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作业的中期报告

时间:2019-05-14 02:3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效作业的中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效作业的中期报告》。

第一篇:高效作业的中期报告

对高中生物教学有效作业形式的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背景:

在新课标下,作业的布置与评价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布置作业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中发现问题,以便巩固提高,查缺补漏。另外,还希望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但在实际生物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某些社会因素和传统教学思想的制约学生不重视生物作业,生物作业仍难摆脱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缺乏个性,追求量化等弊端,使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虽然期望很大,但实际收效却不够理想。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途径。传统的生物作业注重量大而统一的书面形式。在检验记忆性知识方面达到一定的效果,有时为了达到教学效果而增加作业的数量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过大,并且无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设置轻松有趣的生物作业非常必要,特别是设置一些让学生动手、动脑并且需要经过的合作才能完成的作业尤为重要。有趣的生物作业不仅要有趣味性,而且要与课本知识密切相关,这样才能达到让学生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目标。

二、课题阶段性收获

1.生物课外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生物课外作业的现状,我们编制了一份高中生物作业现状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完成作业的时间、难度、过程、态度、)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可以得出:

(1)当前学生对生物课外作业的作用认识比较到位,作业量比较合适,作业难度比较适宜。

(2)当前生物课外作业的形式单一,以练习册中的习题为主,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3)当前生物课外作业主要来源于学校统一征订的练习册,完成作业的要求有时不够清晰具体,作业中重复练习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期望的作业是兼有基础性、新颖性、探索性、开放性,作业中的问题能理论联系实际,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4)当前生物课外作业的批改方式,学生比较喜欢老师全批全改,而且大部分学生赞同自我批改作业,以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评价能力。对于作业中的问题,学生较多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来解决问题,也有不少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解决问题。

(5)就作业的设计、批改、布置和讲评等方面,学生还提出了作业的量要均衡,应避免重复练习,难度应该由浅入深呈现层次性,作业内容要有针对性,布置作业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差异,教师要增加批改和讲评的次数,并提高讲评的针对性等建议。

二、收集多种作业形式

1.纸质化作业

这类作业是我们日常教学经常采用的。包括随堂练习、单元练习、单元自我检测、模块练习、模块终结性测验、寒暑假作业及诊断性测验等。这些作业来源于教材中现成作业的改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或者选一题多变的题目,可以开阔学生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生活化作业

教材中某些思考题是生活化作业的重要来源,这类题是理论联系生活的桥梁和枢纽。例如,①必修一“酶的特性”一节中旁栏思考题“酶为什么这么娇气?”可以将这个问题设计在学案中,让学生谈谈发烧的感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发烧,人体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一旦发烧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学生马上想到发烧使新陈代谢混乱,而新陈代谢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发烧影响了酶的活性。②必修三“其他植物激素”的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改编成:“在一箱未成熟的柿子中放入几个成熟的梨,结果这箱柿子很快成熟了,这是为什么?”等等。教师通过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收集、整理各种所需的资料,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获取资料,然后完成作业。

3.可操作的作业

有句话说得好:我听见了、就忘了;看见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教材所呈现的作业都是“死”的,教师应通过设计可操作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活动”自主探索、主动构建,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从而习得知识、学会方法,不断积累活动经验,提升思维水平。因此,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做中学”、“用中学”的多元化可操作的作业,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1)模型作业。将教材中有关的作业通过模型来完成,比滔滔不绝的讲解更易理解和运用(尤其是微观结构方面的知识)。例如,必修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的“问题探讨”:制作细胞模型以及讨论题的解答。教师可以在课前两周把此课题布置给学生,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寻找较为准确的答案,为提高他们的动手、抽象思维等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比如,必修二“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材上已经列出学生可以使用的材料,也有现成的模型材料出售,但如果教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作模型,学生会选择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材料,例如铜丝、毛线、铁丝、绸带、纸条等做DNA的基本骨架,用纸片、塑料、泡沫、木块、布条等做碱基,用线、订书钉、牙签、铁丝等做化学键,做出的模型会令人耳目一新。

(2)实验作业。将教材中有关的作业通过实验来完成,易于突破核心知识。例如,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练习题中的拓展题,该题主要考查种群“S”型曲线中的种群增长率变化,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网站来解答。该问题的解答可以通过实验来完成,有的学生采集熟悉的草履虫作为实验材料,分别在放养密度过大、密度过小条件下进行培养,记录实验结果便能得出结论。再比如教材中的“问题探讨”中的讨论,以作业的形式布置学生课前完成。例如,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一节“问题探讨”,教材提供的是经典的漏斗式渗透装置。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重新设计实验,有的学生通过查资料,作了如下的设计:

用鸡蛋“卵壳膜(一端”1/3卵壳面经过盐酸处理后露出卵壳膜,另一头敲出一个约1—1.5cm2的孔,能向内倒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尝试实验,当学生惊喜地看到漏斗液面在上升,看到蔗糖溶液从卵壳边缘流出时,问题就自然产生了:烧杯内的水为什么会进入漏斗(卵壳内)呢?亲身经历实验后学生对渗透作用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渗透作用发生条件的理解完全是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

(3)辩论型作业。课程目标中强调:用准确的术语阐明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这就是辩论作业能够达到的效果。辩论作业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增进其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提升课堂的吸引力。该类作业的布置通常提前2-3周,不同的辩题成立不同的小组。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大量资料、吃透案情、领会题意,并形成辩词。如学习“生态工程的兴起”中“可持续发展观”时,可以设计“增长极限”的辩论作业。再比如学习“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中可设计农村的烧柴问题,湿地保护中遇到的农民生活问题等作业,帮助学生从整体性上考虑解决生态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绘图作业。绘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组织材料的结构特点。教学相关内容后,可布置学生绘制生物图,如概念图、结构图和生理过程图等。例如,必修一可以设计的绘图型作业有:动物和植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示意图、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示意图、以细胞生命的历程为主线画出概念图等。通过绘制各种图形,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图形中,有效促进了学生观察、理解能力的发展。

4.阅读类作业

面对高考由考查知识逐步转变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趋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生物教学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1)阅读教材。作业的布置以问题提纲的形式出现(体现在学案上),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对教科书进行精读。精读要注意以下两点:①核心概念、原理的阅读。例如,必修一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都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一段文字,阅读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能够独立复制、独立转录和翻译吗?有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和成分吗?试想一下,合成的蛋白质种类,能满足它们自身的需要吗?最后得出结论:它们叫半自主性细胞器。②相近知识对比阅读。在平时教学中指导学生将相近知识进行对比阅读,利于提高识记、理解能力。例如,DNA和RNA,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植物和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相近知识。

(2)阅读笔记。指导学生有目的阅读随堂笔记、摘抄笔记、批语笔记(在教材空白处记下对原文的理解)、观察笔记、听报告笔记等等。

三、下阶段的打算

1.继续尝试各种作业形式,在教学活动比较各种作业形式的效果。很多作业形式存在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差问题,在后期教学中想办法克服。

2.如实地考察、口述性作业、研究性学习作业等,这些作业有助于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技能和知识,而这些能力往往不易透过纸笔考试反映出来。因此如何处理好定性与定量评价的关系是当前课程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

3.寻找更直观地方式体现出各种作业形式对学生学习影响 4.尝试对照试验

5.各种作业形式的案例,收集教师的评价和感受

第二篇:创建高效课堂研究中期报告

创建高效课堂研究中期报告

为掌握本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提高课题研究的准确性与针对性,根据课题研究安排,课题组成员专门就我校的教学实情在学生、家长、教师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此课题开展的目的及意义。由于课题组成员均为焉耆县第二中学教师,基于课题研究需要,被调查对象集中从本校选取。

一、本课题调查、科研展开前提条件及理论基础

1.建设“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高效课堂”研究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近几年由于县域教育布局调整,我校生源水平参次不齐,民族成分复杂,相当部分是小学时的中下等学生,这些学生基础文化知识薄弱,学习成绩普遍比较差,甚至一部分在小学时就已是人尽皆知的“学习困难生”,缺乏基本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这给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加上新教师和新调入教师增长幅度加大,他们驾驭教材和课堂能力比较欠缺,学生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部分学生因自主学习能力差、成绩低而产生厌学,造成同级同科的教学质量存在不平衡。这种现状使我校原本只关注教学任务完成的被动接受式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急需改革,需要寻找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2、“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高效课堂”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长期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学习,促进教师从一个知识的传声筒向课堂教学研究者转变,让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这样能更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高效课堂”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研究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成为课堂学习的探讨者、研究者,学生在学习中变得快乐、幸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提高,阅读能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4、“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高效课堂”研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的立足点和根本点,实施“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高效课堂”研究能够把学生真正作为教育的主体,能够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让学校教育充满活力、充满生气,学校教育就能得以长足性发展。

5、“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高效课堂”研究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需要。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已提出多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得累,学生学的苦的现象依然存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后仍是“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把教学改

革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改革。

6、“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高效课堂”研究是社会、家长追求优质教育的需要。新时期,社会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要求越来越高,优质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学校的教学环境、硬件设施上,更主要的是优质课堂教学,“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高效课堂”研究是优质、高效、高境界的教学要求,它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满足社会、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本课题调查的基本思路

根据课题周期进展情况及课题实施计划安排,本课题调查分为书面问卷调查方式和访谈等形式进行。通过问卷了解发现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对课题下一步研究有针对性整改的措施。

三、问卷调查分析

初期问卷于2011年9月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完成后,由课题组成员集中分析调查数据,提出了适合我校的新的教学模式“五步双重教学法”。在经过近一个学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实施、运作后,我们在2012年4月完成了中期问卷。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及时了解了学生、教师两方面对这种新的模式的理解及看法,之后课题组成员再次进行斟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制定方案。

(一)“五步双重教学法”是把课堂教学分为五个步骤进行,而这五个步骤又可以交替使用或重复使用,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着重新旧知识的检测。可以说“五步双重教学法”中“五步”是步骤,“双重”是根

本。

(二)“五步”:

1、复习旧知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约用5分钟的时间对所学旧知进行复习提问,目的是了解学生的记忆程度,为新课做准备。“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等等,都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每堂课之前教师要根据前一段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复习计划。将前面所教过的知识做一番综合整理,系统归类,纵横沟通,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混易错之处。同时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做一个切实的估计,复盖面较全,突出重点而又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情。进行整理分析,从而确定哪些知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复习。

这个环节要求简而精。

2、新课导入

在复习旧知后,教师可用2-3分钟进行新课导入。目的是激起学生对新授课内容的兴趣,所以此环节很关键。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这个环节要求第一原则是合情合理,第二要引人入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自学新知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是学生的自觉行为,提倡的是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自学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因为它直接决定着讨论的深度、交流的广度,也实实在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一环节需老师对新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通过认真分析教村,做到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自学指导的设计应由简到难,并且可分成不同时段。一节课中可由1次自学指导,也可更多。我校建议老师分段设计自学指导,处理完一次自学指导后再转入下一次,这样会使课堂更灵活,学生也可小时段地层层突破,学习得更为主动、轻松、高效。

4、检测新知

在以往的课堂中,我校有时只是把学生的展示当作了一种唯一达标测评方式,这不利于课堂效果的巩固。有时参与的优生多,后进生参与少,那么课堂达标效果便不会很理想。其实在课堂中我校可以这样操作:每一个环节必须设计好几种检测形式,可口说,可提问,也可以书面检测。在操作时老师有针对性的对待转化生进行抽查,不定时,不定人,让每位同学都有一种紧张感,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自学结果的一种检测方法,应与自学指导配合交替使用。如在完成第一次自学指导后,教师就可针对自学内容进行第一次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快速调整上课节奏及方法。目的是“学”与“测”相结合,边学边测,随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效果。

5、巩固新知

巩固新学实际上是对整堂课的一次总结。通过以上四步后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应是十分清楚,那么在此环节里的教师主要就是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制定对策,做到再次巩固、提高训练的层次和水平。

(三)“双重”:

1、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五步双重教学法”的根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会学了,也才能学得有效,整个教学也才可能高效。所以在“五步双重教学法”中老师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第三、第四两个环节里。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自学指导环节与检测新知环节交合使用,随时可以让老师洞察学生的自学效果,以便随时调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学的轻松高效。

2、着重新课堂旧知识的检测

一堂课是由复习旧知开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学习新知,其间新旧知识是连迭不绝的,新知不断地变为旧知,成为学生获取下一个新知的台阶。所以教师应着重新旧知识的检测,具体还是体现在灵活运用第三、第四两个环节。进行分时段的自学,分层次递进式的检测,让让老师能在最快的时间知晓学生新旧知识掌握的情况。

“双重”体现了“五步双重教学法”的主体方面,“五步”是步骤,“双重”是根本。也只有在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同时,着重新旧知识的检测,“五步”才是有效的,课堂也才能够高效。

四、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推广“五步双重教学法”

1.学校选拔骨干教师成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高效课堂研究”的课题组,逐步推广实践这种教学模式。

2.进行扎实有效的经常性培训。课题开展以来课题负责人分别对组员进行了“高效课堂的200条军规”、“如何创建高效课堂”、“如何写教学科研论文”、“教师如何反思”等业务培训,通过多次培训把教师带到另一个高度。

3、推门听课、汇报课、大赛课为课题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分析、讨论、反思、整改为课题顺利进行起到了有力的保障。

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课题组成员汇集了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坚实的铺垫。

五、取得的成绩

1、从2010年10月开始尝试永威教学模式到2011年第一学期“五步双重教学法”的实践,我校教师的教学成绩较原来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36个课题组成员中16位教师的教学成绩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最高提高幅度为10.13分。全县成绩对比中我校七八九年级的数学三率均为全县第一,其中七年级数学超全县第二名4.73分;八年级超全县第二名6.78分;九年级超全县第二名7.46分;九年级英语超第二名9.48分;七年级政治超第二名2.94分,九年级政治超第二名6.76分;七年级历史超第二名3.21分;七年级生物超第二名4.5分;八年级生物超第二名5.93分;九年级物理超第二名6.17分;化学超第二名3.37分;七年级7门科目共21个小项,我校有17项居全县第一:八年级8门科目共24个小项,我校有18项为全县第一:九年级7门科目共21个小项,我校有20项居全县第一:全县七年级前十名均

为我校学生中获得;全县八年级前十名中我校占8名;全县九年级前十名均为我校学生。我校教师在参加自治州教学能手大赛中充分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最终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我校在2011学年第一学期派11人参加自治县教学能手大赛,有10人获奖;其中5门科目中4个科目都是第一。

2、在实践这一模式的过程中,学生方面的变化也是可喜的。课堂上学生的自学自主能力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自信了,课堂真正成了他们学习的乐园。在课堂上他们开始质疑,开始发表不同的看法,开始运用“我认为…”“在我看来….”等字眼来表达他们的看法。课堂上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仅仅是个学生,很多时侯他们扮演着小老师的角色,自信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自信地给学困生讲解。而老师们也不再像过去占据整个课堂,他们将更多

第三篇:小学音乐高效课堂建设实施中期报告

十堰市联校协作第二片区

《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十堰市汉江路中心小学

为认真开展十堰市联校协作第二片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二片区各校以构建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为目标,较为系统地研究音乐教学的高效性理论,规范音乐教学与管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努力形成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打造小学音乐高效课堂,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做中期总结。

一、背景与状况

小学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近年来小学音乐这一学科的教育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校初步建立起了对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教研机构,改变了过去无人问津的状态;但目前,“高耗低效,缺乏策略”,已成为小学音乐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甚至对音乐学习产生逆反心理,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音乐教学的高效性理论,规范音乐教学与管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努力形成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最终达到音乐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高效性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因素。在我国,对高效课堂的研究于近期才兴起。长春出版社出版熊梅所著的《高效课堂》一书对高效课堂进行了理论上的一些探索;山东省安丘市进行了快乐高效课堂的研究;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进行了“小学、初中课堂高效教学研究”,建德市启动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等系列研究活动„„这些为我们的音乐高效教学研究提供了借鉴。第二片区各校在课题研究进程中学习引进新的音乐教学法,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音乐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整个片区各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音乐学科高效课堂模式创建的解读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基本类型

课堂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可分为单一课型 和综合课型。

单一课型指在一节课中,只进行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其内容集中、单纯、突出中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唱歌课、器乐课、欣赏课、乐理课、视唱练耳课、节奏训练课等。

综合课型是指在一节课中,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丰富,有讲、有唱、有听,有艺术实际,有层次变化,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如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器乐、乐理与唱歌的综合课等。

2、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一)以歌曲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

本教学模式充满快乐、全员参与、给学生创设空间、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增进友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情感态度。基本模式如下: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游戏、音乐故事、律动、肢体表演、媒体播放或谈话等方式导入新课。第二步:感知旋律,了解背景。

本环节根据歌曲表现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情或不同季节变化,可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该地域该民族的民俗习惯、风光或民族歌舞,同时播放本课歌曲音乐,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风情的同时感知歌曲旋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和民族风情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尊重民族文化等思想感情。

第三步:探索发现,学习新知。

1、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可由多媒体画面展示歌曲所表现的情景(播放录音或老师范唱),给学生全方面的视听撞击,使歌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学习歌曲节奏:

在欢快的击掌中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学生们逐步学会自己击 打节奏,较难的节奏老师适当讲解。

3、按节奏读歌词:

低年级学生认字少,学习歌词时,会有许多生字不认识,按节奏读歌词为学习歌曲清除障碍。

4、学唱歌曲: 在前面的环节中学生已经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可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唱一唱、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指导,或利用直接跟琴学唱、变换不同方式的模唱、接力唱、教师领唱等形式来教学。

5、练习歌曲:

给学生展示空间,让学生之间相互听唱,或指定学生独唱、男女生分唱、边律动边唱、对唱等形式练习歌曲。多种练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课堂氛围积极活跃。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每一个小环节都紧扣教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打节奏、读歌词、学歌曲中,学会音乐知识、增加音乐素养。

第四步:表现歌曲,实践创造。

让学生根据音乐旋律自创舞蹈动作,相互表演、乐器伴奏、同学合作共同表演,或根据音乐强弱音的分布,用手势表现等。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创编中培养创造能力,分享与同学合作的快乐。

第五步: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歌曲课堂教学主要解决的内容是让学生唱会歌曲,一切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会唱歌曲并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学生首先必须学会歌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更深层次,这就是音乐的拓展。音乐课的拓展内容应该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相联系,拓展后最终还要回到音乐中。在师生整合、延伸、概括后,在悦耳的乐声中,在欢快的舞蹈中,音乐课落下帷幕。

(二)以欣赏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 该模式课堂教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师生相互问候既是情感的交流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的新课导入虽然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但却是通向赏析新作品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科学诱导积极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此阶段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情境图片视频导入法、启发谈话法、音乐导入法、预留悬念式导入法、开门见山式导入法、设问式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

第二阶段:新作赏析,感知体会。

新作赏析、感知体会,是音乐欣赏课中新授的重要环节。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 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新授教学的过程一般分为初次聆听(整体感知);分段赏析(走进音乐);再次聆听(体会内涵)三个步骤。

1.在初次聆听、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初听全曲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作品的情绪、音乐情境,同时分辨演奏形式及主奏乐器,简单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等,使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

2.分段赏析、走进音乐,是引领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分段聆听对作品进行细致欣赏分析,通过聆听体验根据情绪、音乐要素等的变化判断曲式结构、作品表现内容等,通过聆听、视唱、模奏、演唱、演奏等方式记忆作品的典型节奏和主题音乐。

3.再次聆听、体会内涵,是在学生分段细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整欣赏作品,把握作品的风格流派。

感知作品的体裁特点,同时能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充分体会音乐内涵,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和审美能力。

第三阶段:理解体验,创编实践。

这是欣赏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目的是通过创编各种音乐活动,深化本课的主题,同时也是主题音乐及音乐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积累,为学生全面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打下基础。此阶段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有:辨听、演奏或演唱主题音乐、听音乐判断体裁、听音乐判断乐器以及音乐知识(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及和作曲家及作品相关知识)抢答竞赛等。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本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基本可采用拓展欣赏(创造活动)和课堂小结两个步骤来进行。

1.教学内容的拓展是指在教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选取教材之外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来充实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对音乐内涵的进一步理解与感悟。拓展欣赏的内容包括:同体裁作品音乐欣赏、同作曲家音乐作品欣赏、同种乐器音乐作品欣赏、同民族或地域音乐作品欣赏等。

2.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点,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课堂小结的方式有多种,可小结本课知识点,也可适时小结学法,还可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小结,甚至也可针对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延伸、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1、结合电子备课,加强备课质量,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工作,以片区各校音乐学科组为单位集体备课。

2、结合推门课,系列课,校级展示课、片区音乐学科交流课、课题研究课等听课形式抓好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质量。领导小组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对需重点“改进”的教师跟踪听课,发现问题,寻找“亮点”,及时反馈,评析,不断调整改进策略,达到教学水平提高的目的。

3、结合张湾区和十堰市各级优质课评比活动,组织好教师校外听课,校内反思活动。

4、加强常规检查,如备课,作业批改等认真分析课堂教学的得失。

5、培养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学习各层面的先进理念,方法。

6、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论文、课件评选,及时总结经验。

四、已取得的初步成果

通过推进第二片区各校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在原有的课堂教学质量基础上,音乐课堂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的长效机制。在课堂上看到积极向上,活泼快乐,愉悦身心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交流的有效性,真正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长久的高效课堂机制。

五、课题研究中的思考:,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认识到:要实现音乐教学的高效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一)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音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 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

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二)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还包括教师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教学环节。由于音乐教师教授的班级比较多,针对不同班级学生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音乐教师应具备灵活调整教学环节的良好素质。

(三)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我校“有效教学”模式研讨活动的讨论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场景引入等。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将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在上《牧场上的家》一课时,教师课堂语言运用的最多的是“老师听到几句唱得很不好”“还不太好”“你们想不想再唱一遍”,学生在这种语言的引导下变得有些失去信心,对一遍遍重复欣赏音乐产生了审美疲劳,最终导致的效果就是:一堂课下来,不仅歌曲没学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记得刚踏上讲台的时候,我对着五年级的学生说:“小朋友们。。”而对着二年级的学生我却生硬的讲着“切分节奏是。。”结果可想而知,五年级的学生说我太幼稚,二年级的学生都听不懂我在说什么。

(五)充分的利用课堂评价。任何的评价都不是随意的,从课改之前的吝啬赞美到课改之后到处泛滥的“你真棒!”教师们对课堂评价产生了许多误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课堂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了,教师对如何使用好课堂评价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着几点原则:

1、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 心理成长进行评价。如低年级的学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较重,上课时容易做小动作或没跟上教师的课堂节奏,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奖励其他表现好的同学来引导表现不好的同学,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艺术教育功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不是其他学科可以代替的,所以重视音乐课堂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015年3月31日 7

第四篇: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期报告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语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高效”,指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需要人们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了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问题的提出

我们提出“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课题。在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将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作为重要突破口,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同时,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1、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

2、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

3、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

4、课型研究少,课堂效率低。

5、题海战术多,有效延伸少。

上述种种现象表明,新课程的理念还只是在教师的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进行教育理念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创新是教育创新永恒的主题,也是提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关键。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肤浅状态,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由“边缘”到“核心”,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本课题的提出,就是要有目的地组织教师的教学创新,组织教学难点的集体攻关,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规模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总体实力。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新课改其实就是一场“文艺复兴”。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转变观念”,与其说是“更新”,不如说是“恢复”,是“回归”。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教育的对象、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变,但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教育的内在规律也不会变。“回归教育原点”将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高效性进行展开。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通过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教师。有利于建构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管理体系。掌握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有利于推进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使教师自觉地变奉献型为效益型,职业型为事业型的教育家,力求成长为一批优秀教师和省市级学科带头人。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题申报之初,我们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发现:关于“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国内外专家专著未有明晰的定位和阐述,比较多的是关于“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点呈现。国外学者对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全班学生的特性这种内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

国内有效教师行为的专题研究虽然较之国外起步较晚,但研究内容与国外的研究基本相似,主要集中于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教师行为的结构、新课程中的教师行为等问题上,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研究则与国外的教师角色行为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处。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教师行为标准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不少相关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宏观管理层面而没有深入课堂,不少领域还有很多空白。因而,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很有必要。

一、前阶段工作概况: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研究目标:

1、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规律。本课题从教育部减负增效相关规定出发,审视我校现有的课堂教学状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做到高效的教的策略和高效的学的策略的互动促进,从而归纳出有一定规律的,符合我校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制定出一套相应的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

2、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我们设想通过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规范和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感受实践研究的意义,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及教学水平,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设想通过本课题研究,从学生角度看教学,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方法,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健康、持续的发展。

4、拓宽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结合具体课堂的“少教多学”阅读实践,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教师学生文本的精神对话,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3、以语文课堂为载体,在自主合作前提下,加强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语文教学实践,拓展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期达到“ 高效课堂”,从而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主要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

1、小学语文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小学语文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4、小学语文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三)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确立高效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我们认为教师首先就必须得具备与现代素质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教育观、学生观、管理观、质量观、人才观,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我们的研究。

2、组织研讨。自课题研究起,成立了课题组。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磨课(实验课)、研课、上课、评课等为主要活动形式。每两周活动一次,每次两节课的时间,再忙,也抽一节课进行。这样一来,不仅使大家在言语交锋中,思维碰撞中进行课题研究的探索,更在不懈地追求中,使自己逐步成为高品位、科研型教师。

3、不断反思,探讨课堂,探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确立新的研究重点。学校的反思活动可谓形式多样。一种是要求教师坚持撰写每课的“教后小记”,逐步养成勤于思考,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的良好的研究习惯。二是定期征集“案例反思”。每学期,我们都要在教师的案例反思中评选优良的,选送参加市区级比赛。三是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在上述反思活动中,不断增强了教师对新理念的内化水平和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洞察能力,从而为科研型教师的成长开辟了新途径。

4、及时总结。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四)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年来,我校课题组成员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从各自研究的侧重点出发,通过互动、互补,使课题研究开展有序,进展良好。

1、深入学习,领会有关“构建高效课堂”的内涵,加强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再学习,重视从相关的书著中涉猎理论营养,对课题的广度和深度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2、课题负责人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互动,或听课、评课;或进行案例分析与反思;或学习传达省、市各级有关开展课题研究的会议精神,消除课题组成员的畏难心理;与同课题的兄弟学校,探讨、切磋、交流,现场感受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展现,分享成功的经验,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和谐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模式。

3、构建“三环五步”教学结构框架。“三环五步”这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将成为开展教学的基本形式。具体划分为下面“”。三环五步

三个阶段分别是:自主学习阶段、合作探究阶段、检测反馈阶段。

五个步骤分别是:预习引导,明确目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穿插练习,全面巩固→达标检测,反馈校正。

4、市级领导、教研员不定期对我校课题进展情况进行调研,对我们付出的努力与收获给以充分的肯定,尤其是我们能把课题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更是得到领导的一致赞同;还对我们在研究中的一些困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也为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改进的方向,增添我们的科研热情与信心。

一年来,我们已走出了初始阶段的困惑,对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已有一定的把握,相信有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有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我们有信心把本课题研究开展得更好。

(五)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细化课题,从小处着手,扎实课题研究,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研讨,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

2、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完成一篇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形成一篇研究小论文。

3、每月至少积累与课题相关的教学精彩片断二篇,编写突现课题研究的教案设计,案例分析等,为日后课题的顺利结题积累了一定的资料。

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首先表现在班级学习机会差异悬殊,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而言一般是一样的,但课堂实用时间、学习机会和质量则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思维普遍存在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浅露性和缓慢性的特点。

2、个别教师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无效的教学活动掩盖了对文本的理解,整节课看起来热闹,其实学生缺乏有价值的思考,收获甚浅。如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其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还是一个长期的研究内容。

3、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课题总结报告、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但是,如何使这些成果能够深刻体现设想中“三环五步”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日常具体教学过程中,还是一个研究的难点课题。

三、对下阶段课题研究的思考

(一)教师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语文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

(二)教师讲授需把握分寸

教师的讲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应把握分寸,恰当的讲。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恰当的讲解分析课文的某些句段,对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是极为重要的。恰当的讲,才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其鉴赏水平。蜻蜓点水或过深过透地讲都无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思维锻炼。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恰当的讲,还要注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

(三)教师应善于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才有利于学生“多学”。

(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1、留足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切不可急于求取答案或是告知因果,而应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咀嚼、品味,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发挥内在的创造力。

2、组织小组讨论。讨论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形式。它既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能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集思广益,便于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自我解惑,自我提高。该课题实施近一年来,所有组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课内教方法,课外练能力,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体验,学生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将认真总结前阶段课题研究的成败得失,认真制订后续研究规划,以期取得更大的成果。

第五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张田庆

由湘西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组织申报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列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u—105。结合我校进一步推进、深化课程改革和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的实际需要,把本课题研究名称改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敬请批准。

根据省教育学会和湘西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要求,现就课题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我校已进行十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数学教学焕发着新的活力。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济文化的影响。我校小学数学的教与学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小学数学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的现象比较普遍。第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学过程仍然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率较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第三,学生在课堂上听的多,练的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展现思维与产生思维碰撞的机会较少,参与面狭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第四,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但没能被有效激活。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可见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学会创新,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确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彻底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使所有学生能有效地学习,以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的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研究价值的地方。我校作为湘西地区的窗口实验小学,也必将有力地推进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让湘西的孩子真正的沐浴素质教育。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的有效教学思想较为系统,表现为重视教学效率和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模式)与途径。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应运而生,提出了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导——发现”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改变过去传统的“二维对立”——非好即坏的思维方式,开始重新审视教育史上对立的两派教育主张,在看到它们观点对立的一面的同时,更多的研究和发现它们相通、交融的一面。所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教改理论和实践,都是摒弃极端,博采众长。反映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上,表现为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出现了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现在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吸取外国教学模式之所长又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可谓雨后春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有:“指导——自学”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此时的有效教学开始朝着建构多元化、情境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

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等模式。综上,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为我们的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式和借鉴。高效课堂是双向的行为,要达到高效,教师和学生各需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真正达到高效性。这是本课题研究意义之所在。

三、课题的界定

高效课堂:指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教学策略:本课题是指从评价策略、导学案、班组文化建设、课堂模式4个方面开展实践研究,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2.发展性教学理论。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建立能促进儿童一般发展要求的教学。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发现教学理论。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的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4.有效教学理论。“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五、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有效学习的能力。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最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六、研究内容

1、评价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智慧学习”成长评价、“智慧学生”成长评价、小组评价

2、高效课堂模式:自学、展示、反馈。

3、导学案编写。

4、班组文化建设。

七、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平时实验过程中的资料和积累的经验不断分析、总结、提炼升华,归纳成文。

八、研究过程及阶段成果

(一)成立了高效课堂督查考评组

课堂督察考评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年级副校长为年级组第一责任人,校中层领导、学科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为成员,每天到课堂检查、听课、指导、反馈。

(二)班组文化建设

1.班班配备先进的“汉王交互式多媒体”

学校多方筹措资金150余万元为全校50间教室安装了先进的“汉王交互式多媒体电子白板”和四面移动式黑板,为学生创建科学便捷的展示交流互动平台。2.加强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建设

撤消讲台,让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名符其实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座位由秧田式变为小组式,面对而坐。全校每个班都有班名、班徽、班规;小组有组名、组徽、组训。各学习小组分有助教、学科组长、纪律组长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

3.学习小组建设

①组建小组,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主要是两方面的操作,一是形式上的操作,主要责任人是班主任。二是内容上的操作,主要责任人是任课教师。

②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上的操作

我们在实践中探究出了适合附小大班额下小组人数是6——8人一组最好。组数太多,不易交流和考核。组内人数太多,组内距离感较大,不宜组内交流讨论。按学习能力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坚持A教B、B教C、A拓展的分层次学习理念。各组同学面对面坐成两排,朝北朝南坐,而不宜朝前朝后坐。这能更好利用两头黑板,便于学生观看。各个小组自成一块,相对独立,各个小组自成一块,有组的形式,有组的感觉,有组的范围。同时小组间有距离,易于学生走动交流。每个小组要按优中差、男女生合理搭配,分配均匀。具体位置坐法是2个差生夹在中间面对面,2个优生和2个中生呈对角线坐。这样做,一给2个差生有同类感,亲近感,而减少距离感、层次感和自卑感。二给差生以包围式温暖,四周式帮扶。三给优中学生以合作提高的机会。每个小组确定一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管理能力的担任组长,管理本组全部事务。给小组以独立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而不是随大流,跟着走。每个小组确定组名,组训,口号。便于考评、管理和交流。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定期考核后可以调整重组,在以后时机成熟时,组长可以组内选举,三类学生可以分类,分档自由组合。

③分组合作学习内容上的操作

分组合作学习的落脚点和支撑点不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就行了,而是分组后在课堂学习中,给学习小组以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觉得分组有必要,有好处,让各小组有事可做,让成员能合作,能交流,共同去做。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按照以下六步流程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明标激趣 提出问题。(学习目标、任务或习题)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分解任务。这步是让学生知道本组或自己要干什么,任务要具体。

自学阶段

这步体现分组合作是个人探究基础上的合作。先独学,再小组,才能有效发挥个人才智和集中集体力量。当然,如果探究项目较大,内容较多,也可再分工或共同探究。

组内展示

坚持小组讨论“先一对一分层,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先让同层次学生AA,BB,CC对子学进行讨论,然后小组对综合讨论中不会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坚持“A教B,B教C,A拓展”的分层次学习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集体展示

这步让全班学生共享学习成果,体验学习成功喜悦,交流不同的体会和感受。给潜能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每一点微小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

评价反馈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学生展示后,能让学生质疑点拨评价的要让给学生,学生不能做的或者做不到位的,由老师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独到新颖之处和错误不足之处进行恰当的点拨评价总结,使学生学习再上一层次。

④规范实施,有效的管理分组合作学习。

学生分成小组学习,不再是面对背而坐,而是面对面而坐;不再是一直坐着不动,可能随时要走动;不再是有序举手同意后发言,可能随时都在发言、讨论、甚至争辩等等。所有这些新的表现都需要管理好,促进学习有序进行,达到活儿不乱之效。组织管理好分组学习对长期顺利实行分组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实行初期。

⑤健全机制,有效的考评分组合作学习。

对分组合作学习有评价反馈,这是学生成长的需要,这是改进教学的需要,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需要。没有评价反馈的分组合作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如何实行评价,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小组评价机制和体系。一日一评,一周一评。学生评学生,老师评学生。

2.建立分组合作学习奖惩制度。对学生,对小组,对班级的评价后,要有说法,有具体体现,有表扬激励手段,也有批评整改措施。这可以和管理奖惩相结合进行。

3.评价反馈要注意时效和力度。随堂评,定期评。平时小评,期中,期末大评等等。一定要及时进行,拖久了评价反馈也没有实际意义。

4.评价后一定要有记录,这是对评价的重视,也是对学生、老师的尊重和负责。最好每生建立一个成才档案袋。要确定哪些材料要装进档案袋。

(四)编写导学案

1、导学案的形式

导学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准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达标反馈、拓展延伸等几部分。

学习目标:是教师向学生呈现的学习任务,一定要简明扼要,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只是给学生看的,切忌照搬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真正的学习目标,要用具体的行为动词如“记住、会画、会写、弄清、说出”等,尽量回避难以把握的要求,如“了解、理解”等。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一目了然。

知识目标:是指学知识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如、知道、会背、运用等。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按照课标的要求,所涉及的是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三方面的目标。

学习准备:(知识链接)(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目的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自主学习: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践操作。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自己的结论。

合作探究:是自学的核心内容,要突出知识重点,分解知识难点,要有探究价值。可以是基础知识相关概念、解题方法的探究,也可以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探究。

展示提升: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和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等。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和感悟,还应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和认识。

引导点拨: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引导要贴近学生,为学生所想所望,要让学生有思维的空间,点拨分析不是就题论题,而是思想、方法的提升,要简明扼要,切中要害,具有启发性、指导性。要善于分层推进,逐步化解难度,让学生渐入佳境。

检测反馈: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最好5-10分钟可以完成为佳,难度适中,要注意双基、分析思考和综合应用相结合并体现层次性,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生做完后要展示,老师或助教要给出及时的显性评价,以激励士气。

2、导学案的课时要求

导学案与相应的教学设计相辅相成,导学案的编写以课时为单位,一课一案。

3、导学案的编制程序

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先由主备人“个备”,再返回学科组“群备”。主备人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完善、修订。任课教师拿到导学案后再根据本班具体学情进行“复备”,这样,导学案方可进入课堂使用。

(五)打造“智慧导学”高效课堂

以“享受学习,幸福成长,创造未来!”价值追求,构建“智慧导学”高效课堂模式:即点燃智慧准备学→开启智慧自主学→发挥智慧合作学→展示智慧交流学→提升智慧创练学→拓展智慧应用学。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让智慧在思维碰撞中绽放。通过学知识,获得方法,形成能力,提升智慧。

智慧导学核心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激发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激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智慧!

课堂操作步骤:

第一步:自己学,学会会的,找出“不会的”

第二步:(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对学、群学,学习不会的” 第三步:组内展示“学会的”和不会的问题 第四步:班内展示“学会的”和不会的问题

师生质疑、补充、点拨、提升

第五步:达标练习

第六步:整理导学案:找出自己的难点、问题并记录纠错。

(六)研究成果及效果

1、构建智慧导学高效课堂模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既符合学生求知发展的规律,又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数学新知识不是教师先教,而是先让学生在情境中去猜想和试做;学生回答的问题或试做的题目对与错,不是老师去评价,而是先让学生去互相评议;数学新知的规律与活动,不是教师去演示,而是同学们去探索、展示、总结。同时,快乐体悟学习策略很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快乐感。

2、编写了1~6年“数学智慧导学案”。

3、制定出了吉大师院附小高效课堂基本规范。①《导学案编制与使用基本规范》 ②《小组合作学习基本规范》 ③《课堂模式基本规范》 ④《技术与方法应用基本规范》 ⑤《课堂文化基本规范》

4、评价方式的转变--初步形成了高效课堂评价体系。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评价方式的改变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改变评价方式,不再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考试也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智慧学生成长评价②智慧学习成长评价 ③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细则 ④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⑤班级高效课堂建设评价表

5、建立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高效课堂的构建,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得多。在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6、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

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鼓励、尊重、赏识、爱护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服务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激励者。

7、学生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有较大转变,学生更加喜欢学习了。他们可以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具有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能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会了评价,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发现学习”。

①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了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没有思维的碰撞,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被动、依赖、丧失主动性,过于服从权威,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现在,我们的学生主动学习,尤其是在课堂上经常提出质疑。

教师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起初学生不知道怎么提问题,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指导,学生们慢慢得学会了发问,学会了质疑,使课堂上充满了智慧火花。

②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过去学生学习途径、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提问传授知识。学习主体获取知识和技能主要甚至唯一依靠教师直接传授,缺乏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手段。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在,我们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这样的学习方式有效转化和消除学生之间过度的学习压力,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沟通,形成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合作的精神和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质。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奋斗的目标;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感、快乐感不断增加;让同学感受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快乐的;在民主、平等、尊重的氛围中学习。

九、存在的问题

1、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

2、导学案编写问题导学性不够,学法指导不够具体。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高效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有些学生还不太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

3、评价不够到位。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学校评价还没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

4、小组建设不够到位。

十、下一阶段的任务:

1、精心编写导学案。

2、进步完善课堂模式研究。

3、加强班组文化建设。

4、建立校、班、组、个人评价机制、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完善高效课堂督查考评制度。

下载高效作业的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效作业的中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环境心理学中期作业

    建筑环境心理学《建筑环境心理学——城市意象之要素表达》实验课程内 容、要求及时间安排 一、南京城市意象(可以运用文字、图形、图片、影像、录音、描述等手法)。 主题例如:......

    中期报告

    中期工作总结 根据前期工作计划书,中期的主要主要工作有: 一、 第一次全体会议,对各项工作进行详细分工。讨论与协调。 二、 通过文献以及网络资料,查找和了解新华书店渠道的基......

    中期报告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研究 中 期 报 告 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中心小学校 自2010年3月申报《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研究》课题至今,从开展到......

    中期报告

    “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管理策略研究的研究 中期报告孟丽凤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当今局势: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和不断深入,在陵县教育局提倡的课堂改革模式推动......

    中期报告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研究 》 课 题 中 期 研 究 报 告高新区皇台小学 徐伟歌 一、问题的提出1、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

    中期报告

    1. 研究思路 21世纪,锂离子电池因为其寿命超长,使用安全,绿色环保的优点受到全世界的青睐,同时,对于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性能以及安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各国学......

    中期报告

    初中生“乡土作文”指导和实践研究 中期报告 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多渠道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为培养学生......

    中期报告

    《初中语文作文互阅评改新模式的探究》 中期报告 检查时间:2015年11月6日 检查地点:沁阳第二中学小会议室 评议专家:张新丰(沁阳市教科所副所长)、赵卫东(沁阳市教研室副主任)、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