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古诗词二首

时间:2019-05-14 02:0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7古诗词二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7古诗词二首》。

第一篇:7古诗词二首

古诗词二首

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了两首古诗词《忆江南》和《敕勒歌》,分别描写了我们江南和塞北景象。诗词中,江南的婉约绮丽,塞北的辽阔壮美,跃然眼前。《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老年回忆江南风景写的,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词围绕江南的特征“江花”“江水”具体描写春天景物的美,抒发了自己热爱、怀念江南美景的情感。《敕勒歌》是敕勒人唱的民歌,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两首诗词均直接描写了自然景观,随着富于变化的诗词韵律,诗中景象即会跃然纸上,适合吟诵感受。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及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词。

3.想象诗词所描述的景象,感受江南春景的秀丽和塞北草原的壮丽。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及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词。

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赏歌导入新课 播放《忆江南》

1、简介江南。

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白居易

二、读出词中美景 读通词句

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

3、再读诗词,读准字音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4、指名读。

5、教师指导读“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品读词句

感受风景美

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忆景

2、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男女生合作读。

3、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

4、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难怪诗人要由衷的赞叹“江南好”。

读着“江南好”三个字,我们还会情不自禁想起哪些关于写江南的诗句来呢? 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但是白居易却只用了三个字道尽了江南好。

5、学生齐读一、二句。

三、体悟景中深情 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白居易任刺史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离开杭州之后,白居易又在苏州做过几年官,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8年,离开杭州整整13年的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在洛阳香山脚下,深情地遥望江南。他多想重回杭州啊!但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终未成行。他只能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直到去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3、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

4、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

5、学生齐背全词。

四、课外拓展赏词

1.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2.课件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五、生字教学

1、出示:忆 南 旧 如

2、自主识记生字,说说有什么好方法来记?

3、教师板书指导:

南:用红笔标出里面的部分,重点强调。

4、学生练写,反馈。

板书设计:

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昨天我们去了风景优美的江南,欣赏了江南春景,今天我们要去广阔的大草原看一看,来学习《敕勒歌》。(齐读课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师范读。

2、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

3、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4、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1、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五、再读本诗品悟诗意

1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这是多么自然的和谐图呀,我们经常讲,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那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吗?

2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课件展示草原风景,教师配乐朗读)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六、学生背诵本诗。1给学生读背时间。2全班学生齐背本诗。

3观察课件展示风景,配乐背诵。

七、写字教学

1、出示:阴 似 苍 低

2、自主识记生字,说说有什么好方法来记?

3、教师板书指导:

阴:右边月的第一笔注意穿插

似:要写紧凑,中间一点写高一些,右边的撇要注意穿插 苍:中间的撇捺舒展,下面两笔写成。低:最后一点别忘记。

4、学生练写,反馈。

八、作业:

1.背诵《敕勒歌》。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辽阔无边)

草低

见牛羊

(茂盛肥壮)

教学反思:

第二篇:7.古诗词二首

古诗词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词。3.能结合自己的感悟说说古诗词要表达的情感。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词。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及作者的心情。教学准备:

1.准备背景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理解词意,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2、前面我们学习的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景色的,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也是描写春天的。(板书:忆江南)

4、同学们知道什么诗词么?

5、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知作者,解诗题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1、介绍作者: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简介时代背景:白居易在 50 岁至 55 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 67 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所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忆江南”既是词牌名,又是词的名称。

三、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让学生轻声跟读。

2、配乐示范朗读。

3、指导学习生字“谙”,注意读准字音,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4、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5、指名读,教师纠正。

6、师生赛读,同桌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四、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重点探究: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让学生欣赏江南美景图片,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更形象的体会“江南好”,更好的感受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对江南的深厚感情。

五、情感升华,知识拓展

1、配乐朗诵。

2、欣赏歌曲《忆江南》。

3、知识链接,白居易的另外两首《忆江南》向学生推荐阅读。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背诵《忆江南》

2、想象诗词中描绘的画面,用水彩笔把它画出来。板书设计忆江南(词牌名)

景 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情 能不忆江南?(怀念)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了解乐府;会认“勒”、“笼”、“苍”“茫”“见”5个字。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诗歌。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2、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 笼盖 苍茫 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请同学读诗歌。

5、分组赛读诗歌。

三、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四、品读诗文

(一)、前四句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2、生说含义:(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练读。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4、男女生赛读。

(二)、后三句

1、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

(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茂盛。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2、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同桌交流一下。

3、“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千古名句,特别为人称道,请你分析这句诗的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4、诗中只写了景色,没有提到敕勒人,你猜那些人在哪里?(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

5、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家园,看着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那心情老好了!还有谁来读读?读出生机感、喜悦感;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指名读)

(三)感受动静

看全诗,看板书:景物描写中有动态和静态描写,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风吹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四、诵读古诗

1、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 646 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2、听范读录音

3、看节奏,朗读时应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4、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天地旷远宏大气势。

5、背诵诗歌。

五、布置作业

1、朗读并背诵古诗。

2、完成练习。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静(辽阔无边)草低 见牛羊 动(茂盛肥壮)

第三篇:7 古诗词二首 忆江南

古诗词二首 忆江南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及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古词。

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 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第一板块

赏歌导入新课 播放《忆江南》

1、简介江南。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 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 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 27 个字的《忆江 南》。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白居易

第二板块

读通词句 读出词中美景 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

3、再读诗词,读准字音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4、指名读。

5、教师指导读“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品读词句 感受风景美

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忆景

2、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 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男女生合作读。

3、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 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

4、俗话说 “百闻不如一见”,难怪诗人要由衷的赞叹 “江南好”。读着“江南好”三个字,我们还会情不自禁想起哪些关于写江 南的诗句来呢? 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但是白居易却只用了三 个字道尽了江南好。

5、学生齐读一、二句。

第三板块

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白居易任刺史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 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 留下了 200 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 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 离开杭州之后,白居易又在苏州做过几年官,晚年居于洛阳。公 元 838 年,离开杭州整整 13 年的大诗人,已经 67 岁了,他在洛 阳香山脚下,深情地遥望江南。他多想重回杭州啊!但因路途遥 远,交通不便,终未成行。他只能将一腔思念,托付于 《忆江南》。直到去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 够旧地重游。——节选自王 体悟景中深情 旭烽《走读西湖》

3、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 记?

4、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 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

5、学生齐背全词。

第四板块 课外拓展赏词 1.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 “能不忆江南” 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 “能不忆江南?” 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2.课件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 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 蓉。早晚复相逢。

板书设计: 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敕勒歌

一、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 然的感情。

二、教材说明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 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 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示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 爱。“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 阴山脚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 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 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整首诗局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沛表达了 牧民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反映草原风光的图画。课文朗读录音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 VCD 光盘(或 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 识字教学。本课生字不多,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采用部件分析 方法记住字形,教学中要专设环节检查指导。

写字教学。庐: 半包围结构,字体偏斜,书写时应特别掌握好字的重心。“广”字旁的横,不要写得过长,第三笔撇,应写作竖撇。里面 “户”字的末笔要写成竖撇。盖:上下结构,上边是美字头,下边是皿字底。

(三)词句教学 敕勒歌: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这是一首敕 勒人唱的歌。敕勒川:川,平原。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阴山:阴山山脉,大局部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穹庐:蒙古人住的圆形帐篷,也称蒙古包。笼盖:笼罩、遮住、盖住。苍苍:深青色,本课可理解为蓝蓝的。茫茫:辽远,没有边沿。本课的词语,大多数是凭已有知识理解不了的,教师应在学 生通读诗句的基础上讲解。诗句的理解,要在教师指导下,结合 插图加以体会,然后通过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这首诗的大意是: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四)朗读、背诵指导 在指导读的过程中,结合看插图投影、看录像、听音乐等,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诗的意境。朗读指导可参考示例如下: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指导朗读这首民歌时,教师要多示范,必要时可领读难句。只要在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多读,就会熟读成诵。

(五)练习提示

课后 1、2 题,应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课后第 3 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读词语,体会“苍苍、茫茫”形容不同事物时,有不同的含义。应联系事物特点去体会。天苍苍:形容天空蓝蓝的。松柏苍苍:形容松柏翠绿翠绿的。青丝苍苍:形容头发白白的。野茫茫:形容原野没有边沿。大海茫茫:形容大海没有边沿。云雾茫茫:形容云雾浓厚,看不清楚。

第四篇:长春版八年级下古诗词共十二首

八年级下古诗词共十二首

一.诗两首

归 园 田 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格律诗八首 使 至 塞 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余钟磬音。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词两首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五篇:诗经二首

《诗经》《卫风∙氓》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与用法。3.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忠贞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5.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女主的感情变化过程。教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启发法、多媒体展示法。

一、《诗经》相关常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诗经六义:风、雅、颂(体裁),赋、比、兴(艺术手法)。四言诗,朗读节奏:二二拍。

二、歌曲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野百合也有春天》。大家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这首歌讲述的是一对情侣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特别是那句“爱你/想你/ 怨你/念你/深情永不变,难道你不曾回头想想昨日的誓言”,缠绵凄恻,令人动容。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将要把我们带入古代一个缠绵凄恻、充满怨情的故事里去。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她和他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由于年代久远,要进入这个故事的话,需要我们先用现代汉语将这个用上古文言记录的故事破译出来。下面,进入破译关。听朗读录音,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与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听朗读时用心体会女主情感的变化。

3、播放录音后用多媒体显示重点字词的音、义。

氓之蚩蚩、夙兴夜寐、垝垣、自我徂尔、汤汤、渐车帷裳、靡、口至、隰则有泮、于嗟鸠兮、犹可说也、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匪我愆期、尔卜尔筮、以我贿迁、三岁食贫、将子无怒、无食桑葚。

重点:学生找多音字,教补充:将、裳、渐、载 通假字:匪、无、于、说

实词:氓、夙、寐、靡、体、咎、愆、筮、贿、食贫、嗤

4、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变化。

5、这是一首叙事诗,大家注意找出叙事线索。叙事线索是什么?

6、明确:女子的感情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女子的怨情变化。

7、下面我们进入故事来看,怨情变化的过程。

三、赏析课文

1.男生齐读第一、二段,女生讲述其大意。

2.这时女子的怨情还没有出现,她追忆当年恋爱的甜蜜,幸福感洋溢于字里行间。

3.这时女子的性格:热情、温柔、痴情。

4.男子的性格:看似忠厚老实:抱布贸丝--醉翁之意不在酒。5.女子是否答应?为什么?

6.明确:没有,因为在古代,男女婚姻,必须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才能算正当的被认可的婚姻。但是,女子与氓约定“秋以为期”,并且“将子无怒”,充分体现了女子的温柔。

7.第二章,女子开始了又喜又忧的相思。“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望穿秋水,泪雨阑珊笑靥如花--瞬息间的喜怒哀乐,只为意中人的来去变化不定。短短十六字,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恋爱期间女子相思成灾的种种心理。(简要介绍卜、筮,当时的婚俗,是一种迷信的做法。)

8.生再齐读,注意读出第一章回忆时的渺远、缠绵之感,似低低絮语。第二章热恋要读出热情之感。

9.女生齐读三四章。男生讲述大意。

10.通过“比兴”手法,从“桑之未落”、“桑之落矣”转入议论,转入“婚变”怨情开始出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暗示女子容颜润泽美丽,她和男子的爱情也十分滋润。“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暗示女子容颜憔悴衰老,她和男子的爱情也逐渐进入枯竭。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兴,劝诫女孩子不要和男子沉溺爱情。因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句话如何理解?请大家讨论,再请一位男生来回答。

11.男生回答后,再请女生回答。(希望男女生不同的理解能激起大家深入全面的思考。)

12.教总结: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往往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女子情感专一,而男子可以三妻四妾、朝三暮四。这是女子在婚后不幸的境遇中,痛感男女在爱情生活上的不平等,向广大的姐妹发出的呼喊,告诫她们千万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每当读到这几句话,我都会心惊不已。这是受过怎样的创伤剧痛才会发出如此令人深省的感叹啊?)

13.怨情产生后,女主怨的是什么呢?请大家一起从课文中找出答案。14.“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她勤劳善良,不畏贫苦,与氓结婚后,真诚地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她一片痴情,品行也没有什么不对,而男子却变心了、薄情了。“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子朝三暮四,放纵无度。女主的感情是愤怒、怨恨。

15.那么女子的性格,通过这两章她的自述,可总结为:痴情(三岁食贫),勤劳、忠贞。男子的性格,对比可知:薄情、贪婪(不知珍惜)。女生再齐读,读出回忆深入、深重痛惜、强烈愤慨之感。

16.生齐读五六章,读出第五章的历历数来的切责之声,第六章的如泣如诉的哀叹,齐读幻灯片上的翻译。这两章画面感很强,请大家想象一下,在脑海里构筑一下这两幅画面。一幅女子“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画面,一幅“反是不思,亦矣焉哉。”的图。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17.教总结:第一幅--是夜,她坐在床上,眼泪婆娑,嘴角抽动着,只因忍着不让泪掉落。修长而干瘦的双手不停地摆弄着衣角。心里想着:初为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是怎样的辗转辛劳?为只为曾经对幸福的憧憬,为了维护自己划定的这个地牢--爱情的地牢。可是多年的辛劳,换来的却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伤,自己的痛。„兄弟不知,口至其笑矣。‟亲如兄弟者,不责怪男子的薄情寡幸,却只讥笑自己。这世道是多么不公平啊!

18.第二幅--一个憔悴女子伫立在淇水河畔,江风吹动她的裙角翻飞,发丝有几许散乱。此刻无数往事涌上心头:这里曾经是自己翘首盼望男子来接自己的地方,也是小时无忧无虑地玩耍,男子发下旦旦誓言的地方,而这誓言如今,亦如那滔滔江水和猎猎江风一般逝去了。只有自己还傻傻地记着。算了吧,既然他如此不懂珍惜,我这样付出又有什么值得呢?忘了那些誓言吧!唉!(一身长叹,转身翩然而去)

19.此时女子的性格发生了什么变化?又可间接地看出男子的性格较之婚前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20.明确:女子--清醒、坚强、刚烈,男子--暴虐、卑鄙、无情无义。

四、至此,我们已经完整地解读完了这个故事,那现在我们来回顾下这个故事的线索,女子的情感变化,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提示,注意课文所用到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表现方式:记叙、议论、抒情的作用。)

五、生讨论回答后教总结:

一、灵活多样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二、成功地运用了边叙事边抒情的手法,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女子又怨又恨、想要完全忘却,又无法彻底摆脱的矛盾心理。

三、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

六、小结:

《氓》叙述了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通过女子自述中欢喜--悲伤--哀怨的感情变化,塑造了一个温柔、痴情、善良然而却深受不忠爱情的伤痛,之后变得清醒、坚强的女性形象。今天我们读着两千多年前的诗章,却决不因为时代的遥远、题材的常见而厌倦。这正是因为它并没有刻意去雕琢,只是循着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发展,自然而然生成诗歌跌宕回旋的布局。其实,文学的真谛正在于此--描述最本真的生活,表达最朴素的感情。由此我们也可以获得启迪,在我们写作中,也应该抛去那些浮华的外表,用我们手中的笔,去展现真实的生活,表达内心最真挚的感情。

七、作业:

1、课后背诵并默写全诗。

2、将本诗改写成现代诗歌或小小说。

3、推荐阅读《诗经》《人生若只如初见--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注意比较《诗经》以后的诗歌对其有何继承和发展。

《采薇》教学设计

教学大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具体的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并参考工具书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逐句理解课文中相关词语在文中的语境意义,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4、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法

注意问题:教师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努力提高课堂的点拨引导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前提详解

1、作者作品简介

一、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尤其是重点字词,句式,文章大体翻译。

三、课文检查重点(串讲课文时,需重点强调的知识点)(一)重点词句 1.通假字

(1)岁亦莫止()(2)彼尔维何()(3)维常之华()(4)彼路斯何()(5)象弭鱼服()(6)(xian)狁孔棘()2.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3.古今异义

(1)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4.一词多义

(1)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2)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止: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⑥副词,仅,止。如: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4)载: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如:“载欣载奔”。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5)靡: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6)烈:①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7)阳: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③温暖。如:春日载阳。④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8)孔: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②很,甚。如:孔武有力。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9)华: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②开花。如:始雨水,桃李华。③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④繁华。如:其街市之繁华。⑤精华。如:物华天宝。⑥敬辞。如:华诞,华居。(10)思: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④祝词,无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1)戒:①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②告诫,警告。如:观往事以自戒。③戒除。如:少只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12)雨: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②离散:如:一别如雨。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描写久戍边防的士兵生活及其归途中感悟伤时的诗。

全诗采用倒叙的写法,既通过戍卒的回忆和追述,来刻画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一边是温暖的家,一边是受外族入侵的国家,家难以舍弃,国也要保卫,战士的心理就是这么矛盾。家当然要,但国也要,两者都要,这样全部的辛苦和苦痛就落在了战士心上。《采薇》就把战士们的这种辛苦和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诗中也流露出了对统治者愤怒不平的情绪和士卒不可言喻的伤感。最后一章,把一个戍卒久役归来的悲喜交集的“今”“昔”之感,和盘托出,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

(三)课文分析 句段详解

第一章写战士们为了保卫国家讨伐yan狁,而离家远戍在外,前两句用了“兴”的手法,后四句交待了自己的抛家舍业,不得休息的原因。

第二章写守边战士居无定所,与家人音问隔绝,以及种种饥渴劳苦之状。写出了戍边士卒生活的艰辛和对家的眷恋。

第三章写戍卒士兵度过了漫长的一年又一年。第五六句,写周王朝兵役繁重,服役没有尽头,最后两句,表达了戍卒对统治者不体恤士卒的不满。

第四章追述戍守时紧张劳苦的生活。前两句以常棣花为兴,后两句转到对战车的描写,最后两句写战事频繁,反映了戍守者的劳苦和艰险。

第五章,主要写军容之盛,器械之精,前两句写战马之肥壮,后两句写战车之作用。五六两句写战士们严阵以待,严防敌人。

第六章,写士卒们归途抚今追昔,因痛定思痛更加悲伤。前两句写回忆之景,后两句写眼前之景,五六两句写回家路上行军的艰难,最后两句写自己内心的悲伤。附板书

第一章:写离家远戍在外的原因¬¬——总写:回忆倒叙 第二、三章:写戍卒守无定所及种种饥渴劳苦之状 详写戍卒 第四、五章:写戍卒紧张劳苦的生活 种种情形 追叙

第六章:写士卒归途抚今追昔————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回到现实

(五)写作特点(结合学生在初中学过的 《关雎》,《蒹葭》来介绍)

1.综合运用多种叙述方法,第一章采用倒叙的写法,刻画了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态,接下去追叙了种种饥渴劳累,紧张辛酸的生活情态。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回忆,全诗虽用多种叙述方法,但条理清晰。

2.采用了“兴”的抒情方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的兴句,的确与诗的主题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兴句为全文定下了一种情调,烘托出了一种气氛,让诗好像涂上一种“清幽”的色彩。特别是通过“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的变化,让情调一步步发生变化,暗示出战士的命运也一点点发生变化,最后终于可以回家了。3.巧用叠字叠句,或抒忧愤感情,或描摹事物状态,或绘自然景物的特征,都非常准确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表现力,声调和谐,增添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三、背诵课文

下载7古诗词二首word格式文档
下载7古诗词二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经二首

    《诗经》二首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把握《诗经》的艺术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 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教学重点 1. 在熟读成......

    诗词二首

    诗词二首 鹧鸪天屈吴春 南巅飞雪犹玉帽,西坡密林早含苞。 山涧琼浆涌银珠,乱花细草片麦苗。 寺漫山,木秀茂,丹楼朱塔僧居庙。 白马圣佛唱悠闲,岚在腰间玉带飘。 那座红色的石山,......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独立识字学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 读懂古诗,了解《秋浦歌》所描写的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积极向上......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能做到正确书写、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过分水岭》《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的不同......

    绝句二首

    绝句二首·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

    小诗二首

    献给您,妈妈有一个人, 永远在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有一种爱, 永远不求回报; 这个人叫母亲, 这种爱叫母爱。 妈妈,在人生的道路上, 您为我洒满一路金黄; 妈妈,在无知与成熟间; 您为......

    宋词二首范文合集

    《宋词二首》导学案主备人:贾秀玲审核人:殷吉玲2012-4-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具体鉴赏豪放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 2、引导......

    浅析诗词二首

    浅析诗词二首 ——《中华诗词》2013年第三期读后求索 诗贵遣词用字精准、形象生动传神,每一句诗的内结构和每首诗的结构要合乎情理并顺理成章,不犯思维逻辑,物象逻辑、情感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