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nh撇洪河流域治理工程基本情况汇报材料
**区**撇洪河流域治理工程
基本情况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撇洪河支流**河位于**区东南,东面为**县丘陵区,南临**县,全长51km,其中**段长度43 km,流域面积247 km。**铁路、**、**国道、**、**高速贯穿其中,保护耕地2.3万亩,保护人口2.5万人,地理位臵非常重要。**区境*水流域是该区重要的农业和林业基地,盛产楠竹、油茶和杉木,是**区的经济发展地带,在该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河治理计划总长6.6km,分三段实施,其中A段河道疏浚3 km,疏浚方量为3.12万m,浆砌石护岸580 m;B段浆砌护岸长度2.8 km,浆砌石方量为11290 m,河道疏浚6.26万m;C段浆砌石护岸长度0.8 km,浆砌石方量为3245 m,河道疏浚2.75万m。三段治理总长6.6公里,需完成河道疏浚12.13万m,浆砌石15115 m,工程总投资为635万元(其中央投资*万元,省级配套*万元;市区配套*万元)。
该工程严格按照基建程序,严格落实水利建设 “三制”,项目法人为**区**管理局**管理处,2010年12月委托湖南**招标代理有限公司代理进行了招投标,施工中标单位为湖南**建设有限公司,湖南**监理有限公司承担监理任务。
工程于2010年12月16日动工,目前已完成中央资金项
333
32目(其中完成土方开挖12728m,土方回填:12021m,河道疏浚40206m,浆砌石8060m)。
二、河道治理工程管护情况
治理前,河道管理设施落后,管理经费缺乏。河道管理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一些不合理的采砂、拦河设障、向河内倾倒垃圾、违章建筑以及城镇建设、农田建设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渐增多,由于对水资源的过度无序开发以及污染物排放量的大量增加等,部分河流在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的同时,还存在着水污染加剧、河流生态与环境遭到破坏,水资源短缺一系列问题,已造成河流基本功能持续衰退。
工程治理后,配臵了必要的工程管理设施。包括水文观测、工程监测设施、管理标志牌、交通及通信设施、防洪抢险设施、抢险道路、仓库、生产办公及生活设施等。根据人员编制,本着有利管理、方便生活、经济实用的原则,建设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设施。主要包括办公室、防汛物资仓库。
加强了河道管理工作。为确保堤防、防涝设施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总结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河道管理制度。一是明确了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设立明显标志。二是加强了危害堤防安全行为的管理,严禁从事在堤身和堤脚内取土、铲草皮、打井、挖洞、埋坟、铺管、架电杆、堆物、建房和集市等一切可能损害大堤安全的行为;严禁在工程保护范围内挖鱼池、新建房屋、修路工程,必须兴建的也要经管理处及有关单位批准,并经技术论证划出范围后方可实施;相应在堤防上分段设臵警示牌。三是拆除沿
3333堤违章建筑物,除正规桥梁、码头、仓库等设施外,其他一切违章建筑、设施,一律由原业主拆除或搬迁。四是禁止向河道(滩地)倾倒垃圾、废渣及其他杂物。
确定了工程管理费用来源。工程年运行费靠**区财政拨款,管理单位综合经营收入作为补充。职工工资福利及管理费用按人员定编,由财政划拨事业经费予以解决,不足部分通过各级管理单位综合经营收入加以补充;工程维护费、材料费、燃料动力费等由财政解决。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配备业务素质较高的工程管理人员,加强河道的日常管理,对河道管理签责任状,每段河道的维护与管理责任到人,加强河道巡查和执法力度,严令禁止一切拦河设障、乱扔乱倒、修建违章建筑的不法行为。
三、典型做法与经验介绍
1、统筹协调、综合治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有效防御洪水,又安排好洪水出路,在抓好工程加固的同时,疏浚好河道,使洪水流得通、泄得畅。统筹处理好*水河流治理与城镇发展、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保证河流治理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好治理河段与其它河流防洪标准的关系,保证河流治理工作协调发展;统筹衔接好河流治理与洪涝灾害防治的关系,统筹兼顾河流治理与河道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排涝,近期与长远的关系,保证河流治理工作全面、科学展开。
2、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以保护*河沿岸城镇和基础设施、以防洪安全为目标,以洪水风险较高的农村地区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优先安排有河流规划和具备前期工作基础的项目,既考虑*水河近期治理的需要,又要量力而行。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段开展治理工作。
3、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沧水河的防洪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目标。从当地的防洪实际出发,找准需要治理河流的重点河段、关键环节与薄弱部位,采取经济、适用、有效的措施,优先解决最突出的问题,讲求治理效益。
通过对河流的治理,使洪水威胁严重、洪灾较频繁、损失较大、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河段的防洪能力得到增强,河流所涉及的主要城镇、重要产粮区及基础设施等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有较大提高,*水河流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洪安全保障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河势、河岸稳定得到基本控制,河流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通过加固现有堤防工程,使堤防工程由现在的不足5年一遇标准达到20年一遇标准。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主要问题
*水河主要是20世纪50~80年代通过群众投劳进行治理,与大江大河的防洪建设相比,中小河流仍处于“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局面。长期以来,*水河治理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治理资金严重不足。许多河段防洪设施少,标准低,甚至很多处于不设防状态,遇到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的洪涝灾害,加上多年来河道未实施清淤,导致河道严重阻塞,河道行洪能力逐年下降,对流域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河流域经常发生集中暴雨,形成较大洪水,造成比较严重的洪涝灾害。据统计,1980年~2009年期间,已发生洪涝灾害11次之多,累计受灾面积达12.33万亩,并冲毁桥梁1座,冲毁河坝2处、提水机埠6处,综合损失1.644亿元。直接影响了该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严重影响该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与建议
1、加强防洪组织机构系统建设
根据《防洪法》第三十八条“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组建由一名区政府领导为指挥长的县级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实施该河流的防汛抗洪工作。
2、加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在技术上日趋成熟,已成为防汛抗洪的有力武器。因此,应建立健全流域的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即利用流域内及流域附近现有的雨量站、气象站,根据流域内各河系的地理特征、雨型的时空分布、走向及各遥测降雨量、卫星云图接收等参数,建立降雨洪水预报模型。为防汛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3、加强通信网络系统的建设
水文、气象、工情、灾情等信息是抗洪抢险救灾决策的主要依据。现代化的通信、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是搞好防洪调度指挥的重要手段。目前,工程管理单位没有相应的设施,不能适应防大汛、抗大灾的要求。建议区财政加大投入,逐步解决。因资金不足,很多配套设施没有完善,建议加大国投资金,健全流域通信网络系统,为了确保防洪指挥调度通信畅通,必须建立起无线和有线二套通信系统。
4、加强防洪决策系统建设
建立健全防汛决策指挥系统,防汛期间要充分利用预警预报系统的分析资料,该系统应能与分指挥部、区防指以及下游防指机构远程连接,实现异地实时会商,以及时组织专家进行科学分析,为领导防汛决策参谋,并保证决策能够全面、准确、及时的贯彻实施。
5、加强防洪预案的完善与落实
*水河防洪预案要明确防御目标,突出防御重点,从组织机构、防汛队伍、后勤保障、应急管理等各方面完善,做到可操作性强。
防汛指挥机构负责与防汛抗旱有关的日常管理和水利工程设施的监督检查,在汛期全面负责防汛调度和指挥抗洪抢险工作。
汛期当防汛警报发出,防汛指挥部正、副指挥、办公室主任进入岗位,通知防汛抗洪组织机构成员单位和沿河抢险应急小分队做好防洪准备,防汛物资贮存单位24小时值班。同时做好防洪宣传,组织力量对低洼区易淹部分人员、物资转移作准备。及时了解分析气象预报情况,在洪水来临之前降低河道蓄水位,在洪水到达后,抢排洪水。同时,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形势,一旦洪峰过境,要注意河道、水体蓄水,为供水和今后抗旱作准备。
在紧急防汛期,防汛指挥机构根据防汛抗洪的需要,有权在其管辖范围内,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决定采取取土、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碍物和其他必要的紧急措施。参加防汛抢险组织机构的各个部门,按照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努力落实各项抗御措施。
建议区政府加强河道防洪治涝的管理,严禁对河道洲滩进行围垦和其他方式的侵占及“人为卡口”;严禁一切破坏防洪治涝基础设施和妨碍其正常运行的行为。凡在防洪治涝管理范围内进行项目建设及在主河道内采砂,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履行报批手续。
第二篇:合江县甘雨镇塘河防洪治理工程汇报材料
合江县甘雨镇塘河防洪治理工程
汇报材料
尊敬的省厅稽查组领导:
非常感谢您们莅临合江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就合江县甘雨镇塘河防洪治理工程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合江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渝黔结合部,地处长江、赤水河交汇处;幅员面积2412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总人口90万。境内有长江黄金水道64公里,通航能力2000-8000吨;赤水河黄金水道62公里,通航能力150-200吨。全县现已建成各类水利设施12237处,其中水库107座〔小
(一)型7座,小
(二)型100座),山平塘5165口,石河堰267条,引水堰685条,江河电力提灌站53处,其它微水工程5960处。我县汛期呈现自然灾害多、洪水威胁大、防汛时间长的特点。2009年以来已建成中小河流护岸堤防3处,(分别是塘河福宝古镇防洪治理工程、先滩镇小槽河防洪治理工程、甘雨镇塘河防洪治理工程),共计全长6.01km。
甘雨镇塘河防洪治理工程位于长江右岸二级支流塘河下游甘雨镇境内。工程保护区内有优质荔枝基地,为提高保护区防洪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甘雨镇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2012年3月四川省水利厅以《四川省水利
厅关于四川省合江县甘雨镇塘河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川水函[2012]583号)批复了该防洪治理工程的初步设计。批复工程概算总投资809.62万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763.39万元。工程按1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防洪工程为5级,排涝标准采用5年一遇。工程综合治理河道及河道清淤疏浚长2050m,上起塘河班竹山,下至大河咀(规划剑龙村附近)。其中:塘河左岸新建斜坡式护岸堤1240m,改造加固防洪堤165m。项目业主为合江县水务局。
二、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招标管理情况
按批复文件招标核准意见为公开招投标,我县将先滩镇小槽河、甘雨镇塘河防洪治理工程打捆招标。经两次公开招标失败后,报请省厅批准采取比选招标。比选招标在有关监督部门的监督下于2013年1月23日结束。甘雨镇塘河防洪治理工程由四川德隆建筑工程公司中标。工程组建有项目部,设有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成立有生产组、材料组、财务组、后勤组、技术组、质安组。业主方成立有项目领导组,配有现场代表1名、质量监督员3名。成立有项目监理部,监理公司派驻总监1名,监理工程师2名,监理员2名。
2、工程建设进度情况
工程项目由于前段时间出现公开招投标的失败,影响项目的合同签订,工期推后。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完成土石方开
挖30600m³;回填土石方40700m³;浇筑砼6200m³;浆砌条石840m³。施工设计新建堤防250m,护岸803m,加固旧堤165m,河道清淤疏浚2050m,实际完成新建堤防350m,护岸503m,加固旧堤165m,河道清淤疏浚2050m。
3、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
(1)项目资金由中央和省级地方配套构成,基建拨款544万元,其中中央500万元,省级配套44万元,地方自筹占地,赔偿约88万元。
(2)工程支付:到目前工程建安投资支出289万元,前期投资33.889万元,合计工程支出322.889万元。
(3)该项目未进行工程结算,目前主体工程基本结束,完成建安工程和临时工程投资共计45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424.47万元,临时工程25.53万元);设计批复分别为619.60万元和40.59万元;财评分别为600.97万元和45.39万元;合同价为452.40万元。完成工程价与合同价基本平衡。
(4)项目建设资金严格遵照管理办法(合水发[2011]241号《合江县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中央财政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专人管理,专款专用。
4、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整个项目严格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要求,强化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在施工中按堤防工程施工规范对项目和堤防工程质
量评定与验收规程,项目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三大体系,每项环节严格质量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负总责,按照批准的工程规模、内容、标准、概算等组织工程建设,对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设计划、工程质量、建设工期、工程投资和生产安全负责。参建单位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严把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关,做到了工期精心组织、精心管理、精心施工。在工程质量检测上已委托有乙级以上资质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检测成果作为质量监督机构核定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掌握设计方案。无重大设计变更。一般设计变更由项目法人牵头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研究确认后,由施工单位提出,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后,将砼装配式变更为青石装配式栏杆,但工程单价和造价未做调整,施工单位已接受单价和造价计量,其余无设计变更。工程截止目前无人员伤亡,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工程建设规模,初设批复新建堤防护岸1240m,施工设计新建护岸803m,新建堤防250m,但由于上游0+000处无处封闭,加之当地政府提出该段新建护岸无明显防洪效益并考虑到剑龙规划新村规划建设需要,上游桩号0+322至0+924结束新建护岸共计503m,下游剑龙规划新村1+1800至2+150结束新建堤防共计350m。
2、初设深度不够,导致工程施工设计工程量与初设批复投资出入较大,下达的投资无法控制在实际范围内。
3、石场停工加上白鹿至福宝公路施工,影响工程进展。
4、施工队伍人员施工技能不够熟练,无法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5、由于天气炎热,在工程现场安全帽佩戴有脱节的现象。
6、采用的设计概算单价定额仍是2007水电概算定额,目前的物价和人工工资有大幅度的增涨,在材料和人工工资上不适应当前物价,建议调差2007水电概算定额。
四、有关意见和建议
建议将森林植被可研报告费用及森林植被恢复费列入工程建设项目款,列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建设费用内。
第三篇:金井河流域生态农业发展情况的汇报(政协调研)
柞水县金井河流域生态农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尊敬的李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员:
发展生态农业,是破解金井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该流域丰北河、曹坪、瓦房口3个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当地良好的生态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以设施蔬菜生产、鲜切花种植、畜禽、渔业养殖等特色农业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精品农业,着力打造曹坪镇中坪农业科技示范园、瓦房口镇金台农业产业园、街垣循环农业示范园三大农业园区,不断提升农业发展层次,为全县生态农业建设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照此次视察活动安排,现将金井河流域生态农业发展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总体概况
金井河流域为我县三大流域之一,位于县境东北部,中心区域曹坪镇离柞水县城 65公里。该流域北起丰北河镇土桥村,南至瓦房口镇大河村,地处柞水、长安、蓝田三县交界地带,涵盖丰北河、曹坪、瓦房口3个镇,国土面积550.3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23.6%。3镇共辖31个村17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502户2062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7%。海拔在800米至18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2℃,年均降雨量790毫米,气候立体,雨量充
87.56% ;小麦播种14200亩,产量达到 0.68万吨;马铃薯播种13900亩,产量达到2.08万吨,其中地膜马铃薯7600亩,地膜覆盖率达到54.7%,该流域是柞水马铃薯主产区之一,粮食总产约占全县的35%。
2、经济作物发展有所突破。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优化,该流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对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设施蔬菜产业。该流域设施蔬菜种植起步比较晚,2008年金台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建立之后,设施蔬菜种植才逐步推广,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该流域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300亩,年产各类鲜菜1050吨,产值达到63万元;二是烤烟产业。烤烟种植主要集中在瓦房口镇老庄、磨沟、大河等村,面积500亩左右,年产优质烤烟1500担,产值达到50万元;三是食用菌产业。食用菌种植是该流域内的传统产业,主要以种植椴木木耳、香菇为主,近几年来,为了解决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当地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利用树木枝丫梢头发展袋料香菇,以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今年初丰北河镇发展袋料香菇10万袋,预计年可产鲜菇100吨,实现产值120万元。四是中药材产业。该流域境内的野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柴胡、猪苓、五味子、二花等,这些中药材主要分布在流域内高中海拔地区。2011年在曹坪镇农林、谢街村建立标准化小秦艽种植基地500亩,产值可达150万元。猪苓种植技术得到突破,内容,也是改善生态、节约能源、美化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2008-2010年底,该流域三个镇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590口,其中丰北河镇由于海拔较高,不利于沼气产气,建设量较少,仅在宽沟村等相对低海拔地区,试验推广建设户用沼气50口。今年初配合畜禽污染治理,在明月生态养殖厂场配套建设600立方米大型沼气1座,目前正在建设中。据测算,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年可产沼气量860㎡,每年可替代薪炭柴2吨(相当标准煤0.61吨),保护林地3.5亩,减少水土流失2立方米,减少2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按照目前该流域沼气建设量1590口计,每年可产沼气136.7万m3,替代薪炭柴3180吨,保护耕地5565亩,减少水土流失3180立方米,减少318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为当地环境保护及发展“畜-沼-菜”等循环生态农业奠定了基础。
6、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是该流域近几年生态农业发展的亮点,各镇按照“生态立镇、产业兴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方略,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目标,依托资源,抢抓机遇,走循环经济之路,建立农业生态产业园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2006年底,原马家台乡率先在金台村建设了金台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成为全流域乃至北线乡镇首个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具备一定示范带动能力和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并以此为核心,辐射带动建设了曹坪镇中坪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瓦房口镇街垣循环农业示范园。其中金台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占
条较短,经济效益提升缓慢,示范带动能力较弱。
2、生态农业建设资金投入有限,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一方面该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村组集体积累少,农民群众对农业的投入有限;另一方面园区及企业业主资金实力还不够雄厚,注入资金不足,生产效益和带动效应还未真正发挥。加之农业又属中长期项目,季节性强,回报率低,难以激发社会各界的投资热情;三是我县财力薄弱,农业项目较少且争取难度大,政府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从而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3、农民组织程度化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发展生态农业,关键在农民,但目前农民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没有形成比较系统、比较完善、比较紧密的组织网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且农民本身的文化素质和能力水平不高,跟不上生态农业发展要求,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是当务之急,加大农民培训至关重要。
4、农业科技人才缺乏,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做到“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班子、一批技术服务人员、一支销售队伍”,但我县的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全县农业系统普遍存在着农业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技术人员少、技术水平低,镇、村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名存实亡,对发展生态农业技术服务能力不强,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
四、今后发展应强化的主要工作
以园区项目为载体,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尤其要抓好瓦房口镇街垣设施蔬菜、金台花卉及明月生态养殖公司、常源养殖公司生猪养殖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四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内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企业+协会+农户+基地的模式,解决农民分散经营与企业难以对接的问题,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真正把企业和农户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共同体、共生体。
3、加大农村新能源建设力度,推动循环农业发展。要大力发展农村新能源建设,力争做到适宜建设沼气地区户均一口沼气,在三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及常源养殖公司分别建设400-8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一座。积极推广“猪-沼-果(菜)”等生态循环模式,促进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让农民在生态链条中多次增收受益。
4、加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力度,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要鼓励各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协会等中介组织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乃至有机食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积极创建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搞好产品营销。要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对于蔬菜、瓜果、食用菌等农产品要全部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部分产品要达到绿色食品乃至有机食品标准。主要农产品基地及“三大园区”进一步规范生产管理,真正建成标准化生态高效农业生产示范样板区,并以此示范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区域内乃至全县农产品质量档次和安全水平。
第四篇: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林业专题调研报告
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林业专题调研报告
市发改委:
根据《鸡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兴凯湖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鸡政办发〔2012〕3号文件精神,市林业局组织局有关部门,对我市穆棱河流域的林业生态保护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林业在和污染治理工作中的措施建议和实施的重点项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现状
1、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基本情况
2、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污染现状
3、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造成污染原因
4、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森林资源状况及退耕还林情况 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有杨岗镇、宝东镇、虎林镇、东诚镇和市林业局辖属的示范林场和东风林场。流域内各乡镇和两个林场土地总面积?公顷;林业用地面积?公顷,其中国有林场经营面积15261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2663公顷,乡镇集体和个人?公顷;有林地面积?公顷,蓄积立方米,其中国有林场有林地面积11826公顷,蓄积781180立方米;乡镇集体?公顷;天然林?公顷,人工林?公顷,其中国有林场天然林面积6870公顷,蓄积457540立方米,公顷,人工林面积4956公顷,蓄积323640立方米;乡镇集体天
1然林?公顷,人工林?公顷;宜林地?公顷,其中国有林场宜林地面积92公顷,乡镇集体宜林地?公顷。森林覆盖率?%,其中国有林场覆盖率77.5%,乡镇集体覆盖率?%。截止2011年末,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共实施退耕还林?公顷。
二、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生态建设措施和建议
针对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国有示范林场和东风林场森林资源过量采伐导致小气候改变,区域降水减少,沿河两岸乡镇原有的防护林残缺不全,大量湿地被非法开垦,水土流失加剧,农药化肥污染严重等现状,市林业局提出如下生态建设和建议。
1、停止流域内森林资源采伐。将流域内的示范林场和东风林场划归生态公益型林场,申报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工程项目)。将流域内的杨岗镇、宝东镇、虎林镇和东诚镇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森林资源全部规划为生态公益林,享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
2、全面开展流域内退耕还林还湿。在杨岗镇、宝东镇、虎林镇和东诚镇穆棱河流域两侧?延长米范围内全面开展退耕还林还湿工程,营造绿色生态长廊。
三、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林业生态建设重点项目
1、流域内森林资源禁伐保护项目
示范林场和东风林场森林禁伐保护。示范林场和东风林场现有天然林和人工林共11826公顷,活立木蓄积量78.1万立方米,年采伐生产木材0.45万立方米,木材销售收入360万元。两个林场现有职工?人,其中在职?人,离退休?人,每年工资经费共?万元。两个林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年森林资源管护费?万元。禁伐项目按照10年计算,共需国家立项补助?万元项目资金。
杨岗镇、宝东镇、虎林镇和东诚镇穆棱河流域内共有天然林和人工林森林?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将其全部规划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项目,年需管护费用?万元,按照10年项目期计算,共需国家投入立项补助资金?万元。
2、流域内退耕还林还湿项目
穆棱河流经的杨岗、宝东、虎林和东诚4个乡镇穆棱河两岸?米范围内共有可退耕还林、还湿耕地?万亩。按照宜林则林、宜湿则湿的保护治理原则,共规划退耕还林?万亩,退耕还林?万亩。退耕还林、还湿共需支付耕地使用补偿费用?万元,造林总费用?万元,管护总费用?万元。项目实施期限10年,需要国家立项补助资金?万元。
四、重点项目建设效益
1、生态效益方面。有效改善穆棱河流域蓄水能力,改善流域内的生态小气候。增加森林覆盖率?百分点。
国有林场效益分析:
1、随着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培育力度的加大,森林面积和蓄积将会呈现良性增长趋势。通过十年的天然林保护和停止采伐,本区域森林面积由现在的11826公顷,增至13046公顷,蓄积由现在的781180立方米增加到1328360立方米,森林覆被率由现在的77.5%提高到85.5%,增加了8个百分点,林分质量将得到改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生物多样性会不断丰富。
2、随着本规划的实施,本地区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改善,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保障。本规划实施后,穆棱河两岸的农田将再不会受到干旱、洪水危害,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跑水、跑肥现象将得到根本改善,每年粮食增产可达到10%以上,粮食产量将大幅度提高,可为我市实施绿色食品战略提供有力保证。
3、本规划实施后,生态效益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改善,年涵养水源111.6万吨,防止水土流失44.7万吨,吸收二氧化碳744万吨,吸收二氧化硫4300吨,释放氧气558万吨,将呈现出“无山不绿,有水皆清,风调雨顺”的良好环境。
2、社会效益方面。有效改善中俄关系。
3、经济效益方面。增加林农收入。
第五篇:寺河乡幼儿园管理基本规范落实情况自查汇报
寺河乡幼儿园管理基本规范落实情况自查汇报
根据市教体局幼教科有关检查工作要求,我校于10月19日对辖区内寺河乡实验幼儿园进行了认真检查,现将具体检查结果汇报如下:
1、幼儿园有市坏体局颁发的学前教育办学许可证、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机构代码证,并按要求进行了年审。
2、幼儿园设三个年级共有小中大班4个,其中小班2个,中班1个,大班1个。共有幼儿74人,其中小班30人,中班25人,大班19人。共有教职工9人,其中专任教师4人,保育员2人,炊事员1人,门卫1人,卫生保健员1人。
3、幼儿园有办公室、保育处,后勤处,教研室、保健室。各部门职责分工清晰明确,各项管理制度齐全并均上墙张贴,档案材料整理不太规范。
4、幼儿园共设大中小三个年级四个班,有班牌。
5、幼儿园按上级要求,招收辖区内3-6周岁适龄幼儿。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当年8月31日之前年满6岁幼儿全部入小学一年级就读。统一使用经上级审查通过的幼儿专用教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无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无书面家庭作业,无小学化现象。
6、幼儿园设园长一人,教师4人,保育员2人,卫生保健员1人,炊事员1人,门卫1人。有幼儿教师资格证教师0人,有上岗证教师5人,无公办教师。
7、幼儿园总投资145万元,使用上级扶持自检40万元。用于购买玩具、桌椅等设备及校舍建设。
8、教育教学情况:
(1)幼儿园常规教学、教研教改制度健全,有教学工作计划及行事历,并能按计划设计日常工作。
(2)幼儿园每周日晚上按时召开例会,每周三晚上按时进行业务学习,每周均安排集中说课、备课、听课等集中教研活动。有幼儿习惯养成工作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幼儿一日常规要求,定期开展教学比武活动和文艺汇演、开放日等大型活动。
(3)幼儿园对幼儿成长评价不具体,幼儿成长档案不健全。(4)经乡中心学校核查评比,该园目前为乡级示范性幼儿园。(5)园长、任课教师能按时进行听评课;有听评课记录。
9、幼儿园能组织教职工和幼儿进行健康检查,进行幼儿预防接种证查验。
10、幼儿园食堂卫生状况良好,但食物购买票据存放不规范。
11、幼儿园安全设施齐全,有安全应急预案,有安全警示牌,灭火器等,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适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按规定投保校方责任险。
针对目前幼儿园存在的问题,乡中心学校已责令其及时整改,确保符合上级有关要求。
寺河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