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复垦条例将首次对监管人员失职问责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土地复垦条例将首次对监管人员失职问责
作者: 郄建荣
《土地复垦规定》实施12年效果有限85%应垦未垦
近年来,我国被破坏的土地70%是耕地或其他农用地,其中多数是土地质量很好的基本农田,而且85%需要复垦的土地没有得到复垦。在今日结束的“2010低碳发展与土地复垦政策法律国际研讨会”上,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朱留华公开的这组数据让人们看到了我国土地复垦工作形势的严峻。朱留华认为,我国土地复垦制度本身存在不足。
由国土资源部组织修订的《土地复垦条例》已经进行了9年,至今仍处于提交审议阶段。国土资源部期望,通过法规的升级来改变土地复垦工作的被动局面。
旧账未还又欠新账每年毁损土地20万公顷
中国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人均土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土地水平的1/3。在论坛上致辞的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认为:“积极问计土地复垦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和一个重要突破口。”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但是,在主持土地复垦工作的朱留华看来,土地复垦要达到这一效果绝非易事。
据朱留华透露,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大量的工矿废弃地。“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工矿废弃地数量又大量增加,但大多数未得到及时复垦利用。”朱留华说,据测算,目前因采矿破坏的土地面积达400多万公顷,最近几年损毁土地面积仍以每年2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这些被破坏的土地70%是耕地或其他农用地,多数还是土地质量很好的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地理位置优越,一般都靠近城镇或村庄,交通便利,水资源等基础条件都比较好。
“耕地的减少,导致失地农民增多,土地利用效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必然对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存,进而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朱留华认为,对此国家应引起高度重视。
既有政策也有法律土地复垦率却只有15%
事实上,对于土地复垦,我国并不是没有法律与政策的规定。朱留华表示,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土地复垦规定》,明确了土地复垦的概念,确立了“谁破坏、谁复垦”的基本原则,比较全面地规定了企业的义务、资金来源、政府和部门的职责等;1996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对“土地复垦”首次有了明确的条文规定,同时,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煤炭法、铁路法等相关法律中都有土地复垦方面的要求。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朱留华说,2006年,国土资源部与发改委、财政部等七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努力做到土地复垦和破坏数量平衡,实现“不欠新账、快还旧账”的目标。据他介绍,通知还明确了土地复垦义务人的义务,基本确立了土地复垦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在此基础上,2007年,国土资源部又下发《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建立了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审查制度,规定经评审通过的土地复垦方案是申请建设用地和采矿权申请的必备要件之一。
朱留华认为,有了法律法规和制度的保障,二十年来,我国土地复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土地复垦率也只有15%左右。这就意味着85%的土地仍旧没有得到复垦。
是什么原因造成土地复垦工作仍然在“恶性循环”?
“虽然《土地复垦规定》从1989年1月1日施行以来,建立了土地复垦制度,但复垦工作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不少企业缺乏责任意识,复垦资金不落实,管理监督不到位。”从朱留华的这一番表述上,不难看出个中原因。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朱留华认为,土地复垦制度本身也存在不足。朱留华说,制度层面的不足包括:对企业不履行复垦义务、长期不落实土地复垦资金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对历史遗留废弃地复垦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等。
亟待完善责任追究复垦条例酝酿9年仍未出台
从2001年起,国土资源部就开始组织将《土地复垦规定》修订为《土地复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遗憾的是,酝酿了9年的《条例》至今仍未出台。目前,《条例》尚处于提交审议阶段。
朱留华介绍,《条例》草案不乏亮点。
《条例》首次明确了历史遗留废弃地(包括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责任主体为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切实肩负起“快还旧账”的历史责任。
针对监督环节滞后特别是复垦义务人资金普遍不落实等问题,《条例》一方面对复垦义务人编报土地复垦方案、按方案提取复垦资金、实施、进行内部质量控制都作了规定;另一方面又要求管理部门加强对土地复垦监督、验收、进行复垦后跟踪评估等,同时要求公众参与,加强社会监督。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做这样的考虑,主要是为了督促复垦义务人‘不欠新账’。”朱留华表示,在申请新的建设用地,采矿许可证或者申请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注销等管理环节,《条例》草案也增加对土地复垦义务人不依法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约束性规定。
此外,《条例》草案明确并加大了法律责任。比如,第一次对国家监管工作人员不履行监管职责明确了责任;对复垦义务人未补充编制土地复垦方案、不按照规定缴纳土地复垦费、拒绝或阻碍监管人员监督检查等行为加大了惩罚力度。
但是,《条例》何时出台,国土资源部并未给出准确时间表。专家认为,我国土地复垦形势如此严峻,出台《条例》已是当务之急。
来源: 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 陈秀军
第二篇:对首次土地问责的看法
对首次土地问责的一点看法
蒋中晖 江苏邳州市国土资源局 邮编221300 电话***
问责制度是国家法律制度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健全、高效的问责制度,是衡量成熟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行政问责法制化有助于发挥问责制度的功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法治政府。土地问责制是基于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土资源部2008年6月1日起发布施行的第15号令《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而建立的行政规章制度。土地问责制是指在土地使用过程中,对违法占用土地资源,造成耕地等农用地变成工业用地或城市建筑用地,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土地制度。笔者认为,问责制度作为最严厉的行政规章之一,无疑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过程中法律体系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问责制度必然会同渎职追究一样上升到刑法追究层面。7月7日,国土资源部就2009年卫片检查情况对一批市县政府负责人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因违法违规用地而追究了其责任。对此,人民群众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一时成为街谈巷议主题。笔者以为,此次问责的落实必将是对那些以牺牲国家土地资源为代价以非正常速度为中心换经济过快发展或追求一己政绩的官员们地当头棒喝,无疑会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无论是对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即坚守中国粮食安全的生命线,还是坚决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及遏制高房价,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土地问责是把双刃剑,一刃砍向了因违法违规用地被追究责任的一批市县政府负责人,另一刃也砍向了应当履行法定职责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这就要求我们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公职人员不能不更加严格执法要求自己依法行政。
就在我国采取了世界上最为严格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政策的同时,却也成为世界上农地最容易被占用的国家,尤其是众多的国家公职人员参与其中导致巨量的土地违法面积发生,这不能不说是法制的悲哀。土地问责的落实,必将大大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公信力,也必将使市县政府负责人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以至更高级别的领导同志引以为戒,汲取教训,进一步依法行政推动规范和节约用地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切实维护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保证政令畅通,“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将以此次行政首长为重点的首次行政问责为契机,严格规范地开展责任追究,建立常态化的土地违法责任追究机制,更好地发挥问责制度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中的作用,加强行政问责教育,树立正确行政价值观念。以“权力就是责任,有权必须尽责。”为指导,做到权责统一、有责必问,有错必纠。
在问责制地执行过程中,只有不断明确政府和国土管理部门行政首长及相关人员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才能形成完整的行政责任链条,以公开公平公正地问责使其主体多元化促进问责力度不断增强。进一步减少职能交叉、责任不清、事权分离等现象;落实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个人职责,明确划分行政首长与其他人员的职责权限。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我们应当依照15号令规定,发挥问责制在事前预防、事中监督的作用,发挥其教育警示和舆论导向功能,通过问责制以达到不仅治标而且治本地促进服务型和廉洁型行政机关的建设。
第三篇:17.对失职行为实施问责暂行办法
辉南县人民法院
对失职行为实施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司法行为,改进司法作风,强化监督管理,促进依法履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人民法院监察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执业道德基本准则》、《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院工作人员因失职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应当给予组织处理和党政纪处分的,依照本办法进行问责。
第三条 监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过错与责任相适应,问责与整改相统一,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问责。
第二章 问责事项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机关的规定、决定、指示、命令等不认真贯彻落实、不正确执行或拒不执行;
(二)对上级法院和本院确定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研究决定的事项,采取措施不力,不能按要求完成;对党政机关交办的工作、下达的任务和督办、批示的事项,执行不到位,落实打折扣,不按规定和标准完成;
(三)对上级明令禁止的事项和行为,贸然违犯或放纵不管,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对制度明确规定,不依照执行,不严格办理;
(四)在日常工作汇总,不注重调查研究,主观臆断,盲目草率,致使决策失误或工作出现重大偏差,造成工作损失;
(五)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对职责范围内应当办理的事项,拖着不办、顶着不办、不规范办,消极懈怠,推诿扯皮,贻误时机,造成被动;对不属于职权范围或不宜办理的事项不解释、不请示、不移交,置之不理,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
(六)不实事求是,虚报、迟报、漏报、瞒报工作情况,干扰和影响领导正确判断和决策,或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工作失误;
(七)管理不科学、工作不到位、不精细,在审判、执行及其他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发生事故和有影响事件,及在事故和事件发生后,未能及时、有效进行处置、上报,或处置方式不当,致使损失和影响扩大;
(八)对诉讼参与人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合理诉求,在规定时间不予答复、久拖不决,造成不良影响;对投诉、举报不受理、不调查、不处理、不反馈;
(九)工作态度“生、冷、硬、横”,言行举止不文明、不规范,造成不良影响;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被多人或多次投诉,导致群体性事件,或造成不良影响;
(十)信访接待不认真,诉讼指导不耐心,释法析理不到位,判后答疑不落实,造成非访,闹访集体访等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
(十一)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提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等,不认真办理,不及时答复,不严肃整改,导致代表、委员不满意;
(十二)院党组或院长认为应当问责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五条 对存在失职行为的人员,按照以下方式问责
(一)扣减岗位绩效考核分数;
(二)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三)离岗培训、调整或调离审判、执行岗位;
(四)组织处理;
(五)党纪政纪处分。
第六条 被问责的情形构成违反党纪、政纪应追究纪律责任的,由纪检监察部门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七条 被问责后,部门整改不到位的,对部门负责人进行问责。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一年内出现2次以上被问责情形;
(二)在问责过程中阻碍、不配合问责工作;
(三)打击、报复、陷害举报人、证人及其有关人员。
第九条 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可从轻或减轻问责。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免予问责
(一)因有关人员(部门)弄虚作假,致使难以作出正确判断,造成未能正确履行职责;
(二)因不可抗力而难以履行职责。
第四章 问责实施
第十一条 院成立问责委员会,有院党组书记、院长任问责委员会主任,院领导班子成员为成员。问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纪检监察部门、政治处干部管理部门、审判管理部门有关人员组成,办公室主任由纪检组长担任。
第十二条 失职行为发现渠道
(一)当事人来信来访、申诉、控告和举报;
(二)上级法院指令或本院院长发现;
(三)领导机关、权利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提议、抗诉或其他机关、团体、组织的意见、建议;
(四)执法执纪检查、案件质量评查;
(五)群众反映;
(六)新闻媒体的监督;
(七)其他途径
第十三条 问责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根据本院院长或上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指示或者要求;
(二)制定工作方案,必要时,可组织本院有关部门人员参加;
(三)向本院院长或者上级人民法院监察部门报告工作情况;
(四)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问责建议。
第十四条 问责程序启动后,问责调查应当听取被调查人员的陈述和申辩,并进行核实。
调查组成员与被调查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依法依纪回避。
被调查人员阻挠或干预调查工作的,调查组可以按照干部任免程序相关规定,提请暂停其职务。
第十五条 调查组一般应当在三个月内完成调查工作,并向院问责委员会提交书面调查报告;情况复杂经过批准可适当延长;上级机关或院党组书记、院长有明确批示要求的,按批示要求办理。
第十六条 调查终结后,由院问责委员会作出问责决定、确定问责方式。问责结果以法院名义下达,加盖法院印章。
第十七条 问责决定书应当送达当事人及其所在部门,并装入被问责人个人档案。
被问责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问责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院问责委员会提出申诉;问责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书面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部门。申诉期间,不停止原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十八条 问责决定可以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内公开。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院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工勤编制在内的工作人员。聘用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院纪检监察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共汕头市纪委汕头市监察局关于土地管理工作失职行为问责的暂行办法
中共汕头市纪委汕头市监察局关于土地管理工作失职行为问责的暂行办法(试行)
2009-5-11点击数:987
中共汕头市纪委汕头市监察局
关于土地管理工作失职行为问责的暂行办法(试行)
汕纪发[2009]0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健全质询、问责、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市土地管理,惩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部令第15号)、《广东省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汕头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规定》(市政府第98号令)、《汕头市关于建立土地管理共同责任制度的实施意见》(汕府[2009]54号)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领导干部对岗位职责范围内土地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应该问责行为承担直接责任;领导班子成员和主要领导对所管辖地区和部门土地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应该问责行为承担重要领导责任或主要领导责任。
第三条 问责遵循权责统一、赏罚分明、责罚适当、实事求是、公开公正的原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
合。
第二章 问责对象和主体及共同责任部门
第四条 本市市直有关单位、各区县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街道(镇)党委、办事处(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依据本办法和有关规定应当问责的,为本办法问责对象。
第五条 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所管理的领导干部的问责主体。
第六条 《汕头市关于建立土地管理共同责任制度的实施意见》(汕府[2009]54号)
第八条规定的各级发改、建设、国土、规划、农业、林业、环保、卫生、文化、城管行政执法、监察、房产、工商、公安、消防、法院、税务、供水、供电、供气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为土地管理的共同责任部门。
第三章 问责事项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本规定对相关领导干部问责:
(一)在上级规定期限内,本行政区域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查处整改达不到上级要求,对卫片执法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立案率、查处率达不到100%,结案率达不到90%以上的;
(二)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致使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者虽然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三)当行政区域违法违规用地面积比上下降幅度达不到上级要求的;
(四)本行政区域因违法违规用地被国家、省、市确定为重点整治区域的;
(五)本行政区域出现因违法违规用地或违法违规用地查处整治导致社会不稳定或其他严重后果事件的;
(六)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是查处违法违规用地的主要执法责任部门,负责监督检查辖区内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和对违法违规用地的查处工作,未能建立相关监督管理制度,工作出现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的;区县国土资源部门和基层国土所在日常土地管理工作中,未能认真履行职责,巡查监管不力,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并有效制止,或者无法有效制止又未及时上报的;
(七)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土地管理中,未能依法履行职责,弄虚作假的;
(八)土地管理共同责任部门在接到国土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的会知书后,仍然为违法违规用地办理有关许可证照、违规办理审批(审核)事项的;
(九)土地管理共同责任部门未能依法履行职责,对违法违规用地案件有案不查、压案不办、避重就轻、甚至充当保护伞的;
(十)土地管理共同责任部门未能落实《汕头市关于建立土地管理共同责任制度的实施意见》规定的共同管理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一)其他违反土地管理法规行为的。
第八条 因不可抗拒因素难以履行职责的可免予问责。
第四章 问责方式
第九条 问责主体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以下问责方式: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限期整改;
(三)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四)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五)责令公开道歉;
(六)通报批评;
(七)停职检查或责令辞职;
(八)建议免职。
采用上述问责方式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条 问责主体根据问责事项情节的轻重、损害的大小和影响的程度,决定问责方式。
(一)情节轻微,损害和影响较小的,对问责对象采用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整改、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方式问责;
(二)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较大的,对问责对象采用责令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的方式问责;
(三)情节特别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的,对问责对象采用停职检查或责令辞职、建议免职的方式问责。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1年内出现2次以上被问责的;
(二)在问责过程中,干扰、阻碍、不配合调查的;
(三)打击,报复、陷害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有关人员的;
(四)采取不正当行为,拉拢、收买问责调查人员,影响公正实施问责的。
第十二条 有发现并及时主动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害和影响情形的,可从轻问责。第十三条 有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的情形,构成违反党纪、政纪应追究纪律责任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章 问责程序
第十四条 问责主体按如下程序开展问责工作:
(一)启动。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领导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和批示,上级的通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提案和建议、批评、意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检举控告,新闻媒体的报道,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工作检查或工作目标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或通过其他渠道发现的涉嫌问责的情形,可决定启动问责程序。
(二)调查。由问责评主体牵头组成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问责调查组,对事实进行调查核实,并形成问责调查报告。
问责主体为党委、政府的问责事项,由纪委、监察局根据党委、政府的决定牵头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并向党委、政府作出问责调查报告。
调查一般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作出问责调查报告。情况复杂的,经决定启动问责程序的领导批准可延长15个工作日。问责调查报告包括问责情形的具体事实、基本结论和问责建议。
被调查的对象应当配合调查。阻挠或干预调查工作的,调查组可以按照干部任免程序的有关规定,提请暂停其职务。
调查组应当听取被调查对象的陈述和申辩并进行核实,陈述和申辩意见成立的应当采纳,不得因被调查人申辩而从重问责。
调查组成员与被调查对象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调查人员未认真开展调查,作出的调查结论与事实出现重大偏差,致使问责主体作出错误的问责决定,应
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三)问责决定。决定启动问责程序的机关和领导根据调查报告决定不问责的,问责主体应当将调查结论和领导的决定书面告知被调查的问责对象。
决定启动问责程序的机关和领导根据调查报告认为需要问责的,应由问责调查组将调查报告提交问责主体的领导班子进行讨论,集体作出问责决定并施行。
问责决定书应当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送达,并告知被问责人享有的权利。被问责对象被问责前引咎辞职的,不再依照本规定予以问责。
(四)申诉。被问责对象对问责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问责决定书后10天内向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或其上级机关提出申诉。申诉期间,问责决定不停止执行。
(五)复议、复查。受申诉的机关和部门应在30个工作日内进行复议、复查,并作出决定。问责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问责方式适当的,维持原决定。问责认定事实基本清楚,但问责方式不当的,变更原决定。问责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决定撤销问责决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依照本规定需要发出通知和决定等文书的,由问责主体同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拟制和送达。
第十六条 对村居党员干部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失职行为问责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对土地管理工作失职行为问责,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中共汕头市纪委汕头市监察局关于对土地管理工作失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自行废止。
第五篇:国务院部署四大举措接力稳增长 对落实不力将约谈问责
国务院部署四大举措接力稳增长 对落实不力将约谈问责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点督查情况汇报,对落实不力的坚决处置整改。
“今年二季度,我们的经济出现趋稳,相当多方面有了向好趋势。其中,开展督查在推动各部门、各地方落实国务院重大部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理在常务会议上说。
专家表示,近期经济虽有趋稳向好势头,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前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改革措施和重大项目,效果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国务院强调落实督导,可谓对症下药。不论是抓紧财政资金运用,还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都有利于增加有效需求,巩固发展势头,预计经济增长率有望在下半年企稳回升。
重心 抓紧整改发现的问题
会议指出,近两个月我国经济发展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加,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财政货币政策持续显效,发展动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有信心、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进一步抓好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落实,对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听取了国务院督查组对18个省份和35个部门、单位重点督查情况的汇报,对相关地区和部门主动有力抓好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政策落实予以充分肯定,同时要求抓紧整改发现的问题。
会议确定,一是各级财政将已收回沉淀和违规资金2500多亿元,加快统筹用于急需领域;国务院将239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调整用于在建重大项目;对闲置土地处置不力的收回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二是督促加快铁路、农村公路和重大水利等建设,保证完成全年目标。通过专项债券及其他市场化筹资,支持国际产能合作。三是对涉农资金整合、放宽公积金使用、政务信息共享等方面落实不到位的事项挂牌催办。四是抓紧清理阻碍改革推进、政策落地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加快修订财政、投融资等管理规定和市场准入、产品服务等标准。各地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各部门要加强服务,帮助地方解决难题。对明显不作为、整改不力的要约谈问责。建立健全常态化督查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取得实效。
“这次督查中发现了一些值得表扬的现象。同时,也抓住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典型,要严格问责、坚决整改。” 总理说,“要狠抓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落实,顶住下行压力、增强发展动力,巩固经济趋稳向好势头。”
今年5月以来,国务院派出11个督查组,由国务院副秘书长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对18个省(区、市)和35个部门、单位开展重点督查。这是本届政府第二次组织大督查行动。
影响 对增长趋稳意义重大
地方政府不作为被认为是今年以来投资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此次督察对经济增长趋稳意义重大。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国务院将继续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点进行督查并要求及时进行情况汇报,对落实不力的坚决处置整改。从财政角度来看,就是要求督查稳增长的相关措施,是否通过财政的撬动作用促进了合理有效的投资、扩大内需、促进外贸发展,总而言之,重点是要督查是否把宝贵的公共资金资源用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中。之所以此时做出这个表态,一是目前经济在筑底阶段,需要政策的强力支持,二是财政收支的缺口趋势性扩大,我们需要精打细算过日子。通过有效的督查,将会使政策落地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有利于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积极有效推进。”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李全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和投资活动增长的大幅回落。稳定并加快投资增长,首先要突破资金瓶颈,最主要的是加快预算资金投放,督促重点项目资金使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其次要尽快启动更多投资项目,推进各个项目加快建设。国务院强调落实督导,同时对这两方面存在积极作用。
国家信息中心助理研究员邹士年认为,这次重点督查有助于推动重大政策落实和重大项目落地生根。他说,很多地方政府对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认识不足或者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意识不强,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加上地方财政压力,对于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的落实存在畏难和消极情绪。通过督查,可以起到“猛击一掌”的重要作用,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对当前中央政策内涵的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政策要求,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预期 下半年有望企稳回升
随着督察工作的稳步开展,以及二季度一系列稳增长举措逐步见效,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趋稳迹象,多方判断,下半年经济有望企稳回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企稳迹象:年初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逐步回升,呈逆季节回升特点,连续三个月保持“弱”扩张态势;近期全社会用电量上升、中长期信贷较快增长、部分原材料价格止跌回升,市场需求筑底企稳已露端倪。预计下半年物价水平趋稳,工业通缩压力减弱,经济运行的风险减弱,经济增长可能温和回升。全年经济运行呈前低后稳特点,能够实现7%的增长目标。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在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未来2到3个月,经济活动增速有望进一步企稳,并于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呈现温和复苏态势,维持对二、三、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7%、7.2%的预测。受益于今年四五月以来货币政策的持续放松,GDP环比增速的回升有望在三季度最为显著。平安证券研究报告估计,今年四个季度的GDP增速分别为7.0%、7.1%、7.2%、7.2%。报告称,5月的经济数据显示出一点点经济企稳的势头,这种势头将随着时间的延续而更加确定。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本轮宏观经济走势下行的态势有望在今年底到明年一季度逆转。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这一轮的主要问题出在了中国自身而不是外部市场的低迷。而中国自身的经济问题主要出在了投资方面,其中房地产投资开发速度的下滑则是重中之重。“综合各种分析我们认为,今年年底到明年第一季度,随着房地产周期性调整基本到位,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将逐步上行。当然,这一走势分析有可能受到美联储加息而带来的个别新兴市场国家巨大波动而波及的影响。这一国际因素将有可能推迟本轮下行走势的逆转。”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