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暂行规定(交水发[2005]27号)[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2:0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暂行规定(交水发[2005]27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暂行规定(交水发[2005]27号)》。

第一篇: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暂行规定(交水发[2005]27号)

【发布单位】交通部

【发布文号】交水发[2005]27号 【发布日期】2005-01-20 【生效日期】2005-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暂行规定

(交水发[2005]27号)

江苏、浙江省交通厅,上海市港口管理局:

现将《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暂行规定》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并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有关意见建议函告我部水运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五年一月二十日

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快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扩大航道通过能力,规范航行秩序,保障航行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维护管理,树立行业文明形象,特制定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暂行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内的航道(以下简称规划航道),江苏、浙江省和上海市其它四级及四级以上航道可参照本暂行规定执行。

第二章 跨河建筑物通航净高尺度

第三条第三条 规划航道上的跨河建筑物,在通航净宽范围内通航净高不应小于7m,其它要求和技术规定按《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执行。

第四条第四条 对于跨越限制性航道过河建筑物应一孔跨过通航水域,在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通航水域内不得建造构筑物。

第五条第五条 规划通海轮航道或感潮河段跨河建筑物的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应同时符合《通航海轮桥梁标准》(JTJ311-97)等规定,经论证后确定。

第三章 航道护岸型式

第六条第六条 航道护岸型式及材料选用原则应根据航道沿线地形、地物和地质的实际情况,结合城镇规划、水利、土地资源、减少正常运营期的维护工作量等综合因素,经技术、经济比选而确定。同时做到保护、改善环境与生态,完善配套绿化、美化等工程,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七条第七条 对于城镇、沿岸居住人口密集或土地资源缺乏的限制性航道岸坡,推荐采用直立式护岸型式。

第八条第八条 对于河面宽阔,土地资源相对宽松的航道岸坡,可采用斜坡式护岸型式。

第九条第九条 对于土地资源缺乏,同时航运繁忙,船舶众多的航道岸坡,应优先考虑采用直立式与斜坡式组合的护岸型式,减少船舶撞击损坏的概率。

第十条第十条 要加强对护岸工程的结构型式、建筑材料、防撞措施、合理护岸断面尺寸等方面的研究。

第四章 航道沿线码头与停泊区的平面布置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限制性航道沿线新建、改(扩)建码头、停泊区的规划、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下,设计航道宽度加富裕宽度之和的水域范围内不允许船舶装卸和停泊等作业。

(二)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下,河面宽度大于设计航道宽度加富裕宽度之和的以外水域,船舶装卸和停泊等作业,不得影响船舶的正常航行,以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

(三)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下,河面宽度小于设计航道宽度加富裕宽度之和的水域,码头、停泊区的布置应采用挖入式港池,并按照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在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江苏、浙江省和上海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管理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挖入式港池、停泊区布置的技术尺度。

第五章 航道服务区、停泊区、航行标志设置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在新建、改(扩)建航道时应相应设置航道服务区、停泊区,同时设置通航、追越、禁止追越等航行标志。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服务区应具有船舶停靠、检修、回收垃圾和加水、加油、购物、就医等便民服务功能。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停泊区供船舶停靠、检修,并具有一定的靠泊能力。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航行标志的设置要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服务区和停泊区宜选择在河汊、宽阔水域,或采用挖入式,也可结合港、站布局一并建设。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本暂行规定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暂行规定由交通部水运司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暂行规定

内河乡镇渡口建设有关技术标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国内河乡镇渡口建设技术标准,提高内河渡口标准化建设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出行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渡运服务设施,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内河乡镇渡口,是指建在我国乡镇和农村内陆水域,由乡镇、村集体或者个人运营,专供渡船渡运人员、货物、车辆的渡口。以下简称乡镇渡口。

第二章 分类标准

第三条 乡镇渡口应选取年均渡运量或单日最大渡运量作为分类指标,其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类渡口是指年均渡运量在10万人次以上或单日最大渡运量在1000人次以上的乡镇渡口。

(二)二类渡口是指年均渡运量在5万~10万人次或单日最大渡运量在400~1000人次的乡镇渡口。

(三)三类渡口是指年均渡运量在2万~5万人次或单日最大渡运量在200~400人次的乡镇渡口。

(四)四类渡口是指年均渡运量在2万人次以下或单日最大渡运量在200人次以下的乡镇渡口。

第三章 设计水位

第四条 乡镇渡口设计高水位应根据河流水文特性、综合利用的要求等情况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平原河流、河网地区渡口设计高水位按照洪水频率法计算确定。一类渡口洪水重现期取20年一遇,二类渡口取10年一遇,三类渡口取5年一遇,四类渡口取3年一遇。

(二)山区河流渡口设计高水位按照洪水频率法计算确定。一类渡口洪水重现期取10年一遇,二类、三类渡口取5年一遇,四类渡口取3年一遇,特殊情况可按多年历时保证率取值。

(三)湖区、运河渡口设计高水位应根据所处河流的类别和综合利用的要求按有关规定确定。

(四)枢纽上游河段渡口设计高水位可根据枢纽坝前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挡水位时的沿程回水曲线确定,并应计入河床可能淤积引起的水位抬高值;当该值低于“平原河流、河网地区、山区河流”规定的值时,取较大值;枢纽下游河段渡口设计高水位可按“平原河流、河网地区、山区河流”的规定确定,并应考虑枢纽运行对河段的冲淤影响。

(五)封冻河流渡口设计高水位可根据所处河流的类别、枢纽运行的相关规定确定。计算多年历时保证率时,通航期应以全年总天数减去封冻和流冰的天数。

(六)潮汐影响不明显的感潮河段渡口,设计高水位应按“平原河流、河网地区”的规定确定;潮汐影响明显的感潮河段渡口的设计高水位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海港水文规范》(JTS145)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五条 乡镇渡口设计低水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等级航道内的渡口设计低水位与所在航道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一致。

(二)等级航道外的渡口设计低水位可采用所处河流的常年枯水位。

(三)库区渡口设计低水位应采用水库死水位和最低运行水位中的低值。

第六条 缺乏水文资料时,乡镇渡口的设计水位可根据经验确定。

第四章 选址要求

第七条 乡镇渡口选址应根据相关规划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进行科学论证分析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设置在方便人员出行、疏散的地点;

(二)选择在水流平顺、水深适当、坡岸稳定、视野开阔、适宜靠泊的地点;

(三)远离危险物品生产、储存、堆放场所,满足危险物品安全距离的规定;

(四)充分考虑现有及规划的水库、闸坝、桥梁等建筑物和水上、水下作业行为对河床冲淤和航行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

第五章 建设内容

第八条 乡镇渡口建设内容一般包括码头、道路(引道)、标志牌、候船室(亭)等基本设施和必要的安全设施。

第九条 根据水位变幅、坡道长短等条件,码头可由斜坡道、趸船(平台)、跳板(钢引桥)、系缆设施等组成。其中,斜坡道为渡口码头的基本结构,起止范围为设计低水位至设计高水位以上0.1m~0.5m,宽度不小于1.5m;其他结构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具体要求和技术规定按现行行业标准《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4)执行。若渡运量较大或有农用车渡运需求的,应设置人车分流设施,斜坡道宜适当加宽、放缓。

第十条 连接渡口的道路应与邻近的公路相连接,其宽度应不小于码头斜坡道的宽度。道路路面类型应根据渡运量、农用车对道路的使用要求及当地自然条件、筑路材料等进行选择。一类、二类渡口道路宜采用现行行业标准《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规定中的高级或次高级路面,三类、四类渡口可采用中级路面。

第十一条 渡口应设置标志牌、警戒水位线和停航封渡水位线。梯级河段和库区的渡口还应当设置警戒控制流量标识和停航封渡控制流量标识。标志牌应位置醒目、用语简洁、表述规范、字迹清晰。标识内容包括渡口公示、渡口守则、渡口警示、乘客须知、渡口指示、渡运安全等。

第十二条 候船室(亭)应设置在趸船或设计高水位以上的陆域。一类、二类渡口的候船室面积分别不小于60m、30m,并应考虑渡工休息室;三类、四类渡口应设置候船亭,面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三条 渡口应设置防护栏、安全网、救生、消防、应急等安全防护设施。一类、二类渡口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三类、四类渡口可视实际情况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22第十四条 一类、二类渡口应配备必要的卫生间、饮水、垃圾回收等服务设施,三类、四类渡口可视实际情况考虑。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2014年10月8日起施行。第十六条 本规定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暂行规定

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暂行规定

发布日期: 2010-02-03

访问次数: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扩大航道通过能力,规范航行秩序,保障航行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维护管理,树立行业文明形象,特制定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暂

行规定。

第二条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内的航道(以下简称规划航道),江苏、浙江省和上海市其它四级及四级以上航道可参照本暂行规定执行。

第二章 跨河建筑物通航净高尺度

第三条 规划航道上的跨河建筑物,在通航净宽范围内通航净高不应小于7m,其它要求和技术规定按《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执行。

第四条 对于跨越限制性航道过河建筑物应一孔跨过通航水域,在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通航水域内不得

建造构筑物。

第五条 规划通海轮航道或感潮河段跨河建筑物的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应同时符合《通航海轮桥梁标准》(JTJ311-97)等规定,经论证后确定。

第三章 航道护岸型式

第六条 航道护岸型式及材料选用原则应根据航道沿线地形、地物和地质的实际情况,结合城镇规划、水利、土地资源、减少正常运营期的维护工作量等综合因素,经技术、经济比选而确定。同时做到保护、改善环境与生态,完善配套绿化、美化等工程,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七条 对于城镇、沿岸居住人口密集或土地资源缺乏的限制性航道岸坡,推荐采用直立式护岸型式。

第八条 对于河面宽阔,土地资源相对宽松的航道岸坡,可采用斜坡式护岸型式。

第九条 对于土地资源缺乏,同时航运繁忙,船舶众多的航道岸坡,应优先考虑采用直立式与斜坡式组合的护岸型式,减少船舶撞击损坏的概率。

第十条 要加强对护岸工程的结构型式、建筑材料、防撞措施、合理护岸断面尺寸等方面的研究。

第四章 航道沿线码头与停泊区的平面布置

第十一条 限制性航道沿线新建、改(扩)建码头、停泊区的规划、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下,设计航道宽度加富裕宽度之和的水域范围内不允许船舶装卸和停泊等

作业。

(二)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下,河面宽度大于设计航道宽度加富裕宽度之和的以外水域,船舶装卸和停泊等作业,不得影响船舶的正常航行,以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

(三)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下,河面宽度小于设计航道宽度加富裕宽度之和的水域,码头、停泊区的布置应采用挖入式港池,并按照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在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江苏、浙江省和上海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管理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挖入式港池、停泊区布置的技术尺度。

第五章 航道服务区、停泊区、航行标志设置

第十二条 在新建、改(扩)建航道时应相应设置航道服务区、停泊区,同时设置通航、追越、禁止追越

等航行标志。

第十三条 服务区应具有船舶停靠、检修、回收垃圾和加水、加油、购物、就医等便民服务功能。

第十四条 停泊区供船舶停靠、检修,并具有一定的靠泊能力。

第十五条 航行标志的设置要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服务区和停泊区宜选择在河汊、宽阔水域,或采用挖入式,也可结合港、站布局一并建设。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暂行规定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十八条 本暂行规定由交通部水运司负责解释。

第四篇: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暂行规定

关于发布《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发文单位:交通部

号:交水发[2005]27号 发布日期:2005-1-20 执行日期:2005-5-1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跨河建筑物通航净高尺度

第三章 航道护岸型式

第四章 航道沿线码头与停泊区的平面布置

第五章 航道服务区、停泊区、航行标志设置

第六章 附则

江苏、浙江省交通厅,上海市港口管理局:

现将《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暂行规定》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并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有关意见建议函告我部水运司。

交通部

二○○五年一月二十日

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扩大航道通过能力,规范航行秩序,保障航行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维护管理,树立行业文明形象,特制定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内的航道(以下简称规划航道),江苏、浙江省和上海市其它四级及四级以上航道可参照本暂行规定执行。

第二章 跨河建筑物通航净高尺度

第三条 规划航道上的跨河建筑物,在通航净宽范围内通航净高不应小于7m,其它要求和技术规定按《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执行。

第四条 对于跨越限制性航道过河建筑物应一孔跨过通航水域,在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通航水域内不得建造构筑物。

第五条 规划通海轮航道或感潮河段跨河建筑物的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应同时符合《通航海轮桥梁标准》(JTJ311-97)等规定,经论证后确定。

第三章 航道护岸型式

第六条 航道护岸型式及材料选用原则应根据航道沿线地形、地物和地质的实际情况,结合城镇规划、水利、土地资源、减少正常运营期的维护工作量等综合因素,经技术、经济比选而确定。同时做到保护、改善环境与生态,完善配套绿化、美化等工程,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七条 对于城镇、沿岸居住人口密集或土地资源缺乏的限制性航道岸坡,推荐采用直立式护岸型式。

第八条 对于河面宽阔,土地资源相对宽松的航道岸坡,可采用斜坡式护岸型式。

第九条 对于土地资源缺乏,同时航运繁忙,船舶众多的航道岸坡,应优先考虑采用直立式与斜坡式组合的护岸型式,减少船舶撞击损坏的概率。

第十条 要加强对护岸工程的结构型式、建筑材料、防撞措施、合理护岸断面尺寸等方面的研究。

第四章 航道沿线码头与停泊区的平面布置

第十一条 限制性航道沿线新建、改(扩)建码头、停泊区的规划、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下,设计航道宽度加富裕宽度之和的水域范围内不允许船舶装卸和停泊等作业。

(二)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下,河面宽度大于设计航道宽度加富裕宽度之和的以外水域,船舶装卸和停泊等作业,不得影响船舶的正常航行,以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

(三)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下,河面宽度小于设计航道宽度加富裕宽度之和的水域,码头、停泊区的布置应采用挖入式港池,并按照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在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江苏、浙江省和上海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管理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挖入式港池、停泊区布置的技术尺度。

第五章 航道服务区、停泊区、航行标志设置

第十二条 在新建、改(扩)建航道时应相应设置航道服务区、停泊区,同时设置通航、追越、禁止追越等航行标志。

第十三条 服务区应具有船舶停靠、检修、回收垃圾和加水、加油、购物、就医等便民服务功能。

第十四条 停泊区供船舶停靠、检修,并具有一定的靠泊能力。

第十五条 航行标志的设置要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服务区和停泊区宜选择在河汊、宽阔水域,或采用挖入式,也可结合港、站布局一并建设。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暂行规定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十八条 本暂行规定由交通部水运司负责解释。

交通部

第五篇:《航道养护管理规定》(交水发〔2010〕756号)

关于印发航道养护管理规定的通知

交水发„2010‟7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委),天津市、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长江、珠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

为加强和规范航道养护管理工作,保障航道畅通,提高航道养护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为船舶提供良好、安全的航行条件,我部组织制定了《航道养护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交通运输部(章)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航道养护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航道养护管理工作,保障航道畅通,提高航道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规章和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及国际(境、界)河流航道的养护管理工作。

第三条航道养护管理工作坚持“管养并重、突出重点、分类维护、保障畅通”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航道养护管理工作。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所管辖的航道养护管理工作,具体实施工作由具有管辖权的各级航道管理机构负责。省界航道的养护管理,由涉及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协商确定。

交通运输部所属航道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航道养护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积极争取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将航道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财政预算以及其他渠道保障航道养护工作的资金需要。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建设的具有发电收益的航运枢纽,其部分发电收益应当用于航道养护。

第五条航道养护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实行预算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

第六条各级航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航道维护类别、航道条件合理配备养护管理装备与设施,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制定航道应急预案。

第七条各级航道管理机构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先进养护技术,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航道养护技术水平、养护质量。

第二章维护标准与计划

第八条航道维护范围和标准应当按照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结合航道条件和航运需求,合理论证确定。论证过程中应当征求海事、港航等单位意见。

第九条航道维护范围和标准由具有管辖权的航道管理机构研究提出,经省级航道管理机构审核后,报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国际(境、界)河流航道维护范围和标准,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交通运输部批准;西江干线航道养护范围和标准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珠江航务管理局批准。

交通运输部所属航道管理机构负责研究提出其管辖航道的维护范围和标准,报交通运输部批准。其中,长江航道局、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根据管理范围分别编制航道维护范围和标准,经长江航务管理局审核后报交通运输部批准;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负责编制辖区范围内的航道维护范围和标准,报交通运输部批准。

航道维护范围和标准需要变更的,应当经过重新论证,并按照原批准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第十条航道维护标准包括航道维护类别、维护尺度及航道维护水深年保证率、航标配布类别、航标维护正常率、过船建筑物年通航时间保证率等。

航道维护范围和标准应当由具有管辖权的航道管理机构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航道养护工作主要包括:航道维护观测、维护性疏浚、清障、整治建筑物维修以及航运枢纽、过船建筑物、航标设施、船舶基地、码头场站、航道工作船艇等航道设施、设备的运行、监测、检查、保养维护和购置等。

航道养护工作按其性质、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划分为日常养护作业和应急抢通工程。日常养护作业包括例行养护作业和专项养护工程。第十二条省级航道管理机构及交通运输部所属航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养护工作内容和资金来源编制航道养护计划,并做好计划与预算编制的衔接工作。

航道养护计划编制应当遵循突出重点的原则。第十三条航道养护计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维护里程;

(二)维护标准;

(三)维护内容、工作量及质量目标;

(四)生产安全目标;

(五)维护费用;

(六)工作要求及说明等。

第十四条省级航道养护计划,由具有管辖权的航道管理机构编制,经省级航道管理机构审核后,报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国际(境、界)河流航道养护计划,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交通运输部批准;西江干线航道养护计划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珠江航务管理局批准。

交通运输部所属航道管理机构按照管辖范围编制航道养护计划,报交通运输部批准。其中,长江航道局、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根据管理范围分别编制航道养护计划,经长江航务管理局审核后报交通运输部批准;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负责编制辖区范围内的航道养护计划,报交通运输部批准。

航道养护计划中涉及维护里程、维护标准、维护内容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上述两款规定的程序报批,并及时对外公布。

航道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将经批准的养护计划向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五条对其他部门建设的通航建筑物,辖区航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行业管理,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通航要求,督促相关单位做好通航建筑物养护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通航建筑物养护计划应当报辖区航道、海事管理机构及港口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章实施管理

第十六条航道养护工作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保证养护质量和作业安全。

第十七条例行养护作业由辖区航道管理机构按照批准的养护计划组织实施,由省级航道管理机构负责检查监督。

交通运输部所属航道管理机构负责其管辖航道例行养护作业的检查监督,例行养护作业由辖区航道管理机构根据养护计划组织实施。

例行养护作业的历次检查结果、日常记录以及统计资料作为技术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规模较大、技术复杂需要进行设计的航道专项养护工程,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设计方案应当经批准后方可实施;规模较小、技术难度不大的航道专项养护工程,可以简化工作程序,由具有管辖权的航道管理机构根据养护计划组织实施。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省航道管理实际,制定本省航道专项养护工程的管理程序。其中西江干线航道中需要设计的、规模超过200万元的专项养护工程,其设计方案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珠江航务管理局审批。

交通运输部所管辖航道专项养护工程设计方案,由交通运输部所属航道管理机构审批。其中,长江航道局、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管辖范围内的长江干线航道专项养护设计方案,由长江航道局、三峡通航管理局等单位组织编制,报长江航务管理局审批;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负责审批其管辖范围内专项养护设计方案。工程费用超过300万元的,其设计方案经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审核后,报交通运输部审批。

第十九条从事专项养护工程的作业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质或能力。

专项养护工程完工后,应当及时组织验收,验收结果作为技术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条航道通航状况改变或者航道实际尺度临时不能达到维护尺度时,航道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发布航道通告,并将有关信息通报海事管理机构和港口管理部门。

航道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措施尽快恢复航道的通航维护尺度。第二十一条对因自然灾害或者突发事件造成的航道及航道设施损坏和发生碍航、断航事件,辖区航道管理机构应当及时报告事发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上级航道管理部门,尽快组织改善、修复;难以尽快改善、修复时,事发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组织抢修。

第二十二条航道管理机构应当保留航道应急抢通工程的相关的影像、文字、图纸等资料。

第二十三条航道及航道设施因台风、暴雨、洪水、干旱、冰凌等自然灾害造成损毁,需进行恢复性应急抢通工程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国家应急抢通资金补助,申报程序按国家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实施航道养护作业前,应当根据需要分别向航道、海事管理机构申请发布航道通告(通电)和航行通(警)告。

进行航道养护作业的船舶,应当按照国际公约、国内法规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养护船舶作业时,在不影响过往船舶安全通行的前提条件下,可以在执行该作业所必需的限度内确定航行路线和方向。

实施航道养护作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非法阻扰、干涉或者索取费用。

第二十五条实施养护作业前,航道管理机构应当提前将作业方案向当地海事管理机构通报。需要临时采取水上交通管制的,养护作业单位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做好现场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过船建筑物停航检修前,应当按规定申请发布航道通告(通电)、航行通(警)告。其中连续停航超过二十四小时的,其检修方案应当经辖区航道管理机构同意,报省级航道管理机构备案。连续停航超过四十八小时的,其检修方案应当经省级航道管理机构同意,报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连续停航超过七十二小时的,其检修方案应当经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同意,报交通运输部备案。

长江干线、西江干线、京杭运河和国际(界、境)河流航道过船建筑物停航检修连续超过二十四小时的,其检修方案应当报经交通运输部同意。

第二十七条各级航道管理机构应当按国家及交通运输部有关规定,认真做好航道养护的统计和上报工作。

第二十八条有关航道养护的计划、技术文件、考核验收文件、统计报表等资料,应当符合档案管理的规定。

出版发行电子或纸质航道航行参考图集,必须遵守国家相关规定,报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会同海事局进行技术和保密审查。审查合格后,航道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海事管理机构对外公布。

第二十九条从事航道养护工作重要技术岗位从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

第四章技术考核

第三十条航道养护工作应当按照航道养护计划要求进行技术考核。技术考核工作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分类考核。

技术考核应当将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结果作为重要依据。第三十一条技术考核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综合管理,包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执行情况,资金管理、安全生产、统计资料、廉政建设等;

(二)航道维护与观测,包括维护计划制定与实施、航道维护尺度达标情况、航道测量、航道疏浚、航道信息发布等;

(三)航标维护,包括标志配布与设置、日常养护、灯光质量、航标失常恢复、航标台账资料及航标器材质量等;

(四)整治建筑物维护,包括整治建筑物的检查、维修、保护及相关的技术资料等;

(五)航运枢纽及船闸维护,包括运行管理规章的制定及执行,机电设备维护保养、水工建筑物的观测检查、运行调度及相关的技术资料等;

(六)船艇维护,包括工作船舶机电设备维护、船舶管理、船员管理及相关的制度、技术资料等;

(七)航道场站、基地维护,包括各项制度的建立,场站、基地等设施的运行、维护情况及资料管理。

第三十二条技术考核工作按照辖区航道管理机构自查、省级航道管理机构检查、省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抽查方式进行。

技术考核检查或抽查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取自查情况汇报及相关用户的意见;

(二)查看现场;

(三)查阅有关档案、文件资料;

(四)按照本办法的内容进行综合考评,形成初步意见;

(五)与相关单位交换意见;

(六)形成并提交技术考核报告。第三十三条技术考核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一)基本情况:包括辖区航道基本情况、养护管理机构设置情况、养护计划及执行情况;

(二)分类和综合评价意见;

(三)问题与建议;

(四)《航道养护技术考核表》(见附件)。

第三十四条技术考核等级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优良:圆满完成养护计划,工作质量良好; 合格:完成养护计划,工作质量符合要求; 不合格:未完成养护计划,工作质量不符合要求。第三十五条各省技术考核工作总结报告,经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后,于次年2月底前报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所属航道管理机构应当将技术考核工作报告报交通运输部。其中,长江航道局、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管辖的长江干线航道技术考核工作报告由长江航务管理局抽查、审核后报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每年对全国航道养护技术考核工作进行总结,开展抽查,并公布考核结果。

第五章监督与奖惩

第三十六条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航道养护工作监督检查。对技术考核不合格的单位,按照管理权限由交通运输部所属航道管理机构或省级航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涉及西江干线的,还应当报珠江航务管理局备案。长江干线航道,按照管辖职责,分别报长江航务管理局和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备案。

第三十七条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航道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航道养护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经济处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交通运输部每五年组织对全国养护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对在应急抢通、技术创新等航道养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省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给予表彰。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专项养护工程,是指为恢复或改善航道技术状况,提高航道维护装备水平,列入航道养护计划规模较大的养护项目。包括规模较大的航道及航道设施的监测、修复、疏浚、清障、航道养护设备、航道设施备品备件的采购以及其他资金规模较大的养护工程。

(二)应急抢通工程,是指为恢复因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影响航道畅通而实施的工程。

(三)技术考核,是指为改进航道养护管理,运用一定的考核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航道养护管理计划目标的实现程度、效果性和可持续性所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核与评价。

第四十条国际(境、界)河流航道的养护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但本规定与我国缔结的政府间协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关协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其他航道养护管理办法,并报交通运输部备案。

第四十二条本规定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本规定自 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下载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暂行规定(交水发[2005]27号)[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暂行规定(交水发[2005]27号)[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