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发展状况调查
湖北省XX市XX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发展状况调查
系部名称:XXX 专业:XXX 年级:X
班级:X
姓名:XXX
学号:XXX 实践地点或单位:XX市XX乡乡镇府、同兴村、连棚村、枣林村、胡祠村、沈畈 实践时间:2011年八月四号——八月九号,共六天
报告正文:
我家在靠近农村的地方,在当地乡镇的各个村子有不少亲戚熟人,乘此便利我调查了我们当地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发展状况,并做了些思考。
我首先拜访了当地的乡镇府,询问了相关负责人陈店乡的基层党建情况,并获得了书面材料。接下来的几天我去了陈店乡管辖的几个不同的村子,并询问了当地的村干部、一些党员和农民,进行实地调查并进行了一些数据统计。
下面是具体调查情况: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情况
XX乡下辖26个村,有23256人。全乡共有30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26个;共有党员542名,其中农村党员464名。近年来,该乡党委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狠抓了村级规范化建设、党员先进性教育、“三级联创”、乡村干部管理等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了全乡第八届支部换届选举,使全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大部分农民党员切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此次调查显示,半数的农户认为党员在劳动致富方面有发挥作用,多数农民党员能积极参与村“两委”工作,绝大多数村支部能够代表群众积极参与村务管理,较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以下为党建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与成效:
1、强化管理,严格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建立健全了党员登记制度,村支部日常工作考核制度、中心组成员理论学习制度等。
2、对换届后的村组干部进行了法律法规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农村相关科技知识、党风廉政建设、党务知识等的培训。
3、不断完善和创新载体,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发展好党员。村党支部认真遵循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严把关口,同时积极疏通出口,纯洁党员队伍。今年该乡发展党员2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8名。
(2)加大了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工作。2010年在乡党委、政府的组织下,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此次活动,让党员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大部分党员在此次活动后对我们党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都表示要把热情继续投入到建设美丽、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工作中去。同时,在该乡开展了大规模的信访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村干部集中下访活动。通过对有关法律法规及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的宣讲、乡班子成员到村讲课、印发宣传资料到每户等多种形式,对各村广大党员进行了信访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同时对所有影响稳定、影响环境发展的矛盾、问题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摸底排查。
(3)开展了共产党员向组织和所在区域群众做出承诺的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广大党员的支持和认同。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融洽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该乡全年各项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了的组织保证和舆论支持。
(4)乡党委制定了党委成员帮贫扶困制度,对该乡的贫困党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特困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实施了五大关爱工程。同时,对有一定特长的困难党员和农村乡土人才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适时培训,充分发挥其特长作用。
(5)认真开展了“双向培养”工作。拟定了今年的培养计划和明确了培养对象,并落实了具体责任人。要求将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同时将这部分同志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对象进行登记造册。目前该乡的“双向培养”对象有26人。
(6)该乡评选了党员示范户,并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各村共有党员示范户50户。
4、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情况。村组织活动场所相对简陋,设施较差,远远不能满足乡级系统化工作的开展。
5、党费收缴情况。目前该乡的党费收缴工作顺利,所有农村党员都能主动上交党费。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基本概况
1、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党员素质总体偏低,存在“一高三低”现象,即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科技水平偏低,“双带”能力偏低。
2、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不到位。部分农村党员组织纪律涣散、思想观念陈旧、党性修养偏低,一些农民党员包括外出党员对村党组织活动不感兴趣,很少参加甚至不参加组织活动,消极对待组织分派的工作,不愿交纳党费。
3、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形不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些农村干部素质低,业务水平差,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履行职责不到位,使上级的政策、精神在落实过程中大打折扣,造成政令不畅,群众有怨言。
4、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
5、村级民主管理部到位。部分村党务村务公开较少,特别是财务方面不够透明,财务管理机制有待尽快健全完善。
(2)具体问题及成因
在新农村改革和发展向纵深推进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暴露,反映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滞后及其执政能力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
1、党员结构性问题突出。一是老龄化问题严重。全乡464名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仅32人,占7%;55岁以上有206人,占44%。二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农村党员中女党员只有64名,仅占14%。三是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党员中,高中以上文化120人,初中文化220人,小学文化124人,分别占26%、47%、27%。此外,少数党员还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个别党员涉及赌博、盗窃他人财物、滥伐林木等违法犯罪活动。致使党员结构性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基层党组织不重视发展农村党员,乡党委在发展新党员时,往往向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倾斜;部分支部党书记思想保守落后,担心优秀人才进入党组织后,会影响和分化自己的威信,进而“夺权”,所以不热心发展新党员。另一方面是农村群众素质偏低,而素质偏高的年青人,大都倾向于发展经济,政治意识不强,向党组织靠拢的愿望不突出,发展新党员也是“矮子里面挑矬子”。
2、基层支部阵地建设落后。全乡26个农村党支部中,只有同兴、伍店、胡祠村、连棚、刘店6个支部拥有较规范的办公室,其他支部是利用村小学作为支部办公和党员会动的场所,其中上周、枣林等村的小学教学楼还是被禁止办学的危房。这些不规范的阵地大都是村子两委办公室、计生和综合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为一体,比较简陋、狭窄;办公设施简陋不堪,一般只有陈旧的桌椅板凳,除了伍店、连棚、陈店主镇这三个地方拥有现代远程教育终端外,电话、电视、电脑等现代化设施一概全无;办公室应备有的制度、记录、图表等各种资料残缺不全。同时,大部分支部的“三会一课”等活动流于形式或很少开展,有的甚至不开展,各支部队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很少。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客观上是乡财政困难、村级经济薄弱,财力有限,无力投入的原因;客观上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不愿投入的原因。
3、优秀的支部班子产生较难。一是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许多支部平时不注意培养后备干部,一旦换届选举时就没有合适的党支部候选人,如:东罗和饶湾,原支部书记因违反计划生育未能继任后,现任支部书记分别是一名基本无工作经验的同志和一名55岁的已卸任村主任六年的同志;高岗和中桥等村多年来村主任、村书记由几名党员轮流担任。二是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下降,优秀人才不愿意当村官。由于村干部官小责大事多少薪,还经常被群众误解受气,致使农村年轻有为的“能人”经济意识强于政治意识,宁愿外出闯天下也不愿当村干部服务群众;部分村干部由于工作及生活原因也不安心任职,如枣林村原支部书记任职期间两次书面要求辞职,松林、何胡等村几名历任支部书记辞职去经商、务工。三是选举环境有待改善。如双河村,原支部书记是一名工作能力很强的党员,由于配合乡党委、政府工作被部分群众误解,在今年的换届选举中,个别党员进行串联使其落选。
4、支部执政能力偏弱。一是维护大局,确保一方政令通畅的能力偏弱。目前农村党支部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群众信任降低、威信降低的情况,讲话群众不听、许诺群众不信、指挥群众不从,在向群众宣传上级的方针政策,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把党的方针落实到实处时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发展经济,带动一方共富的能力偏弱。许多支部工作时思路不清、经济意识不强、发展方法不多,在发展村级经济,带动群众致富上,支部的领导和带头作用没有充分体现。三是维护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能力偏弱。当前农村正处于体制和社会的转型期,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问题和矛盾多发,一些村干部嫌麻烦,群众有了矛盾纠纷不想去处理,一些村干部担心得罪人,群众的矛盾纠纷怕去处理,群众有诉求、甚至有涉访问题了也不积极处理,而是寄希望与上级解决。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较多,从当前的形式看,随着农村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群众对基层组织和村干部的依赖小,在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方法没有太大改进,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从思想认识看,部分村支两委及其成员思想认识落后,班子不团结,只想当和事佬、太平官,工作不积极主动;从党员自身素质看,当前的农村工作政策性、操作性越来越强,部分村干部由于个人综合素质不高,在执政时,不能很好的贯彻意图、把握关键,工作质量差强人意。
三、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我参考了陈店乡乡镇府对自身发展的总结及相关行政人员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想法对党建中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建设党建工作办公经费支出保障制度,确保农村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首先,建议乡委将村级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支出预算,从而有效保证农村党组织有足够的经费开展党建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其次,村级党组织要切实做到有钱办事、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把农村党建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二)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农村党组织执政的经济基础。加强党组织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从而加快发展;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经济实力,对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要把加快发展作为中心任务。个村党支部除集中力量抓好符合我村总体规划发展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外,还要充分分析和认识到我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围绕“产业活乡、工业强乡、商贸兴乡、和谐稳乡”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鼓励更多农民向科技含量高,收益较好的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各村支部还应该坚持以机制创新做大集体经济,通过多种形式盘点村集体资产,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
(三)紧紧把握好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这个关键,发展壮党员队伍,优化党员结构,达到“五好”目标。一是发展壮大党员队伍,要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围绕加强能够在生产中带头致富的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培养锻炼有潜质的年轻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其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注意总结和推广做好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和发展青年入党工作的经验。还要加强对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帮助共青团切实加强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做好“推优”工作和加强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基础,使共青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二是继续坚持“双向培养”的要求,加强对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力度,进而培养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三是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要接续推进以乡党校和村党员活动室为依托,以党员活动日为基本形式的“校、室、日”党员教育网络,不断扩大教育的辐射面。教育要突出重点,要讲究方法,注重实效。教育内容上,着力解决好个别农村党员思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淡薄、愚昧落后、信奉封建迷信等问题,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形成党支部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另外还要着力解决好一些农村党员政治法律水平低,应对市场经济的基本功差、缺乏致富能力和本领问题。
(四)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农村党支部的执政活力。首先要建立其富有活力的村级工作机制。鼓励村“两委”干部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乡党委要充分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着力于放权给村“两委”,努力解决对村级“统的过多、管得过死”的问题,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强化村“两委”的职能;要着力于减负村“两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为村干部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其次是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高度重视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建全议事规则,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用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尽量避免和减少失误,同时建立群众对决策实施监督的机制,让群众依法行使自治权利。再次是建立村“两委”分工责任制、“两委”联席会议、民主评选“两委”干部等制度,形成“两委”协调一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
这次的调查让我感触颇深。农村基层党组织并不容易,有好的领导、正确的方针、群众及各级基层干部的配合才能让其真正健康发展并保持良好势态。农村的发展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此外部分村子的贫穷状况及人员流失令人心中伤痛。一些村干部只说些官话、摆架子,只想让上级领导满意实则害己且害了这个村子。不过也有不少接受采访的人实话实说,向我说他们村的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社会交往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如不太懂得随机应变,不能很好的察言观色,碰了钉子就会灰心丧气。若不是有熟人的介绍和帮助,调查过程会更难。因此我觉得自己应该多接触社会,参加实践,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因为农村低层的许多人的生活还是那么辛苦,而我现在是在享受着富足安宁的生活,实在不应抱怨什么。
第二篇: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乡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村、焦点在农民。新形势下,如何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提升乡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根本保证。带着这一课题,我们利用近三个多月的时间,对全市10个县(市、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进行了专题调研,对近百个乡村党组织战斗力状况进行了深入剖析、走访问卷,同2000余名基层干部和党员群众进行了座谈讨论。调查中我们感到,经过先后两轮的集中整顿建设和“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成效,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有了增强,农村改革和发展也取得了进展。同时我们也感到,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日渐突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亟待加强,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亟待提升,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方法、执政方式亟待改进。带领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使命要求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升乡村党组织战斗力为核心,以维护和实践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与时俱进,适新应变,走出一条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提升速度缓慢,担当“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政治责任着实令人堪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来源于班子的凝聚力、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和党员队伍的影响力。从调查的情况看,近些年来,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不断提升,但提升的速度与加快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落差。农村基层组织自身建设上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不可否认,少数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每况愈下,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日益消退,一部分农民党员的先进性又难以体现,弱化了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能否全面完成时代赋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历史使命,实在令人担忧。担忧之一:作为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核心堡垒,多数乡村党组织在带领群众加快发展奔小康中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但还有相当比例的党组织处于看摊守业、涣散贻业的状态调查中,我们对100个乡村党组织按加快创业型、实干兴业型、看摊守业型、涣散贻业型进行了分类剖析,从总体上看,上述四种类型大致呈现2:3:4:1的比例。见“十县(市、区)百个乡(镇)村党组织状况分类表”。十县(市、区)百个乡(镇)村党组织状况分类表调查乡村所在县(市、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分类数量加快创业型实干兴业型看摊守业型涣散贻业型乡(镇)村乡(镇)村乡(镇)村乡(镇)村乡(镇)村肇东3121413141安达3101213411海伦21021315庆安310121414调查乡村所在县(市、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分类数量加快创业型实干兴业型看摊守业型涣散贻业型乡(镇)村乡(镇)村乡(镇)村乡(镇)村乡(镇)村绥棱2812241兰西28121411青冈1611221望奎1411111明水1411111北林28111331合计***适应需要的占50不适应需要的占50从是否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的角度,可以概括为两个50。见图示:一方面,适应需要的占50(主要是前两种类型)。他们的突出特点是:有一个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好班子,有一支艰苦创业、实干兴业的好队伍,有一条加快发展、富乡富村富民的好路子。比如,肇东市宋站镇党委以建设全国奶牛第一镇为目标,充分发挥镇村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奶牛产业,使全镇经济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镇级财政收入达1500多万元,位居全市160个乡镇之首。目前这个镇奶牛饲养量达2.3万头,90以上的农户靠养奶牛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另一方面,不适应需要的也占50(主要是后两种类型)。其中看摊守业型的占40以上,这类党组织的主要特点是:干部不思进取,思想不解放,甘当“太平官”,发展没思路,问题绕着走,工作推着干,满足于“维持局面、完成任务、不出大事、没有上访”。海伦市把这类党组织称为“维持会”,老百姓把这类党组织中的干部形象地比喻为什么事也不干的“大头佛”、什么问题也不解决的“老面兜”。调查中,有个村的“三职”干部在位十几年,工作不冷不热,干群关系不好不坏,经济发展缓慢,村里面貌依旧。当我们问及这个村的群众为什么不选几个能人给自己“当家”?群众说:他们虽然不是啥能人,也干不了啥事,但他们起码不“败霍”。与这个村所在的乡镇干部座谈,我们问为什么这么多年不对这个支部班子进行调整?干部反映:目前这样的村班子就不错了,虽然发展慢点,但起码能“看摊”,稳定住局面。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深思。如果仅仅局限于不“败霍”、能“看摊”,如何能加快发展,又怎么能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由于这种类型的党组织所占比例较大,工作徘徊不前,特别是隐藏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如不尽快改变这类党组织的战斗力现状,加快发展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将因此
付之东流。在加快发展过程中,如果说“看摊守业型”党组织的问题已经成为阻力,那么“涣散贻业型”党组织的问题则更为严重。这种类型的党组织软弱无力,甚至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无人干正事,无钱办公事,无章理民事,村困民穷,人心涣散,问题积重难返,久治难愈。尽管这种类型党组织所占比例不足10,但对党的事业危害极大,已经成为加快发展、建设小康的严重障碍。比如,兰西县的一个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党组织形同虚设,村党支部由“四大家族”轮流“坐庄”,干部以权谋私,财务管理混乱,宗族势力把持村务,一个不足2000人的村外债(高息抬款)高达200多万元,人均外债比人均收入还高。担忧之二:作为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决定因素,多数乡村干部在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发挥了中坚骨干作用,但还有相当比例的基层干部处于没有本事、无所事事的状态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发展的快慢。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对农村基层干部不能简单地用“主流是好的”来概括,应实事求是地做出深入具体地剖析。配合我们的调查,一些市县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进行了分类。有的从领导方式方法的角度,把基层干部分为示范型、任务型、蛮干型、无为型四类,各类所占比例依次为3:4:1:2;有的从素质能力升级的角度,按素质能力已经实现升级的、素质能力亟待提高的、素质能力难以提高需要调整的3个层面分析,每个层面各占三分之一;有的从履行职能的角度,认为农村基层干部能够奋发有为、艰苦创业的占30左右,尽职尽责、支撑局面的占50左右,没有本事、无所事事的占20左右。从以上的分类剖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有喜有忧,喜中有忧,忧中难喜。通过对千名农民党员群众的问卷调查显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满意率占七成,不满意率占三成。见“千名农民党员群众问卷调查统计表”。千名农民党员群众问卷调查统计表问卷调查农民党员群众参与人数问卷内容:对乡村干部队伍是否满意满意人数及比例满意原因不满意人数及比例不满意原因104670968执行政策好领导能力强经济发展快工作作风实其他33732能力不强作风不实办事不公为政不廉其他35920***137695令人欣喜的是:多数基层干部能够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成为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牢固根基和重要支撑,保证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推动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特别是在农村基层干部中涌现了一批小康领路人、产业带头人和群众贴心人,加快了带领群众致富的步伐,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比如被授予“人民好公仆”的望奎县宽五西村党支部书记佘树德同志,十几年如一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心系群众,带领一班人,艰苦创业,加快发展,把一个村困民穷的落后村变成了村强民富的小康村。这样的干部在基层不在少数,他们是党在农村、在农民心目中的政治支撑,他们的事业看得见、摸得着。要对这样的干部大力宣传,扩大影响,不能好事不出门,以此提高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令人担忧的是:相当比例的基层干部处于不会干事、无心干事、不干正事的状态。调查中基层反映,目前乡村干部有80不会做农村工作,或能力弱,或处于无心干事、不干正事的状态。这虽然有些言之过重,但不可否认,确实有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不适应农村工作需要。——观念陈旧,素质先天不足,工作思路不清,不会干事的基层干部为数不少。一是领导方式陈旧,不会抓农村经济。一些乡村干部开展工作还是行政命令的“老套路”,指挥农业生产还是催种催收“唱四季歌”,抓结构调整调来调去还是“大玉米”。调查中有的群众反映,乡村干部最大的“本事”就是收费,最擅长的工作就是开会,调整结构就是说大话,甚至“瞎指挥”。二是文化科技素质偏低,不能发挥示范引带作用。调查表明,目前乡镇干部文化程度以大中专为主体,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6.8,涉农专业的不足10,高中以下文化达30。村干部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大中专文化程度仅占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约占45,初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接近35。见“绥化市乡(镇)村干部文化状况统计表”。大多数村干部只能粗浅地掌握一些农业技术,精通和掌握高新农业技术的为数不多,甚至有的村干部还是“科盲”。这种科技文化素质状况,很难在调整结构、发展效益型农业中发挥示范引带作用。调查中,有个村为了带动群众发展畜牧业,决定由村干部带头集资养奶牛,由于不懂行,不懂技术,辛辛苦苦花高价买回的却是“淘汰”牛。也有一个村,在调整结构中组织引导群众种菇艹娘,由于不懂栽培技术,乱施化肥,种出的菇艹娘光长秧子不结果。三是工作方法简单,不善于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对近几年农民群众上访问题进行分析,有一半以上是由于农村基层干部不负责任、作风不民主、处理问题方法简单、工作不细所致。在处理农村一些棘手矛盾和问题上,一些基层干部打骂群众,甚至借用专政工具管制群众,致使矛盾激化,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比如,青冈县有一名村委会主任,开展工作不讲方法,粗暴蛮横,两次殴打群众,造成群众越级上访,影响极坏。这样的干部在基层虽然为数不多,但影响则“一条鱼坏一锅汤”,坏事传千里,令人反感。给党在农民心目中的威信,甚至在农村的作用带来极大危害。全市乡(镇)、村干部文化状况统计表项目人数比例乡镇干部9445名村干部8576名大学大专中专高中初中以下大专以上中专高中初中以下人数******7所占比例()16.8652.3727.643.1320.9844.7734.28——意志灰退,宗旨信念不牢,不愿为党工作,无心干事的基层干部愈见增多。调查中我们感到,农村矛盾错综复杂,乡村干部处在矛盾的旋涡中,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完不成硬性任务,上级不“饶”你;不给群众办实事,老百姓不“尿”你;一旦触及群众利益,有人告“死”你。“矛盾多,干部累,上压下挤活遭罪”——当干部实在没意思。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反映:现在加快发展的任务越来越重,税费改革后我们的工资却越来越低,干得再好也是农民,与其为工作“头拱地”,不如回家侍弄“一亩三分地”。由于矛盾缠身,压力过大,待遇降低,一些基层干部思想灰退,工作没有积极性,不愿再为党工作。据统计,近两年来,全市辞职不干的乡村干部就有89名,甚至有的乡镇党委书记也撂了挑子。这些人在农村有一定能力,在农民中有一定影响,他们的卸任给事业带来了一些损失,同时也给新上来的同志带来了工作阻力。调查中,还有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想“撂挑子”,但由于以前为了完成任务,经手了大量的抬借款,甚至把自己的工资也搭了进去,手插磨眼“拔不出”、“撂不下”。——作风不正,不按政策办事,侵害群众利益,不干正事的基层干部大有人在。调查中,一些基层干部作风漂浮、不干实事、处事不公、以权谋私,仍是群众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有的基层干部当干部的初衷就不正,上任之后就琢磨着怎么样欺上瞒下,中饱私囊;有的为了求得升迁,损害群众利益,搞政绩工程,虚报浮夸;有的为了保住位子,拉帮结伙,偏亲向友,甚至借助村匪屯霸邪恶势力;有的为了捞取好处,低价发包资源,任意挥霍集体资财。今年,在“两风”建设中,全市上下“挤水份”,仅GDP一项就挤出45亿元,其中绝大多数水份在乡村。有个村前几年报表统计村办企业产值数百万元、养牛超千头。实地踏查村办企业只是几个民办小作坊,搞的养殖一条街也是空架子。调查中,还有人反映有个村前两年管理混乱,村干部一年中仅吃大鹅就达1500多只,平均每天吃4只还多,最多的一天吃了20多只。青冈县有一个村,村干部为了“有钱花”,竟将机动地卖了几十年。担忧之三:作为党领导农村工作的重要力量,多数农民党员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还有相当比例的农民党员处于贫困落后、无力争先的状态调查中,我们感到,近年来通过实施“双培”工程,农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双带”作用突出的先进分子;通过开展党员服务区活动,大多数农民党员在农村生产生活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农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贫困落后、无力争先的问题也很突出,与“三个代表”的要求相去甚远,先进性还很难体现。——相当比例的农民党员没有致富能力,难以实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调查中,我们对农民党员队伍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目前我市农民党员队伍中,率先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约占30,代表着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近50的党员仅限于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双带”作用;有近20的农民党员致富步伐缓慢,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无法发挥作用。调查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农村率先致富的阶层中,农民党员所占的比重也不是很高。去年,北林区评选的村级发展“三大能人”(科技能人、营销能人、致富能人)中,党员只占25.6,有的村能人中甚至一个党员也没有。致富能力是党员在农村中最起码的威信力。可以想象,如果党员连致富能力都没有,还怎么代表先进生产力。——相当比例的农民党员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无法实践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要求。据统计,我市5万多名农民党员中,初中文化占41.7,小学文化占24.8,文盲党员占3.6。事实上,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市场农业的迅速发展,有些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党员在新形势下也已经成为“落伍者”,而占总数近三分之一的小学及文盲文化程度的党员,与现实的要求更是差之甚远。加之有的党组织对农民党员的教育管理重视不够,党员自身要求不严,致使一些党员信仰淡薄,涉足宗教活动,搞封建迷信,甚至违法乱纪,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海伦市有个村一段时间兴起了“蒙头教”(意思是只要整天蒙头睡大觉,就能有吃有喝有钱花),个别农民党员竟也参与其中。调查表明,农民党员的这种文化素质状况,难以代表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相当比例的农民党员生活贫困,不能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我们走访的村贫困党员所占的比例基本上占党员总数的20左右。这部分党员或年龄老化,丧失劳动能力;或思想僵化,老实本份(多数是文革期间或82年以前入党的党员);或文化偏低,不懂技术;或遭天灾病热,生活压力巨大。由于这部分党员家庭生活困难,发展没有门路,成为组织的扶持对象,在经济发展上落后于普通群众,在政治生活中也无法发挥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已经丧失了先进性。在明水县永富村调查时,当我们问及党员发挥作用情况时,有的群众说:“联系我的党员还不如我呢,比我还穷呢,让他带着我致富,不让我帮他就不错了。”由于贫困党员自身利益难以保证,实践代表人民利益根本无从谈起。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约因素不可忽视,乡村党组织战斗力受到严重挑战,完成“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历史任务面临严峻考验作为党在农村执政的基层组织,其战斗力的高低不仅决定于自身建设的状况,还受到整个农村发展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剖析一些乡村党组织战斗力降低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调查中围绕影响制约乡村党组织战斗力的问题,我们同200多名基层干部进行了座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正在困扰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来自经营体制上的挑战:双层经营体制的发展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三农”问题突出,农民增收缓慢,集体经济相当脆弱,一些乡村组织“无钱办事”的现象比较普遍,削弱了党组织的战斗力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初始阶段发生了巨大的作用,使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其优越性已很难体现。家庭分散经营很难与市场经济对接,集体统一经营在一些地方也已名存实亡。由于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盲目追求高指标、高投入、高速度,搞虚假政绩,加之一些干部以权谋私、贪占挥霍,一些乡村债务累累,集体经济已近崩溃边缘。调查中我们对全市乡村债务状况进行了分析,全市村级负债总额达19.6亿元,平均负债143.6万元,最高的村外债近500万元;乡级负债少则几百万元,多则几千万元。调查中基层反映,现在基层干部之所以工作犯难,最大的难题就是债台高筑,集体没钱。由于债台高筑,有的乡村主要领导几乎整天躲着讨债户,什么事也办不了。也有的群众说,这么大的债务听着都吓人,我们都替村里犯愁,还能指望搞什么服务。从一定意义上说,薄弱甚至崩溃的乡村集体经济,已经动摇了基层党组织赖以生存的经济条件,由于不能为群众提供有效服务,一些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在这种状态下,已不是能否加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的问题,而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安全如何保证的问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来自领导体制上的挑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乡村体制弊端,造成体制不顺、职能不清,一些党组织领导方法和执政方式很不适应,束缚了党组织的战斗力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乡村党组织的执政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乡村党组织的从政理念、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也必须适新应变。调查中我们感到,受制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一些党组织的领导方法方式还没有实现根本转变。在履行职能上,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其职能到底是什么,还不十分明确,仍然以行政命令为主,偏重于行使管理职能,不会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民主协商、提供服务的方式开展工作。比如有的乡镇面对分散经营的千家万户,开展工作还存在着“一刀切”、强迫命令、包办代替、工作跑粗的问题。有的村上级不给任务、不提要求就不知道咋干。在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中沿用这种行政化的运行体制,导致老办法行不通,新办法又没有,一些基层干部只能束手无策。特别是这种行政化的运行体制造成了乡镇机构设置臃肿。调查中,一些基层干部反映,这些年虽然对乡镇机构进行了改革,但改来改去,该强化的职能并没有强化,该撤销的机构并没有撤掉,“七站八所”换汤不换药,人浮于事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位乡镇党委书记说,现在大的乡镇有近百人,小的乡镇也有50、60人,真正干工作的也就是三分之一。——来自基层民主政治上的挑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畸形发展,造成“两委”关系紧张,一些地方宗族宗教势力抬头,冲击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呈现出畸形发展的趋势。反映在民主选举上,一部分农民不能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力,往往十几元钱、一包烟、一顿饭甚至是几句好话就能将自己的民主权力“卖掉”。特别是在一些有宗族宗教势力的地方,亲情、教义大于正义,把选举村委会主任变成了选“族”人。比如,北林区有个村,亲兄弟俩分别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和副主任,这种现象看似合理合法,实际上已经造成宗族势力把持村务。反映在民主议事上,一部分农民只要权利,不尽义务。税费改革后实行“一事一议”,党支部研究的一些事项,特别是一些公益性事业,都要拿到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上讨论表决,不需要向村民收费的事项还好办,凡需要村民出工或从兜里掏钱的事项都很难顺利通过。一旦通不过,党支部什么工作也干不了。调查中,有些村维护村屯砂石路需要往路上铺砂子,但由于“一事一议”没能通过,结果砂子不能拉,路不能修,什么车也走不了。反映在民主监督上,一部分农民利用干群矛盾,充当“农民利益代言人”的角色,已经超出了监督干部的范围,发展到与乡村组织和基层干部抗争。这部分农民掌握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专门找乡村组织和基层干部的“毛病”,经常组织煽动农民群众上访告状。“农民利益代言人”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这些“代言人”在监督乡村组织和基层干部正确行使施政行为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这些“代言人”也报有一些政治目的,伺机“抢权占位”,这无疑给乡村组织和基层干部正常开展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反映在“两委”关系上,有的村委会主任认为,自己是全体村民选举产生的,比几个党员、几十个党员选举产生的党支部应该更有权威,更有决定村里工作的权力,不愿接受党支部的领导;还有的村委会主任认为村民自治就是村委会说了算,用不着党支部的领导。从而造成村两委班子争权夺利,互不买账,有权有利的事情争着干,无权有责的事情推着干,使整个村工作陷于瘫痪状态。调查中,我们感到,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这些问题,我们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如果任其发展,就会严重削弱党组织的战斗力。——来自农民素质上的挑战:农民教育的日趋弱化,造成农民思想政治和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一些农民群众对党的政策理解不了,对先进技术接受不了,影响了党组织的战斗力调查中各地普遍反映,农民素质偏低是制约“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最大的难题。农民素质低,首先是表现为观念保守陈旧。农民的传统意识较多,商品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较少,认为“种田保险,经商冒险”,安于自给自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尤其在一些落后乡村,农民群众贫困心态十分严重,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其次是表现为文化水平偏低。据2002年调查统计,在我市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12.7,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水平,分别占30.9和53.9,有的落后地区青年文盲仍然存在。有的村一年连一个高中毕业生都没有。有的农民由于没有文化,看不懂技术书籍,参加培训不会记录。一些承担对农民教育责任的部门受经费的制约,没有切实履行好应尽职责,对农民的培训不到位,不经常,农民受教育层面极其有限。有的乡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基本没有对农民进行过培训。特别是受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一些地方辍学现象严重,根本实现不了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调查中有个乡镇中学初一入学新生300名,中考时只剩下120人,辍学流失率高达60。再次是表现为集体主义思想淡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分散经营,使农民自私自利思想抬头,不考虑集体利益。有的群众认为,“土地分到户,各走各的路”,“各端各的碗,不用干部管”。村干部反映,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有的农户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造成新技术、新项目、新品种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制约了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来自农村现行政策上的挑战:农村一些现行政策的负面影响,造成农民没有真正得到实惠,一些地方农村工作非常难做,制约了党组织的战斗力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农村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高。调查中,一些基层干部也反映:有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从我市粮食与生产资料价格比较看,仅以水稻和尿素为例,2000年水稻价格由1995年的1.4元/公斤下降到1.17元/公斤,2002年又下降到0.98元/公斤,分别下降了16.4和16.2;而2000年尿素价格由1995年的1360元/吨上涨为1470元/吨,上涨了8.1,2002年仍维持这样的高价位。另外从粮食补贴政策看,自97年开始到2002年,中央和省财政累计向我市拨付粮食补贴款近27亿元。这么大笔钱直接补给粮食购销企业,而个别粮食收购企业压等压价,限收拒收,农民意见很大。还有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他们往往从部门利益出发,考虑农民利益很少,卡农坑农现象屡禁不止。肇东市昌五镇一农民反映,用于农耕的小四轮不敢走公路,抓住就收费,农民想不通,找到有关部门评理,执法单位拿出上级主管部门“红头文件”,当地政府也没办法。据对千名农户问卷调查看,农民最满意的是税费改革,最不满意的是涉农部门的滥收费。由于一些政策性因素,农民群众统统把对政策的不满发泄在乡村两级党组织上,甚至有的群众与之产生了对立情绪,使得农村基层工作非常难做,削弱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力度不能放松,乡村党组织战斗力必须加速提升,实现“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战略目标才有根本保证通过调查,我们认为,针对当前乡村党组织战斗力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推进力度必须加大,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加速提升。只有这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真正落实,加快发展才有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有保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才有根基。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围绕解决影响乡村党组织战斗力的突出问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确立新目标,研究新思路,采取新对策,开创新局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紧扣中心,在加快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发展是乡村党组织的第一要务,更是衡量乡村党组织战斗力的第一标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发展、一切服务发展、一切保证发展。作为乡村党组织必须把提升战斗力体现在加快发展上。首先,要在发展理念上实现转变。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必须解放思想,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协调发展农村的各项事业;树立加快发展的理念,改变跟在后面追赶式的发展,抓住机遇力求跨越式发展;树立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搞以浪费资源高投入为代价的发展,努力实现靠科技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通过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突破传统的小农意识,切实强化经营现代农业的思想,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促进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第二,要在发展目标上重新定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乡村党组织都应当结合实际,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发展速度,研究落实加快发展的具体措施。第三,要在发展思路上拓展空间。思路决定出路。通过调查我们感到,一些乡村发展缓慢,还是个思路问题。当前,对农业地区乡村党组织来说,能否确定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自身的发展优势,能否摆脱传统的农村工作路子,以新的领导方式方法经营农业、经营农民、经营农村。在经营农业上,要大力推进主辅换位战略,加快产业化进程,走出一条发展科技、特色、效益型农业的路子;在经营农民上,要大力推进合作经济组织和劳务输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走出一条深度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路子;在经营农村上,要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镇乡村共同发展的路子。——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抓住根本,在增强乡村班子执政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村党组织战斗力的核心是抓好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乡村班子的执政能力,这是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加快建设一支以“小康领路人、产业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市场经纪人和群众贴心人”为主体的新型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新型干部队伍必须打破常规,加速提升乡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从我市的实践看,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超常措施。一是大力度推进创业型乡村班子建设,在激励乡村干部实干创业上打破常规。以加快发展为统领,确立创业型乡村班子建设目标,制定乡村班子和乡村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强化激励奖惩措施,努力营造一个以发展论优劣、凭实绩用干部、靠实干得升迁的良好工作导向,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提拔重用那些一心一意谋发展、艰苦奋斗创大业的乡村干部,切实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真正做到重用创业者,冲击守业者,惩治败业者。针对目前基层干部思想不稳定、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低的问题,要抓紧制定相应政策,稳定乡村干部队伍,为乡村干部排忧解难,充分调动乡村干部为党工作的积极性。诸如:采取办理养老保险金的办法,解决基层干部后顾之忧;对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适当进行经济补助,解决工资偏低问题;提拔重用优秀乡村干部,提高乡村干部政治待遇等等。比如,对业绩突出的乡镇党委书记可以打破级别限制,使其享受副处级待遇,对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可以打破身份界限,上挂乡镇副职。目前,我市上挂乡镇副职的村党支部书记约占其总数8,这些上挂的支部书记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热情高、领导能力强,他们所在的村都是加快发展的典型。二是大批量选拔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乡村任职,在改善乡村干部队伍结构上打破常规。目前,各地都有相当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上岗就业。对此应把他们作为人才真正管起来,充实到乡村干部队伍中去,为乡村干部队伍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这是尽快改变乡村干部素质结构、特别是改善文化技术结构的最现实选择。就我市而言,近三年尚未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接近3000人,这是一笔宝贵财富。对此应制定具体政策,让他们“上山下乡”,采取公开选拔、集中选调、双项选择的办法,把他们选拔充实到乡村。在全市1335个村配备一名大中专毕业生,或任党支部副书记、或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要坚持一手抓充实,一手抓调整。对现有的乡村班子进行一次分类排队、全面考核。制定不称职乡村干部“下”的标准,对看摊守业的“懒”班子、涣散贻业的“乱”班子、债务累累的“穷”班子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两风”建设,集中进行调整整顿。对不思进取的“太平官”、无所事事的“大头佛”、不干正事的“土皇上”要坚决撤换。三是大规模开展乡村干部培训工作,在提高乡村干部综合素质上打破常规。对大多数乡村干部来说,当务之急是强化培训,尽快提高素质,以适应形势任务发展的需要。鉴于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和乡村干部所处的特殊地位,各级党委要把乡村干部队伍的培训提高问题摆上突出位置。从长远看,对于农业省份,应建立专门培养造就农村基层干部的院校,纳入国家教育计划,根据新时期农村工作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化的农村基层干部。从现实看,要加大对现职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农村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市县为单位对乡村干部集中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全员培训。依托涉农院校、各级党校,对乡村主要领导干部进行集中脱产培训,并实行素质测试和持证上岗制度;选拔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乡村干部参加离职学历教育,为农村发展储蓄后备人才。在强化培训的同时,要组织引导乡村干部直接参与农村产业化经营,真正成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目前我市乡镇干部共创办产业示范服务基地9400多个,村级干部共创办领办党群共建股份公司近5000个,引带服务近20万农户。实践证明,这些形式都是提高乡村干部素质的有效途径。——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夯实基础,在提高党员队伍“双带”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党员队伍建设是提升党组织战斗力的基础性工作。针对农民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当前,要采取以下对策。一要大力实施“双培”工程。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真正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使农民党员真正成为农村社会的先进阶层,成为“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尤其对缺少发展资金的贫困党员、曾为农村工作做出贡献的老党员,要加大支持扶持力度,采取协调专项贷款、党费救济、党员强弱联合等办法,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让老党员不寒心,中年党员有信心,青年党员有决心。去年以来,我市通过实施“双培”工程,共发展青年农民党员5000多人,这些党员年龄较轻,有文化,有致富本领,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显示了较强的影响力。我们还通过协调专项贷款和建立党费贴息资金等形式,对近千名贫困党员进行了扶持,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二要切实加强载体建设。通过党员服务区、党群共建股份公司、党群致富联合体和组织党员创建产业示范服务基地、成立劳务输出组织、参加农技协会以及参与村民理财小组、民事调解小组、村民议事会等有效形式,拓宽党员在农村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目前,我市农民党员共建立党员服务区4.5万个,引带服务近40万农户。以农民党员为主体,建立党群共建股份公司、党群致富联合体、劳务输出组织、农技协会1.8万多个。通过建立这些组织,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加快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步伐。三要突出抓好发展农民党员工作。通过依托党员服务区、乡镇干部产业示范服务基地和党员干部领办创办的各类联合体、各类协会,拓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渠道,打破单纯依赖行政村党支部发展党员的格局;通过抓党建带团建,努力做好在优秀青年农民、回乡初高中毕业生、青年退伍军人中的发展党员工作,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通过建立执行领导干部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强化培训措施,积极引导农村中的先进分子靠近党的组织,加快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步伐,切实解决农村发展党员源头不足的问题。四要认真解决农民党员队伍出口问题。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加强农民党员思想作风和组织纪律整顿,区分不同情况,研究具体办法,把那些已不具备先进性,或不愿留在党内的党员及时办理出党手续,以保持农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打破常规,在改革乡村管理体制上实现新突破现行的乡村管理体制影响和制约着乡村党组织战斗力的提升,必须积极探索改革乡村管理体制和改进乡村工作方式的有效措施和办法。一是大胆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体系。打破传统的按乡村行政体制设置党组织的做法,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产业基地党组织、行业协会党组织、劳务输出群体党组织、经济合作区党组织,明确其政治责任和作用,组织引导乡村干部进入这些党组织开展工作。肇东市和庆安县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他们的实践表明:在农村建立这些新类型党组织,既扩大了党在农村社会的覆盖面,强化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又把大量的乡村干部推向了发展经济的主战场,加快了农村经济产业化的步伐。二是扎实推进乡镇机构改革。适应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大乡镇机构改革力度。彻底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而全的党政群工青妇和七站八所的设置,建立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办公机构,特别是进一步精简人员。据统计,目前全市乡镇财政供给人员(含教师)72000多人,供养比例55:1,机构雍肿、人浮于事的问题仍很突出。对此,应进一步加强思想引导,制定更优惠的政策,鼓励乡村干部,通过各种形式自主创业,以减轻乡镇财政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切实转变乡村工作方式。在工作指导上,实现由主要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向示范引导、提供服务方面转变;在抓经济工作上,实现由习惯靠上级、找领导向抓信息、找市场方面转变;在处理基层矛盾上,实现由靠罚、靠压、简单从事向说服教育、民主协商、依靠法律方面转变。当前乡村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引导,通过健全和依靠村民自治处理各种矛盾,开展农村工作。尤其要积极引导鼓励乡村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的示范服务,来引带群众,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放宽思路,在解决农民问题上实现新突破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乡村党组织的领导和服务对象。同时,农民也是现代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解决好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需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条:一条就是坚持一切为了农民,真正使农民得到实惠。这应该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立足点,也是提升党组织战斗力的落脚点。使农民得到实惠,就要强化树立群众观念,把对上对下负责一致起来,树立“只要群众兜里有钱花、宁肯胸前不戴花”的思想;使农民得到实惠,就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不断强化乡村的服务功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得到实惠,就要依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减小城乡差别,消除观念、体制、政策上对农民的束缚,保障农民的政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惠,就要大力兴办农村公益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还有一条就是切实提高农民素质,真正使农民受到教育。当前,农村乃至我们国家的一个最大隐患,就是如何改变农民素质现状的问题。对此要以培养现代职业化农民为目标,建立完善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培训体系,使农民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尽快提高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民主法制素质。特别是使农民尽快掌握农业新技术、新知识,增强他们的市场观念,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目前,从上到下相继制定了农民教育培训规划,落实培训规划关键是从实际出发,力求实效。调查中我们感到,提高农民素质,必须改变现实的农村教育体制,不仅要把国民义务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而且要把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抓实抓靠。在这方面,兰西县从实际出发,对农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大胆的改进,初步实现了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到技术技能、致富能力培训的转变。目前这个县的农村乡镇,大多数都建立了“戴帽”高中,一手为大专院校输送新生,一手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有用人才,使学校教育成为培养造就新型青年农民的主阵地。对农民进行职业化培训,不仅要从学校抓起,而且要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渠道进行再培训、再教育。借鉴我市一些地方的经验,建立并实施农民绿色证书制度,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农民进行经常性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真正掌握一、二项现代农村实用技术,增强农民群众致富的本领。——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上下联动,在优化乡村工作环境上实现新突破无论从加快发展的角度考虑,还是从提升党组织战斗力的角度考虑,乡村工作尤其要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当前,优化乡村环境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加速发展县域经济,为乡村发展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县域经济对乡村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没有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乡村经济也很难快速发展。以肇东为例,如果没有伊利乳业、华润集团那样的立市企业,肇东的一些乡镇经济,特别是奶牛产业也不能得到快速发展。因此,要切实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以此牵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要积极研究探索新办法新途径,切实解决乡村负担问题。一方面,可以考虑从政策制定上探索解决途径。对欠发达地区,应出台适当的补贴政策,每年可通过向上争取和本级财政支付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一定数量的补贴。对发展较快的乡镇,也可给予优惠政策,可以搞成经济特区,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度假村和旅游业,创收后反哺落后乡镇。另一方面,可通过县乡财政体制调整,将乡镇的教育卫生事业、公务员队伍建设、离退休人员经费和优抚对象优抚金等社会保障事业调整为县市级事权,乡镇政府的职责主要是除教育卫生外的乡镇事业的发展,乡村运转以及公共公益事业的发展。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促进乡村经济加快发展。加大对农民增收政策的深层次研究,各涉农部门和计划、财政等经济综合部门,要认真分析农民增收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本着“利农、支农、扶农”的原则,研究出台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政策性措施。金融、统计、城建、交通、教育等部门,也要围绕农民增收,落实好相关政策,发挥好职能作用。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做好信贷战略调整,重点向畜牧业倾斜;做好信贷结构调整,由支持一般农户向支持私营经济、民营大户转变;改革贷款期限,由短期贷款向中长期贷款转变。要继续清理整顿涉农收费,对农民反映强烈的农用车滥收费、建房、电价等方面的乱收费,切实搞好专项治理。
第三篇:关于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与思考
关于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与思考
2011-06-24 08:48:10来源:大学生村官网作者:赵正卿 吴瑞刚评论:0 点击:655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如何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力争到年底创建成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在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前,根据县委办有关文件安排,我们利用近一个月时间,对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和党员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快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统筹城乡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先进县为目标,以载体带动为方法,以求真务实精神落实关键举措,抓基层打基础,抓载体激活力,抓保障求实效,抓规范促提升,不断破解基层党建工作基础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现亮点中整体推进,为打造富强、文明、和谐、幸福的新凤县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以推动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心抓党建
1、着力打造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为统揽的农村党建标志性工程。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创建一类、扩大二类、提升三类、减少四类为目的,明确目标定任务,明确标准定档次,明确要求定措施,实施关键性举措,以求真务实精神狠抓落实,强力推进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活动上水平、出成效。截止2010年,全县创建一类村3个,二类村53个,三类村44个,全面消除了四类村,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
2、率先在全市强力推行以举措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农户增收计划行动”。紧扣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主题,选派百名干部驻百村、百个单位帮百村,充分发挥各级党政组织主导、党员干部骨干带头、农民群众主体、包抓单位帮扶、驻村干部抓促的“五轮联动”作用,像抓计划生育一样落实增收举措到户。2010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949元,同比增长26.7%,增长速度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
3、积极创新“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党建促发展模式。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创新“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群众”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模式,引导和支持农民组建各类专业协会19个、专业合作社11个,吸纳会员4600余人,带动农户13800余户,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1.05亿元,会员人均增收850元。
4、全面推进“三双”活动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将“三双”活动与全面推行主要干部目标承诺结合,与升级晋档、晋星创建结合,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与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结合,使“三双”活动的范围、内涵和形式不断深化,成效不断扩大。全县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非党干部承诺率达97%,履诺率达98%;经过“双评议”,各级班子和主要干部民主测评满意率普遍达到90%以上。从研究问题、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的角度出发,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使农村信访件下降57.1%。
二、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凝聚民心促党建
1、两万元年薪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把后进村转化升级作为突破,以两万元年薪选派10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派驻到村级班子软弱、经济发展缓慢、新农村建设相对落后、矛盾问题突出的村,指导帮助村“两委会”建强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培养一批能人、引进一批项目、发展一批产业、改善一方条件、致富一方百姓、确保一方稳定,探索建立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与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三位一体”、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农村管
理新格局。期间,10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为选派村争取项目资金176.5万元,引进到位资金500万元,办实事46件,使后进村赶超发展潜能不断释放。
2、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以提高待遇、激发活力、彰显关怀、提升素质为目的,以“报酬工薪化、待遇保障化、岗位职业化、管理规范化”为方向,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进一步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适度提高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将村干部年报酬由3400元提高到1万元以上,组干部年报酬由300元提高到1800元,青妇干部年报酬由720元提高到1200元,增幅创全省最高水平;对任职满10年以上的离任村主要干部,给予360-800元的生活补贴,对在职村主要干部办理养老保险;村级办公经费按大小村由3000元、3500元提高到8000元、10000元;率先将青妇组织活动经费按每名妇女、每名青年各1元列入村级(社区)办公经费预算。同时,大力推行村常设干部集中办公和全日制工作法,强力实施以“双述双评”为主要内容的村“两委会”班子和村干部考核办法,让村干部既有动力又有压力,既有干头又有盼头,由“不愿干、推着干、哄着干”变为“抢着干、主动干、比着干”。
3、率先在全市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发送贺卡暖心、双向交流谈心、走访慰问交心,为1820名党员举办“党员政治生日”,开展党员谈心交心2400人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523件,在实现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人性化模式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以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为重点,以“五送一建”活动为主要内容,落实“六建六保”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新机制,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增强了党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近两年先后12次大规模走访慰问困难党员1213名,累计发放慰问金(品)51.19万元,协调解决帮扶资金86.9万元。
三、以统筹协调为手段,创新格局强党建
1、高标准打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党建综合示范点。采取整合项目资金、改造闲置校产、争取省市专项投资和社会捐助、鼓励自筹共建等措施,分两批新建新建、改建村级活动场所,数量和标准创历史新高,实现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着眼于打造精品工程、示范工程,高标准创建县级党建综合示范村8个、县级党建综合重点村12个、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37个,建成远程教育终端站点116个,实现了远程教育网络全覆盖,有力地提升了全县党建工作水平。
2、扎实开展“问题村”集中整建工作。按照“顺排抓创建,倒排抓整建”的思路,先后分五批对35个“问题村”进行集中整建,使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有了新的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村级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整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群众满意度测评均达到96%以上。
3、切实落实各级领导党建工作责任。以推行专项述职、党建工作例会、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责任追究、月报、整改通知书、提醒函、党建考核等县乡党委抓党建八项制度为重点,研究制定《凤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人职责及考核实施细则》,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称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不抓党建是失职”的观念,切实落实乡镇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具体责任人的职责,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步步落得实、项项有成效。
问题与原因
回顾我县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既有应当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的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尤其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与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概括起来表现为“三难”:一是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在新农村建设中难作为。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门路狭窄,部分村集体经济状况薄弱、负债高,发展地方经济和兴办各项公益事业很难开展,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为村民提供的公共服务日益
减少,与广大党员群众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的迫切愿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二是个别基层党组织班子战斗力不强,在党员群众中威信难提高。个别基层党组织班子战斗力不强,在党员群众中威信不高。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即一些村干部能力和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会干不会说”或者“会说不会干”的问题比较突出;思想观念与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不适应,缺乏“闯劲”和“干劲”;发展经济的能力与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不适应,致富无门路,办事无招法;单一的工作方法与农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不适应,使得工作难落实,难开展。三是一些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不高,先锋模范作用难体现。当前,农村部分党员年龄大、文化低,个别党员在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中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体表现为“三化”,年龄结构老化,从党内统计年报分析来看,在全县2982名农民党员中超过55岁的占40.7%,35岁以下党员只占13.6%,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9.2%。党员党性弱化,个别党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受不良风气影响,心浮气躁,作风懒散,进取心和实干精神不够强。发挥作用减化,个别农民党员对村集体的事情或活动不情愿参与,在广大群众中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
对策与设想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及全县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把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作为方法,深入开展“学先进、找差距、议措施、促落实”活动,逐步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力争到年底创建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
一、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大紧迫的任务,不断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新形势下,要想解决村级组织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就必须创新发展思路,广辟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工作中要抓住四个关键点。一是抓住党建促发展这一关键点。对已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的,要落实关键性举措让其发挥作用。对未建立的,要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年内每个村至少要有1个农民专业合作或专业协会。二是抓住结构调整这一关键点。大力开发村集体资源,土地资源较丰富的村,须大力发展规模种植业、养殖业,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几品”的特色主导产业格局,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三是抓住招商引资这一关键点。招商引资是加快经济发展的第一实招和硬措施。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寻门路、找项目,做到强化意识搞招商,突出重点搞招商和硬化措施搞招商,创办园区,兴办实体,实现财政增税、村集体增收的双赢目标。四是抓住结对帮扶这一关键点。要加大结对帮扶力度,积极采取党政领导包、政府部门帮、骨干企业扶、经济强村引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从单纯“输血”向提高“造血”功能的转变。
二、把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作为要求,建设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要坚持把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村干部“报酬工薪化、待遇保障化、岗位职业化、管理规范化”为方向,探索建立选、育、管、激“四位一体”新机制,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干部队伍。一是创新机制“选”。要着眼于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提高执政能力,全面实行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两推一选”和村委会“公推直选”,提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逐步进行“两推直选”,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会”成员交叉兼职,对没有合适人选的,打破身份、行业和地域界限进行公开选拔,构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有利于干部能进能出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二是拓宽渠道“育”。要把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方式,通过菜单式、开放式、示范式、网络式培训“四种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依托凤县党建网开设“村官在线”,有计划地举办“村
官峰会”,每年组织受表彰对象外出“取经”,构建多元化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三是健全制度“管”。要强力推行村干部岗位职业化,坚持日考勤、周抽查、月报告,继续强力实施以“双述双评”为主要内容的村“两委会”班子和村干部考核办法,督促村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四是加强保障“激”。要按照“一定三有”要求,建立村干部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在经济上奖励、精神上鼓励、政治上激励、权益上保障,做到在职有待遇、退后有所养、干好有前途。
三、把提高素质作为重点,抓紧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
要着眼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积极探索发展党员工作的新方法;着眼于增强党员队伍活力,积极探索建立党员教育的新机制;着眼于抓好制度建设,积极探索依靠制度管理党员的新路子,努力提高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水平。一是创新农村党员发展机制。要坚持质量重于数量的原则,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着眼于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坚持不懈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做好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高知识群体、致富能人、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做好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要积极探索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优秀农民工入党办法,着力破解外出务工人员发展党员难题。二是创新农村党员教育机制。要在学习内容上注重针对性。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从农民党员的自身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分类施教,让每个党员掌握1-2门实用技术。在学习方式上注重灵活性。采取邀请专家授课与观看电教片相结合,课堂辅导与外出参观相结合,相互交流与现身说法相结合,理论辅导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等办法,对农村党员进行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带头意识和带动本领。在学习机制上注重经常性。建立和完善党支部定期培训、“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党员自学等一系列制度,并把学习情况同党员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民主评议结合起来,使学习由“软要求”变为“硬任务”。三是创新农村党员管理机制。建立党员分类管理制度。根据党员的家庭情况、思想状况、致富能力和产业基础,对党员进行细化分类,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机制。针对农村流动党员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继续推行 “1033”(十项机制、三个办法、三个载体)工作法。疏通党员“出口”规范机制。对那些对党丧失信心的党员,允许其自愿退党;对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实行劝诫退党;对落后党员,实行警示制度;对那些锐化变质的党员,坚决清除出党。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激励斗志、鼓舞士气、解决困难、帮助发展入手,继续大力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优秀党员荣誉津贴和贫困党员帮扶基金制度,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和党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战斗力。
第四篇:赣州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
赣州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
甘乐平赖纯平
2009年9月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1927年9月,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从此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凝聚力、战斗力空前提高。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存在着其重要地位与其组织不健全、作用失效之间的矛盾,这种状况急需我们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创新。从“支部建在连上”到“支部建在‘会’上”,革命老区赣州市依靠农村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在产业协会、村民理事会等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上的创新性做法,有效地破解了长期困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难题。使基层党组织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使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赣州市“党组织建在‘会’上”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赣州市现有“两新组织”即新型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7219个,其中:经济组织1612个,包括1206个产业协会和268个产业合作社;社会组织5607个,包括4264个村民理事会、1245个农村老年协会和98个其它协会。在经济组织中,建立了党组织(党支部或党小组)的有1017个,占比为66.81%;在社会组织中,建立了党组织(党支部或党小组)的有2625个,占比为46.82%。
赣州市党组织建在“两会”上情况汇总表
类别数量已建 党组织占比(%)支部或小组数量占比%
经济组织产业 协会120680967.08党支部153
党小组656
产业 合作社40626866.01党支部78
党小组190
合计1612101766.81
社会组织村民 理事会4264179442.07党支部17
党小组1777
农村老年协会124576861.69党支部172
党小组596
其它 协会986364.29党支部13
党小组50
合计5607262546.82
总计7219370251.28
二、赣州市“党组织建在‘会’上”的案例
案例1:瑞金市武阳镇武阳村赣佛达脐橙专业合作社党支部
瑞金市武阳镇武阳村赣佛达脐橙专业合作社于2006年9月成立。现有社员165名。2009年12月,赣佛达脐橙专业合作社成立党支部,现有党员7名。合作社党支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引导党员开展主题实践,使党组织的内在活力和向心力得到了明显增强,有力地推动了脐橙产业的发展。
1、创新组织设置,促进产业大发展。成立合作社党支部后,合作社实施“产业党支部+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统一技术生产质量标准,开展脐橙种植、挑选、分级、打蜡、包装、销售等经营活动,把致富能人、产业大户、产业带头人凝聚在了产业链上,使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真正转化成了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2、推行一会三组,设岗定责强管理。实行“一会三组”工作模式(负责人联席会,职工权益维护组、青年志愿服务组、巾帼建功创业组),按照“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示范岗设在创业岗位上”的思路,依照每个党员的特长和爱好,根据产业实际,设置了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运输等岗位,并制定岗位职责和目标。
其中,党员邹长发担任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认领政策法规宣传岗,负责联络销售工作。党员钟仁贵是合作社理事长,担任合作社党支部组织委员,认领脐橙销售咨询岗,负责销售咨询工作。党员邹勤生担任合作社党支部宣传委员,认领脐橙科技致富示范岗。党员邹桂生认领民主议事监督岗。党员邹流发认领创业路上帮带岗。
合作社党支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集中开展了“学政策理论、学实用技术、学经营管理、争做群众贴心人,争做致富带头人,争做产业领头人”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合作社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果的积极性。武阳镇95%的农户都种了果,户均种果达3亩,真正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党员邹冬发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学习种植技术,种植脐橙100多亩,去年挂果50多亩,产量30多万斤,毛收入近50万元,纯收入近30万元。今年又增加投资5万元,预计年收入可突破30万元。
合作社社员享受的好处包括:
1、可以免费获得技术帮助;
2、优惠提供化肥、农药等农资材料;
3、可获得销售等相关信息;
4、脐橙愿意自销的自销,愿意交给合作社的由合作社统一包销。
现在,合作社拥有脐橙加工,收储等场所5600平方米,果园面积8000余亩,年销售脐橙1260万斤,销售总收入可达2000万元。产品销售覆盖全国,远销俄罗斯,中东、西亚等国。
案例2:信丰县大塘埠镇烟叶合作社党小组
信丰县大塘埠镇辉煌烟叶合作社党小组是依托合作社成立的党组织,现有党员5名。
党小组在合作社中积极开展“一组三链两服务”活动。
“一组”是通过成立党组织,把合作社纳入党组织领导。
“三链”是“市场营销链、产业培训链、产业人才链”。建立市场营销链,把合作社推向市场,把现代烟草基地烤烟直销点建到红塔集团生产线;建立产业培训链,与科研所合作开发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引导合作社走科技致富道路;建立产业人才链,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党员队伍中的作用。
“两服务”是通过开展党员创业孵化活动,围绕服务产业农民和产业发展来达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这种模式使党员在合作社发展壮大中挑大梁、担重任。党小组长、合作社社长、理事、监事都是由“双带”能力强的党员担任,他们在合作社中或交叉任职,或独当一面。各党小组成员都是带动能力强的种植大户。同时,党小组要求每个合作社党员联系1-2名经营潜力较大的农户,帮扶1户困难户,充分发挥党员的传帮带作用。
合作社党小组5名党员致富能人采取“输血”和“造血”的方法,共帮带有潜力的养殖户26户,帮扶困难户12户。2009年10月26日,烟叶合作社成立了服务部,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基本实现了供苗、整土、肥料、防病、销售 “五统一”。社员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统一育苗上,可以免费获得技术帮助,推广大棚育苗技术,提高了烟苗的品质;在统一机耕整土上,只收成本价;在统一肥料上,做出“价格最低,质量最好,让利5%”的服务承诺;在统一防病上,程序严格、步调一致;在统一销售上,直供云南红塔生产线,产生了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截止目前,全镇烟草示范小区3个,100亩以上基地5个。2010年烟业产值预计达到500余万元,烟叶产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6%。
三、赣州市将“党支部建在‘会’上”的主要做法
赣州市现有基层党组织12554个,有党员27.05万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赣州市初步建立了以将党组织建在“会”上为主要模式的农村党建工作新体制。
(一)将党组织建在“两新组织”上
按照农村党员的自身特长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重点在当前涌现出来的各种农村公共事务理事会、老年协会等农村新社会组织和产业协会、专业生产合作社等农村新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中设置党的组织,将党组织建在‘两新组织’上,使党旗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地方飘起来。
对党员人数在5 0人以上的村,建立村级党总支,在“两新组织”中设立党支部;党员不足5 0名和不具备成立党总支的村设置党支部,“两新组织”设立党小组。党员人数相对较少的,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实行支部范围内跨组织设立党小组,或由乡镇、村选派党建指导员,待条件成熟后再组建党组织。有条件的党组织可根据党员特长和分布特点,设立若干党员中心户,作为附近党员活动中心,从而形成了以乡镇党委一一村党总支(党支部)一一“两新组织”党支部(党小组)一一党员中心户为基本构架的农村“两新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有效地实现了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经济社会组织的全覆盖。
(二)创新党组织在“会”上运行的方式
在县、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积极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作用,切实保证党的方针政策、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得到有效落实。
1、构建党组织管理机制。一方面完善和规范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决策和管理监督机制。在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引导群众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议事会、监事会等自治性组织,通过“议事会提案一党小组把关一理事会组织实施一监事会监督”等程序进行决策实施,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另一方面采取“双向进入”的方式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动员和鼓励广大党员加入“两新组织”,并通过群众民主选举的方式合法进入农村公共事务理事会、议事会、监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充分发挥领导骨干作用,着力把党员培养成引领社区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对“两新组织”中的优秀骨干分子,党组织加大培养力度,符合条件的及时发展为党员,逐步培养成党组织负责人或骨干力量,不断增强党组织活力。
2、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及时建立健全以“三会一课”为主的各项组织活动制度,丰富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特别是各种功能型党组织,结合自身特点和党员实际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
3、创设党组织活动载体。以各种类型的党组织为新的阵地,积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和搭建党员活动平台。深入开展党员服务承诺、设岗定责、“双富十带头”和“三培两带”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执行等工作,解决好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促进农村社会更加民主和谐。
强化党组织活动保障。建立有效的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机制。采取“四个一点”的方式,即县(市、区)财政每年预算一点、留存党费安排一点、乡镇配套一点、村转移支付切出一点的办法,确保农村党员每年人均不少于6 0元的活动经费,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同时,切实抓好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一方面,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好农村各种闲置房屋、学校、祠堂等,因地制宜建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有效阵地;另一方面各级组织把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问题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每年都安排部分资金和项目,逐步解决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无场所的问题。切实抓好活动场所的标准化建设,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培训等工作制度,为活动场所配备各项必要设施。
(三)发挥党员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注重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展以“服务产业农民服务产业发展”为主题的两服务活动,在全市产业协会、合作社等各类合作经济中建立党员“七岗三员”制度,使党旗在农民致富路上最需要的地方飘起来,为农村经济发展加油助力,搭建了各类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
一是党员承担“七岗”责任。各类合作社的党组织,根据党员的自身特长,结合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的服务需求,对党员分别设立技能传授岗、信息收集岗、维修服务岗、致富帮带岗、内外协调岗、经营维权岗、市场销售岗,使合作社里的党员们依据岗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依托岗位积极服务产业和服务产业农民。在全镇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里构建了“党员服务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组织服务社会”的大服务格局,助推了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信丰县大塘埠镇党员发挥市场销售岗作用,600余名党员组建了6支脐橙和9支辣椒党员能手直销队,外出开拓市场。在黑龙江、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无锡等大中城市的超市和批发市场建立了19个直销网点。脐橙成了国际超市沃尔玛的直供产地,把辣椒直销点建到了广东、湖南、萍乡等合作商加工厂。该镇的脐橙、辣椒、烟叶、生猪、西瓜、水产等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一路走好,价格明显提升,不仅没有出现滞销现象,而且均价普遍比上年增加一至五成以上,特别是脐橙,去年的销售均价比前年提高近一倍。仅此一项,就为合作经济组织里的农民人均增收2OO元以上。
二是党员发挥“三员”作用。赣州市要求各类协会、合作社的党员结合岗位实际,充分发挥好“科普员”、“指导员”、“示范员“三员”作用。党员“科普员”的职责是:定期向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授科学种田方法,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科技致富的能力。信丰县大塘埠镇长岗村党员邱昌才,主动担任了本村及周边3个村的新技术推广员,近年来,已累计推广新品种3个,帮助群众增收100万元以上。党员“指导员”的职责是:由会员党员组成指导服务队,指导和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负责帮助合作社社员育种、移栽、管理、施肥、打药、采摘等,为产业发展注入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党员“示范员”的职责是:每当合作社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时,都由党员“示范员”先行试验、示范,并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讲给农民听,做给社员看,带着社员干,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信丰县大塘埠镇建立了3500亩的辣椒、4800亩烟叶示范田,对5个专业新品种进行了试种。推广农业新品种为农民带来增收800万元,增加社会效益5600万元。寻乌县澄江镇王屋村党员王雄,利用农村党员创业金融扶持资金贷款1 0万元,自己种植示范果园150多亩,并带头组建澄江镇红橙果业合作社和果业协会,为果农群众提供生产技术、农资供应、果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2008年,他的家庭纯收入达15万元,他组建的合作社共为1 00多户果农节省农资成本近5万元,为本村果农增加收入1 0多万元。
四、赣州市将“党组织建在‘会’上”的成效和意义
(一)“支部建在会上”,探索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毛泽东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 解决了革命战争年代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作用与革命斗争的有机结合问题。把支部建到党的事业最需要的前沿, 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成功的历史经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中,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是最现实的要求,赣州市“支部建在会上”的做法,推进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顺应了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基层党组织的新要求,把政治上的优势群体和经济上的优势群体“捆绑”在了一起,改变了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实现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对接“共振”,使党组织站到了经济发展的前沿,达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二)“支部建在会上”,强化了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通过党组织建在“两新组织”上,有效形成了以村党支部为龙头,社区理事会、产业协会等“两新组织”为管理主体,“两新”党组织为纽带,农村党员为骨干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新网络,使党组织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党组织的管理服务功能下移,覆盖面更宽、触角更长,党组织围绕社区建设开展活动,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与党员、群众的要求更加贴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较好地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基础,保证了新农村建设健康深入开展。
(三)“支部建在会上”,构筑了“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互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社区理事会、产业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在党组织的引导和领导下,实行民主理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农民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充分体现了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实施主体、监督主体的地位,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建立了“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良性工作机制,形成了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工作态势。安远县版石镇安信村礼份组组建社区理事会党小组后,在社区党员骨干分子的组织带领下,全体村民齐上阵,仅两个月就在岩石上开出了一条2 0 0米长、三四米宽的通组路基。在社区理事会成员的感召下,村庄中的“第三种力量”也被调动起来,在外工作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等积极为家乡社区建设捐资捐款,踊跃参与新农村建设,社区面貌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四)“支部建在会上”,改善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与以往农村基层党组织行政命令、强迫执行式的领导根本不同,协会、合作社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市场引导,在发展农村产业时,“做给群众看, 领着群众干”,“群众要下水,党员先趟河”。先由党员带头示范, 再逐渐引导群众形成产业规模。同时,通过提供市场信息、专业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 带头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不断提升优势农产品的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带动党员和群众增收致富。“支部建在会上”,让农村党员站到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沿, 工作重心转向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 开展示范引导、提供技术服务。这一变化,使一大批发展农村经济的能人党员走上了村组干部岗位,经过市场经济锻炼的、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组织领导能力明显增强。协会、合作社党组织的建立, 实现了农村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 既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逐步形成, 又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适应了发展农村的需要。协会、合作社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是在发展农村产业中, 通过组织带动、服务管理、指导协调体现出来的。新的领导方式,收到了群众满意的效果,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支部建在会上”,促进了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以往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立党组织, 党的工作与产业发展不搭界, 组织活动仅限于念念文件、报纸,党员到会很少或者活动开展不起来。把“支部建在会上”,将“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为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党组织加协会、党员带农户”等有效模式,建立市场、培训、人才链,实现了协会、合作社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等优势与党组织的组织、宣传、动员群众的政治优势在生产经营和产业服务上的有效互补、整合优化,党组织有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抓手;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岗和党员“科普员”、“指导员”、“示范员”制度,党员发挥核心作用,以产业为载体, 以服务为纽带,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带头致富;又为群众提供技术、政策服务,党员有了实实在在的用武之地,实现了党员科技示范、帮贫济困、带头致富的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如定南县天九镇农村党员刘瑞泉牵头创办的东山村苗木生产基地,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吸引了其他党员以及该村6 0%以上的农户从事苗木繁育,全村苗木繁育面积达7 00多亩,为该村村民增加了3 0 0 0多元的年均收入,苗木繁育成为该村农民增收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崇义县铅厂镇长河坝村乐世华利用党员创业扶持资金,承包抚育毛竹林500多亩,建成竹制品加工厂,年加工毛竹1 3万余根,产值近300万元,上缴税收5万余元,解决4 0多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他还带头成立崇义县长兴竹业专业合作社,带领广大群众发展毛竹产业,现发展会员6 8户,为会员提供技术、信息等帮扶,并依托竹制品加工厂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较好解决了会员的毛竹销售难题,为该村每户年均增加收入2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六)“支部建在会上”,解决了新党员来源,实现了农村党组织的有效覆盖。以前,由于农村城镇化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等原因,农村党建工作中往往会存在入党积极分子来源不足、村组干部后继乏人等现象;而且依村组行政单位建立党组织的习惯做法,使产业协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中出现了党组织覆盖的空白点。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导作用、示范作用不能在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中很好地发挥,协会、合作社内部的矛盾也没有组织来协调。将“支部建在会上”,把农村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致富能手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及时按程序吸收人党, 并将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使产业党组织成为人才最集中、富裕户最集中、党员作用发挥最突出的场所,增强了对有经济头脑和开拓精神的青年农民的吸引力,使产业协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成为了农村发展高素质党员重要源头, 为解决农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人党积极分子来源不足等问题找到了出路,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农村党组织的全覆盖。
赣州市出租车行业原处于无党组织、党员无法参加组织生活状态。成立了出租车行业党总支和6个出租车公司党支部后,落实了党员活动场所,建立的士党员信息平台,及时协调解决出租车司机党员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促进出租车行业的和谐稳定。据初步统计,赣州市在“两新组织”中设岗定责的无职党员已达到5 6 O 0多名。一大批“两新组织”中的优秀骨干分子、农村实用人才等不仅得到了有效的整合,而且其先进作用、带动作用得到了较好体现,为基层党组织增添了优秀后备力量。2 0 07年以来,通过开展“三个培养”、“双向培养"等活动,共发展两新组织党员11 0 0多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 3 0 0多名。
(七)“支部建在会上”,融洽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党群、干群关系。党群、干群关系最不和谐的地区,往往是贫困地区。当年,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 是因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今天,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农民群众共同的心愿,党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就必须带领人民群众发展致富。党组织建在“两新组织”上,为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搭建了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有机地结合了党的领导、经济发展和人民利益的相互关系, 有效地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广大新社会组织党员干部成为了社区公共事务的骨干力量,成为了农村政策的宣传员、民情民意的收集员、群众纠纷的调解员、文明新风的倡导员、救危济困的服务员、各类事项的代办员,建立了党员干部为农服务新型机制。这既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转变工作方式,开展为民服务提供了平台,又可破解许多工作难题,党群、干群关系更融洽了。如安远县凤山乡井士丘村原来是乡里出名的落后村,干群关系一直比较紧张,改革村级民主管理体制后,群众看到乡村干部真心为民办实事,创业致富建设新农村热情高涨,2 0 07年该村就新增果园面积35 0亩,硬化通村主干道2.5公里。再如,过去一些地方有事通知村民来开会,到会率能达到5 0%就不错,实施社区管理后,召集村民开会到会率都达到9 0%以上。
第五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大集乡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力量,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乡立足我乡的基本情况,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着眼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党建。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和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相辅相成,这就决定了不能简单地就党建抓党建,而要着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党建。只有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建工作的成效体现在发展上、体现在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上,基层党建工作才能具有活力和生命力。近年来,我乡农村党建工作贴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来展开,并推出一系列新举措,使农村党建工作的路子越走越宽,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标准。农村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农村党建工作要取得实效,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按照这一思路,我乡针对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三级联创”,大力服务基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组建一支新农村建设服务队,并选派一批优秀党员干部驻村担任村党组织负责人。新农村建设服务队主要为各村和农民群众提供乡村建设、移民搬迁、治安整治、信访调解、远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服务;优秀党员干部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践证明,将农村党建工作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也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我乡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乡也清醒的看到,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的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深层次问题。一是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加上近年来,农
村大多数青年外出务工,发展年轻党员难,党组织内新鲜血液少及外出流动党员多,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党员管理难度大。致使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整个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生机和活力不足。二是部分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与工作要求不适应。部分村级干部文化偏低、年龄偏大、素质偏差,思想观念保守,市场经济意识不强,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同时,少数干部不注重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总感到老办法不能用,狠办法不敢用,新办法又不会用。另外,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缺乏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有些村出现班子“不调整不行,调整又无合适人选”的现象。三是领导发展能力不强。一些村党组织领导眼界不够宽广、信息渠道单一,缺乏机遇意识,领导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增加农民收入思路不清,点子不多,错失了许多发展良机;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更不用说去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了;先富起来的个别干部,有的带富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有的甚至担心参与的人多了会影响自己受益,造成带富能力发挥不突出,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党员求知求富的实际需求。四是村级无积累,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威信。许多村的集体经济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甚至多数村是“空壳村”,无集体经济积累。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举步艰难,经济是基础,是村级组织发挥作
用、凝聚民心的依托。无钱办事,就会变得无所事事,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村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威信。针对以上问题,我乡着眼于加强基层党员管理,注重基层党建知识的灌输,加强流动党员的联系,着眼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在建设和谐农村基层党组织方面有新气象。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农村良好社会风貌的具体表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基层组织要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新风尚,大力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切实提高改造农村精神风貌的本领。在乡风文明方面,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新农村。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村创建活动,进一步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加强党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村容整洁方面,要抓好示范村建设,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实际,从清垃圾、清污泥、等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做起,逐步解决农村垃圾乱扔、房屋杂乱等问题。引导村居民搞好住房建设,因村制宜搞好
旧宅基地有序流转和折旧建新工作,鼓励和正确引导农民逐步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住房改造。目前,我乡在党组织领导下,有序推进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使党员在农村脱贫致富、传播先进文化、科技示范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促进我乡基层党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