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夏引黄灌区农民“节水节不了费”的分析[范文模版]
内容摘要: 水是生命的源,水是流动的金。水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孕育、生长和繁衍的基本条件。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又是生态系统的控制性要素,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支撑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又支撑着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是共享的,需要大家共同来关心爱护。为了共享的水,我们必需珍惜她,节约她。面对近几年不遇的旱情,宁夏引黄处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1号文件精神为动力,对抗旱工作早动员、早部署、强化责任、强化措施,保证了宁夏地区用水问题,然而随着宁夏地区节水情况的不断深入,有出现了一个新问题“为什么农民把水节了水费却没有减少呢?"所以我们今天就研究这个新的问题。
关键字:引黄灌溉区 节水 不节费
宁夏引黄灌区农民“节水节不了费”的分析
一、宁夏引黄灌区简介
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古老大型灌区之一,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之美称。南起中卫沙坡头,东邻鄂尔多斯台地,西倚贺兰山,北至石嘴山,南北长320公里,东西宽40公里,灌溉面积715万亩。以黄河青铜峡为界,以上为沙坡头灌区,灌溉面积90万亩,以下为青铜峡灌区,灌溉面积475万亩。扬水灌区由固海、盐环定、红寺堡和固海扩灌等四处大型扬水工程组成,灌溉面积150万亩。灌区为内陆沙漠性气候,平均海拨高度在1100-1200米之间,降水稀少,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多年平均降雨量192毫米,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以上。灌区土地肥沃,光热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和瓜果生长。农业灌溉主要依靠国家分配的40亿立方米黄河水。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引黄灌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1968年建成青铜峡水利枢纽,结束了灌区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灌溉保证率大幅提高。1978年以来,又在中部干旱带修建了固海、盐环定、红寺堡和固海扩灌等大型扬水工程以及沙坡头水利枢纽,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灌区现有干渠15条,总长1540公里,总引水能力750立方米/秒;排水干沟24条,总长750公里;2009年灌区引水量64.5亿立方米。
灌区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为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控制在100万亩以内;特色作物主要有枸杞、葡萄、苹果、大枣以及耐旱的沙生中药材等,粮经饲比例71.6:22.7:5.7。灌区毛灌溉用水定额900m/亩,田间综合灌溉定额465m/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3左右,渠系水利用系数约为0.52。其中扬水灌区毛灌溉用水定额413m/亩,田间综合灌溉定额235m/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7左右,渠系水利用系数约为0.69。
引黄灌区按渠系设置11个渠道管理处,隶属自治区水利厅直接领导。水利厅设有灌溉管理局,负责全灌区灌排工程的管理和灌溉管理。各渠道管理处下设管理所(泵站)、段。全灌区共有管理所(泵站)94个,管理段162个,正式职工3700多人。
3支渠以下由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管理,灌区共组建农民用水协会848家,协会管理人员3860多人。
灌区用水实行“以供定需、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办法。各大干渠引水由水利厅统一调度。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灌区用水管理进一步加强,农业节水取得显著成效,在灌溉面积逐年增加的情况下,灌区用水实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目标。农业供水以干渠直开口为计量点计量收费。现行水价标准:自流灌区每立方米3.05分,超定额用水加价2分;扬水灌区每立方米13.7-15.7分不等,超计划用水加价5分。
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灌区效益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6亿公斤增加到2009年的22亿公斤,增长了近14倍。工农业产值分别占全区的97%和87%,是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华地带。
二、宁夏引黄灌溉区农民节水不节费问题研究
1、关于农业用水水费有关问题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