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转干时政热点:用保安防止“医闹”既伤观感也难长效(模版)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军转干时政热点:用保安防止“医闹”既伤观感也难长效
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时有发生。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三级防护体系构建“平安医院”,将按每20病床配1保安,以防止恶性“医闹”。
医院作为聚集人员较多的公众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保安,以维持秩序,处置发生的极端行为,是有必要的,大多数医院也是这么做的。然而,以防止恶性“医闹”的名义增配大量保安,就顺带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一,增配保安的费用从哪里出?如果平摊到每位患者身上,不仅会进一步加剧“看病贵”的问题,实质上也是不合理的;其二,恶性“医闹”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框,在实际操作中变成了医院的“城管”,不是恶性的、甚至是普通的纠纷和争议,也都由保安通过单方面保护医生和医院来“维稳”了。
近年来“医闹”之所以频发,还时不时发生恶性伤医案件,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网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三个方面:一是医患互信的丧失,“医生门前过,喊到屋里坐”的传统已荡然无存,特别是在“看病难、看病贵”的背景下,相当一部分患者就认为医院是赚钱的,医生是拿红包、拿回扣的,而不是救死扶伤的,很多患者本身就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来医院的,从一开始就对医院和医生带着怀疑和防备之心,这就为“医闹”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二是公平处理机制的缺失,缺乏合理有效的纠纷化解机制。一方面,患者往往缺乏权益保护和申诉的有效渠道,长期以来是不“闹”不重视,“大闹多赔”、“小闹少赔”,不仅模糊了医疗事故的赔付标准,扭曲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也变相鼓励了患者去“闹”;另一方面是医疗纠纷的监督体系和仲裁机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一些地方尝试建立了第三方协调机制,但却没有通过实际行动证明其的有效性和影响力,纠纷的解决最后往往又都回到了医生、医院和患者的双方,都集“运动员、裁判员”一体,自行协商的成功率自然较低。
三是相关法律体系建设滞后,让患者不愿选择司法维权。很多时候,包括警察在内的人们自觉偏向于同情患者,所以往往是“只闹不犯法”,警察就不管,医院往往只有“无奈赔付”。更重要的是,医疗纠纷的相关证据多掌握在医生和医院手中,卫生行政部门行政调解,患者觉得是“老子帮儿子”,医疗事故鉴定又往往由同一个圈子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