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调研报告(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2:0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山市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山市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调研报告》。

第一篇:黄山市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调研报告

黄山市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8-2 信息来源:

作者:市委党校第二十九期中青班第四小组

近年来,我市结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以实施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为抓手,大力加快旅游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构建了囊括了旅游六要素的多功能、多层次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以黄山风景区为核心的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以徽州文化体验旅游、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为代表的新兴文化旅游业态蓬勃发展。为切实了解当前我市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的现状,中青班第4小组全体成员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先后前往部分区县、景区景点和项目现场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就这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是资源丰富,基础良好。我市文化遗存遍布全境,旅游资源密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0倍。现存古民居1万多幢、古村落100多个、馆藏文物20余万件、契约文书40余万件。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12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13处,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17家、省级63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16项、省级49项,徽墨制作技艺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徽州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徽文化这一中国优秀地域文化为代表,包括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高品质文化资源在我市高度聚合、交叉重叠,旅游开发潜力巨大,为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业态多样,产品叫好。围绕徽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统筹规划和整合文化资源,近年来我市相继推出了以徽文化深度体验为重点等文化精品旅游。黄山风景区、歙县徽州古城、屯溪老街3个点,“世界遗产经典”、“古韵徽州”、“和谐休闲徽州”3条线路还成功入选“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线路。大力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一期完成投资16.6亿元,打造文化产业新型业态80余处;推出了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农家生活、文化体验等不同类型的“百佳摄影点”;培育打造了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状元文化博物馆、潜口民宅博物馆、谢裕大茶叶博物馆、祁红博物馆等旅游文化产品;启动徽文化艺术长廊建设,宏村(秀里)影视基地文化产业区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是带动明显,效益向好。“十一五”时期,我市累计接待游客9200万人次,其中入境391.82万人次,实现总收入503.98亿元,创汇10.28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48倍、2.73倍、2.86倍和3.76倍。其中,徽州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占全市旅游产品的70%以上,文化旅游景区接待量占全市旅游接待总量的60%以上,以体验徽州文化、感受乡风民俗为目的的文化旅游消费所占旅游总收入的份额越来越大,充分显示了文化旅游在整个旅游产业体系中的带动作用。另外,文化旅游开发也有力促进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动了景区周边村民致富。如这次调研的祁门县环砂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游目连故里,品农家生活”品牌,不仅救活了一台古戏,当地村民也依托办旅游实现了脱贫致富。仅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农家乐”旅游接待户均增收450元左右。

四是市场广阔,前景看好。随着旅游与文化关联度、协同性不断增强,我市文化与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利用前景。以境外市场为例,据调查,入境旅游者对中国旅游资源最感兴趣的三大部分,其中两部分就是文化旅游资源,即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其比例高达44%和34.4%。而我市一些面向高端市场、高端群体的文化旅游产品一经推出,就深受广大游客尤其是欧美游客的青睐,如以黟县“猪栏酒吧”系列为代表的民居客栈、以徽州区丰乐湖德懋堂为代表的主题乡村度假村、以百佳摄影点为代表的专项旅游等,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再如这次我们调研所到的徽州府衙恢复工程,整个项目投资约1.6亿元,将于2年内完工。届时,壮观的府衙必将成为游客感知徽州历史、领略徽州文化的极佳所在二、经验做法

一是创新理念、找准定位。各地立足资源特色和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找准了自身定位,形成了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品牌。如歙县通过实施古城整体改造提升工程,紧扣徽州府衙修复、斗山街保护、渔梁坝景区、练江保护与开发四个重要节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中国第一古州府”;休宁县依托齐云山道教文化、海阳状元文化、乡村原生态文化,将旅游整体形象确定为“状元故里?养生之都”;祁门县在推进旅游发展实践中,注重凸显“绿色、原始、生态、古朴”的特色,深入挖掘“生态文化、红茶文化、新安医学文化、陶瓷文化、民俗文化”等旅游元素,积极打造“华东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各个景区景点也找准了自身的卖点,如歙县昌溪、徽州区呈坎各有“歙南第一村”、“八卦风水村”之美誉,当地党委、政府充分挖掘其独有的乡村文化内涵,抓住乡村民俗文化、徽州风水文化这个“题眼”做活乡村旅游文章,形成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相得益彰的文化旅游新格局。

二是搭建平台,打造品牌。演艺产品是旅游与文化结合的有效表现载体。如我市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全面推出了“徽州六绝”旅游表演项目,重点推广了《徽韵》大型多媒体歌舞和黄梅戏会馆等文艺演出,以经典歌舞的形式将徽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广大游客,并入选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与此同时,大力培育节庆旅游产品,如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以及黟县国际摄影节、歙县民俗文化节、祁门国际红茶节、温泉文化节均已成为品牌节庆活动。一些景区通过炒热卖点也成功吸引了游客的眼球,如汤口镇翡翠谷景区,借助当地流传甚广的36名上海青年在翡翠谷的爱情故事,精心策划与打造“情爱文化”主题,连续举办四届中国黄山七夕情人节,并邀请长三角各类强势媒体跟踪报道,“情人谷”旅游品牌在广大青年游客群体中已经是名闻遐迩。

三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府主导是文化旅游产业能否快速成长的关键因素。特别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初期,单纯通过市场运作或招商引资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明显成效。政府必须在先期进行有效的整体策划规划、营销宣传包装,完善基础设施,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灵活的工作机制,完善投融资政策,全方位地予以扶持。如屯溪区从“文化展示、商贸流通、娱乐休闲、旅游接待、特色小吃”五个方面对老街进行改造,合理调整三条横街经营业态,成功吸引各类商户70家入内经营,形成一马路古玩特色街区、二马路现代休闲娱乐街区、三马路文化体验街区三条风格迥异的街区。再如黟县为破解古民居资金保护难题,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在设立文物保护基金,并从景点门票中提取20%用于专项文物保护的前提下,选择了部分古民居向社会推出认领、出租、出售等活动,并赋予投资者开发文化新业态的权利,有效推进了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三、存在问题

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同质化、单一化倾向还比较严重,大多停留在浅层次地开发上,满足于原始资源的简单化展示,缺乏更多体验型、休闲型、参与型的文化旅游产品。二是景区景点开发投入的力度还不够大,一些景区由于缺乏大集团、大企业的参与,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无论是接待能力、服务水平、经营效益,都难以上规模上档次。一些景区的基础设施还相对滞后,如景点内部道路等级较低,部分路段大客车难以进入。三是文化旅游创意、策划和宣传推介还缺乏大的手笔,一些地方还存在坐等游客的思想,即使宣传,由于缺乏联动协调机制,各景点也常常是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营销效果总体不佳,多元文化的联动叠加效应也不够明显。此外,对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辨证关系认识还不够到位,导致一些地方重开发轻保护,急功近利,浪费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些地方则单纯只强调保护,封闭保守,在发展中失去了机会。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可以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四、有关建议

(一)打造精品,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和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要把我市建设成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核心区”,必须要有能够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叫的响、有震撼力的精品力作。建议,一是加大精品的开发力度。加强徽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深度挖掘、整合、开发各种旅游资源,以15个重要节点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十大工程”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积极培育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乡村旅游、演艺摄影、文物博览等特色旅游产品;全面完成101个古村落和1065幢古民居的保护开发利用,切实打造30个内容各异的旅游新业态古村落。二是加大产品的创意力度。加快实施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以文化提升旅游的魅力,快速推进徽文化艺术长廊和百佳摄影点建设,集中力量建好文化创意、歙县古城徽文化展示、齐云山中国道教文化展示、中国状元文化展示等一批特色园区,大力发展博物文化、摄影文化、演艺文化、影视文化、动漫文化和宗教文化。三是加大商品的研发力度。旅游商品的研发一直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软肋,要推进“产销研”之间的对接,引导徽州“四雕”、徽墨、歙砚、万安罗盘、徽派盆景、黄山玉雕、徽州漆器等传统工艺产品集群发展,打造若干游客看得上、买得起、带动走的具有强烈徽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

(二)丰富内涵,进一步做大做强品牌。旅游说到底是一种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的旅游必须要有看头、要有回味,要打造留得住人的强势品牌。建议,一是要为现有景区景点注入文化内涵。如在提升黄山风景区山岳观光、西递宏村等古村落观光产品品质基础上,进一步打响地质文化、黄帝文化、楹联文化、风水文化等招牌,丰富景区的看点和卖点,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和附加值,着力打造世界旅游精品;现有一些景点如黄山区东黄山景区、蓝水河景区虽推出了知青文化、猴魁文化等概念,但仍然需要找到更为具体的表现形式,让游客可看、可感、可悟。二是要充分发挥古城古镇古村古街的效用。这是徽文化最直接的物质载体。重点是加快以徽州府衙修复为中心的歙县古城改造项目,综合提升古城的整体文化品位和休闲功能;进一步提升呈坎、潜口、唐模、棠樾、雄村等重点古镇品位,使古镇串珠成链,互为呼应,成为黄山文化旅游的新亮点;加快屯溪老街升级、黎阳老街改造和万安老街开发步伐,尤其是将屯溪老街打造为一流品质的历史文化街区。三是要着力打造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策应旅游消费升级的态势,将城市作为一个文化旅游产品来经营,如随着徽文化艺术长廊、屯溪老街改造、元一全景剧院、新安江综合开发、花山谜窟激光秀等一批项目的新建改建,加上之前的新安江夜游、徽博等旅游项目,只要经过精心策划包装,中心城区“一江两岸”就能成为融文化展示、民俗体验、休闲观光消费购物为一体的都市旅游经济带。

(三)创新营销,进一步树立整体形象。做足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必须对我市文化与旅游资源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和设计,树立黄山文化与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品牌。建议,一是要做特做响节庆赛事活动。进一步办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黄山茶文化节、黄山温泉节、黄山摄影节、徽州民俗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扩大节庆影响,提升节庆效益。与此同时,不断推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联姻、体育文化与休闲文化结合,继续办好“黄山论剑”、登山节、健走节和山地车节等国际品牌赛事。二是要加大专业细分市场的营销力度。如我市的文化旅游产品在欧美市场很受欢迎,结合中法徽州乡村旅游合作示范项目的实施,我们可有针对性地加大欧洲客源市场营销,力争成为境外市场开发的突破口;境内则要进一步加大对摄影、写生、修学、创作等各类文化消费市场的细分营销。三是要促进区域合作和企业联合。在大力营销黄山市整体形象的基础上,积极与池州、宣城合作,实现徽文化与佛文化、红色文化的市场联动;还要引导旅游企业根据景区特点、时令特征有针对性地编排线路,销售黄山文化旅游精品和新产品,坚决纠正各自为战、互相诋毁、压价竞争的现象。

(四)完善措施,进一步搞好管理服务。我们应把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真正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工程来对待,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建议,一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强对徽州文化、道教文化、状元文化、民俗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加强徽州“四雕”、茶叶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各项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挖掘与整理,促进各项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二是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我市的许多文化旅游资源都是历史遗存,是珍贵文物和古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这些文物和古迹,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在整体开发条件暂不具备的情况下,首先要做好保护,避免资源的破坏和浪费。还要加强对景区开发建设的监管,对景区开发的投资额度、建设规划、承包期限等方面要进行把关,避免开发商的投机行为。三是要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一系列鼓励文化与旅游投资的政策措施,吸引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特别是有激情、有实力、有品位的大集团、大企业,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在用地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特别是文化创意、策划推介等方面的人才,为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做强做大我市文化与旅游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成员:余权威 胡 婷 江红娟 梁昌振

胡炳福 程清华 黄志兵 曹 宇

执笔:曹 宇

指导老师:郗延红

第二篇: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调研报告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是与经济高度融合的新型现代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其意义就在于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文化既可以给旅游提供一种真实的体验,也能展示一个地方的独特所在,而旅游则可以将文化具象的传递,文化和旅游二者彼此约束彼此促进。

近几年,我国把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由此我县与时俱进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积极提升文化旅游的品牌影响力,也促进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纵观目前我县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尤其在文化旅游的发展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本文通过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入剖析,就如何打造文化旅游强县提出建议,以期对发展**县特色旅游业有所帮助。

一、**文化旅游资源基本状况及相互融合现状

1.文化旅游资源基本状况。**县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是关**通往西域古丝绸之道必经之地,人文古迹众多,有古人类遗址、古石窟石雕等106处,馆藏珍贵文物30余件。关山40万亩原始森林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其中,着名的**景区距县城38公里,有观赏、保护价值区域约120平方公里,景区内群山巍峨,森林茂密,物种繁多,文化遗迹丰富,有大小景点100多处,是我国先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现存秦、汉皇帝祭祀炎黄二帝的上、下畤遗址,有“秦皇祭天第一坛”之美誉,是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避暑采风的理想之地。在民间,马尾荷包、藤编、刺绣、剪纸、根雕、陶瓷等民俗艺术独具特色,洋芋搅团、罐罐茶、核桃饺子、玉米糁饭、凉粉鱼鱼等风味饮食远近闻名,贴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曲子戏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药王撒籽”、“双凤献宝”等美丽传说增加了游客的趣味性、神秘性。

2.当前文旅深度融合情况。我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化、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奇秀的自然旅游资源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前景。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日益重视下,文化与旅游正日渐融合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规划编制进一步科学合理。紧密结合县情实际,科学编制了《**县旅游业发展规划(2011-2025)》和《**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明确提出我县旅游开发必须挖掘和融入**地方文化,并对文化旅游相关产品、重点项目以及生态环境与文物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划。编制完成了《关山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区(**片)建设性详细规划》、《玄**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近期建设项目规划》和《全县城市亮化造景总体规划》,《米家沟生态园景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也已启动实施,进一步凸显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思路。

二是城市文化旅游初具规模。近年来,全县倾力投资过亿元,打通了**旅游专线,相继完成了秦皇祭天广场、**景区综合开发、南汭河风情线、雷神山生态园工程和黎明川农业旅游观光带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规划任务。实施四馆两中心、人民广场、**影剧院等12个大型公共文化场所,截止目前,全县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星级旅游厕所12座,在建四星级宾馆2家,三星级宾馆5家,商贸步行街、大型购物场所4处,客运公司3家,旅游商品定点销售点2处,开通20条环县城县内公交车,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相继对社会免费开放,城市文化旅游格局初具规模。

三是对外整体形象进一步树立。主要是坚持每年组团参加西安、**、**、**等国内旅游交易会、旅游宣传推介会,开发活性炭雕**、滋补中药材和工艺玻璃等系列旅游商品,举办了**各类旅游摄影大赛,征集**主题歌曲、形象宣传口号,印制了手提袋、招贴画和地图册等宣传品,特别是成功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演唱会、**新貌摄影大赛及中国摄影家大pK**站采风活动、“诗画关山山水**”全国摄影大赛及金秋关山文化旅游节,在全国知名媒体上,对全县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地域文化进行了广泛宣传。

四是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特邀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成立了**省**山(**)历史文化暨旅游开发研究会,深度挖掘**独具特色的先秦文化、齐家文化和祭天文化,编辑出版了《**历史文化研究文集》、《**揽胜》、《**诗话》、《聚焦**》等宣传文献与书集。及时加固修复上关石拱寺石窟,及时成立保护机构,积极开展了非遗普查工作,组织举行曲子戏调演、“非遗成果作品展”、“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等活动。至目前,全县共有包括曲子戏、陶瓷工艺、打乐架在内的各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12个。

五是特色文化旅游探索起步。整合我县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单位资源,建成了石堡子三线文化主题展览馆。以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开发为途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农家乐58家,正在创建农家乐专业村2个。发挥工业产业优势,在安口正在建设陶瓷文化产业园,积极探索开辟工业旅游线路。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在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县旅游业仍处于观光型的初级层次,“重山水轻文化”现象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是旅游主体文化特色不明显。风光旅游产品的开发没有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中原有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很好展示。如各大景点的导游解说词仍以介绍自然造型为主,缺少对景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宣传;部分历史名人和山水文化资源虽已出书成册,但缺少宣传与应用,仅成为摆设,鲜为人知。二是文化体验活动匮乏。能够让旅游者真正融入其中的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项目不多,缺乏有轰动效应和市场带动力的产品。三是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欠缺。对能体现**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的可视性旅游商品、民间工艺品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开发,特色旅游商品街(店)建设几近空白,直接影响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和消费量,制约了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出。四是实施品牌化战略不到位。近年来虽然也举办过多次节事活动,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促销作用,但由于后续跟进工作不到位,以至于使“办节”成了“一办就结”,变为短期行为,没有形成叠加品牌效应。

三、对策及建议

(一)系统研究,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是简单叠加,只有选择那些具有市场价值、同时具备在旅游产业上发光发热的文化资源,才能真正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建议组成专门队伍,系统整理研究我县历史文化脉络,特别是对秦汉祭**历史史实,上关石拱寺、铜厂沟等文物古迹资源,曲子戏、陶瓷工艺、打乐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找准与具体旅游景点、项目的结合点,做好包装策划和市场营销研究,为推动自然资源与文化内涵的深层次融合做好基础性工作。

(二)打造精品,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围绕打造“诗画关山山水**”的形象定位和建设“中国西部生态旅游休闲养生基地”的总体目标,着力打造叫的响、有震撼力的精品力作。一是加大精品的开发力度。加强煤陶文化、祭天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深度挖掘、整合、开发各种旅游资源,以打造“诗画关山山水**”旅游品牌为抓手**、雷神山、双**“一点十线”旅游景点,积极培育休,依托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乡村旅游、演艺摄影、文物博览等特色旅游产品。二是加大产品的创意力度。加快实施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以文化提升旅游的魅力,快速推进书画、摄影点建设,集中力量建好三线文化、陶瓷文化展示等一批特色园区。三是打造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根据城市文化底蕴和旅游发展的要求,按照建设“中等工业化现代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将城市作为一个文化旅游产品来经营,在新城建设中,加强旅游功能的提升,规划城市休闲街区、旅游体验区,精心策划包装“一轴四片”城市发展新格局,城市功能有效弥补乡村旅游接待设施数量少、配套不足的问题,乡村旅游带动县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县城成为融文化展示、民俗体验、休闲观光消费购物为一体的都市旅游经济带。

(三)创新营销,进一步树立整体形象。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消费,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消费,就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充分利用地方文化、媒介和其它手段树立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一是注重文化资源的灵魂作用。在宣传**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要凸显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精髓,以“祭天文化”、“生态文化”的鲜明文化吸引游客,让旅游推动**文化的传播。二是把旅游要素作为文化旅游的宣传点。要将能够体现**文化特色内涵的宣传口号和标识融入各个旅游景区。在景区(点)道路标识、导览牌以及景区入口处和景区内部重点突出**旅游口号和标识;在餐饮(吃)、住宿(住)、交通(行)、景区(游)、购物场所(购)、娱乐场所(娱)等服务场所重点体现**文化相关内容和特色,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文化旅游形象,让游客在接受服务到参观旅游的任意一点感受到浓郁的文化,使**文化旅游形象深入人心。三是重视**文化的节庆活动,深度融合**旅游。进一步办好金秋关山文化旅游节、全国知名书画、摄影家采风活动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突出表现**特色文化内涵,做到既有亮点,又有规模,以此吸引媒体和游客的眼光,进而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力。四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演艺及旅游纪念品市场。依托**艺术团,从乡镇和三支一扶中选拔有文艺特长的干部,组建高水平的演艺公司,在景区定期演出,开发陶瓷、玻璃、砂器、药材、核桃等一系列融纪念性、收藏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商品和纪念品。

(四)突出特色,大力丰富文化体验活动。如今的旅游,已经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游客更多是追求玩得开心、游得舒适,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地到一个地方。一是围绕旅游业“娱”字要素,让游客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利用天然的大量丛林地带,开辟狩猎场所,让喜欢狩猎的游客过一把瘾,同时开辟诸如攀岩、速降、漂流、探险等娱乐项目,让大量游客参与其中,即可增加游玩内容,还可以增加景区收入。二是整合芦苇画、粟贴画、制陶等工艺资源,组织游客参观各类艺术作品,现场展示并体验制作过程。三是打造一批文旅结合的特色业态集聚区,如集中建设特色工艺品一条街、特色餐饮一条街、酒吧茶楼一条街、休闲娱乐一条街和民俗一条街等,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活动内容,使游客完成日间游览后能有另一种精神享受和文化观摩。

第三篇: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调研报告(多篇)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调研报告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是与经济高度融合的新型现代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其意义就在于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文化既可以给旅游提供一种真实的体验,也能展示一个地方的独特所在,而旅游则可以将文化具象的传递,文化和旅游二者彼此约束彼此促进。

近几年,我国把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由此我县与时俱进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积极提升文化旅游的品牌影响力,也促进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纵观目前我县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尤其在文化旅游的发展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本文通过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入剖析,就如何打造文化旅游强县提出建议,以期对发展**县特色旅游业有所帮助。

一、**文化旅游资源基本状况及相互融合现状

1.文化旅游资源基本状况。**县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是关**通往西域古丝绸之道必经之地,人文古迹众多,有古人类遗址、古石窟石雕等106处,馆藏珍贵文物30余件。关山40万亩原始森林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其中,着名的**景区距县城38公里,有观赏、保护价值区域约120平方公里,景区内群山巍峨,森林茂密,物种繁多,文化遗迹丰富,有大小景点100多处,是我国先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现存秦、汉皇帝祭祀炎黄二帝的上、下畤遗址,有“秦皇祭天 产生活的**曲子戏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药王撒籽“、”双凤献宝“等美丽传说增加了游客的趣味性、神秘性。

2.当前文旅深度融合情况。我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化、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奇秀的自然旅游资源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前景。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日益重视下,文化与旅游正日渐融合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规划编制进一步科学合理。紧密结合县情实际,科学编制了《**县旅游业发展规划(XX-XX)》和《**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XX-XX)》,明确提出我县旅游开发必须挖掘和融入**地方文化,并对文化旅游相关产品、重点项目以及生态环境与文物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划。编制完成了《关山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区(**片)建设性详细规划》、《玄**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近期建设项目规划》和《全县城市亮化造景总体规划》,《米家沟生态园景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也已启动实施,进一步凸显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思路。

二是城市文化旅游初具规模。近年来,全县倾力投资过亿元,打通了**旅游专线,相继完成了秦皇祭天广场、**景区综合开发、南汭河风情线、雷神山生态园工程和黎明川农业旅游观光带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规划任务。实施四馆两中心、人民广场、**影剧院等12个大型公共文化场所,截止目前,全县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星级旅游厕所12座,在建四星级宾馆2家,三星级宾馆5家,商贸步行街、大型购物场所4处,客运公司3家,旅游商品定点销售点2处,开通20条环县城县内公交车,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相继对社会免费开放,城市文化旅游格局初具规模。

三是对外整体形象进一步树立。主要是坚持每年组团参加西安、**、**、**

等国内旅游交易会、旅游宣传推介会,开发活性炭雕**、滋补中药材和工艺玻璃等系列旅游商品,举办了**各类旅游摄影大赛,征集**主题歌曲、形象宣传口号,印制了手提袋、招贴画和地图册等宣传品,特别是成功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演唱会、**新貌摄影大赛及中国摄影家大pk**站采风活动、”诗画关山山水**“全国摄影大赛及金秋关山文化旅游节,在全国知名媒体上,对全县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地域文化进行了广泛宣传。

四是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特邀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成立了**省**山(**)历史文化暨旅游开发研究会,深度挖掘**独具特色的先秦文化、齐家文化和祭天文化,编辑出版了《**历史文化研究文集》、《**揽胜》、《**诗话》、《聚焦**》等宣传文献与书集。及时加固修复上关石拱寺石窟,及时成立保护机构,积极开展了非遗普查工作,组织举行曲子戏调演、”非遗成果作品展“、”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等活动。至目前,全县共有包括曲子戏、陶瓷工艺、打乐架在内的各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12个。

五是特色文化旅游探索起步。整合我县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单位资源,建成了石堡子三线文化主题展览馆。以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开发为途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农家乐58家,正在创建农家乐专业村2个。发挥工业产业优势,在安口正在建设陶瓷文化产业园,积极探索开辟工业旅游线路。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在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县旅游业仍处于观光型的初级层次,”重山水轻文化“现象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是旅游主体文化特色不明显。风光旅游产品的开发没有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中原有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很好展示。如各大景点的导游解说词仍以介绍自然造型为主,缺少对景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宣

传;部分历史名人和山水文化资源虽已出书成册,但缺少宣传与应用,仅成为摆设,鲜为人知。二是文化体验活动匮乏。能够让旅游者真正融入其中的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项目不多,缺乏有轰动效应和市场带动力的产品。三是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欠缺。对能体现**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的可视性旅游商品、民间工艺品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开发,特色旅游商品街(店)建设几近空白,直接影响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和消费量,制约了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出。四是实施品牌化战略不到位。近年来虽然也举办过多次节事活动,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促销作用,但由于后续跟进工作不到位,以至于使”办节“成了”一办就结“,变为短期行为,没有形成叠加品牌效应。

三、对策及建议

(一)系统研究,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是简单叠加,只有选择那些具有市场价值、同时具备在旅游产业上发光发热的文化资源,才能真正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建议组成专门队伍,系统整理研究我县历史文化脉络,特别是对秦汉祭**历史史实,上关石拱寺、铜厂沟等文物古迹资源,曲子戏、陶瓷工艺、打乐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找准与具体旅游景点、项目的结合点,做好包装策划和市场营销研究,为推动自然资源与文化内涵的深层次融合做好基础性工作。

(二)打造精品,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围绕打造”诗画关山山水**“的形象定位和建设”中国西部生态旅游休闲养生基地“的总体目标,着力打造叫的响、有震撼力的精品力作。一是加大精品的开发力度。加强煤陶文化、祭天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深度挖掘、整合、开发各种旅游资源,以打造”诗画关山山水**“旅游品牌为抓手**、雷神山、双**”一点十线“旅游景点,积极培育休,依托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乡村旅游、演艺摄影、文物博览等特色旅游产品。

二是加大产品的创意力度。加快实施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以文化提升旅游的魅力,快速推进书画、摄影点建设,集中力量建好三线文化、陶瓷文化展示等一批特色园区。三是打造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根据城市文化底蕴和旅游发展的要求,按照建设”中等工业化现代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将城市作为一个文化旅游产品来经营,在新城建设中,加强旅游功能的提升,规划城市休闲街区、旅游体验区,精心策划包装”一轴四片“城市发展新格局,城市功能有效弥补乡村旅游接待设施数量少、配套不足的问题,乡村旅游带动县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县城成为融文化展示、民俗体验、休闲观光消费购物为一体的都市旅游经济带。

(三)创新营销,进一步树立整体形象。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消费,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消费,就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充分利用地方文化、媒介和其它手段树立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一是注重文化资源的灵魂作用。在宣传**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要凸显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精髓,以”祭天文化“、”生态文化“的鲜明文化吸引游客,让旅游推动**文化的传播。二是把旅游要素作为文化旅游的宣传点。要将能够体现**文化特色内涵的宣传口号和标识融入各个旅游景区。在景区(点)道路标识、导览牌以及景区入口处和景区内部重点突出**旅游口号和标识;在餐饮(吃)、住宿(住)、交通(行)、景区(游)、购物场所(购)、娱乐场所(娱)等服务场所重点体现**文化相关内容和特色,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文化旅游形象,让游客在接受服务到参观旅游的任意一点感受到浓郁的文化,使**文化旅游形象深入人心。三是重视**文化的节庆活动,深度融合**旅游。进一步办好金秋关山文化旅游节、全国知名书画、摄影家采风活动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突出表现**特色文化内涵,做到既有亮点,又有规模,以此吸引媒体和游客的眼光,进而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力。四是大力发展 镇和三支一扶中选拔有文艺特长的干部,组建高水平的演艺公司,在景区定期演出,开发陶瓷、玻璃、砂器、药材、核桃等一系列融纪念性、收藏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商品和纪念品。

(四)突出特色,大力丰富文化体验活动。如今的旅游,已经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游客更多是追求玩得开心、游得舒适,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地到一个地方。一是围绕旅游业”娱"字要素,让游客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利用天然的大量丛林地带,开辟狩猎场所,让喜欢狩猎的游客过一把瘾,同时开辟诸如攀岩、速降、漂流、探险等娱乐项目,让大量游客参与其中,即可增加游玩内容,还可以增加景区收入。二是整合芦苇画、粟贴画、制陶等工艺资源,组织游客参观各类艺术作品,现场展示并体验制作过程。三是打造一批文旅结合的特色业态集聚区,如集中建设特色工艺品一条街、特色餐饮一条街、酒吧茶楼一条街、休闲娱乐一条街和民俗一条街等,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活动内容,使游客完成日间游览后能有另一种精神享受和文化观摩。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加快旅游发展的精神动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依托。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意义。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是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一些地区和部门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如成立文化旅游管理委员会、实行领导跨部门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推动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文化与旅游企业依法运营管理体制的形成。但总体而言,当前我国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局部性意义大、全局性改革不到位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应坚定不移地推进大部制改革,统筹政府部门所拥有的战略性资源,实现文化与旅游从自发结合向理性融合转变,最大限度地释放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潜能。另一方面应着力搞好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进一步做好部门间的横向协调工作,在体现总体规划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抓紧制定完善具有较强兼容性和拓展性的文化旅游专项规划;进一步强化各种形式的监督和约束,着力解决执行不力等问题,确保既能及时向市场披露相关信息、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又能杜绝随意调整、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规范和维护文化旅游发展秩序。

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

坚持重点项目带动,是加快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有效抓手。所谓重点项目,主要是指那些坚持市场化投资取向、以促进文化与旅游等生产要素高效聚集为基本要求、能够实行动态管理的项目。实践证明,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对于培育现代企业制度比较健全、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文化旅游企业,实现文化

内容为主与旅游景观为美的高度契合,形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把握几个重要环节。

积极策划一批能把文化内涵和文化品格贯穿到旅游要素中的重点项目。政府部门应将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帮助这类重点项目解决规划选址、征地补偿、融资筹划等方面的困难。特别是抓好重点项目的园区化建设,对主题公园、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等重点项目坚持集中布局、集约发展、集群带动,使重点项目园区化建设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发挥先导性、战略性、支撑性作用。

把转企改制同兼并重组结合起来,开发建设重点项目库。坚持以资本为纽带,以转企改制为动力,以控股、参股、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为支撑,努力开发建设区域特色突出、文化旅游产业溢出效应明显、能够获取较大市场份额的重点项目库,用这样的重点项目库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等的多元融合,以引导产品结构和整个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做好重点项目产品的联手营销工作。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一些国家高度重视利用文化反周期调节的功能,对文化旅游等重点项目产品开发实施联手营销,从而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我们应牢牢把握这一发展趋势,打破地域界限,用好各种载体,联合相关地区和部门共同推介营销文化旅游项目产品。特别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联手营销重点项目产品方面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和独特功能,加快构建更加适应当今时代要求的市场营销机制,确保重点项目产品营销在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中形成支点效应。

打造知名文化旅游品牌

知名文化旅游品牌不仅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战略资源,而且是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引领力量。加快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需要着力打

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旅游品牌。

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文化与旅游企业在高新技术开发、形成原始创新动力、积累社会财富、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就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在获取全球文化旅游分工利益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政策措施,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推动更多的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进入文化旅游市场,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努力打造反映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中国气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集群。

注重提升科技含量。当前,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推进不同行业、不同产业、不同学科门类相互融合,大大激发了文化旅游的生机和活力。这就要求我们顺应时代要求,坚持文化旅游的数字化挖掘、信息化装备、智能化发展、个性化体现,为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旅游品牌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坚持面向市场。文化旅游品牌能不能打响,最终要由市场来检验。这就要求我们从国际国内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快构建具有世界视野、符合国际惯例的文化旅游品牌评估体系,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开发好“两个市场”,努力扩大中国文化旅游知名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竞争力。

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中心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版图上的重点、节点,对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采取以下举措:依托省会城市等中心城市所具有的经济、文化、科技、信息、金融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将其培育成为区域性文化旅游产业增长极,推动这些中心城市加紧建设创意之都、品位之城、旅

游胜地、文化名城,不断丰富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大力推进中心城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断强化文化旅游要素的渗透与关联,做大做强与文化旅游紧密相联的产业;科学保护和利用中心城市的文化旅游遗产,坚持在科学保护基础上传承发展、在传承发展中推进科学保护,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抓住创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契机,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不断增强其认同感、归属感;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链从城市向广大农村腹地延伸、向基层倾斜,提升文化旅游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水平;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形势,精心培育与文化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文化娱乐市场;加快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深度开发以互联网为纽带的在线文化资源,着力发展大众型、商务型、终端型文化旅游服务,推动基于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服务性消费趋向理性化、优质化。

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

近年来,我国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着表层化、滞后化、分散化等问题。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搭建国际信息交流平台,汇聚世界各地精英智慧,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为加快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提供智力支持。

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创新节庆活动,大力开发国际性文化旅游市场,盘活地方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程度;适应国际文化旅游市场需求,拓展文化旅游“走出去”渠道,开展国际文化旅游市场调研工作,特别是做好国别国情研究,摸清弄懂外国人的消费偏好、接受心理以及风俗习惯、法律规范等;积极引导专业公关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参与“走出去”活动,充分发挥其在具体策划、技术指导、法律咨询和联络协作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国家层面的协调,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发展及旅游市场需求相近的省区

联手开展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走出去”活动,加快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发展利益共同体;加快“引进来”步伐,充分利用驻外使领馆、友好城市、华人华侨等资源,帮助外国文化旅游企业在华设立更多的联络协调机构,广泛开展信息咨询和服务推介工作,推动形成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新格局。

培养造就文化旅游领军人物

培养造就勇担改革大任、善用现代高新技术、具有开阔视野、能够带领团队实现创新发展的领军人物,是加快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文化旅游领域涌现出一批这样的领军人物,但

数量还不够多。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加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把培养造就文化旅游领军人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培养造就文化旅游领军人物,可以借鉴工程建设的理念和方法,科学规划,创新方式,搭建“绿色通道”,孵化项目,培养载体;在坚持党管人才的前提下,发挥市场对领军人物培养遴选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打破既有界限,推行跨行业、跨部门、跨国境竞争性遴选,使领军人物能够脱颖而出;树立创意为重、创新至上、突出业绩的导向,构建领军人物的科学评价机制;营造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氛围,为领军人物成长提供适宜环境。

文化和旅游必须走向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如何融合,则是不小的挑战。不妨看看一些地方的探索。

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也带来旅游经济的繁荣。景德镇提出将继续深挖陶瓷文化,以发展旅游的理念规划城市,以运营景区的方式建设和管理城市,将城市旅游融入到打造国际旅游名城之中。

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经济文化一体化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我国文化、旅游同时进入了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既(内容来源好)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都将加快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和文化需求也更为强烈和多样化。文化与旅游融合是趋势,但依然步履艰难

对于游客来说,初级阶段看山水,高级阶段看文化。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较大满足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们正跨入旅游的高级阶段,文化日益成为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巴黎、伦敦、北京等中外许多地方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越高,旅游经济就越发达。因此,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无力、枯燥乏味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同时失去旅游推动的文化最终也会失去发展繁荣的动力和活力。

尽管文化与旅游融合是趋势,也是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破题之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除了北京、杭州、苏州等发达文化名城取得了较好进展以外,很多地区和城市只是将二者融合停留在了口号上,在融合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一是对文化和旅游的性质认识不清,把握不好融合的点和面。文化与旅游融合不是简单叠加,硬性拉郎配,只有选择那些具有市场价值(绝非文化遗产价值)、同时具备在旅游产业上发光发热的文化资源;二是缺乏持之以恒的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涉及资源包装、景区改建、项目开发,需要人力、物力和时间,一些地方一阵风式的做法很难取得实效;三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缺乏专项政策扶持。分开来看,文化、旅游都得到了广泛的政策扶持,但是由于二者在行政职能上分属不同部门,融合的扶持政策、专项规划还比较欠缺;四是很多地区旅游业发展还比较落后,核心文化旅游设施匮乏,文化遗产保护负担重,增加了产业开发的风险,也加大了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难度。**内陆开放文化旅游高地走出一条新路

近年来,**市先后提出打造温泉之都、建设山水都市旅游精品、提升“六大精品景区”品质等重大战略举措,实施了一批旅游主题年重大建设项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旅游经济主要指标年均增幅超过20%,增幅在全国名列前茅,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与**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相比,与旅游业发达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旅游目的地体系不健全、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粗放、旅游产业协调机制不健全等等。为了实现进位赶超,**市将文化、旅游二者大融合大发展作为突破口,打造内陆开放文化旅游高地,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以及三大市场都实现了较快增长。

XX年**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2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200多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180多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亿多美元,出境旅游者56万人次。在西部12省(区、市)排名中,**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列 游这些事》、《走四方》、《巴歌渝舞汇》、《驴友吧》等旅游文化类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卫视、**日报等知名媒体投巨资宣传推广长江三峡、大足石刻、钓鱼城、白鹤梁等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与知名新闻媒体开展战略合作,联合创办旅游文化专栏,宣传推广旅游文化;创办了《**旅游》、《中国西部?旅游版》杂志,联合主办《旅游新报》等。

XX年6月,**市提出了“**非去不可”的旅游宣传主题口号。在很短时间内,提到“**非去不可”的微博评论达4万多条,关注“**非去不可”的网络新闻、评论超过1000万条。“**非去不可”作为**旅游的宣传主题口号,已在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和**卫视上播出。

近年来,**市组织开展了上百项旅游文化节会活动,大力宣传**旅游和文化,如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中国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中国温泉之都”旅游季等。特别是《印象?武隆》实景歌会采用独特视角和多种高科技手段,将武隆喀斯特地貌的自然景观与当地淳朴的风土人情配合,以濒临消失的“号子”为主要内容。观众在干沟峡谷中,体验清风徐来、雾霭缭绕的自然景观,品味巴蜀人隐忍、坚韧、不辞辛苦、团结协作,在险境中顽强求生又乐观豁达的意志,充分体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2、内陆开放助推文化与旅游大发展

与发达地区相比,包括**在内的中西部内陆城市都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高、产业发展环境不完善、交通条件落后等瓶颈,长期制约着旅游业发展。XX 年7月,**市提出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发展战略。五年来,**已基本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利用外资格局,外资、进出口贸易、服务外包等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国(1)“五个**”建设吸引游客

XX年7月“五个**”——“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和“健康**”,成为了**发展的新战略。“森林**”是要改善环境,让老百姓多吸氧;“畅通**”是要改善交通条件,主城不塞车,乡村有油路;“平安**”要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感;“健康**”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活得长,全民活得健康;“宜居**”则要着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和环境。正如**市市长黄奇帆说的,森林、宜居、平安、健康、畅通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是**旅游的对外形象。

(2)区域合作不断深入,做大旅游“蛋糕”

一是国内合作务实有效。近年来,渝陕、渝鄂、渝桂、渝粤等双边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落实。如:**至西安客运铁路专线纳入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渝鄂联合在渝举办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渝桂推进陆路快速通关合作;“**·山东周”、“**·沿海省市周”合作继续推进,对口支援合作成果丰富;渝西川东八区县协作会成功召开,各方签署了高速公路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招商引资等11个方面的合作协议书。

二是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汇聚世界各地精英。**市旅游局组织开展了XX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旅游大篷车巡游活动、**六大旅游精品景区推介会、XX日本jata国际旅游展等数十项国际性市场营销推广活动,推介**旅游和巴渝特色文化。并配合国家旅游局编印了中、英、韩、日、法、德等多语种的《**旅游指南》和《**旅游地图》。

(3)扩大开放,积极引进旅游外资

通过引进国际知名旅游企业来渝投资旅游业,吸引外资开办合资、独资旅行社;引入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扩大与国外旅游管理、智力、投融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机构的交流合作。较大的旅游项目有:香港融汇国际投资控股公司投

资35亿元人民币,开发国际温泉城;美国维多利亚游船公司拟在奉节县建设游船基地和旅游码头,整体打造九盘河旅游景区,投资额达3亿元人民币;万豪、海逸、希尔顿等10多家国际知名酒店集团入驻**市。文化与旅游大融合大发展路径总结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旅游业提出了“XX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2.5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10%”的新目标。在此背景下,旅游业如何借文化提升魅力,文化如何借旅游增强活力,最终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大旅游产业的整体升级,已成为当前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的来看,**内陆开放文化旅游高地实践给很多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城市带来了有益的借鉴,主要遵循的是“文化为魂、旅游作载、开放驱动、政府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文化为魂”是指要挖掘地方的文化内涵,文化决定了旅游产品的价值和品位,是旅游业增强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关键所在;“旅游为载”是指旅游业是文化产业化的载体,通过旅游寓教于乐、寓教于游,能将我国悠久的灿烂文化广为弘扬、代代相传;“开放驱动”是指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重,域内开放与域外开放并重,观念开放与政策开放并重,在世界范围内整合优质资源推动文化旅游大发展;“政府统筹”是指政府引领,强化市场分工,致力于旅游投资环境的改善,确保要素自由流动和集聚,确保旅游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如荼,但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消解了旅游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成了一个噱头,文化也仅仅是旅游唱经济戏的台子而已,由此导致旅游业过渡度商业化与文化内涵缺失。本文拟以岳麓山旅游文化提升为例,就力推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命题谈谈自己几点陋见。

岳麓山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一张名片,也是享誉中外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较为成熟,但后劲明显不足。概其缘由为三:其一,知名度虽高,但遇发展瓶颈,创新意识不强;其二,对旅游主体认识不够,人文关怀方面较为薄弱;其三,文化资源虽丰富,但较为碎片化,整合力度不大。针对这些现实困境,我想从弘扬中国旅游文化重文重人优秀传统、开发富有人文关怀的旅游文化产品、整合文化资源及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等三个方面加以简述。

一、充分弘扬中国旅游文化重人重文的优秀传统。

山以贤称,境缘人胜。中国自古崇尚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因而弘扬中国旅游文化重人重文的优秀传统,在重人感受的同时,更要重视名人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充分再利用再发展这些资源。然而,名人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应该更高的或更多的立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不应该过高过多地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与定位。岳麓山是一座文化名山,历代名人雅士仰慕至此,游历登临,作诗赋文。把他们的简单生平、游历的情景,以及赋写岳麓山的相关诗作文章,搜集整理,编辑成册。在现今摘选于亮化灯、指示牌的名人诗句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在山脚下建造一个小诗林集中让游客观摩,也可以在名人游历的遗迹处塑像树牌立碑,撰文刻字介绍,让游客感受并体验昔日名人雅士的游兴情趣。

二、遵循“旅游,人是主语”的原则,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真正凸显人文关怀。在旅游的主体、客体与介体三要素之中,旅游主体才是真正核心。旅游主体

文化的要求彰显时代性,旅游主体文化跟旅游主体自身文化素质或文化内涵有关联。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在未来文化旅游产品构架中,应该遵循“旅游,人是主语”的内在要求进行设计、思考与定位,从而真正凸显人文关怀。

岳麓山自XX年6月1日向公众免费开放以来,极大方便了广大民众。偌大景区成了市民登山健身之所,外来游客也只是逛逛岳麓书院,看看爱晚亭。留给游客只是景点碎片化印象,更多的文化资源也没有充分挖掘与利用。据此,可以分类制作分布导游图,比如烈士墓地、亭子、泉眼等等。另外,文化虽深厚,但曲高和寡。可以把书院楹联、禹王碑、麓山寺碑等刻印成楷书小册子,分发或低价售予游客,以便比照辨认。同时,选辑岳麓书院历代校友名人录,以传记形式编辑成书,向游客出售。总之,从消费性角度来看待旅游主体,以喜闻乐见而非仅仅敬仰、朝圣、教育的方式,让游客去体验去娱乐去旅游,这样人文关怀就会更加浓厚。

三、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着力打造以书院文化为主导,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为辅的旅游文化景观群,从而强化旅游目的地建设。

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提出,是建立在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之后,人们在发展旅游思想和理念上已经由原来的自发阶段向自觉阶段的过渡与迈进。岳麓山作为成熟的旅游景区,应该努力实现从品质突围到品牌深耕、从平台升级到舞台换新、从酒香不怕巷子深到注重自我推销、从注重策略到注重战略等四个方面的转变,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

岳麓书院是岳麓山的灵魂之所,是湖湘文化的集结地,也是中国书院文化的重镇。深耕品牌,注重战略,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成了一条提升岳麓山旅游文化的必行路径。据此,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复兴生活,活化文化遗产中的历史生活。

书院有三大传统功能:教学、藏书与祭祀。可以还原当年大儒朱熹与张轼的“朱张会讲”、潇湘槐市的盛况,志愿者衣着古装,席地而坐,静听儒士教诲;同时还原书院祭祀仪式,庄严而隆重,尊师而重教。每天定时进行,期间游客除了观摩,还可以租赁服装,亲自参与并体验古代书院的教学与祭祀等活动,并摄制成短片,低价售予或赠予游客,以示留念。恢复朱张渡,把云麓道宫——古麓山寺——岳麓书院——自卑亭——牌楼口——朱张渡——湘江橘子洲——天心阁——城南书院(今湖南 架构宗教文化与儒家文化传播的津梁。岳麓山上的古麓山寺、云麓道宫虽建筑规模不大,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充分发挥佛学院研究型功能,打造成与高校合作传播传统文化的基地,更好地利用道教、佛教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再现宋代僧人挑书办学的情景。

从短期看,旅游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但从长远看,旅游是人们福利的一部分,力推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未来旅游文化发展的方向,也是创立旅游经典巨制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湖南融合经济促进中心)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一路491号 邮政编码:410006 联系电话:***

文化局副局长述职

今年是局党委提出文化工作大变化之年。一年来,认真按照全局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局下达的各级目标和任务,创新思路,敢于开拓,团结同志,真抓实干,分管各项工作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局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焕发和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开展调查研究,摸清从事艺术生产同志的思想状况,通过交心、谈心,消除少数同志思想上的疙瘩,鼓劲加压;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单位的工作经验,指导和改进了自身的工作;通过加强横向联系,协调与部门、乡镇的关系,帮助剧团、画院等单位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以此激发和调动同志们潜在的工作热情。现在,全局从事艺术创作和生产同志团结氛围浓厚,工作积极性高涨。

二,克难而上,艺术产品生产实现了较大突破。按照年初制定的“实现通俗产品和精品生产并举,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工作思路,始终把艺术产品生产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戏剧总团改制后在团长王金夕同志的带领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全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组织了音乐剧《回来吧,孩子》到城乡中小学演出场次;新编排了古装大戏《珍珠塔》。剧目创作室主任xx同志老当益壮,一年里,完成了剧本《岳贡奇缘》的多次修改;他先后新创作了7个戏剧,小品,小戏及舞台演唱类节目。他创作并执导的《xxxx记心中》参加省文化厅举办的全省首届民营剧团会演获得银奖。市戏剧总剧团王金锡团长舍小家顾大家,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年初就排演了丹剧古装戏《哑女告状》和一台综艺节目,并在资金,人才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克难而上,编排出了大型音乐情景剧《回来吧,孩子》,经试演成功,马上到城区10多所中小学巡回演出,业已演出15场次,观看师生达几万人次,深

受好评。正则画院工作成效明显,全年组织画家采风、笔会10多次;举办3次画展,出版画集8本,在省以上发表作品10件,画家们多次参加省级以上展出和比赛,获得较好成绩;在我局自行组织筹办的xx市首届龙庆茶杯软笔书法大奖赛中,配合市文化馆精心实施,富有成效。市文化馆积极组织优秀文艺作品参加省“五星工程奖”和镇江市

三,精心组织,自主举办大型活动。按照局党委”文化人办文化事”的要求,克服了一无资金二无人手等诸多困难,坚持自行组织,精心实施的原则,自筹经费近3万元,策划组织了xx市首届龙庆茶杯软笔书法大奖赛活动,成功举行了大型“xx市首届龙庆茶杯软笔书法大奖获奖作品展”,在全市形成轰动效应,市领导也亲临观摩并给予了好评。

四,抓好其它分管工作,全力配合局中心和重点工作。继续认真组织实施“建设新农村,文化村村行”活动。xx年,在总结上年已取得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我们在送戏下乡工作中,做到既注重社会效益,又注重经济效益,和部门,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取得乡镇的大力支持,连续几个月不分昼夜深入镇村,协调乡镇村的关系,现场指导和为演出团队搞好服务;市文化馆、戏剧总团组织了“庆国庆送戏进社区”,庆祝撤县建市2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系列活动,深受社会各界好评;戏剧总团不怕苦,不惟难,先后到导墅,司徒,界牌,新桥,后巷,珥陵,埤城,延陵等乡镇演出120多场,全年完成演出180多场,观众达30多万人次,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剧团经济效益也有明显提高,全年完成演出收入45多万元,人均收入明显提高,分别较上年有较大增长。同时,想方设法,积极应对,为维护全局的利益,先后10多次到镇江协调中级人民法院、有关部门的关系,取得一定成效,现在,该法律纠纷已基本结束。兼管中诚集团善后工作,做好应退人员的退休手续办理和与有关

部门关系的协调工作。在江苏文化科技产业园筹备及中国石刻艺术博物馆暨南朝石刻风景区筹备工作中,能做到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怕苦不怕难,在工程招投标、协调有关方面关系中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明显。特别是在组织从上海运回6千多件石刻短期突击工作中,担任负责接收的xx方面的工作,在文字材料起草,协调关系,组织人员现场接收中,连续工作近一个月,没有休息一个星期天,常常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几次累的感冒,喉咙沙哑,讲不出话来,还是坚持到 重要性。我把学习作为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把注重学用结合作为做好工作的立足点。

一是政治学习做到主动。我十分注重政治学习,不断强化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今年以来,我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政治的高标准,主动加强“xxxx”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的学习,积极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习活动,写了3万余字的心得体会。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做到了讲纪律、讲原则、讲风格,时时处处从严要求自己。

二是业务学习做到经常。一年来,我尽可能多地从较为繁忙的行政事务中挤出时间,加强业务学习,做到边工作边学习。在一些学术研究活动中,我虚心向兄弟单位的领导、专家请教,为搞好业务管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我还经常主动和业务干部交流沟通,尽一切可能掌握业务工作规律,进而引发新的思考,有针对性地指导实际工作。年内,我针对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下乡调查过农村文化,对我县农村文化工作有过最直接的接触,掌握了 工作,并取得了实效。

1、在发展中拓宽了业务路子。县电影院既是全县的大会议中心,又是唯一的正规演出场地。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条件,努力拓展演出市场。一是多次引进外地剧团来县电影院演出,激活了文化市场。满足了群众不同文化类型的需求。今年我们共接纳俄罗斯远东军区歌舞团等演出团体二十多个,演出场次近60场,超额完成了局里下达的演出任务。二是联系并配合组织举办了一些高规格大型明星演唱会。如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李锐和著名歌星王蓉演唱会,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既极大地拓展了县城人民的文化视野,又提高了文化局、县电影公司的知名度,同时也收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县电影公司全年共完成总收入693634元,为电影事业的发展,为整个文化系统的大局稳定作了应有的贡献。

2、在活动中收到了社会效益。一年来,我们努力贯彻省、市文件精神,放映了党教片《任长霞》和禁毒教育片《死亡之吻》及当前学生正确对待网络问题的启迪教育片《网络少年》,观众突破30000人。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公益性文化活动,利用新春期间和夏季时节,在县城及县城周围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优秀电影进社区”、“夏季广场电影月”活动,放映场次88场,观众超过26000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好地普及了科技知识,受到了广大居民和村民的一致好评。特别是电影公司与长虹电器集团举行的“唱响主旋律,建设新农村”影企联姻免费电影放映活动,走进全县10个乡镇,加之国家发改委和广电总局奖励给我们的流动电影放映车的巡回走点,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农民朋友欢喜不已,每场观众都达300人以上。

3、在困境中推行了改革调整。由于湖南省物价局湘价费[]64号文件已明文规定从年秋季开始,不再将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放映收费列入九年制义务教育收费项目,故而,在我省已实行了14年的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放映

活动宣告结束,赖以生存的四十余万元收入没有了。面对这一残酷现实,县电影公司陷入了危难境地,经过细致缜密的考虑和集体讨论研究,我们出台了改革调整方案,并推行了改革调整。通过调整,上班人员由过去的32人调整为12人,机构也精减了8个。同时,我们力争农村电影“2131”工程早日在我县得到落实,并为此做了不少实际性工作。目前,“2131”工程正稳步进展。

三、勤政廉政,努力树立良好形象

任现职以来,我一直严守组织纪律,注重团结同志自觉维护班子决策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不越位、越权,协调处理好了和其他领导的关系。同时,虚心向其他领导学习,取长补短。

在工作中,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以自己的言行带头和影响其他同志。为了满足县城居民不同文化需求,也为了提高县电影院经济收入,我亲自出面衔接,帮助做好了一些明星及外地歌舞团来祁演出相关工作。在县电影公司场地出租及机构改革调整,我们都严格按照规定办事,没搞“暗箱操作”。

当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我还有一些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新政策、新形势的学习和把握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电影文化事业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调研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电影文化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有待进一步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紧跟时代发展的伟大进程,不断充实自我,更新理念,恪尽职守,扎实工作,为全县文化事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继续作出不懈的努力。

开拓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在坚持电影主业的同时,大力拓展多种经营领域,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务。主要成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文化局副局长,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深深懂得新形势下学习的重要性。我把学习作为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把注重学用结合作为做好工作的立足点。

一是政治学习做到主动。我十分注重政治学习,不断强化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今年以来,我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政治的高标准,主动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的学习,积极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习活动,写了3万余字的心得体会。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做到了讲纪律、讲原则、讲风格,时时处处从严要求自己。

二是业务学习做到经常。一年来,我尽可能多地从较为繁忙的行政事务中挤出时间,加强业务学习,做到边工作边学习。在一些学术研究活动中,我虚心向兄弟单位的领导、专家请教,为搞好业务管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我还经常主动和业务干部交流沟通,尽一切可能掌握业务工作规律,进而引发新的思考,有针对性地指导实际工作。年内,我针对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下乡调查过农村文化,对我县农村文化工作有过最直接的接触,掌握了 我提出了《关于将电影“2131工程”列入政府财政支出预算》等议案和建议,得到了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

二、通过开拓创新,切实提高工作实效

在本职工作方面,我坚持着眼全局、突出重点,注重开拓创新。一年来,我和电影公司的同志们一道,本着为单位负责、为事业负责的精神,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实效。

1、在发展中拓宽了业务路子。县电影院既是全县的大会议中心,又是唯一的正规演出场地。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条件,努力拓展演出市场。一是多次引进外地剧团来县电影院演出,激活了文化市场。满足了群众不同文化类型的需求。今年我们共接纳俄罗斯远东军区歌舞团等演出团体二十多个,演出场次近60场,超额完成了局里下达的演出任务。二是联系并配合组织举办了一些高规格大型明星演唱会。如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李锐和著名歌星王蓉演唱会,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既极大地拓展了县城人民的文化视野,又提高了文化局、县电影公司的知名度,同时也收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县电影公司全年共完成总收入693634元,为电影事业的发展,为整个文化系统的大局稳定作了应有的贡献。

2、在活动中收到了社会效益。一年来,我们努力贯彻省、市文件精神,放映了党教片《任长霞》和禁毒教育片《死亡之吻》及当前学生正确对待网络问题的启迪教育片《网络少年》,观众突破30000人。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公益性文化活动,利用新春期间和夏季时节,在县城及县城周围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优秀电影进社区”、“夏季广场电影月”活动,放映场次88场,观众超过26000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好地普及了科技知识,受到了广大居民和村民的一致好评。特别是电影公司与长虹电器集团举行的“唱响主旋律,建设新农村”影企联姻免费电影放映活动,走进全县10个乡镇,加之国家发改委和广电总局

奖励给我们的流动电影放映车的巡回走点,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农民朋友欢喜不已,每场观众都达300人以上。

对性地指导实际工作。年内,我针对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下乡调查过农村文化,对我县农村文化工作有过最直接的接触,掌握了 映了党教片《任长霞》和禁毒教育片《死亡之吻》及当前学生正确对待网络问题的启迪教育片《网络少年》,观众突破30000人。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公益性文化活动,利用新春期间和夏季时节,在县城及县城周围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优秀电影进社区”、“夏季广场电影月”活动,放映场次88场,观众超过26000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好地普及了科技知识,受到了广大居民和村民的一致好评。特别是电影公司与长虹电器集团举行的“唱响主旋律,建设新农村”影企联姻免费电影放映活动,走进全县10个乡镇,加之国家发改委和广电总局奖励给我们的流动电影放映车的巡回走点,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农民朋友欢喜不已,每场观众都达300人以上。

3、在困境中推行了改革调整。由于湖南省物价局湘价费[XX]64号文件已明文规定从XX年秋季开始,不再将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放映收费列入九年制义务教育收费项目,故而,在我省已实行了14年的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放映活动宣告结束,赖以生存的四十余万元收入没有了。面对这一残酷现实,县电影公司陷入了危难境地,经过细致缜密的考虑和集体讨论研究,我们出台了改革调整方案,并推行了改革调整。通过调整,上班人员由过去的32人调整为12人,机构也精减了8个。同时,我们力争农村电影“2131”工程早日在我县得到落实,并为此做了不少实际性工作。目前,“2131”工程正稳步进展。

三、勤政廉政,努力树立良好形象 任现职

以来,我一直严守组织纪律,注重团结同志自觉维护班子决策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不越位、越权,协调处理好了和其他领导的关系。同时,虚心向其他领导学习,取长补短。

在工作中,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各项规章

制度,以自己的言行带头和影响其他同志。为了满足县城居民不同文化需求,也为了提高县电

影院经济收入,我亲自出面衔接,帮助做好了一些明星及外地歌舞团来祁演出相关工作。在县电影公司场地出租及机构改革调整,我们都严格按照规定办事,没搞“暗箱操作”。

当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我还有一些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新政策、新形势的学习和把握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电影文化事业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调研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电影文化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有待进一步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紧跟时代发展的伟大进程,不断充实自我,更新理念,恪尽职守,扎实工作,为全县文化事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继续作出不懈的努力。

《文化局副局长述职》文化局副局长述职。为做好工作的立足点。

一是政治学习做到主动。我十分注重政治学习,不断强化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今年以来,我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政治的高标准,主动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的学习,积极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习活动,写了3万余字的心得体会。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做到了讲纪律、讲原则、讲风格,时时处处从严要求自己。

二是业务学习做到经常。一年来,我尽可能多地从较为繁忙的行政事务中挤出时间,加强业务学习,做到边工作边学习。在一些学术研究活动中,我虚心向兄弟单位的领导、专家请教,为搞好业务管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我还经常主动和业务干部交流沟通,尽一切可能掌握业务工作规律,进而引发新的思考,有针对性地指导实际工作。年内,我针对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下乡调查过农村文化,对我县农村文化工作有过最直接的接触,掌握了

1、在发展中拓宽了业务路子。县电影院既是全县的大会议中心,又是唯一的正规演出场地。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条件,努力拓展演出市场。一是多次引进外地剧团来县电影院演出,激活了文化市场。满足了群众不同文化类型的需求。今年我们共接纳俄罗斯远东军区歌舞团等演出团体二十多个,演出场次近60场,超额完成了局里下达的演出任务。二是联系并配合组织举办了一些高规格大型明星演唱会。如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李锐和著名歌星王蓉演唱会,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既极大地拓展了县城人民的文化视野,又提高了文化局、县电影公司的知名度,同时也收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县电影公司全年共完成总收入693634元,为电影事业的发展,为整个文化系统的大局稳定作了应有的贡献。

2、在活动中收到了社会效益。一年来,我们努力贯彻省、市文件精神,放映了党教片《任长霞》和禁毒教育片《死亡之吻》及当前学生正确对待网络问题的启迪教育片《网络少年》,观众突破30000人。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公益性文化活动,利用新春期间和夏季时节,在县城及县城周围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优秀电影进社区”、“夏季广场电影月”活动,放映场次88场,观众超过26000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好地普及了科技知识,受到了广大居民和村民的一致好评。特别是电影公司与长虹电器集团举行的“唱响主旋律,建设新农村”影企联姻免费电影放映活动,走进全县10个乡镇,加之国家发改委和广电总局奖励给我们的流动电影放映车的巡回走点,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农民朋友欢喜不已,每场观众都达300人以上。

3、在困境中推行了改革调整。由于湖南省物价局湘价费[]64号文件已明文规定从年秋季开始,不再将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放映收费列入九年制义务教育收费项目,故而,在我省已实行了14年的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放映活动宣告结束,赖以生存的四十余万元收入没有了。面对这一残酷现实,县电影

公司陷入了危难境地,经过细致缜密的考虑和集体讨论研究,我们出台了改革调整方案,并推行了改革调整。通过调整,上班人员由过去的32人调整为12人,机构也精减了8个。同时,我们力争农村电影“2131”工程早日在我县得到落实,并为此做了不少实际性工作。目前,“2131”工程正稳步进展。

三、勤政廉政,努力树立良好形象

任现职以来,我一直严守组织纪律,注重团结同志自觉维护班子决策的统一 性和权威性,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不越位、越权,协调处理好了和其他领导的关系。同时,虚心向其他领导学习,取长补短。

在工作中,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以自己的言行带头和影响其他同志。为了满足县城居民不同文化需求,也为了提高县电影院经济收入,我亲自出面衔接,帮助做好了一些明星及外地歌舞团

来祁演出相关工作。在县电影公司场地出租及机构改革调整,我们都严格按照规定办事,没搞“暗箱操作”。

当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我还有一些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新政策、新形势的学习和把握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电影文化事业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调研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电影文化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有待进一步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紧跟时代发展的伟大进程,不断充实自我,更新理念,恪尽职守,扎实工作,为全县文化事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继续作出不懈的努力。

第四篇:力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

力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以岳麓山旅游文化提升为例

刘继勋

旅游与文化有着天然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基于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方针,全国各地旅游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消解了旅游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成了一个噱头,文化也仅仅是旅游唱经济戏的台子而已,由此导致旅游业过渡度商业化与文化内涵缺失。本文拟以岳麓山旅游文化提升为例,就力推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命题谈谈自己几点陋见。

岳麓山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一张名片,也是享誉中外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较为成熟,但后劲明显不足。概其缘由为三:其一,知名度虽高,但遇发展瓶颈,创新意识不强;其二,对旅游主体认识不够,人文关怀方面较为薄弱;其三,文化资源虽丰富,但较为碎片化,整合力度不大。针对这些现实困境,我想从弘扬中国旅游文化重文重人优秀传统、开发富有人文关怀的旅游文化产品、整合文化资源及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等三个方面加以简述。

一、充分弘扬中国旅游文化重人重文的优秀传统。

山以贤称,境缘人胜。中国自古崇尚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因而弘扬中国旅游文化重人重文的优秀传统,在重人感受的同时,更要重视名人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充分再利用再发展这些资源。然而,名人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应该更高的或更多的立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不应该过高过多地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与定位。岳麓山是一座文化名山,历代名人雅士仰慕至此,游历登临,作诗赋文。把他们的简单生平、游历的情景,以及赋写岳麓山的相关诗作文章,搜集整理,编辑成册。在现今摘选于亮化灯、指示牌的名人诗句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在山脚下建造一个小诗林集中让游客观摩,也可以在名人游历的遗迹处塑像树牌立碑,撰文刻字介绍,让游客感受并体验昔日名人雅士的游兴情趣。

二、遵循“旅游,人是主语”的原则,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真正凸显人文关怀。在旅游的主体、客体与介体三要素之中,旅游主体才是真正核心。旅游主体文化的要求彰显时代性,旅游主体文化跟旅游主体自身文化素质或文化内涵有关联。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在未来文化旅游产品构架中,应该遵循“旅游,人是主语”的内在要求进行设计、思考与定位,从而真正凸显人文关怀。

岳麓山自2009年6月1日向公众免费开放以来,极大方便了广大民众。偌大景区成了市民登山健身之所,外来游客也只是逛逛岳麓书院,看看爱晚亭。留给游客只是景点碎片化印象,更多的文化资源也没有充分挖掘与利用。据此,可以分类制作分布导游图,比如烈士墓地、亭子、泉眼等等。另外,文化虽深厚,但曲高和寡。可以把书院楹联、禹王碑、麓山寺碑等刻印成楷书小册子,分发或低价售予游客,以便比照辨认。同时,选辑岳麓书院历代校友名人录,以传记形式编辑成书,向游客出售。总之,从消费性角度来看待旅游主体,以喜闻乐见而非仅仅敬仰、朝圣、教育的方式,让游客去体验去娱乐去旅游,这样人文关怀就会更加浓厚。

三、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着力打造以书院文化为主导,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为辅的旅游文化景观群,从而强化旅游目的地建设。

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提出,是建立在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之后,人们在发展旅游思想和理念上已经由原来的自发阶段向自觉阶段的过渡与迈进。岳麓山作为成熟的旅游景区,应该努力实现从品质突围到品牌深耕、从平台升级到舞台换新、从酒香不怕巷子深到注重自我推销、从注重策略到注重战略等四个方面的转变,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

岳麓书院是岳麓山的灵魂之所,是湖湘文化的集结地,也是中国书院文化的重镇。深耕品牌,注重战略,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成了一条提升岳麓山旅游文化的必行路径。据此,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复兴生活,活化文化遗产中的历史生活。

书院有三大传统功能:教学、藏书与祭祀。可以还原当年大儒朱熹与张轼的“朱张会讲”、潇湘槐市的盛况,志愿者衣着古装,席地而坐,静听儒士教诲;同时还原书院祭祀仪式,庄严而隆重,尊师而重教。每天定时进行,期间游客除了观摩,还可以租赁服装,亲自参与并体验古代书院的教学与祭祀等活动,并摄制成短片,低价售予或赠予游客,以示留念。恢复朱张渡,把云麓道宫——古麓山寺——岳麓书院——自卑亭——牌楼口——朱张渡——湘江橘子洲——天心阁——城南书院(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这条长沙文脉串起来。

其次,完善中国书院博物馆。

新落成的中国书院博物馆收集并展示了全国各地历代知名书院的珍贵文物,丰富多姿,琳琅满目,但更多的是实物展示。为了给旅游主体对书院有较全面的了解,应该对书院文化的历史沿革通过多媒体较为详尽地呈现,提高观感度与审美度。同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书院文化活动以现场表演形式与游客互动。

最后,整合其他文化资源,兴办文化产业园。

推广生态文化。岳麓山因植被覆盖率高,素来被世人称为长沙的天然氧吧。六朝罗汉松、唐代银杏、宋朝香樟、明清枫栗均系千年古木,都是一张张生态文化名片。可以立足已有的万景园与鸟语林,举办红枫文化节等活动,让游客真正亲近与感受大自然动植物带给人类的裨益与快乐,把科普知识寄寓娱乐之中。同时,还可以挖掘亭文化、泉文化的内涵与意蕴。

充分利用红色文化。青山有幸埋忠骨,近现代众多革命先烈休眠于岳麓山,比如禹之谟、黄兴、蔡锷、陈天华、姚宏业、蒋翊武等,还有纪念北伐阵亡将士的五轮塔、纪念陆军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刻印烈士们的生平事迹、革命活动,一一展现给游客。每逢烈士们的生辰、忌日,清明节、以及相关的重大革命纪念日,组织祭拜、瞻仰,让人们在静穆中升华爱国情怀。

架构宗教文化与儒家文化传播的津梁。岳麓山上的古麓山寺、云麓道宫虽建筑规模不大,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充分发挥佛学院研究型功能,打造成与高校合作传播传统文化的基地,更好地利用道教、佛教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再现宋代僧人挑书办学的情景。

从短期看,旅游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但从长远看,旅游是人们福利的一部分,力推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未来旅游文化发展的方向,也是创立旅游经典巨制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湖南融合经济促进中心)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一路491号

邮政编码:410006

联系电话:***

第五篇:黄山市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黄山市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2012年4月26—28日,黄山市委党校第四十六届县干班第六小组一行6人,深入我市部分乡镇,开展题为“黄山市乡村旅游现状及发展思路”的调研。调研组先后前往歙县石潭、许村,祁门安凌、环汾村,黄山区焦村、郭村等景区景点,开展实地调研。现综合方方面面材料并结合调研组同志的共同体会和认识,形成如下报告:

一、调研背景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从黄山旅游的探索的实践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然而,随着各地区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比如相关产业发展不配套,总体规模大、单体规模小;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盲目建设现象严重;产品结构单

一、形式趋同,有些则完全背离了乡土特色;管理、协调与监督缺失,群众参与不够,利益分配不公;生态环境污染现象加重。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否则,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影响这一新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乡村旅游业建设和开发的步伐很快,各地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分别打造了一些各具特色的的景区景点,如祁门的安凌镇九龙景区,已经有了较固定的客源市场,2011年这个景区就接待游客3.4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000万元,并直接吸纳就业人员280人,同时带动所在地倪村18家“农家乐”的发展。歙县的石潭景区比较火爆,三年来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0多万人,旅游收入约2000万元。歙县许村地处偏远,近三年来,随着投入的不断加大,旅游人数也有明显递增,近三年来旅游总人数约7.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96.8万元。焦村镇作为黄山脚下最后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正在高起点、高规范、高标准规划中,拟打造成最具活力的户外运动基地,旅游接待人数也在迅猛攀升。我们调研的几个景点中,焦村镇投资力度很大,近年来已经累计投资近1亿元。歙县石潭、许村,祁门安凌、环汾村也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采用“整体出租,公司运作”的思路,几个景点累计投资超3000多万元。

三、乡村旅游发展呈现的特点

我市自然环境优越,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交通日臻完善,特别是徽杭高速、合铜黄高速公路的建成,进一步改善我市的内外交通环境,为乡村旅游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早在二十年前,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并就发展黄山旅游促进山区建设带富一方人民发表了针对性很强、实践意义

更直接的重要讲话“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在20多年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我市旅游的快速增长与发展,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主要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自发发展乡村旅游阶段,90年代政府倡导发展乡村旅游阶段和现阶段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阶段,不断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拓展城市旅游市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在发展中主要呈现以下几种模式特点:

1、村落环境资源型。以古村落、古街、古巷、古民居、特色民居、特色村庄建筑、新型特色村落建筑、民俗风俗习惯等等文化为基础,构成独特的村落景观,形成了村落景观基础。当地农民利用绝佳的文化环境,腾出闲臵的房屋,定位于“小桥流水人家,养生休闲最佳”目标,接待城市离退休老人静养晚年。当地农民还与高校合作,以低廉的价格,接待进出开展植物标本采集等科研实践活动的大学生。

2、田园环境风光型。以乡村田园的农耕风貌为特色,以优美的乡村田园农耕景致为背景,形成了田园景观基础。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建设一批上档次的农家乐,积极开发垂钓、度假、游湖等水乡特色农家乐项目。

3、农业产品观光型。以歙县的石潭油菜花、三潭枇杷、休宁茶文化等为代表。许多地方还建成了猕猴桃观光园、板栗园、翠竹园,实现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的良好结合。

4、经济产出资源型。以花卉、大棚、药材、牛羊牲畜、鱼塘、简单副食品加工等等农作物、经济作物、农副产品加工、畜牧业、渔业等等为依托,形成独特的景观环境和经济产出基础。

四、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老百姓得实惠不多。我们调研的几个地方都发现老百姓对游客的到来不够热情。仔细询得知乡村旅游的发展并没有让他们得到多少实惠。相反,由于旅游发展的需要,对老百姓的各方面要求都有了提高,部分村民甚至有抵触情绪。

2、乡村旅游产品雷同较多。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村民的积极参与,发展乡村旅游热情高涨,但组建的产品都大同小异,到祁门看古祠堂和在歙县看到的没有大区别,到许村看到的石板路在焦村也能看到,缺乏自身特色,而且在宣传推介上是各自为政,不能形成有机整体。

3、旅游产品季节性强。目前,我市的旅游还主要停留在旅游观光上,而观光旅游受季节性影响很大,比如油菜花、枇杷。春季又是农忙季节,很多村民上山下田,无暇顾及“农家乐”,导致游客匆匆来匆匆走。

4、乡村旅游“散、弱、小”未根本改观。乡村旅游缺乏总体规划,发展旅游未能呈现出行政区域的界限,出现各自

为政,盲目发展,致使景区、景点软、硬件不配套,小而不全的现象还存在。

5、宣传力度不大,目标市场把握不准。乡村旅游是黄山旅游的一部分,但也不能依赖黄山风景区的客源,而是要有针对性的找准目标市场进行推介,同时也不能一本宣传册走遍天下、一段解说词搞定所有人。

6、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歙县的石潭和许村都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但是石潭景区道路狭窄,农家乐档次偏低。许村景区路况差,几乎没有大的接待场所,大巴车进出受限,祁门的几个祠堂门口卫生状况不好,祠堂内安装普通的节能灯有碍观瞻。

五、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1、突出产品特色,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应以政府为主导,在深入调查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包括乡村旅游点的布局、风格要求和服务规范,引导和鼓励乡村旅游线路开发和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建设,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文化含量,使游客不仅能放松心情,而且可以拓展知识视野和陶冶情操,开辟农事体验游等项目,满足游客“当一天农民”的需求。

2、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制度。具体而言,首先是要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营造有利于乡村旅游

发展的外部条件,引导扶持当地农民、特别是返乡农民从事生态旅游项目开发;要吸引发达地区企业、甚至外资企业到条件允许的地区开办生态旅游实体;对现有的乡村旅游项目,要减轻经营者的负担,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费,营造法制化的有序的经营环境。其次,应当将乡村旅游纳入当地整体旅游规划和管理的范畴,加强分类指导。通过整体旅游规划的制订,把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到科学化、规范化的框架下,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能够大大提高投资的绩效。第三,必须发挥依靠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避免政府在其中大包大揽,要充分调动市场各主体的积极性,使乡村旅游在经营上更加灵活多样,在机制上更加充满活力,在服务上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3、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具体实践中,一是必须坚持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各地一定要在生态和人文的结合上下工夫,把绿水青山、清新空气、恬静环境、瓜果畜牧等自然资源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整合起来,走出一条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差异化发展道路,避免千村一面、相互模仿的恶性竞争局面出现。二是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谨防盲目冒进。旅游产品均是由“食、住、行、游、购、娱”六大需求元素组成,各元素均衡发展、相互匹配才能使消费者产生满意的体验。因此,要引导广大经营者紧紧围绕消费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投资,切忌“一窝蜂”式的盲目开发。

4、加大宣传力度。要树立“宣传也是生产力”和“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理念。要把乡村旅游推向市场,宣传是第一要务。有条件的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没条件的可以利用网络这种低廉的方式,要培养一批懂宣传会宣传的人才,要加大与在外黄山籍人士的对接,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宣传。

“走进乡村文化,体验农村生活”,是发展乡村旅游主题,吸引城市居民和旅游者到乡村来旅游,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目的,不断提高景区景点百姓的收入,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终极目标。各地只有不断探索创新,充分整合利用资源,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积极引导和吸引农民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和接待服务,正确处理和合理分配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下载黄山市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调研报告(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山市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调研报告(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畲族风情文化与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畲族风情文化与旅游开发调研报告根据区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区政协副主席杨彩霞率经科委和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区畲族风情文化与旅游开发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认为,畲族文化是我......

    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文化产业一般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由于文化产业明显地涵盖文化产品生产、流通和服务三大领域,该产业的统......

    快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精选5篇)

    快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前沿关注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将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是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课......

    铜仁市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铜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铜仁市始终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来抓,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的要求,为进一步理清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找准发展难题、采取发展措施,以大景区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推进....景区和........

    --县旅游文化开发调研报告

    **县旅游文化开发调研报告 **县旅游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根据省、州和县委的安排,县委宣传部为切实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及时成立了调研组,由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

    经济区文化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旅游开发调研报告——打造星子县绿色文化旅游网络作者——李江一、星子县旅游概况星子县地处江西北部,东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南毗永修县,西临九江、德安,北接......

    **县旅游文化开发调研报告

    **县旅游资源开发调研报告根据省、州和县委的安排,县委宣传部为切实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及时成立了调研组,由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文化体育局、县旅游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