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县先锋乡双河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5篇)

时间:2019-05-14 02:5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冕宁县先锋乡双河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冕宁县先锋乡双河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一篇:冕宁县先锋乡双河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冕宁县先锋乡双河小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简介

双河小学始建于1945年,因门前有安宁河、河边河两条河交汇而得名。原址在张家祠堂,开始叫保国民小学,1958年迁到刘家祠堂,1962年又迁至战斗营,校名更改为双河民办。1966年迁到十二信箱,1968年最后迁到双河村2组建校,正式命名为双河小学。经过80多年的发展,几代双河人的努力,有了今天的办学规模,学校的面貌不可同日而语,硬件和软件都有人惊人的变化,学校现在占地面积6731.9㎡,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2654.5㎡,教学用房从早年的土木结构发展到今天的框架结构,学校资产总值共计达到近600万元人民币。我校现有9个班级,全校在校学生445人,学前班60人,幼儿园100人,共计605人。平行班有3个(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其他三个班级虽然是单班,但是学生人数都在60人以上,还有一个60人的附设学前班,根据到2020年削除大班额的规划,我校在2020年要达到12个班,六个平行班。

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宗旨,树立“以人为本,教育及服务”的思想。虽校处农村,但我校教学质量一直以来获得了社会的肯定,人民群众的满意。双河小学将一如既往,抓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契机,为冕宁的基础教育工作再谱新章。

教师队伍和双率

一、2014-2016年各年教师数和学生数

2014年一至六年级在校学生404人,教职工23人,专任教师22人,1人借调泸沽中学(罗献富),师生比19,当年毕业学生121 人,毕业率和巩固率都是100%,2015年一至六年级在校学生426人,教职工21人,专任教师20人,师生比21,当年毕业学生61人,毕业率和巩固率都是100%。

2016年一至六年级在校学生445人,教职工23人,专任教师22人,一人借调泸沽小学(谢成英),师生比为21,当年毕业学生75人,毕业率和巩固率都是100%。基本办学达标情况

在这三年经过上级领导的统筹安排下,双河小学的办学条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旧到新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双河小学6731.9平方米的土地上,新修建了教学楼(800平方米)、综合楼(1042平方米)、学生食堂(300平方米)、卫生厕所(80平方米)、大门、门卫室(9平方米)。现在的教学辅助用房达到了2654.5平方米,绿化面积500平方米,运动场有3659.65平方米,固定资产达到了501.8万元。这其中包含了I类1套学校配备的教学实验仪器、教学设备83.1万元。学校配备了音乐室、体育室、实验室、微机室、美术室……

双河小学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配备的I类1套数学仪器设备57种,1654件,科学仪器设备167种,3117.5件。配齐率100%。数学仪器设备总价28670.50元,科学仪器设备总价70667.13元。

2、配备的音体美I类1套:音乐仪器设备45种,213件,体育仪器设备69种,747件,美术仪器设备48种,454件,配齐率100%。音乐仪器设备总价269549.00元,体育仪器设备总价211633.00元,美术仪器设备总价68761.00元。

3、学校现有网络教学8间,教师用电脑3台,配备了学生电脑45台(总价18万元),配备100人达到了10.11台。

4、图书现有7730本,生均有17.37本。总价115950.00元。

5、学生生均实验设备价值达到了1867.40元。教学辅助用房2174.5 m²(划了200 m²给学前班)生均为4.44m²,运动场面积3959.65m²(划了200m²给学前班),生均运动场面积为8.45m²。

教师学历和编制情况

2014年教职工23人,专任教师22人(1人借调泸沽中学罗献富),其中专科毕业22人,中专1 人(56岁)。学历达标100%。当年小学高级教师10人,小学一级教师13人,岗位和编制设置均达到要求。

2015年教职工21人,专任教师20人,其中专科学历20人,中专1 人(57岁),学历达标100%,当年小学高级教师11人,小学一级教师10人,岗位和编制设置均达到标准。

2016年教职工23人,专任教师22人,1人借调泸沽小学(谢成英),实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专科学历21人,本科学历1 人,中专1 人(58岁),学历达标100%。当年小学高级教师12人,小学一级教师11人。岗位设置和编制均达到标准。入学机会和课程设置、2014-2016年招生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应读就读,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双100%,2016年招生范围内7-12周岁儿童人数294,在校学生445人,在校学生中四年级有一个三残儿童(后山乡人,智力残疾)。留守儿童42人。2、2014-2016年学校的课程设置均按上级要求严格设置课程,并有各班分课表和教师分课表,学校有总的课程总表。教师人均课时15节,并严格按照课程设置上课。主要在上好语文、数学,还要上好音体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双河小学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明天,我们双河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在这么美丽的校园生活,会更加倍的工作和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懈努力!双河小学,加油!

第二篇:冕宁县先锋乡双河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冕宁县先锋乡双河小学

学 校 中 长 期 发 展 规 划

二○一七年四月

冕宁县先锋乡双河小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为切实加快我校的发展,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冕宁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和《冕宁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特制定适合我校发展需要的中长期规划,以指导学校工作。

一、成立了双河小学中长期发展规划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长: 李大勇 副组长: 吴定伦

朱锦兵

员:

任小涛

曾荣

樊均翠

王冰峰

余成秀

王云

李平雄

袁萍远

雷德金

陈盛碧

袁萍远

邓天玉

李平雄

邓天才

吴康芸

赵丽华

张举林

李绪芳

周双玉

二、明确了办学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实施以人为本,管理兴校,科研兴校,育人成才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教育为首,以培养学生懂感恩、会学习为重点,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根本,以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坚持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奉献精神的重要思想培养教师,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注重用现代教育理论、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武装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学校文明,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平安校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学习思想,造就“会学、会做、会创新”的一代新人。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

三、学校的情况分析:

双河小学始建于1945年,因门前有安宁河、河边河两条河交汇而得名。原址在张家祠堂,开始叫保国民小学,1958年迁到刘家祠堂,1962年又迁至战斗营,校名更改为双河民办。1966年迁到十二信箱,1968年最后迁到双河村2组建校,正式命名为双河小学。经过80多年的发展,几代双河人的努力,有了今天的办学规模,学校的面貌不可同日而语,硬件和软件都有惊人的变化,学校现在占地面积6731.9㎡,教学及辅助用房总面积2654.5㎡,教学用房从早年的土木结构发展到今天的框架结构,学校资产总值共计近600万元人民币。我校现有9个班级,全校在校学生443人,学前班60人共计503人。平行班有3个(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其他三个班级虽然是单班,但是学生人数都在60人以上。根据到2018年削除大班额的规划,我校在2018年要达到12个教学班,就会有六个平行班。

四、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双河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好习惯就是好学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的校训,做人诚为本,做事实为基。学校的校风,团结奋进,明理守纪。学校的教风,爱生敬业,合作创新。学校的学风,勤思善学,自主探究。

学校必须树立争先创优的意识,群策群力,脚踏实地的开展好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学习为动力、以变化为起点、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灵魂、以进步为标志,“尚德立校、规范治校、质量强校、科 研兴校、特色亮校”为策略,以“人文校园、和谐校园”为导向,不断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塑造高素质学生群体,打造创新型教师团队,构建现代化管理模式,力争5到10年内,把我学办成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学校。

五、工作目标:

1、中期目标(2017年--2020年):

规范学校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发展思路,加强各功能教室的使用,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提高师资水平,培养一支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专科学历达到100%。学生能自主学习。

2、长期目标(2021年--2025年):做好硬件管理,不断完善现代化教育设施,建设一支有一定教学风格和创新水平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出在本片区、本县有声誉的骨干教师,成为有一定成绩和自己特色的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同类学校前列。不断加强现代化管理,实行校园闭路网,加强学校、社会、家庭多元化联系。扩大校园面积,绿化美化校园。建设一支专业型教师队伍。每位教师至少具有一项专业特长。学校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把学校办成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水平、教学手段先进、办学特色明显,有自己特色的学校。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六、面临困难:

1、我校生均运动场地只有8平方米,运动场地不够,体育器械安装不完善,希望政府能帮助协调解决,争取运动场地达到标准。

2、学校现在的三年级62人、五年级68人、六年级63人,属于大班额和超大班额。六年级在2018年按上级规定的消除大班额计划能自然消除,而三年级和五年级到2018年不能消除大班额,只能用分班的方式来解决,在消除大班额的同时就会出现教师不足的情况,希望上级能帮我校解决缺教师的问题。并且学校音体美专业教师严重缺失,这些问题希望能通过分配专业教师和培训在职有基础的教师来解决。

社会在发展,今天的科学日新月异,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作为教师更应该有危机意识,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教学方式和自己的特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上更应该科学有序,不断创新,规划好本校的前进目标,按照规划严格执行。只有这样,一个学校才能成就自己的辉煌!

冕宁县先锋乡双河小学 2017年4月10日

第三篇:车河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

抓资源配备落实 促教育均衡发展

车河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近几年来,车河小学在上级部门领导下,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办学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促进我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认定,进行了全面自查。我校结合实际深入剖析,查找不足,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现就有关迎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车河小学位于枣阳市车河管理区青峰路,1982年原车河农场学校由一条龙学校改制成车河农场中心小学。服务范围为车河管理区9个行政村和一个街道居委会,服务人口10265人,服务半径6.5千米。学校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了丰富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近年来,上级主管部门、学校一直把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作为普及义务教育奠基工程来抓通过努力,目前我校办学条件已基本适应义务教育要求,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工作情况

(一)各项指标达标情况

车河小学现有9个教学班,学生243人;共有教职工38人,其中专任教师31人,师生比1/7.8,教师大专以上学历36人,学历合格率100%;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1048平方米,生均87平方米;校舍面积4620平方米,生均19平方米;绿化面积6735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32%;现有运动场一个,其中300米的环形跑道一个,水泥硬化篮球场一个;学校各功能室设置合理完备,其中体育器材保管室一间、美音劳保管室一间、科学实验室三间、科学仪器保管室二间、心理咨询室和卫生室一间、图书室阅览室二间(生均图书58册)、多媒体教室三间。各室布置合理、卫生整洁均能保证师生正常使用。

(二)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严格按有关政策拨付,并逐年提高实现三个增长: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教师工资逐年增长、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义务教育免收教科书费全部落实到位,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截留、挪用问题,无乱收费现象。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能按时、足额发放。同时积极争取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使我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学校办学条件

我校周边环境良好,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充分利用墙壁标语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宣传版面等舆论工具,强势宣传,进行监督,坚持日检查,周汇总,月初评,期总评评价机制,从点滴做起,彻底实现“三新四化”即:学校墙壁粉刷一新、门窗油漆一新、桌凳油漆一新,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到位。促进学生行为规范,语言文明,教师敬业爱生,学校注重德育教育实施,礼仪教育特色更加明显,社会声誉逐年提高。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1名,全体教师具备相应教师资格,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全体教职工都在教学第一线,继续教育参与率100%,这是一支业务能力强,安贫乐教,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一直保持着良好工作作风,且工作成效显著,深受家长赞誉。

2、学校按规定配齐必需的行政、教辅和工勤人员。有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并结合学校以及教师实际情况,每个教师制订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并在实践中予以指导规范自身行为,落实自身发展规划目标同时学校制订了校本教研计划,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坚持每学期至少四次全校性专题性校本培训和教研组不定期业务培训,效果明显。

3、我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层层签订师德责任书,经常性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每学年都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师德宣誓,并且加强政治学习,撰写心得体会使师德建设常态化。坚持抓好每周例会制度的落实,校长和教师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的行为。

4、“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实现全覆盖,工作形成常态化。学校校长带头参与“比教学、访万家”工作,所以领导和教师都参与教学比武活动,每名教师都能做到比教学经常化,听课、评课常态化。全体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每位教师每学期能做到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家庭至少走访一次。教师每人一个档案盒,“比访”专项档案资料齐全。

5、我校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教师绩效考核程序规范,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五)、教育教学质量

(1)学校以“高效课堂”为主题,深化教学研究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优秀教师开放课堂制度,引导教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出一批创新高效的优秀教学法和优秀课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校教导处周查、月检查制度落实,经常性地对全体教师备、教、批、辅、考等情况进行检查,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写好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同时做好期中、期末测评工作,提高督查效果。加强与学生的座谈,进一步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水平的意见,督促有关教师及时改进教学。

(3)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扎实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坚持组织好冬季长跑活动,切实保证学生的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由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组织,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

(4)学校班额控制在40人以下,没有开设重点班,特长班。学校教师不在校内、校外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给学生有偿补课,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家教补习班。也不强迫、诱导或暗示学生到指定地点购买指定的教辅资料。不推销课外辅导材料和报刊杂志或自行编印学习材料组织学生购买。

(5)认真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本学期,学校结合市教育局和中心学校教研工作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教师分层次进行入门课、提高课、示范课教学,由本组教师听课,评课,提出改进方案,反复研讨逐步提高。除此以外,还组织教师认真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极撰写优秀论文、教学案例,同时开展教师课件制作、书画、普通话演讲等比赛,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6)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本学年在校学生数243人,一年级新生全部达到规定的入学年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0人,辍学率为 0。

(7)学校一如既往地重视对学生体质的监测工作,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格健康检查,每个学生都建有健康成长档案。

(六)、关爱特殊学生群体

我校现有留守儿童113名,为了让留守儿童安心读书,让留守儿童的父母安心在外,我校做了如下工作:

1、成立爱心服务站,建立了准确完整的留守儿童信息,包括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留守儿童的成长记录袋。

2、定期家访和通话,向留守儿童父母汇报留守儿童在校表现,向监护人了解留守儿童在家情况。

3、对口帮扶。让每名教师帮扶两到三名学生,关心他们每天的学习、生活、心理。同时也极力撮成外界爱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

4、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三、发挥各室作用,丰富开展活动

1、充分发挥各功能室作用。在科学、美术、音乐、劳技、体育等课堂上利用现有教学设备组织进行各项活动,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审美、实践等各项能力,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学校图书室进行全天候开放,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

2、学校注重各项活动开展。我校在落实“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活动上很下功夫,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落实。在庆祝各种节日上学校组织师生自编自演节目,丰富了学校的文化艺术生活。

3、学校每年都举行校级运动会,趣味与技能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在身体上得到了锻炼,掌握了基本技能,又促进了学生间的团结合作。

4、少先队活动定期开展,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优化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使学生享受高质优效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小学的项目投入,真正做到城乡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均衡。

5、真正把教学放在第一位,进一步扎实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

枣阳市车河小学 2013年10月30日

第四篇:柏林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柏林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为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扎实推进我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全乡义务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根据《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安徽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实施方案》、《舒城县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教育强县的实施意见》(舒发【2012】1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深入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为着眼点,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改善全乡中小学校办学条件为主线,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逐步实现乡内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实现“好上学、上好学”的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发展目标

用4年(2013-2016)时间, 实施“四项工程”,构建“五项机制”到2014年实现全乡义务教育初步均衡,2016年实现基本均衡。使全乡中小学在总体上基本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管理精细化、教育评价科学化、教育质量优质化,义务教育总体水平进入

全县先进行列。

(一)学校布局合理化。在遵循教育自身规律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确定长久性保留学校,适当扩大长久性保留学校办学规模,使学校数量、规模满足生源变化的需求。

(二)办学条件标准化。按照国家、省规定的学校建设标准,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使乡内各学校校舍、常规教学设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后勤保障设施等全部达到规定的标准。

(三)师资配置均衡化。教师编制符合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形成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制度健全并得到有效落实。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四)教育管理精细化。积极构建有显著特色,符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际需要的教育管理制度体系。用精细、科学、规范、人文化的管理制度,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五)教育评价科学化。学校、学生、教师、教学四位一体的评价制度基本建立,评价结果得到有效应用。

(六)教育质量优质化。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学生课业负担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1、统筹规划中小学校的布局和调整。随着县城城区扩大和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及我乡新农村和集镇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我乡义教生源近年变化趋势,按照“小学低年级就近入学,三年级以上集中办学”的原则,制定学校布局调整、优化资源整合的规划。初中保留两所(柏林中心学校、石岗中学),2014年撤销柏林职高初中部,学生分流到中心校、石岗中学就读;石岗中学继续扩大九年一贯制教育规模,2015年撤并井岗小学、宋圩小学3—6年级到石岗中学;2015年撤并杨店小学、秦家桥小学3—6年级到中心校,乡中心校逐步实现九年一贯制教育;2所初中逐步实现寄宿制,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小学保留7所完小(柏林中心小学、柏林小学、袁塘小学、祝井小学、秦桥辅导区小学、大墩小学、石井小学),4个教学点(井岗、宋圩、秦家桥、杨店),并逐步撤销教学点。

2、大力推进全乡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在12、13年标准化学校建设基础上,2014年完成袁塘小学、杨店小学、井岗小学、宋圩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使全乡所有中小学基本实现办学标准化。全乡学校要严格遵循“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装备水平”的原则进行建设。要优先解决小学办学条件简陋、饮用水设施、食堂设施、水冲式卫生厕所及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等突出问题,缩小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达到基本均衡;2014年启动教师周转房建设,计划在中心校或秦家桥街道附近规划建设20套周转房(公寓),缓解农村教师住房难问题;2015年启动初中寄宿制及配套设施

建设。有关职能部门必须严格监督和管理学校建设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确保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3、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加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14年全乡中小学全部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分建成完小计算机教室,配足计算机台数,加快校园网建设,加大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学校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功能教室建设和管理,提高应用水平。

(二)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1、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干部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教育主管部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干部管理规定。每学年依据《柏林乡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若干规定及考评细则(柏教字2013[10]号)》组织对全乡小学管理和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小学校长调整的主要依据;每学年对初中二级机构负责人进行德、能、勤、绩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人事调整的依据;按要求报县教育局审批。把真正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人调整到相应岗位,增强学校领导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积极做好小学校长聘任制、任期制和乡内交流的准备工作。有计划从优质学校选派管理干部充实薄弱学校领导班子。用三年时间培养2—3名在县级以上有较高知名度的校长,校长全部持证上岗。

2、进一步健全教师交流和培训机制。通过完善“四大机制”(岗位绩效考核机制、岗位聘用机制、名师辐射机制、轮岗流动机制)和推进“四大工程”(师德建设工程、骨干教师后备梯队工程、信息化强师工程、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构建优秀教师迅速成长的良好机制,有计划培养、选拨、推荐优秀教师参评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让一大批年轻优秀教师能脱颖而出,得到更好的发展。利用职称申报、教师评优表模等分配比例向偏远学校倾斜的办法,引导超编学校的教师积极主动地向紧缺学校流动。制定中小学教师中长期培训规划,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和班主任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加强中小学教师业务考评,发挥考评的正向功能,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积极性。

3、推进乡内教师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按省定标准合理核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根据中小学生源变化情况和实际教学需要,乡中心学校要根据教育主管部门教师流动规定要求,制定好教师流动实施方案,逐步建立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尤其要加强对偏远小学教师的配置,使全乡中小学之间的教师资源配置大体均衡,确保各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积极争取补充小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缩小与城区学校的差别。

(三)实施“教学质量提高工程”

1、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加强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健全德育工作队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育人氛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工作格局。

2、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建立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要关注学困生的成长,真正做到面向全体,使每个学困生能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抓好课题研究工作;2014年建设柏林乡教师教研工作群,开展网上集体备课、网上教研交流、资源共创共享,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努力提高学生体育艺术素质。深入开展“五园” 创建活动(书香校园、艺术校园、科技校园、平安校园、快乐校园),构建素质教育的百花园,重点在创建的内涵上下功夫,做到“五园”创建与校园文化建

设结合,与课堂教学改革结合,与学校科学管理结合。鼓励学校创新管理,创办特色学校,树立柏林教育品牌。

3、深化评价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学校、学生、教师、教学四位一体的评价制度。建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效益。进一步探索并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综合评价体系,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和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素质教育导向机制,不断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4、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按照“方便入学”原则组织好义教招生工作。学校应当按照随机原则合理编班,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切实减轻课业负担,学校和教师不得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或者减少非考试科目的课时,不得利用假期、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补课,不得动员、组织本校学生参加社会力量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严禁公办学校教师搞有偿家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电子化管理,强化“控流防辍”监控措施,保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到100%以上,巩固率达99%以上。

(四)实施“义务教育关爱工程”

1、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通过开展捐资助学,完善慈善救助、扶贫助学等办法,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义务

教育,落实好国家资助政策,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2、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安徽省流动人口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政策规定,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全乡中小学要为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入学就读建立“绿色通道”。

3、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建立由村委会和农村基层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加强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健全学校教职员工对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整合校外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办好乡村少年宫,让留守学生在校外继续得到社会的关爱。

4、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准确摸清残疾儿童少年,建立残疾儿童检查、确认、登记和组织入学制度,保障特殊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提高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水平,确保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0%以上。

四、工作措施

(一)积极构建高效运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乡上下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两基”目标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乡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教育工作负责人为副组长,乡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

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对全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统筹指导、整体规划、部署推动。明确各村民委员会和乡直有关部门履行义务教育的相应职责。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各村、乡直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的实绩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村、乡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人政绩的重要内容。

各村民委员会要积极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严格控制学生辍学;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学校安全稳定和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学校财产不受侵占;按有关规定划拨新建、扩建校舍所需土地和劳动实习基地;积极筹措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协助乡中心学校管理本乡小学、幼儿园。

乡中心学校要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并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加强教育内部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要做好教职工核编定岗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尽快消除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乡土管所要依法制定学校用地规划,确保全镇中小学校规划布局科学合理,规划用地不流失、不随意调整,要将中小学校建设纳入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发展总体规划,保障学校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乡财经所要积极筹措教育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指导、监督教育经费合理使用。乡派出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乡司法所指导相关部

门和中小学校做好法制教育工作。乡综治办、文化站要对校园周边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乡卫生院要指导相关部门定期对中小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加强学校饮食卫生的检验和监督管理工作。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组负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

(二)积极构建、争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各种教育项目、资金,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的力度,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资金。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强对各项教育经费的统筹和集中使用,实现全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最大综合效益。建立义务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审计和监督制度。

(三)积极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价机制。乡中心学校要制定符合我乡实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创新教育督导新模式,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的督导检查,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档案,适时掌握义务教育发展动态,分析现状和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对学校的监督评价机制,积极开展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评价学校活动。每年对全乡学校进行一次全面督导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实施奖惩,促进学校内涵提升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四)积极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乡中心校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要深入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可能存在矛盾和纠纷,及早制定处理预案,妥善化解。教师绩效工资发放、校长教师交流、布局调整、处理学校闲置资产等工作中,都有可能出现矛盾和问题,必须事先加以调查研究,制定周密详细的处理预案,严防造成社会不稳定。

(五)积极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办督查工作机制。乡领导组要大胆解放思想,推进工作机制与制度创新,研究制定一系列的科学、配套、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要制定详细的督办工作规划,经常性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事项、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各相关部门履行职能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督办检查,及时通报督查结果。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更加关心和重视教育,营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浓厚氛围,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我乡得到全面落实.2013-11-21

第五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浅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了巩固提高我国的义务教育水平,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内容。该纲要认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想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我们要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及原因,然后制定相应对策,加以实施监督,最终促进稳定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主要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提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是教育上的平均主义,而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尽可能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让所有受教育者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接受本应享受到的社会给予的公平教育。就其实质而言,教育的均衡发展主要为三个层面:在物质层面上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配置,从而为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机会与条件,在就学过程中得到同等的对待和支持;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受教育权利平等的实现,获得平等的入学机会和就学机会;在意识层面上关注每个儿童潜能的最大程度的发展,并为之提供最适宜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提出有其深刻的背景。我国的基础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均衡发展的问题。首先是地区之间由于自然、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差异,东部和西部、中部,城市和农村教育发展存在巨大的差异,这是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现实背景;第二,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确保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平等,使每个儿童都能真正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提出的制度背景;最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教育均衡发展就其实质而言,它要使尽可能多的孩子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要求教育公正地兼顾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实际上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上的深刻体现,同时也是人本主义的体现,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政治背景。

二、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以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进程明显加快。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都比改革开放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义务教育要推行均衡化发展战略,就不能忽视我国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不平衡这一现实。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状况,主要表现为:

(一)区域不均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由于经济实力的差距,造成教育资源差距十分明显,且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的差距在继续扩大,其中各区域间的教育经费差距最大。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西部地区都落后于东部地区。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使得农村儿童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水平都低于城市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公民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水平也低于经济发达地区,不同民族地区受教育程度也有差异,女童失学率高于男童。

(二)城乡不均衡。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中心倾向使得我国广大的地区显现出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背景,这使得我国教育发展呈现出城乡教育严重失衡状态,并且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在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备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师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因此,在农村地区学生的辍学率远远高于城市。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也逐渐拉大。东西部地区差异和城乡二元结构相互交织在一起,使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失衡表现出异常的复杂性。

(三)校际不均衡。城市中心倾向和精英主义教育思想,使大多数地方政府执行的是重点与倾斜的教育政策,直接表现为在教育财政和教师人事制度向所谓重点学校倾斜,从而导致了教育资源配置中的马太效应:重点学校、窗口学校、示范学校数量虽少,但是占有的财政资源、教师资源越来越多,而大部分的薄弱学校占有的教育资源却越来越少。由此也导致了择校风热愈演愈热,为了能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现代版“孟母三迁”的故事时常上演,同时随着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各大中城市中心城区中小学还出现大班额问题。而普通学校却越办越弱,师资流失,生源减少。从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两类学校在生源、办学规模、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

造成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因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源。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经济基础中的重要元素,而教育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区域间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间、城乡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已成为中国国情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东部地区生产力较发达,因而经济、社会发展快,产业梯度也较高;而西部地区生产力则相对落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也相对滞后,产业梯度也较低;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也大。从而直接影响各地区社会成员的实际家庭收入,进而影响社会成员对于教育支出的能力,其直接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二)制度性不平等,政治因素是现实原因之一。制度性不平等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平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需求不断增长,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有限的教育资源与庞大的受教育人口之间的矛盾,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然而针对有限的教育资源,当前的配置并未体现出“注意规则的公平,以不再继续扩大差距;在可能的情况下向落后地区倾斜,以主动缩小地区间的差距”的发展要求,而相反的是教育资源明显向发达地区、城镇地区倾斜,从而愈发拉大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思维定势,依然潜存于社会决策,包括教育政策之中,并致使国家的公共政策往往优先满足甚至只体现城市人的利益。其中政府的作用也不可小视,我国义务教育投资和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对重点学校的帮扶,普通学校不加重视投入不够,就会直接导致

校际差距。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使各个学校之间、城市和农村儿童之间、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儿童之间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被明显忽略,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区域间、城乡间的文化差异也是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各区域之间、民族之间、城乡之间的思想观念、教育价值观念、办学条件以及人口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教育发展速度上的不平衡。在一些偏远贫因地区,计划生育不但得不到落实,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而且优生优育也难以保证。大量早婚、近亲结婚的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人口生育的质量,致使低能或身心发育不全儿童大量产生,也对我国普及特殊儿童的义务教育增加了负担。民族之间文化差异,导致教学要求、水平也不同,导致教育发展速度不平衡。还有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程度很低,父母文化水平低,对于孩子的文化要求也不高,导致有些学生辍学或没有入学,而且贫困地区交通也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分散,不仅增加了办学布局和学生就学的难度,而且也造成了贫困地区教育的封闭性,由此来看,今后若干年贫困地区必将是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困难的一个环节。

三、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义务教育惠及全民,其均衡发展对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作用。“十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及时作出西部“两基”攻坚的战略部署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重大决策。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地区间、城乡间的均衡发展。但要消除地区差距,实现义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因此提出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拟定相关改进措施。

(一)要建立健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二)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倡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管理,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办学水平较高学校和优秀教师通过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共课等方式,共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保障教育公平。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改变教育观念,减少歧视与区别对待,保证一定的公平性,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解决择校热问题。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三)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

为导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保障内容,提高保障水平。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投入。省级政府要加强统筹,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积极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要采取学校扩建改造和学生合理分流等措施,解决县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高级教师岗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完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社会保障权益。各地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并对村小学和教学点予以倾斜。重点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培养和补充紧缺教师。实行教师资格证有效期制度,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培训效果,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建立和完善鼓励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或城市薄弱学校任职任教机制,完善促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政策措施,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城镇学校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当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在教育领域内进行调整是不够的,还有赖于其他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健全。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去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观念、体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营造一个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环境。

目前,国家、政府、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的人民都在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而努力着,纲要中的措施也正在逐步实施中,相信在这十年里,只要上下一心加强管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一定得以改善,逐步形成稳定发展的态势。身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我们也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积极投身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出一份力!

下载冕宁县先锋乡双河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冕宁县先锋乡双河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含义: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二、义务教育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始终是天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近年来,天津市紧紧围绕优质均衡和公平普惠这两条主线,通过提升干部教师素质,优化资源配置,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义务教育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资料】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百神庙镇明德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近几年来,我校在舒城县人民政府、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质......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1 一、准备情况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局文件精神,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确定为全校的大事之一。依据局相关的会议及文件......

    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摘 要:促进小学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能够推动民主平等,保障公民权利,实现教育的全面深入。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会导致教育水平低下,学生无法得到教学保障......

    XX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XX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汇报材料 我校认真贯彻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学校在XX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与......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近年来,我镇在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