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办好事 做实事 解难事 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纳入民生工程
办好事 做实事 解难事 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
服务纳入民生工程
刘声
2012-06-01 10:37:10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2年05月31日
“自幼儿生来性格刚,赤胆忠心扶汉王,我也曾斩颜良诛文丑,五湖四海把名扬„„”5月23日下午5点,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里飘出悠扬的童声、琴声。以几十名留守儿童为主的徽剧培训班学员,正在村里老艺人邵名钦指导下,认真排练着传统徽剧《水淹七军》。
记者看到,正在排练的孩子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得到了老艺人的拍手称赞。这些留守儿童每周三下午、周日全天和假期,跟着3位老艺人学习徽剧。除练习基本功外,他们还排演了《万花献瑞》、《龙虎斗》、《水淹七军》、《失空斩》等传统剧目。
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徽剧发源地就在绩溪县伏岭镇。如今总人口2.1万人的伏岭镇,外出务工人员5000多人,留守儿童有306人,他们中九成以上的人常年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相依为命。
为了关爱这些留守儿童,让他们了解、热爱、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近年来,绩溪县妇联组织积极与民间老艺人联系,组建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徽剧培训班,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伏岭镇中心小学等地,开展“牵手留守儿童 传承徽剧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
身着一件大红色绣龙戏服的朱雯静刚刚排练完正准备卸妆,一条灰色的大狗就出现在她身边绕来绕去。“它叫小灰,是来接我放学的。”12岁的朱雯静说,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浙江打工了,她跟外婆生活在一起。每天清晨6点上学,一个人要走15分钟山路有些害怕,常常是小灰一路送她。
“雯静原来很孤独,想妈妈时,经常抱着妈妈的被子偷偷掉眼泪。以前上课她都不敢举手,学了3年徽剧,现在自信开朗了许多。”55岁的外婆邵观娟说,朱雯静原来没事就呆在家里,也没什么朋友。如今小姑娘在家经常唱徽剧、吊嗓子,去留守儿童之家和小朋友们一起看书,生活得很开心。
像朱雯静这样的农村留守儿童,目前全国约5000多万人,仅安徽省就有360万人。
全国妇联最新调研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分布十分集中,主要居住在中西部。安徽、四川、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6个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的52%。2005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高达5861万人,与2000年相比,增加140%。
“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28.29%,即每4个农村儿童中就有1个以上的留守儿童。”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邓丽对记者说,超过半数的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一起生活,他们最缺失亲情。
“农村留守儿童中,33%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务工5年以上,30%的父母每年回家一次,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约2%的父母与孩子常年无联系。”一项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面对自身变化、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时,缺少父母的关怀指导,他们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阴影。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撑起爱的天空。作为农村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省将建设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作为政府民生工程,从2010年开始,用3年时间,由省财政投入2616万元,在全省1308个乡镇建立基本满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课外学习和文化生活需求、设施较齐全、运转有效的活动阵地,并为每个活动室配置两万元的少儿图书、文体活动器材等相关设备设施。目前按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已建成活动室855所。
安徽省各级妇联、共青团组织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直积极投入关爱留守儿童的各种活动,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代理家长”、“徽剧培训班”等形式,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常态机制。
安徽省妇联主席黄红介绍,近年来,各级妇联广泛组织“爱心妈妈”、大学生志愿者等爱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定期为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生活帮助和心理抚慰;组织志愿者辅导留守儿童开展阅读、绘画、游戏等;聘请“五老”人员、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生担任留守儿童辅导员、管理员,定期为留守儿童举办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安全和法律教育讲座。
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保护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法律法规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政策文件。全国妇联联合中央综治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在全国确定了26个试点市县区,努力创新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探索有效的关爱服务模式。
全国各地妇联组织努力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纳入民生工程,积极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积极开展结对帮扶、爱心父母大联盟、困境儿童救助等关爱活动。目前全国已建立留守儿童指导服务阵地37000多个,开展关爱服务活动4000多项,培训代理家长100多万人次。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 服务教育民生
关爱留守儿童 服务教育民生
近年来,南川区以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紧紧围绕民生民计,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关爱留守儿童,服务教育民生,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一、南川区教育发展现状
南川区现有中小学106所,其中小学6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3所,单设初级中学9所,完全高中5所(其中市级重点中学2所),职业教育学校2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中1所),特殊教育中心1个。另有电大(进修校)1所,幼儿园87所(其中公办市级示范幼儿园1所),校舍总面积102.6万余平方米。全区在校(园)生规模达97098人,现有在职教职工5800人。
(一)教育基础设施有了新的改善
“十一五”期间,新建、改造、扩建城乡学校70所,累计完成投资3.0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2倍,新建、改造、扩建校舍38.4万平方米,是“十五”期间的1.4倍,新增校舍19万平方米,是“十五”期间的1.9倍,新增教育用地503亩,是“十五”期间的3.8倍。中小学塑胶运动场从无到有,投入5090万元新建成中小学塑胶运动场22块。
(二)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提高
坚持德育为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领区内“唱读讲传”系列活动,组织举办了多场爱国故事、经典诵读示范活动;组织举办了桃李芬芳、书香南川师生现场书法大赛;深入推进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实验,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提高。建立了督学责任区制度,构建“管、督、导”一体化共向合力的督导运行机制。以中小学校综合目标考评为抓手,着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效果达标率、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综合素质合格率、体质健康合格率、中职学生就业率均达标准。2011年我区普通高考上线率为 89.8 %(全国高考上线率平均为72%),重点本科上线率为14.8%(全国重点本科上线率平均为10%)。
(三)学生资助体系有了新的发展
不断完善覆盖各类教育的资助体系,建设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目前,我区已建立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积极推进重庆市“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试点”课题研究,不断营造社会捐资助学氛围。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每年投入资金1100万元惠及2.5万名学生;推进落实普通高中学生国家助学金和低保家庭学生学费减免政策,资助面达50%,每年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惠及5200余名学生;在进一步做好中职涉农专业全免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免费中职教育,每年投入资金700余万元惠及3900余名学生,中职资助全覆盖;切实做好高校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应贷尽贷,发放贷款1800余人次,贷款金额达1050余万元;加强社会捐助的统筹和管理,每年坚持开展“爱在南川〃爱心圆梦”、“唐仲英爱心奖学金”、“夏仕连基金会奖学金”等大型助学活动,每年社会捐助150余万元;把助学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感恩社会、传承爱心、报效祖国成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启动“四把钥匙”,克服“大班额”突出问题,“解决子女就学难”
(一)“建”即加快城区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扩建城区学校10所,投资9500万元,新征建设用地343亩,新建校舍81812平方米。新增学生容量5400人。城区部分学校占地面积、校舍面积、办学规模成倍增加。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整合教育资源,改造、完善隆化职业中学老校区,建成南川中学分校,南川中学初中办学规模扩大1倍。
(二)“扶”即扶持薄弱学校的改造。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加快均衡发展。投入4049万元,改、扩建农村学校23所,新建校舍3.3万平方米,初步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3所;投入1152万元维修大有中学等27所学校校舍3.1万平方米;投入500万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装备建设。
(三)“调”即加强学校布局调整。根据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科学调整学校规划布局,使学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四)“限”即严格规范招生行为,限制新生班级人数。从2010年秋期起实现了起始年级无“大班额”的目标。
三、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培养、照顾好全区1.1万名农村留守儿童
(一)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
2010年,投入资金4521万元,实施校安工程项目52个,维修校舍10.9万平方米,扩建校舍1.2万平方米,建成中小学塑胶运动场22块。累计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6所。
(二)实施农村幼儿园建设计划
2010年,我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5 所,改、扩建民办幼儿园10所,全区幼儿园达89所,在园幼儿1.9万人,保教人员1100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人。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95%,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73%。近期区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市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将出台《南川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计划投入上千万元力争三年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9所、城镇社区幼儿园6所,改扩建一批城乡公办幼儿园,确保全区每个乡镇有1所规范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每个街道有2所公办社区幼儿园。
(三)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培养模式创新计划
我区继续推广自创的“代理家长”、“寄宿之家”“还原教育”、“社区共育”等四种模式,在全区学校增设“亲情电话”100门、“视频聊天室”30间,为留守儿童亲情沟通搭建平台。着力实施好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4+1”培养模式项目,并在“思想政治、人格品质、心理情感、行为养成、身体健康”等“4+1”的基础上,增加培养“艺术特长、劳动技能”等“X”项目,形成“4+1+X”的培养模式,农村留守儿童的培养内容更加丰富,逐步形成了营造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六有”经验,即有固定的学习环境,有固定的生活条件,有固定的联系对象,有固定的心理疏导场所,有固定的家庭氛围营造的渠道,有固定的监护管护办法。保证了农村留守儿童“有书可读,有饭可吃,有苦可诉,有娱可乐,有家可回”,得以健康、快乐成长。
(四)实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共育计划
通过推行“代理家长”制、和“三进三同”相结合建立干部联系留守儿童制度、发挥“五老”作用等措施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形成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共育机制。截止目前,全区建有“重庆奥美传媒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心”1个,“渝电春苗之家留守儿童活动中心”2个,“博赛村级留守儿童活动中心”6个,以学校为依托的留守儿童活动室50间,以村(居委)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的留守儿童活动室100间,家庭教育校外辅导团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培训100场次。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等6000余人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做到了“应帮尽帮”。
(五)实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健康促进计划
从2010年9月起,我区累计投入资金400多万元,保证每个农村学生每周食用3个鸡蛋,全区近1.1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全部受益。从2011年1月1日起,区财政预算资金630多万元用于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免费爱心午餐,各校通过维修食堂、增添设施等措施保障爱心午餐的提供。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区四大家领导均走进学校、走进村社、走进家庭看望、慰问留守儿童,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六)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计划
做到校园安保四落实。一是机构落实,建立“五位一体”的校园安全新型警务体制。二是人员落实,全区落实了校园安全保卫支队人员11名、校警102名、专业保安407名。三是经费落实,区里投入近1000万元完成了学校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任务,学校投入近40万元,自行购买、使用防护装备。四是制度落实,落实了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上(放)学等重点时段和治安复杂路段的“三见”制度、校园安全防范通报会商制度。开通农村留守儿童维权联系电话70余门。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民生工程宣传明白纸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民生工程宣传民白纸
1、什么叫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2、我校留守儿童现状
目前,我校约有20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分布广、困难多,已逐渐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各部门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总体较为薄弱,统筹亟待加强,机制尚不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3、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意义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场所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基本建立起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健康成长关爱体系,使所有农村留守儿童爱有所依,能得到正常的良好教育。
4、建设原则
地方建设、省级配套,部门协同、整合资源,分步实施、区域推进。
5、建设目标
2010年—2012年,按照省委政府实现留守儿童工作系统化、网络化、全覆盖、全关爱的要求,在全省农村地区建立2万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覆盖全省农村中小学校。到2012年,使全省2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校内有监管,课余有去处,得到政府、党校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爱。
6、建设内容
依托全省现有农村中小学校,确定2万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点,为每个留守儿童之家配置电视机、电话或电脑等。
7、建设标准
依托全省现有农村中小学校,按每个留守儿童之家3000元额度进行配套建设。
8、投资规模
2010年—2012年,安徽省投资6000万元,为每个留守儿童之家配备所需活动设施器材。
9、标准留守儿童之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硬件方面
1、活动用房面积不低于20平米,安全、实用,确保留守儿童方便使用留守儿童之家有关设施;
2、配备电视和一定数量的图书、期刊、报纸和文体器材,基本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
3、配备电话或电脑等设施设备,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联系。
(二)软件方面
1、有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及相对稳定的关爱队伍;
2、有管理规章制度和活动安排计划;
3、有反映留守儿童基本状况、进步成长的记录簿册;
4、有工作总结档案。
10、经费来源
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6000万元,由省级财政承担。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霍山县诸佛庵中学
2011.10
第四篇:xx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民生工程总结
xx县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
实施情况汇报
(2011年9月26日)
xx县妇女联合会
xx县位于xx,始建于xx,全县总面积xx平方公里,辖xx、xx个行政村和xx个社区,人口xx人,长期外出务工人员xx人,0-18岁儿童xx人,留守儿童xx人,占全县儿童的xx。今年,市妇联分配我县xx个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任务,3月份以来,县妇联把建设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作为新时期参与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力推动,从“建、管、用”三处着眼,早谋划、早启动、勤督导、做精细、广宣传,认真做好活动室建设的各项工作。
一、领导重视、精心部署,活动室建设起步高
将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作为妇联组织创先争优,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重要抓手,精心部署,以“三高”为标准狠抓各项基础工作。
一是高起点选址。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县妇联在开展基层调研、实地考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支持,选择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基础条件较好的xx镇和xx镇作2011年活动室建设项目点。两个活动室面积分别达到120㎡和100㎡,远远超过了省、市规定的最低标准。各项目乡镇还对活动室内部进行了装修,添臵了桌、椅、书柜、乒乓球桌、电脑、电视机,等配套设施,配备了专业灭火设备,确保活动室的安全。并对活动的氛围进行营造,制作了精美的宣传展板,绘制了温馨的卡通图画,充分体现儿童特色。
二是高密度宣传。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传播渠道的基础上,采取编发工作简报、群发民生工程短信、开通xx县妇女联合会网站、利用各类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认真做好活动室建设的舆论宣传工作。同时在xx镇和xx镇人口密集区喷绘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民生工程固定宣传标语和悬挂横幅,进行集中开放式宣传。1-9月份县妇联先后编印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民生工程工作简报10期,在各类媒体刊发信息58篇,(其中国家级2篇、省级10篇、市级15篇、县级31篇)开展集中宣传咨询活动十余场次,印发宣传资料5000余份。
三是高质量实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
委副书记xxx同志为组长,各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协调小组,全面协调全县留守儿童工作;县妇联成立了由妇联主席任组长的xx县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下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实施方案、宣传方案、督察方案等文件,对2011我县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民生工程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安排;在省下拔活动室物资的基础上,县政府拨付专款x万元,为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民生工程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各项目乡镇也结合自身实际,相继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民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一支以妇联主席牵头,五老爱心人士,留守儿童小助手参与的“1+2X”模式的管理人员队伍。
二、科学管理、规范运作,活动室后续管理实
为了确保让活动室“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使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尽早发挥效益,县妇联注重建管,突出重点、规范运作,做到“三到位”。
一是制度落实到位。制定了活动室管理考核、资金管理等办法,建立健全了活动室管理制度、安全制度、图书阅览管理制度、体育器材使用制度、关爱制度、管理员岗位职责制度并上墙。针对今年我县汛期严峻形势,县妇联特别要求各乡镇积极做好汛期留守学生安全工作,利用活动室开展留守儿童防汛知识讲座,进一步落实安全包保责任制、家长接送制度、留守学生联系制度、专人专车接送制等各项制度。
二是管理人员到位。将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管理纳入乡镇目标管理工作考核,明确乡镇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负责人,妇联主席具体负责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的管护、指导工作。各项目乡镇确定一名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活动室日常开放、图书器材借用、整理等工作,保证活动室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2天,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增加开放时间。并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登记,实施动态管理,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状况及监护人、临时监护人、结对帮扶人的具体情况。
三是督查指导到位。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县妇联经常深入项目乡镇督促指导,通过督查,及时掌握活动室基础设施配臵、工作进度以及活动开展情况,针对在建和已建活动室存在的不同问题,研究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在省妇联各项采购物品到位后,县妇联按照省市妇联民生工程考核要求,督查指导各活动室认真做好图书分类整理和活动室的正常开放,并组织自查。目前两个活动室各登记图书1480册,体育器材16种,计307件,DVD光盘45盘,活动室内留守儿童络绎不绝,读书交流、乒乓球、五子棋比赛等活动丰富多彩,孩子们欢声笑语不断。
三、整合资源,倾注爱心,关爱活动内容丰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五缺”现象,结合工作实际和各类节日活动,以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平台,以“三多”为特点开展各类关爱活动。
一是爱心队伍人员多。各项目乡镇在征集“爱心妈妈”的基础上,汇集爱心力量,不断扩大关爱留守儿童队伍,逐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互动体系,使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一是委托班主任、教师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每位教师结对帮扶2-3名留守儿童。二是动员高年级、年龄稍大的同学,担任低年级、年龄小的留守儿童的“代理哥哥”或“代理姐姐”。三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征集代理妈妈、代理爸爸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每人帮扶1-2名留守儿童。四是聘请“五老”人员担任留守儿童辅导员、管理员,定期为留守儿童举办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安全和法律知识讲座。据统计全县共募集各类爱心人士692人,县妇联专门设计印制温馨“爱心帮扶联系卡”,发放到留守儿童手中,为留守儿童织就了一张爱心网。
二是关爱活动形式多。“三八”期间,组织开展了以“巾帼送关爱”为主题的留守儿童女走访慰问活动,共为百名贫困女童送上五万元资助金;母亲节期间,组织“巾帼文明岗”、“爱心妈妈”、“巾帼志愿者”结对帮扶贫困留守儿童;“六一”期间及时做好县直单位联校安排,把关爱留守儿童、特困学生作为重点,共为他们送去慰问金、书包、学习用品等物资合计20余万元;暑期全力防范留守儿童溺水事故发生,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出宣传黑板报、发放公开信《暑期致未成年人家长一封信》、《致少年儿童的一封信》、对辖区重点河段危险水域设立了
警示牌等多项措施切实增强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安全意识;中秋节组织开展了“月圆中秋、与爱同行”主题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节日的祝福以及月饼、文具等礼物,并通过亲情电话帮助他们与远在全国各地打工的爸爸妈妈联系。
三是结对帮扶内容多。以“创先争优见行动,关爱留守儿童见真情”活动为契机,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千名党员结对留守儿童帮扶活动。xx镇开展了“一样蓝天下 一样温暖的家”留守儿童爱心结对帮扶活动,共建单位和爱心人士与全镇291名留守儿童互填结对卡结为帮扶对。xx镇组织开展了“心相连手相牵 关爱留守儿童”、“爱心伴成长 留守不孤单”主题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上的救助,精神上的关怀,学习上的帮助。xx镇按照“党建带妇建”的具体要求,在镇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自己的爱心妈妈和爱心爸爸。xx镇发挥“爱心妈妈”等志愿者的作用,强化对留守儿童集中管理,在暑假期间开展多形式的文娱活动,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据统计全县8个乡镇、33县直单位1834名党员与799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
四、创新模式,提升效益,活动室建设亮点多
县妇联在抓好民生工程常规工作的同时,立足实情,大胆创新,打造自身的工作品牌和特色,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亮点纷呈。
一是“阳光之家”广覆盖。xx镇xx村留守儿童活动分站开设“阳光之家”暑期辅导班试点取得了圆满成功后,在全县各村广泛推广“阳光之家”模式。“阳光之家”坚持公益性原则,由大学生村官、社区志愿者以及返乡大学生义务担任老师,打通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渠道,形成呼应、互联、互动的局面,实现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优势互补。主要面向全体农村青少年儿童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特长延伸,社会实践等活动,做到学习和娱乐相结合,在促使大农村青少年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健康成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民生工程的满意度,密切干群关系,增强村组织的凝聚力。
二是关爱留守儿童纳入妇代会新职责。利用新一届村妇代会组织成立之际,把关爱留守儿童纳入新增职责,结合民意直通车,依托“妇女之家”开展心理教育,亲情慰藉等关爱活动,要求妇女干部带头做“爱心妈妈”、“爱心姐姐”,每人至少与一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每周与其通一次电话,每月谈一次心。
三是流动书屋真正“动”起来。根据部分偏远山区留守儿童的实际需要,各项目乡镇妇联将活动室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依托村委会、农家书屋等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分部、村级活动站和流动书屋,定期将活动室图书和体育器材送至各点。同时与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实现联动,组织城里的孩子和山区的孩子进行手拉手结对互访交流活动,实现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共享、图书和体育器材共享、各类活动共同举办。
四是民生工程参与人员广。在全县聘请民生工程义务宣传员45名和义务监督员6名,参与、支持民生工程,积极宣传民生工程的政策,扩大民生工程群众知晓率。推选了“十佳留守儿童”、“五自”好少年担任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小管理员,提高留守儿童参与热情和管理能力。
第五篇:关于做好农村校内留守儿童之家迎接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生工程巡视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
宿州市教育局文件
教基函〔2011〕24号
关于做好农村校内留守儿童之家迎接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生工程巡视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
省教育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迎接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民生工程巡视评估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皖教秘财〔2011〕151号),为切实做好我市农村校内留守儿童之家迎接省巡视评估组检查工作,现补充通知如下:农村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是省、市民生工程项目,被列入对县级党政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和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县区教育局要高度重视这次巡视评估工作,认真开展一次全面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分析原因、及时进行整改。对照《宿州市农村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要求和管理制度》(教基函〔2011〕22号)加强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硬件建设和机构、制度、活动安排上墙工作;对照《宿州市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考核办法》(教基函〔2011〕23号)加强档案建设工作。工作总结和自查自纠报告于9月2日前报送市教育局基教科。邮箱:ahszjcjy@163.com。本次省巡视评估组的评估结果将作为市教育局对县区教育局此项民生工程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在此次巡视评估中出现较大问题的,实行考核“一票否决”。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