Q 之名的含义。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跃跃欲试,发言踊跃,众说纷纭:同学 A 说: “ 阿 Q 的 ‘Q' 很像足球,被人踢来踢去,阿 Q 正是一个受人欺凌,任人打骂,被人取乐的人,他动不动就被人抓起辫子往墙上撞几个响头 ”。B 说: “Q 字像那光光的脑袋后长着一条长长的辫子。以阿 Q 为代表的旧中国国民,脑袋空空,愚昧无知!鲁迅先生就是要对这些人给予无情的鞭挞!” 一个女同学说: “‘Q' 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赵太爷、假洋鬼子这些封建统治阶级代表的虚伪、狡诈、凶残,是他们剥夺了阿 Q 做人的权利。同时,它照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还有的同学说 “ 阿 Q 这个名字是土洋结合,不伦不类,预示阿 Q 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产物 ”。等等,不一而足。这一练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习作能力。陶行知说: “ 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 此言甚妙!

七、鼓励学生博览中拓视野

古人云: “ 博览群书,启智慧之眼,开智慧之窗 ”。人一生书读的越多,知识容量也就越大,他的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写作能力也就越高。由于电视的普及,电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许多学生已不喜欢阅读文字性的长篇作品,特别是有深刻意义的文学名著,认为费时间、难理解。而是喜欢阅读迎合他们心理的言情小说,观赏刺激他们大脑神经的武侠影片。如有的同学在看鲁迅的《阿 Q 正传》、托尔斯泰的《复活》等小说时就认为太单调,太没有情趣,但看《倚天屠龙记》、《吕布与貂婵》等影视作品时却激动得手舞足蹈,忘乎所以。这种现象长期发展下去,后果将是严重的。

由此看来,高度重视学生的有益阅读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我实施了 “ 三个一工程 ”?? 每天大声朗读一篇美文;抄写一个精彩片段;背诵一段典范文字(或一首诗)。我利用早读或课前 5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介绍自己最崇拜的伟人、科学家,最喜欢的作家、诗人,最喜欢的名言警句,最喜欢的作品或作品片断,最喜欢的科普读物,最喜欢探索的课外知识等等,并说明崇拜、喜欢的理由。这样,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各种有益书籍的兴趣,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学生的阅读量与日俱增,认识、胆识、素质也一天天得到了提高。学生从有益的书中获取了生活的真知,吸纳了精美的语言,增强了思辨能力。学生的作文,时常冒出些闪烁着思想火花的名言警句,语言有了光彩,内容有了深度,题材也大大地拓宽了。

在实施 “ 作文教学,以读为本 ” 的理念中,上述做法,较好地做到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加深了理解,加强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的习作能力逐渐提高。鲁迅先生在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 “ 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获方法。” 因此,要使学生致力于读书,教师必须抓住 “ 读 ” 这个根本。以读为本,读中学写,以写促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篇:以素质教育为本 改革作文教学

以素质教育为本 改革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怎能退居二线

在教学实践中,有人说,作文教学是块橡皮泥,任意操作便成形;有人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副产品”,理应屈居其次;也有人说作文教学是无舵之舟,难以驾驭,这三种观点正是作文教学陷入误区的理论概括,而从教多年的笔者却要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主渠道。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作文教学改革之路,以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写作之门,以开展课内外活动来丰富写作的素质,以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能力,以加强讲评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生活开源,激发兴趣

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不喜欢作文,是因为写作文枯燥无味,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感可发。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为学生架起生活——写作的桥梁。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学生写作才会成为有米之炊,有源之水。老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拨开那片浮云,生活原来还是五光十色,丰富多采。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有血有肉、有情有理,也就有了写作的冲动。

请看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我班学生朱洁(女生)在一次语文课时,突然呕吐不止,顿时秽物满地,一片狼籍。当学生侧身掩鼻、不知所措之时,老师一边安排朱的同桌扶她去洗漱,自己则操起撮箕、拖把进行清扫。老师的无言行动,使学生回过神来,纷纷起来帮助收拾。三分钟的“新闻插播”之后,教室重归平静,但同学们的内心却激起了涟漪,在事后的一次作文中,许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记下了那让人感动,引人思考的一幕,称那是《难忘的一节课》。这就是生活,是生活带来的感悟。

学生胡闯因不慎摔交右臂骨折,给他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困难。他有感而发,以《人生最珍贵的》为题写下了自己的切身体验;胡松同学留心观察周围生活中的人和事,为村长的事迹所感动,写下了《村长纪事》......这都是生活,是生活带来的切身感受。

“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校园生活,留下青春的足迹,感悟人生的况味”,我将这几句话写班报在《嫩芽》刊头上,以引导学生来观察和反映生活,并以典型引路,启发诱导,引来了生活这股活水,作文不再是闭门造车的苦恼,不再是无病呻吟的造作;而是急于和他人交流的书面表达,是不吐不快的心曲倾诉。同学们这才发现,作文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大增。

二、以课外阅读,积累素材

长期以来,由于语知教学的比重大大超过作文教学,因而作文训练流程的效果不佳,带来了停滞淤塞的结果。受生活阅历和活动范围所限,学生的生活素材积累毕竟有一定局限。但古人尚且能“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借助高度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去了解外部的世界呢? 下面的例子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可见一斑。

初中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一单元学习了《诗经》、《离骚》,单元“说话训练” 要求学生以《盼望与思念》和《山中女神和她的情人》为题,根据作品《君子于段》和《山鬼》说故事。如果说作文是要写(或融如)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的话,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来说,谁又会有那种思念热恋中的情人的爱情经历和如诗如梦、如痴如醉的感受呢?且看学生如何写来——

张旭同学构思的情节是:女神思念公子,心如火焚,公子却因在学校上课,脱身不得。公子听课走神,作业出错,被老师罚写一百遍。家长知晓,怒不可遏,将公子囚于家中闭门思过,再罚写二百遍。无奈中,公子急中生智,将床单、窗帘撕成布条,从楼上跳窗逃出,有情人终得相会„„

余存君同学构思的情节是:女神思念公子,公子违期失约。女神情思绵绵,忧愤离去,在山脚下却发现昏迷不醒,遍体鳞伤的公子„„却原来,公子在前次的约会中,得知女神为思高山雪莲不得为撼事,正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为爱情赴汤蹈火的公子三上昆仑,赴汤雪莲,历经磨难,九死一生„„

显然,张文是把自己的(或现实的)“生活”强加与于公子身上,荒诞不经;余文是受了金庸小说的影响,将“生活”移花接木,构思巧妙,读来感人。

可见,从阅读中间接感知生活,是积累写作素材、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提倡学生大量阅读,(当然是有选择的)课外书籍,首先是读好与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读本。对课外阅读,我做到定期检查,让学生交流心得。阅读所得的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合,使得学生写作左右逢源,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有情。

三、以课外活动,组织训练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能靠孤立的环节,需要的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而开展语文课内外活动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以语文活动为切入点开展协作训练,如结合教材安排开展了写日记、读书笔记活动;结合课外阅读搜集整理名言警句(做卡片);结合文章修改进行错别字分类整理(写调查报告);开展“话震灾、学英雄、献爱心”演讲;校科技节办“我们爱科学”演讲比赛;均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课前一分钟新闻发布会”为例,由于形式新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准备。开展这一活动后,大家开始留意身边的人和事,从中发现新闻。半学期后,我们把“新闻发布”改为“一分钟演讲”,取材更加广泛,诸如“学习心得交流”、“佳作欣赏”、“好书推荐”、“校园幽默小品”、“热点话题”等无所不包。每次演讲,听者练习记录,组长即时点评、打分,每周组织评比。这样,每次演讲活动,都要经过阅读——观察——思考——写作——演讲——记录——评论——积累诸多步骤,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受到了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能力。

四、与其“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

不少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是找许多优秀作文给学生读,特别是到了高考前夕拼命印发许多优秀作文让学生读熟,说什么“熟读佳作一百篇,不会写来也会偷”,有的还美其名曰“热身念”,我们倒不是说让学生读优秀作品不好,而是认为不带“剥笋”的审美眼光去读是收效甚微的。一些作品学生也知道是佳作,但就是学不来,羡慕而已。

处理好指导和讲评的关系,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之一。我认为,作文指导固不可少,但应是在基本审题方法、一般构思技巧方面的指导。对具体作文题的指导只能限制学生的思路,束缚学生手脚,容易造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雷同之作。而作为“后事之师”的习作修改和讲评,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讲评的方式上,还应以学生评改为主,老师指导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每次作文,都有一个练习写作——修改点评——切磋交流——互相观摩的过程。这一循环的每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进行,每个环节都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为了给学生的交流和借鉴创造条件,两年来,我指导学生编辑了班报《嫩芽》。在属于我们的报纸里,不仅在学生的交流观摩中发挥着作用,还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的改革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两年来的中心校教研室调研中,我所教班级均取得较好成绩。学生的习作也开始见诸报端(《小学生学习报》、《内乡作文吧》报均有发表)。

推行素质教育任重道远,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作文教学的改革还刚刚起步。在作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要做的事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一颗灵动的心,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老师必须在导写流程的设计、思维情境的营造、学生情感的激发、作文技巧的点拨等方面下功夫,使写作成为学生最快乐而神往的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同仁并肩协力,为作文教学的改革做出不懈的努力。

以素质教育为本 改革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怎能退居二线

姓名:别冲

单位:乍曲乡乍曲小学

下载风物长宜放眼量——作文教学应以“人”为本,由“心”作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风物长宜放眼量——作文教学应以“人”为本,由“心”作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