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因素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02:1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制约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因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制约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因素及对策.》。

第一篇:制约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因素及对策.

制约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因素及对策

作者:康国华

谢嵘

赖新山 赖新山

摘要 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是国土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保障,分析了制约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因素及其原因,并就此提出对策,以为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制约因素;原因;对策;江西吉安

全国各县级森防检疫机构自20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通过几代森防人的艰辛工作,为国家的林业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国土生态安全提供了积极有效的保障,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随经济

1制约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变革和发展的因素及其原因

1.1体制因素

1.1.1现行体制。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第3条“县级以上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所属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植物检疫任务”之规定,县级以上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属于法规直接授权代表国家执行植物检疫的行政执法单位,是经国家批准的林业系统内2家代表国家执法律法规的公益事业单位,应该纳入参照公务管理的范畴进行管理[1]。然而,在全国的数千个县级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中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仅有极少一部分,大部分仍属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比如江西省吉安市13个县市区的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没有一个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范畴,这种体制势必产生县级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人员工资、检疫测报基础设施投入、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等经费不足及人员队伍不稳定等一系列的不利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事业的深入变革和发展的因素。

1.1.2产生现行体制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国内大部分县财政可用资金十分紧张,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支付各类事业单位的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同时,县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法律赋予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的行政执法和公益性质不重视,对林业有害生物对国土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破坏性认识程度不高。因此,在批准成立机构时将其定为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而其中又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居多,致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现有体制很难适应现代林业发展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执法的高要求。二是一直以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拥有较高的育林基金分成比例,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所得育林基金分成足够开支,因此,对森防检疫机构和林业工作站等下属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没有理顺。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森林天然林资源的大量消耗,育林基金征收标准不断降低甚至不收,林业系统可支配收入逐渐减少,林业所辖事业单位的体制和事业经费问题就逐渐突显出来。特别是中央推动实施林权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还利于民,进一步调低育林基金的征收标准和分成比例,林业所辖事业单位的体制和事业经费来源问题显得尤其突出,这就使县级森防检疫机构,特别是独立了的森防检疫机构不得不面临经费紧张、人员队伍不稳定的严峻局面。

1.2专业人员因素

1.2.1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相对人均管理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面积太大,各县都呈现森防检疫专业队伍人员严重不足的现象。例如江西省吉安市13个县市区森防站工作人员总数为61人,全市的森林总面积为139.28万hm2,平均每人管理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面积达到2.27万hm2,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二是自组建县级森防站以来,工作量翻了数番。30年来,各县级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工作,由20世纪80年代每县仅对1~2种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测报防治,增加到数十种;测报工作由粗放型的对发生面积进行调查的形式向精细型的系统调查预测预报形式转变;防治工作由被动救灾的防治方式向积极主动预防工程规模治理的方式转变;检疫工作由对内执行产地和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调运检疫向对从外地调入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复检的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检疫执法转变。而各县级森防站的工作人员数量仍大致相当于建站初期的工作人员数量,个别县森防站至今仍只有1名工作人员。如吉安县森防站,建站初期有4名工作人员,其中2名为专业技术人员,1985—1990年仅对2种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测报防治,到2003年对13种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测报防治,测报防治工作量增加了近13倍;1985—2003年仅对从吉安县内调出的木材和林木种苗进行产地检疫,2004年起增加了对木材加企业生产的产品和从外地调入的木材及其产品、苗木、种子的复检工作,检疫工作增加了近3~4倍,然而实际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的专业技术人员却仍没有增加。

1.2.2人员专业技术素质和年龄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技术员职务人员比例低。如吉安市13个县市区森防站工作人员总数为6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人,仅占8.2%;工程师13人,仅占21.3%;助理工程师21人,占34.4%;技术员8人,占13.1%;其他人员14人,占23.0%。中高级职称人员只占20%多,技术员不到20%。从技术员到高级职称的比例呈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结构,这表明具有丰富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检疫知识的高级森防检疫业务技术人员相对较少,且森防检疫专业技术队伍呈现萎缩的征兆,显示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队伍后继人员严重不足的迹象,恰恰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事业日益重要的事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据统计,吉安市全市森防站61人中,35岁以上的占90%,34岁以下的仅占10%。自1999年以来,13个县市区森防站基本没有接收林学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年龄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1.2.3乡镇场基层测报员专业水平整体偏低。长期以来,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情况的预测预报,主要依靠各林业基层单位的测报员对其辖区内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其下一代的发生趋势。其预测结果准确与否,取决于基层调查数据的质量,而调查数据质量则取决于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员对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的了解程度[2]。然而,实际上各县林业基层测报员的专业素质却呈现普遍偏低的现象。如吉安县在各个乡镇场设置了27个基层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站,配备了27名兼职测报员,其中林学或植保专业毕业的大中专生为8名,仅占30%。虽然近年来,该县每年都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测报员进行林业有害生物知识培训,但由于大部分基层测报员的林业有害生物理论基础十分薄弱,效果一直不理想,测报员的专业水平很难有较大程度提高。

1.2.4吉安县级森防检疫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和基层测报员专业素质偏低的原因。森防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整个林业系统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偏少的现实状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工业产业和其他产业日益发达,就业面越来越广,就业机会逐渐增多,而林业工作是最辛苦、收入最低的职业之一。1990年以后,大部分高中学生不愿意报考林农类学校,直接导致各林业、农业院校纷纷改换专业设置,降低林学专业招生比例甚至取消林学专业的设置。即使部分林学院仍在继续开设林学专业,但招生人数十分有限,很难满足林业系统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如吉安县曾经连续2年计划通过公务员考试,招聘2名具有林学专业大学学历的工作人员,但都因报名人数不足标准而未开考。

1.3防治药械因素

1.3.1防机械、药剂过于农业化,无法在林区大面积推广利用。一方面,现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药械过于依赖于农业平原施药机械,无法在林区大面积推广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表现为体积大、质量大,不适宜在坡度大、杂灌多、海拔相对高度较大交通不便的森林中使用;而药剂主要制约因素则表现为对森林生态危害性大的化学药剂种类、数量过多,能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的生物、仿生、物理药剂种类和数量太少,不能适应建设现代生态林业的需求。另一方面,防治机械种类、药剂理化性质、森林环境和施药操作人员之间也体现出不相适宜的相互制约现象。如粉剂型化学药剂具有通过风送方式,能很方便地使之与高大乔木的树叶、枝条接触,具有单位时间施放面积大、防虫效果好的优点。但是,施药人员要背负近20 kg的重量(喷粉机重量加上药的重量)在布满杂灌的森林中爬山越岭进行施放。这就产生了3个问题:一是粉剂型化学药剂的颗粒非常细微,施放后随风在空气中飘散,如果防护不到位,极有可能被施放人员吸入口鼻中,造成中毒;二是化学药剂大多残留期长,剧毒,在杀死林业有害生物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的昆虫和其他生物,对森林生态中的生物链造成严重的破坏。三是由于杂草灌木的阻碍和负重过大,造成单位时间施放面积缩小,充分显示出四者之间的不相适宜的相互制约的关系[3]。

1.3.2原因。主要是因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一直以来是借用农业药械的成果,而农业药械研制团队的研究方向重点放在平坦的农田田间作业的特点上,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林间作业的特点。而林业系统并没有组建药械研究团队,即使近年来有部分林业科研院所已经开始了林业药械的研究,也仅仅针对某一种机械或一种药剂进行研制,没有将林间作业的特点、林业有害生物的特性,森林生态、林间作业环境、作业人员等各个因子综合考量而进行系统研制,仍然是单一的各自为战的研制格局。这就从客观上直接造成了药剂、施药机械、施药人员和森林生态环境四者不相适宜的制约局面。

1.4技术因素

1.4.1检疫检验设备、工具书过于单一,检验速度较慢。制约检疫检验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检疫检验设备和工具书种类少。基层检疫机构的检验设备除了生物显微镜就是放大镜,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快速检验和定性分析的需要。而林业有害生物工具书的问题则表现为以文字形式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的较多,以直观性的林业有害生物实物标本和彩色照片等实物直观信息进行描述的十分稀缺,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的实物直观信息储存量少。基层森防工作人员仅通过文字描述很难对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病害类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快速鉴别,不能满足快速检疫检验和定性鉴定的需要。

1.4.2原因。产生检疫检验工具种类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一直以来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定性分析都是沿用传、帮、带的方式对其外部结构和形态进行肉眼判定的方法,而对林业有害生物内部结构(比如遗传基因等)的定性研究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因此,很难推动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工具的研制和开发。

林业有害生物实物标本信息工具书少的原因是由于国家在20世纪50—60年代编撰了少数的林业有害生物文字工具书后,再也没有及时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变更和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需要,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综合信息描述工作。

1.5法规因素

1.5.1防治检疫法规中部分条款表述过于简单、含糊,导致依法行政处罚时法律条款适用困难。基层林业检疫机构在进行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执法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法规条款很难适用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法规条款的表述过于简单、含糊,难于操作。如《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第30条第5项中对“疫情扩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没有进行详细的表述。假设1车松材线虫病染疫松木从疫情发生的甲县运到了乙县,这一违法行为中是将“带疫植物运出县境”直接定性为“引起疫情扩散”,还是应将“带疫植物运出县境,并引起再次感染和疫情发生”才可定性为“引起疫情扩散”,对其如何界定就存在争议。又如《国内森林植物检疫收费办法》规定“木材或其产品的检疫费按其货值的2‰标准收取”,假定一批带有木材包装材料的电缆从甲地运抵乙地后,经检查,包装材料没有进行检疫,也没有检疫证书,按规定应补收检疫费,是按电缆的总价值的2‰收取补检费,还是仅按包装材料价值的2‰收取,办法中没有明确。诸如此类的现象也存在于《森林病虫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国内森林植物检疫收费办法》的有关条款中,使县级森防站在执法过程对违法事实定性可能不准确,引起不必要的行政复议或投诉,从而打击工作人员的执法积极性,这种现象直接制约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的依法行政处罚的力度。

1.5.2原因。主要是由于法规没有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发展形势适时地进行修改或进行解释,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参照标准与依据。

2对策

2.1抓住林改机遇,尽快解决基层森防检疫机构的体制问题

基层级林业主管理部门应紧紧抓住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改革育林基金管理办法,逐步降低育林基金征收比例,规范用途,各级政府要将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以及林业行政执法体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规划”的政策精神,结合检疫、防治法规的有关规定,积极主动地与编委、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共同协调,推进解决基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的体制及事业经费问题,力争将基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将县级森防经费和森防工作人员的工资等纳入财政预算和统拨、统发,以解决林业森防检疫人员的后顾之忧,稳定、壮大和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专业队伍[4]。

2.2调整森防检疫专业人员结构,提高森防检疫队伍整体素质

第1批专职森防专业技术人员,现已陆续退出工作岗位,第2批森防专业人员也已迈入中年,再过5~10年,森防专业技术的人员紧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将会进一步凸显,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各地应尽快出台鼓励学生报考林业院校和提高林业职工待遇的相关政策,引导高中毕业生报考林学专业,并在毕业后从事林业工作。二是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将林学专业人员十分紧缺的严重现象向当地县委、县政府反映,与编委、人事、财政及林学院校等部门协商,争取一定数量的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编制,用于对林业工作人员招聘或委托代培。三是以市(区)为单位,实行森防检疫业务轮训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县级专职森防检疫人员和基层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更新基层专职森防检疫人员和基层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员的森防知识结构,尽最大限度地使其成为比较全面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专业人才。四是尽可能地多组织森防工作人员到异地考察或调研,学习先进工作方法,交流先进工作经验。

2.3推动林业药剂、药械、检疫设备的研发和林业有害生物实物信息工具书编修工作

一方面,组织药剂、药械和检疫仪器研发人员,全面深入地对森林生态系统和林间施药的环境进行考察,力争使机械研发人员、药物研发人员对森林生态系统和林间施药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充分听取县级以下森防工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研制开发既适合林间施放又能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的机械、药剂和快速检验的检疫设备,彻底解决机械、药剂与林间作业环境和森林生态系统、操作人员之间不相适宜的问题和检疫检验速度慢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林业昆虫和病害实物标本的彩色照片,集中组织林业昆虫学和理学专家进行归纳和鉴定,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编辑和整理,编修成一部具有林业有害生物实物彩色图象信息和文字描述的综合林业有害生物工具书或光盘,以便普及和提高县级森防技术人员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鉴别能力,提高林间工作的效率。

2.4组织林业法律专家,对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法规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司法解释

为了使森防检疫法规条款更详细,概念更明确,实际生产中更具可操作性,适应林业和环保新形势对森防检疫执法的新要求,以国家为主组织林业法律专家组,向全国森防系统,特别是基层森防检疫机构的执法人员征集对森防检疫法规的修改意见,由各级森防站对修改意见进行汇总逐级上报,再由专家组归纳并对部分表述过于简单、含糊、适用性差的条款提出具体修改意见、修改说明或司法解释,并报请国家批准。

参考文献

[1] 孟宪毅,马秀梅.乌兰察布市重点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一七一二”工作[J].内蒙古林业,2010(3):63.[2] 曾祥春.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健康发展[J].内蒙古林业,2007(8):20-21.[3] 沈林俭.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概况[J].云南林业,2008(1):37.[4] 陈万雄.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的职能作用搞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7):117,161.

第二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防治原理

1.1灾害管理原理

森林生态系统不同于农业生态系统,除了提供林产品外,还为社会提供生态服务,因此对于商品林和生态林,其生物灾害管理策略会有很大区别。再加上林业有害生物危险等级不同,也会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1.2生物的环境限制因子原理

一种生物要在某?N环境中生长和繁殖,首先必须从环境中摄取各种生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与能量,当某种或某些物质或能量因数量多少而限制了生物的生长发育与繁殖时,这种物质或能量即称为生物生育的限制因子。一种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与繁荣,取决于多种环境条件或因子的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生物耐性限度的环境条件,都会成为该种或该群生物的限制因子。限制因子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种限制因子往往可以被另一种限制因子替代。

2.防治对策

2.1增加森林防治科技含量

2.1.1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环境友好型农药,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

2.1.2坚持发展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业的基础上,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业自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有害生物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

2.1.3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积极推广利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

3.提高认识

3.1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3.2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3.3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4.加强林木检疫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或地区间的人员往来和产品交流日趋频繁,增加了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的机会。因此,要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检疫法规,抓好国内种苗产地检疫和林产品调运检疫工作,防患于未然。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4.1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

4.2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

5.加强预测工作

预测预报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有害生物调查监测,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

5.1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岗位培训。通过对各级测报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技术培训,提高测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体系的整体管理和科技水平,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仪器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病虫情预报。

5.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信息网络的管理和测报制度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的投入,改善测报、监测点的基础条件,建立以先进的监测测报技术为依托,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基础,以区县监测点为辅助的测报网络体系,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进行监测和短、中、长期预报。

(作者单位:150001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农林管理所)

第三篇:5、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草案)

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

(草 案)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 第三章 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 第四章 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 第五章 保障机制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治理、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检疫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构成危害或者威胁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本条例所称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是指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乔木、灌木、竹类、野生珍贵花卉和其他森林植物,木材、竹材、药材、干果、盆景和其他林产品。

第三条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遵循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社会参与、部门协作,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领导,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建立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和防控体系,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宣传工作,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林业协会、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生产经营者等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其所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根据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担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验检疫等具体工作。

基层林业工作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协助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农业、水利、科技、交通运输、旅游、环保、工商、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气象、电力、出入 境检验检疫、邮政、民航等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

第六条 林业经营者应当提高社会责任,做好其所属或者经营管理的森林、林木的有害生物预防和治理工作。

第二章 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类型、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制定本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健全测报站(点)和测报网络系统,组织开展监测预报工作,建立林业有害生物信息预警预报制度。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做好日常监测预报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应当适时组织专题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逐级上报至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九条

国有森林和林木由其经营管护单位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调查;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森林、林木由乡镇林业工作站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组织调查,并向其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报告。

单位和个人发现森林、林木等林业植物出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报告。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负责发布林业有害生物中、长期预报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预警信息,并提出防治方案。市、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林业有害生物短、中期预报,并提出防治方案。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林业有害生物预报信息。禁止伪造、篡改林业有害生物预报信息。

气象部门应当无偿提供监测林业有害生物所需的公益性气象服务。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刊播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林业有害生物预警预报信息。

第十一条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及古树名木等需特别保护的区域或者林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公布为林业有害生物重点预防区,并督促有关部门制定预防方案和治理预案。

林业有害生物重点预防区的经营管理者应当建立管护制度,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

第十二条 林业经营者的造林设计方案应当包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坚持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积极推广多树种配置,大力营造混交林。

禁止使用带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林木、种子、苗木、花卉及其他繁殖材料进行育苗或者造林。

第十三条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站(点)的监测设施及周边生态环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移动、损毁、破坏。因实施城乡建设规划确需占用监测预报站(点)或者影响到监测环境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求当地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并承担迁建、改建或者补偿的费用。

第三章 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

第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发布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本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情况,确定本省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补充名单,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发布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本省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补充名单和国家有关规定实施检疫。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生产期间或者运输之前,应当依法向当地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申请产地检疫,检疫合格的,发给《产地检疫合格证》;检疫不合格的,受检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要求进行除害处理。

第十六条 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生产者、经营(使用)者在将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之前以及运输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之前,应当依法向有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申请流通检疫,检疫应当符合输入地检疫要求,检疫合格的,发给《植物检疫证书》。

对可能被检疫对象污染的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场地、仓库等,也应当实施检疫。如已被污染,托运人应当按照要求进行除害处理。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运输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承运人应当要求托运人出具《植物检疫证书》。托运人不能出具的,不得承运或者收寄。《植物检疫证书》应当随货运寄。

第十七条 从国外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申请检疫。对可能潜伏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种子、苗木,应当隔离试种,经试种确认不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方可推广种植。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应当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互通信息,做好引种后的检疫监管工作。

第十八条 林业植物检疫人员依法行使检疫职权,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给予配合协助,不得阻挠。

林业植物检疫人员依法执行检疫任务时,应当穿着检疫制服,佩带检疫标志,出示执法证件。

第十九条 发生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划定疫区或者保护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应当加强对木材流通场所、苗木集散地、车站、港口和市场等重点地区的检疫检查,防止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出或传入。发生重大疫情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林业植物检疫检查站开展检疫工作。

第二十条

在林地及其边缘500米范围内施工的电力、广播电视、通信及其他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使用松木材料承载、包 装、铺垫、支撑、加固设施设备的,应当事先将施工时间、地点向所在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报告。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当及时回收或者销毁松木材料,不得随意弃置。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应当对施工单位的松木材料回收和销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第二十一条 推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全过程检疫追溯监管,加强森林植物检疫追溯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环节检疫信息数据库,对检疫合格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加施检疫标识,对携带林业有害生物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溯源。

第四章 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

第二十二条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坚持“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生产者、经营(使用)者等应当依法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治理。

第二十三条 对跨行政区域、危害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毗邻地区人民政府及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协作配合,建立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机制,及时开展联防联治。

第二十四条 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和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的责任主体,必要时依法成立重大林业植物疫情防治临时指挥机构,协调解决处置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突发林业有害 7 生物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建应急队伍,开展应急技能培训和演练。

第二十五条 发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或者疫情时,林业生产者、经营者应当服从当地人民政府指挥和安排,按照应急预案、防治方案等开展应急防治救灾工作。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管理机构负责其经营、管理范围内的疫情除治,水利、交通运输、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其管理范围内的疫情除治。

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森林、林木发生疫情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除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挠。

第二十六条 经省级以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鉴定,因防治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或者疫情需要采伐林木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当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应当指导相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处置。

采伐松材线虫病等疫木的,采伐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作业,并做好采伐山场和疫木堆场监管,确保疫木不流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捡拾、挖掘、采伐疫木及其剩余物。

疫木安全利用实行定点利用制度。疫木的安全利用,按照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疫木安全利用有关技术标准,在当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的监督下实施。

第二十七条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当推广新技术、新药剂、新器械,提倡使用生物、仿生物等无公害制剂,保证人畜安全,保护有益生物,防止污染环境。

第五章 保障机制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除治和监督管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从森林植被恢复费等林业资金中安排适当资金用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其他依托森林资源从事旅游活动的景区景点的经营者,应当从经营收入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其经营范围内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队伍建设,合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持队伍相对稳定。

第三十条 逐步推行政府向具备专业技术条件的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组织购买服务。

扶持和发展多形式、多层次、跨行业的社会化防治组织参与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监测、灾害鉴定、风险评估、疫情除治及其监理等活动。

第三十一条 鼓励保险机构在林区推行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保险,支持林业经营者参加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保险。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标准化体系建设,做好应对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所需物资的储备工作,建立必要的实验室、标本室、药剂、药械储备仓库。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推广。

林业、科技部门和相关科研、教学单位应当积极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做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和实用性技术的研究。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当加强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意识。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和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处置期内,新闻媒体应当根据需要无偿向社会发布公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发布或者伪造、篡改林业有害生物预报信息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使用带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林木、种子、苗木、花卉及其他繁殖材料进行育苗或者造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除治或者销毁,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占用、移动、损毁、破坏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站(点)的监测设施及周边生态环境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恢复原状;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责令改正,进行补检,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经检疫发现携带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对违反本条例规定运输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予以封存、没收、销毁或者责令改变用途,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生产者、经营(使用)者未按照规定办理《植物检疫证书》的;

(二)承运人未按照本条例规定进行承运或者收寄的。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经批准引种而未进行隔离试种或者实际引进种类与批准种类不符的,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封存、销毁;造成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入侵或者导致疫情传播扩散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林业生产者、经营(使用)者不履行除治责任或者发生危害除治不及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除治;逾期拒不按要求除治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代为除治,除治费用由生产者、经营(使用)者承担;造成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的,由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除治,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

****年**月**日起施行。1995年7月11日发布的《湖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及对策

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现状及对策

(临洮县林业局森防站730500)

近年来,在我国林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林业生物灾害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那么处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前沿阵地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及其森防机构的现状如何?工作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工作等等,都将直接影响到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大局。

一、林业生物灾害特征

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是林业灾害的一种,其危害机理和危害过程比其它种类更为复杂,危害的后果也最为严重,造成的损失也最大。有害生物入侵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受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侵入我国并造成危害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已近20种,年均发生面积130hm2,造成经济损失达560亿元。同时,国内本土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也呈上升趋势,常发性和危险性病虫种类每年居高不下。

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是一种由林业有害生物引起的、同时掺杂人为因素的生物类自然灾害,它既有水灾、火灾同样的毁灭性,又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如发生的普遍性和治理的艰巨性、长期性等。需要指出的是,人为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人类在有意或无意中造成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扩散危害,却因种种原由,没有采取积极的对策加以控制,这比有害生物本身更令人后怕。

二、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现状及存在问题

县级林业是组成全国大林业的小分子,位于前沿阵地,首当其冲,其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平衡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个林业建设的大局。拿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县级森防事业发展极不平衡,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西部各省,县级森防站绝大多数都是林业局下属的一个股室,或者是林技推广站里面一个业务室,人员从一个到几个不等。这些人员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安排去做整地、造林现场技术指导,搞县级造林自查验收、作业设计、规划制定、各种资源调查和管护等等,没有专业工作自主决定权。二是队伍不稳定、素质不高。那些被指定从事森防工作的人员流动性很大,岗位想变就变,随便拿来顶缺也是常有的事。县站普遍人员偏少,知识层次低、技术水平差,部分人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三是县级森防经费短缺,没有列入工程治理项目区,或没有国家级测报点的,上级业务部门基本不给森防经费。

四是观念陈旧,工作简单化。许多地方至今还停留在灾后救灾时代,没有认识到监测预报和全方位培育健康森林的重要意义,只开证、不检疫;瞎编乱造测报数据,应付差事的现象非常普遍;灾害发生后,要么兴师动众,大量使用高毒化学农药,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年年防治、年年大面积发生的恶性循环局面。要么不去积极治理,坐等上级主管部门列项目、拔经费,贻误时机,造成扩散蔓延。

五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县站普遍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检测设备缺乏,许多情况下只能凭肉眼和经验工作,这给现场检疫、病虫监测调查、防治等工作造成了极大影响。

三、思路与对策

1、林业主管部门要重视,当好政府的参谋。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是林业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林业主管部门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明确责任,统筹兼顾,对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目标清、任务明,有安排、有部署,做到政策落实,人员保证,工作 1

到位,这是做好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积极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及时向政府报告林业有害生物在本县辖区发生、发展情况及有关技术特点和要求,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尽职尽责,认真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2、加强监测检疫工作,健全管理制度。要从维护本地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健康发展的全局出发,切实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建立健全各项监测预报和检疫检查制度,对外来和本土林业有害生物实施全面监控,掌握其动态,严把出口和入口两个关口,保证良种壮苗造林,规划设计树种混交符合培育健康森林的基本要求。

3、培育健康森林,注重生态控制。林业有害生物也是生态系统中生物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正视其存在,不能见害就除。只是当其存在对森林健康产生危害时,我们才需通过干预措施,达到限制其发展,逐步恢复生态系统平衡的目的。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培育健康森林的基础工作中去,认真研究各种林业有害生物与其天敌及其他生物种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探索林业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新途径。

4、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应当改革现行森防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把投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监测预防上,按照中央和省级下拨一点,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取一点,县财政列支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思路落实建设资金。

5、开展基础性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研和生产脱节。真正在一线的技术人员很难申请到项目,而能够得到项目的又到不了一线,对基层的状况不熟悉。因此,对基础实用型和新技术推广项目应当面向基层,以达到扬长补短、互相促进、科技兴防的目的。

第五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天水市麦积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罗朝光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地区生态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我们麦积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就我区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就上述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一、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

随着造林绿化步伐的加快,森林面积逐年增加,为各类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提供了大量寄主植物,加上许多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林业有害生物的常发区和高发区。林业有害生物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具体表现有:第一,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不断增加,同时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有害生物危害加剧,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第二,成灾有害生物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第三,危险性有害生物潜在威胁增大,尽管还没有造成大的危

脱节

目前林业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协调,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有害生物防治,预防机制差,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4、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

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三、主要对策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其次,要通过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

再次,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岗位培训。通过对各级测报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技术培训,提高测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体系的整体管理和科技水平,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仪器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病虫情预报。

3、增加森林防治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业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业自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有害生物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环境友好型农药,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和规模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并在生

物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三是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据此,应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国有林管理站)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产品与林产品年鉴(首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2] 李祥康,黄焕华,等.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特征变化的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10(3):25.[3] 苏宏钧,赵杰,尤德康,等.我国森林病虫害经济损失[J].中国林业病虫,2004,23(5):1-6.

[4]赵炜,庄浪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对策【J】.甘肃林业研究与探索2012.5:35.[5] 张家琼,李秀兰.林业工作中病虫害防治浅析[J].大科技,2011.5,62.

[6] 张标宏.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2.5.

下载制约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因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制约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因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合集)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罗朝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摘要:近几年,人们利用有益生物和仿生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对防治困难和重要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同样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研究,防治技术和方法进一步改进和丰富。......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意见.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9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精神,保护森林资源和国家生态安全,科学防控林......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学习心得

    为做好2014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有效预防、控制和减轻对林业的危害,切实保护绿化成果,维护生态安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生趋势预测 2013年我市森林病虫......

    2016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学习心得

    2016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学习心得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学习心得,现在要增强林业工作,保护植被资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为危害林业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有很多的林业有害生物,所以我们......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总结.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总结 绍兴市召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近日,浙江省绍兴市林业局召开了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县(市)森防站站长。会议交流......

    县林业中心2017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总结

    县林业中心2017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总结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县林业中心2017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总结》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半年总结

    蜀柏毒蛾工程防控项目在我区施行以来,为抓好蜀柏毒蛾防控工程,我们继续深入贯彻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xx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加大了森防的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