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实现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使之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
如何实现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使之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的调研报告
残疾人是一个特别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社会弱势群体。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新时代的新形势下,为适应新时期环境的变化,抓住机遇,使我县的残疾人事业有新的突破,查找与发展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构建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机制,近期我会组织人员力量赴县直有关部门、6个镇(乡)和部分村、社区以及企事业单位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工作,在汇聚调研资料、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使之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开创残疾人事业发展新局面问题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我县有各类残疾人93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县委和县政府历来关心残疾人,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特别是近5年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县残联紧紧围绕国家、省、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坚定不移地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立足基础,注重实效,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推进残疾人事业康复、教育、就业、扶贫解困、法制维权、文体生活等业务的开展,完成了“十一五”发展纲要工作目标以及“十二五”的工作任务,为“十二五”任务目标的完成打下了基础。
1、主要做法和成绩
(一)加大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宣传贯彻执行力度,残疾人合法权益有了进一步保障。
五年来,县残联和镇(乡)残联协请有关部门把残疾人保障法纳入了“四五”、“五五”“六五”普法内容,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等500余份;县政府和县直30多个部门及各镇(乡)政府相应制定了扶残政策和措施,部份镇(乡)和村(居)、社区还把对残疾人的优惠照顾纳入村规民约的具体内容;县残联与司法部门协作,设立了县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全县司法部门累计为47名残疾人提供了法律服务,为19名残疾人提供了法律援助,为残疾人减免法律诉讼代理等费用8.5万元。县人大、县政府法制办组织相关单位多次对我县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我县政府对残疾人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执法情况进行了检查,促使残疾人法律、法规和政策逐步得到落实,残疾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了保障。五年来,无一例集体上访事件,依法管理残疾人事业、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良好格局在全县形成。
(二)营造残疾人事业社会环境、人道主义精神深入人心。
五年来,县、镇(乡)残联始终把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放在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位置,以宣传为先导,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倡导扶残助残新风,开创平等、友爱、和谐社会环境的工作取得实效。
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将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把残疾人事业纳入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年度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每年都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内容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甚至写进党代会、人代会工作报告,县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残疾人工作;县委和县政府都明确有领导分管残联工作。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同志经常参加、指导残联组织的各项活动,经常听取残联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县委组织部、民政、卫生、教育、财政、工商、国税、地税等30多个残工委成员单位和各镇(乡)政府认真落实扶残政策法规和文件,共同实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救助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扶残助残的社会风气日益形成。县残联牵头,每年都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定“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麻疯日”以及国际聋人节、盲人节、爱耳日、爱眼日等活动,慰问问金额为。五年组织开展了为丰富多样的“扶残疾、助残疾”活动。协同团委、教育等部门组织开展了5次较大规模的“青年自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活动,掀起一个又一个扶残助残活动高潮,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残疾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双向服务;组织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80余户。
(三)广大残疾人奋发图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业中建功立业。全县各级残疾人组织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动员广大残疾人以主人翁姿态,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在文化体育精神生活领域,残疾人乌伦巴巴同志代表巴州参加中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中参加了射箭比赛荣获第7名;2010年5月,在自治区残疾人运动会中,我县智力残疾人邢道东同志在100米、200米短跑的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视力残疾人刘小平100米短跑中荣获一等奖;2010年桑红远同志在计算机调试比赛中荣获三等奖;2009年残疾人刘小平、刘杰等10人2009年参加自治州残疾人运动会中,夺得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3枚。2009年在我县成立残疾人射箭队,我今后工作的残疾人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四)以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加强残联自身建设,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
按照《国务院残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残联把残疾人组织自身建设作为确保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组织基础,常抓不懈,坚持把残疾人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和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为重心,把镇(乡)和村(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的重要途径,按照市残联“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要求,横到边,纵到底,在全县强力整体推进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和完善基层组织,取得了明显效果。县、镇(乡)建立、完善了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明确了残工委会议制度、工作制度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残工委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切实发挥协调作用,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207全县6个镇(乡)先后召开了残疾人代表大会,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
(五)组织实施政府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残疾人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残疾人康复工作成绩显著。五年来,通过引进和组织实施“关爱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使120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100余名肢体残疾人通过功能训练,恢复或改善了功能;5名缺肢残疾人安装了假肢或制作了辅助器具;5名聋儿得到了语言训练; 根据“686项目”在卫生局的配合下为20多名精神病患者免费发放了药;为残疾人供应用品用具120件。完善了社会化的康复服务体系,使很大一部份残疾人得到了康复服务。
残疾人教育得到稳步发展。将残疾儿童少年纳入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统一管理,实现义务教育同步达标,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500多人(次);3名残疾学生考入了高等学校;广大残疾人接受了教育,提高了思想文化素质,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
残疾人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五年来,以开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为突破口,按比例就业残疾人35人;举办形式多样的城镇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5期320人;引导农村残疾人进城和外出务工,城镇和农村残疾人就业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落实优惠扶持政策,稳步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协请民政等部门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全县将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济范围 人(次),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均已纳入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采取干部“帮、包、带、扶”等措施,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300余人,积极开展创办农村残疾人扶贫示范点等活动,认真核发《残疾人证》930个,使广大残疾人凭证享受到各种优惠。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社会对尊重残疾人、发展残疾人事业认识不够歧视残疾人、损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部分残疾人对《残疾人保障法》知识了解不多,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扶残政策法规有待修订完善。
3、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康复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
4、在服务体系上,特殊教育基础设施还远不能满足“三残”儿童少年教育需要,在管理体制上,特殊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5、残疾人劳动就业形势严峻。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残疾人由于身体残疾、文化水平、知识面、社会参与能力、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制约残疾人就业与正常人竞争处于劣势,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任务艰巨。
6、在工作体系上,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经费投入还未建立稳定增长保障机制,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程度不高。
三、应对措施与打算
1、明确工作思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提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既说明改善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生活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又体现了党中央已经把加强残疾人事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下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残疾人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立健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把残疾人事业纳入我县社会发展大局之中,以解决残疾人基本需求和加强基层工作为重点,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残疾人的根本利益,推动富裕、民主、文明、和谐建设。
2、确定工作目标
今后我县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使更多的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着力解决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家庭生活问题,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险政策,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改造残疾人危房;加大对全区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增就业比例;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使义务教育入学率提高到98%以上,继续资助大、中专新生上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文体活动,积极参加国家及市级组织的各类赛事;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建设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完善残疾人组织体系,加强残联干部队伍建设,建设盟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
3、做好八项工作,全面发展残疾人事业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握机遇,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努力在我县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建设中,大力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开创残疾人工作新局面,使广大残疾人得到更多的实惠。积极争取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把残疾人工作列入县残联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稳定的残疾人事业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改造,切实达到遵义市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工作验收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我县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的政策措施,广泛深入推进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
(二)认真实施康复工程,推动康复工作全面开展。把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相结合,将残疾人康复工作列入全区卫生工作规划,纳入村街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完成社区康复示范区建设和白内障无障碍建设,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继续实施国家重点康复工程,着力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难的突出问题。制定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救助办法,对贫困残疾人康复给予补贴。
(三)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扶持残疾人尽快摆脱贫困。将残疾人扶贫列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扶贫规划,统筹安排,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根据残疾人特点,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重点改造农牧区残疾人危房。进一步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救济和补贴政策,提高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贫困残疾人家庭的保障标准,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基本生活。
(四)依法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稳定扩大残疾人就业。认真贯彻执行《残疾人就业条例》,依法落实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把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工作纳入劳动监察的范围。鼓励就业岗位多、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兴办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同时积极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扩大残疾人就业面,使残疾人就业率逐年增加十个百分点以上。完善各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功能,为残疾人就业提供职业培训和指导服务,加大对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使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建立多种形式的适合残疾人工作的公益性岗位,完善残疾人就业保护措施,实现残疾人稳定就业。
(五)发展特殊教育,不断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根据国家有关残疾人教育工作的政策法规,建议县政府调整我县现由县残联发展特殊教育的管理体制为以教育局发展特殊教育的管理体制,同时亟待由县教育局规划立项申报兴建一所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加快特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满足我县众多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需求。同时,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扶持残疾学生和残疾人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全面推行随班就读,在具备条件的普通中、小学校设立特教班。建立健全残疾学生就学保障机制,组织实施公益金扶残助学项目,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残疾学子“圆梦行动”,绝不让一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加大残疾工作在各新闻媒体的宣传,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残疾人事业进行综合报道、跟踪报道、系列报道。开展残疾人事业公益宣传活动,宣传普及人道主义精神和现代文明的残疾人观,倡导助残为荣的社会公德,把开展扶弱助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舆论环境,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七)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按照“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要求和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全面完成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任务,落实残协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加强残联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转变作风,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使残疾人同全盟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第二篇: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09年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08年残奥会的召开,使残疾人工作进入更多的视野,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残疾人事业它的服务对象是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群体,因此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本质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提高残疾人的素质,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提高残疾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营造一个“助残、爱残、扶残”的社会环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前正处于体制转轨、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是发展不平衡性较突出的时期,残疾人事业面临许多新课题。几年来,南开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很快,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前列,残疾人事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工作成绩与残疾人期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残疾人事业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要把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而长期的任务,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扶持、市场推动,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立足基层、面向群众“的原则,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坚持“四个纳入”完善促进事业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各级、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文件,政府分管领导要协调,确定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从而保证了残联工作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从整体上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残疾人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区委书记、区长等领导同志多次听取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每年南开区都要根据残疾人的切实需求,为残疾人办10件实事,从政策、资金、人员、项目等多方面给予保证。
坚持把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事业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以政府拨款为主,社会、单位和个人多渠道筹措的投入机制。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加大投入,落实配套经费。进一步规范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确保保障金专项用于发展残疾人事业,不足部分从福利基金提取。动员社会力量筹资,鼓励民间资本投入。
坚持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综合考核体系,作为政绩考核硬性指标。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是系统工程,应有权威、有效的考核机制和制度规范。
坚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法制化轨道。特别是中央文件中强调的残疾人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都应纳入法律体系。认真落实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各级法律服务网络、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体系,通过区法律援助中心和社区维权岗,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二、实施“四项工程”,加大促进事业发展工作力度。
按照“普惠”加“特惠”原则,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实施劳动就业工程。进一步贯彻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和天津市关于 的文件,建立政府、社会扶持就业服务平台,坚持按比例分散就业和集中安置、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原则,拓宽就业渠道。区、街两级残联每年举办就业洽谈会、专场招聘会,主动为企、事业单位推荐、选送残疾职工,残联就业服务中心在其他部门就业招聘会摆上“摊位”,为用人单位推荐残疾人。全面推行按比例就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1.5:100的比例吸纳就业,确保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扶持福利企业稳定、健康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子们举办福利企业。实施就业援助和保护,保证残疾人优先享受优惠政策措施,开发公益性岗位。建立扶持自主创业服务机制,落实扶持措施。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盲人医疗和保健机构,加强行业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残联培训机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技能培训。实施扶残助困工程。将残疾人生活保障工程统一纳入全社会保障体系同步实施,给予特别扶持。我们建立了社会保障等部门的联动保障机制,民政、卫生、劳动、残联做到了联动,为残疾人的困难生活救助、大病救助、医疗救助、再就业援助各负其责,分别制订了救助制度。2009年制定了南开区扶贫助困十大重点项目,由区政府副区长亲自挂帅,残工委部门各负其责,深入调研、加强协调、严密组织、认真落实,确保工作圆满完成。凡符合低保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有残疾人证的再给予残疾补贴,对未列入低保且丧失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适当予以生活补助。完善城镇残疾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社会保险制度。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和进城务工的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把残疾人100%纳入城乡养老保险体系,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全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对低保残疾人予以照顾,应由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从特困医疗救助基金中划拨。加大重度残疾人生活保障力度,对低保家庭中持证重度残疾人,单独实行低保,全额享受地抱紧,确保无固定收入重度残疾人100%得到救助,实现残疾人低保和救助全面覆盖。
实施康复安养工程。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各界参与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加强区康复指导中心等康复中心建设。探索残联自办、联办、民办公助、支持社区和个人兴办等方式,加快智力、精神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采取适当收费、社会捐助、政府补贴的方式,为家庭照料有困难的中度、重度残疾人提供工疗、日托服务。以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多元化的康复医疗保障体系和残疾预防机制,建立城镇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网络,深入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和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以迎接中残联“十一五”计划中期检查工作为契机,以“人人享有康复”为目标,规范社区残疾人康复档案的管理,组织来自全区12个街136名残疾人社区康复协调员参加了康复工作上岗培训,为他们更好地为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奠定基础。区残联投入44万元,全区12个街道建立社区康复中心,60个社区建立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并以水上公园街观园里社区作为示范点,购建器材和办公设备,逐步形成了以专业残疾人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站为基础,以残疾人家庭为依托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
实施教育辅助工程。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加快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步伐,加强特教师资培训。探索残疾人学龄前儿童教育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新路。鼓励各类普通学校都接受残疾人,创造条件帮助完成学业。建立教育资助长效机制,完善帮困助学制度,投入14万元资助各类残疾学生373人次。对考入普通高校或中等学校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自学成才这给予奖励。社会教育机构向残疾人开放。支持兴办职业培训机构,加强基地建设,2008年组织311名残疾人接受了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增加残疾人技能,提高就业几率。
三、优化“四个环境”,营造促进事业发展良好氛围。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使残疾人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困有所帮、残有所为。
优化人文环境。重点建设全市一流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设知识和各类残疾人特点的康复、文体、就业培训项目。市、镇、街道、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创所提供方便,增添适合残疾人需要的设施。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做好运动员选拔培训。利用社会资源开辟活动场所。市图书馆与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开辟和完善盲人阅读场所。认真落实免费游园和视力残疾人免费乘车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助残志愿者队伍。
优化舆论环境。宣传、新闻、教育、文化单位加大宣传力度。报社、电视台开设专题栏目,宣传残疾人事业知识,刊登、播出事业公益广告。凡涉及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和新闻,使各新闻媒体优先优惠刊登播放,做到残疾人事业宣传“报纸有版面、广播有声音、电视有画面、网站有专题。”围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定期评比表彰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助残先进个人和自强模范,加强对扶残助残及自强典型的宣传。
优化服务环境。强化“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树立求真务实作风。及时调整了区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并对残联工作人员进行明确分工,规范岗位责任,细化内部管理。同时完善了会议制度、考勤制度、财务报销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管理体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街道“三站一办一岗”(即:街残疾人康复站、残疾人服务站、志愿者助残联络站,残联办公室、残疾人维权示范岗)的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服务范围。全区12个街配备了残联理事长,配齐了残疾人工作专职干部、专职联络员。社区残疾人人数在10人以上的都成立了残协,配备了???名专职委员,使残疾人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
优化无障碍环境。认真贯彻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和市残联《关于2009年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建设安排意见》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积极开展争创无障碍环境建设示范区活动。我们采取新建和改造相结合的办法,在主次干道、市区级商业街、步行街和人行道,修建盲道1.66万米;在公园、广场和重点公共建筑道口,设置缘石坡道86个;在大型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建筑、园林建筑、老年人福利院所、室外公共厕所等各类公共建筑,添置一批无障碍设施和标志。我们还从更加人性化的目的出发,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引进社区、引进残疾人家庭。今年完成了180户视力残疾人和肢体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进行了蹲便改坐便,为315户视力、听力残疾人安装了语言和闪光门铃,自2006年率先在全市启动为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进家庭活动以来,三年来累计对1035余户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完成了无障碍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