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模拟卷十七大报告的新思想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十七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首次明确指出和深刻阐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报告的灵魂和标志,也是报告最大的新意和亮点。
■首次完整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首次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完整概括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首次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中。
■鲜明地、有针对性地评论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和重大意义,全面概括和论述改革开放的目的。
■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强调要“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改为“人均”,且增加“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前提条件。“生态文明”概念首次写入党的文件中。
■描绘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的美好前景。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目标和要求。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改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重要论断。首次明确提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把这作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重要举措之一。
■明确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七大作的报告,内容十分丰富,思想极其深刻,新意亮点非常之多。本文试图将报告提出的若干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一个初步的梳理,未必全面和准确,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首次”,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或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代会”)文献中第一次出现。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报告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写到主标题上,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报告的灵魂和标志,也是报告最大的新意和亮点。
2.首次明确指出和深刻阐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首次完整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并首次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的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和任务,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这一表述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七大将“建设”改为“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6.首次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中。突出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7.鲜明地、有针对性地评论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和重大意义。指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8.作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论断。
9.全面概括和论述改革开放的目的。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关于科学发展观
1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1.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完整概括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2.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指出: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13.概括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14.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中增加“信息化”一词,拓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1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表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6.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在继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同时,增加了“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内容。
17.首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式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之中。报告把“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要求,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18.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摆在突出位置。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提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19.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强调要“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和生动体现。
2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要求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三、关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1.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改为“人均”,且增加“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前提条件。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2.提出一系列新的明确目标: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等。
23.“生态文明”概念首次写入党的文件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24.描绘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的美好前景。指出到2020年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一)关于经济建设
2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目标和要求。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6.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改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
27.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8.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概念和目标。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9.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30.“保护全球气候”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这既是对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和宣示。
31.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方面,提出“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的新思路。同时,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新要求。
32.在继续重申“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首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二)关于政治建设
33.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重要论断。这是对邓小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重要论断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重要论断的延伸和拓展。
34.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积极稳妥推进”,同时强调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这里不仅提出了“不断深化”的任务,也提出了“相适应”的新要求。
35.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根本和目标。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6.首次明确提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把这作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重要举措之一。
37.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即: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报告强调必须把这“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38.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中,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报告在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时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39.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到“社会组织”和“社会自治”概念,要求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4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行政机构“大部门体制”问题。要求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41.首次提出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这作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前提和条件,并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三)关于文化建设
42.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提法。鲜明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任务和根本要求。
43.首次使用“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44.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党代会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思想库”一词。提出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46.首次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报告倡导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并决定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47.首次将“和谐文化”写入党代会报告之中。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等等。
48.鲜明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求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49.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文化权益”、“文化产业群”、“文化生活方式”、“文化业态”、“文化传播体系”等新名词。提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活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5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鲜明提出“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四)关于社会建设 51.首次把“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一个方面写入党代会报告之中,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党代会报告中正式得以确认。
52.明确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53.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把“教育公平”提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的高度,强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把十六大提出的“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改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等。
54.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等等。
55.改变十六大报告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提法,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56.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机会公平”;“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等等。
57.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报告提出,要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等。报告还把“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把基本医疗保险从“城镇职工”扩大到“城镇居民”,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范围由“城市居民”扩大到“城乡居民”。
58.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等。
59.“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组织”等概念首次纳入党代会报告之中。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等等。
(五)关于其他方面 6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报告提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61.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两岸“达成和平协议”的建议。报告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62.明确提出“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
63.“和谐世界”的主张首次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之中。报告鲜明宣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五、关于党的建设
64.鲜明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出: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65.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即:要“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66.首次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作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部署。
67.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等等。
68.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
69.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提出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70.首次把“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写入党代会报告中。报告还提出要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健全干部双重管理体制,完善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办法,等等。
71.“流动党员管理”、“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等内容首次纳入党代会报告之中。提出: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等等。
72.鲜明提出“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并且首次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汤应武/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教授)
第二篇:模拟卷十七大报告学习提纲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十七大报告学习提纲: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比做一个茁壮成长的大树,让我们来观察这颗大树
1.我们首次看到的是她的果实(原报告中第一部分),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果实呢?
2.接着我们来了解她的成长历程(原报告第二部分),从树的年轮中我们发现近代史
中她成长的历程
3.怎样才能让她长得更高更好呢?
4.我们要研究种树的方法、目标、施肥、原则、制度、成长环境
5.方法:科学发展观(原报告第三部分)
6.目标:小康社会(原报告第四部分)
7.施肥:国民经济(原报告第五部分)
8.制度与原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原报告第六部分)
9.氛围:社会主义文化(原报告第七部分)
10.困难:民生问题(原报告第八部分)
11.森林问题:国防(原报告第九部分),一国两制(原报告第十部分)外交政策(原
报告第十一部分)
12.园丁骨干队伍的发展:党建工作(原报告第十二部分)
果实:
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
人民生活
民主法制建设
香港、澳门
外交
党的建设
差距、困难与问题
成长历程:
1978--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新时期中央领导集体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广度)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高度)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深度)
方法:科学发展观
重要性与必要性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
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措施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目标:小康社会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
费模式。
施肥:国民经济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制度与原则: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工作氛围: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重点、难点:民生问题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森林问题:国防与军队现代化、“一国两制”、外交
园丁中骨干队伍:党建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
全党
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
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第三篇:十七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七大报告共分十二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成就;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十七大报告新提法
1.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家认为,这是十七大最大亮点,是这份报告中最重要的新名词,说明指导中国发展的理论有了新变化;
2.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长远和现实目标结合得更加紧密;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4.翻两番:由“总量”以“人均”,一词之变,对经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人均得到实惠将会更多; 5.“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政治报告,这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的新表述;
6.“统筹兼顾”多种重大关系,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摆上重要位置;
7.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8.“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更为深刻。
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1.首次明确指出和深刻阐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报告的灵魂和标志,也是报告最大的新意和亮点。2.首次完整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首次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完整概括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首次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中。
4.鲜明地、有针对性地评论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和重大意义,全面概括和论述改革开放的目的。
5.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强调要“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6.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改为“人均”,且增加“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前提条件。“生态文明”概念首次写入党的文件中。
7.描绘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的美好前景。8.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目标和要求。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改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9.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重要论断。首次明确提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把这作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重要举措之一。
10.明确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十七大关键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4.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 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7.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和平协议: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9.改善民生: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 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10.公民意识: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11.人均GDP翻两番: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12.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3.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14.全面小康: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5.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16.反腐倡廉: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17.共建共享: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 民共享。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1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过去五年的成就
一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 二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 三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 四是党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其明显的标志是: 1.经济实实力大幅提升; 2.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3.人民生活改善;
4.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 5.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6.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7.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 8.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
9.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十条经验总结
1.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2.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3.把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4.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5.把推动经济学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6.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7.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8.把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9.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10.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点要求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条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八项任务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六项任务
1.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5.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6.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四个方面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4.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个途径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三个必须
1.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2.必须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 任务的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3.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
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七点共识
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 2..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重大课题;
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4.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5.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6.当前,“台独”分裂势力加紧进行分裂活动,严重危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7.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加强党的建设新工程(一条主线、六项工作、四个一定)
一条主线: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六项工作: 1.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2.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 3.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4.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5.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6.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四个一定:
1.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2.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
3.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4.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大团结,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提供强大力量。
第四篇:十七大报告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释义
十七大报告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释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报告〕“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背景〕党的十二大最早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读〕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深刻,意义重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角度来认识,它表明我们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拓展和延伸这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找到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探索到这条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角度来认识,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要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拓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统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些拓展,集中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角度来认识,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已经形成和确立,但是我国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地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改革,革除那些“不相适应”的地方,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角度来认识,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延伸、事业在拓展、实践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必然是发展的理论体系。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焕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
总之,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前景的新征程。
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 牛先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报告〕“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形成的理论成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解读〕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为我们党今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理论勇气和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基
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对这一理论体系的概括和阐发,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科学、更加完备、更加深刻,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的价值和生命力维系于实践的需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是科学的,之所以能够成为指引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旗帜,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必须永葆其实践品格和创造性活力。
南京政治学院理论教育一系教授 阎增武
翻两番:从“总量”到“人均”
〔报告〕“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背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0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02年的近1.5倍,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是基于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确定的。
〔解读〕国内生产总值从“总量”到“人均”翻两番的目标,是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新要求。其“新”表现为:一是这个目标强调了“人均”GDP翻两番,就是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3500美元左右,显然是比十六大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更高标准的小康指标。同时,我国人口较多,而且人口不断增长,经济总量增长可以表明我国国力的增强,而不能准确地反映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人均GDP就更能反映居民在经济发展中分享成果以及居民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提高的状况,从而纠正了以往片面强调经济总量增长的观念和做法。因此,强调“人均”理念,也是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的体现。
二是强调在提高发展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人均”翻两番。这就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显然,达到这个新要求的难度更大了。在提高发展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人均GDP翻两番,不仅将会为今后5年人民生活带来更为显著、更为全面的变化,而且将会改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成本和代价过大的状况。
小康目标从“总量”到“人均”翻两番,是经过科学测算提出来的,因而是一个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
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 贾建芳
“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升华
〔报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背景〕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解读〕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言,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从历史发展来看,生态文明也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强调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改变消费模式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工业文明为人类创造了非常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它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消费,也使全球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物种灭绝、资源短缺等生态灾难。在过去20多年中,我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但生态负担却日益沉重,生态破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形成了现实威胁。如果不尽最大可能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很可能造成“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的严重后果。生态文明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生活问题,政治问题。有了金山银山,却丢了绿水青山,老百姓的生活必然是不幸福的。
“生态文明”写入十七大报告,既是我国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成果的总结,也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所取得的最重要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实际上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
西安政治学院基础系副教授 李丽侠
“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报告〕“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背景〕当前居民储蓄在15万亿元左右,而随着股市等金融市场的繁荣,百姓投资理财热情高涨。
〔解读〕所谓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这些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本身增值所获得的收益等。“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即国家要采取各种措施,让老百姓运用手中的财富获得更多的收入。这一新词汇昭示了我党“藏富于民”的治国理念,彰显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很快,而个人工资占GDP的比例,1989年是16%,2003年则下降到12%。从绝对量上看,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70%左右,而财产性收入很少。这一比例不仅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与发展中国家比也是比较低的。让群众手里的财富和国家的财富一同增长,民间才有创富的动力,国家才会不断进步,社会才会日益和谐。扩大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使老百姓的财富保值增值,提升小康生活的质量。
随着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近两年来,我国群众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虽然基数很小,但是增长速度很快。2005年增幅为19.7%,2006年为26.5%,2007年由于股市和金融市场活跃,群众财产性收入将进一步提高。今后,要使我国群众的财产性收入长期稳定增长,还需要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群众用财产致富,拓宽群众的创富渠道;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通过制度保证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保障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以解除积极创造财富的后顾之忧。
信息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教授 濮小金
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
〔报告〕“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背景〕过去我们一直倡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主要是着重于总量,而十七大报告中新的表述,更注重经济与其他事业的协调性,是一个突出“又好又快”发展的“好”的概念。
〔解读〕这一新提法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强调的是在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它摒弃了“经济增长方式”中片面通过追求数量上扩张来实现更多产出的内容,涵盖了其通过经济效益上的提高来进行数量扩张,而且还包含了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并进,经济成果的合理分配,以及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这一新的提法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发展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单纯的高经济增长率毕竟不能包治百病,在高增长的背后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当前,我国资源和环境已经难以支撑“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不协调”的粗放型增长,一些大型城市更是面临着土地、空间、能源、水资源、环境严重透支、难以为继的境况;一些地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协调,集中反映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方面。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型为集约型,是从20年前的十三大开始提出的,并在随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被强调,但收效却低于预期。这其中既有受经济起点低、底子薄等客观因素制约的无奈,也有受官员政绩观、地方财政收入等因素制约而片面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思想观念上不转变,上述问题难以尽快消除。此次十七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非“经济增长方式”,正是为了促使人们从思想观念上更新和转变认识,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陆军航空兵学院政治教研室讲师 王淑平、张军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报告〕“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背景〕“民主”一词在十七大报告中出现了60多次。
〔解读〕社会主义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同人民当家做主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无产阶级的解放时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社会主义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业,而人民的利益只有靠人民当家做主才能够真正得到维护。民主的“主”如果少了一点,就会变成“王”。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同其它的主义、其它的社会理想相区别的一个关键点。一百多年来,民主伴随着社会主义的成长而成长。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历程,也翻开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的篇章。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意味着社会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必须通过人民民主的健康和蓬勃发展体现出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的民主政治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验和保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成为民主政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的科学指针。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十七大报告中出现的这些新表述,将成为未来5年乃至今后一个时
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词。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生命”,意味着我们党对民主与社会主义有机联系的认识已经提高到生命相依的高度。这既是对人民民主价值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民主价值的提升,显示的是人民主体地位的突出和强化,它与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在本质上相通,民主愈发展,社会主义就愈是具有生命力,而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的水平也就愈能够得到提升,这就是规律所在。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 孙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报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背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曾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解读〕报告这一新提法,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为此,就要树立“文化软实力是重要国力”的观念,把文化产业列入国家战略,大力推动和扶植文化产业。要详细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和文化发展政策,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其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做到“国家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工作,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构建文化传播体系,使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通过各种媒体传递到世界各地。
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 于淼
第五篇:李白诗全集卷 十七
李白诗全集卷 十七(古近体诗三十三首)
送韩侍御之广德
昔日绣衣何足荣。
今宵贳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
酣歌一夜送泉明。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我闻隐静寺。
山水多奇踪。
岩种朗公橘。
门深杯渡松。
道人制猛虎。
振锡还孤峰。
他日南陵下。
相期谷口逢。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送别
斗酒渭城边。
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
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
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
新月到应圆。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吴江女道士。
头戴莲花巾。
霓衣不湿雨。(衣一作裳)
特异阳台云。
足下远游履。
凌波生素尘。
寻仙向南岳。
应见魏夫人。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
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
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
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
不必问君平。
送李青归华阳川
伯阳仙家子。
容色如青春。
日月秘灵洞。
云霞辞世人。
化心养精魄。
隐几□天真。【上穴下目】
莫作千年别。
归来城郭新。
送舍弟
吾家白额驹。(额一作马)
远别临东道。
他日相思一梦君。
应得池塘生春草。
送别 得书字
水色南天远。
舟行若在虚。
迁人发佳兴。
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
潭澄羡跃鱼。(圣朝思贾谊。
应降紫泥书。
送鞠十少府
试发清秋兴。
因为吴会吟。羡一作怜)
碧云敛海色。
流水折江心。
我有延陵剑。
君无陆贾金。
艰难此为别。
惆怅一何深。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并序
余时系浔阳狱中。正读留侯传。秀才张孟熊蕴灭
胡之策。将之广陵。谒高中丞。余嘉子房之风。
感激于斯人。因作是诗送之。
秦帝沦玉镜。(一作六雄灭金虎)
留侯降氛氲。
感激黄石老。
经过沧海君。
壮士挥金槌。
报仇六国闻。
智勇冠终古。
萧陈难与群。
两龙争斗时。
天地动风云。
酒酣舞长剑。(酒酣一作纵横)
仓卒解汉纷。
宇宙初倒悬。
鸿沟势将分。
英谋信奇绝。
夫子扬清芬。
(上二句一作
夫子称卓绝。
超然继清芬。)
胡月入紫微。
三光乱天文。
高公镇淮海。
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
戡难光殊勋。
我无燕霜感。
玉石俱烧焚。
但洒一行泪。
临歧竟何云。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桑落洲渚连。
沧江无云烟。
浔阳非剡水。
忽见子猷船。
飘然欲相近。
来迟杳若仙。
人乘海上月。
帆落湖中天。
一睹无二诺。
朝欢更胜昨。
尔则吾惠连。
吾非尔康乐。
朱绂白银章。
上官佐鄱阳。
松门拂中道。
石镜回清光。
摇扇及千越。
水亭风气凉。
与尔期此亭。
期在秋月满。
时过或未来。
两乡心已断。
吴山对楚岸。
彭蠡当中州。
相思定如此。
有穷尽年愁。
饯校书叔云
少年费白日。
歌笑矜朱颜。
不知忽已老。
喜见春风还。
惜别且为欢。
徘徊桃李间。
看花饮美酒。
听鸟临晴山。
向晚竹林寂。
无人空闭关。
送王孝廉觐省
彭蠡将天合。
姑苏在日边。
宁亲候海色。
欲动孝廉船。
窈窕晴江转。
参差远岫连。
相思无昼夜。
东泣似长川。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秀才何翩翩。
王许回也贤。
暂别庐江守。
将游京兆天。
秋山宜落日。
秀水出寒烟。
欲折一枝桂。
还来雁沼前。
洞庭醉後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果一作杲)
昔别若梦中。
天涯忽相逢。
洞庭破秋月。
纵酒开愁容。
赠剑刻玉字。
延平两蛟龙。
送君不尽意。
书及雁回峰。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并序
仲尼旅人。文王明夷。苟非其时。圣贤低眉。况仆之
不肖者。而迁逐枯槁。固非其宜。朝心不开。暮发尽
白。而登高送远。使人增愁。陈郎将义风凛然。英思
逸发。来下曹城之榻。去邀才子之诗。动清兴于中流
。泛素波而径去。诸公仰望不及连章祖之序。惭起予
辄冠名贤之首。作者嗤我乃为抚掌之资乎。
衡山苍苍入紫冥。
下看南极老人星。
回飚吹散五峰雪。
往往飞花落洞庭。
气清岳秀有如此。
郎将一家拖金紫。
门前食客乱浮云。
世人皆比孟尝君。
江上送行无白璧。
临歧惆怅若为分。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廓落青云心。
交结黄金尽。
富贵翻相忘。
令人忽自哂。
蹭蹬鬓毛斑。
盛时难再还。
巨源咄石生。
何事马蹄间。
绿萝长不厌。
却欲还东山。
君为鲁曾子。
拜揖高堂里。
叔继赵平原。
偏承明主恩。
风霜推独坐。
旌节镇雄藩。
虎士秉金钺。
蛾眉开玉樽。
才高幕下去。
义重林中言。
水宿五溪月。
霜啼三峡猿。
东风春草绿。
江上候归轩。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水国秋风夜。
殊非远别时。
长安如梦里。
何日是归期。
送梁四归东平
玉壶挈美酒。
送别强为欢。
大火南星月。
长郊北路难。
殷王期负鼎。
汶水起垂竿。
莫学东山卧。
参差老谢安。
江夏送友人
雪点翠云裘。
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
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实。
何以赠远游。
徘徊相顾影。
泪下汉江流。
送郗昂谪巴中
瑶草寒不死。
移植沧江滨。
东风洒雨露。
会入天地春。(予若洞庭叶。
随波送逐臣。
思归未可得。
书此谢情人。
地一作池)【王干】
江夏送张丞
欲别心不忍。
临行情更亲。
酒倾无限月。
客醉几重春。
藉草依流水。
攀花赠远人。
送君从此去。
回首泣迷津。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白鹭拳一足。
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
直向使君滩。
送二季之江东
初发强中作。
题诗与惠连。
多惭一日长。
不及二龙贤。
西塞当中路。
南风欲进船。
云峰出远海。
帆影挂清川。
禹穴藏书地。
匡山种杏田。
此行俱有适。
迟尔早归旋。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桂水分五岭。
衡山朝九疑。
乡关渺安西。
流浪将何之。
素色愁明湖。
秋渚晦寒姿。
畴昔紫芳意。
已过黄发期。
君王纵疏散。
云壑借巢夷。
尔去之罗浮。
我还憩峨嵋。
中阔道万里。
霞月遥相思。
如寻楚狂子。
琼树有芳枝。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一作倍侍御叔华登楼歌)【月兆】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一作复)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君即刘越石。
雄豪冠当时。
凄清横吹曲。
慷慨扶风词。
虎啸俟腾跃。
鸡鸣遭乱离。
千金市骏马。
万里逐王师。
结交楼烦将。
侍从羽林儿。
统兵捍吴越。
豺虎不敢窥。
人生一作男儿)散发弄扁舟一作举棹还沧洲)
大勋竟莫叙。
已过秋风吹。
秉钺有季公。
凛然负英姿。
寄深且戎幕。
望重必台司。
感激一然诺。
纵横两无疑。
伏奏归北阙。
鸣驺忽西驰。
列将咸出祖。
英僚惜分离。
斗酒满四筵。
歌啸宛溪湄。
君携东山妓。
我咏北门诗。
贵贱交不易。
恐伤中园葵。
昔赠紫骝驹。
今倾白玉卮。
同欢万斛酒。
未足解相思。
此别又千里。(一作此外别千里)
秦吴渺天涯。
月明关山苦。
水剧陇头悲。
借问几时还。
春风入黄池。
无令长相忆。
折断绿杨枝。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泾川三百里。
若耶羞见之。
锦石照碧山。
两边白鹭鸶。
佳境千万曲。
客行无歇时。
上有琴高水。
下有陵阳祠。
仙人不见我。
明月空相知。
问我何事来。
卢敖结幽期。
蓬山振雄笔。
绣服挥清词。
江湖发秀色。
草木含荣滋。
置酒送惠连。
吾家称白眉。
愧无海峤作。
敢阙河梁诗。
见尔复几朝。
俄然告将离。
中流漾彩□。
列岸丛金羁。
叹息苍梧凤。
分栖琼树枝。
清晨各飞去。
飘落天南垂。
望极落日尽。
秋深暝猿悲。
寄情与流水。【益鸟】
但有长相思。
五松山送殷淑
秀色发江左。
风流奈若何。
仲文了不还。
独立扬清波。
载酒五松山。
颓然白云歌。
中天度落月。
万里遥相过。
抚酒惜此月。
流光畏蹉跎。
明日别离去。
连峰郁嵯峨。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别)
放歌倚东楼。(放一作吴)
行子期晓发。
秋风渡江来。
吹落山上月。
主人出美酒。
灭烛延清光。
二崔向金陵。
安得不尽觞。
水客弄归棹。
云帆卷轻霜。
扁舟敬亭下。
五两先飘扬。
峡石入水花。
碧流日更长。
思君无岁月。
西笑阻河梁。
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鸾乃凤之族。
翱翔紫云霓。
【高欠】
文章辉五色。
双在琼树栖。
一朝各飞去。
凤与鸾俱啼。
炎赫五月中。
朱曦烁河堤。
尔从泛舟役。
使我心魂凄。
秦地无碧草。
南云喧鼓鼙。
君王减玉膳。
早起思鸣鸡。
漕引救关辅。
疲人免涂泥。
宰相作霖雨。
农夫得耕犁。
静者伏草间。
群才满金闺。
空手无壮士。
穷居使人低。
送君登黄山。
长啸倚天梯。(倚一作上)
小舟若凫雁。
大舟若鲸鲵。
开帆散长风。
舒卷与云齐。
日入牛渚晦。
苍然夕烟迷。
相思定何许。(杳在洛阳西。
送储邕之武昌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春风三十度。
空忆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
衔杯惜未倾。
湖连张乐地。
山逐泛舟行。
诺为楚人重。定一作在)(西一作高)许一作所)
诗传谢□清。【月兆】
沧浪吾有曲。
寄入棹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