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广播电视报社诉广西煤炭工人报社电视节目预告表使用权案

时间:2019-05-14 02:4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广播电视报社诉广西煤炭工人报社电视节目预告表使用权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广播电视报社诉广西煤炭工人报社电视节目预告表使用权案》。

第一篇:广西广播电视报社诉广西煤炭工人报社电视节目预告表使用权案

广西广播电视报社诉广西煤炭工人报社电视节目预告表使用权案

(一)首部

1.判决书字号

一审判决书:广西壮族自治区合山市人民法院(1991)合法民判字第46号。

二审判决书: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1994)柳地法民终字第127号。

2.案由:电视节目预告表使用权纠纷。

3.诉讼双方

原告(上诉人):广西广播电视报社。

法定代表人:{刘0X},总编辑、社长。

诉讼代理人(一、二审):{刘1X},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律师事务所律师。

诉讼代理人(一审):{傅2X}。

诉讼代理人(二审):{王3X},广西广播电视报社法律顾问。

被告(被上诉人):广西煤炭工人报社。

法定代表人:{刘4X},总编辑。

诉讼代理人(一、二审):{孟5X},广西大学法律系主任、教授。

诉讼代理人(一审):{覃6X},广西煤炭工人报社副主任。

4.审级:二审。

5.审判机关和审判组织

一审法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合山市人民法院。

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伍达群;代理审判员:钟定红、罗宝龙。

二审法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

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蓝生昌;审判员:周绪勋、汪洋。

6.审结时间

一审审结时间:1991年11月25日。

二审审结时间:1994年11月25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批准依法延长审限)。

(二)一审情况

1.一审诉辩主张

(1)原告诉称:《广西广播电视报》于1979年创刊后,经广西广播电视厅和中国电视报社同意,取得了广西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的使用权。中国电视报社还特别授权原告代为追究各种未经授权而在广西境内擅自刊登该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的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原告曾在《广西广播电视报》就此多次发表声明。之后,多数曾登载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的报纸都已陆续停止登载。但被告从1987年以来,一直在每星期五收到当天出版的广西广播电视报后,即在下星期一出版的《广西煤炭工人报》的中缝刊登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原告认为:关于电视报刊登电视节目预告的问题,有关法律和政策已有明文规定。“广播电视报可视为期刊,可以适用《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第八条规定,作为一个整体,由其编辑部享有版权”。“各地报纸和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期刊可以转载广播电视报当天或第二天的广播电视节目预告,但不得一次转载一周或一周以上的节目预告。如需转载的,应与有关广播电视报协商”。根据以上规定,被告行为已经侵犯了原告版权,直接影响了原告在自治区煤炭系统和合山市的发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要求受诉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1万元。

(2)被告辩称:《广西煤炭工人报》从1987年起一直刊登《广西广播电视报》的一周电视节目预告。但国家版权局1987年12月12日《关于广播电视节目预告转载问题的意见》中指出:“电视节目预告应视为新闻消息,不属版权保护的作品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时事新闻,不受法律保护。“”时事新闻,不论作者、出版者均不享有版权。”国家版权局副局长刘杲在《新著作权法若干问题答记者问》中谈到:“广播电视节目预告本身视为时事新闻,不属著作权保护范围;但作为整体的广播电视报刊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将整张广播电视报复印下来出售才是侵权行为。”被告没有将《广西广播电视报》的节目预告和文章全 部翻印,故原告诉称被告侵犯其版权无法律依据,我们之所以没有执行上级版权机关的规定和“裁定”,是我们认为它们无法律依据,也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因此,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此外,原告在广西区版权局的“裁定”未经正当法律程序生效之前,即抢先在《广西广播电视报》和广西电视台的《广西新闻》中登载和播出我报社被裁定处罚的消息,使我报社名誉受到极大的损害,要求原告在同样的新闻媒介上登载或播出赔礼道歉,并赔偿2万元的经济损失。

2.一审事实和证据

合山市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广西广播电视报》于1979年创刊,每星期五出版。1987年以来,被告于星期五收到该报后,便于下星期一出版的《广西煤炭工人报》的中缝刊登中央电视台和广西电视台的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原告曾为此在其本报发表声明。广西区版权局1989年9月下达《关于广播电视报节目预告转载问题的通知》后,被告于同月用文字向版权局作了汇报,愿意通过调解方式处理,表示付给转载资料费(每期16元)。原告不同意,协商不成。原告于1990年2月向广西版权局提出申诉,要求裁决。区版权局认为被告已构成侵权,于1990年7月20日对被告作出裁定:(1)立即停止侵权;(2)公开向原告赔礼道歉;(3)向原告赔偿经济损失6360元。后被告提出复议。广西版权局于同年11月8日再次发文给被告,维持原裁定。被告认为区版权局裁定没有法律依据,拒绝执行。原告于1991年8月向被告所在地合山市人民法院起诉。审理当中,被告以原告在区版权局的裁定未发生法律效力前就抢先登报和通过电台播出,造成名誉损害为由,提起反诉。

上述事实有下列证据证明:

(1)1987年以来《广西煤炭工人报》每期刊登《广西广播电视报》的电视节目预告表的事实。

(2)广西广播电视报社与中国电视报社签订的协议书。

(3)广西电视台关于广西广播电视报独家使用其电视节目预告表每期付100元资料费的证明。

(4)法院对双方的询问笔录。

3.一审判案理由

(1)电视节目预告属于预告性新闻范围,本身应视为时事新闻。对于时事新闻,无论是新闻单位或个人都不享有著作权,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不受限制。原告认为被告刊登电视节目预告是侵权行为,无法律依据。报纸刊登电视节目是为了方便电视观众和读者,更充分和有效地利用信息来丰富文化生活,是服务性的。原告诉被告侵权,法院不予支持。

(2)原告在自治区版权局的裁定尚未发生法律效力之前,就在本报和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中登载和播出“裁定”的内容,使被告名誉受到损失。因此,被告反诉理由成立,要求原告在同一新闻媒介上赔礼道歉,法院予以支持。

4.一审定案结论

一审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第(二)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一百二十六条、《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一百一十八条、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十)项的规定,作出如下判决:

(1)驳回原告广西广播电视报社的诉讼请求。

(2)原告要在《广西广播电视报》上向被告广西煤炭工人报社公开赔礼道歉。驳回被告反诉原告赔偿经济损失2万元的诉讼请求。

本案诉讼费410元,由原告承担;反诉费810元,由被告承担760元,原告承担50元。

(三)二审诉辩主张

广西广播电视报社不服原审一审判决,于规定期限内上诉称:一审判决把电视节目预告表视为时事新闻而不加保护是错误的,上诉人对广播电视节目预告表应享有使用权和专有出版权。同时认为,被上诉人广西煤炭工人报社利用开庭发表意见之机,对上诉人进行侮辱和丑化,事后又利用所办报纸进一步扩散,侵害了上诉人的名誉权。故请求撤销原判,判令被上诉人停止侵权并赔偿其经济损失。

被上诉人辩称:被上诉人刊登电视节目预告表符合国家版权局1987年12月12日《关于广播电视节目预告转载问题的意见》中“电视节目预告应视为新闻消息,不属版权保护范围”的规定。一审判决是正确的。并就上诉人提出的侵犯名誉权之诉提出反诉。

(四)二审事实和证据

柳州地区中级法院经审理查明:上诉人广西广播电视报社于1979年12月经有关部门批准创刊,发行全区。之后,上诉人与中国电视报社签订协议,由中国电视报社向广西广播电视报社提供中央电视台节目预告表,由上诉人在本报刊登或转载,每期付给中国电视报社稿酬80元。上诉人根据广西广播电视厅桂发字(1987)35号文件精神,与广西电视台121头协商,允许上诉人刊登广西电视台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每期付给稿酬100元,被上诉人广西煤炭工人报社未经上诉人同意,擅自从1987年起,在每周一的报纸上摘登上诉人报纸中的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的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1988年2月1日和1989年5月8日,上诉人分别在其报上发表声明:未经许可,任何报刊不得转载,刊登本报的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违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1989年9月22日,区版权局以桂权字(1989)9号文《关于广播电视节目预告转载问题的通知》下发后,被上诉人仍转载上诉人的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1990年2月4日,上诉人向区版权局提出申诉,要求被上诉人停止侵权,登报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区版权局审查后认为,被上诉人擅自转载上诉人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违反有关规定,属侵权行为。于同年7月20日作出裁定:被上诉人立即停止摘登上诉人的一周电视节目预告;登报向上诉人公开道歉;补偿上诉人经济损失6360元。裁定后,被上诉人拒不执行。同年8月27日,上诉人在自己的报纸上刊登了区版权局的裁定内容。1991年8月15日,上诉人向原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被上诉人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1万元。被上诉人反诉上诉人侵害其名誉权,要求赔偿经济损失2万元,公开赔礼道歉。

上诉人针对被上诉人在诉讼期间仍继续摘登上诉人的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的侵权行为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在二审期间要求法院判令被上诉人增加赔偿数额。

上述事实证据除与一审事实证据相同外,尚有如下证据:

1.广西版权局1990年7月20日作的裁定。

2.二审期间被上诉人仍刊登上诉人的电视节目预告表的事实。

3.法院对双方的询问笔录。

(五)二审判案理由

二审法院认为:电视节目预告表是电视台通过复杂的专业技术性劳动制作完成的,电视台对其劳动成果,应享有一定的民事权利,应予以适当的法律保护。但电视节目预告表还不具有著作权意义上的独创性,因而不宜用《著作权法》保护。但上诉人通过协议方式,有偿取得的广西电视台和中国电视报一周电视节目预告,在广西地区以报纸形式向公众传播的使用权,应予法律保护。被上诉人未经许可,擅自无偿摘登上诉人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而有偿地提供给公众,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有关原则,违反了有关部门作出的已被报业所普遍接受的“可以转载广播电视报所刊当天和第二天的广播电视节目预告,但不得一次转载或摘登一周(或一周以上)的广播电视节目预告,如需要转载整周的广播电视节目预告,应与有关广播电视报协商”的规定,侵犯了广西广播电视报社的权利,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造成对方经济损失,应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给予赔偿。因此,上诉人上诉有理,予以支持;一审判决不当,应予纠正。

关于上诉人在二审程序中提出被上诉人侵犯其名誉权的诉讼主张,而被上诉人就此提出反诉等,都是新增加的独立诉讼请求,属于另一个法律关系,不宜与本诉合并审理。

(六)二审定案结论

柳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一)、(七)、(十)项之规定,作出如下判决:

1.维持合山市人民法院(1991)合法民判字第46号民事判决的第二项中“驳回被告反诉原告赔偿经济损失2万元的诉讼请求”。

2.撤销该同一判决的第一项和第二项中关于“原告在《广西广播电视报》上公开向被告赔礼道歉”的判决。

3.广西煤炭工人报社立即停止摘登《广西广播电视报》的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的侵权行为。

4.广西煤炭工人报社给广西广播电视报社赔偿经济损失5万元,限于本判决生效后10天内付清。

5.广西煤炭工人报社应在本报登报向广西广播电视报社公开赔礼道歉。限于本判决生效后1个月内履行。赔礼道歉的内容须经法院审核。

本案一审案件受理费、反诉费共1220元及二审案件受理费2010元,共计3230元。由广西煤炭工人报社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七)解说

上诉人(原告)广西广播电视报社在一审程序中,诉称被上诉人广西煤炭工人报社转载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是侵犯其作品版权的行为,要求适用《著作权法》予以保护,显然不当。因为电视节目预告表的制作过程和结果并没有一般作品(著作)独创性的意义,但电视节目预告表是电视台通过复杂的专业技术性劳动制作完成的,电视节目预告表的制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智力和财力后才取得的一种劳动成果,所以电视台对节目预告表应享有一定的民事权利。因此,本案的性质应定为电视节目预告表使用权纠纷而不是版权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上诉人广西广播电视报社根据上述规定,通过协议方式有偿取得了广西电视台和中央电视报一周电视节目预告在广西地区以报纸形式向公众传播的使用权,理所当然受法律保护。被上诉人未经许可,擅自无偿摘登上诉人的一周电视节目节预告表而有偿地供给公众.显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和原则,同时也违反了有关部门作出的并被报业普遍接受的“只可以转载当天和第二天广播电视节目预告”的报业习惯,侵害了广西广播电视报社的权利,应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

一审法院没有正确解决好“节目预告”和“节目预告表”的区别,虽然两者目的一致,都是对未来要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进行预告。但“节目预告”是由电台或电视台根据“节目预告表”以口播形式预告第二天或未来几天内所需要播出的节目及内容简介。因此国家版权局副局长刘杲说,“广播电视节目预告本身视为时事新闻,不属著作权保护范围”。而节目表是以列表形式反映一个完整的时间段内的节目安排。必须先有“表”才能依“表”预告。电视节目预告表是基于制作者对中央和地方党政部门一段时间(时期)方针、政策的全面把握,并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以及对广大观众的调查了解,对多采编部门制作的节目以及库存节目进行统筹,还要参照周边台近期节目播出情况,才能制定完成的本台一个时期内的播出计划。此外制作者还要掌握许多技术情况和资料予以综合平衡、协调,凝聚了广播电视部门的整体劳动。故节目预告表绝非一个简单的排列,而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虽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范围,但可以比照《民法通则》有关条款给予保护。因此二审法院根据有关条款,认为被告侵犯了原告电视节目预告表使用权,已造经济损失,应酌情给予赔偿。一审法院在审理此案时只着眼于国家版权局1987年54号文《关于广播电视节目预告转载问题的意见》指出的“电视节目预告应视为新闻消息,不属于版权保护的作品范围”,但却忽略了目前有关部门作出的并已被报业所普遍接受的报业习惯,尤其是忽略了对当事人合法民事权利的保护,因而所作判决有失偏颇。

第二篇:广西广播电视报社诉广西煤矿工人报社电视节目预告表使用权纠纷案

广西广播电视报社诉广西煤矿工人报社

电视节目预告表使用权纠纷案

上传时间:2007-9-

2原告:广西广播电视报社。

法定代表人:刘清宏,该报总编辑、社长。

委托代理人:刘桂宽,广西第一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傅晓榕,广西广播电视报社副总编辑。

被告:广西煤矿工人报社。

法定代表人:刘峰,该报总编辑。

委托代理人:孟勤国,广西大学法律系教授。

委托代理人:覃百昌,广西煤矿工人报社副主任。

原告广西广播电视报社因与被告广西煤矿工人报社发生电视节目预告表使用权纠纷,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合山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广西广播电视报社诉称:本报自1979年创刊后,经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和中国电视报社同意,取得刊登广西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节目预告的权利。中国电视报社还授权原告代为追究广西境内各种非广播电视报社擅自刊登中央电视台节目预告的侵权行为。原告先后在《广西广播电视报》上就禁止擅自刊登有关电视节目预告问题,发出声明,其他报纸都停止了刊登,只有被告仍继续在每星期一出版的报纸中缝刊登广西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节目预告。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影响原告的报纸在自治区内煤矿系统和合山市的发行,给原告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为此,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刊登广西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的侵权行为,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

被告广西煤矿工人报社辩称:电视节目预告是时事新闻。依照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时事新闻不受法律保护,不论作者、出版者均不享有版权。被告的报纸确实从1987年起一直刊登广西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但既没有将原告报上的电视节目预告和文章翻印,也未将其整张广播电视报复印下来出售。因此,原告诉被告侵犯了其权益毫无根据。被告之所以未执行上级版权机关的规定和裁定,是因为它并无法律依据,也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原告在自治区版权局的裁定未成为事实之前,抢先在《广西广播电视报》和广西电视台公布被告被裁定处罚的消息,使被告的名誉受到损害。为此要求原告在同样的新闻媒体上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2万元。

合山市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原告的广西广播电视报于1979年12月经有关部门批准创刊,发行于广西境内。之后,原告与中国电视报社签订协议:中国电视报社向原告提供中央电视台节目预告表,由原告在其报纸上刊登或转载,每期付给中国电视报社稿酬80元。原告根据广西广播电视厅桂发字(1987)35号文件精神,与广西电视台口头协商将其一周的电视节目预告表由原告刊登,每期付给广西电视台稿酬100元。被告广西煤矿工人报社未经原告同意,从1987年起,每周星期一在其报纸上转载原告报纸中刊登的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1988年2月1日和1989年5月8日,原告在其报纸上发表声明:未经本报准许,任何报刊不得转载、刊登本报一周电视节目 1

预告,违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1989年9月22日,自治区版权局以桂权字(1989)9号文《关于广播电视节目预告转载问题的通知》下发后,被告仍继续转载原告的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1990年2月4日,原告向自治区版权局提出申诉,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自治区版权局审查认为,被告擅自转载原告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违反有关规定,属侵权行为,于同年7月24日作出裁定:被告立即停止转载原告的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登报向原告赔礼道歉;补偿给原告经济损失6360元。被告拒不执行,继续转载原告的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同年8月27日,原告在其报纸上和广西电视台公布了自治区版权局的裁定内容。1991年8月15日,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

合山市人民法院认为,电视节目预告属预告性新闻范围,应视为时事新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第二项的规定,对于时事新闻,无论新闻单位或者个人都不享有著作权,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原告诉被告侵权无法律依据,不予支持。同时,原告在自己报纸上和广西电视台公布自治区版权局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致使被告名誉受到损害,被告反诉要求赔礼道歉的理由成立,应予支持,但要求原告赔偿经济损失2万元缺乏根据,不予支持。据此,该院于1991年12月25日判决:

一、驳回原告广西广播电视报社的诉讼请求;

二、原告在《广西广播电视报》上公开向被告赔礼道歉,驳回被告反诉原告赔偿经济损失2万元的诉讼请求。

第一审宣判后,原告广西广播电视报社不服,向广西柳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其理由是:一审判决把电视节目预告表视为时事新闻,不予保护是错误的。上诉人对广播电视节目预告表应享有使用权。被上诉人广西煤矿工人报社在法庭上,对上诉人进行侮辱和丑化,事后又利用所办报纸进一步扩散,侵害了上诉人的名誉权,请法院撤销原判,责令被上诉人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被上诉人广西煤矿工人报社同意一审判决,并就上诉人提出的侵犯名誉权之诉提出了反诉。

柳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时事新闻,是指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最近期间国内外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的报道。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是电视台为了让观众预先知道在一周内的节目以便供其届时选择收看的预报。因而,电视节目预告表不属著作权法第五条第二项所指的时事新闻。国家新闻出版署1988年3月30日《关于广播电视节目预告转载问题的通知》规定:“各地报纸和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期刊可以转载广播电视报所刊当天和第二天的广播电视节目预告。但不得一次转载或摘登一周(或一周以上的)广播电视节目预告。如需要转载整周的广播电视节目预告,应与有关广播电视报社协商。”被上诉人不经上诉人许可。擅自转载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违反了该通知的规定。上诉人通过与电视台订立协议有偿取得在广西境内以报纸形式向公众传播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的使用权,受法律保护。被上诉人的行为已构成对上诉人民事权益的故意侵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规定,自应承担民事责任。

上诉人上诉有理,应予以支持;一审判决确属不当,应予纠正。至于上诉人在二审程序中,提出被上诉人侵犯其名誉权的主张以及被上诉人就此提出的反诉,均为新增加的独立诉讼请求,属另一个法律关系,不宜与本诉合并审理。据此,该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于1994年11月25日判决如下:

一、维持合山市人民法院(1991)合法民判字第46号民事判决的第二项中关于驳

回被告反诉原告赔偿经济损失2万元的诉讼请求的部分。

二、撤销该判决的第一项和第二项中关于原告在《广西广播电视报》公开向被告赔礼道歉部分。

三、被上诉人广西煤矿工人报社立即停止在其报纸上刊登《广西广播电视报》的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的侵权行为。

四、被上诉人广西煤矿工人报社赔偿给上诉人广西广播电视报社经济损失5万元,限于本判决生效后十天内付清。

五、被上诉人广西煤矿工人报社在该报向上诉人广西广播电视报社公开赔礼道歉。赔礼道歉内容须经法院审核。

本案一审案件受理费、反诉费共1220元及二审案件受理费2010元,共计3230元,由被上诉人广西煤矿工人报社负担。

第三篇:南宁开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营业部诉南宁市郊进口汽车维修中心委托贷款合同还贷案

南宁开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营业部

诉南宁市郊进口汽车维修中心委托贷款合同还贷案

【案情】

原告:南宁开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开源公司)。

原告: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营业部(下称营业部)。

被告:南宁市郊进口汽车维修中心(下称维修中心)。

1995年7月20日,开源公司与营业部签订一份委托贷款合同,约定开源公司将自有资金30万元委托营业部借给维修中心,月利率为15‰,同日,营业部与维修中心签订一份委托贷款借款合同,约定营业部接受开源公司的委托借款30万元给维修中心,月息15‰,期限一个月。同日,开源公司又与维修中心签订了一份抵押合同,约定以维修中心的经营权及其净值881561.70元的设备财产作为上述借款的抵押。同年7月24日,营业部将30万元人民币转到维修中心帐户。借款到期后,维修中心没有按期还款。1995年10月16日、1996年2月14日,维修中心分别交给开源公司法定代表人吴乐民人民币2万元和30万元,均由吴乐民出具收据给维修中心。后因营业部向维修中心催还借款,维修中心以款项已还给开源公司为由,拒绝还款给营业部,遂引起纠纷。开源公司与营业部作为共同原告诉至南宁市新城区人民法院。称:借款期限届满后,被告维修中心未偿还借款。请求判令被告向开源公司偿还30万元的借款及利息。

被告维修中心辩称:我方已于1995年10月16日和1996年2月14日向开源公司还款32万元,有其法定代表人吴乐民出具的收据为证,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已消灭。请求驳回原告的起诉。

【审判】

南宁市新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两原告之间签订的委托贷款合同以及原、被告之间签订的委托贷款借款合同,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合法有效,受法律保护。但原告开源公司收到被告归还的借款后,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已经解除,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至于开源公司提出的其法定代表人吴乐民收到被告的32万元是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的理由,因无证据证实,不予认定。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之精神,于1996年10月14日判决如下:驳回原告开源公司、营业部的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后,开源公司不服,向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称:维修中心提交的收据只是吴乐民的个人行为,并非履行其职务。因为收据是吴乐民以个人名义出具,未加盖我公司公章,收据内容也未说明该款的用途,吴乐民也未将该款交公司入帐。根据委托贷款合同及委托贷款借款合同的内容,该笔借款的偿还对象应是营业部,而不是吴乐民个人,吴乐民个人无权收受还款。因此,维修中心并未偿还借款。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审判决,依法改判维修中心履行还款义务。

被上诉人维修中心答辩请求维持原判,驳回开源公司的上诉。

营业部没有上诉。

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营业部与维修中心签订的委托贷款借款合同,符合有关法律、1法规,合法有效。开源公司与维修中心之间签订的抵押合同,因开源公司与维修中心之间无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主债权不存在,抵押权亦不存在,故该抵押合同不成立。营业部依约将30万元人民币借给了维修中心,但维修中心却未能在借款到期后将款项还给营业部,已构成违约,对纠纷的形成负有全部责任,维修中心应将借款本息偿还给营业部。维修中心付给吴乐民的32万元人民币,属另一法律关系,不能作为偿还借款给营业部的依据。该32万元与本案无关,本案不作认定和处理。开源公司与维修中心之间无直接的借款法律关系,故开源公司无权起诉要求维修中心偿还借款。一审判决认定事实部分不清,适用法律错误,处理欠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六条、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第(一)项,《借款合同条例》第四条、第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三)项之规定,于1996年12月30日作出如下判决:

一、撤销南宁市新城区人民法院一审民事判决。

二、维修中心应将借款本金30万元人民币及其法定利息偿还给营业部(利息按同期中国人民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计付,从1995年7月24日起至还清为止)。

三、驳回开源公司对维修中心的起诉。

【评析】

本案是一起委托贷款合同纠纷。委托贷款合同关系与一般的借款合同关系不同,它牵涉到委托人、贷款人(受托人)、借款人三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处理本案的关键是如何定位三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如何认定维修中心交给开源公司法定代表人吴乐民32万元款的性质。

从资金来源看,维修中心所借用的30万元人民币确是开源公司的,两份合同中都写明了开源公司委托营业部将30万元人民币借给维修中心,三方当事人都清楚并承认这一点。但是,开源公司并没有直接与维修中心签订借款合同,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直接的借贷关系,而是由营业部居中分别与开源公司、维修中心签订委托贷款合同和委托贷款借款合同,因此,营业部与维修中心之间是借贷关系,与开源公司之间则是委托贷款关系。委托贷款关系的委托代理与一般的民事委托代理不同。一般的民事委托代理是受托人以委托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并由委托人承受其权利义务后果;而在委托贷款关系中,受托人不以委托人的名义,而以自身的名义与他人签订借款合同,并独立承受其权利义务后果。因此,营业部与维修中心所签订的委托贷款借款合同,其权利义务应由营业部承受,即维修中心应将借款本息还给营业部,而不是开源公司。

本案中,维修中心主张交给开源公司法定代表人吴乐民32万元人民币,即消灭了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但此行为既无合同依据和法律依据,也无营业部的委托或追认(如委托书、信函等),故维修中心付款32万元给吴乐民的行为,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不能成为维修中心还款给营业部的依据,维修中心提出借款已还的主张不能成立。对于该32万元,开源公司提出这是吴乐民个人行为,因与本案无关,属另一法律关系,本案无需作出认定和处理。需指出的是,抵押权必须以主债权的存在为前提,如果主债权不存在,抵押权亦不存在。由于开源公司与维修中心之间无直接的借贷法律关系,故他们之间签订的以开源公司为抵押权人,以维修中心为抵押人的抵押合同依法不能成立。同时,开源公司亦无权起诉维修中心

要求其还款。

责任编辑按:

委托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在《贷款通则(试行)》(1995年7月27日发布)中认可的一种贷款方式。据该通则第十二条二项称,委托贷款,“系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贷款人(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而代理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其风险由委托人承担,贷款人(即受托人)收取手续费,不得贷垫资金。”在这里,由于贷款人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从事经营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故委托贷款成为一种法律认可和保护的贷款方式。

从上述定义,我们对委托贷款法律关系应有以下认识:

首先,与一般借贷法律关系所不同的,一是主体增加,即除了贷款人和借款人以外,增加了委托人,而且贷款人的法律地位处于受托人的地位;二是用于贷放的资金来源不同,一般借贷的资金系指贷款人以合法方式筹集的资金,委托贷款的资金则属委托人所提供;三是贷款人在其中的作用不同,一般借贷的贷款人是自主发放贷款、监督借款人使用贷款和自行收回本金和利息,委托贷款的贷款人是按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而代理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贷款,贷款人只从中收取手续费;四是风险责任不同,一般贷款的收不回贷款及不能足额收回贷款等方面的风险责任由贷款人自行承担,委托贷款的这些风险责任则由委托人承担。国家金融主管部门认可委托贷款的方式,一方面可使社会闲散资金充分发挥流动和增值的作用,即使资金所有者的资金不至于沉淀而实现其增值的愿望,又使资金需求者能以合法方式及时筹集到所需资金,摆脱社会资金短缺造成的一般借款困难。另一方面,这种方式有助于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宏观调控资金关系、货币流通关系,减少非法借贷关系对正常金融秩序的冲击和干扰。

其次,委托贷款关系中所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与一般民事委托代理关系相比较,在实质上并无多大区别。在委托贷款关系中,因是以受托人的名义对外发放贷款的,此与一般民事委托代理中的受托人以委托人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有所不同。但委托贷款关系中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并用委托人的资金发放贷款,与一般民事代理中受托人以委托人的财产,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从事民事活动没有什么不同;委托贷款的风险由委托人承担,与一般民事代理中委托人对受托人以其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承担法律后果也无二至。

第三,基于上述关系所产生的贷款人“一手托两家”的情况,委托贷款关系中包含有依次发生的两种性质的法律关系:即委托代理关系和借贷关系。前者是后者发生的前提,后者是前者希望发生的结果。前者的权利义务内容的约定,决定后者的具体权利义务的范围;后者的实际履行影响前者权利主体权利的实现。所以,从法律关系的性质上,两者是各自独立的;从权利义务内容关系上,两者又是紧密相连的。委托贷款关系的这样一种特性,就决定了履行委托贷款协议和处理委托贷款协议纠纷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虽然不是委托人直接将款借给借款人,两者之间不发生直接借款法律关系,但由于贷款人(受托人)承担的是“协助收回”贷款的责任,收回的贷款又直接为委托人承受,故借款人直接向委托人还款,也应产生消灭与贷款人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后果。故如确实

发生有这种事实,即不应坚持强调借款人只能向贷款人还款,向委托人直接还款无效的机械认识。同时,在本案中,吴乐民是开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如果吴乐民和借款人维修中心之间不存在另一有还款内容的法律关系,则吴乐民接受维修中心还款的行为,依民法通则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应认定是开源公司的行为,维修中心已经向开源公司还款,判决将此作另一法律关系不予认定和处理,是不当的。

2.由于借款人不按期归还贷款是直接违反借款合同的违约行为,故在此种情况下,贷款人(委托人)可以借款合同纠纷为理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不必追加委托人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又由于贷款的风险责任是由受托人承担的,在借款人不按期归还贷款情况下,委托人应当有权与贷款人一道作为共同原告对借款人提起诉讼;如果贷款人坚持不起诉,则委托人可以委托贷款协议纠纷为理由,以受托人(贷款人)为被告(即其不履行协助收回贷款义务)、以借款人为第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5月16日法复〔1996〕6号“关于如何确定委托贷款协议纠纷诉讼主体资格的批复”指出:“在履行委托贷款协议过程中,由于借款人不按期归还贷款而发生纠纷的,贷款人(受托人)可以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贷款人坚持不起诉的,委托人可以委托贷款协议的受托人为被告、以借款人为第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批复所表明的,正是这种纠纷在程序上的特殊性。

由于委托贷款是一种随着经济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贷款方式,也给审判实践带来了很多值得研究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正确确定三方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其诉讼机制,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总结和深入研究。

下载广西广播电视报社诉广西煤炭工人报社电视节目预告表使用权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广播电视报社诉广西煤炭工人报社电视节目预告表使用权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