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2022年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17-2022年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分析报
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及布局 1.1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 1.1.1 战略内涵 1.1.2 构思提出 1.1.3 古代背景 1.1.4 时代背景
1.2 “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容 1.2.1 共建原则 1.2.2 框架思路 1.2.3 合作重点 1.2.4 合作机制
1.3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 1.3.1 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1.3.2 谋求经济长期平稳增长 1.3.3 开创地区新型合作模式 1.3.4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1.4 “一带一路”战略的区域布局 1.4.1 西北、东北地区 1.4.2 西南地区
1.4.3 沿海和港澳台地区 1.4.4 内陆地区
第二章 “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影响分析 2.1 “一带一路”战略影响世界格局 2.1.1 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2.1.2 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1.3 推动欧亚融合和海陆对接 2.1.4 有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2.1.5 有望主导新一轮全球化
2.2 “一带一路”助力区域经济国际化 2.2.1 区域经济国际化的内涵界定 2.2.2 区域经济国际化的主要模式 2.2.3 一带一路促成新型合作平台 2.2.4 推动区域经济国际化的措施
2.3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回应 2.3.1 沿线国家的态度 2.3.2 欧盟的态度 2.3.3 美国的态度 2.3.4 非洲国家的态度 2.3.5 独联体国家的态度
2.4 “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国际风险分析 2.4.1 地缘风险 2.4.2 经济差异 2.4.3 文明冲突 2.4.4 主导权博弈
第三章 “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内影响分析 3.1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3.1.1 掀起国内第四次投资热潮 3.1.2 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3.1.3 延长中国比较优势 3.1.4 引导海外消费回流 3.1.5 化解国内产能过剩
3.2 “一带一路”战略对支柱产业的影响 3.2.1 对建筑业的影响 3.2.2 对汽车工业的影响 3.2.3 对机械制造业的影响 3.2.4 对石油化工业的影响 3.2.5 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影响
3.3 “一带一路”战略影响市场走向 3.3.1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3.3.2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3.3.3 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 3.3.4 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3.4 “一带一路”战略与对外开放 3.4.1 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 3.4.2 重塑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 3.4.3 从要素引入转向要素输出
3.4.4 对外开放转向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 3.4.5 “一带一路”与自贸区战略紧密联系
3.5 “一带一路”战略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3.5.1 “一带一路”战略提振沿线国家 3.5.2 “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中国品牌成长 3.5.3 中国企业“走出去”迎来新机遇 3.5.4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措施
第四章 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内生动力分析 4.1 经济基础
4.1.1 宏观经济增长 4.1.2 工业生产 4.1.3 金融市场规模 4.1.4 财政收入规模 4.1.5 外汇储备规模 4.2 增长驱动力 4.2.1 投资规模 4.2.2 消费规模 4.2.3 出口规模 4.3 转型升级 4.3.1 经济结构调整 4.3.2 产业结构优化 4.3.3 传统产业转型 4.3.4 新兴产业崛起 4.4 技术支撑
4.4.1 基建施工技术储备 4.4.2 高新技术蓬勃发展 4.4.3 高铁技术全球领先 4.4.4 北斗卫星系统运行 4.4.5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4.5 自贸区建设
4.5.1 自贸区综合效益 4.5.2 自贸区建设进展 4.5.3 自贸区升级扩容 4.5.4 自贸区深化改革 4.5.5 自贸区前景规划
第五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投资潜力分析 5.1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解读 5.1.1 内涵界定 5.1.2 战略特征 5.1.3 辐射范围 5.1.4 合作模式
5.2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投资机遇分析 5.2.1 能源合作 5.2.2 经济贸易 5.2.3 互联互通 5.2.4 区域合作 5.2.5 金融合作
5.3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展 5.3.1 丝绸之路经济联盟成立 5.3.2 新亚欧大陆桥项目建设提速 5.3.3 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峰会举行 5.3.4 丝绸之路经济带自贸区谈判 5.3.5 丝路基金正式启动运行 5.3.6 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
5.4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积极对接 5.4.1 新疆 5.4.2 青海 5.4.3 宁夏 5.4.4 甘肃 5.4.5 陕西 5.4.6 河南
5.5 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措施 5.5.1 政策沟通 5.5.2 道路连通 5.5.3 贸易畅通 5.5.4 货币流通 5.5.5 民心相通
第六章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投资潜力分析 6.1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演变 6.1.1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
6.1.2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 6.1.3 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与转型
6.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解读 6.2.1 内涵界定 6.2.2 辐射范围 6.2.3 战略价值
6.3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展 6.3.1 新航线陆续开通 6.3.2 政府间合作进展 6.3.3 国际交流不断深化 6.3.4 海上丝路文物保护 6.3.5 海上丝绸之路基金 6.3.6 筹建海上丝绸之路银行
6.4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积极对接 6.4.1 江苏 6.4.2 浙江 6.4.3 福建 6.4.4 广东 6.4.5 广西 6.4.6 海南
6.5 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措施 6.5.1 发挥亚太经合组织平台作用
6.5.2 发挥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平台作用 6.5.3 利用并整合功能性合作机制和项目 6.5.4 整合自贸区建设推进贸易便利化 6.5.5 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第七章 “一带一路”战略国内受益地区投资机会分析 7.1 新疆投资机遇分析 7.1.1 投资吸引力 7.1.2 区域经济规模 7.1.3 产业投资导向 7.1.4 风险因素及策略 7.1.5 未来发展规划 7.2 青海投资机遇分析 7.2.1 投资吸引力 7.2.2 区域经济规模 7.2.3 产业投资导向 7.2.4 风险因素及策略 7.2.5 未来发展规划
7.3 陕西省投资机遇分析 7.3.1 投资吸引力 7.3.2 区域经济规模 7.3.3 产业投资导向 7.3.4 风险因素及策略 7.3.5 未来发展规划
7.4 辽宁省投资机遇分析 7.4.1 投资吸引力 7.4.2 区域经济规模 7.4.3 产业投资导向 7.4.4 风险因素及策略 7.4.5 未来发展规划
7.5 福建省投资机遇分析 7.5.1 投资吸引力 7.5.2 区域经济规模 7.5.3 产业投资导向 7.5.4 风险因素及策略 7.5.5 未来发展规划
7.6 广东省投资机遇分析 7.6.1 投资吸引力 7.6.2 区域经济规模 7.6.3 产业投资导向 7.6.4 风险因素及策略 7.6.5 未来发展规划
7.7 海南省投资机遇分析 7.7.1 投资吸引力 7.7.2 区域经济规模 7.7.3 产业投资导向 7.7.4 风险因素及策略 7.7.5 未来发展规划
章 “一带一路”战略境外受益地区投资机会分析 8.1 俄罗斯投资环境分析 8.1.1 投资吸引力 8.1.2 经济发展水平8.1.3 重点特色/产业 8.1.4 投资准入政策 8.1.5 投资机会点分析
8.2 哈萨克斯坦投资环境分析 8.2.1 投资吸引力 8.2.2 经济发展水平8.2.3 重点特色/产业 8.2.4 投资准入政策 8.2.5 投资机会点分析 8.3 印度投资环境分析 8.3.1 投资吸引力 8.3.2 经济发展水平8.3.3 重点特色/产业 8.3.4 投资准入政策 8.3.5 投资机会点分析
8.4 印度尼西亚投资环境分析 8.4.1 投资吸引力 8.4.2 经济发展水平8.4.3 重点特色/产业 8.4.4 投资准入政策 8.4.5 投资机会点分析 8.5 伊朗投资环境分析 8.5.1 投资吸引力 8.5.2 经济发展水平8.5.3 重点特色/产业 8.5.4 投资准入政策 8.5.5 投资机会点分析 8.6 土耳其投资环境分析 8.6.1 投资吸引力 8.6.2 经济发展水平8.6.3 重点特色/产业 8.6.4 投资准入政策 8.6.5 投资机会点分析
第九章 “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受益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9.1 基建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9.1.1 沿线国家基建需求庞大 9.1.2 一带一路海外基建规模 9.1.3 一带一路国内基建规模 9.1.4 基建行业区域投资机会 9.1.5 交通基建成优先投资方向 9.1.6 基建投资不确定因素分析 9.1.7 一带一路基建领域投资前景 9.2 港口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9.2.1 全球港口经济发展现状 9.2.2 中国港口行业经济规模 9.2.3 港口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9.2.4 一带一路利好港口经济 9.2.5 一带一路推动港口业转型 9.2.6 港口业多元跨界经营策略 9.3 能源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9.3.1 一带一路构建全球能源大市场 9.3.2 合作推动跨境能源互联互通 9.3.3 一带一路带动油气合作 9.3.4 可再生能源投资机遇 9.3.5 国内煤炭产业转移趋势 9.3.6 境外能源投资策略建议 9.4 钢铁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9.4.1 中国钢铁产业经济规模 9.4.2 一带一路缓解钢铁产能过剩 9.4.3 一带一路力推钢铁转型升级 9.4.4 一带一路助力钢铁企业走出去 9.4.5 中国钢铁企业境外投资策略 9.5 物流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9.5.1 中国物流行业经济规模 9.5.2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 9.5.3 一带一路推动跨境物流发展 9.5.4 加速国内物流企业走出去 9.5.5 物流市场的热点投资领域 9.6 文化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9.6.1 中国文化产业经济规模 9.6.2 文化产业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9.6.3 一带一路拓展文化产业空间 9.6.4 一带一路中文化产业发展定位 9.6.5 一带一路构建文化产业新格局 9.6.6 影视市场投资合作机会分析 9.7 金融服务业投资机会分析
9.7.1 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服务需求 9.7.2 一带一路中金融领域投资机遇 9.7.3 一带一路的国际金融服务分析 9.7.4 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日趋多元化 9.7.5 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业投资前景
第十章 “一带一路”战略投资的资金来源分析 10.1 “一带一路”战略的资金需求及来源 10.1.1 融资需求 10.1.2 融资平台 10.1.3 融资渠道
10.2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0.2.1 亚投行发展进程 10.2.2 亚投行组织结构 10.2.3 亚投行资金规模 10.2.4 亚投行运行机制 10.2.5 亚投行投资方向 10.2.6 亚投行战略意义 10.3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 10.3.1 金砖银行发展进程 10.3.2 金砖银行组织结构 10.3.3 金砖银行资金规模 10.3.4 金砖银行投资方向 10.3.5 金砖银行战略意义 10.4 丝路基金
10.4.1 丝路基金发展历程 10.4.2 丝路基金资金规模 10.4.3 丝路基金运作机制 10.4.4 丝路基金投资方向 10.4.5 丝路基金战略意义 10.5 国内政策性银行 10.5.1 中国进出口银行 10.5.2 国家开发银行 10.5.3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第十一章 “一带一路”战略投资的融资模式分析 11.1 PPP模式 11.1.1 模式介绍 11.1.2 模式特征 11.1.3 政策导向 11.1.4 一带一路机遇 11.1.5 投资案例分析 11.2 PPP模式操作指南 11.2.1 项目识别 11.2.2 项目准备 11.2.3 项目采购 11.2.4 项目执行 11.2.5 项目移交 11.3 BOT模式 11.3.1 模式介绍 11.3.2 模式特征 11.3.3 运作机制 11.3.4 优劣势分析 11.3.5 投资案例分析 11.4 BOO模式 11.4.1 模式介绍 11.4.2 适用范围 11.4.3 运作机制 11.4.4 优劣势分析 11.4.5 投资案例分析 11.5 TOT模式 11.5.1 模式介绍 11.5.2 模式特征 11.5.3 运作机制 11.5.4 效益分析 11.5.5 投资案例 第十二章 “一带一路”战略投资的风险预警及策略分析 12.1 境内市场投资风险 12.1.1 政策风险 12.1.2 市场风险 12.1.3 财务风险 12.1.4 竞争风险 12.1.5 技术风险
12.2 境内市场投资策略 12.2.1 科学合理决策 12.2.2 争取政策支持 12.2.3 拓展渠道融资 12.2.4 创新运营模式 12.2.5 完善成本控制 12.2.6 建立退出机制 12.3 境外市场投资风险 12.3.1 投资壁垒 12.3.2 主权风险 12.3.3 经济风险 12.3.4 安全风险 12.3.5 资金风险
12.4 境外市场投资策略 12.4.1 投资方面 12.4.2 贸易方面 12.4.3 承包工程方面 12.4.4 劳务合作方面 12.4.5 防范投资合作风险 12.4.6 加强与国内发展对接 12.4.7 其他应注意事项
第十三章 中国境内投资准入政策 13.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13.1.1 鼓励类 13.1.2 限制类 13.1.3 淘汰类
13.2 产业转移指导目录
13.2.1 全国区域工业发展总体导向 13.2.2 东北地区产业转移目录 13.2.3 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目录 13.2.4 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目录 13.2.5 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目录 13.3 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
13.3.1 现有产业目录中的鼓励类产业 13.3.2 西部地区新增鼓励类产业
13.4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版)13.4.1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13.4.2 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13.4.3 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13.4.4 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 13.5 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13.5.1 农业水利 13.5.2 能源 13.5.3 交通运输 13.5.4 信息产业 13.5.5 原材料 13.5.6 机械制造 13.5.7 轻工 13.5.8 高新技术 13.5.9 城建
13.5.10 社会事业 13.5.11 外商投资 13.5.12 境外投资
第十四章 境外投资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14.1 境外投资管理办法(2014版)14.1.1 总则
14.1.2 备案和核准 14.1.3 规范和服务 14.1.4 法律责任 14.1.5 附则
14.2 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2014版)14.2.1 总则
14.2.2 核准和备案机关及权限 14.2.3 核准和备案程序及条件 14.2.4 核准和备案文件效力 14.2.5 法律责任 14.2.6 附则
14.3 企业(个人)对外合作相关政策动态 14.3.1 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 14.3.2 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
14.3.3 规范对外投资合作领域竞争行为的规定
14.3.4 对外投资合作和对外贸易领域不良信用记录试行办法 14.3.5 对外劳务合作风险处置备用金管理办法(试行)14.4 进一步开放个人境外投资政策解读 14.4.1 放开个人境外投资的必要性 14.4.2 我国个人境外投资管理政策 14.4.3 个人境外投资管理的国际经验
14.4.4 进一步开放个人境外投资的路径设计 14.4.5 个人境外投资进一步开放的配套措施 14.5 企业(个人)境外投资的政策导向 14.5.1 境外投资须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14.5.2 外汇管理条例迎来新一轮修改 图表目录(略)
第二篇:2011年中国再保险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2011-2015年中国再保险市场运营态势与发
展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简介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中国再保险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再保险基础阐述
一、再保险范围界定
二、再保险作用
第二节 中国再保险业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1949年至80年代初
二、初步形成阶段:80年代初至1995年
三、发展阶段:1996年至今
第二章 2010-2011年世界再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世界再保险行业概况
一、世界再保险运行特点
二、世界再保险组织架构
三、世界再保险业务结构分析
第二节 2010-2011年世界再保险最近动态及发展趋势
一、瑞士再保险认为巨灾债券已度过金融危机
二、价格竞争升级
三、费率下降已成必然
四、全球再保险业前景稳定
第三节2010-2011年世界主要再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伦敦再保险市场
二、欧洲大陆再保险市场
三、纽约再保险市场
四、新加坡再保险市场
第三章 2010-2011年中国再保险行业运行环境解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再保险面临的国内发展形势
一、国内社会经济环境良好
二、保险业的功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三、保险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四、保险市场日益国际化带来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2010-2011年再保险国内政策环境分析
一、《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
二、《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三、保险业“十一五”规划
四、《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
第三节2010-2011年再保险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第四章 2010-2011年中国再保险行业的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再保险业运行现状分析
一、法定分保历经十年退出舞台,商业分保迎来新机遇
二、中国再保险市场与直保市场发展不相适应
三、中再集团的实际作用与其市场地位不相适应
四、中国再保险与国际再保险差距大
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再保险业存在的问题
一、再保险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与直保市场发展不相适应
二、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于国际再保险市场
三、市场容量不够,对海外再保险市场的依赖性较大
四、再保险市场主体数量少,竞争不够充分
五、再保险市场供给结构性不足
六、出现再保险贸易逆差
第三节 2010-2011年发展再保险市场的政策建议
第五章 2010-2011年中国再保险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再保险市场供给分析
一、市场规模:再保险市场供给主体数量少且不健全
二、供给结构
三、将积极稳妥地增加再保险市场主体
第二节2010-2011年中国再保险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一、中国再保险市场需求出现的新特征
二、需求结构
三、再保险市场需求呈多样化
四、再保险市场潜在需求巨大但有效需求不足
五、2010年中国再保险需求可达千亿
第三节2010-2011年完善再保险市场供需不平衡的对策
一、增加再保险的供给主体数量
二、提高中国再保险公司的再保险供给能力
三、改变经营机制,适应商业性分保的运作
四、加快培养专家型再保险人才
第六章2010-2011年中国再保险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2010-2011年中国再保险行业市场竞争总况
一、再保险业竞争将更激烈
二、再保险市场由垄断市场转变为垄断竞争市场
第二节2010-2011年中国再保险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一、国际再保险市场集中度较高
二、中国再保险市场初步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三、中外再保险公司竞争逐步升级
第三节 2011-2015年中国再保险行业市场竞争走势分析
第七章 2010-2011年世界再保险领先企业运行状况分析
第一节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
一、公司经营状况
二、公司业务及国内市场情况分析
三、公司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
第二节 德国科隆再保险公司
一、公司经营状况
二、公司业务及国内市场情况分析
三、公司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
第三节 瑞士再保险公司
一、公司经营状况
二、公司业务及国内市场情况分析
三、公司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
第四节 劳合社
一、公司经营状况
二、公司业务及国内市场情况分析
三、公司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
第八章 2010-2011年中国再保险优势企业竞争力与关键性财务分析
第一节 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正在崛起的国际再保险巨人
三、中国再保险受让大地财险3.87亿股获批
四、光大银行与中国再保险集团启动深层战略合作
第二节 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中国人寿市值居全球寿险公司之首
三、中国人寿在沪布点首家养老险分公司
四、中国人寿再保险42.2亿股份将全部由股东以货币认购
第三节 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业务范围
三、2010-2011年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规划
第四节 中央再保险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中央再保险公司管理分析
三、中央再保险公司财务实力与对手方信用评级为A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规划
第九章 2010-2011年中国保险市场运行局势分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保险业运行概况
一、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特点
二、中国保险业市场结构分析
三、保险市场交易成本分析
四、保险市场亮点分析
五、中国保险市场步入发展新阶段
第二节近几年中国保险行业资产情况分析
一、2003-2010年中国保险业的资产规模情况
二、2007-2010年保险市场资金运用状况
三、中资寿险公司保费市场份额呈下滑状态
四、投资资产快速增值
第三节2007-2010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情况分析
一、2003-2010年中国保险业的运营状况
二、2007-2010年保险行业细分保费情况
1、人寿
2、财产
三、2007-2010年中国保险业各地区经营数据
第四节2011-2015年中国保险行业预测分析
一、保费收入年复合增长率
二、保费收入预测
三、保险业总资产预测
第十章 2011-2015年中国再保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2011-2015年中国再保险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农业再保险
二、巨灾再保险
三、汽车再保险市场前景广阔
第二节2011-2015年中国再保险业发展目标
一、业务发展目标
二、综合竞争力目标
三、功能作用目标
四、风险防范目标
五、基础建设目标
第十一章2011-2015年中国再保险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再保险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二节 2011-2015年中国再保险业的投资机会分析
第三节 2011-2015年中国再保险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投机资本快速进入
二、购买行为变化
三、自然气候灾害日趋严重
四、虚高保费后的金融风险
五、市场开放面临的风险
第四节专家投资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2005-2010年中国GDP总量及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0年一季度中国三产业增加值结构图
图表:2008-2010年中国CPI、PPI月度走势图
图表:2005-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5-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0-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对比图
图表:1978-2009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对比表
图表:1978-2009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图
图表:2005-2009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5-2010年我国社会固定投资额走势图
图表:2005-2010年我国城乡固定资产投资额对比图
图表:2005-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支出走势图
图表:2009年1月-2010年4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图表:2010年4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照表
图表:2009年1月-2010年3月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表 单位:亿元图表:2009年1月-2010年3月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速走势图图表:2001-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走势图
图表:2005-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及增速变化图
图表:2008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币利率调整表
图表:2007-2008年央行历次调整利率时间及幅度表
图表:我国历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统计表
图表:2005-201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5-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图表:2005-2010年中国货物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走势图
图表:2005-2009年中国就业人数走势图
图表:2005-2009年中国城镇就业人数走势图
图表:1978-200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走势图图表:1978-2009年我国总人口数量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9年人口数量及其构成图表:1978-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走势图
图表:2005-200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走势图图表:2001年-2010年全国财险市场集中度变化趋势
图表:2009年全国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图表:2010年全国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图表:2005-2010年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变化趋势图
图表:2001-2010年中国种类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额分析
第三篇:2012-2016年中国婚庆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2012-2016年中国婚庆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婚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全国已到了火爆的程度。北京、上海、广洲、深圳,婚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上海婚庆协会的成立,正式标榜婚庆行业正朝专业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婚庆产业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婚庆消费市场的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珠宝首饰等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并与新婚消费的其他行业如家电、家具、床上用品、室内装修、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等40多个关联行业,逐步形成令人瞩目的婚庆产业链,充满了巨大潜在商机。在婚庆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品牌服务和规模经营,婚庆的高层次服务也在增多,整个行业都在为满足当代青年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追求浪漫服务的需求而努力,婚庆产业大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婚庆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共十五章。首先介绍了婚庆产业相关概述、中国婚庆产业发展环境等,接着分析了我国婚庆产业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婚庆消费市场走势,最后分析了中国婚庆产业发展前景预测。您若想对婚庆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婚庆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目 录
第一章婚庆产业相关概述 1
第一节 婚庆产业定义及相关概述 1
一、婚庆产业的概念 1
二、婚庆产业链的内涵 1
三、中西婚庆的特色比较 1
四、婚庆经济呈现三大突出特点 2
五、婚庆产业的商业模式 3
第二节 婚庆产业发展历程与特征 3
一、行业发展历程 3
二、行业发展特征 5
第三节 婚庆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5第二章“十一五”期间婚庆产业全球发展状况分析 7
第一节 “十一五”期间国外婚庆产业的发展概况 7
一、金融危机下婚庆产业成为美国经济亮点 7
二、日本婚庆业积极向外扩张 7
三、2009年英国婚庆业逆市上扬 8
四、西班牙婚庆服装业发展迅猛 8
电话:400-600-8596(免长话费)010-80993936
第二节 “十一五”期间婚庆产业全球发展趋势预测 9
第三章“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第一节 国内宏观经济情况分析 11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11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18
三、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20
第二节 中国婚庆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23
一、婚庆产业监管体制分析 23
二、婚庆产业相关政策分析 251、《婚姻庆典服务》国家标准 252、河南省婚庆服务合同条款细化 30
第四章“十一五”期间我国婚庆产业运行状况分析 32
第一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概述 32
一、婚礼由自办走向婚庆公司代办 32
二、婚庆服务行业相关介绍 33
三、婚庆服务行业婚礼顾问介绍 34
四、婚庆服务新出职业“新娘秘书” 35
五、婚庆经济发展特点 37
第二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37
一、婚庆业已成中国新兴产业 37
二、婚庆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39
三、中国婚庆服务业尚在成长期 40
四、国内婚庆企业迫切需要升级 41
五、婚庆产业淡季经营策略 42
六、婚庆团购普及尚需时日 43
第三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庆产业管理规范情况分析
一、婚庆行业亟待标准规范 44
二、婚庆行业将有“国标” 44
三、国家标准将禁用婚礼彩带 45
第四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庆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45
一、婚庆用品质量有待提高 45
二、婚庆投诉大幅上升 47
三、婚庆行业鱼龙混杂现象影响行业发展 48
四、旺季之后婚庆行业面临洗牌 49
第五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策略探讨 50
一、多行业联手打造婚庆产业一条龙服务 50
二、品牌连锁机构将引领婚庆业发展 50
三、婚庆公司搭乘WEB2.0顺风车促进网络拓展
51第五章“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庆市场运行动态分析 53
第一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庆市场总体情况 53
一、婚庆市场发展特点 53
4二、婚庆市场的多样化选择 53三、一边婚庆价猛涨一边浪费严重 56
四、婚庆市场两大走势解析 57
第二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部分细分婚庆市场分析 59
一、春节婚庆礼品市场极其红火 59二、二手婚庆用品市场解析 60
三、网上婚庆市场谁主风云 62
四、农村婚庆用品租赁市场大有潜力 63
第三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庆市场营销分析 63
一、婚庆市场的营销状况解析 63
二、浅析婚庆公司之网络营销 64
三、婚庆经济大蛋糕的营销策略 65
四、“五一”黄金周婚庆促销方略全解析 66
第四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庆市场品牌分析 69
一、中国婚庆市场缺乏婚庆主导品牌产品 69
二、中国婚庆产业品牌化建设 72
三、中国婚庆产业的品牌战略 7
3第六章“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庆消费市场走势分析 74
第一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庆消费市场概况 74
一、婚庆消费面面观 74
二、婚庆市场的非理性消费 75
三、婚庆消费市场待挖掘 77
第二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庆消费走势分析 78
一、中国婚庆消费市场新动态 78
二、婚庆消费市场从传统到个性 81
三、婚庆高峰消费者和商家开始向理性回归 82
四、婚庆时尚品成为消费新热点 83
第三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庆消费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84
一、婚庆消费市场的五大问题 84
二、婚庆市场的消费纠纷 84
三、婚庆消费要注意陷阱 85
四、婚庆消费存在的八大误区 87
第七章“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庆服务市场运行格局分析 92
第一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庆服务市场概况 92
一、婚庆服务市场分析 92
二、婚庆公司推出个性服务 94
三、中国婚庆服务市场趋向规范、规模、品牌化 95
四、婚庆服务市场完善还需时日 96
第二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礼策划市场分析 97
一、新颖婚庆形式悄然亮相 97
二、个性婚礼策划冲击婚庆市场 98
三、个性婚礼推动婚庆产业 10
1四、中国“环保婚礼”意识初显 102
五、上海主题婚礼策划均已突破万元 103
第三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车租赁市场解析 103
一、节前婚车租价水涨船高 103
二、婚车租赁市场消费状况 105
三、婚车租赁存在不少问题 106
四、青岛私家车激增出租车退出婚车市场 107
五、杭州婚车租赁市场有待规范管理 109
第四节 “十一五”期间年中国婚车装扮市场透析 110
第八章“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庆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11
第一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庆市场竞争分析 111
一、杭州特色婚庆市场围绕第一世界大酒店引发竞争 111
二、日本婚庆公司看好中国婚庆市场 112
三、“喜洋洋”来中国婚庆市场淘金 112
第二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部分地区婚庆市场格局分析 113
一、上海 113
二、北京 116
三、广东 116
四、浙江 116
五、福建 116
六、山东 117
七、湖北 117
第九章“十一五”期间中国婚纱礼服市场运行态势分析 118
第一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纱礼服市场分析 118
一、婚纱礼服市场需求分析 118
二、网上订购婚纱生意红火 119
三、冬季保暖婚纱市场面临空缺 119
四、定制婚纱市场看好 120
五、中国婚纱晚礼服行业出现新变局 121
第二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重点地区婚纱市场分析 123
一、虎丘婚纱市场分析 123
二、青岛婚纱市场分析 123
三、上海婚纱租赁市场暗淡 125
第三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纱礼服市场竞争分析 126
一、买婚纱冲击婚纱租赁市场 126
二、婚纱行业企业竞争力解析 127
三、差异化创意产品抢夺上海婚庆市场 129
第十章“十一五”期间中国婚纱摄影市场运行走势透析 132
第一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纱摄影市场概况 132
一、婚纱摄影市场服务成为制胜法宝 132
二、台商盯上中国大陆婚纱摄影市场 1
32三、北京婚纱摄影市场状况分析 133
四、重庆婚纱摄影市场分析 138
五、丽水婚纱摄影市场状况 141
第二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地区婚纱摄影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143
一、海口婚纱摄影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143
二、厦门婚纱摄影市场存在恶性竞争 145
三、丽水婚纱摄影市场走向品牌竞争 147
四、湖城婚纱摄影竞争更加激烈 148
五、浚县婚纱摄影市场出现无序混乱竞争 149
第三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纱摄影新动向分析 150
一、大型喷绘婚纱照受青睐 150
二、“另类”婚纱摄影打破传统演绎个性 150
三、外景婚纱摄影走入乡野 152
第四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地区婚纱摄影新动向 152
一、新派婚纱摄影亮相济南 152
二、上海旅游婚纱摄影突起 153
三、厦门主题婚纱摄影看好 1
54第十一章“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宴及婚宴酒市场分析 155
第一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宴市场分析 155
一、浅析中国婚宴形式的变迁 155
二、婚宴市场消费特点分析 156
三、婚宴需求价格分析 158
第二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地区婚宴市场分析 160
一、上海婚宴市场情况 160
二、杭州主题餐厅做大婚宴市场 161
三、天津婚庆业尚未进入成熟期 162
四、湛江婚宴市场问题较多 163
第三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宴酒市场分析 164
一、女儿红走俏婚庆市场 164
二、婚宴市场葡萄酒的发展 165
三、成都婚宴市场红酒挑战白酒 167
第四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婚宴酒发展策略及前景 170
一、中国婚庆酒与婚文化结合发展策略 170
二、白酒婚庆市场推广战略分析 170
三、白酒的婚庆市场运作思路 174
四、婚宴酒细分应注重品牌定位 176
五、酒企运作婚宴市场策略分析 178
六、长春婚宴白酒市场分析 179
第十二章“十一五”期间中国蜜月旅游市场运行局势分析 182
第一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蜜月旅游市场概况 182
一、蜜月旅游市场的特点 182
二、蜜月游已成旅游市场新宠 18
3三、结婚高峰带火蜜月游市场 184
四、节后蜜月旅游市场火热 184
第二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地区蜜月旅游市场浅析 185
一、上海新人蜜月旅游开始重实惠 185
二、泉州蜜月旅游市场正逐渐启动 186
三、景德镇旅行社争抢蜜月游市场 188
四、哈尔滨蜜月旅游带火黄金周后市场 188
第三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蜜月旅游线路分析 189
一、蜜月游主打休闲度假力推深度游 189
二、“十一”黄金周特色出境旅游线路纷纷试水 189
三、温州度假型特制蜜月旅游线路难寻 190
第四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蜜月旅游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93
一、旅行社蜜月游存在的问题 193
二、蜜月旅游市场待开发 193
三、蜜月游市场发展策略 196
第十三章“十一五”期间中国喜糖市场运行格局透析 198
第一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喜糖市场分析 198
一、喜糖消费市场现状 198
二、喜糖市场新动向探析 200
三、喜糖市场竞争及渠道分析 202
第二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地区喜糖市场分析 205
一、杭州喜糖市场状况 205
二、东莞喜糖做成礼品大受市场欢迎 206
三、沈阳喜糖市场品牌欠缺 207
四、青岛喜糖市场被外地糖果占据 207
第三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喜糖市场发展策略及方向 208
一、打造婚庆市场有特色的喜糖包装 208
二、喜糖市场品牌拓展机会 212
三、婚庆喜糖店未来的发展方向 21
3第十四章“十二五”规划期中国婚庆产业发展前景展望分析 214
第一节 “十二五”规划期中国婚庆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14
一、中国婚庆市场前景广阔 214
二、杭州婚庆产业潜力大 214
三、婚庆用品市场迎来高潮 215
第二节 “十二五”规划期中国婚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15
一、中国婚庆服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215
二、婚庆行业未来发展特征 215
三、婚庆市场流行趋势 216
第三节 “十二五”规划期中国婚庆行业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216
第十五章“十二五”规划期中国婚庆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218
第一节 “十二五”规划期中国婚庆行业投资操作分析 218
一、婚庆创业流程操作 218
二、婚庆产业投资过程全解析 219
三、投资婚庆行业要重视规范操作 219
第二节 “十二五”规划期中国婚庆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220
一、中国大城市婚庆市场大有商机 220
二、旅行社与婚庆公司联手市场潜力大 221
三、上海婚庆市场投资前景及建议 223
第三节 “十二五”规划期中国婚庆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22
3通过《2012-2016年中国婚庆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生产企业及投资机构将充分了解产品市场、原材料供应、销售方式、市场供需、有效客户、潜在客户等详实信息,为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产品特征、产品定价、营销模式、销售网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第四篇:2012-2016年中国数字医疗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2-2016年中国数字医疗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数字医疗是把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医疗方式,是公共医疗的发展方向和管理目标。数字医疗设备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医学信息的内涵和容量。从一维信息的可视化,如心电(ECG)和脑电(EEG)等重要的电生理信息;到二维信息,如CT、MRI、彩超、数字X线机(DR)等医学影像信息;进而三维可视化,甚至可以获得四维信息,如实时动态显示的三维心脏。这些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医生的诊断技术,使医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可视化的信息时代。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数字医疗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全球数字医疗行业发展状况、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发展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数字医疗行业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数字医疗其它细分行业运行动态。随后,报告对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数字医疗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数字医疗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目 录
第一章全球数字医疗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1
第一节 2010-2011年全球数字医疗行业运行概况 1
一、全球数字医疗市场10年有望成长50倍 1
二、全球数字医疗市场面临的问题 1
三、全球数字医疗市场应对策略分析 2
第二节 2010-2011年美国数字医疗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3
一、美国私人及老年医护支出水平分析 3
二、美国新一代数字医疗RAI分析 3
三、世界电子病历国家标准 3
四、美国数字医疗市场规模预测 7
第三节 2012-2016年全球数字医疗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7
第二章国际数字医疗行业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9
第一节 GE医疗 9
一、企业基本概况 9
二、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9
三、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0
第二节 飞利浦 10
一、企业基本概况 10
二、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10
电话:400-600-8596(免长话费)010-80993936
三、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1
第三节 西门子医疗系统公司 11
一、企业基本概况 11
二、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11
三、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2
第四节 INTEL 12
一、企业基本概况 12
二、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12
三、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2
第五节 柯达医疗集团 13
一、企业基本概况 13
二、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13
三、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3
第六节 爱立信 14
一、企业基本概况 14
二、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14
三、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
4第三章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6
第一节 国内数字医疗经济环境分析 16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16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23
三、2012年中国数字医疗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25
第二节 中国数字医疗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8
第四章中国数字医疗行业运行形势分析 30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数字医疗行业现状 30
一、数字医疗行业市场规模 30
二、2012-2016年数字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趋势 30
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数字医疗行业运行动态分析 31
一、中国数字医疗产业特点分析 31
二、中国数字医疗产业技术分析 35
三、中国数字医疗产业项目投资分析 36
第三节 2010-2011年中国数字医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五章中国医疗信息化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39
第一节 医院信息化建设三大流程再造透析 39
一、门诊流程再造 39
二、住院流程再造 40
三、检验流程优化 40
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一、制约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的四大障碍 41
二、中国医疗信息化与国外仍有差距 42
三、中国医疗信息化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46
四、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存在两大不平衡 47
五、中国医卫信息化发展面临十大挑战 48
第三节 2010-2011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50
一、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50
二、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的策略 51
三、医疗信息化的具体发展措施 52
四、医疗信息化发展需要第三方协助 52
五、以业务为核心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 53
六、医疗信息化:强化应用服务是关键 53
七、医疗信息化:区域医疗协同走“近路”
54第六章中国远程医疗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58
第一节近几年中国远程医疗项目动态分析 58
一、中国远程医疗技术惠及多个发展中国家 58
二、宝利通C100、CX200搭建军队远程医疗系统 58
三、华南地区最大规模远程医学中心启动 60
四、联通打造远程医疗服务平台 61
五、辽宁省甲型H1N1流感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开通 61
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远程医疗医院需求趋势分析 62
一、公立医院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 62
二、民营医院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 63
三、外资医院现状及需求分析 63
四、专科医院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 64
第三节 2010-2011年中国远程医疗消费者需求趋势分析
一、中小城市医疗需求增长趋势 65
二、农村医疗需求增长趋势 65
三、跨国远程医疗的发展趋势 66
第四节 2010-2011年中国远程医疗消费者需求变数分析
一、远程医疗需求区域分析 67
二、远程医疗需求区域人口分析 67
三、远程医疗需求经济性分析 68
第七章中国电子病历产业运行形势分析 71
第一节 电子病历建设 71
一、电子病历建设现状 71
二、国内电子病历的模型和标准建设现状 72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73
四、规范性依据 76
第二节 2010-2011年电子病历的数据标准 78
第三节 业务需求分析与业务建模 79
一、建设需求 79
二、医院信息平台建设需求 83
三、业务域分析 85
四、用户分析 89
67
第四节 2010-2011年中国电子病历相关法律、技术问题 90
一、电子签名法 90
二、数据接口和交换 92
三、数据模型 96
四、数据安全 102
五、电子病历与电子化病历 10
2第八章中国数字医疗其它细分行业运行动态分析 105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数字成像设备行业分析 105
一、医学数字成像技术概述 105
二、数字成像技术发展分析 109
三、主要的数字成像医疗设备及国内生产企业分析 116
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集合医疗护理网络产业运行走势分析 117
一、医疗护理网络发展趋势分析 117
二、中国积极推进社区护理网络建设 123
三、建立我国护理网络的意义分析 123
第三节 2010-2011年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2
5第九章中国数字医疗行业主体企业分析 126
第一节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126
一、企业概况 126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27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28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29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30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31
第二节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131
一、企业概况 131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32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34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35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36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36
第三节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37
一、企业概况 137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37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38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38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39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39
第四节 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40
一、公司概况 140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40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
42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43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44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4
4第十章中国医疗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146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医疗行业运行总况 146
一、中国医疗产业的形成背景 146
二、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147
三、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149
四、金融危机下中国医疗行业的喜与忧 152
第二节 2010-2011年我国医疗卫生事资源概况 154
一、我国医院的诊疗及住院数量 154
二、我国医院病床使用情况 155
三、我国医院工作量情况 156
四、我国医院收支情况 156
五、我国医院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 156
第三节 2010-2011年中国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 157
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阻力 157
二、医疗行业存在的历史问题 159
三、医疗行业资产管理面临的难题 159
第四节 2010-2011年中国医疗行业发展的对策 160
一、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160
二、医疗行业市场化探索 162
三、中国医疗市场政策 167
四、医疗卫生行业发展建议 168
第十一章2012-2016年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171
第一节 2012-2016年中国医疗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171
一、中国医疗市场化商业前景广阔 171
二、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前景光明 172
三、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前景美好 173
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74
一、数字医疗服务的“北太平庄模式” 174
二、数字化医院的发展趋势分析 178
三、IT企业涉足数字医疗需要扭转思路 180
第三节 2012-2016年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18
1第十二章2012-2016年中国数字医疗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183
第一节 2012-2016年中国数字医疗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183
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数字医疗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185
一、投资热点分析 185
二、区域投资机会分析 186
第三节 2012-2016年中国数字医疗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187
一、市场竞争风险 187
二、技术风险 187
三、政策风险 187
四、进入退出风险 187
通过《2012-2016年中国数字医疗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生产企业及投资机构将充分了解产品市场、原材料供应、销售方式、市场供需、有效客户、潜在客户等详实信息,为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产品特征、产品定价、营销模式、销售网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第五篇: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形式与政策
学生:郑精 班级:电信理1404 学号:0121414680410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一带一路”的由来。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同样,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起,连接我国与欧亚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兴起。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国家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在新的历史时期,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大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共同的发展机会,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周边外交。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2014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一带一路”的概况。“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牵亚太,西连欧洲,辐射40多个国家、近30亿人口,在我国境内就覆盖6个省区市,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仅我国与中亚五国的年贸易额就超过400亿美元,20年增长近100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延伸至地中海中岸和东岸,连接东亚、中亚、欧洲与非洲。通过沿线各国的合作和规划,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并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贸易畅通和投资便利化。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促进我国的西进战略,在欧美市场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拓展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也有积极意义。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1、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 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 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 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 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 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2、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中 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 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 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1]
3、推动多边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 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 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 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 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依托的时代精神。“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作为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铸就信仰,国家的发展关乎每个人的命运,要深入开展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向先进党员看 齐。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教诲,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同时,注重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建言献策。对此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 施,深入挖掘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即亚投行通过长期债券等形式积极推动PPP模式并且项目对私人资本开放,“互联网+”新模式帮助更多普通人圆梦,深入 有效的合作有助于2020年东南亚经济共同体的建成,形成一个对人民生活贡献巨大的社会生态圈等等。
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这是一个利己利彼 的战略,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我国利用自身经济实力向外寻求发展空间,也为国内经济转型提供了机遇和时间,同时减弱了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为企业销路找开口,缓和企业改革的阵痛,也促进了国内外企业的优势互补,我们应认识到,这是一次在全球主导经济体制下的突围并且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 的打破了西方的“中国威胁论”。连通,为了更好的发展;连通,让全球化的经济回到真正意义上的轨道。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最有力的姿态:和平、开放、理解、包容、交流、合作、共赢,中方愿与沿线各国及参与各方一道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保障多边利益,沿着互尊互信的道路,和衷共济,相向而行,早日争
取胜利的果实。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更要勤奋学习,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光发热。